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 初中有理数教学设计(三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 初中有理数教学设计篇一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 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设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和总结的关于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地将这一部分的知识给总结清楚,更好地为考试做准备。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 初中有理数教学设计篇二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之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3、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最低气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
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趁机追问,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一步验证了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探究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由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二)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练一练(师生共同完成例1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1)。
例1:在数轴上表示数5,0,-4,-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连接。(师生共同完成)
分析:本题意有几层含义?应分几步?
要点总结:小组讨论归纳,本题解题时的一般步骤:①画数轴②描点;③有序排列;④不等号连接。
随堂练习: p19 t1
2、做一做。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2和7②-6和-1③-6和-36④-和-1.5
(2)求出图中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由①、②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站起来发言,口述自己组的发现,说明自己组发现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要点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1)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3、师生共同完成例2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2、3、4。
例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完成)
(1)1与-10,(2)-0.001与0,(3)-8与+2;(4)-与-;(5)-(+)与-|-0.8|
分析:第(4)(5)题较难,第(4)题应先通分,第(5)题应先化简,再比较。同时在讲解时,要注意格式。
注:绝对值比较时,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数大;分子相同,则分母大的数反而小;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时,则应先通分再比较,或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③比较负数的大小。
思考:还有别的方法吗?(分组讨论,积极思考)
4、想一想:我们有几种方法来判断有理数的大小?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讨论后,得出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法则,另一种是利用数轴,当两个数比较时一般选用第一种,当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一般选用第二种较好。
练一练:p19 t2、3、4。
5、考考你: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
(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
(3)在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
(4)若a>0,b<0,a<|b|,则你能比较a、b、-a、-b这四个数的大小吗?(本题属提高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
(新颖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6、议一议,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由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另一种是利用数轴,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按照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或">")连接,这种方法在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非常简便。
六、布置作业:p19 a组、b组
基础好的a、b两组都做。
基础较差的同学选做a组。
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 初中有理数教学设计篇三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联系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小学所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介绍了乘方的概念,然后,结合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讲述了乘方的运算方法。跟这部分内容有关联的是后面“科学计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等部分内容。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法: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
引语:同学们,珠穆朗玛峰高吗?对,它的海拔有8848千米,可是将一张纸连续对折30次,会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你们感觉神奇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走进数学课堂。要求学生折纸试验,对折一次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变成了几层?连续对折30次,应该列一个怎样的算式?对折100次呢?如果把这些式子写出来,太麻烦,下面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数学新朋友,相信他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板书课题: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每个学生都试验一下,思考回答问题。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揭示学习目标:电脑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感悟、使学生了解本节学习内容。
学生自学: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71-72页,思考下列问题。约六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的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电脑展示:
1.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2.理解幂,指数,底数。
3.一个数本身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次方。
4. (-a)n与-an一样吗?为什么?
电脑展示:
1.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并指出底数和指数。
(-3)×(-3)×(-3)×(-3)
-2×2× 2×2×2×2×2
2.你自己能找到同样的例子吗?
3.计算:(–2)³ (–13 )³ -26
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此组练习具有梯度性,可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完成下列计算:
2² 2³ 24 25
(-2)² (-2)³ (-2)4 (-2)5
观察计算结,想一想:正数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负数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
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把问题再次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做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从思考问题到问题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贯穿始终,中间围绕“自学-交流、更正-点拨、归纳”三个环节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的能力。不足之处:在练习的讲评上,应给学生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