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优秀14篇)
总结是对过去某个时期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方式。选择重点和关键信息,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请看以下范文,它们或许会给你一些新的思路。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一
首先要特别感谢郭巍巍老师对我的指导,从最初的选题、资料收集,再到设计及修改,最后到设计定稿,老师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郭老师热心的帮助与严谨的督促也就没有这个设计的最后完成。其次我还要感谢在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习的这四年来,带过我的各位老师,正是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从而才促进了这个设计的圆满完成。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母校,是她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发挥各自特长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度过一个难忘又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艺术设计”是中国大陆教育部于确定的本科招生学科名称,英文翻译为artanddesign。在中国大陆教育部门的设计类学科分类中,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当然,设计概念本身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设计仅指工业设计。不过一般说到设计都是指广义的设计概念,即包含艺术设计部分的设计。
中国大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了一个不同于教育部的学科分类“艺术设计”在国务院的学科分类中被称作“设计艺术学”。中国大陆的高校本科(大学部)招生使用了教育部的学科分类而研究生招生则使用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分类。在中国国内的设计艺术学界除了在个别专门探讨学科命名的文章中这两个名称基本上可以互换。其实这两个名称在内涵上并无显著差异英文文献中统一称为“设计(design)”。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二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结合中国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校及山东省的地位和特点,提出了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门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刚刚踏进校门的大一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应该在这门课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的理念。本文首先阐述了涉海土木的概念,明确了其与传统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随后,针对《土木工程概论》中的各个专题,提出如何将涉海理念有效融入其中。进而让大一新生明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之处,为培养具有海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涉海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概论;海洋背景。
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yj11)(2013yj20)。
作者简介:杨树桐,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结构工程。
一、前言。
土木工程是个庞大的学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的发展历程。随着整个世界的日益变化,建筑也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新的力学理念、新材料的发明和创造不断引入建筑中。土木工程,顾名思义,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派生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等学科[1]。
目前,全国拥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超过400所。我校中国海洋大学系教育部直属985、211院校,以海洋科学与水产为主要研究特色的综合型大学,但土木工程专业的排名在全国仅89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历史较短。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隶属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院于1983年成立。1990年成立工民建专业,开始招收专科;1994年开始招收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更名为土木工程专业;成立土木工程系。目前主要方向为建筑结构工程和道桥工程。第二,土木工程学科在全校属于弱势学科。中国海洋大学是以海洋、水产为主要特色,学校绝大部分资源投入海洋学科、水产学科、地学与海洋工程。传统的土木工程在海洋大学的地位较为尴尬。第三,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属于蓝色经济区。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全力支持海洋事业的`发展。此外,驻青高校中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历史悠久,发展较为全面。因而,我校土木工程的发展无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改变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的现状,使其在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甚至山东省占有一席之地,在传统土木工程中融入涉海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必须将涉海作为特色,而且必须在大一新生中普及涉海土木工程教育。《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各专业课的入门课程,在其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理念,让学生深刻领会专业的特色。
二、涉海土木工程的定义。
涉海土木工程,与传统的海洋工程有本质区别。传统的海洋工程,从其所指的结构物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两类:沿岸结构物和近海结构物。沿岸结构物是指水工结构物,如防波堤、海底隧道等。近海结构物指与海上石油勘探及生产有关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贮油罐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物。实际上,海洋工程多是为海洋石油工业服务。涉海土木工程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有一定的区别,本文将其定义为传统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在海洋环境中的实现。换句话说,利用陆上建筑物、桥梁等的设计方法和理念,结合材料耐久性的相关知识,为海上建筑物、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涉海的土木工程领域服务。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不仅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同时也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的号召。为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海岛建设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土木工程概论》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向导作用,肩负着把刚刚高中毕业的大一新生迎接入土木工程行业大门并使他们了解、熟悉进而热爱这个专业的重要使命[2]。《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主要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工程防灾和抗灾、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土木工程设计方法[3]。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课9个周,共计18学时。课程讲解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分别为专业课程介绍、建筑设计概论、工程结构概论、工程材料概论、工程力学概论、工程施工概论、经济管理概论、道路桥梁概论和工程防灾概论。
在每一个专题中融入涉海的理念,将成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概论》的第一讲专业课程介绍中,应首先为大一新生介绍我校土木工程的特色之处,提出涉海土木工程的概念,并让学生们明确其与传统的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介绍专业开设的课程和学科的发展特点。希望通过第一专题的学习,使得大一新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涉海土木工程的概念。
土木工程设计主要是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因而,《土木工程概论》的第二讲与第三讲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入门章节。以往两部分的讲解中主要针对的是陆地房屋与桥梁。根据涉海土木工程的特点,今后这两个专题的讲解中应以海岸与海上建筑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建筑设计方面,将从建筑物体型选择、通风、采光等方面介绍滨海地区建筑物与海上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特点,合理规划方案。并为学生们展示一些海上建筑物的真实照片或效果图。结构设计方面,应在讲解陆上建筑物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海洋环境下建筑物与桥梁的特点,主要包括荷载形式、钢筋选型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等。课件中尽可能多搜集一些海上娱乐中心、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的图片为学生们展示,同时介绍涉海结构的特点。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该专题的讲解主要包括传统建筑材料、近代建筑材料及现代建筑材料。涉海建筑物和构筑物中,由于海洋环境下氯盐和硫酸盐的侵蚀,材料的耐久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该部分中,除了目前陆上土木常用的建筑材料外,高耐久性材料应为学生们做一定的介绍。
工程力学概论是我校土木工程教研室经过讨论并结合学生们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增设的一个专题。结构设计是通过确定的荷载形式,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经济为代价,利用力学原理对结构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因而,工程力学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土木专业学生们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在《土木工程概论》中开设工程力学概论这一专题,旨在让大一新生提前在脑海中形成力学的概念,培养大家学习力学的兴趣。为后续工程力学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以往工程力学概论专题中主要介绍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同时对土力学和弹性力学也做简单的介绍。但作为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考虑到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处的环境,水力学与流体力学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工程力学概论专题中,水力学也应该作为重点介绍的内容。且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流体作用方式和特点。
工程施工概论专题主要包括基础工程施工、结构工程施工、现代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发展展望。作为近海及海岸建筑物与结构物的施工,基础工程施工是关键。该专题宜将海岸地区吹填土等软土地基处理和近海地区桩基础施工补充其中,并作为重点讲解内容之一。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宜结合港口码头施工组织进行讲解。该部分专题配合相关的视频或动画,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大家学习涉海土木工程的热情。
道路桥梁概论专题中,除了路面结构、路基、道路线形设计、桥梁选型、桥墩等,应着重介绍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以体现涉海土木工程的特点。该专题可以大量图片的方式为学生们展示美国的金门大桥、我国的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以及日本的青函隧道、青岛的胶州湾海底隧道等世界著名的海底隧道。
以往在工程防灾概论专题中,主要介绍三种灾害,即地震、风灾和地质灾害(山体滑坡)。而处于海洋环境下的结构物,海上的台风、海浪的冲击作用,甚至海啸应是涉海土木工程领域常见的灾害型式。该专题的讲解中,应重点介绍滨海地区强台风和海啸引起的地质灾害情况,并赋以相应的图片或视频。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沿海或海上结构抗灾及改造加固。
四、结论。
为提升中国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校及山东省的地位,结合学校特色发展涉海土木工程专业势在必行。《土木工程概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门专业课,其目的是让刚刚踏进校门的大一新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涉海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首先应该在《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中融入涉海土木工程的理念。本文首先阐述了涉海土木的概念,明确了其与传统土木工程和海洋工程的区别。随后,针对《土木工程概论》中的八个专题,即专业课程介绍、建筑设计概论、工程结构概论、工程材料概论、工程力学概论、工程施工概论、道路桥梁概论和工程防灾概论,分别阐述了如何将涉海理念有效融入其中。进而让大一新生明确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之处,为培养具有海洋背景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京浩。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j].工程力学,,24(sup.i):1-31.
[3]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三
尊敬的xxx公司领导:
您好!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
我是xx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通过我对贵公司事业和业务的了解,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我认为贵公司是我理想的选择。因此冒昧地向您递上了这封求职信,并真诚的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为贵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获得一个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
我在大学期间就意识到现代竞争社会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大学这几年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十分重视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等。我掌握了较牢固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二等奖学金。本人还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全国计算机一级的考试。
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兼职、促销,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活动并及时写总结报告。对每一项的工作我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从而得到同学、单位领导的肯定。由此,我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我从小就学会了自立,生活的历练使我具备了肯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积极乐观,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挑战生活的挫折。如能有幸被贵公司录用,我将尽力在短期内熟悉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了解企业业务,理解企业文化,尽早融入企业大家庭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谨祝贵公司事业蓬勃发展!
此致
敬礼!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四
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学生创作实践情景的教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的教学方式。还原情景式教学方式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就是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理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也容易被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拍摄和制作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品情景的影像资料。当然,在制作这些影像资料时,注意把生动化、形象化的影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些图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讲授艺术起源于模仿理论时,可以还原再现学生写生的场景和过程,边再现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艺术起源模仿的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说教明显好得多。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五
摘要:水彩艺术运用到艺术设计中的人文美学与实用价值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变革,其背后都存在着美术各基础科学的推动,而水彩材料与技法的发展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较大,也成为了艺术设计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水彩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
关键词:关于平面设计的论文发表,发表展示设计毕业论文,艺术设计学论文投稿。
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变革,其背后都存在着美术各基础科学的推动,而水彩材料与技法的发展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较大,也成为了艺术设计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水彩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它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使艺术设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形式,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艺术发展空间,增强了水彩的功能性。水彩画在中国是舶来画种,然而水彩的清透、淋漓、飘逸、淡雅的美感与中国传统绘画追求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相契合,同时与国画水墨的意境不谋而合。水彩画在被国人接受的过程水彩更接近于国画。中国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体现了艺术创作中“意”的重要性。
水彩工具简便,表现力强,清新明快、滋润透明、意境高远。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受到设计师青睐的水彩画法,因为手绘效果图的工具和材料发展迅速可与钢笔、毛笔、马克笔、水融性铅笔、呢绒笔等各种工具或彩铅、国画色、水粉、丙烯等材质结合使用,与不同画种融合借鉴使效果图更具丰富多彩的表现魅力。这些新工具具有表现快速、色彩层次丰富、颜色易干,、表现范围广,与水彩画法联系紧密的特点。更可以采用刀刮法、蜡笔法、吸洗法、喷水法、撒盐法、对印法、油渍法等手法产生各种新颖的肌理效果,非常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和艺术形式内容的探索。目前数字媒体、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在设计草图,甚至精细手绘效果图都适宜采用水彩表现技法。艺术设计教学的对象是未来的设计师而不是单纯的画家,艺术设计专业水彩画教学应与专业手绘表现图对接,要注重水彩技法的掌握和运用,与专业表现图的要求相联系,发挥“透明性”和“偶然性”的水彩特性,培养学生在构思、造型、美感、形式感、空间想象和表现手段、语言工具等方面的能力是水彩画教学重点。针对设计专业特点,不管是环艺、视传、还是产品、数媒设计都需要对物品的质感进行表现。训练时须加强质感肌理表现技巧,如皮革、金属、玻璃器皿、织物等一些物品,不同的材质用不同的水彩表现方法。研究不同材料的水彩特殊技法如留白液、刀片、蜡、海绵、酒精、松节油、沥粉等材料。
(二)中西融合的水彩语言特质彰显和提升了设计的文化品格。
中国的水墨画已经极尽用“水”之妙,其丰富的绘画遗产,为水彩画提供了需多有价值的借鉴。诸如水调墨、水破墨、渍水、泼水、铺水等质感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质感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作品的效果。水彩画在被国人接受的过程水彩更接近于国画。水彩所追求的画面清透、淋漓、飘逸、淡雅,与国画水墨的意境不谋而合,水色交融的水彩与写意用笔的中国水墨在视觉形式上都有相通性,水彩的“中西调和”借鉴水墨的写意成分深入到设计领域中,成为一种新颖的时尚设计元素。
(三)水彩语言能帮助设计师在设计中随心生化、迁想妙得。
水彩更适合于抓取灵感涌现瞬间,将设计师的灵感和创意快捷准确地表达出来,体现设计的独创性与原创性。“设计师面对抽象的概念和构想时,必须经过具体过程,也就是化抽象概念内具象的塑造,才能把脑中所想到的形象、色彩、质感和感觉化为具有真实感的事物”。艺术设计对传统水彩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继承,水彩艺术语言也给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元素和拓展空间,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水彩可以说是设计领域中实现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水彩艺术设计都要对功能性的最基本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水彩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美学审美理论基础;在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方面,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水彩艺术设计两者之前是近似的,同时,它们在设计与表现内容等方面也是几乎共通的。
(四)水彩独有的艺术语言和认知符号已演变为一种艺术元素。
广阔应用于艺术设计中一个优秀设计师必须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有一定的手绘表现能力。效果图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设计师设计意图的表达,影响着设计师与客户的交流。在设计表现图上,设计师就不能像画家那样随心所欲,要受一些条件制约。画效果表现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设计内容放在首位,艺术化地表现增强表现图的魅力。在艺术设计的开发流程中,创意发现及方案的定位阶段都需要设计师通过各种形式表述设计内容。水彩艺术的新发展与在艺术设计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水彩艺术而言,它具有自身特殊的艺术语言,主要表现为通透、明亮、空灵的艺术效果,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艺术特性,使得它在设计领域之中有着广泛的利用,水彩可以大量应用于设计中的建筑设计领域、插画设计、服装领域等领域,包括设计速写、预想图、设计草图、细节分析图中。尽管用电脑的三维效果来表现设计效果图逼真方便,但在产品的初始研发阶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将设计形态转化成可视化的形态,这个过程更多的需要设计师的心智思考与手绘的方式去表现瞬间设计思维的闪光。可以说,在设计的创意阶段电脑的表现力不及手绘草图。设计草图是心理意象的忠实反映,设计师的一些绘画式的灵感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再现工具,他们能把那些思维活动记录下来。水彩渲染用水来调和水彩颜料,在图纸上逐层染色来表现对象的形体光影和质感。水彩艺术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水彩艺术语言的融入,使得建筑设计更具有概括性与灵活性。水彩画工具的轻便、简单,表现方法生动、效果明快、创作方式比较自由,所以常用来作环境艺术设计的草图。水彩的丰富技法给设计师提供迅捷、生动、直观地表现设计的空间感、比例、造型、色调、材料质感、表面处理和特殊细节等,水彩与彩铅、钢笔、麦克笔等结合使用,表现出不同质感是服装设计师常用手法服装,如麻布棉丝皮不同面料的质感与肌理效果,水彩恰到好处表现出服装效果图特有的动感、时尚和活力。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六
什么是艺术?从广义上说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从狭义上讲,艺术是指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动或事物,任何以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可称为艺术,譬如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不仅寄托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艺术对大学生的启迪更是深刻鲜明的,通过艺术的载体,大学生可以更加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从而塑造性格,以达到精神境界的高度呢?我想艺术的魅力可以给我们解答。
大学是一个人塑造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艺术对于行走在大学这段旅程的大学生的启迪与影响是深刻的。
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可以说,一切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9]。
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合声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的音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呈现给人类一场听觉盛宴。在这场脍炙人口的盛宴上,让沉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出跳跃的火苗,让灵魂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土。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坚信是音乐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灵感。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净化听者的心灵,陶冶情操。音乐艺术启迪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与自我的完善。
文学是集语言艺术、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于一身的艺术宝库。文学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世界有两大学问研究,即“莎学”和“红学”。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延宕王子”的形象促使大学生对自我性格地认识与塑造。对于个人悲剧及社会悲剧的认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有助于大学生对自我以及正视社会现实。文学艺术启迪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思想基础。文学艺术又是包容的,它允许不同身份的人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文学艺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对《玩偶之家》、《第二性》《安娜·卡列妮娜》等关于女性作品地欣赏,加强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对自身命运及价值的思考。爱情是文学艺术的一大主题,通过对《歌集》、《钗头凤》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启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艺术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大学生的启迪是对美好人性及品质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讴歌,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与追求。书法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艺术的一般的共同性质,也是人在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艺术反映。真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在一般人的心中,总觉得艺术是“阳春白雪”,其实,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充满艺术,大自然的形与色的艺术,劳动的艺术,奇妙想象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等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不信,从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车旁的广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车身的广告图案,商店门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装纸,它们可能就是你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美与艺术。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我们和美术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和美术家们又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到字体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无不与美术创造有关系,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术,那该多么的苍白无趣。简直,没法想象!
总之,艺术的魅力是有形或无形的,艺术欣赏增强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也贯穿了审美教育、心理调试,情感教育。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及内涵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使内心情感和道德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艺术,启迪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艺术修养。
大学生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放送者。大学生把所接受的艺术知识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消化、重组和汇通,以形成体系化的艺术。大学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阐发的。大学生在高雅艺术地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诠释艺术的新内涵,使艺术的发展在经典中与时俱进。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使大学生培养与其相适应的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单纯地追求标新领异与光怪陆离,这并不是艺术的本质与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与感悟。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由外而内的,是思想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学生应当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以开阔的胸怀和冷静的头脑,审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及其风格。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利用广泛的资源,汲取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水平,以广阔的视野迎接挑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待艺术的态度应当是包容的、通达的。在认知和发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树立创新和开拓的意识,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在不同艺术地融合和交流中,永葆艺术发展的生机。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七
教学内容的选择考虑了地区化工企业人才需求,为学生以后的生产实习和就业打下了基础,联系工厂实际,拓宽教学内容化工工艺学教材中介绍的都是些传统的、较为成熟的工艺,而工厂中所采用的实际生产工艺多为在成熟工艺上进行技改后的工艺,如对工艺路线的调整、催化剂的更新及设备的改造等,这些都是本着实现优质、高产、低耗为目的的。将这些发展方向引入课堂,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技改。比如在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生产过程中,教材中提供了ppg化学工业公司的工艺流程,其中包含了乙烯加成制二氯乙烷工艺,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这就涉及到反应热的综合利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1)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新信息,拓宽思路;
(3)要求学生最后形成一篇小论文,为毕业论文做准备。
这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紧跟学科前沿,扩充课堂信息量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而教材的更新有个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常常将一些行业新动向、新信息引入课堂。比如合成氨工艺中所涉及到的co变化工段,书中仅介绍了中、低变工艺,随着科技进步,目前已开发出了全低变工艺,新工艺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又比如在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工艺部分,我们增加了现代乙烯发展情况的课外话题,介绍了世界主要的化工生产基地。通过这些新信息的引入,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宽了思路,也为他们的就业搭建了知识平台,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强化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
比如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是其降低成本的主要方法,热量的综合利用则成为该工艺的核心,引导学生将该工段中的换热网络画出来,同时让学生利用化工技术经济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又比如在该工段中,脱碳过程涉及到甲烷化和吸收两种方法,让学生对其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思想。加强专业综合实验,进行“方法论”教育[2]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是工艺性的综合实验,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课学习之后,所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该实验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化工工艺科学实验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毕业论文/设计以及进入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该环节教学中,我们改变了过去传授知识的模式,重视“方法论”的教育,教师只提供实验题目,例如:高性能吸水树脂的`制备、天然水处理材料的制备、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的优化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例如:怎样根据所给课题去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如何根据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制定最终实验方案?如何选配实验设备、组织实施实验?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有价值的结论等。这些实验安排不仅体现了化工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工艺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学会利用工艺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
改革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只凭借一张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考试方法存在许多弊端,老师用全部学时授课,学生通过背书、记流程,就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这样不但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气,同时也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达不到考核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时,对重要章节和典型流程进行深入介绍和讲解,对有的章节则进行总结介绍,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由老师设置问题考核自学效果,并计入平时成绩;而对有的章节则可以用专题讨论的形式,例如针对乙烯氧氯化制氯乙烯生产过程中的乙烯液相加成制二氯乙烷工艺进行改进,指导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完成ppt制作,并进行专题讨论,最后提交小论文,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最后的成绩考核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采用这种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不仅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对工艺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还可以减少某些学生靠考试作弊等偶然因素而取得及格的可能,从而培养学生平时努力学习的好习惯。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八
摘要:在现代设计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对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比较教育;艺术设计;资源;信息。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cofa——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的简称)一年的访问期间,笔者跟踪和考察了该院基础课教学、设计教学和毕业设计答辩,并参加了一系列教学与研讨活动。比较中澳两国在艺术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上的差别,有助于我们对我国现有的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及思考。
一、灵活的教育体制。
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被称为“第三级教育”,具体分为三种:大学、专门技术学院和私立商业学院。这种公立和私立并存的教育使澳大利亚的设计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除了综合性大学下设的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以外,遍及全国的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也开设艺术与设计专业,提供从普通证书课程到硕士证书课程的教育。这使澳大利亚的艺术与设计教育从职业技术认证一直到博士学位,呈现出阶梯式的合理分布结构,满足了社会和各种职业层次的需要。
澳大利亚的美术本科为三年制,艺术设计本科为四年制,授课型研究生为一年半至两年全日制,研究型研究生为两年全职,设计博士和媒体艺术博士学位为三年全日制。但是如果你选择半工半读则需更长的时间,这种灵活的教育机制使一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选择半工半读自己赚钱来完成学业。每学期有2周的课程实践,也为学生提供了打工机会,学习与挣钱可以兼得。
在cofa,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最大限度地选择课程,为了促进学生跨学科的选课,在选修课中有4门课必须选非本学院的课程。在完成专业必修课的前提下,不管学生在何处选修课程,只要是学校承认学分的课程范围,一律会视为有效学分。这种以课程为主导的教学通过学分制的宏观调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寻找适合的专业途径。这种宽口径的课程结构使他们的知识面得以延伸,大大地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与此相比,虽然国内多数艺术院校都实行了学分制。但是我们的学分制还停留在一班一课的基础之上,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真正做到让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还不是很多,而且课程的设定随专业而界限分明,很难产生交叉与互动性。
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cofa的设计教学本着务实的精神,制定了综合设计的大专业方向,把顺应社会需要,培养务实人才作为教学的定位。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cofa的设计教学十分注重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尽可能地使教学与企业对设计者的具体要求衔接。这一点,从他们教师的比例中就可以看出,设计系有50名教师,全职教师只有15名,占总人数的1/3,其他均由资深的公司设计师来兼职。这种兼职教师的制度使设计教学充满了活力,兼职教师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他们的教学可以弥补全职教师无法给学生的实践经验;另外,兼职教师在教学中按照企业的要求,把严谨的设计程序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职业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兼职教师结合公司的设计项目指导学生熟悉一系列设计的流程——从设计选题、设计指导书、市场调查、成本核算,到市场销售等,使学生在教学中不仅学习到书本上的理论还学到规范化的设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每学期的设计实践课都是在做实际项目或者模拟项目中完成的。cofa设计系曾经与我国中央美术学院有一个合作项目,每方由教师带领20名学生参与共同设计北京的一个街区,学生们根据这个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实践,在完成这个项目的同时也完成了这门课程。
学院还经常聘请国外知名的学者和设计师来院授课和举办讲座,笔者曾经听过几次这类学术讲座,有纺织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和家具设计等方面。这些学术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也使学生把学习视野扩大到设计的最前沿。此外,cofa还和世界上多所美术与设计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有互换学生的计划。每年5—6月是国际学生互换申请的时间,学生可以申请到国外去学习一至两个学期,所修学分有效。比较之下,国内有的大学在教育资源的利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阻碍,外聘教师制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建立国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了。
三、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笔者在参加的教学活动中感到,信息的搜集与利用在设计系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一年来,笔者看了很多cofa学生的设计作业,从造型能力来说,中国的学生有自身的优点,他们有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在创意思维方面,cofa的学生有较强的能力,这和他们重视对信息的分析与利用有关。同时也体现出他们的教育体制的优越性,因为他们从小学就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精神,例如,老师给一个题目,怎样写则完全是学生个人的事。小学生就需要上图书馆查阅资料,然后写出一个报告。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学生有非常自主的学习能力。每门课程,教师都会指定一些参考书和选读参考书,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以批评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在大信息量直观的学习中,立体地去观察与思考,并在比较中得出自己的评判。
学生从入学教育开始,就学习怎样利用图书馆查找信息,以笔者所见,学生完成的每一个作业都建立在大信息量的吸收之上。一方面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各种图书和多媒体资料——幻灯片、cd和录像带都可供师生借阅;学院还有三个美术馆,不仅为学生提供日常和毕业展览的场所,还经常举办国内高层次的美术与设计展览。另一方面,澳洲有非常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除了学校的图书馆,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馆。悉尼还有近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经营艺术品的场所。国家美术馆和州美术馆的馆藏作品都可以免费参观。此外,在cofa每周一次固定的艺术讲座(可以修学分),也包括了众多的内容——从国际双年展到各个艺术设计领域的活动以及对外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都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潜在的和可扩展的空间,使设计教育的课程不断向外延伸,与社会和文化艺术市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种开放的艺术环境也为澳洲的设计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必将走向国际化的发展途径,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重视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改进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机制和教学运行模式,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是我国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九
1、教师的修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切忌把坏的情绪带入课堂,同时也要适度约束自己的仪表、举止等。
2、教师的语言水平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3、教师的应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也可多种教法并重,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堂控制。总之,注意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近听了学校几位年轻骨干教师的语文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各有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前准备也都很充分,每节课均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那生动形象的画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清醒,能够密切关注学情,并能根据课堂生成、出现的问题,巧妙引导,灵活处理,显示出了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十
摘要:该文以瑜伽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题,阐述了瑜伽运动的美学特征,以及瑜伽教学通过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净化心灵、塑造完美人格等途径进行美育教育,在瑜伽教学中通过培养和强化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建立适应于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创建优美教学环境等方法实施审美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瑜伽一词来自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合一、连接和束缚,即集中人的注意力并加以引导。几千年来,瑜伽作为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是印度瑜伽修炼者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修炼法,是印度圣哲先贤在深沉的静和定思考状态下,从直觉感悟生命的认知。瑜伽可以平衡、强化、协调修炼者的身体和灵魂,教授修行者如何将自我的灵魂与神性相结合而获得解脱。瑜伽指明了完美的身体健康和思想控制,以及修炼者的人生观、世界观、自然三者的完美统一的方法。目前,瑜伽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广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1瑜伽的美学特征。
1.1形式美。
形式美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将身体运动的美表现出来,其审美意义相对独立,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的事物存在于体育活动过程中,其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人们在创造美和欣赏美时,都要从形式美开始。形式美是修炼者在瑜伽活动中通过视觉直接感受到美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外观感受。形式美主要包括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基础的材料(如形体、色彩、声音)和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把自然物质因素进行组合,形成一定的`规律(如对称、均衡、整齐、节奏、比例和谐)两大部分。
1.2内涵美。
瑜伽的内涵美表现在变化和精神2个方面。瑜伽美在修炼者的动作中变化,身体持续换位,动作幅度不断增加,在三度空间中将动态变化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轻柔的音乐变化为瑜伽动作的起伏创造客观条件,音乐与动作在结构上形成内在联系,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瑜伽动作也随之变化,亦产生韵律美。在整套瑜伽动作中,加入相对有难度的动作,会让学生在练习中融合产生力与身体美、智慧、个性品质美和气质等多种心理品质。练习瑜伽持之以恒,可使修炼者思想开朗、坚毅豁达、精神充沛、身心平衡、充满活力,学会养心、知足、安宁、冷静与无私,能平静地面对悲伤、焦虑等问题,能以淡定之心对待生活,使其精神得到美的享受。瑜伽美在精神指在练习中,学生起初身体习惯原有的动作节奏和生活规律,无法承受动作姿势的能量,身体不断颤抖,进而坚持不懈,用心掌握要诀,进入新的练习体位法状态时,身体就自然、平稳,会变得更加舒适。瑜伽的精神美使学生姿势美、意志自信,同时又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想象。
2瑜伽教学是学校美育教育途径。
通过瑜伽课开展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瑜伽运动是形式美、内涵美和艺术美等多种美的集合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学生从教学的动作和环节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美的素质。作为一项时尚健身项目,瑜伽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为在瑜伽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瑜伽课上开展审美教育,即将美育和体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实现两者的教育作用。因此,瑜伽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体动作,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2.1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亦称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等。瑜伽因其运动形式独特,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着美,同时学生也在练习中感受到美的形式和内涵。在瑜伽运动中,悦耳的音乐、优美的体式、优美的服装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美的氛围。学生既达到了塑身健体,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在瑜伽审美实践中,学生通过瑜伽动作来展现自身美的同时,也在鉴赏其他同学的美。瑜伽教学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审美教育,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2陶冶净化心灵。
瑜伽教学中的美育就是将美学理论借助瑜伽的各种动作,对学生实施美育,愉悦和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精神升华。学生在瑜伽练习中,内心平静,通过有序的呼吸和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进入凝神、忘我的境界,在良好的环境下,伴着音乐进行练习,忘却一切烦恼,陶醉在美的氛围中。通过瑜伽练习,陶冶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灵平静并得到净化。
2.3塑造完美人格。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是美育的重要职能。要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学校阶段是学生个体审美观念建立的时期,在瑜伽运动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练习中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发展。随着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其审美意识不断增强,并认识到美的真谛,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使自身的情感和心灵得到提高。同时,同学之间相互支持、理解、合作,共同完成动作,可体验到协作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和发扬团队精神,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也得到发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十一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严重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主要采取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即讲授计算机的发展简史、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及简单的数据库知识和网络知识等。
现阶段,既没有专门针对医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也少有教师针对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实际运用作内容上的补充。
容易使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觉,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到与医学有关的实用计算机知识。
1.2教学内容滞后且不能满足医学专业的需求。
计算机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而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时代的变迁,课堂上仍讲授一些过时的内容,普遍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掌握与网络操作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这些知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普遍偏少。
1.3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
在医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基本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大都是把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课程硬搬给其他专业的学生,譬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常用软件学习,另一部分为vb程序设计,教师授课时只是把计算机的方法和技术交给学生,学生因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而丧失学习兴趣。
尽管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引入了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但有时设置的任务存在内容过时、以学生的水平完成不了、与学科专业脱节等问题,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很好。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十二
医药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但随着学科发展,及学生信息技术入学水平的变化,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必须开展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更好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计算机基础多元智力课程发展方向。
1.教学内容专业特色不突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高校的时间已经不短,但目前,全国各级各类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教授内容大同小异,对医药专业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符合医学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使得在课程内容建设与组织方面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专业特点,因而,原有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模块近年来不断受到教师、学生的诟病。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教育发展方向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不突出,应用水平相对偏低。
2.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效果不明显。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前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对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理解存在偏差,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尽管在教学中也引入了诸如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但新教学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任务设置与学生个体水平不符、任务设置与学科专业脱节、任务内容设置相对陈旧等。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效果不明显。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方式多为笔试+上机,以学生期末笔试、上机成绩评价最终学习成果。
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起点存在的个体差异,要求不同起点的学生以是否站到同一终点线评价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近三年,作者对亲自授课的本科、专科各专业及研究生共二十几个班级所做的课程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是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很高,但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会一筹莫展,从基本的计算机日常维护到工作文本、毕业论文的制作,再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分析、决策、应用,以及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对进入我校附属医院实习的高年级学生的抽调中发现,学生在实习前的课程学习中没有很好建立起对目前医院中广泛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完整概念,因而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环境整体适应能力不高,对本应熟练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仍需较长时间复习与巩固,影响实习,也不能够满足院方要求。
目标不明确的课程教育发展方向、一刀切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所在。
因此,如何体现学科专业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并切实有效的进一步提高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也就成为了医药类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一个长期需要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二、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对策。
1.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当充分反映学科专业特色,不仅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及软件应用,同时也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医学科研、临床应用、辅助治疗、辅助诊断、医院管理、药物分析等领域广阔应用的内容建设。
教学实例应当符合学生特点及专业特点,及时更新,加强应用型内容的建设。
我校在进行教材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时,首先明确这一基本思想,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动画制作、图像处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在未来新一轮的教材建设中将更多的涉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内容,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1)了解学习者学习水平。
作者以临床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二年级本科生两个班为对象,利用简单问卷调查与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分析学生目前学习水平,参与调查学生人数分别为一班42人、二班43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计算机知识有一些了解,但不能熟练应用,更多的计算机使用集中在网络应用方面,但将网络应用在学习方面的偏少。
其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
来自调查对象所在班级入学前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如图1所示。
(2)课程内容任务设置。
课程内容的任务设置,应当尽量符合学生的起始学习水平,使他们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并得以提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习对象的学习水平基本处于三个不同的层次。
作者将以中等学习水平对象为例设置课程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利用视频资料回顾基础知识中介绍的计算机装机过程及相应配置。
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利用互联网搜索计算机配置清单并提交搜索结果。
从作业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初级使用方法,达到任务要求。
介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目前应用最广泛、深入的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his系统,对授课班级同步开放我校医学信息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完整模拟了医院his系统),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医院his系统操作流程。
通过提供开放的模拟实验环境,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并为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中office、医学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网站建设教学模块课程任务设置如下:
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综合性三甲医院,有选择记录搜索结果。
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过去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有过word软件的学习经历,因此,教师的讲解重点在文档页面排版及一些实用功能模块的操作练习上。
根据教师所讲解的word软件使用方法整理搜索内容,形成文档。
鉴于国内综合性三甲医院数量较多,因此,按地域进行划分,并根据划分结果对学生编组,从受众角度评价各自所属地域内医院网站的总体建设情况,评价指标设为“网站设计”、“网站内容/功能”、“网站更新维护”、“存在问题”四个方面。
学习ppt、excel软件的使用,并利用ppt、excel完成评价汇报及评价统计。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十三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开始明确了学美术不是为了培养“大画家”,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体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季燕飞作者单位:通州市实验小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篇十四
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在处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国在“一纲多本”思想的指导下,编写了多种版本的中学美术课本。这些课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总体上体现了大纲的精神,注意到了美术的基础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又突出了审美教育的主线。这些新编教材的特点,是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所以,今天许多人仍然主张审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与蔡先生的观点是相通的。
必须纠正认为审美教育就是“艺术教育”的错误观点。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由此,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和美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但光靠这几门课是不够的,这个任务的完成应该由各门课的教学来共同承担。而音乐、体育、美术,特别是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成美育的统一的整体。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有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进行剖析,并结合上节所叙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中,线条不仅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每个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人只分辨红、橙、黄、绿、青、紫、黑、白等简单的色彩,而画家和经过绘画训练的人就能表现出事物的丰富色彩的色彩变化和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相关系。在美术课中我们通过讲解、观察、练习,使学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识和调配方法,培养他们对色彩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掌握这一造型语言。在图案课里,则让学生了解诸如均衡、对比、统一、变化、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并通过图案组织规律的训练,系统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美术作品常常对人产生情绪感化的作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曾经征服过不少人,许多人从中受到了爱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绘的《又是一个两分》使很多学生为自己学习成绩的落后感到羞涩。美术课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摩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和艺术等范围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可以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似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