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优质16篇)
报告的内容应当客观、准确、全面,以确保读者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对所要报告的事件、情况或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其次,要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确保所述内容符合读者的需求和背景。接着,要合理组织报告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并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保持文字流畅易懂。请大家关注下面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的写作。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一
实验目的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3面,胶布。
实验步骤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一镜反射或多镜反射)。
实验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一次照射的温度比多次照射光的温度低。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二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干电池里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三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鸭、鱼、蚕豆等。蛋白质燃烧后有一股焦臭味。
4、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肥肉、芝麻等食物富含脂肪。
5、糖类和脂肪能提供给我们能量。
6、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7、食物在白纸上檫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8、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粮食类、蔬果类的食物,还必须吃肉蛋类的食物。
9、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10、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一种微生物。
11、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2、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我们可以用冷冻(或冷藏)、晒干(或风干、烘干)、腌制、密封包装、真空包装、高温消毒等方法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更好地储存食物。
作用。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
13、食物包装上一般都有生长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配料表、商标、生产厂家、地址等信息。
14、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科学教学。我根据实验研究目标,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程度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了经典的原著,做到真正内化,为我所用。而且在研究过程中,我反复对照了实验研究方案,及时发现问题,实事求是地调整我的实验研究方向,不断修改实验方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我所做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与探究的机会,着力转变师生的教和学的行为。现将本学期取得的实验成效总结如下:
我都知道评价课堂教学的好与坏,并非看老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我用“以学论教”的观点,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改变了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1)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了。
我发现,自从给足学生体验与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后,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交往的状态,而且“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等现象,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2)学生的思维活跃了。
反映在学生爱思考了,比如在“研究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问题时“怎样设计实验”学生们各抒己见。实际上,学生在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接受碰撞,尤其是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并且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
(3)学生有了一定的满足感。
如在教学《影响摆的快慢的研究》时,教学生怎样测后,教师问:“你们想知道摆的次数与什么有关吗?”没等老师说完,学生争先恐后进行测量,在这次实验中,绝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规范操作。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摆的次数与摆长有关,更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并从中发现规律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想方设法留一片“空白地”给学生,激励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教师尽可能准备多种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实践的空间,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尝试、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造,力争让科学课真正成为探究的课堂。
今后努力的方向:
开展实验研究,使我对某些观念、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科学知识不是死的条条框框,而是人类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受;科学知识是不断生成的,而科学实践活动正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坚实基础;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的,而科学实践活动是应对变化的良策;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非不要结论,而是相对而言的,过程比结论更为重要;结论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或获得科学探究的结果,但探究过程是达到目标或结果必须经历或不可逾越的程序;结论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今后继续去研究的:对于老师来说针对学生不利于科学探究的行为不敢说“不”。
片面强调突出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地位放任自流。学生什么时机需要指导、指导到什么程度犹豫不决;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热衷于说“不”,但不顾事实。学生探究时空大了,但活动目的不明。个个争着探究,但不知从何处入手。实验无计划、观察不到位、表达不清、不会倾听。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今后继续去努力研究。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五
总体目标:
本学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册书中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力争使70%的学生进入优秀之列,100%的学生及格,期末成绩位列全街道同课前五名。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
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4、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
5、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与技术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物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2、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化冰实验,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受到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操。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科学课,本年级共有学生30人。
其中男生11人,女生19人,他们大多数年龄在11——12岁之间,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强,。由于科学接近生活,大多数同学对科学很感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抓住学生新奇、爱动的特点,创设多种观察实验的情景,多给学生实验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在实验中发展智力和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班内的优秀学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能及时完成,能大胆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同学学习方法得当,模仿能力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表演能力强,成绩突出。
中程生同学好动,欠细心,但能认真刻苦学习,成绩良好。
后进生:有部分同学大脑比较灵活,但缺乏吃苦精神,他们有好玩的思想,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较差。如:刘倩倩等。
针对以上情况,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因材施教,搞好优生优培和困难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大面提高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5课,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是本册书的起始单元。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天气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受和描述天气变化,设计制作观测天气的仪器,实地观测天气,获得观测天气的有关数据,并模拟天气预报发布天气信息,收集资料、分析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等活动,引导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亲历和模拟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人类观测天气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影响。
第二单元,在了解天气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而使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本单元从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引入,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不同状态物体的基本性质。通过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帮助学生认识温度的改变可能促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第三单元,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学生通过亲历种植和饲养活动,发现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同时学会制定较为完整的观察计划,会用多种方式做观察记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四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奠定基础。在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不仅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不可逆变化既可以对人们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又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
第五单元,农业与技术是本册书的结束单元,也是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结合的综合单元。在学习了天气、物质的状态、生物的生长和有趣的变化等单元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与技术的关系。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农业与生活入手,围绕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这一主题,帮助学生通过生活调查、资料分析,认识农业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六单元展示会:是全册书的总结,围绕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较完整的设计、布置、展示活动。目的是通过整理本学期对“变化的世界”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总结、归纳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学会自己确定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统。并通过展示与同学交流,达到分享学习成果的目的,从而充分体会成功学习的乐趣。展示会活动,也是对学生本学期学习效果的一次较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应分别从活动组织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概念系统掌握三个方面,对各小组给予综合评价。
四、教学研究内容。
(一)、重点: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物质的状态及变化,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包括蒸发及雨的形成,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3、如何科学观测和描述天气变化。
4、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
5、区分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从而找出生命的主要特征。
6、掌握水的蒸发、沸腾、凝结和水的三态变化。
(二)、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例如:说明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物体的生长与变化,蒸发、沸腾、凝结等的实验。
(三)、教研教改专题:
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
2、加强观察、实验、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用。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六
今天,付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目是:如何让气球鼓起来?材料有:白醋,苏打粉,气球,矿泉水瓶。实验开始了,只见付老师,先把白醋灌入空矿泉水瓶里面,然后把苏打粉注入气球里面。接着把气球扣在矿泉水瓶,让气球倒立起来。
只见苏打粉慢慢地进入白醋里面,这时候,气球开始慢慢的变大了,好神奇哦。我们大家欢呼鼓掌,叫好。为什么会这样呢,付老师收好工具,跟大家解释。苏打粉和白醋在一起,会行程二氧化碳,气球是密封的,那产生的气流就往上冲,气球就自己慢慢鼓起来了。原来这样有趣,我决定回家也自己做这个小实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七
科学概念: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二、探究内容:
(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
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
3、小结。
4、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
(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
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
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
三、课后作业。
1.降雨的多少要用(雨量器)测量,衡量降雨的多少要收集(24)小时的雨水。
2、模拟降雨,说说你是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八
今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水会遮挡视线吗?”我猜测应该会。为了探究,我想做一个实验。
我准备了一支马克笔、一张纸、一杯水和一个塑封袋,开始实验。
我先在纸上画上黄色的花蕊、一根花茎和两片碧绿的叶子,心里想:希望实验不要失败。接着,我把纸裁好后放入塑封袋。然后,在有图案的那面塑封袋上画上一圈美丽的、五颜六色的花瓣。我看着花,笑了,心想:这个实验一定可以成功。最后,我把塑封袋放入水中,发现花瓣真的消失了。我为了实验的精准,又把塑封袋拿出来,看到花瓣还在。我反复操作,发现不管从什么方向看,水里的塑封袋上都看不到花瓣了。
我终于发现是水遮挡了视线,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高兴地蹦了起来。原来水会产生折射,当我们站的位置超过水的折射角时,人的眼睛就看不到花瓣了,所以会出现花瓣消失的假象。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很神奇。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九
科学知识:
1.知道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即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会连接简单电路。
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和合作成功的喜悦。
2.意识到科学观察与实验需要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增强学生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能正确连接电路。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小灯泡。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合格小电工奖牌、优秀电工小组奖牌若干;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双面胶。
学生实验准备:
1只小灯泡、1节1.5伏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点亮小灯泡必须要有(电源和导线)。今天这节课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灯泡、导线以及电池。我们就利用这三种材料来点亮小灯泡。并且一起探究灯被点亮的原因。(板书:点亮小灯泡)。
(二)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观察小灯泡。
(1)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
师:在点亮小灯泡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他们。首先我们先来看小灯泡。(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的结构图。)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了解小灯泡的结构。谁来对着图说一说小灯泡的每个部分的名称。
(2)学生汇报。(他说的对吗或有没有和他了解的情况不同的)看来同学们回去真的是认真的预习了。(习惯真是太好了,希望同学们这样的好习惯能继续保持。)。
(3)是的,(课件出示名称)小灯泡就是由这几部分构成的。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以及连接点。这里连接点有几个?(两个)一个连接点位于小灯泡的尾部叫锡点部分,另一个位于小灯泡的一侧,和小灯泡的螺纹部分相连。
2.观察电池。
(1)引导学生观察电池。
生:电池从外部看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端是铜帽就是电池的正极,别一端是锌壳就是电池的负极。
(2)师生共同了解电池的结构(课件演示电池结构)。
(3)师: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板书:两极?两点)。
(4)师:到底电池的两极与小灯泡的两点有什么关系,一会儿通过实验相信你一定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3.引出导线。
生:有利于连接到电路中。
师:导线的外面包着不容易导电的塑料,而里面是容易导电的金属。
(三)合作尝试,点亮灯泡。
1.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1)三种材料我们都认识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实验材料点亮小灯泡,我们要比一比,看那一组最先点亮小灯泡。不过在操作以前老师有个要求。
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互相配合,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记住线路是怎样连接的。操作完后把材料放回材料盒中,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
(2)学生实践。教师统计成功的小组并表扬他们的合作。对遇到问题的小组予以关注、指导。
(3)刚才短短的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有多少组的小灯泡被点亮了?我们来看一看。有x组点亮了小灯泡。但还有x组没有点亮小灯泡。我想他们现在一定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小灯泡没有被点亮,他们的为什么点亮了呢,原因出在哪呢?一会老师就帮你们解开你们心中的疑惑。现在我们首先看一看点亮小灯泡的组他们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老师先找四个组的同学来展示。请你们拿着材料先点亮小灯泡然后再把电路的实物图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老师准备灯泡和电池的模型。导线就用粉笔画出来就可以了。
学生展示出自己小组的电路的连接情况。
有没有哪个组和他们的连接方式还不一样的。那也请你们展示一下你们的电路的连接方式好吗?也把你们的连接方法用实物图的方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要想让小灯泡发光,电池的两极必须与小灯泡的两点相连,而且连接过程中不能断开。(板书:两极连两点中间不断开)。
(5)现在没有点亮小灯泡的组,你们知道为什么没有点亮小灯泡了吗?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在连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在再让你们点亮小灯泡,你们能点亮了吗?(能)。
学生讨论后发言。(他的想法可行吗?从电路的定义上引导电荷会在中间发生类似堵车的现象,电荷就会堵在这里哪也动不了,那么这还能说得上是电流通路了吗?所以这种想法一定是不对的。那么另外两种方法看上去都符合电流通路的想法。那么到底他们的想法是不是都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课件出示。
(7)师生小结: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流动过程中是不断开的,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其实这里还暗藏了一个条件:就是电池、导线、小灯泡都要是完好无损的。)。
只有电流在电路中要形成回路,灯才可以亮。(板书:形成回路)要想形成回路,在连接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连接电池和小灯泡和导线:电池的两极必须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相连,并且连接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断开的现象,才能使小灯泡发光。
2.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有的同学可能已经想到了,只要满足这些条件的电路的连接方式应该不只一种。是的,现在就请同学们边讨论边实验看还有哪些方法还可以点亮小灯泡。把你们点亮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法用实物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且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电流的路径。
(2)学生小组尝试用不同方法点亮小灯泡,记录连接方法并试着画出电流的路径。
(3)看来每个小组都想出了不只一种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动脑了。表扬。(谁来评价一下他们电路的连接情况)老师这里也有几种连接方法,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些连接方法能使小灯泡发光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4)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予以简评。
通过分析得出: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短路时,小灯泡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会被损坏。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就叫做断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不注意用电常识,经常会发生由于电而引起的火灾等事故,所以我们在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短路或断路的情况。
(5)这节课我们用1.5v的电池做为电源点亮小灯泡。那我们能不能用学校或家里的电来做这样的实验呢?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的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四)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问题?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家中每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点量是多少?我们能提出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么?(课件出示)。
(展示美丽的夜景的图片)电灯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了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约。所以我们要感谢发明电灯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那就是爱迪生。(课件介绍爱迪生)谁来说一下你了解的爱迪生。(看来你平时很爱读书啊,好习惯。)就像他说的,正是由于爱迪生的好奇心和他的不间断的努力使他成为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一生中有1000项发明专利。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的传奇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都能读读爱迪生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十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三、四、五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了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
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才能有进步。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20----年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20----年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十一
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与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
本册教材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共分5个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和分类》。在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知识概念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取向等全部融入在活动中。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二单元《冷和热》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是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能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科学排序作为整理证据(资料、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和所有其他过程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单元一样,第一课注重在学生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排序,通过观察、动手与合作,初步学习同时给多个物体的两个或多个特征排序,并得到初步的然而是专项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四、教学思路。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作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而“用教材教”则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教案,走近学生,蹲下去倾听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的好坏不是看教案写得怎么样,而是看课上具体的细节,只有从细节当中才会看出教者是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真正地实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把握活动的取舍,深入进行探究。
翻开科学教材,发现里面每一课的活动都挺多,如果每一节课都要把教材上的活动都加以实施,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其实教材里的活动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教学的思路,有的甚至是两三个活动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不要求每个活动都做,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对待,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倒不如抓住一个重点活动做深、做透。
4、课内外结合,把课后研究落实到实处。
课堂一开始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后研究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因为那是学生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能力发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课后研究的兴趣,关注他们课后研究的状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定期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学生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研究落到实处。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欣赏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态,体会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五、教学进度(略)。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十二
本站:科学实验不仅有趣,而且能够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还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做的一个科学小实验吧。
今天,我突发奇想,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首先,我拿了两块圆形磁铁,用一个木棍把洞穿起来,一块磁铁南极朝上,一块磁铁南极朝下。为了检验是否,我双手同时向下用力按压,没有按到一起去,我暗自高兴,我拿起一块橡皮放在磁铁上,预料中的事——橡皮悬浮起来并没发生,反到是“砰”的一声,我的橡皮飞走了!奇了怪了,我的橡皮竟然飞出去了!难道我的橡皮长翅膀啦?还是磁铁修炼成精了?不得了,不得了!我一遍又一遍重复这个动作,每次都会弹飞,后来我发现,不是橡皮成精了,是橡皮太重,而橡皮又不能毁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个道理,所以飞了出去。
经过上一次失败,我不再那么大意,换一块轻点的橡皮,慢慢的放上面,可是又弹飞了。咦?这是怎么回事?我仔细看了看,哦!原来是只有一边有橡皮,一边重一些。一边轻一些,所以它飞了,这叫磁铁也无能为力了。这回我更加仔细,拿着两块橡皮小心翼翼地放在磁铁上,可这磁铁偏偏不领情,一会儿就跳起“华尔兹”了,不停变化,一会儿“伦巴”,一会儿“恰恰”,我赶快调了一下位置,欧耶!成功了!
作者:马悦虹桥四(2)班。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十三
今天我就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针浮在水上。
针,家家户户都有,可是它怎么会浮在水上呢?我非常好奇,就动手做起了实验。首先准备一个妈妈用的缝衣针,还有盛满水的大口碗,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和一个牙签。
我先将餐巾纸平摊在桌面上,再把针放在餐巾纸上;接着,我用双手拎起餐巾纸的两端,连纸带针一起轻轻地放在水面上。顿时,白色的餐巾纸浸水变成了透明的,十分均匀平整地浮在水面上,我赶忙迫不及待的拿起牙签想把餐巾纸从碗里拿出来,可是没想到针一下子就落入了碗底,实验失败。我想,有可能纸还没有完全浸透。
第二次实验开始,这次我没有上次那么心急了,等餐巾纸的四个角全都沉下去以后,我看到纸的中间部分却仍然一动不动,针和纸还紧贴在一起。于是,我拿起牙签,轻轻地将餐巾纸慢慢地按入水中,然后用牙签把餐巾纸再轻轻地从碗里捞出来。我小心翼翼的做着,眼睛一眨也不敢眨,生怕碰到针,等餐巾纸完全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我看到针稳稳地浮在水面上,我高兴地拿着牙签大声的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但是,针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这时,我想到了电脑,上网查了查,原来水的表面有一定的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针就不会下沉。我明白了针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看到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自由自在,我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原来,一根小小的缝衣针都有如此大的奥秘,以后,我一定要多做实验,来充实我的知识,给我带了乐趣。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十四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注意引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走进新的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教书育人。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十五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
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师训计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实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根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实验教学研究上。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期初,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根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配档标准,实验教师要严格按照配档要求组织好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抓好实验的备课,课前仪器准备和实验,课堂实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填好实验通知单和实验教学记录,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实验教师要明确几种类型实验的基本要求:
3、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新教材的内容,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填好实验通知单,送交仪器室,实验教师协助任课教师配备仪器,器材和药品。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课的配档,充分利用好实验器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实验教师要提高组织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实验完毕后整理,清点,清洁回放原处的良好的实验习惯,注意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分管领导定期对实验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检查督导,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本学期我们将以此为方针,保证实验教学工作开展得顺利完善!
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十六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