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三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篇一
学校会通过官网和电话通知,要注意及时查询。
好带上,要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比如凭准考证进入复试考场。
请咨询招生单位。
没有硬性要求,但好带上,一份好的简历可以让老师最快的了解你。
有要,四、六级等相关证书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你的外语水平。
需要,复印件要给学校留档。
可以向档案所在单位申请,复印档案中的本科成绩单,也可以从本科学校教务处打印成绩单。
1. 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填写并盖章。
2. 应届考生由考生所在院系填写并盖章。
除了对视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外,一般情况不会。
看学校规定,有的学校当天就会公布,有的学校就会迟几天。
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篇二
一般情况下,如果老师看出你是在背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他会有意打断你问一些其他的问题,测试一下你的反应能力。这个时候,不要慌,抓住重点,回答尽量靠往自己熟悉的知识点上。
如果导师的打断,刚好戳中你的"软肋",那就诚实地告诉导师自己对问题不了解,然后就要依靠自己的专业敏感度对问题做出一定的尝试性回答。
当然,你的回答也许并不那么精准,但至少可以让老师感觉到你的认真。在回答问题,答案表达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英文自我介绍考查的是什么?当然是充分的词汇量、较好的语法规则以及自信的态度。用英语实在不知该怎么继续表述时,要时可以用汉语继续说完,一般来说,老师还是会比较宽容的。
"你读了哪些书,哪些著作,哪些期刊?"这个题目出现的几率很大。同学们在回答时好是中性的,不带个人偏见,或者你可以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那位作者,你却夸奖一番,估计就有问题了。
当然你也可选择学校自己定的参考书目了,有些学校的参考书目就是导师自己编写的,如果你对其有些深刻的见解,导师听到也是会比较欣慰和开心的。
在导师提问时,导师问到的书籍你不甚了解,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老师的专业敏感超乎你想象的,他一听就知道你是真正看过,还是在"耍心眼"。但是也请放心,老师一般情况下不会问到太"超纲"的书,如果有问到或许是想考察一下你的"诚实度"。
可以这样来说:"非常抱歉,我现在对这本书还了解得不多,但我希望在的研究生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在回答时要体现出诚实、虚心、以及上进的态度。
专业面试会问一些热点的话题吗?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但如果时间充裕,适当关注一下热点是很有要的,最典型的就是人大,特别喜欢考察学生分析热点问题。考察热点院校不仅是看你所研究领域的动态是否了解,而且是看你剖析问题的能力。
在参加复试前好能到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查阅一下近年来本专业比较权威的期刊,了解一下本专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及主要观点,这样做对参加复试十分有益。
回答这类问题,要避免就事论事,仅仅局限于事件本身,也不能空谈理论,而是要注意将理论与热点结合起来。
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及回答技巧篇三
很多考生复试时比初试紧张很多,源自他们内心的不合理信念。大部分人都会想,初试这样的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不能在小风小雨面前栽跟头了,复试“一定要过”。前面几期我们介绍过,这种不合理信念,即绝对化要求,会加重我们的紧张感,从而影响复试的发挥。概括地说,有三种不合理信念:
1、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须”、“应该”、“一定”等字眼连在一起。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3、夸大化,即夸大负性事件的影响。
具体而言,在复试的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呢?我们该如何去打破这些不合理信念?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里的内容。
在复试阶段,很多考生都会“瞻前顾后”。“瞻前”就是对过去的事情(如初试)进行评价,过分地关注。比如有的考生初试成绩很好,但他认为那是因为运气好、发挥好,因此对复试的信心和把握不大;有的考生初试成绩不好,排名靠后,于是就反省自己,自责当初应该如何努力、如何复习,整个人被自责的情绪控制。所谓“顾后”就是对将来还未发生的事情过分担忧。很多过初试的考生,特别是分数并不是很高的考生,在复试的过程中会更加紧张和焦虑,担心诸如“复试是不是也能取得好成绩?”、“能不能争取到公费指标?”、“会不会优先考虑本校学生?”、“自己想报考的导师是不是愿意招自己?”等问题。为什么考生在这个阶段比较容易“瞻前顾后”呢?这跟考生将自己初试取得的成绩归功于什么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直接影响到考生复试时的信心。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韦纳的归因理论,帮助大家进行合理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将事情的结果归功于什么原因。韦纳认为,人对自己顺利或失败的原因的归因会对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对顺利或失败的归因并不见得是顺利或失败的真正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顺利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
韦纳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结论:个人将顺利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顺利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顺利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过努力而获得顺利,体会到愉快;由于不努力而导致失败,体验到羞愧;而经过努力的失败结果也应受到鼓励。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过初试的考生,如果将自己初试所取得的成绩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这种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则会更有信心和把握去面对复试;如果将成绩归因于运气或者考题简单这种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则会对复试没有太大的信心,从而导致“瞻前顾后”。
在“瞻前顾后”的过程中,会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在这里给考生们提一点小建议––合理归因。不要活在过去,不要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自责,也不要活在未来,为明天的事情焦虑不安。而是要活在当下,看看现在可以为复试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