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小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心得体会(模板11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一
读完《数学家的故事》,感触颇深。这本书并非仅是一部数学专著,更是一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表达数学思维和数学家精神的书籍。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数学家们对于数学的热爱、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勇气,让我深刻了解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第二段:深入分析书中数学家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书中的数学家们无论在学术上还是生活中,都具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例如高瞻远瞩、创新和勇气等。其中,高瞻远瞩体现在数学家们不仅注重眼前的问题,更关注问题的本质、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对未来问题的影响。而创新则体现在数学家们具有敢于突破传统思想,勇于探索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勇气则体现在鼓励自己一遍遍的重来、坚持不懈的尝试,不畏困难和失败,对待挫折保持认真的态度。
第三段:数学家的解题思维对我们的启示
书中给我们呈现了一系列的数学家对于数学难题的想法、解题思维和进程。他们不断考虑问题的本质及问题的核心,依据问题的特性和数据,搜索多种解答方法,并通过不断尝试和学习,不断完善思路,最终解决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家解题的方法和思维,深深地启示了我们,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必须想明白问题的本质,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多种解决方法去寻求最好的答案。
第四段:数学家精神的具体实践
在书中,数学家们的精神并不是停留于抽象的理论或思维方式上,他们的精神是具体实践的,在数学应用、教育、普及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的成果贡献了很多学科,如统计学、金融学等,也为我们的生产力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教育方面,数学家们课上的一堂堂生动活泼的课程,培养了一批批的数学人才,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同时,数学家们也通过普及活动推动社会全民公共科学素质提高,让更多人了解、喜欢、掌握数学。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数学家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和感受,让我们更加了解到数学家的精神内涵,以及其在学术、教育、与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和贡献。不仅如此,书中还给我们呈现了数学家们强大的心理素质、敢于突破的冒险精神和对社会人文价值的关注;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启发。数学家的精神,将一直伴随我们探索未知,不断超越,更好地生活。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二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失学在家,帮爸爸经营小卖店。空闲时,华罗庚常用包装纸解答数学难题。
一天,华罗庚正在柜台上演算,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他回到柜台一看,不由得哭了起来:“我演算的草稿纸呢?”
爸爸左找右找也没有找到。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包棉花卖给他了。”
华罗庚追上那个人,朝他鞠了个躬。然后掏出笔来,把写在包棉花纸上的算题抄在手背上。
过路人疑惑不解地看着华罗庚,摇着头说:“真是个怪孩子!”
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三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四
作为一位学习数学的学生,《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为我展示了世界上一些最杰出的数学家和他们的思考方式。这本书以故事的方式讲述了数学家们的生平和成就,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数学并非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家们的工作和成就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费马最后定理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很多人打破自己封闭思维的例证。当我意识到数学真正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它的威力和其极致的精髓就变得更为引人入胜。
其次,数学家们的故事向我证明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数学家。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充满了奋斗、创新和冒险,他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并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家庭背景、财富状况还是文化背景,都不是成功的限制性因素。如果我们真的想成为数学家,我们需要遵循他们的方法,聚焦单一思想领域,刻苦研究和寻求内心的动机。这样,我们同样可以达到数学家们达到的成就,因为坚持和努力始终是成功的关键。
另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数学学科在全球各地的影响力。这些数学家中有些人甚至来自文化背景迥异的国家,他们的成就不会受到任何身份或地域限制。事实上,很多数学家都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这个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数学思想,可以带来极大的收益。我们的认知不应该局限于国内的课堂,也不应被世界各地的文化固化。
最后,在阅读《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时,我发现数学并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和求解问题的技能,而是一种面向世界的哲学。数学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帮助我们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语言。作为一个学习数学的人,我认为数学不仅帮助我理解科学概念,还支持我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数学所教授的逻辑和严谨的分析方法也可以被用于其他学科,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家的故事》是一本有益于我们了解数学的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复杂性以及它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发挥的宏大作用。此外,书中的几个故事也激励我坚持继续学习,致力于不断探索和创新。我相信,这些思想将在我的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带来重要的收获。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五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古代文学家小故事]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六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医生终于来了。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
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你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七
数学家丘成桐是一位生活简朴、专注于数学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界的成就不仅带给了人们对科学的重新认知,更教给了我们许多人生的智慧与启示。通过学习丘成桐的故事,我深感他的坚持、奉献和对知识的追求给我带来了重要的思考,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丘成桐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是成功的关键。丘成桐研究数学时,经历了无数个失败和困境,但他始终坚定地相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总会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才有了后来那些重要的发现和创新。这让我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其次,丘成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关于奉献精神的深刻印象。丘成桐虽然有机会选择去国外发展,但他却选择了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和学术界贡献力量。他不仅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种奉献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和他人做出一份贡献,无论是大是小,都可以对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再者,丘成桐对知识的追求让我深受触动。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丘成桐不仅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也非常广泛。他在学术界以外的领域,如文学、哲学等都寻求理解和认知。这种对知识的追求让我明白,知识的世界是无穷的,只有不停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最后,丘成桐教给我最重要的心得是要保持谦虚和谨慎。尽管他在数学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从未放松或自满。他常常强调自己的不足,并且与他人合作以获得更好的成果。他教会了我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骄不躁,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他也告诉我要谨慎思考、严格要求自己,以免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犯错。
总而言之,数学家丘成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重要的教益。他的坚持、奉献、对知识追求和谦虚谨慎的态度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他的故事,我明白了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奉献、追求和谦虚。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将会继续指引着我前进。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八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 “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九
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的东西大约有两千种,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好像一颗明亮的星,永远闪耀着光辉。
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市。
在他5岁那一年,有一天,爱迪生突然不见了。爸爸急得四处寻找,最后发现他在鸡窝里蹲着呢!
“你在这儿干什么呀?”爸爸奇怪地问。
“我在孵小鸡呢。”爱迪生认真地回答着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300字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300字。原来前一天,他看见母鸡卧在鸡蛋上孵出了小鸡,就想自己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
爸爸又好气又好笑地拉起他来,对他说:“傻孩子!你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快走吧!”
小爱迪生皱起眉头,不满意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孵出小鸡,母鸡能呢?”
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好奇的孩子,他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亲自试一试。
还有一次,他发现花园的篱笆上有一个野蜂窝。啊,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他小心翼翼地探头往里看了看,似乎蜂儿都不在家。真是好机会!他想:今天我倒要看看野蜂窝里部有些什么东西。他抄起一根棍子就往里边捅。这下可糟啦!一群野蜂“嗡”的一声从窝里飞出,直向他扑来。顿时,爱迪生的脸就肿得跟面包一样,痛得他丢了棍子就跑。
他常去邻近的锯木厂、船厂,对那里的各种工具特别感兴趣,他总爱缠着工人师傅问这问那,有时问得别人无法回答,只好说“不知道”。他还不罢休,非追着问“为什么你不知道”。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爱迪生7岁的时候,全家搬到密执安州的休伦港。在那里,他上学了。
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
他妈妈当过教员,比较懂得教育方法。她很同情儿子的处境,生气地说:
“老师不能这样对待学生!”她拉着儿子的手,找到学校,责备老师说:“你教不好这样的学生,只能说明你自己无能!我要自己教育他,让你看看,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妈妈一怒之下,给爱迪生退了学。从此,爱迪生就离开了学校。
回到家里,妈妈叫着他的小名,严肃地对他说:“汤姆,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
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1.科学家求知小故事
2.科学家费曼的小故事
3.科学家的小故事
4.科学家废寝忘食小故事
5.科学家的小故事七篇
6.关于科学家费曼的小故事
7.科学家发明时的小故事
8.科学家严谨的小故事
9.关于科学家的小故事
10.科学家的小故事三则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十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carlfriedrich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约翰·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carlfriedrichgauss,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并享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一生成就极为丰硕,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达110个,属数学家中之最。他对数论、代数、统计、分析、微分几何、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力学、静电学、天文学、矩阵理论和光学皆有贡献。
数学成就
高斯已经指出,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十五边形和边数是上述边数两倍的正多边形的几何作图是能够用圆规和直尺实现的。高斯在数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一给定边数的正多边形是否可以几何作图的准则。例如,用圆规和直尺可以作圆内接正十七边形。这样的发现还是欧几里得以后的第一个。
这些关於数论的工作对代数数的现代算术理论(即代数方程的解法)作出了贡献。高斯还将复数引进了数论,开创了复整数算术理论,复整数在高斯以前只是直观地被引进。1831年(发表於1832年)他给出了一个如何藉助於x,y平面上的表示来发展精确的复数理论的详尽说明。
高斯是最早怀疑欧几里得几何学是自然界和思想中所固有的那些人之一。欧几里得是建立系统性几何学的第一人。他模型中的一些基本思想被称作公理,它们是透过纯粹逻辑构造整个系统的出发点。
伟人之死
1849年举办了高斯获博士学位50周年庆祝会,为此高斯准备了他早期对代数基本定理证明的一个新版本。由于健康状况愈来愈差,这成了他最后的著作。给他带来最大欢乐和荣誉的还是哥廷根市赠与他的荣誉公民头衔。由于他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学中的杰出研究成就,他被选为许多科学院和学术团体的成员。他谢绝了许多大学请他当教授的邀请而一直留在哥廷根大学的院系中,直至1855年2月23日逝世。逝世后不久就铸造了纪念他的钱币。
人物评价
高斯不仅对纯粹数学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而且对20世纪的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电磁学的实际应用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斯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所取得的具体成就方面,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
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系列的高山峻岭,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巅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为一条条江河,那么其源头就是高斯。
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创造力不衰……人类智力领域的几乎所有褒奖之词,对于高斯都不过分。
爱因斯坦曾评论说:“高斯对于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所作的贡献(指曲面论),其重要性是超越一切,无与伦比的。”
贝尔曾经这样评论高斯:在高斯死后,人们才知道他早就预见一些十九世纪的数学,而且在1800年之前已经期待它们的出现。如果他能把他所知道的一些东西泄漏,很可能比当今数学还要先进半个世纪或更多的时间。
人物名言
1、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二分之一个证明等于0。
2、无穷大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指这样一个极限:当允许某些比率无限地增加时,另一些特定比率可以相应地无限逼近这个极限,要多近有多近。
3、数学是科学之王。
4、如阿基米德、牛顿与高斯这样的最伟大的数学家,总是不偏不倚地把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
5、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
6、数学,科学的皇后;数论,数学的皇后。
7、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数学是科学之王。
数学家的小故事篇十一
欧拉的惊人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环境中工作,经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较大的孩子在旁边喧哗。欧拉在28岁时,不幸一支眼睛失明,过了30年以后,他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在他双目失明以后,也没有停止过数学研究。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工作着,在他双目失明至逝世的十七年间,还口述著作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由于欧拉的著作甚多,出版欧拉全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1909年瑞士自然科学会就开始整理出版,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完,计划是72卷。
欧拉在他的886种著作中,属于他生前发表的有530本书和论文,其中不少是教科书。他的著作文笔流畅、浅显、通俗易懂,读后引人入胜十分令读者敬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编写的平面三角课本,采用的记号如sinx,cosx,……等等直到现今还在用。
欧拉1720年秋天入巴塞尔大学,由于异常勤奋和聪慧,受到约翰·伯努利的尝识,给以特别的指导。欧拉同约翰的两个儿子尼古拉·伯努力和丹尼尔·伯努利也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欧拉19岁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从此开始了创作生涯。以后陆续得奖多次。1725年丹尼尔兄弟赴俄国,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欧拉,于是欧拉于1727年5月17日到了彼得堡,1733年丹尼尔回巴塞尔,欧拉接替他任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时年仅26岁。
1735年,欧拉解决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
这个问题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以解决,欧拉却以自已发明的方法,三日而成。但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不幸右眼失明,这时才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