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热门18篇)
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过程,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范文中展示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总结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一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分辨蘑菇的不同品种,了解它们的性质。
2、再现已有经验,把握表现重叠的简单方法,乐意争当采蘑菇的小能手。
活动准备:
1、各种蘑菇的实样及图片。白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鸡腿菇。
2、云南高山的背景图,幼儿人手一份纸剪的高山纸样,白色特种彩棒和炫彩棒。
活动过程:
一、再现经验(说说蘑菇的品种及蘑菇的营养)。
1、用谜语引出蘑菇。
今天有位小客人要到我们这里来,请你们猜个谜语,如果猜对了,小客人就会出来了。(生来像小伞,树下把安家,小伞收不拢,做菜味道鲜)。(蘑菇)。
2、介绍蘑菇的品种。
出示实物1(香菇)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香菇和蘑菇什么不一样呢?(颜色)。
出示实物2(鸡腿菇)为什么大家喜欢叫它鸡腿菇呢?原来是它的柄特别的粗,就像公鸡的鸡腿一样粗壮有力。
出示实物3(草菇)这个是草菇,和白蘑菇比它的个子比白蘑菇矮,是矮矮的。
出示实物4(金针菇),这个细细长长的是谁啊?原来他是喜欢一堆堆的在一起。
出示实物5(茶树菇)这里还有一个朋友,它的样子和金针菇长得很像它有一个和金针菇不一样的名字,就是茶树菇。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菌菇”。这些都是蘑菇家族的朋友。
3、了解菌菇的营养价值。
你们吃过菌菇吗?菌菇可以派什么用呢?(根据孩子的回答及时调整)菌菇的营养也很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能够增加抵抗力。
是不是所有的菌菇都可以吃呢?(出示毒蘑菇),原来颜色鲜艳、花纹排列整理、从来没看见过的颜色的蘑菇是有毒的,颜色越是鲜艳的蘑菇越是有剧毒的,万一误食还会危及生命。
二、观赏讨论。
1、了解菌菇的生长特点--一堆堆、一簇簇。
大家都喜欢吃菌菇,我们现在吃的菌菇大都是人工培养的,真正的野生的菌菇营养要比人工培养的更好!野生菌菇生在在哪里呢?他们的家乡在云南。
2、了解重叠的前后左右关系。
这些菌菇有的排在前面,有的躲在后面,层层叠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5个一类生字和5个二类生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法来学习一类生字。看图表达、交流成语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漫画体会幽默、学会幽默。让学生知道事物是不断地变化的,鼓励学生多看漫画,自己动手创作漫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课的5个一类生字,领会漫画的意思。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看漫画,大致了解漫画的意思;认识一、二类生字;弄懂四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组漫画,主人公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父亲和儿子。这组漫画的名字叫《一年以后》。
二、分小组观察漫画,讲解漫画。
1、在小组内观察漫画,喜欢哪幅就讲哪幅,并商量一下对应的成语的意思。
2、小组进行汇报。
4、让学生讲一讲漫画的意思。
5、读一读漫画下对应的成语。
三、学习一类生字。
1、者:独体字,扩词:作者、学者。
2、睹:左右结构,与“者”对比。表示看见之意。扩词:目睹、睹物思人。
3、暑:度字换偏旁。热,跟寒相对。扩词:暑假、暑天、中暑。
4、登:由高处到低处。扩词:登山、登陆、登高。
5、呆:(1)迟钝,不灵敏。(2)脸上表情死板。扩词:呆若木鸡、呆头呆脑、呆子。
四、指导书写一类字。
登:注意上半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搜集有关三毛和父与子的漫画和生活中常用的标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选一个你喜欢的词写句子。
1、观察图画,找出对应的形状,并将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2、读词语。
3、抄写词语。
二、讲故事。
1、检查作业,让学生说一说都搜集到了哪些有关三毛和父与子的故事。
2、让学生讲一讲。
三、找一找,说一说。
1、找学生说一说图中标志的含义,并告诉大家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见过这些标志。
2、你还知道哪些标志,通过搜集展示给同学们。
四、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漫画。
五、板书设计:
一年以后。
比肩而立有目共睹寒来暑往目瞪口呆。
者睹暑登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幽默探秘。
教学过程:
一、通过课后的搜集,说一说你是怎样来找幽默故事的?都搜集了哪些有关幽默的资料?
二、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三、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幽默?
四、自己动手制作《我的漫画》。
五、在班级内办一个小型的漫画展。
六、作业:找一个漫画讲给父母听。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三
本单元的主题是“多给予别人关心与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谁住顶楼》主要讲新楼房盖好后,动物们围绕“谁住顶楼”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从它们的对话中感受邻里间的和睦相处。教学中以生动有趣的情节为凭借,使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变得轻松有趣。
教学目标。
一节好课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为教学指明方向。结合教材特点、新课标精神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盖”“睦”等11个生字,借助“汉之星”教学平台学习并掌握“房”“蹦”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与人相处。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汉之星”教学平台学习“房”“蹦”等8个生字;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结友爱、学会与人相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汉之星”教学平台。
教法、学法。
教法:
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竞赛法、朗读品悟法。
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低年级的孩子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加强理解。
师生交流,体悟主旨“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顶楼吗?你愿意住顶楼吗?为什么?”学生凭自己的经验畅谈感受,为后面更好地体悟主旨——邻里之间相互谦让做好铺垫。教师范读,整体感知播音主持出身的我,利用自身优势,为孩子们范读,让他们感受语言的魅力.自主识字,游戏激趣本节课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使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我将引导学生经历以下识字写字过程: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在学生读文圈字后,用他们喜欢的方法(加一加、换一换等)识记生字,合作交流。由于“绳、睦”两字的右半边对学生来说较陌生,于是引导学生借助“汉之星”输入状态条中“查”的功能让学生识记它们。最后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若有不会,请“汉之星”教学平台来帮忙。韵律互动,轻松一刻此处师生共同表演我创编的《“汉之星”常用字编码韵律歌》,使学生轻松愉悦记忆拆分规律,为运用“汉之星”拆分法分析掌握字形、编码做铺垫。“‘汉之星’常用字编码韵律歌”:“汉之星”,本领大,识记汉字就找它。左右结构旁加边,上下结构头加底,包围结构框加心,独体结构首加尾,整字音码再加上,三码相加成编码。读音字形记准确,识记汉字顶呱呱。读完儿歌,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汉之星”拆分法分析字形并说出生字编码。例:羊皿盖,编码是ymg。这样的口令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游戏识字,巩固新知识字教学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单一的识字教学很难让低年级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此环节我设置“智勇大闯关”,使学生轻松巩固新知。
第一关,摘苹果。规则:用开火车的方式把第一棵苹果树里的生字读准确并组词,把第二棵苹果树里的生词读准确。
第二关,小猴过河。规则:用石头上的词语说句子。
第三关,爱心护送。
1.读——把生字娃娃护送到课文里。这一规则让学生通过朗读重点语句反复识记生字。
2.写——把生字娃娃安全送到田字格中。为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规范书写的能力,我利用“汉之星”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通过教学平台,我们不仅可以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拓展词汇,还能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形体美。
板书。
“汉之星”真好记。
先记形后音序。
不同字看仔细。
多读书常练习。
教学反思。
《谁住顶楼》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新楼房盖好后,小动物们互相谦让、把方便留给别人、争着住顶楼的事情。
本节课是以识字为主的第一课时,我们从识记、运用、书写等方面组织教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初识生字时,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识记生字。先学后教、顺势而导,在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后,运用“汉之星”拆分法对口令、说编码,音形结合加强记忆,巩固生字。因为兴趣是激发儿童内在学习的动力,为了更好地识记并运用生字词,我利用“闯关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书写生字”的教学过程中,改进了逐字传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运用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并挑选难写生字,通过“汉之星”教学平台来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字源、笔画、结构、组词、书写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自主选择学习,不仅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掌握了难记字,也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升了观察力、协作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依托运用“汉之星”平台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本节课教学中,多元评价运用还不够自如。对学情分析不够深入,高估了学生运用“汉之星”拆分法的熟练程度,以致此环节用时较多。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四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而且,专家们都说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本次赛课执教古诗《夏日绝句》,自己教学后,感觉收获比较大,这里反思一下。
一、反思课堂教学的处理。
1、学生有预习和没预习,得有不同的教学设计。
因我所试教的班级差别大,一个是比较内向的五(4),一个是比较活泼的五(5),所以,同一课文处理完全不同。
五(5)班布置预习:先读熟全诗,然后纠正个别句子节奏。要求学生拿出纸笔,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个别字词,进行预习,把预习内容写出来。不懂预习的,把你的问题提出来。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也把问题写出来。这么做,主要是了解学生预习的程度,到底通过自己的预习,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还存在多少问题,同时,笔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考,避免思维偷懒。十分钟之后,把这些纸条收上来,表扬预习很好的同学,并把他们的预习内容读出来,老师再做点评补充。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好之后,再看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先交给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之后,再由老师讲解。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五(4)班布置预习:把项羽的生平放在课前,通过了解项羽并查阅项羽的作品之后,再具体探究《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一些比较有气节的成语。课前直接先提出问题,老师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然后再把重点的知识点落实清楚。
这两种的处理感觉都比较好,师生互动比较和谐。后来在自己班执教的时候就综合了这两堂课预习的长处。
看来,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新课程突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其道理的。
2、把挑战与合作引入课堂,增添课堂活力。
孩子们五年级了,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生理、心理等因素不爱举手了。根据此现象,本课教学时,我精心把两个问题设计成了“请接题”挑战形式:一次是“人杰”、“鬼雄”的教学;一次是“不肯过江东”的教学。每次挑战,孩子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这种挑战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为准备充分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合作学习本课教学放在了区别“不肯”与“不愿”、“不能”、“不想”,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放在了联系题乌江亭》体会杜牧眼中的项羽。这两处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难处,合作学习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正因如此,如第一次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表现:换作“不能”好像江东的父老乡亲不谅解项羽不让他回去,这是被迫的。而项羽是自己觉的无颜见乡亲不愿回去,感觉上不同,所以不能换。学生说的非常好。而且小组讨论时我凑近听了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发表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不是拘与形式非常的实在。
二、反思课堂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
根据这首诗的学习的特点,提出让学生课前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学生查阅有关项羽的生平及与其相关的作品或成语等,进行交流学习活动。
长课文要短上,短课文要长上。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如何再现项羽的英雄形象和英雄豪情?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有力补充,需要搜索不少资料。于是我搜集了五处资料进行整理、组合、浓缩、改编,尽量做到了精炼,符合学生口味。具体是课前预热时项羽的简介、表现人杰的成语补充、“不肯过江东”时的历史资料再现、品时代造就英雄时的《题乌江亭》及南宋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提升时有关英雄气节的名句。我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窦桂梅老师说过:“教古诗不能光看教的数量,要看是否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质(精神)。”
真正的语文课并不仅仅是40分钟,遵循这一特点,我独具匠心设计了这节可的延伸活动: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配上旋律把《绝句》编成曲吟唱。
3、出张有关英雄的手抄报。
4、学了“英雄”,你有何想法,请把你的想法写成文。
从反馈的,可以归结果来看,归纳出几点成功的地方:
1、学生默写并背诵特别认真,因为孩子们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2、学生自己出手抄报,自己出报刊名,自己搜集资料,排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排版技巧;一些爱画画的学生,还在他的诗集上画上了美丽的插图,会不很好的,他们就采用贴图,也很有创意……学生忙并收获着。
3、关于“英雄”文,学生的语言很有思维含量,很有自己的独特见的。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一)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
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体出示)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师领读全诗)。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师再次领读,过渡:此时此刻,诗人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
师: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
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插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d、陕西地震那天,地动仪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所以张衡知道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3、图文对照,加深理解。
(1)先看图,想想图上所画的内容。
(2)再读课文第8、9自然段,看看与图上内容是否相符。
(3)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
4、激情朗读。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老师引导,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你想不想介绍给别人呢?
三、讲解地动仪。
1、自由写、说(围绕课文8、9自然段)。
2、上台讲解。
3、评比、指导,(注意条理性、语言通顺,内容充实)。
四、延伸小结。
张衡通过多年的摸索,研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17张衡和他的地震仪。
伟大的科学家精通天文历法。
地动仪:测定地震、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七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识14个会认字。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发散想像,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与文本对话。
3、体会小动物之间争困难,让方便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阅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
2、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争着住顶楼。
教学准备:cai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动物王国的新楼房)看,动物王国又建成了一座新楼房!瞧,多漂亮啊!小动物们可高兴了,都忙着搬进新家呢,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依次出现小马、小兔、小狗、小猴)。
2、可这时有一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谁来住顶楼呢?(出示课件:谁住顶楼)。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知道什么是顶楼吗?如果是你,你愿意住顶楼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啊,你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住不住顶楼。小动物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课文,比比谁听得最认真。边听边想,你了解了什么?(配乐范读课文)。
2、听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生:我了解了小动物们都想住顶楼。
生:我了解了小动物们都不想让老牛爷爷住顶楼。
生:我了解了大家最后决定让小猴住顶楼。
……。
3、下面就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新发现也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可以请拼音宝宝帮忙,或是问问同伴,当然也可以问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解决的。
三、学习生字、词。
1、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字宝宝也带着拼音小帽从课文里走出来了,要和你们交朋友呢!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2、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3、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瞧,顽皮的字宝宝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认得吗?(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组词,其他学生跟读。)。
4、淘气的字宝宝就爱和我们开玩笑。快看,他们摇身一变成了词娃娃。可他们还不知道危险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近呢,狡猾的小地鼠要把他们偷走。快来一起保护他们吧!(课件:游戏“打地鼠”。游戏规则:课件上的小地鼠跑到哪个词上,学生就快速地读出这个词,读错或读得太慢游戏就结束。)。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字宝宝、词娃娃和大家成了好朋友,四个小动物也迫不及待地要认识你们呢!还等什么,赶快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的话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开心!
2、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生:喜欢!他们都抢着住顶楼,把好的楼层让给别人。
师:他们都抢着住顶楼,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争”。(板书:争)。
过渡:小动物们为什么要争?他们是怎么想的?细心的小朋友快到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大家不想让老牛爷爷住顶楼?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创设课堂情境,理解词语。
谁第一个站出来要求住顶楼的?(课件出示:小马的话)哪个小朋友愿意主动第一个站出来读读小马的话?(个别读)你真是一匹勇敢的小马,“自告奋勇”第一个朗读。哪个小朋友能结合他刚才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自告奋勇”?(自告奋勇:主动要求承担艰巨的任务。)。
(2)谁再来大胆地、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小马的话。(引导学生带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感情、有个性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2)小马的脚步重,小兔的脚步轻,小兔更适合住顶楼。小兔是怎样上楼的?(连蹦带跳)谁来扮演小兔,做一做连蹦带跳的动作。(学生做动作)通过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的意思。
引导:脚步再轻一些,别吵到大家休息。(抓住“轻”、“连蹦带跳”等词重点理解小兔的动作特点。)。
(3)现在哪个小朋友能读出小兔上楼的轻快和“连蹦带跳”的可爱样。(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小兔说的话,读出小兔子走路的特点。)。
6、学习第五自然段。
(2)小狗走路有什么特点?(又轻又快)指导学生模仿“又……又……”的构词方法,积累词语。
生:又大又红、又白又胖、又酸又甜、又高又大……。
师:我会说“又大又红的苹果”。
生:我会说“又白又胖的娃娃”。
生:我会说“又酸又甜的杨梅”。
生:我会说“又高又大的楼房”。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边读边想:小猴为什么适合住顶楼?
(2)喜欢小猴的小朋友请起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加上动作读读看。(指导个性化朗读)。
8、启发学生想像,体会中心。
原来小猴才是住顶楼的最佳人选。听了小动物们的对话,老牛爷爷会怎么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参与角色,与文本对话,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师:你们真是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
五、深化中心,点明主题。
1、小动物们为什么争着住顶楼,你现在找到答案了吗?小动物们的争,是爱心的体现,这“争”实际上也是“让”,他们争的是困难,让的是方便。可见他们都在为他人着想。现在这些小动物在我们眼中显得更可爱了。带着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以组为单位,分角色读一读。读出小动物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的特点。读完后小组成员互相评一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大家一起帮帮他。
2、哪个自信的小组向大家展示展示?(指名一个小组,戴上漂亮的头饰分角色读课文。读后全班评一评。)。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让?(跳出文本,实现文本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一谈,从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六、总结升华。
其实争和让并不矛盾,生活中,我们要争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到底是争还是让,心中多思量。善用争和让,朋友遍四方。让我们做一个善待他人的孩子,走出课堂,拥抱生活吧!
板书设计:
谁住顶楼。
争困难。
为他人着想。
让方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六个会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二、识字游戏,复习巩固本课的14个会认字。
三、指导识记六个会写字,交流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1、读生字,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读,师生共同纠正。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小组长指生字,同学读,巩固记忆。
5、全班交流各组的记字方法。
6、教师出示词语卡片,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指名读词语,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书写。
1、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字格中的字。
2、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教师利用电脑屏幕出示写在田字格里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生字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书上田字格中要求描红的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习小组内相互评价,将写得不好的字写好。
5、集体评议: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理想。
6、奖励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汉字,师生共同欣赏。
五、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书47页第二题。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八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选择一段你最喜欢段落,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爱迪生想到了什么办法让医生顺利地做完手术?
4、收集一个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并写下来,成为短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收集一个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并写下来,成为短文。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字卡。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课前一分钟。
(二)质疑。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牛顿的故事》这篇文章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的名字是------爱迪生。谁来介绍一下爱迪生。
学生汇报。
请自由朗读课文,看清楚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
你们想跟老师竞赛朗读还是同桌挑战朗读呢?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默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
(要求学生汇报问题时,身站直,眼睛看全班,而不是看老师。声音响亮,说话完成。)。
(三)以读引说,拓展延伸。
请用下面的词语中三个或以上的词语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浩浩荡荡搬运秩序好奇阻挡运输围困遇难好奇。
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
同学们,近来你们读了许多名人故事,能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名人的故事介绍给我们认识吗?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收集一个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并写下来,成为短文。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九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事情只有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读《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采蘑菇》。(演示课件或挂插图,范读故事)。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故事里的汉字娃娃正等着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们。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生字字音。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画出要求学会的生词。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全班认读生字的情况。
三、写字教学。
1、自己观察,尝试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全班反馈,师生共同点拨。
3、把自己想写的字再写一写。
四、读课文,质疑问难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解决。
五、细读,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尝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要求:不加字,不减字,不回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看图,说说图画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六、品读,感悟课文内涵。
1、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灰兔和白兔说的话。方式: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2、课本剧表演。以演助读,在表演中理解“不屑”、“盼望”两词的意思,体会灰兔的心理活动,在表演中继续理解白兔说的话:“只因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最终便失去了满满一篮子蘑菇!”
七、思考、拓展延伸。
1、紧扣课后第一题的二小题问:灰兔以后会怎么做?让小朋友创编故事。可用画画、文字、图文结合等表示,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续编故事,续画插图,激励创新。
教师启迪:白兔把蘑菇分了一半给灰兔,说:“只因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朵蘑菇,最终便失去了满满一篮子蘑菇!”灰兔听了白兔的话,它以后会怎么做?请小朋友们来当小作家和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上几个片断,怎么样?由于有开头故事作铺垫,学生很快就会编出“灰兔听了白兔的话,它很后悔……”
方法:让学生先说再画最后写和交流。
2、完成课后第二题,搜集积累优美词语。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
师:生字卡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诗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2?像这种重大的农历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指导预习,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文中有哪些节日?在农历哪一天?是怎样庆祝的?
2?自主识字。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韵,上声去声的区分和“墓”的读音。
(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4?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5?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赏读内化,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各种资料,学生整体回顾之后赏读课文。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你们的所得,大家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1)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如“年的传说”、“粽子的来历”等。)。
(2)各种与佳节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3?课外作业:以“传统佳节”为题每小组合办一张小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巩固。
(1)互查字音。
(2)交流自己最拿手的识记方法。
2?集体巩固。
齐读、抽查。
3?指导写字。
(1)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让学生找出其特殊笔画。
让学生交流其结构特点。(如左窄右宽等。)。
(2)教师指导。
小结学生所得;指导书写“登”;在对比中指导书写“初”和“祥”,完成课后第三题。
4?学生描红书空,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再写下来或演一演。
三、教学理念:品味情感升华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激起生活体验。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心中的母亲。
(二):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
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此时,孟郊眼前浮现出母亲关爱自己的一幕又一幕,并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揭题:游子吟,识记“吟”并理解。
(出示全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配乐朗读,学生读。)。
在这首诗中,孟郊采撷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请大家认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并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把这一场景描绘出来。
生:(在音乐声中读、看、写)。
(课始,教者精心设计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写作背景娓娓道来,随之配乐配画感情朗读,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一种体验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继而学生在音乐声中解读诗句、观察画面、想象写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媒体中含蓄潜在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浮动起来,生发开去,促使学生将自己原有的生命体验和新鲜材料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体验。)。
(三):欣赏交流,加深心灵体验。
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情景,并说说从哪感受到的,朗读与想像相结合,理解诗句,朗读体会诗句。
师小结:同学们都描写得十分的感人,……用……来形容……。
想像母亲送孟郊时会说些什么?孟郊呢?
结合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朗读诗句加深体会。
(人人直面所有学习成果,交流就成了欣赏与被欣赏的过程。师生之间以学习成果为中介,产生交流和对话的欲望,无论是津津有味地诵读同学的作品,还是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的成果,抑或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赏识,充满美好的情趣和氛围。师生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情境中享受表达和聆听的喜悦,更进一步加深心灵的体验。)。
(四):发掘人文内涵,丰富精神体验。
师:母爱之厚博难以为报。孟郊的这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广为流传,今天,人们还常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也可用上了这句话。
生说,结合出示句子交流:
1:留学美国的刘婷在母亲节给母亲送礼物时说:“妈妈,感谢您对我的培养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唐仲英奖学金获得者,在获得奖学金之后,主动带领其他同学开展“爱心工程”之后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留法学生学者的代表与李岚清副总理座谈时的发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伟大祖国永远是我们亲爱的母亲。我们留法学者唯有奉献终生的努力,去报答养育和培养我们的伟大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朗读全诗,熟读背诵。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臻于精粹的艺术,是从形式到表达都充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的语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得益于它的音韵美,更因为其中包含着的对慈母的颂扬,已成为人类具有共性的最高境界的情感体味,而且不同的读者结合自身的经历赋予了它独特的内涵。以上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作品,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加深学生的文化涵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中所培养起来的人文精神,在他们今后的人生经历中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持久更加内在。)。
(五):设计课外延伸,激发生命体验。
……。
2、听、唱《烛光里的妈妈》体验母爱。
3、课后阅读、交流有关“母爱”的文章、诗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因此,教者立足课内,注目课外,在结束课堂教学之时,巧妙地布置了延伸性阅读。以自己的情趣和品味与超文本进行对话,让生命的体验上升到体悟、品味、欣赏的境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二
师:……看来,同学们都被诗中那伟大的母爱深深打动了,让我们有感情地把全诗吟诵一遍。
生:老师,我有疑问--孟郊为什么不带母亲一起出门,让她老人家享享清福呢?(一生突然站起来发问,还有些语无伦次,显然他对孟郊很有看法。)。
师:多有见解!谁听懂他的话了?能把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吗?
生:他的意思是说,孟郊口口声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明明已考取功名,完全可以让母亲享享清福,却把老母亲扔在家中不管。他的行动和诗句意思不吻合。
师:(转向提出异议的同学)是这样的意思吗?(该生连连点头称是)。
多会听话,多会理解呀!看来,这确实是个问题。(师凝神思索起来)。
生:我知道孟郊没带上母亲的原因,那是因为他母亲太老了,一路上经不起颠簸。
生:我反对他的意见。在交流资料时,我们知道孟郊的母亲为了让儿子静心苦读,把家里所有的活儿都揽下来,可见她的腿脚仍很灵便。
生:我有补充。从诗句中、插图中可知,孟郊的母亲眼睛还很好使,还能缝制衣服呢!至少可以说明不至于经不起颠簸。
师:这么说来,这孟郊也确实没良心。可他的诗倒是写得句句含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师显得很困惑)。
生:我想孟郊在出门前一定想把母亲带上,但母亲不想拖累他,希望他能更好地建功立业。
生:还有,可能是母亲习惯了田园生活,不愿离开生活了那么多年的故乡。而孟郊十分理解母亲,不想为难母亲。哦,我想他一定会常回家看望母亲的。
生:我觉得他俩的推测都成立:母亲,不想拖累儿子;儿子,不想为难母亲。这是非常高尚的境界,非常伟大的情感!
师:(深为学生的见解折服,十分激动)让我们把这一凝聚着深情的诗句反复吟诵,永远记在心间!(生吟得声情并茂)。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三
教学内容: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读。
四、拓展升华。
五、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1、出示诗文,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2、理解诗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三、明理品读。
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
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四、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四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池上》。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如何让学生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呢?课堂上,我抓住了“偷”字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偷”是怎样的一种行为?
生:“偷”是不好的行为。
生:是犯法的行为。
生:偷东西被抓住了是要坐牢的。
师:那“小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生:常常会穿黑色的衣服,不引人注目。
生:小偷经常是在晚上去偷东西的。
生:小偷偷东西时会很紧张,偷到东西了会赶快逃走。
……。
师:诗中所描写的偷白莲的小娃娃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小偷一样吗?
生:不一样,他偷了东西还不赶快逃走,还慢慢划船走,一副悠闲的样子。
生:小偷偷了东西会很紧张,可小娃娃还一脸高兴样,一点也不紧张。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娃娃偷采了白莲也不知道藏起来,还扔在船板上,人家一眼就可以看到。
生:小娃娃还采了张荷叶顶在头上,好象一点也不怕别人知道。
……。
师:我们来猜想一下,小娃娃可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偷”采白莲的呢?
生:他有可能是去荷花池塘里玩,看到莲蓬可爱就随手采了。
生:图上的小船上有一个鱼篓,我想他可能是去抓鱼时看到莲蓬,就随手采了,根本没想到自己是在偷呢。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生:很可爱的。
生:他很顽皮。
生:天真活泼。
……。
学生初读古诗时,一看到“偷”就觉得这是个“坏”孩子。与诗人所描绘的孩童形象不一样。结合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再来读诗文,学生就能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真切地感受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五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二、授课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重点)。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三、教学过程。
1.朗读三字经前两段。
2.前八句内容复习:(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
3.提问:请同学分享每周父母花多长时间陪你们?(如果你的爸妈很少陪你,你会有什么想法呢?)我们看看古代的一个同龄人是怎么做的。
讲解:“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讲黄香的故事)。
分享同学们的感受。
讲解:“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4.提问: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是什么在驱使他们?父母,兄长为你做过什么?(善,恩)。
引入:感恩。
实施时,是由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思考和跟着我的语音提示回忆父母是怎么无私的关爱我们的。然后请大家来分享。有的孩子真的有所悟,而有的不但配合,还总是睁眼。不过,我觉得当时助教体会得更深,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5.讲述感恩的心的故事,听看手语歌《感恩的心》。
6.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讨论:可以请助教帮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7.孝悌了,就可以做善事了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学习后两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联想:学无止境--(数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兴国:请同学们为了理想好好学习各科文化知识。
8.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对父母、对家里的长辈、对老师。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5-6分)。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5分)。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7分)。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寻求答案)。
(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10分)。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6分)。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6)。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附1:
游子吟。
乡井土,旧田地,几丘几池;
人已异,景依稀,几回梦里。
山千仞,水万里,阻断归期;
一根烟,一支笔,一纸乡思。
谁能会,游子意,点点滴滴;
待何日,归故里,落红春泥。
附2:游子吟的图片。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七
《雨后》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全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子们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富童趣。怎样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诗中儿童特有的心理,进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解决的任务和目标,我打算用以读为本,层层推进的方式实施这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1、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展示雷雨前后的场面,并配有刮风、下雨、打雷的声音。
2、教师问:“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蛙在大声地唱歌,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
教师板示课题。
4、谁有兴趣来读一读课题?〖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指名读,齐读。
5、想知道诗里写了些什么吗?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吧!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乐读的第一步:
(1)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请你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可以,两遍也行,三遍、四遍就更好了。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还要把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哪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等一会儿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在教室里巡视,发现读得好的可以摸一下他的头,以示鼓励。发现错的随时纠正,对求助的热情帮助。)。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树梢、赤脚、使劲、溅、糟糕、兴奋、发射、短粗。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比读、打乱次序开火车读。
(读中随时给予积极评价,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2、乐读的第二步:
(1)小朋友,生字新词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分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坐着读可以,站着读也行。
(等学生读完后,老师可相机评价:“你读得真棒”“读得真有兴趣,你们能读得这么有趣吗?”“读得不错,再练一练,肯定能读得更好”等鼓励的话语,不断激励他们朝着新的目标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我能读得更好”,“我一定能学得更好”。)。
(2)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看谁最厉害?”
(让小朋友自己找对手比赛读,乐读的情绪会更大。)。
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由于这篇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而且又富有童趣,让学生先谈谈自读后产生的感受,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近感,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展开。)。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过渡:小朋友都说得这么带劲,一定很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
2、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学生的生活情感被激活后,一定会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
3、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
(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诉说起自己和小伙伴玩水的种种趣事,感受体验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4、刚才,你们玩得那么开心,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读几遍就几遍,看谁读得最快乐。
学生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还可跑下座位找好朋友一起读,反正方式不拘。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感受会越来越深刻,情绪会越来越投入,读得也会越来越好。)。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设计,就把孩子的读书热情调动起来,学生会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读书中去。)。
4、谁愿意来演一演?
(1)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表演。
(2)学生评议: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3)学生在小组内再演一演。
(这样通过表演就把内化的语言以及生成的情感通过学生自己的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在身临其境中,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5、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找好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出示插图,评价:“读得真不错,把这图上的有趣情景都读出来了。”
6、教师采访表演的孩子:“你滑了一跤,觉得怎样?心里怎么想?”
(这一教学步骤的设计目的是,先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调动起来,看看学生有没有和书中这位小男孩相类似的情感和心理活动。这样,就为下面理解小哥哥的内心作了必要的铺垫。)。
7、我们再来看看书上的男孩是怎么做的?
8、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读第三节。
9、谁愿意来演一演?
11、学生自由说说。
12、下面我们再来读这一段,你能在读时,把语气读得更像,表情更逼真吗?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再相机评议:“读得不错,我已经看见你脸上有点兴奋与骄傲了。”“读得真棒,越来越像那个男孩了。”老师的不断鼓励,会使学生越读越有劲,越读越精彩。)。
13、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节内容。
五、学习生字词。
1、出示四张胖乎乎的小手卡片,上面写有“梢、赤、劲、妹”四个字,问学生:“你认识了几个?又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生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让学生教学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主动识写生字的能力。)。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写。
课外作业:
1、让学生收集童年趣事,并在班上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
2、让学生收集反映童年生活的儿歌,在班上举行儿歌朗诵会。
采蘑菇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不同的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与人相处,多替别人着想,邻里间和睦、友好。教育孩子做一个尊敬老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谦让的社会风尚。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了解身边邻里友好和睦或者反面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家住几楼?
2.今天,咱们动物王国的新楼盖好了,谁住顶楼?成了大家讨论的问题。(出示挂图)孩子们想知道答案吗?我们一同去看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略课文内容。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读,并看哪些词句不明白,做上记号。
2.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读、听,注意纠正读音。
4.指名生读、听,纠正读音。
5.师小结。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记生字字形。
3.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指名读生字。注意:照顾学习较困难的孩子;纠正字音。
(2)开火车读生字。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交流识记字的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识记。)。
(5)齐读;边读边书空;抢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描描写写”的生字卡片。
2.生自由读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3.指名读喜欢的字,并讲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
4.齐读;抢读。
5.组词,扩词练习。
6.对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师作范写,并注意强调书写规范、美观,容易错的地方。
如:“底”字,注意不要把下面的点写掉了;
“溜”字,注意右边上面的那点不能写掉了;
“窗”字,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等。
7.生书写,师巡视。
8.评价学生书写的情况。注意多激励书写得好的孩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把字写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自由读记。
2.指名读;齐读;抢读。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找出不懂的地方?
2.汇报学生读懂了什么。
3.质疑,释疑。(注意对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来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告奋勇”基础上,让学生用这词练习说话。
4.再读课文,体会中心。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动物的对话,要求读出各小动物的语气并弄清课文的内容。
(2)汇报读的情况。(注意引导学生评议读的情况)在读中体会动物们和睦、友好的气氛,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3)汇报说明哪些小动物不适合住顶楼,哪些可以,为什么?
(小马脚步重;小兔下楼容易摔;小狗要为大家守门看家;老牛爷爷年岁大,行动不便。所以都不做顶楼。)。
(小猴爱攀高,胆子也大,所以可以住顶楼。)。
(4)练习用“因为……所以……”来说话。
5.出示课后练习二的例句,找出其中的几组反义词。
(1)小猴说:“你后腿长,前腿短,上楼容易,下楼难,会摔跟头的。”
(2)再读课文找出其它几组反义词。
(3)你还能说出别的反义词吗?小组来比赛比赛。
6.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三.小结。拓展。
1.学了这课,你明白了什么?
2.班上交流邻里间互相关心或者闹矛盾的事迹。
3.孩子们学了这课,准备以后怎么表现呢?(生自由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