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汇总18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成功的因素,也能够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进行阅读理解是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时需要关注的问题。小编整理了一些总结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一
《数数,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1页的主题图,32页、33页的例1—例3,以及33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中31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例3是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建立100的数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
这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识,有的能数出100以内的数,对10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也有所掌握,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关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还应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教法、学法:
由于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愉快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感官认识,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认识100以内的数。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带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同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其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2、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数数。这时老师板书课题数数。
[让学生感知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主题图。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群羊,老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羊?这样使学生感知20有多少。
最后出示其它8群羊,老师问: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请大家先估一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2、教学例1:
(1)数数量和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实物小棒或其它学具。通过自己动手数数来验证自己的估数准不准。同桌合作数数,一人数,一人边看边听,数错了马上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交流数数的结果,并展示数数的过程。
(3)教师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一捆是几根小棒?10根小棒是一捆。也就是说10个一是一十。教师接着演示把其它小棒也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捆完后老师问:一共是几捆小棒?(生回答10捆)教师接着问:也就是多少根小棒?(生回答100根)那也就是说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10个十是一百。
(4)验证小羊的只数。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手中的物品是100个,那小羊到底是不是100只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数之前你们先想一想,怎样数我们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怎样数又快又准?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出示100只羊,10只小羊用红线圈起来,教师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一个十。然后接着再把10只小羊圈起来,教师提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二个十。然后依次圈出3圈、4圈、5圈、6、7、8、9、10圈,教师问:这是几个十?最后生回答10个十。教师接着问: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那么小羊的只数就是100只。
3、教学例2。
例2的教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活动,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数数的活动:
(1)利用学具直观数数。先让学生利用小棒从35数到42,然后。
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小棒,接着再出示1根小棒,让学生从35接着数就是36,然后依次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当数到39时问:39后面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理解39根小棒再加1根是40根,39后面应该是40。然后接着数到42。在这里我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2)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88数到100。
(3)对口令游戏,从56数到63,再数到72。
4、教学例3。
例3是学习数的组成。教学时先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老师说:请同学们摆35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35根呢?请同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课件演示,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单根的小棒,接着出示10根小棒捆一捆,一共捆了3捆,还有5根单根的。最后让学生看着小棒图说一说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然后出示42根小棒,不再演示直接思考:4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生回答教师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此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板书数的组成)。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二
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即第31~33页的内容。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因此我将教学目标拟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一、体现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我在课前和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口头数到一百多,当然,这个数数只是唱数,要让学生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却有困难,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数出物体的个数,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二、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我在课前谈话、学生个人数数、观察主题图、游戏等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在数数之前先估数,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我设计了先请学生数出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数出10个物品,让学生感知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三、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根小棒,再从35根数到42根,并思考怎样摆35根小棒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象,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三
1.本节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组成神经系统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在身体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认识他们的功能。所以学生在学完此课之后,应该至少有如下收获:第一层次:对着别人的身体或自己的身体能指出大脑,小脑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第二层次: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功能上的差别;能够想象由神经细胞如何组成神经系统,如何作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在其中行使作用;第三层次:会用以上的知识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教材上提供了许多实用和生动的资料,比如说97页上的资料分析中的病例、98页上的图片等等,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这些资料,既充分利用了教材,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久病半个医。人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决心去分析它、解决它。本课从病例开头,可激发学生继续进行探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
依据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功能上的关系。
2、能够理解神经细胞如何起到结构和功能单位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2.培养学生勤于分析、思考问题和大胆假设的习惯。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养成收集资料和随时进行科学记录的爱好。
教学重点。
认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神经细胞如何起到结构和功能单位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
解决重难点的途径。
1.对于神经系统的组成,要利用挂图和模型或者幻灯片,区分脊髓和脊柱、脑与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身体上的任何一个点都与脊髓和脑是沟通的。
2.神经细胞形态奇特。运用形体教学法,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把神经元比喻成人手的形状,使学生非常容易识记。另外还要搞懂形态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圆形的细胞既不利于接收刺激又不利于传导信息。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对比口腔上皮细胞和传出神经元空间分布范围。
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充分利用课本99页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教学过程。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四
《数数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1页的主题图,32页、33页的例1—例3,以及33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中31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例3是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建立100的数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
这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而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认识,有的能数出100以内的数,对10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也有所掌握,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中,除了关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相关概念的获得,还应关注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独立思考等方面是否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于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愉快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接的感官认识,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认识100以内的数。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带领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同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其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2、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数数。这时老师板书课题数数。
[让学生感知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主题图。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群羊,老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羊?这样使学生感知20有多少。
最后出示其它8群羊,老师问: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请大家先估一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2、教学例1:
(1)数数量和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实物小棒或其它学具。通过自己动手数数来验证自己的估数准不准。同桌合作数数,一人数,一人边看边听,数错了马上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交流数数的结果,并展示数数的过程。
(3)教师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一捆是几根小棒?10根小棒是一捆。也就是说10个一是一十。教师接着演示把其它小棒也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捆完后老师问:一共是几捆小棒?(生回答10捆)教师接着问:也就是多少根小棒?(生回答100根)那也就是说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10个十是一百。
(4)验证小羊的只数。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手中的物品是100个,那小羊到底是不是100只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数之前你们先想一想,怎样数我们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怎样数又快又准?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出示100只羊,10只小羊用红线圈起来,教师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一个十。然后接着再把10只小羊圈起来,教师提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二个十。然后依次圈出3圈、4圈、5圈、6、7、8、9、10圈,教师问:这是几个十?最后生回答10个十。教师接着问: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那么小羊的只数就是100只。
3、教学例2。
例2的教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活动,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数数的活动:
(1)利用学具直观数数。先让学生利用小棒从35数到42,然后。
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小棒,接着再出示1根小棒,让学生从35接着数就是36,然后依次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当数到39时问:39后面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理解39根小棒再加1根是40根,39后面应该是40。然后接着数到42。在这里我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2)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88数到100。
(3)对口令游戏,从56数到63,再数到72。
4、教学例3。
例3是学习数的组成。教学时先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老师说:请。
同学们摆35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35根呢?请同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课件演示,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单根的小棒,接着出示10根小棒捆一捆,一共捆了3捆,还有5根单根的。最后让学生看着小棒图说一说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然后出示42根小棒,不再演示直接思考:4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生回答教师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此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板书数的组成)。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五
(一)复习导入:
2、揭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到数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数数。这时老师板书课题数数。
[让学生感知数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连]。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主题图。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学生通过数知道一群羊有10只,接着出示第二群羊,老师问:现在一共有几只羊?这样使学生感知20有多少。
最后出示其它8群羊,老师问: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请大家先估一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
2、教学例1:
(1)数数量和小羊只数同样多的实物小棒或其它学具。通过自己动手数数来验证自己的估数准不准。同桌合作数数,一人数,一人边看边听,数错了马上帮他纠正。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交流数数的结果,并展示数数的过程。
(3)教师演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一捆是几根小棒?10根小棒是一捆。也就是说10个一是一十。教师接着演示把其它小棒也10根10根地捆成一捆,捆完后老师问:一共是几捆小棒?(生回答10捆)教师接着问:也就是多少根小棒?(生回答100根)那也就是说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10个十是一百。
(4)验证小羊的只数。老师说: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手中的物品是100个,那小羊到底是不是100只呢?我们再来数一数,数之前你们先想一想,怎样数我们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怎样数又快又准?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出示100只羊,10只小羊用红线圈起来,教师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一个十。然后接着再把10只小羊圈起来,教师提问:这是几个十?生回答二个十。然后依次圈出3圈、4圈、5圈、6、7、8、9、10圈,教师问:这是几个十?最后生回答10个十。教师接着问:10个十是多少?生回答10个十是一百。那么小羊的只数就是100只。
3、教学例2。
例2的教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活动,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分两个层次安排学生数数的活动:
(1)利用学具直观数数。先让学生利用小棒从35数到42,然后。
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小棒,接着再出示1根小棒,让学生从35接着数就是36,然后依次出示小棒让学生数数。当数到39时问:39后面应该是多少?使学生理解39根小棒再加1根是40根,39后面应该是40。然后接着数到42。在这里我通过课件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2)脱离实物,抽象数数,从88数到100。
(3)对口令游戏,从56数到63,再数到72。
4、教学例3。
例3是学习数的组成。教学时先提出摆小棒的要求,老师说:请。
同学们摆35根小棒,怎样摆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35根呢?请同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课件演示,教师用课件先出示35根单根的小棒,接着出示10根小棒捆一捆,一共捆了3捆,还有5根单根的。最后让学生看着小棒图说一说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然后出示42根小棒,不再演示直接思考:4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生回答教师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三)巩固应用。
课件出示做一做,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此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开始数了100根小棒,接着又脱离小棒数数,最后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怎么数出100个数;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板书数的组成)。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33~35页主题图、例1~例2。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具准备:
课件,数数用的小棒,100个玉米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2、整体感知100有多少,引入新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数100根小棒(或100颗花生、方木块等)。
2、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组织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活动过程来小结,并出示小聪的日记,在改正日记中的错误的同时加深本课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
1、给与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充分,比如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些数字,35、42、63等,让学生发现数字的组成,还有从35数到42让学生自己通过白小棒感知都没有呈现出来。
2、练习形式单一,学生独立练习较少。
3、对于计数单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希望各位老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宝贵的意见。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按顺序数数,建立100的数感。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中,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吸管,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
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吸管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吸管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吸管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吸管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三、猜一猜游戏。
老师拿出一包糖(共有35颗),请同学猜一猜一共有几颗。
大家一起来数。数完后再用计数器上表示35,并说说35是由什么组成。(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
四、练习:
1、由组长在计数器上拔出一个两位数,再说说它们的组成。
2、完成书本第33页做一做,并由小组互相校对。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八
本堂《学习7的组成与分解》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5、6的分解和组成和6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7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7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6的组成。
2、学习7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7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五个环节,相信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们也能够初步地了解排序的规律,虽然也有少数的幼儿对这个难以理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多加地讲解,让他们能掌握。
1、游戏导入,复习6的组成。
出示数字6,(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5球—————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7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7的几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7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7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6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5只鸭子后面走——————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九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水组成》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
2、通过同学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同学学习兴趣。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星星,课件。
一、引入。
课件出示:蔚蓝的天空上星星在闪,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摆成两份,假如是你会怎样分呢?
同学看课件,背景乐《小星星》。
二、新授。
请你拿出学具,在小组里摆一摆,你能分几种?
同学分组动手操作。
汇报,说一说你分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每一种分法吗?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假如是9颗星星,又可以怎样分呢?
同学动手操作后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出示课件演示9的分成,同学填书上的空。
2、读一读。
3、做游戏。
1、猜数。
2、拍巴掌。
3、小猴跳。
三、练习。
1、p55做一做。
课件出示,同学独立完成。
2、p603456。
34小黑板出示。
6完成找朋友的游戏。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一
学习8的组成与分解,掌握8的7种分合式。
理解8的加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2—7的分合。
课件准备:“去游乐场”情景图片;“8的分合”组图;“游乐场真开心”情景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去游乐场”,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尝试8的分合。
——今天熊猫奇奇和妙妙去游乐场玩,售票员说,小朋友必须通过一个智力关卡才能进入游乐场。
——原来是要说出8的分合式,你能试试吗?
小结:8有7种分合。
出示组图“8的分合”,引导幼儿理解8的加减算式。
——8可以分成1和7,所以1和7合起来是8,我们可以得出算式1+7=8,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7+1=8。根据8的分合和加法算式,我们可以得出算式8—1=7,根据算式的互换规律,可以推出另外一个算式8—7=1。(依次类推说完8的所有加减算式)。
出示情景图片“游乐场真开心”,鼓励幼儿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算式。
——我们帮助奇奇妙妙进入了游乐场,他们玩得真开心呀,我们来看看游乐场的小道具的排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吧!
——这些道具列成算式可以怎么写呢?
组织玩游戏“拍拍手”,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8以内的分解与组成。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先说一个数字,然后拍手,老师拍完你们拍,你们拍手的次数与老师拍手的次。
数合起来要是老师说的数。比如,老师说5,拍手3下,你们就拍手2下。
2、教师说数字“2—8”,带领幼儿玩游戏。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二
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7的组成,知道7分成两个部分有6种分法。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动手操作、口语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学会7的组成,知道7分成两份有6份。
难点: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二)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小鸭图片、小狗小兔图片、黑白棋子若干。、数字卡片若干。
现代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根据本活动内容、目标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他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输,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进行。。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为此,我在教学最后环节,运用活动,让幼儿进行练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材特点,我启发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比较,在操作中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7只小鸭的分法,并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之后,在同桌活动中,幼儿进行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手指游戏中记忆7的组成,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
第一环节:手指游戏《数鸭子》。
既是组织教学又是在导入新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初步理解“7”的组成。
1、幼儿动手操作探究7的分法。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究能能力。
这一环节中幼儿动手分一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这是引导幼儿探究的过程,意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出棋子,捉迷藏。是对所学新知的的检查过程,也是在训练幼儿的记忆力。
第四环节:记忆7的组成方法:采用手指操的形式,目的是结合游戏学习新知。在玩中学。落实《纲要》的要求。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以讲故事的形式。师幼互动。进一步巩固7的组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最后以找朋友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三
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为8、9。
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掌握8、9的组成。
教学用具:教具一箱、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拍手游戏6、7的组成。
师:凑成6。我拍2,生:我拍4。
2、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9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
(2)学生汇报,师板书。
(1)这7种你只要记住哪几种就可以全部记住。整理得出:
8888。
71625344。
2、9的组成。(方法同上)。
3、指导看书。第55页填书。
三、巩固练习。
1、拍手游戏8和9。
2、同桌互考8和9的组成。
3、练习第59、60页1-5题。
4、找朋友游戏。
四、小结。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习7、8的组成,体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仔细观察图片,能独立地找出不同的特征尝试进行分合。
3、乐于接受和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操作。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过7、8的组成。
物质准备:
教具:乌龟一家的图片(图上有7只乌龟,1只大乌龟,六只小乌龟,三只在岸上,四只在水里)。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乌龟一家出来玩。
——提醒幼儿先记录总数,再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的乌龟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教师:我们发现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谁按这些不同把乌龟分成两组?
——幼儿思考并尝试将乌龟分成两组,说一说:大乌龟有几只,小乌龟有几只,根据大小特征,用分合式记录乌龟的数量。然后再找出一个不同点分一分并记录,如:按乌龟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三只在岸上和四只在水里等。
小组操作活动。
——彩色的动物。鼓励幼儿观察画面,将图中的小动物按颜色、大小、方位的'不同特征列出分合式,引导幼儿找出一个不同点列出两道分合式。
——看图列分合式。请幼儿观察点子图,用短线将一排点子分成两份或用两种颜色将点子涂色,鼓励幼儿用两道分合式进行记录,如8可以分成1和7、7和1.
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师幼共同检查,引导幼儿观察按互换关系记录的结果,发现这种记录方式,即:它们的数字相同,但位置不同。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五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3、初步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数学王国图一副。
2、大操作材料一套。
3、幼儿每人胸前一个数字挂牌,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等不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数学王国去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先要回答出门票上的问题后才能进入到数学王国中去。
幼儿逐个回答卡片的题目。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8的7种分合方法。
(1)瞧,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的智力题正等着我们小朋友去动脑筋呢,你们有信心吗?看哪个小朋友闯关最多。
(2)老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3)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4)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5)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8的最佳分合方法。
3、运用“找朋友”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
(1)交代游戏规则。
刚才小朋友在数学王国里表现的很聪明,游戏玩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把它贴在身上,看看自己是几号数字,到音乐后就边唱边跳去找朋友,找到的朋友要和你身上的数字合起来是8的数字娃娃。
(2)交换数字再次游戏。
4、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活动反思: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1、提供的操作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小百科:8的笔划是1画,8是7与9之间的自然数。8有着诸多的意思:“8”是“发”的谐音,因此被译作发财的意思。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六
4.12日上午,我校进行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围绕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教师“组织”“引导”作用这个主题,由一年级的高老师上《数数数的组成》这一课。听了高老师这堂课,我收获不少,对于低年级的。
教学。
应该如何上才能更有效,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肤浅看法:
1、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伊始,高老师利用今天教室里增加了听课教师这一资源,让学生数数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的用处,怎么数快,怎么数数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效果良好。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口数数,动手摆数,在数数中,在摆小棒中,让学生知道拐弯数怎么数,明白数的组成。
3、整堂课尊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小组接龙数数,让你在男女同学们比一比,拍手数数,共同展示100个手指,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愉快的掌握。
4、高老师能够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应变课堂出现的问题。在对数数不成功的时候,高老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数数游戏,将枯燥的数数变得有趣。
5、高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竖起耳朵听,坐正身子听,监督别人,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对学生受益终身。
6、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数感,教师利用实际生活的实物,感受100个到底有多少,如100个硬币的高度大约同一个杯子的高度,100个曲别针,接近生活的感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组织者”组织有效,“引导者”引导到位,高老师的这堂富有低段学生特点的有效课值得回味,如果将后面的精彩练习展示完整,时间安排得再紧凑些就会锦上添花。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七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8○98○6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
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授部分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小组讨论,巩固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第二、三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执教: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小学洪瑞。
指导教师: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徐玉梅。
评析: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教研室徐玉梅。
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的组成有7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3、启发幼儿运用呼唤的方式省略相关的几组分合式。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难点:
2、难点: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今天我们来碰球,我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7。
a、第一、二组,给圆点涂色。
数一数,每个格子里的圆点有几个?(8个)。
将8个圆点分成两份,请你分一分8个圆点有几种分法,用油画棒给圆点涂色。
b、第三、四组,分雪花片记录。
c、印点子做记录。
三、活动评价。
2、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请小朋友看看左边的数,下面一个总比上面一个数怎么样?左边的变成2多了1个,多的这个1是从哪里来的呢?(右边的6比7少1,左边多的那个数是右边少的那个数)。
请大家把分合式读一遍,以后我们都要有序的分合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