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范文(17篇)
做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看看以下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写作的启示。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一
摘要: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
近一年来,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检察专员办事处对百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了抽查,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政府审计。
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由来已久,而且还将随着会计的不断发展与科学程度的提高而越来越多样化、隐秘化与复杂化。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在内的有关会计资料的不真实,对于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主要研究由于有关人员从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造成的假账。
1.由于单位的内部管理混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不起作用。
单位的财会部门、保管部门、领用部门之间若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工作程序上不配套不协调,就会造成有关账证、账账、账实等不符。
2.一些单位的领导、会计等其他有关人员有小集团思想、私欲膨胀、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本单位、个人的利益和名誉,不惜弄虚作假,化大公为小公,甚至化公为私。
3.国家的经济监督系统不完善。
如目前审计监督与财政、税务等经济监督形式存在诸多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对经济活动存在重复监督和无人监督的现象,没有形成以审计监督为中心的健全有效的经济监督系统。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和其他经。
济信息真实、可靠的有力保障。
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所控制的以下两个环节:
(1)建立明确而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对不相容职务进行严格的分工,定期轮换会计及其他有关工作岗位。
(2)严格规定会计及其他记录的程序。
对于会计记录,包括规范会计凭证格式,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正确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程序,凭证要有齐全的签章;正确地设置、启用、登记会计账簿;准确、及时地报送报表,编报的报表须经单位领导、会计主管人员审阅、盖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2.强化职工的法制观念。
在职工中经常地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
3.充分发挥民间审计的作用。
我国1980年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民间审计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迅速发展。
注册会计师是“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应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签证和服务的作用。
4.建立健全会计及有关财经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应积极、及时制定、颁布与实施适应改革需要的会计及有关财经法规;及时修订、废止不适应经济与会计发展要求的旧的财经法规。
5.加强政府审计的力度。
我国1983年成立了我国政府审计的最高机关――审计署,1994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法律上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审计的地位。
政府审计对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制止干部贪财腐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内部审计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对于大中型企业,国家应长期派遣审计人员,代表国有产权的利益,作为独立审计部门,不受企业负责人领导,而直接由主管部门审计机构领导。
通过这种独立审计部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保障国家对国有财产的所有权,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建立离任审计制度和颁布新的《会计法》,都是其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应进一步完善经济监督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从而使国有企业增强竞争能力,摆脱目前的困境,迅速发展,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赵保卿,等.假帐甄别与防范[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2]戴春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审计,,(1).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经济业务在逐渐增多,而且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在逐渐增强,这也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有造假,舞弊的现象出现,这些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披露没有任何效用,不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任何的有利因素,会计信息失真轻则会影响相关投资者的利益,重则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利益。所以,本文就针对会引起会计失真的原因做出相应分析,表明除了在利益驱动或会计准则落后的情况下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分析还有哪些方面会引起会计失真的现象,并针对这些会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当今社会,信息披露成为了事物变化最新,最客观的表达方式。而其中的会计信息就是会计人员通过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信息形成财务报告和附注,并通过报告和附注给投资者或其他相关利益人展示该公司近段时间内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然而,会计信息失真就会让这种相关利益人了解公司的财务的方式失去原有的价值,会计信息失真包括有意失真和无意失真两种,其中后者是指在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审计资料出现错误或审计人员的自身素养不足导致的报告及附注信息的错误,无意失真总体来说是人员的素养不足导致的会计信息错误,所以无意失真又被称之为会计信息错误,而前者是指财务会计人员通过一定时间谋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有一定目的的行为,该行为又被称之为会计信息舞弊。所以会计信息舞弊比会计信息错误的严重性要高得多,所以作为高素质会计人员,一定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找到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源头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持续发生。
(一)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在新时代社会形势下,最不缺的就是人,然而最为缺乏的是人才,人才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若一个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就会使得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不足,企业没有发展动力,整个企业环境就如同死水一般。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人员若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相关的专业财会素质,不知道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不了解会计人员应遵守什么样的法律法规,业务能力差等轻则会严重影响会计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严重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尤其是在我国现如今的财会人员的就业标准极其低下的条件下,在我国,不管是否有以前的工作经验或是否学习过相关的财务内容,只要能够考过会计初级职称考试,就能够去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应聘,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企业财务人员大都是一些只大概了解过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披露,而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如何给企业的相关利益人提供确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内外部监管不够严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随之可以看到,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的制定速度相对落后,不能够建立起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完善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是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经济在前方不断发展,而相关的制度和会计准则却在后面拖后腿,这样的现象就会使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依旧按照原来的工作方法来进行账务处理,尤其是在有的新准则建立以后会使整个会计部门陷入一种执行标准不同或出现执行时间不同的现象。所以企业会计监督部门也就没法对会计人员所做的账务处理进行相应的监督,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会出现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其次就是有关企业内部的监管力度极其不足,设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和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批准和会计财务报告的报出没有任何的阻拦和审核,这也就严重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最后就是社会会计信息监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我国现在许多会计师事务所都没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还有些事务所受到利益驱使,没有拿出相应的业务水准,在审计过程中只注重到人情,而不以自身的职业道德作为指引,最终就会导致审计不严格,没有做到起码的审计流程,甚至做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事,出具了假的审计报告和附注,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健全的法律就使人们在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后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这是会计信息失真不断的重要原因,我国会计准则的落后性导致了会计人员在处理交易事项时存在着较高的弹性,使审计员在进行审计时有“人情报告及附注”出现,其最主要原因就是会计法制的不健全,对造假的处罚力度太轻,使会计人员无法在心理形成依法办事的观念,造成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另外,我国目前的许多部门也不将会计规定放在心上,使整个社会法制方面都处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态,最终结果也是放纵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发生,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普遍发生。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的驱使,在现如今的社会,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也表明了在利益面前有许多人都无法保持自己的本心,做出违反法制的现象。而企业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想要企业的账面看起来比较好,能够拉来投资,或者是让财务会计人员做虚假账目,这也就从企业财务层面开始就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例如,经济业务虚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等,其次就是有的企业会提供真实的账目供审计部门进行审核,但是他们审核的过程中受到了企业的恩惠,要求美化企业账目报告,就会出现所谓的“人情报告及附注”,这就是从审计层面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例如美化报告账目,隐藏企业需披露的项目等。当然,不管是从财务部门开始还是从审计部门开始出现会计信息失真都会影响最后的财务报告,无法让投资者看到企业真正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从而影响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
(一)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会计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如何在这个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就需要我们会计人员有极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新形势下也能够有新的综合素质,在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所以在新经济环境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企业本身的`会计人员素养,增强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习更加先进,更加系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专业法律知识,要求他们能够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程序,学会使用会计电算化。用电脑记账法代替以前的手工记账法。这就要求企业提供专门的培训课程,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会计知识,提高他们的会计专业能力,使之能够有能力继续胜任会计人员这个岗位。其次要招聘一些有专业素质的会计人才,让这些新鲜血液来带动原本的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活力,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更新他们所了解的知识,再然后就是要不断的开展一些会计知识竞赛,并准备一定的奖励,给那些知识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从客观因素方面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
(二)完善内外部监控机制。
若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仅靠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是不够全面的,还要构建起健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若要建立起健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首先,依据相关国家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监控制度和内部控制规定,然后建立专门的监控部门,让内部控制真正落到企业实处,而不是形同虚设一般,没法起到任何用处,假若真的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要对错误的会计处理人员进行恰到好处的处罚,不宜过重,也不易太轻,过重会给会计账务处理人员过大的压力,反而适得其反,如若太轻就无法起到处罚的效果。其次,就是要从国家企业大头开始抓起,增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保证上市公司能够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披露,保证他们对外提供的会计资料都是全面的,对那些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处以严重处罚,包括经济处罚或退市处罚等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没有任何美化账目,弄虚作假的信息。再次,就是要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式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养,在审计师进行企业审计时,要实时监控审计进度,看有没有出现人情审计情况。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进行实时公布,尽快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附注公布给企业相关利益者和其他想要了解该企业经营状况的人员,这样的监控机制能够合理有效的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并能及时发现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对相关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处以相应的处罚,强化事务所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控作用。最后,要强化社会大众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披露有关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如,当有关的企业利益人发现企业提供的会计报告及附注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让有关部门对该公司的账目进行再次审核,如若发现有真实的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就对企业处以相应的惩罚,并对发现信息错误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就有利于企业更加注意对会计信息的披露。
(三)建立更适度的奖惩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全国各地出现,这就给审计部门提供了新的挑战,并随着资本发展,有许多公司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会通过美化账目,弄虚作假的方式提高企业的利润,让企业的发展看起来是平稳发展的,通常的做法都是:虚高企业利润;高估企业资本;调低企业负债等,这些方式都会使会计信息失真。所以要预防这样的事情出现,就要加强对相关造假企业及人员的惩罚力度,对蓄意造假的企业负责人和参与造假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处以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严格监控蓄意造假事项,虽然企业都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要真实的利益成果才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而弄虚作假只能安慰企业自身,就会损人而不利己。之所以他们会想到弄虚作假,进行会计造假,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惩罚力度不够大,没有触及他们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所以加大惩罚力度,使企业不敢出现任何会计造假现象是我国法律建设的一个难关。所以要不断地改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制度。
(四)强化人员法制意识。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强化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让遵纪守法,公平公正,真实有效等切实的落实到每个人员的行为中,在面临诱惑时,不做违背本心的事情,保证自己做的账目,提供的会计资料都是真实的,保证审核资料和出具的审计报告及附注都是根据真实的账目来的,没有任何的美化和弄虚作假。从根本上杜绝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保证企业能够在真实的账目下进行公司经营,而不是每天绞尽脑汁地想要美化账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市场的迅速扩大,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越来越重要,但是投资者若要看到真实的会计报告及附注就要保证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没有任何违法事情,处理的账务及审计手段都是正常的,所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会计部门及审计部门的监控,建立健全法制是为投资者提供真实信息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冯柔倩,方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究[j].经营与管理,(10).
作者:胡秀清单位:山西省公路局吕梁分局。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三
摘要:会计信息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甚至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判断市场经济发展状态的一项指标,而大量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给企业发展和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表现特征和原因之后,给出了解决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在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过程中,会计信息是企业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而会计信息失真在企业中普遍存在,没能发挥出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十分不利的经济后果,因此,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现状、形成原因等对于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在披露和核算的过程中,无论是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不能表现出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状况就是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一方面会给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信息的相关使用者带来误导,容易给他们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另一方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
扰乱经济发展秩序,阻碍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原始数据凭证失真,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不合格甚至是虚假,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户,或者根本就不设账户,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使用不合法凭证、以表代账、白条抵库等现象存在,甚至企业中的某些个人或小团体为了私利制造假凭证以中饱私囊。
第二,成本费用不实。
理论上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成本费用就不同。
在记账过程中,常常采用少提或不提折旧费用来降低成本,通过虚列费用、超额计提折旧等方法来增加成本。
不论多算成本还是少算成本都没有将真实的费用反映在会计信息中。
第三,虚报利润。
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一些企业在上报企业会计报表时,往往不是将有关会计记录真实反映出来,而是根据需要来人为改写报表。
例如:在纳税时,为了逃税,采用各种手段隐瞒利润额;在向银行借贷时就夸大资产总额和利润,掩饰企业不良资产;进行企业改制时,把企业资产利润变为负数。
第四,财务账目管理混乱。
一方面,由于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也就无法对账目系统进行完善建设,只能将错就错,在账目系统中出现连锁性的负面效应,造成整体账目数据的失真。
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账目记录管理之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在数据整理过程中那面出现数据的一楼,导致账目无法完善的建立起来,进而造成财务账目管理的混乱。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失真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各种会计造假事件频发,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居高不下,企业融资困难,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失真的信息引发错误的决策。
会计信息的传递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包括投融资以及利益分配的计划、控制和决策,而企业中的许多投融资决策都是基于这些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如果在一项投资中虚增了成本和投资额,就会减少这项投资的利润,甚至亏本,因此就不得不放弃这项工程,则浪费了一次投资机会。
与之相反,如果在一项实际不可行却基于虚假会计信息的论证报告得以通过的情况下立项,时常会投资效益不佳,甚至变成烂尾项目。
在宏观层面来说,会引发错误政策的出台,进而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2.不正常的利益分配损害各方利益。
会计信息失真必然有一部分利益被某一群体或者个体不正当占有。
如在一项购销业务中,如果入账价值大于商品实际价值,则一定存在一些不正当购销行为,使有关人员获得不正当利益。
另外,企业为了减少税金的利益驱动,很可能采用隐瞒销售收入,降低利润。
通过虚假会计信息的逃税,使用了错误的规定,分配方法占用工人的权利,更严重的是,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传播虚假会计信息,直接相关的部分经济活动,造成经济损失。
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的亏损,亏损增加的金额越来越多,值得我们反思,是不是这些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
3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
有些会计信息的问题是不真实的,如会计票据造假,不合理的费用,搞“两个账户”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如国有资产转移。
这些行为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亏损甚至是倒闭,工人或失业,造成集体利益损失。
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生产经营活动无法科学化,制度化,企业无序。
使国家不能有效地集中财力,政府职能发挥的影响,导致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政策的失败。
经济秩序混乱。
1.治理结构不合理。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企业股份结构方面。
一部分企业的股份过于集中,呈现一股独大的现象,让众多中小股东丧失了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直接左右公司决策;与股份过于集中相对,有些企业股权却过于分散,众多小股东很难联合起来对企业施加有效影响,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选举受到高管人员操控。
其次,监事会不够健全。
公司监事会多数情况下为兼职,缺乏自己的常设办事机构,多听命于董事长或者董事会的安排,在行使职权时所支付的费用时常受到管理人员的制约,其监事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2.内控制度不健全。
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尚未完全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一方面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繁荣期,许多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以便获得融资优势,而且一些企业内控机构设置不独立,甚至没有设置内控机构,再加上审计工作者责任不明确,缺乏责任心以及相关的专业指导,不熟悉工作流程,内部控制执行沦为纸上谈兵。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冲击,原有的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环境、方式、手段、范围、安全风险以及审计监督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必须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之上进一步健全完善。
3.人员素质不够高。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现实情况中,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独立性,法律意识也不强,只听有关领导的话,而某些企业领导或领导集体出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考虑,通常采用各种手段来掩盖企业真实信息,这大都要涉及到会计信息,再加上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容易被贿赂,自身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不够细心,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快速迭代,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较少,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各种麻烦和错误。
4.监管体系不完善。
会计信息的形成受到内外两方面的监督,在企业内部微环境方面,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和监督机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
在外部宏观环境方面,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不长,各项会计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执行的有效性也不高,政府监管部门主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审计等部门对企业进行监管,对于发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处罚较轻,虚假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收益一般远大于期望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变相鼓励了会计失真现象的发生。
此外,政府部门中的部分干部为了搞政绩,下达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逼着企业为了完成相关任务,完不成任务的企业只得修改会计信息,因此,这也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四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存在强烈的利益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受到单位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压力,产生迎合行为,最终形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人员素质问题。
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不能够完全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在会计工作压力大、工作复杂等背景下,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
此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不高同样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些会计人员没有平和的心态、优良的作风和合格的道德,导致在压力、利益和复杂工作面前失去应有的规范和操守,最终形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监督体系不完整。
对于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存在着层次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1],这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问题。
导致对会计信息的监督草草了事;政府对于会计信息的监督职能分散与众多职能部门,由于存在配合的问题,导致会计信息监督难于形成合理,不能确保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
(四)会计工作法制化不足。
会计法律体系存在滞后性,导致会计信息问题常常因没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而及时作出处理,也就是说法制化不足导致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隐患。
同时,执法不严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嚣张气焰,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扩大的趋势[2]。
(一)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应该发挥优势,在积极转变职能的基础上,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同时,政府还应规范会计市场,强化会计行为,营造会计环境,从制度上和措施上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为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外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政府监督主要包括财政、税务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审计监督,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等。
许多发达国家,建立起组织严密的会计行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机制,成效显著。
中国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出了明确规定,尤其是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实施再监督,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实施监督职能。
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应每半年对会计单位的账证联合审查一次,再由审计机关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年审。
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也有利于政府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制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转变观念。
会计人员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企业管理者也要转变管理观念,在服务于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会计的管理,确保对会计违法和违纪现象的高压态势,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队伍建设。
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要求会计人员不但具有学识水平与技术资格,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提高对会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3]。
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业务素质。
一是会计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会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会计理论、会计准则、管理会计、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还应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财政、税收、贸易、金融、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条件。
二是加强会计人员的实践训练。
会计人员除具备一定的专业和相关知识外,还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并巩固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减少直至消失。
(四)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及时地对会计法规进行调整,以提高会计法规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以便能指导和规范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新事项的会计处理[4]。
同时,制定各项法规的实施细则,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漏洞,深入贯彻会计法规。
其次,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经济制裁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改变“会计造假的成本远比会计造假的收益低”局面,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榜样,对于那些会计信息质量高,长期坚持原则会计人员和单位应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榜样[5]。
三、结语。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每一个治理环节,比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身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关系到企业、社会、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重要问题。
因此,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形容解决的难度一点不为过,我们必须坚持多手齐抓,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曙光。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证,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是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也是国际经济及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课题。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五
企业会计信息是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继而确保决策的准确性。一旦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就会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一定不利。因此,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对之进行解决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1.会计人员本身所导致的信息失真。
1.1职业道德的缺乏。
在企业的会计人员中,未对自身的道德修养引起重视,容易被金钱权利所诱惑,进而通过自身的会计技巧,通过欺诈、弄虚作假等一系列私吞公款的行为将企业的财富占为己有。另外,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迫于企业管理者的压力,不得不听从其安排而做出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在工作与职业道德之间,迫于形势而选择了工作,从而配合领导的要求进行弄虚作假。
1.2综合素质的低下。
《会计法》早已颁布,且随着当前会计资格考试制度的不断深入落实,继而又先后颁布了新的《会计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会计人员完善其最深素质,继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尽管如此,仍旧不可避免有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依旧低下,为了个人私欲而暗地里制造假账,财务报告缺乏真实性,这样一来便导致了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同时,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某些小利益而将《会计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置于一边,从事权钱交易,继而损害到了国家的利益。另外,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问题,还牵涉到部分核算人员。会计核算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其他部分所提供的原始资料是否真实。现阶段,有部分企业的核算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继而造成了会计失真主管上的原因。
2.企业外部环境所导致的信息失真。
2.1受利益的驱使。
会计造假的盛行必定有强大的支撑力来促使此项行为的经久不衰,最主要的支撑就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部分企业有时候为了获取投资、核销货款、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继而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相关管理继而获取其信任。有些企业管理者或是会计人员为了得到晋升、加薪、奖励、股票等各方面的利益而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另外,还有些会计事务所为了争夺市场利益,不惜做出虚假报告来迎合经融机构或是企业的不法要求。这一系列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导致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2.2约束力的缺乏。
当前有许多企业由于管理不力,继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且企业财务管理缺乏财务意识,核算与责任之间混乱,继而导致了企业财产物资名不副实。另外,企业财会人员直接受制于企业负责人,其所有利益关系都由该负责人控制。所以,在此种工作环境下的财会人员完全无独立性科研。再者,会计的审计制度仍旧未能引起企业的充分重视,继而使内审在经济监督当面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促进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是治理企业会计失真信息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无论会计人员处于专业学习阶段还是处于进入企业后的培训阶段,都要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及职业操守,使其深刻体会到其所肩负责任的重要性,以此来不断的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及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即核算人员的时候必须要对招聘人员进行严格的综合素质考核,综合素质应该涉及到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等。对于现有的会计人员及核算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首先,要促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规范其经营行为,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者。所以,务必要重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会计相关法制教育,是其能够进一步了解财会知识,从而帮助企业管理人树立正确的理财思想及法制观念,继而增强企业管理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领导能力的完善而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其次,企业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法学习,从而促使其能够依法办事。最后,促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
3.加强会计委派制的构建。
当前所实行的企业财务与会计分制依旧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分置难以从根源上帮助财会人员实现工作的独立性,即意味着财会人员难以严格遵照法律来独立履行自身职责。然而,根据实际情况而建立起会计委派制便能够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促使财会人员能够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也便于对财会人员的监管。另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总之,防止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行为职责及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不断工作实践中探索,及时发现引发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最终促使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能够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王晓波.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j],会计研究,2002,5。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六
[1]钮真妮。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控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
[2]徐甜。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9.
[3]马磊。关于国内会计信息质量学术论文的文献计量研究[d].东北大学,2019.
[4]付雨婷。沈阳长城阀门管件有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5]赵嘉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盈余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9.
[6]郑俊雯。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调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9.
[7]向倩辉。bdh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d].湘潭大学,2019.
[8]卢丽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理论研究与问题改进[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9]王颖。基于sm-som方法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异常识别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9.
[10]周延。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11]郭慧贤。农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12]杨国红。引入非财务信息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云南大学,2019.
[13]蔡梦婷。作业成本法在航空制造企业中的应用[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4]黄谧谧。基于信息化的cs市属县级供电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
[15]张伟。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9.
[16]刘振坤。云会计环境下基于社会网络的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17]陈高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9]魏长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0]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9.
[21]罗洁云。基于内部控制环境视角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9.
[22]李倩。erp系统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3]张斗。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19.
[25]白云霞。论模糊性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d].厦门大学,2019.
[26]石春然。会计行为问题研究--另一个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28]高峡。现代会计信息的失真及防范机制研究--提供更加适用的财务会计信息[d].西南交通大学,2019.
[29]戴旭。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9.
[30]王元章。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31]蔺学娟。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分析--会计信息市场呼唤诚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33]符寒峰。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治理[d].长安大学,2019.
[35]白延飞。会计信息的失真与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9.
[36]张超。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38]王志群。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政府监管[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0]李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1]张愈强。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9.
[43]张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经济学分析[d].沈阳大学,2019.
[47]杨燕。会计信息失真伦理分析[d].云南大学,2019.
[50]杨波。伦理学视角下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51]晁茜。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53]徐意丰。项目投资在会计信息失真及价值跳跃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56]廖永强。基于公司治理特征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7]陈建民。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9.
[60]韩淑珍。伦理学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1]蔡晓净。基于会计信息产权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及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19.
[62]宫晓霞。从博弈论角度看国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9.
[63]宣权。国有企业虚假会计信息的成因及防范[d].昆明理工大学,2019.
[67]张涛。基于会计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9.
[69]宋春辉。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
[71]毛长珍。基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19.
[73]郭玲。基于公司治理上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博弈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75]王晓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d].重庆大学,2019.
[76]王莉莉。会计信息扭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78]张健萍。“会计人”塑造及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9.
[80]杨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d].暨南大学,2019.
[82]游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信息失真的成因、现状及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3]李新军。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9.
[84]斯龙。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6]林祥友。会计信息的产权重构与流程再造[d].西南财经大学,2019.
[88]冯秀建。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89]吴泵。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9.
[91]潘凤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9.
[92]崔伟萍。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d].山东大学,2019.
[93]徐爱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限理性”的分析[d].重庆大学,2019.
[96]王晓飞。会计信息产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100]王树伟。基于博弈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提出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试论其具体预防措施。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相当严重,大多数人只要一提到会计信息失真就会想到的是违法行为,而本文认为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更是普遍存在。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样的不一致是由会计规则本身所造成的。
(一)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
1、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有较长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就是会计准则定义准确性,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可能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这些会计准则制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
2、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当前我国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还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法规、规范、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3、会计准则与制度中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没有作出规定或规定得不够恰当。这些重要信息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对表外业务的技术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它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二是对于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也没有恰当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三是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息,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
4、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利益的不完全一致性是导致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引起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会计反映的结果往往是利润分配方案的依据,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指标有时是其使用人利害得失的关键,利益关系人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干预这一反映结果,当其中一方隐蔽地实施干预后,就会使其偏离原来的客观情况。会计信息提供者因占有信息优势和直接参与会计活动而最有条件实施干预,在追求本身利益最大化驱动下,总能做出使自己得益的选择。
5、新旧法规以及各个法规之间存在着矛盾及不协调。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导致的会计环境的频繁变动,使会计法规的建设明显滞后,而且现行会计法规中还残存着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内容,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准则使得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另外,各会计法规之间也存着不协调,如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与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这些都使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加大。
1、会计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我国过去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处于这种环境下,会计以国家宏观管理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围绕企业经济效益,以向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健全,使得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即使是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有局部政策调整变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2、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3、科技因素的影响。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服务。而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发达及其在会计上的运用,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如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过程中,不仅依靠财务会计本身的有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据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这些外部资料的精确性,从而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而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电子计算机运用到会计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在会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科学技术无法精确解决的问题,这自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性角度考虑。
1、在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如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应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群体;最终确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对于准则中的某些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作一些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这样就不会使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
2、规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减少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就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但现实的矛盾是:我国正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所以我们不能通过限制企业的选择权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目前情况下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应通过内部审计或一定的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另外,对于同一行业相类似的不同企业,其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应有所限制。
3、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内容需要不断改善,尤其是对于一些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如对一些重要表外信息、无形资产及一些重要的非经济信息的披露。以前报表中没有或不突出这些信息也无伤大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信息对决策越来越重要,准则中必须对之作出明确规定。当然,也不能急于迈大步子,要求一下子制定十分完美的准则。我们认为目前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于这方面信息处理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规定,以后再根据实际应用的反馈信息作进一步的修订。
4、如果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考虑了利益关系人各方面的利益问题,能够达到与利益协同完全一致,也就不会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所以在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信息提供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避免和克服的。避免会计政策选择下的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应该从两个环节着手。一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环节;二个是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环节。在制定环节,首先,应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其中既有学术界又有企业界,既有政府部门又有民间组织,即有审计机关又有会计职业团体,以便使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确定的会计空间尽量与利益空间相吻合。制定出具有普遍认同的准则、制度,尽量消除对同一事项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差异过大现象。其次,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制定程序,草案颁布应经过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应扩大范围,审批条件应慎重严格。在选择环节,企业会计部门应尽量考虑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以便使会计政策的选择符合利益协同的“一致”。
5、首先应该修订和完善《会计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表述,要注意会计法规之间的衔接一致,以免在推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从会计环境的影响来考虑。
1、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尽量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要考虑到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新情况,还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预测。
2、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在保证传统的会计核算与核筹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的物价变动特点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3、依靠科技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并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会计服务。如运用数学模型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使会计信息更加精确。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以提高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是基于一些客观因素之上,所以我们的预防对策也只能从提高准则、制度制订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着手,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
[3]《会计法》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吴云萍。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八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错误等。会计舞弊则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在计量、确认、纪录、报告等方面故意违反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而产生的错误,主要包括编制假报表、做假的账、编造假会计凭证等。会计差错属于工作失误,是无意识、无目的的错误;而会计舞弊则是主观上的故意行为,是有意识的造假,带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属于违法行为。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结果都表现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但其产生原因有所不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是会计差错产生的内在原因。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难免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推理和判断,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有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对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理解上往往会出现偏差,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时机情况,产生会计差错,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外部原因。一是会计准则的指定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人员组成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如果代表性过窄,会计准则就可能出现偏向性;其次取决于会计准则是否具有长期适用性和可行性;再次,会计准则定义、释义是否准确,如果一项会计准则的涵义有多种理解,甚至有歧义产生,必然会造成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以上会计准则指定的不确定因素,都会导致会计差错的产生,使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化,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产生会计差错;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必然存在一些个人主观判断,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这种规范本身存在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在这些规范、准则和制度的指导下就有可能出现会计差错。科技因素的影响是产生会计差错的又一个原因。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上的应用,各行业都在编制自己的会计应用软件,由于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及软件本身的不完备,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会计信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会计差错。
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两权分离,即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分离。在两权分离过程中,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营权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无论资本所有者还是资本运营者,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例如利润分配比例等问题。资本所有者希望凭借对财产的最终拥有权分享全部利润,而资本运营者却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余扩大再生产,甚至还是考虑自身的回报。再者,资本所有者对资本运营者的信用程度不同,总是会采取必要手段实施对资本运营者的监督,而资本运营者则会采取一些措施逃避其监督,如采用虚列成本、虚列收入、虚报盈余等会计舞弊行为。会计舞弊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利益驱动。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包括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及其他可以对会计信息施加影响的人员)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既包括集体利益,也包括个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间接利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不完全相同且又不可避免,因此,会计舞弊主体受利益的驱动进行会计舞弊,并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计舞弊的间接原因是监督不力。一是承担主要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体系(包括政府审计、行业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审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应对逐年增长的审计业务量。二是违法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太轻,且不具体,对会计舞弊者没有震慑力。
由于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范。
防范会计差错一要完善从业资格制度,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减少会计差错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标准;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帮助其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二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预防会计差错。主要应通过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等工作,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以减少会计差错。
防范会计舞弊一要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即建立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行使职能的会计管理体制,减少会计人员对单位领导人的依附。目前,应继续扩大会计委派的范围,向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主管或会计人员,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同时,还要对委派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二要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应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以及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其他单位交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审计。此外,还应扩大审计覆盖面,逐步做到所有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都经过审计;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做到不经审计不得离任,不经审计不得提拔;要对容易出现会计舞弊行为的环节实施专门的舞弊审计,提高会计软件的质量,加大造假难度,提高造假成本。三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罚会计舞弊者。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实行严格的经理、会计人员准入制度,并建立企业单位领导人和会计人员信用档案网络体系。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九
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会计学界讨论的热点,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把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局限在会计作弊上,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应该比会计作弊更广泛,只要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上的缺陷。
1.从会计学的同性来看。会计学的属性有理论属性和方法局性两方面。从会计学的理论同性看,它研究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一门社会科学,从会计学的方法属性看,它又是一门以严密的数学逻辑关系为计量原理的精等科学。
如果我们把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结合起来看,会发现两者的冲突和矛盾。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而某些支持数据的数字来源,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估计和判断的过程,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不是依赖于客观世界的真实,而是来自于主观世界的意识和经验判断,使得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结果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2.从会计报告的目的来看。西方一些国家在对会计报告目标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学派,即“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这两个学派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显著的差别。“受托责任学派”首先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决策有用学派”则首先强调相关性。从逻辑上来说,相关的信息应该是可靠的,但是相关性毕竟不等同于可靠性,两者往往互相冲突,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会有所削弱。而且目前一些经济和会计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决策有用学派”逐渐占上风,成为一种主流观点,对相关性的重视超过了可靠性,这就有可能出现为了强调相关性而牺牲可靠性的现象,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因此加大。
3.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摊销、金融资产、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等。所以,经济越发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地反映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4.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销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法,而使用者的决策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的要求。
[1][2][3]。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真实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因此,深入认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揭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危害;对策。
会计信息是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综合反映,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企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就会给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阻碍了和谐诚信社会的构建。
为此,很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或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信息不实的特征表现,如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存货的计价方法等。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的当事人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造成的信息虚假,如隐瞒收入、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可以概括为7个方面:。
第一,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诱发金融犯罪。
第二,破坏了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三,损害了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四,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第五,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第六,引发会计信息信任危机。
第七,助长了腐朽现象和不正之风。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用,并且准则、制度中留有较多的灵活性,会计制度的制定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交易和事项不断涌现,新旧经济的转型和新旧会计制度的交替,客观上为会计舞弊提供了空间。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
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人员往往由公司内部人员兼任,董事会、监事会难以发挥监督和控制经理层的作用。
一些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由于监事会成员普遍缺乏法律和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董事和经理的经营失误行为难以判别,也很难保证其有效的监督。
因此,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之下,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是不可避免的。
(三)监督不到位。
1、外部监督,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中介机构监督。
由于存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的矛盾,造成了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谁都可以问、谁都可以不问的局面。
部分中介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与企业合谋造假,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内部监督。
很多企业缺少必要的内部牵制和复核,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内控制度。
(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其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所以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许多会计人员只能应付较简单的会计业务,对复杂的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
另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一些会计人员只注重埋头做事,忽视了会计道德修养的提高,不坚持原则,缺乏责任感,为了个别领导给予的既得利益,违反会计法规,篡改会计数据,与领导共同舞弊,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
(五)违法处罚力度不大。
由于目前我国对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太弱,往往只伤其皮毛,不伤其筋骨,使其造假成本远低于其所获得的收益,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敢于铤而走险,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获取丰厚的额外收益。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会计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
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修订或补充有关的财务规章。
加强对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案的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适应。
研究符合我国会计情况的具体理论指导和制订一些会计研究方法,降低因合理性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1、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约束机制产生的效益和作用。
包括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调整持股结构来分散大股东的股权、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
2、加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外部市场建设,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
发展证券市场,扩大证券规模,分散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培养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促使有效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市场的形成;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并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积极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努力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积极主动地监督作用。
3、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可靠、可比、足够详细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做出评价,并对股票价值进行评估。
(三)强化监督。
1、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
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及时严肃处理。
2、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使经济监督职能纳入法制化轨道,注册会计师要推行标准化执业规范。
同时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组织经营的管理,这些组织的存在是依靠监督、审查等各类经济活动而延续下去的。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在此技术上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制度。
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账务处理流程、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原始记录管理、财产清查、账务收支审批、会计档案保管、财务分析、违纪处理等项制度。
采取的有效的控制措施,从原始凭证的索取,到会计报表的核算,规范必须的.程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监督,防止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原始凭证,从而形成的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杜绝违法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量。
在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思想和职业道德的,使每个会计人员都能担当起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责。
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改变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实行会计委派制,通过稳定会计负责人的地位,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维护正常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企业财务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从而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六)加大处罚力度。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一
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会计信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兴衰。近年来,美国安然事件,施乐公司造假事件,中国的银广厦事件等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表明: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削弱了会计工作的服务职能,对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规范构成了严重威胁。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准确的反映会计对象、缺乏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一般表现为会计资料、会计成本、资产计价、往来款项、经营成果失真等。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财政部对159家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资产不实的147家,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157家,虚增利润14.72万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危害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1、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2、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障企业资产完整、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制度。现在不少企业缺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松懈,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事会对厂长、经理的监督作用,没有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之间的相互制约,达不到约束企业负责人的目的。同时,企业未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没有责任感,不明白自己既要保护国家利益又要管理好企业的财务。其次,企业未建立会计稽核制度、钱财分管制度等,使会计工作处理不一,无法制度化和规范化。有的企业即使有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遵守执行。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不按制度进行,而只是凭经验凭感觉去处理。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负责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影响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长,人民尚未形成城市信用的价值观念,在新旧体制的过渡时期,由于法制不健全,尤其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企业厂长经理常常不经过科学的分析就制定一些经济增长指标,并且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下达给企业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只有按经营者的意思隐匿真实的会计信息、粉饰经营业绩。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又由于其会计职能的特殊性(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而这些结果将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由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直接干预,影响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
(二)会计方法不健全和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相关法律来规范,《会计法》的产生正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但是《会计法》存在一些不健全的地方,缺乏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例如:《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的义务一方面是支持会计人员会计机构的`工作,另一方面单位负责人不得干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负责人干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工作行使职权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情况下,会计职能表现不出来,会计职能成了领导的个人意志,并没有真正体现立法者的本意。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合法权益没有真正得到保障,《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无法体现出来。而从执法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例如:在例行的财务大检查中,对查出的违法违纪问题大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方法,使违法违纪的单位及负责人逍遥法外,同时对诚实守信的守法者带来了负面影响。
3、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机构。
目前,我国既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实际、税务等国家监督机关,也初步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社会中介机构,但对企业的监督仍不尽人意。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执法尺度不一的问题,削弱了国家监督的力度,社会监督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激励,为招揽业务而答应客户一些不正当的要求,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务所也不在少数。
通过以上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分析,如何从企业内外部因素对症下药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将会计信息纳入一个法制规范真实的理念框架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即时企业的管理者又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密不可分。所以,鉴于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强化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学习,加强后续教育力度势在必行。会计人员专业教育和职称教育是阶段性的教育。它的施行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经历的过程。其次,由于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后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弥补会计专业教育于职称教育的不足,帮助会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条例》解决好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信息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会计人员应有年度后续教育的强制规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记录可以作物用人单位录用会计人员及会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在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制定行业性的职业道德规范并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职业责任感强的会计队伍。
(二)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及行政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帮助企业和单位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1、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
监督制度可以使权力受到制衡,减少造假现象。通过监督,使的会计工作更趋于制度化;通过监督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使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从事会计工作。
2、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是会计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标准都通过制度的方式确立下来,使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增强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感。
(三)营造会计人员独立的格局。
会计人员既是管理者,必须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同时又要国家利益的立场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在这两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难以作出决定。所以应加强会计体制改革,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把会计人员从企事业单位中独立出来,由国家对所有会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分级管理,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单位负责人不得干预会计人员工作的一种管理体制)逐步地、适时地在中央和地方成立负责会计管理和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的机构。将会计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只有在会计人员不直接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相对独立性,依照《会计法》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坚持真理、维护财经纪律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法》是我国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最高法律。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法》的学习,使自己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依据《会计法》进行会计处理和核算。()《会计法》中对会计人员违法要承担的后果其力度是不够的,我们在会计立法中,应对《会计法》的部分原则性规定予以细致化,同时不断探索和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使单位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三者形成一种良性的法律互动模式,在该模式中,三者均以法律为行为准则,其次,在执法过程中,对违反财经法规的现象要严格惩处,对造假的人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责任。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责任明确。只有让造假者得不偿失、让诚实守信者得到应有的保护,才能为提高会计诚信度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总之,要切实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规范会计工作,加强会计立法和执法力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真正做到朱f基总理在视察上海会计学院时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作假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范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二
会计信息失真就达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失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对策?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因素
1.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缺乏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真实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资产的质量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二是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是指流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这是资产所具有的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当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已经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该资源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予以反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所制订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也就没有真正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当企业的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者已经发生了减值,比如有些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来,而债务单位实质上已经撤销,或者实质上已经无力承担偿债义务,但是,按照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仍然确认为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使得企业的资产虚增,利润虚增,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这样的例子,对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也同样存在,这种企业资产不实的情况,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核算制度缺乏统一性,信息不可比。过去不同性质的企业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一般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同时执行现金流量表、债务重组和或有事项三个具体会计准则。由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造成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可比,特别是如果企业集团内部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下,给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后续教育未跟上,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人员存在局限性。
(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国家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专业职称考试已经持续多年,考试规模逐年扩大,为会计人员队伍的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往往是一考了之,缺乏会计实务经验的人比比皆是。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不断推出,除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能跟上或超过这个节奏外,而更广泛、规模更大的会计专业考试教材还远远跟不上这个节奏。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因为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2)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作为会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未跟上知识更新的要求,更未能得到普及。从目前实施后续教育的情况来看,后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一方面各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对后续教育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对后续教育无强制性规定。后续教育的现状不利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由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人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实施的会计管理是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随着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出现,这些企业会计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较差。而财政部门未及时出台会计管理的因应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管理力不从心,鞭长莫及。
4.年度会计报表未全面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目前仅对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众多民营企业还远未实施。同时,对医院、学校、研究所等有经济收入的事业单位实体的会计监督,还停留在内部审计监督阶段和不连续的国家审计阶段。因为缺乏连续的审计监督,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避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性因素
1.隐瞒、少报收入,多列、虚列支出,达到偷税的目的。
2.多列资产,少列负债,不反映或有负债;虚列收入,少计支出,虚增利润,粉饰报表,达到欺骗债权人及广大投资者,取得资金,达到圈钱的目的;或从个人名利出发,制造经营业绩(政绩)以达到个人目的。
3.为个人或小团体的不正当利润,巧立名目,编造经济事项,超出开支范围及标准;设立小金库,账外设账,达到逃避检查、监督的目的。
4.非法转移企业法人财产及经营业务,让企业空壳化,甚至破产,以达到逃废债务、偷税的目的。
此外,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的情况,如账表不符、账账不符、账证不符、账实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或者根本不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无账可查。这既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又是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还有,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大做文章,既“合法”,又能达到目的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步伐,从技术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财务报告暂行条例》及2001年财政部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已经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今后陆续出台的会计准则,将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将解决前述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改进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和完善会计职称考试制度,不断更新课程及考试科目,增加实践方面的内容和案例分析等,把好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关,考虑制定会计职业准入规则,适当提高会计执业准入的门槛。
鉴于一般会计专业教材编制周期较长,教材总是慢半拍甚至几拍,跟不上新规定、新准则出台的步伐。因此,应当加快会计专业教材建设,让会计专业教育及职称考试紧跟新规定。新准则出台的节奏。同时会计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会计职称考试加重会计实务比重,体现最新规定及准则,从而引导会计教学。
会计职称考试,应当坚持一定的实际工作年限的硬性规定,对非会计专业又不曾修过会计课程的考生,应相应增加考试科目。
(三)强化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力度,改进管理措施。除了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等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外,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最为重要了。如果说前者属于阶段教育,则后者属于终身教育。后续教育可以弥补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职称考试的不足,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因此,对会计人员,应有年度后续教育的强制规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记录,可以作为用人单位录用会计人员及会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可参照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办法,成立中国会计师协会,全国的会计管理改由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国家财政部门改变直接管理的做法,转为间接管理和行使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协会应该属于非盈利性的组织,定位为管理、协调、服务等方面。从而改变目前国家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会计的力不从心、鞭长莫及的现状,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修订《税法》,适当降低税率。完善《税收征管法》,改革征管措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消除做账的最大诱因。会计信息失真,与现行税法和征管措施的缺陷密切相关。一方面,相当一部分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流失,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税率过高,影响企业的'自身积累和发展。比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高达4%的税率,让一般工商企业无利可图,隐瞒销售收入不可避免。不难想到,假如适当降低税率水平,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完全可以将因降低税率所减少的税收收回来。这样,税率降低了,经济发展了,企业也不用、不敢冒巨大的偷税风险去做账了。
(六)大力推行年度会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果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具有应有的公信度,如果银行及其他债权人大胆使用经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的会计报表,如果投资者可以就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的会计报表作出投资决策,如果国家税务机关根据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报表及制作的纳税文书征税,则会计信息质量将不再是问题。
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现状来看,应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在加强行业监管的同时,应该给其“消费”市场。也就是说,让注册会计师签发的货真价实的审计报告有人看,有人用,有人出钱“买”。中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蓬勃发展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当然,会计信息失真又是一个阶段问题。国家和社会公众不会让虚假会计信息长期存在下去,不会容忍少数人的不正当利益长期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法制进一步健全,虚假会计信息会没有市场,人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会因为付出巨大代价,最后不得不权衡利弊,放弃造假。但我们不能坐等这一天的到来,而应该采取坚决的措施,对会计信息失真及早治理。
1、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以及利益方面的分配。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造价者为了取得经济利益或者其他方面的获取,企业只有通过改进激励制度和利益分配才有可能彻底的消除造假行为的产生。因此利益分配的平衡和员工业绩的阶段考核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平衡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完善对高层管理人员、会计工作人员的考核,不能只是看数字作为评价的依据,要切实了解考核人员的专业水平。
2、要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以及责任负责的主体。信息造假大部分都是管理人员受益指示,或者强行要求的,也可能是管理责任人管理的疏忽导致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工作有管理人员只是分配,经济利益也是有负责人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听从指挥的可能,一般不会出于个人原因故意知道假信息,处于这一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中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直接负责人,这样就从根本上抓住了问题的出发点,保证了会计责任人的职业道德,也就保证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有效的预防了造假行为的产生。
3、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在新的《会计法》中明确指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内部也要完善稽查制度和牵制制度,这几项都是控制制度的重要成分,通过采取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企业内部出现造假的行为,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管理。因为很多造假行为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的自身利益造成的,而且会计信息的管理又是由企业内部人员完成的,因此避免会计造假仅靠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是不可能完全避免造假行为发生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加大监督力度,增设威慑力。
5、加大法律的管理力度,对造假行为加强惩罚的力度,认真的贯彻《会计法》的实施,从严处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三
我国已经颁布了《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法律条款还较为笼统,不十分严密,并且法律之间还有些不协调、矛盾之处,实际操作性差,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执法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造假者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小于其既得利益,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很好的惩戒作用。
社会审计也未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
从当前的社会审计情况来看,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相对较少,并且年龄结构失衡,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再加上是挂靠体制方面的影响,导致其独立性差,为了获得更多企业客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不能发挥中介机构作用。
1.2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低。
从企业会计人员的组成结构来看,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年龄较大,并且受专业教育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当前财务会计法规经常改动的情形下,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深刻领会新会计法规的精髓;在某些家族式企业中,还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安排一些外行来担任主管会计,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1.3企业产权行为主体利益间冲突。
企业产权主体涉及到政府、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由于其自身行为目标与经济特点上存在差异,各自有不同的利益,难免会出现利益上的冲突。
企业经营者和其它主体相对比来看,还有自身特点,也就是经营者直接对企业负责,所以,其占有的信息资源要优于其它主体。
但是,企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其提供的信息披露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同的信息量,也就是披露的信息只能让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
很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视角出发,但是经理层主要是从本身利益出发,故意隐藏重要信息,进而损害社会利益。
与此同时,因为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经营者操纵信息,进而提供虚假信息。
2.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出台与新修订《会计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使得细则更加具备可操作性。
并且在强化会计法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让企业负责人能深刻认识到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并进一步加大对法律实施的执法力度,进而有效扭转当前市场经济中会计秩序出现的混乱局面,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也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的外部约束机制。
政府部门强化审计、财务等方面的监督,促使企业能提供企业资料的情况,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要进行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的,还应移送司法机关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要经由会计事务所对企业进行社会监督,建立与企业信誉评价体系,对于会计信息造假的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布,进而能更好督促企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2.2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2.2.1对会计人员展开系统性知识培训。
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操作性强,要真正做好企业会计方面的工作,应该学习会计方面的系统知识。
另外,还应该组织人员学习相应的会计制度与法则,在对会计制度与法则学习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会计工作中,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处理相应业务。
为了检测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质量,还应该对工作人员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真正将培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2.2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某些会计人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禁受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进而不能坚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抛弃诚信理念,作假账,严重损害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
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深刻认识到其所从事工作的总要性,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服务意识,成为思想素质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2.3协调好会计人员的利益关系。
因为企业内部是委托——代理关系,所以,理清代理方与委托方的利益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创建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在企业经营者中引入竞争机制。
其次,继续规范并大力促进市场建设,活跃资本市场,经过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代替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并在企业内部创建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进而有效改善双方的相容性。
同时,还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创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内部各自主体的责权利,将会计根据职能与作用的差异,将其分成对内管理会计与对外报告会计。
与此同时,创建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所有者以及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在利益上能达到真正相容,构建良好的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1]魏双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j].价值工程,,30(4).
[2]曹淑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解决对策初探[j].商业经济,(2).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四
会计账簿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记账、算账、转账、结账过程中,违背国家法律和边防部队会计制度规定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提前结账、违规挂账、收不入账等问题,从而导致账实不符、账证不符、账账不符、账表不符。提前结账是指在生成报表前,对账簿财务数据指标进行所谓的技术处理使之符合规定,产生报表后重新恢复,以掩盖原始财务信息,回避上级检查监督;违规挂账是利用特殊账户将个别经济业务长期挂账,或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账上,以达到“缓冲”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收不入账就是未通过法定的会计账簿核算,设置“账外账”或“小金库”、隐匿收入、方便支取、谋取私利。
2.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从会计基础工作入手,通过规范会计行为,统一业务操作,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重点掌控三个环节。一是掌控原始凭证收集整理环节。会计人员要依据会计制度要求,就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必须准确填制或取得合法原始凭证。对于完全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应及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入账;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坚决不予接受,防止虚假票据入账、报销。二是掌控经济事项确认计量环节。要按照财经制度、会计法规明确的程序开展会计工作,落实经费审批权限,履行经费报销手续,科学组织会计核算,定期核对账目数据,做到账证、账账相符,账实一致,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三是掌控财务数据报告分析环节。为使会计信息更为真实、更加有效、更有价值,要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增强其事业心、责任感,积极做好经常性的会计分析,及时、主动地向单位党委、首长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并针对预算执行偏差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整改措施,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明晰快捷、更具透明度。
2.2健全部队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人员要围绕会计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职能、拓展空间,在完善制度中提升管理水平,在培养素质中提高管理质量,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如明确会计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岗位轮换制度;坚持内部牵制制度与检查稽核制度,明确业务流程,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是做好内部监督的前提,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重要举措。二是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搞好会计信息的跟踪监督,通过抽审、评审等方式,对会计凭证、会计账务、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实时进行监控,检查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检查中发现和暴露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保证监督效力的发挥和检查结果的落实。三是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应当根据部队编制和管理要求,合理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内控制度和管理办法,如会计业务会审制度、账目结转报审制度、党委理财考评制度和印签分存、账簿档案分管制度等。定期进行预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查财务收支、资金存储情况,摸清单位家底,核实管理底数,规范理财行为,对单位财务状况真实与否做出审计结论,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形成处处设防、层层把关、内外共管的防范体系。
2.3提高部队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部队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是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依法理财意识,教育会计人员忠实履职、坚持原则、诚信为本。对会计人员履职情况,要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提职晋级、评先评优结合起来。通过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强化会计人员的法纪观念和职业操守,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发生。
3结语。
在边防部队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失真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要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结合边防部队财务管理的实际,从会计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健全部队会计监督体系,提高部队会计人员素质,有效解决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边防部队内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为各级党委做出正确财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五
我国已经颁布了《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法律条款还较为笼统,不十分严密,并且法律之间还有些不协调、矛盾之处,实际操作性差,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执法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使得造假者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小于其既得利益,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很好的惩戒作用。
社会审计也未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
从当前的社会审计情况来看,从事社会审计的人员相对较少,并且年龄结构失衡,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再加上是挂靠体制方面的影响,导致其独立性差,为了获得更多企业客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不能发挥中介机构作用。
1.2会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低。
从企业会计人员的组成结构来看,有些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年龄较大,并且受专业教育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当前财务会计法规经常改动的情形下,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深刻领会新会计法规的精髓;在某些家族式企业中,还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安排一些外行来担任主管会计,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1.3企业产权行为主体利益间冲突。
企业产权主体涉及到政府、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由于其自身行为目标与经济特点上存在差异,各自有不同的利益,难免会出现利益上的冲突。
企业经营者和其它主体相对比来看,还有自身特点,也就是经营者直接对企业负责,所以,其占有的信息资源要优于其它主体。
但是,企业经营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其提供的信息披露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同的信息量,也就是披露的信息只能让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
很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视角出发,但是经理层主要是从本身利益出发,故意隐藏重要信息,进而损害社会利益。
与此同时,因为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经营者操纵信息,进而提供虚假信息。
2.1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出台与新修订《会计法》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使得细则更加具备可操作性。
并且在强化会计法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让企业负责人能深刻认识到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并进一步加大对法律实施的执法力度,进而有效扭转当前市场经济中会计秩序出现的混乱局面,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障。
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也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的外部约束机制。
政府部门强化审计、财务等方面的监督,促使企业能提供企业资料的情况,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要进行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的,还应移送司法机关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要经由会计事务所对企业进行社会监督,建立与企业信誉评价体系,对于会计信息造假的企业及时向社会公布,进而能更好督促企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2.2.1对会计人员展开系统性知识培训。
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操作性强,要真正做好企业会计方面的工作,应该学习会计方面的系统知识。
另外,还应该组织人员学习相应的会计制度与法则,在对会计制度与法则学习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会计工作中,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处理相应业务。
为了检测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质量,还应该对工作人员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真正将培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2.2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某些会计人员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禁受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进而不能坚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抛弃诚信理念,作假账,严重损害了国家与集体的利益。
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深刻认识到其所从事工作的总要性,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服务意识,成为思想素质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因为企业内部是委托——代理关系,所以,理清代理方与委托方的利益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创建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在企业经营者中引入竞争机制。
其次,继续规范并大力促进市场建设,活跃资本市场,经过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代替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并在企业内部创建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进而有效改善双方的相容性。
同时,还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创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内部各自主体的责权利,将会计根据职能与作用的差异,将其分成对内管理会计与对外报告会计。
与此同时,创建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使得经营者、所有者以及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在利益上能达到真正相容,构建良好的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1]魏双曹.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4).
[3]刘巍,赵琴.略论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原因[j].学术交流,2010(1).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六
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是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却违背了这一基本要求,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大量存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制约效应,已经不断地显现出来.因而,如何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会计学界、经济学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主、客观条件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指出其重大危害,尤其指出了其对当前我国会计诚信问题的危害.最后,根据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一些方法和对策,以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根治.
作者:闫守常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刊名:山东经济英文刊名:shandongeconomy年,卷(期):2003“”(3)分类号:f23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失真诚信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论文篇十七
摘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的依据,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信息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形成了信息诚信危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出发,提出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是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原始资料经过加工处理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决策,也影响着企业的投资人和债券人的利益,还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管理秩序和市场秩序。因此,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状况的管理和改善十分重要。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没有实现真实、可靠、及时、完整的反映。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信息处理方法不合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二是由企业或个人为利益而违反法律法规进行了会计信息造假。前一种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没有加入利益驱动因素,这种因素可以通过先进的会计处理技术和较高的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改善;后一种是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了,其操作手法更加隐蔽,加入了较多的利益因素,企业通过以表代账、记账外账、虚假记账等手段从中牟利,这种手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不仅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甚至会对国家的经济管理秩序造成重大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发展和管理的依据,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1缺乏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信息的核算和处理方法是会计信息产生的工具,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对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同,会计核算的对象并不是具体确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数据和资料,另外会计核算是建立在假设、预算等基础上的,因此,会计信息的处理结果也不能完全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发展和经营的准确状况。
1.2.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统计工作,缺乏职业道德,经不起金钱权力的诱惑。部分会计人员顶不住领导的压力,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从事权钱交易,进行虚假造账活动,制作不真实的财务报告。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老化,对会计电算化等不能熟练掌握,业务能力较低。
1.2.3企业自身利益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很多企业进行了转型,形成了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导致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矛盾激增。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会计资料进行篡改和歪曲,将经营所得不计入总账和会计报表,少报利润,虚报亏损,制作假账偷逃税款,私设小金库,隐瞒企业真实状况,随意变动财务报表,违反了配比原则和谨慎原则,忽视了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
1.2.4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企业主要实行了用人单位管理会计人员的制度,这种体制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任免完全归属于单位,财会人员对单位领导负责,政府和其他组织只能进行间接管理和监督。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服从于单位领导的意见,财会机构缺乏独立性,企业经营者往往利用人事管理的权利对会计人员进行指挥和命令,会计人员只能服从领导安排弄虚造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作用。
1.2.5监管体系缺失。
首先政府的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各自为政,重复监督,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部分部门为了地方保护利益,对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管往往只做表面文章。其次会计师事务所也没有发挥其检查和监督作用,未能及时对虚假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的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满足企业不合法的要求,制作虚假的审计报告。
2.1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会计信息监督管理。
会计法律法规是实现会计法治的重中之重。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强化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治措施,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的惩罚力度,防范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政策的漏洞,为了私利进行造假活动。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对监督制度的执行。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备的监管体系,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加大财政、税收、工商、审计的执法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民事赔偿机制和行政处罚机制打击会计工作中的造假行为。
2.2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
加强对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特别要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赋予监事会相应的监管职能,保证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质量责任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管理体系,做到权责明晰,各负其责。
2.3引进先进管理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要引进会计电算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网络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防止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另外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充实更新其知识结构,保证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会计质量案例教育,让会计人员学习经验,改进会计工作。
2.4完善会计师审计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会计师审计制度,使企业年度财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保证会计事务所的依法经营和自主经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完善社会中介结构管理监督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由政府部门向企业派出财会人员代表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进行资产经营和审计活动,保证财会人员独立行使职能,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3.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调运作。立法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责任制度,做到权责明确,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切实做好会计信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