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专业12篇)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规划,它帮助我们更加明晰自己的人生轨迹。写总结时,要注意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背景,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表达。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格式和内容。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坚决执行动态清零。建议全国医护人员各省对调,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将可能发生的疫情扼杀在摇篮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及启迪,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中国内地昨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为46,其中45例为境外输入。首例境外输入病患向境内人士传染病例,打破了持续数日境内零增长的“好日子”。
疫情发展一波三折,全球疫情急剧爆发,都让“零增长”被中断显得很正常。毕竟,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直到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认识清楚。境外输入压力与日俱增、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治愈者复阳病例,都成了疫情防控难点。
这两天,某记者所写“我最难忘的一天”流传较广,该文称武汉多处出现新增以及复阳病例均被“瞒报”了,盖因政府要死守“零增长”。今天,“武汉发布”对此逐一予以澄清。尽管是虚惊一场,但是普遍关注背后的焦虑却是真实的。会不会有些地方为了“零增长”、为了复工复产,甚至为了所谓“政治正确”,而瞒报疫情?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政府公信力的失去很容易,重建则艰辛而漫长。但是,再难,也要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如同新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的明确要求:对已确诊病例不允许核减,已经核减的必须全部加回,对相关责任人要查清事实,严肃问责。
只要不打折扣,实事求是,疑虑终将散去,信任终将重建。
当前,疫情趋缓势头没有变。“零增长”是百姓期待,也是政府关切。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也确实长时间保持了“零增长”。但“零增长”不能成为生产生活走向正常的最大心理障碍,更不能为了“零增长”就过度紧张,甚至瞒报缓报,消解群众安全感,影响复工复产大局。境内新增病例零星反复,符合疫情发展特点,各级政府要科学看待,绝不能在“零增长”问题上搞所谓“一票否决”,否则必然催生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甚至假大空现象。只要尊重科学,及时处置,及时做细做严流行病学调查,就向公众明示了疫情防控“安全阀”。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一场持久战。树立政府公信力,是凝聚战“疫”力量的重中之重。即便“零增长”被零星突破,只要公开透明,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碍于政府公信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兹事体大,轻慢不得。
4日一早,在上海杨浦区浣纱小区,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当地基层干部、社区志愿者一起投入核酸筛查工作。“我们3月28日就派出核酸采样医疗队支援上海了,这次还来了54人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援沪方舱医疗队,目前在上海的医护人员有306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医疗队员告诉记者。
4日凌晨,江苏省多家医院选派约1900名核酸采样队员乘大巴开赴上海,早上8点抵达后立即分赴各社区开展核酸采样。自3月31日以来,江苏省已累计派出援沪医疗方舱队、采样队员等达1.3万余人。
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要求,目前已有15个省份派出38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其中,9个省份派出11000多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4个省份派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23200多人;12个省份派出近4000人的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
上海市4日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为此,国家卫健委从8个省份调派了108万管/天的核酸检测力量支援上海,并协调了上海周边4个省份,可承接130万管/天的核酸检测样本。
3日,军队抽调卫勤力量2000余人,来自陆军、海军、联勤保障部队所属7个医疗单位,抵沪后已迅速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工作。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本次疫情以来,上海陆续启用后备定点医院,改建一批方舱医院。现有定点医院、后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10余家,同时改建了一些大型公共设施,努力实现感染者应收尽收。
目前,上海正周密组织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抓紧摸清疫情本底,快速将感染者转运收治到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实现感染者应收尽收,及时开展流调排查,追踪管控风险人员,完成日清日结、严防疫情外泄等任务。上海市政府发言人4日表示,向来自全国各地支援上海的逆行英雄表达由衷的敬意和谢意,“来自兄弟省份的温暖和深情,上海不会忘记!”
越是困难挑战来临的时候,越是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市金融工作党委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关键领域的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的温度、广度和深度,彰显为民初心,体现金融担当。
精准投放,把金融资源投向抗疫关键领域。市金融工作党委推动加大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市民餐桌保供、核酸检测等关键领域倾斜,助力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上海银行加大对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的中小供应商金融支持力度,一周内放款近5亿元,助力上海“菜篮子”“米袋子”持续稳定。上海农商银行“网格化”排摸资金需求,开启绿色支农金融服务通道。农行上海分行累计为保障社区防疫网格化管理某通信公司投放外币贷款3500万美元。交行上海市分行采用随到随审模式,建立特急绿色通道,主动给予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企业1000万元授信额度。中信银行上海分行通过“科创e贷”产品,15分钟内为某“专精特新”口罩原材料企业发放贷款450万元。光大银行上海分行3个工作日内完成沪上某大型食品集团30亿scp债券的项目发行,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精准输血,担起金融行业社会责任。市金融工作党委推动金融行业通过优化服务、减免费用等方式,切实让利实体经济,输血中小微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3月17日起免收注册地在多个地区的存量及新增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债券发行人2022年登记结算费用。中国银联携手多家银行和电商推出“同心助爱、外卖到家”关爱活动,将暖心福利和温情关爱送进千家万户。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向疫情防控志愿者免费赠送“守护志愿者”特定保险,为“逆行者”保驾护航。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启动“疫情期间客户关爱计划”,为因疫情隔离的客户提供应急物资支援,向2万余名客户提供“新冠责任赠险”。
精准防范,牢牢守住金融“安全线”。市金融工作党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紧密沟通相关部门,主动协调,动态排查,推动重点个案风险事件处置有序实施。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妥善处理房地产企业相关风险。线上办理日常信访工作,推动重复信访重点个案持续缓解、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守护上海金融的安全、有序、活力。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市金融工作党委表示,将一如既往纪律严明,切实增强金融系统抓防控工作落实的穿透力、执行力,把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强化防疫主体责任,逐级传导,层层压实,督促指导金融系统各单位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带好自己的队伍,管好自己的人。将一如既往冲锋在前,充分发挥金融大口党委统筹协调的优势,千方百计调动金融系统一切能调动的资源,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支援基层一线防疫工作,做到哪里有困难挑战,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和金融人的身影。将一如既往勇于担当,坚定必胜信念,凝聚强大合力,推动金融行业全力做好支持疫情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保障百姓民生,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战“疫”守“沪”贡献金融力量!
“相信坚持与坚守,终将得到回报,疫霾一定会驱散,春和景明就在前方!”严旭动情地说。
上海正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截至4月6日,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突破10万例。
上海进入抗疫“最关键、最吃劲”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给这座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大城市带来严重冲击;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要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既要与传播速度快却又看不见的病毒厮杀,又要确保城市核心功能运转,既要“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又要确保全市2500多万人的吃饭、就医,难度之大,压力之巨,可想而知。
落实中央要求,实现人民期盼,在于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在于强化担当,坚定信心,以坚持就是胜利的必胜信念,凝聚起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中国有信心打赢这场攻坚战。三年来,一场场大仗硬仗,中国都打过来了。出色的抗疫斗争,是中国应对危机卓越能力的生动缩影。
要打赢这场仗,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这是三年来面对抗疫大考中国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的重要经验。“动态清零”,需要时间,更需要坚决果断的态度、迅速有力的行动,必须咬紧牙关、持续攻坚,不折不扣落实已部署的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安康。
这场大仗,同时也是一场群众路线的大考。党员、干部在抗疫斗争中更需强化使命担当,敢于挺身而出,承担险重任务,化解突出问题;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全面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织牢疫情安全防护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战胜疫魔,不光是物质的对垒,更是精神的较量。疫情面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醒,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需要正确看待当前和长远、个人与全局、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认真履行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工作,在同舟共济中共克时艰,在众志成城中赢得胜利。
上海抗击疫情过程中,很多基层一线干部和工作人员昼夜工作、奋斗不息。众多居委会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持续坚守在第一线。
在阻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只要人人齐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继续攻坚克难、顽强奋战,这座城市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铁流滚滚”,他们来了!
当前,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4月4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两天的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十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于武汉、天津、山东、南昌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我们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2020年,我在湖北奋战了58天,当时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高鸿翼对记者说,“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对控制传染方面的体系不断完善,我有信心一定可以打赢变异病毒。”
助力2500万人做核酸。
4月4日,上海最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覆盖全市2500万人,检测现场就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
4日凌晨2时许,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9个村居民、共计3112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一位老家杭州的上海市民看到了来自杭州的医疗队在社区里做核酸,忍不住激动落泪。一位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老人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这么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真的谢谢!”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
4日清晨,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开舱,接收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方舱医院共分4个区域,有2700多张床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
收治前,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朱明华现场安排患者收治工作,明确收治流程。“必须要注意所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开舱后,一辆辆大巴将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运送至舱门口,人员下车后进行信息登记并入住,医护人员一对一确认有无基础疾病和症状、是否有疫苗注射史等信息,再采取下一步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病人治疗、照顾好,还要把我们的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在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之前,上海已将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或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其中,新国际博览中心是迄今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设计床位超15000张。来自天津、湖北和江西的医疗队近日将入驻并参与收治工作。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记者留意到,不少山东援沪医疗队队员的背包上挂着红色中国结,格外醒目。“这个中国结是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我们齐心协力击退病毒,也将好运带给上海!”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二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三
中国内地昨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为46,范文写作其中45例为境外输入。首例境外输入病患向境内人士传染病例,打破了持续数日境内零增长的“好日子”。
疫情发展一波三折,全球疫情急剧爆发,都让“零增长”被中断显得很正常。毕竟,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直到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认识清楚。境外输入压力与日俱增、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治愈者复阳病例,都成了疫情防控难点。
这两天,某记者所写“我最难忘的一天”流传较广,该文称武汉多处出现新增以及复阳病例均被“****”了,盖因****要死守“零增长”。今天,“武汉发布”对此逐一予以澄清。尽管是虚惊一场,但是普遍关注背后的焦虑却是真实的。会不会有些地方为了“零增长”、为了复工复产,甚至为了所谓“****正确”,而****疫情?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公信力的失去很容易,重建则艰辛而漫长。但是,再难,也要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如同新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的明确要求:对已确诊病例不允许核减,已经核减的必须全部加回,对相关责任人要查清事实,严肃问责。
只要不打折扣,实事求是,疑虑终将散去,信任终将重建。
当前,疫情趋缓势头没有变。“零增长”是百姓期待,也是****关切。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也确实长时间保持了“零增长”。但“零增长”不能成为生产生活走向正常的最大心理障碍,更不能为了“零增长”就过度紧张,甚至****缓报,消解群众安全感,影响复工复产大局。工作总结范文境内新增病例零星反复,符合疫情发展特点,各级****要科学看待,绝不能在“零增长”问题上搞所谓“一票否决”,否则必然催生新的官僚主义、********甚至假大空现象。只要尊重科学,及时处置,及时做细做严流行病学调查,就向公众明示了疫情防控“安全阀”。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一场持久战。树立****公信力,是凝聚战“疫”力量的重中之重。即便“零增长”被零星突破,只要公开透明,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碍于****公信力。
人心是最大的****。兹事体大,轻慢不得。
尊重生命议论文作文-关于尊重生命的议论文。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四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一些奉行“共存”策略的国家面临这样的状况:
感染—康复—再感染,暂停—放开—再暂停……德国联邦卫生部长4月6日已经宣布,将恢复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义务。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五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4月7日,《信访工作条例》向社会公开,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影视剧的“热搜焦虑”怎么破。
在近些年的国产影视剧中,出现了多部因太过关注能否登上热搜最终在口碑和收视率上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种为了热搜而创作的剧集,偏离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使创作与口碑、营销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倒挂。对此,光明日报评论,面对热搜焦虑,创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作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原创性。我们应当意识到,热搜应该是优秀创作的结果,而不是优秀创作的原动力。
在线课程平台当拒“水课”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在线开放课程要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对此,光明日报评论,利用第三方在线课程平台资源,为高校学生开设在线课程,是拓宽高校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类课程平台由高校按照课程标准选择,所有课程和本校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完全“等值”。
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上海正在打一场抗疫的大仗、硬仗。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坚决打赢。对此,解放日报评论,从当下来说,尤为重要的,就是对防疫大局有清醒认识,对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目标有坚定决心,对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有坚定的共识。气可鼓,不可泄。在我们已经付出相当艰苦努力的当前,尤其要用精神上、行动上的团结,来为他人——也为自己——再鼓一把劲,再加一把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精选)》,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六
“我知道中国的‘零容忍’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但是会对人员流动造成不便,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2021年11月6日,美联社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提问代表了一些西方媒体观点,质疑中国“动态清零”策略成本过高,经济代价太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两个多月后,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1年经济数据,给出回答。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51美元,超过全球人均gdp平均水平,进一步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中国不仅率先实现疫后经济正增长,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中国经济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德国《商报》分析认为,这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中国迅速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相对较快反弹,还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外国公司转而向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并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增长市场。
“当世界各国受疫情影响之际,中国已经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美联社报道称。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并保持活力,将有力带动地区经济复苏。”
“动态清零”和“躺平”哪个更划算?这个经济账并不难算。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如果对某一个地区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能保证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显然效率更高。
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先病后治”或过早解封,不仅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还会使实体产业和经济长期严重受损。以美国为例,患者根据症状自行预约新冠检测,实行“自我隔离”,前期成本确实相对较低。然而,这增加了社区传播的暴露风险,后期成本显著增加。一旦放松了疫情初期的防控,政府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后期救治环节。
放松防疫管控带来的破坏力正在显现。疫情影响下,美国正深陷通胀“泥潭”,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民众面临巨大生活成本压力。美国劳工部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这是自1982年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过去12个月,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27%,燃油价格上涨46.5%,电力价格上涨10.7%,二手车价格上涨40.5%。
“澳大利亚是一个反面例子。”美国彭博社记者近日撰文认为,澳大利亚曾经采用过类似的“清零”政策,但在1月结束了封锁措施、并废除了强制入境隔离措施后,其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主动躲了起来,不敢外出。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七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复杂多变。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4.9亿,死亡病例逾615万;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
抗疫两年多的实践表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法宝”,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是坚持“动态清零”。
尽锐出战绝不“躺平”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科学精准在于“以快制快”。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同心协力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更为细心,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从严从紧从快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密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信心,不必惊慌失措。对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应该高度重视,但不必惊慌失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了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针对疫情形势变化,我们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对于抗疫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信心,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凝聚各方强大合力,从容有序采取精准措施,万万不可乱了方寸和阵脚。
保持耐心,不能厌战懈怠。“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目前境外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不少国家病例数呈现快速反弹趋势。当前传播的毒株主要是德尔塔变异株,具有载毒量大、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加之当下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坚持慎终如始,时刻保持耐心,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性,切实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做好较长时间“打硬仗”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落实防控措施,做到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久久为功。
更为细心,不可疏忽大意。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必须落实落细防控举措,万万不可因疏忽大意给狡猾多变的病毒传播以任何可乘之机。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兜紧防控底线,全方位织密扎牢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网,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严格进出京管理,做好“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各类公共场所要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加强通风、消毒、清洁卫生,将体温检测、人员出入管理、核验健康码等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个人要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积极完成疫苗接种,人人争做抗疫战斗员,构筑强大免疫屏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没有假期。面对压力持续加大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树牢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真正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采取更加坚决、更加严格、更加有效的措施,举一反三、查找漏洞、扎紧篱笆,发扬“钉钉子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尽快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确保战“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同心协力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而今,15个省份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我知道中国的‘零容忍’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但是会对人员流动造成不便,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2021年11月6日,美联社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提问代表了一些西方媒体观点,质疑中国“动态清零”策略成本过高,经济代价太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两个多月后,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1年经济数据,给出回答。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51美元,超过全球人均gdp平均水平,进一步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中国不仅率先实现疫后经济正增长,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中国经济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德国《商报》分析认为,这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中国迅速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相对较快反弹,还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外国公司转而向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并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增长市场。
“当世界各国受疫情影响之际,中国已经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美联社报道称。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并保持活力,将有力带动地区经济复苏。”
“动态清零”和“躺平”哪个更划算?这个经济账并不难算。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如果对某一个地区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能保证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显然效率更高。
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先病后治”或过早解封,不仅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还会使实体产业和经济长期严重受损。以美国为例,患者根据症状自行预约新冠检测,实行“自我隔离”,前期成本确实相对较低。然而,这增加了社区传播的暴露风险,后期成本显著增加。一旦放松了疫情初期的防控,政府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后期救治环节。
放松防疫管控带来的破坏力正在显现。疫情影响下,美国正深陷通胀“泥潭”,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民众面临巨大生活成本压力。美国劳工部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这是自1982年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过去12个月,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27%,燃油价格上涨46.5%,电力价格上涨10.7%,二手车价格上涨40.5%。
“澳大利亚是一个反面例子。”美国彭博社记者近日撰文认为,澳大利亚曾经采用过类似的“清零”政策,但在1月结束了封锁措施、并废除了强制入境隔离措施后,其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主动躲了起来,不敢外出。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建设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保障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秩序稳健运行。
实行“动态清零”,是“备豫不虞”的现实需要。如此,才能避免医疗资源被过度挤兑、进而冲击整个社会秩序的残酷局面。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它的医疗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医疗资源为例,数据表明,2020年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享有不到3名医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更何况,中国有约5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获得医疗资源和医院床位的机会比城市居民要低得多。医疗资源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这是基本国情。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一直在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家底”仍然薄弱。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执业医师4.26万人,床位数6.29万张,万人全科医生数为4.03名。相对于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的医疗需求,深圳医疗资源的匹配率依然在路上。
显然,如果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实行“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伴随着感染人群的激增,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亦即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苗头,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果断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整体医疗资源的占用率始终维持在相对低值,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城市总体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精准推进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取得重大战略成效。
实行“动态清零”,才能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对此,我们不仅要算“短期账”,还要算“长远账”;不仅要算“小账”,还要算“大账”;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人心账”。
表面看来,“动态清零”方针之下,疫情防控体系始终处于被激活状态,并在必要时刻限制人员流动,暂时影响商业和社会的活力,短期之内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损失,都会在“动态清零”所创造的安全环境中加速弥补回来,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2020年,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国gdp仍顽强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gdp继续同比增长8.1%。亮眼的数据说明,“动态清零”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深圳坚持“动态清零”,实行“以空间抢时间”抗疫辩证法,打出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圳战法,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30664.85亿元,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加冕“三万亿先生”。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同样也是“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结下的硕果。
事实证明,“动态清零”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有力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九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十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x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x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x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x,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x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x到x,从额济纳旗到x……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x保卫战、x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一些奉行“共存”策略的国家面临这样的状况:
感染—康复—再感染,暂停—放开—再暂停……德国联邦卫生部长4月6日已经宣布,将恢复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义务。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十一
受奥密克戎毒株影响,全球疫情仍处于第四波流行高峰,日增新冠肺炎确诊超百万例,多国重症和死亡病例再创新高。巨大输入压力下,国内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多日突破三千,我们正面临“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与新冠病毒鏖战至今,形势依然如此胶着,未来何去何从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一些国家将疫情定义为“地方性流行病”而减少检测、放松管控,国内舆论场也有人再次提出“躺平”论调,认为“奥密克戎几乎防不住”“最好的方式就是与病毒共存”。
抗疫绝非易事,也涉及到相当成本,但这不是“弃战弃疗”的理由。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奥密克戎的致死率虽低,可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结果都是可怕的;况且奥密克戎对特定人群并不“温和”,英国卫生安全局的统计显示,感染该毒株后,70岁至79岁人群死亡率为9.87%,80岁以上死亡率高达21.0%,盲目“躺平”等于直接将老幼病弱群体置于巨大危险之中。此外,我国医疗资源并不宽裕、亦不均衡,不管“防”,只管“治”,势必带来医疗资源的严重负载。正处疫情风暴眼的x整体医疗条件不错,但社区干预等防控措施松懈后,医疗资源几乎被激增的重症住院病例击穿,老年群体死亡率直线飙升。殷鉴在前,鼓吹与病毒“消极共存”,既不负责也不现实。
抗疫本质上是一道科学命题,不能拍脑门,不能翻烙饼。“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统筹考量各方面现实而采取的科学策略。这一策略在落地过程中,具体举措始终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一轮轮阻击战、歼灭战打下来,逐渐摸清病毒的传播规律、致病机理,特别是疫苗接种大面积铺开后,精准防控成为主流,划分风险区已经逐渐缩小到街道、社区甚至门楼。相较人口数量,我国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非常少;同时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1%,高于2021年初确定的目标和外界预测。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平衡,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策略的有效性、完善抗疫举措的科学性。
就目前来看,全球疫情明显出现新变量。一来,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因“一口痰”而感染的情况频频出现;二来,国内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筑起基本免疫屏障,无症状感染者成为绝大多数,传播相当隐匿;三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民生在防控天平上的分量趋重。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更早发现隐匿疫情,以快制快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如何更好平衡抗击疫情所需的“收”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放”?如是种种,是抗疫进入新常态后必须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抗疫举措,丰富动态清零工具箱,我们才能在巩固前期抗疫战果的同时,打好“深水区之战”。
着眼现实痛点,最重要的是从医学手段与社会治理两个层面发力。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获得群体免疫,是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最有效办法。我们应当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率,特别是老年群体的接种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各地已经启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抓紧做好科普与动员,中国的免疫屏障才能越来越牢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追求的是更早发现疫情,更快诊治病患。正在推广中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正在路上的多款新冠病毒口服药也让人看到新曙光。如果未来能够推动形成新冠分级治疗制度,将有利于医疗资源平稳合理使用。与此同时,加快优化大数据管理,加强各地沟通联动水平,都能消除人员流动导致的病毒传播“时间差”,提升防控效能、减少防控成本……总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兼顾当下、立足长远,既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同时利用好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启迪篇十二
“我知道中国的‘零容忍’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但是会对人员流动造成不便,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2021年11月6日,美联社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提问代表了一些西方媒体观点,质疑中国“动态清零”策略成本过高,经济代价太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两个多月后,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1年经济数据,给出回答。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51美元,超过全球人均gdp平均水平,进一步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中国不仅率先实现疫后经济正增长,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中国经济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德国《商报》分析认为,这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中国迅速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相对较快反弹,还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外国公司转而向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并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增长市场。
“当世界各国受疫情影响之际,中国已经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美联社报道称。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并保持活力,将有力带动地区经济复苏。”
“动态清零”和“躺平”哪个更划算?这个经济账并不难算。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如果对某一个地区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能保证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显然效率更高。
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先病后治”或过早解封,不仅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还会使实体产业和经济长期严重受损。以美国为例,患者根据症状自行预约新冠检测,实行“自我隔离”,前期成本确实相对较低。然而,这增加了社区传播的暴露风险,后期成本显著增加。一旦放松了疫情初期的防控,政府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后期救治环节。
放松防疫管控带来的破坏力正在显现。疫情影响下,美国正深陷通胀“泥潭”,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民众面临巨大生活成本压力。美国劳工部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这是自1982年2月以来最x比涨幅。过去12个月,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27%,燃油价格上涨46.5%,电力价格上涨10.7%,二手车价格上涨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