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大全(19篇)
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总结应该突出重点,避免冗长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因为文献综述在科技论文和毕业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的协作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
写文献综述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有利于更新专业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文献综述能够反映当前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演变规律、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发展趋势,它的主题新颖、资料全面、内容丰富、信息浓缩。因此,不论是撰写还是阅读文献综述,都可以了解有关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进一步的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2)有利于选择科研方向。
综述通过对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观点的综合分析和评述,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能够帮助科技人员发现和选取新的科研课题,避免重复,因此写文献综述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有利于查阅相关资料。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文献产生,要全部阅读这些文献,时间和经历都是不够的,通过阅读综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有关领域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节省大量的时间。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论文作者应用以下文献类型标示码,将自己引用的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及载体类型标示出来。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最常用的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如下表: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它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各种未定义、未说明类型的文献,建议采用单字母“z”。
以下是参考文献类型标示符的书写标准和部分示例。[1]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著(个人著作)——[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著(集体著作)——[序号]章节责任者.题名.[m].见(in):主编.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名可用缩写(西文)).作者在3名以下全部列出,3名以上列出前3名,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al(西文).[]内为文献标识码。
示例:张斌.谈谈句子的信息量[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9(3):1-3.
[4]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5]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页-止页。
[6]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论文集:——[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页-止页。
[9]科技报告:——[序号]……[r]。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黄华.论思维[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禁忌一:参考文献重复累赘。
具体表现为参考文献引用不对应,标引参考文献过多,规模庞大,而在文内并不完全使用,或是文内使用很多,文后又不一一标明;或是不按出现顺序排列而颠三倒四使用等。这都是论文完稿后未对参考文献进行认真整理所致。
一般而言,论着类论文的'参考文献数目要控制在15条以内,综述类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过25条,且要有明确的引证目的。此外,同篇文章在参考文献着录时反复使用现象亦应引起重视,尤其在综述类文章中屡见不鲜。同篇文献固然可以在文内引用多次,但无必要每引一次均重新着录,即不管文内引用多少次,该篇引文在参考文献栏内只能占一个位置。
禁忌二:参考文献引用错误。
写过论文的童鞋都知道,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及标注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医学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温哥华格式着录参考文献。近年来发现,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因参考文献着录格式的不规范或引用不当而延期发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3)在正文中未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无法证实参考文献的实际用途;。
(4)引用不当。未公开发表的观察资料、内部交流资料及涉及保密的资料等均不宜作参考文献。由于内部资料尚未得到公认且不够成熟,其原理、论点、论据及论证尚需修改、变更或充实,又因其发行量很少,读者面窄,无从查考,起不到参考作用。
禁忌三:所选择的参考文献陈旧过时。
写一篇毕业论文,对于参考文献的选择,一定要新颖,不能是陈旧过时的。新颖,新就是新鲜,颖是引人注意。新颖的参考文献一方面能增强毕业论文的现实性,使入耳目一新;另一方面能保证论文查重有较低的相似率。
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或很少写到的人和事。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取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注意选择新出现的有特色的参考文献。有的论文,选择不新颖,而是用一些过时的陈旧的事例,看上去是老面孔、老腔调,摆出的参考文献是“陈年烂谷子”,没有新鲜感和现实性,文章就显得没有说服力。
根据普赖斯指数的原理,相对而言,引用5年内的文献越多,则普赖斯指数越高,过时的文献越少,说明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越接近当前的前沿课题。实验性文章的年代距离越远,参考价值可能越低,因此一般要求所引用文献的50%——70%应为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
如果一篇文章中,陈旧的文献所占比例很大,这就说明该论文的内容也比较陈旧保守,如果论文所涉及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则近5年内的文献引用比例应较高,这从侧面说明了作者对同行研究成果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之深。
但是,请注意,如果所研究的课题确实很重要,并且你很难找到近5年内的相关文献,这时有必要引用5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文献了。
引用参考文献可谓是学术论文写作过程重的必要环节,参考文献的存在不仅能提高论文的质量,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写论文的严谨和修为。要想体现出应有的作用,必须知道参考文献的正确表示方式是怎样的,写作过程要避免出现哪些问题,这些文章都有讲解,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5]著者.题名[d].所在城市:学位授予单位,出版年.[学位论文]。
[6]著者.题名,报告号[r].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科技报告、手册等][7]著者.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如).[电子文献]。
[10]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新信息的方向发展,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发展十分迅速,导致社会充满数据,因此,使得数据成为了新的信息资源,需要人们进行适当的利用,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要求。基于此,导致呈现指数形成增长,并且变的更加复杂化,使得大数据区别与传统的数,增加了内涵。可视分析实际是一种融合了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数据挖掘、人机交互、信息论、认知科学等方面的新方向学科。可视化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利用交互式可视化界面来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可视化基本流程为数据、知识、循环数据,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以及自动化分析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动化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的时候,在使用能够进行分析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能够进行信息可视化的界面来融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得到观察大数据的能力[1].
2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1文本可视化。
作为大数据时期文本可视化数据的一个典型文本信息,实际上也是最主要的互联网数据信息,与此同时,也是物联网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类型,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最多的就是文本形式的电子文档。文本可视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体现文本主要优势和特点,例如,逻辑结构、动态演化规律以及主体聚类等。最基本和典型的文本可视化就是标签云,依据词频来合理的把关键词进行排序和归类,然后利用一定的颜色、大小等属性来进行文本可视化。
现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字体大小展现的关键词使用在互联网中主题热度的`识别。随着关键词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设计阀值,就会出现重复覆盖以及局部密集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提供一定的交换窗口来操作[2].
2.2网络可视化。
在大数据分析中最常见的关系就是网络关联,例如,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实际上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信息。依据连接拓扑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直观的体现出网络中隐藏的关系。例如节点,实际上是进行网络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在大规模边和节点的网络中利用有限空间进行一定的可视化,是现阶段大数据研究的重要和难点。除了能够可视化静态拓扑关系,还具有相应的动态流动演化性,所以对动态网络进行一定的可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随着网络中边和节点数目的增多,很容易出现覆盖、重叠以及聚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进行可视化,影响效果。因此处理大规模可视化的主要方式就是图简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多尺度和层次聚类进行交互,把大规模数据变化为具有一定层次的树结构,然后利用多尺度进行不同的可视化。另一种是对边进行适当的聚集,保证具有清晰的可视化效果。这些都是简化的主要方式,也可以看出引入交互技术,是可视化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3].
2.3时空数据可视化。
时空数据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时间标签和地理位置的数据。
移动终端与传感器发展非常迅速,因此,使得时空数据逐渐成为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数据类型。充分结合地理制图学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和研究空间和时间对于可视化表征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的展示空间和时间以及规律模式。大数据时代发展模式下,时空数据具有实时性和高维性,同时这也是数据可视化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信息随着空间和时间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可以利用信息对象来逐渐实现数据可视化。流式地图是最典型的可视化方式,充分融合地图和时间事件流。为了可以打破二维数据的局限性,出现了时空立体方,是利用三维模式来展现空间、时间、事件[4].
2.4多维数据可视化。
多维数据可视化实际上就是说拥有很多个维度的数据变量,在数据仓库以及数据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商业智能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多维数据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发现多维数据的模式和规律,合理展示不同纬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多维数据可视化具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图标、基于图结构、几何图形、基于层次结构、基于像素、混合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几何图形是研究多维数据可视化的重点。
最常用的多维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就是散点图,二维散点图可以适当利用多维度中的两个维度综合的体现映射到两条轴上,利用不同的图形在二维平面内合理反映维度信息。例如,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形状等来表示一定的离线或者连续性。投影是从多维度方面来体现可视化的一种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维度的属性值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体现多维度之间的关系[5].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式,可视化分析可以有效的弥补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很好的融合计算机的分析能力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在依据数据挖掘前提下进行的数据分析。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2]由然,赵旭,仲兵.国外非油品业务渐趋成熟[j].中国石油企业,(07)。
[3]钟成索,由然.美国非油品销售领域宽阔[j].中国石油企业,2012(1).
[4]吴金林,毕港峰土编.加油站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3s}240.
[5]张海潮.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0.(06).
[6]陈青松.非油品业务成加油站新利润点[n].中国企业报,2011.2.2(11).
[8]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10.
[9]田景惠.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0]田景惠.中国成品油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1(04).
[11]马兴芹.构建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新机制[j].中国石油企业,2011(07).
[12]任征兵.石化双雄:非油也忧[j].中国连锁,2011(02).
[13]韩祥峰.北美成品油零售经营特点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11.(06).
[14]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编著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一汽车服务业「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3).
[15]王旭东.便利业务[j].中国石油企业,2008(1).
[16]董仕华.连锁便利店快速成[`期的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
[17]李秀山.加油站便利店顾客需求分析与运行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6).
[18]悉早加油站媒体户外传播新蓝海[j].市场观察,2011(os).
[19]杨波.7-i1连锁业真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朱明.我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知识经济,2011(o1).
[21]闵志民.中石油终端销售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津人学,2004.
[22]刘宇.中石油沈}i{加油站便利店营销案例研究[di.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i一火学,2009.
[23]彭未然.中石油s销售公司1h油品业务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石油人学,2011.
[24]景仲林.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人学,2011.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请和发现新论题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空间。文献综述具有清晰厘定学术问题,驱散研究迷雾的作用。设定研究论题、进行文献搜集和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实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合格的文献综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写作规范和学术伦理。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全球化已然成为当今的时代现实,而信息技术在让全球化成为日常化的同时更加尖锐地显现了自身。
将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样的麦克卢汉式的断言表述为人是信息网络中技术的人,或许更贴切。转瞬间,人类就从对技术的欢欣鼓舞转变为对技术的愁眉不展了。可是,爆炸性的信息冗余并非就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它往往比因缺乏信息更容易使人处于世界的边缘。人需要在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眼光、自主观点以及检视素养的人才不至于受限于自己经验,或像傻瓜一样被丢弃为宅居者。所以,韦恩等人在《研究是一门艺术》中指出:各个阶层的人都在做研究,政府、机关、行业与企业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研究,从实验室到大海深处,从洞穴到外层空间都在进行着研究,研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而且,只有“能确实地做研究或评价他人研究的人”,才能分享到可信赖的信息。
世界一体化对于中国高校(研究机构)而言,意味着被纳入全球机制,并以国际标准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生产与思想贡献。也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型计划,思考中国对世界的学术贡献。从研究生到专家学者,从政府机关到行业单位以及各级大大小小的研讨会议都在鼓励研究,倡导学术。这一潮流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和研究方法的空前强调。中国的论文产量已跃居第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学术贡献率远远匹配不了生产量。即是说,中国学术遭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困境。
如何用西方学术规范表达中国问题成为制约中国人文社科国际化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学术合法性也被学者认为是“中国社会科学家最根本的困境”.
突破这种困境的出路,在我们看来关键在于“做出文献综述的‘谱系图',才能进一步发现、聚焦自己拟研究的‘问题’.”
因为,文献综述是“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系统过程”,包括分析与收集信息的方法,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它是研究中“头等重要的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越来越重视综述文献的重要性,每年文献综述、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综述类文章都数以万计。例如,我们以综述作为篇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就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均以超过一千篇的数量递增。不仅如此,综述类文章还常常是高引用率和高下载量的文章。可当我们检索有关指导或阐述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时,却不无惊诧地发现这方面的论文寥寥无几。虽然有很多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文章,但却极少有涉及文献综述写法的。同时,指导人们怎样做研究综述性研究的着作也极少见。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学术论文,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及如何进行写作的问题,以期对这方面的不足有所弥补。
2文献综述及其在论文写作中的意义。
文献综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中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它既是进入学术门径的基本技能与素养,同时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影响与学术地位。相反,一位不会写作文献综述的学者,或者一篇没有文献综述的论文通常都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没有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更会引发人们的质疑。文献综述是一种规范的、系统性的研究训练,也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方法。就像莱布尼兹总结的学术原则所说的那样,“研究旁人的创造发明方法是成为成功的创造者的前提”.人们总是在前人思考过的地方,才会发现重新思考的空间。
“文献综述”,英文称为survey、synthesis、overview、review.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与研究综述(researchsynthesis)、研究述评(researchreview)、及元分析(meta-analysis)这些称呼尽管互有指涉与交叉,但通常被认为是以往研究结果、方法、理论等所做的独立研究、点评并以此构建相关主题的严格的研究活动。
是在对某个事先设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综合和思考。迈克尔认为文献综述是“列出与你的研究计划相关的历史研究,并解释你的论文是如何建构并超越过往研究的。”
劳伦斯和布伦达对文献综述的定义是:“文献综述是一种书面论争。它依据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全面理解,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论证;通过论证,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回答研究问题。”
可见,选择研究论题,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与考量,在分析、综合、思考的思维活动中揭示发展趋势以及做出科学评价的不断循环过程就是文献综述的过程。文献综述基于不同的对象和重点具有不同的划分,比如说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之分,定量与定性研究文献综述之别以及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报告之归类等,但其基本旨趣并无根本不同。
文献综述首先是对主要学术观点和富有影响的理论方法的整理,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其次是研究者就设定的研究论题与目标依自己的眼光、学识和兴趣对现有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再次是对该研究的未来提出建议或展望,以凸显出将要进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献综述相当于研究论题的历史地图,撰写综述就是勾画出研究论题相关性的代表性成果,并对此作出评述以给予其相对客观公正的坐标,借此建立自己的问题框架体系进而显明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所带来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何在呢?首先,对课题涉及的相关成果,包括思路、方法、观点等具体问题作总结,绘制研究问题的路线图以突显实施的研究计划在问题域中的位置与价值或给读者呈现较为清晰的研究历程,提供启发其进行新的研究可能;其次,在关联问题上作了分析和评价,拓展了对研究的深刻认识显示对研究问题的熟悉和计划实施的可能性;最后,文献综述建立了某一问题的研究框架,使人获得研究计划的原创性所在以及发掘新的研究方法、思路的必要。总之,文献综述是在学术问题与学术传统中发现出新的研究可能,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去证实如何从可能变为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贡献。另外,文献综述在申请学位论文、申请基金项目、撰写研究计划或资助申请、描述或阐释研究现状、寻找研究方法和新课题、寻求科研伙伴以及满足个人的研究兴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
芬克认为文献综述涵盖七项任务:选择研究论题、选择文献来源、选择检索词、拟定筛选标准与方法、进行综述、综合结果。
库珀概括为五个阶段:问题形成-数据收集或文献检索-数据评估-分析和解释-表述研究结果。
劳伦斯描述必经的`六步骤: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综述撰写。对于主题选择之后,需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把问题具体化,并聚焦中心问题;文献搜索包括发现、查询、浏览、分析文献从而凝练主题;展开论证包括建立论证方案、论证过程、形成论断;文献研究包括归类、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文献批评是一个充满隐含推理、论证与反驳的过程;综述撰写则是通过写作使问题明晰以便自己和他人理解的过程。
这些论述都启发了文献综述的写作思路。文献综述开始于研究问题实施之初,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随着材料的丰富和思维的改进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因此,文献综述既不是初期行为,更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贯穿研究始终不断生成的研究活动,这是必须树立的对文献综述的意识。
3.1问题的形成阶段。
从现实问题的兴趣出发,将之与相关学术领域或具体问题域相勾连然后细化该兴趣点,通过将日常生活图式借助特定的学科话语模式转化为学术科研形态,这是建立研究课题的一般途径。兴趣是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很好的动力,如果在生活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比较具体的兴趣,被动进入某个论题的话,这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我们获得对某些问题的兴趣。比如说,请教领域内专家学者、博学之人,阅读专业学术刊物,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学术组织等等。这里说的“现实问题”并非单纯指社会现实问题,它也涵盖个人经历(比如说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多为女性)、学术积累和关注的内容(比如说优秀的历史学家总是那些爱好历史之人)等。而且,务必谨记,越具体的问题越是有可能成为研究对象和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具体”是说有具体的对象所指和明确的论题边界、明确地问题聚焦、鲜明地研究视角。
当然,问题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但也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和外在目的考量的现象。学术前沿与热点的激发、交叉学科的影响、特殊资料的占有以及奖学金、项目申报和职业前景的考量等,也时常是一种促发与诱因。问题形成过程中,综述者的决策和思想变化也会影响综述的效度,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变量定义里概念的广度和在研究中搜索基本关系调节量使用的操作细节。”
但从根本上讲,学术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思考和分析论证,它是从学术史和问题域中诞生出来的,而不是灵光闪现。好的研究论题往往被认为是那些可让学者得以安身立命、长期耕耘的极具延展性的研究论题。
3.2文献获取与阅读。
文献综述撰写之前,需要获取与研究论题相关且对研究起到参考作用的目标文献,即那些有价值的文献,所以对研究对象做严格限定和目标文献的仔细确定,是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率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涉及到文献检索的渠道范围和方法。人文社会科学获取文献资料的渠道分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数据库与期刊网、专业会议论文库等,非正式渠道包括个人联系(田野作业和民族志考察)、恳请邮件(外国很多期刊论文提供了写作者邮箱)、互联网搜索(谷歌图书与学术搜索)等。特别是一些著名数据库,像webofscience、ebsco、jstor、arts&humanitiescitationindex、proquestdigitaldissertation、periodicalsarchiveonline,为论题提供了可靠的文献来源。教科书、以往学者的相关综述能为初次进行文献综述工作的人提供捷径。可更为重要的,还是要给自己树立一手资料(primarysources)的文献搜索目标。像原典着作、经典论文与书籍(即通常所说的初级原始资料、二级原始资料和三级原始资料)都属于一手资料。穷尽所有研究成果是综述者的追求,但遗漏却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借助高水平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则可以化解部分难点。这里,应该告诫研究者须“非常注意那些不可获取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这些研究与已经检索到的研究的区别”.
“如果你埋首于毫无计划的数据搜索,可能会让自己陷于一堆书籍及论文中而失去方向。各式各样的原始资料可以把你带向任何地方”,这需要设定筛选原始资料的方法和合理的检索方法。任何一位想成为有经验的文献综述者都必须熟悉如何选定数据库,熟悉如何使用正确的语言和语法确定关键词、主题、标题,进而成功找出相关研究。依靠那些信誉良好的出版社、有名望的学者、权威期刊和数据库等更容易让我们得到有价值的文献而免于被大量无用的低质量文献弄的焦头烂额。熟悉相关数据库的检索语法(比如布尔逻辑运算法则),采用关键词搜索还是主题搜索,具备相关的图书管理学知识,或上相关课程以及与管理员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等则会让研究者在检索时受益匪浅。
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必须了解如何在个人工作电脑上进行信息分类和存储。缺乏管理的文献资料,会让人不知所措。因此,对检索的文献进行条目存档是很有必要的。条目包括作者、题名、时间、刊号以及参考页码等。下载一些像endnote,citation之类的软件便可轻松解决。
接着就是阅读文献,尽量对每一篇文献进行编码、做一个读书笔记,记录其中的重要结论、研究方法和启示,还包括批判性或建设性的评价为后来进行综合和文献撰写奠定基础。具体说来,“在阅读每一篇文献时,需要考虑哪些是该文献所没有回答的问题,研究可能存在哪些方法上的问题,所提出的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是什么”.
思考不同文献之间如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它们与个人正在进行的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用连贯性思维和逻辑顺序表述文献综述。阅读文献就是要在阅读中找出难题、提出论证和寻找出论点的证据。
3.3文献论证与评估。
阅读文献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不是立刻投入到文献综述的撰写,而是开展文献的评估和论证。文献综述的作用是寻求研究成立的合法性依据,从以往研究中发现学术传统与有用的方法论,通过批判以往权威研究---这个假想敌而凸显出本研究的意义。该目的的达成建基于扎实地文献评估和论证过程。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衡量文献的价值和关联性、研究的合理性、阅读收获和方法的恰切性,并力求把综述者主观因素的干扰成分降到最低。分析研究进展、文献对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的有用性,并制定论证方案是必须的。论证方案是文献-论题-逻辑-方法-理论组成的路线图,也是要解决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如何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棘手的问题。论证是逻辑地呈现论据并推导出意图结论的思维过程。对此,文献综述中,常用“两类论证建立论证方案。第一类论证是发现式论证,讨论并解释有关研究对象的已有知识。发现式论证就是呈现于你的研究兴趣相关的现有知识。……论证的第二种类型是支持式论证。支持式论证以发现式论证为基础,对发现式论证中通过资料整合而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评论,并解决研究问题。这一论证的结果就是你论文的主题陈述”.
方案的实施完全依据扎实的文献作为事实根据,通过令人信服的推理得出结论或前瞻性意见。不管论证的过程提供了多少文献,或多么高质量的文献,也不管使用了什么高明的论证方法,其论证过程必须在逻辑上能证实研究的结论。文献综述的价值不只在于文献本身的价值,更在于综述者对文献的加工处理是否准确客观、自我阐释论证、告知以及发现问题与规律上。论证解决的是以什么线索来安排文献的,这个关键问题。这也是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姿态性综述和堆砌材料的惯常毛病的有用方式。
文献评估是对搜集的文献加以阐释、解读,并探求这些文献中的结论是如何成功解答问题的。文献评估包括作者论点与阐释是什么,该研究的重要性何在,作者要得出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问题详细度是否与重要性匹配,有没有对论点和论据做核实,是否客观对待观点的不一致性,参考文献是否密切相关,你从中获取了什么,你如何评价该研究,它与你的研究有何相关联性,是否揭示了论题的最新进展、最新态势,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综”是对文献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归纳分类、加工整理,使材料围绕某个论题的逻辑化、精确化;“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学术的、深入地、系统性理论阐述。文献评估就是“述”,它是上升到发现新研究和只有通过新研究才能解答的问题的高度的必然要求。文献评估要遵循从前提到命题的合理性原则,不能断裂逻辑规则的链条以保障结论的有效性。有效地批判性评估可以窥视文献与正在进行的研究见解的粘合点,准确定位文献价值,厘定概念范畴,揭示研究的问题所在,层次清晰地论证出研究目标和研究价值。
在完成文献搜集、分类管理、阅读分析、方案制定以及论证性思考之后,便自然进入到撰写环节。综述撰写从设想最终模式起步,通过不断地写作和修改才能完成。在撰写中,综述者要意识到该过程是“先通过写作弄清自己想要说什么,然后再通过写作弄清应该如何说”,才能“促进他人理解自己”
和自己的研究结论。
写作的开始阶段,首先建构一个纲要,然后写一部分初步的草稿。综述者一是切忌“把研究中的每篇文献或每个概念、数据都视为同等重要”,否则,那样写出来的论文“甚至变成四不像,那绝对不是一篇好的论文”;二是切忌“使用作者原话”,除非不这样就无法表述。否则,就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研究课题的语言),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原文的思想表述出来”,舍此无他。
文献综述是基于某一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评述性论文,其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稍有差异。
通常说来,文献综述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前言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相关概念和综述范围,扼要说明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给人以基本轮廓。主题是综述的主体,无固定模式、格式。可按问题史综述,可按问题横向关系综述,也可进行比较综述或以理论带动。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是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和个人独创性的研究呈现。总结是研究结论,包括发现、前瞻与建议。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讨有关问题的指向。因此,内容务必准确无误且有典范性又不宜过多。
文献综述是规范的研究论文。它讲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合理、结论令人信服又能给人以教益。综述者须研究遵循学术规范,操用特定的学术话语,从学术问题生成学术问题。既不要把文献综述写出报告文件,也不要把文献综述写成了演讲稿或材料汇编。
4文献综述的规范。
4.1堆砌材料而不批评评述。
文献综述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文献观点和自己观点就需格外小心区分,明确其他研究者的文献在文献综述中只是作为论据和评述的对象出现的。也就是说,综述者的研究论题、理论思路和论证逻辑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思考、发现。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文献综述就是把相关研究成果综合一下,让阅读者去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那么,就很容易把文献综述写成材料单或其他研究者的众声喧哗。放弃评判的权力,模糊了综述者与其他研究者之间的界限,就会被材料带到被动境地。这样带来的后果要么是直接转译、摘抄他人文字,要么是通篇充斥“有学者指出”、“某某人认为”、“某某论文或着作写到”,诸如此类的文字。综述者应该明白文献综述“重点是利用文献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所讨论的问题服务,而不是强调到底是哪些人干了什么事情,得出什么结论”.
止步于文献而没有建设性观点,不对文献的未来可能研究做探讨,是只有“综”而没有“述”的文献汇编,不属于文献综述范畴。
4.2对他人文献的随意化处理。
文献综述是对人耐心、细心、判断力、思维以及写作的全面考验,是一件苦差事,也是衡量学术能力很好的试金石。有些投机取巧,自以为聪明之徒很容易犯了随意挪用他人文献内容而不做标注,任意下断言而不给出论据支撑或不进行论证阐释的毛病。更有甚至,完全利用他人的文献综述内容,以为这种方法很讨巧。其实,这样做的危险在于会把述者带入一个远离已经设定的研究论题的方向之外,或者严重伤害文献综述的逻辑顺利,最终会让个人研究论题流产,由此引发版权与学术道德的讨伐也是可能的。
4.3文献资料的主观化处理。
文献综述是基于事实之上的科研学术活动,对其他研究者成果的评判必须是基于学术的公正、客观认识,要避免不负责任地主观化断言。尽量避免个人利益考量,不要因为与研究者有师承、学统关系或学术争论就奉承或棒杀;不能不指向论点而情绪化地指向作者本人,也不要因为学者个人问题就一概否定其学术成就;不能因为地域、时间问题而选择性批评研究者;也不能为了综述结论的需要而人为性地取舍文献,甚至过分夸大自己研究的意义,陈述一些莫须有的价值。对他人研究成果保持一种尊重,以平等开放、谦卑有礼的态度进行学术定格是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谋篇行文犹如为人处世,要遵守学术伦理还要不断体悟修德。倘若如此,述者便超越了利害得失,并最终发现尊重他人及其研究,也是最有益于自身的。
文献综述开始于研究之处,贯穿与研究始终,讲究研究论题与文献之间的无数次打磨,历经深思熟虑之后的反复修改而最终成型的研究论文。它富有逻辑而不是文献的串联,它富有理论而不是不同对象和话语的任意夹杂,它研究结论的得出是建基于事实基础之上的科研推理,而不是想当然地主观评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对于研究开展的意义不可小觑,需要严格的学术训练方能达成。而能否写出高质量研究综述的根本,在我们看来在于是否把研究作为研究来对待。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前段时间,听说家乡道路两边的大柳树都被砍了,我难过了许久,不只是因为它长了那么高大的样子还要被砍去移栽到别的地方,或者是用作其他用途,而是因为它陪伴了我们童年的许多喜怒哀乐,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回忆。
春天的时候,柳树刚发出嫩枝,有些调皮的`小孩儿就喜欢折下几根柳枝,打闹着玩儿,嘻嘻哈哈的在柳树下奔跑,倒也是别有一番意境。
到了夏天,枝繁叶茂,道路两边成为了绿色的海洋,这是我们最喜欢的季节,大家一起在树下跑跑跳跳,全然把炎热跑到了脑后。
有一些梧桐树上,会作文有许多知了在上面,蝉鸣阵阵,声声悦耳。我们准备好了面筋跟竹竿,几个人拖着长长的杆子,跑过去粘知了。其实成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并且能够乐在其中。
秋天,叶子枯黄,整个树上变得干枯一片,全然没有了生气。可是我们知道,该离开的总是留不住,该回来的也不会轻易走开。所以我们学着去习惯这种大自然的变化,等待着来年树叶翠绿,再一次充满生气。
冬天,树上覆满了积雪,大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家乡的四季,四季的柳树,承载了我们太多的回忆和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我读的论文题目是《progressiveauthentication:decidingwhentoauthenticateonmobilephones》,这是一篇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在usenix会议上。
该篇论文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新发展,并对当前手机认证方法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论文中指出传统的验证方法并不符合大部分手机用户的需要,只用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才是未来手机行业的发展趋势。该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手机安全验证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新的见解。下面简单介绍如下:
一、安全性和可用性。
论文对当前使用手机人群的满意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有超过60%的手机用户不会再手机上使用pin。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用户觉得该验证方法过于麻烦,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对自身手机的安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文中提到“all-or-nothing”的验证方式,即或者全部验证,或者全部不验证,这也正是当前大多数手机的验证方法,该方式也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需求。本文提到的验证技术对手机行业来说并不是一种新的验证方法,而是综合分析当前所有的验证方式后得到的一个结论:何时验证以及对何种应用进行验证。这正是该篇论文的意义所在,希望可以对手机验证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用户方便使用,这不仅是手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所有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也可以相应的借鉴该论文中的观点和理论。
二、多层验证。
在文中,提到了多层验证的概念,即对于不同的手机应用,提供不同的验证级别。例如:对于游戏、天气等应用来说,可以对所有人进行开放,只要拿到手机就可以打开这些应用,也不会对手机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短信、电话、邮件等这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应用,则应该设为私有的,当需要使用时,需要进行一部分的验证;而对于银行账户等涉及安全和财产方面的应用时,则应该给予最大的保密权限。
对于不同的验证级别,每一个使用该手机的用户的权限都是不太相同的。手机所有者在被系统识别为可信之后,可以方便的使用系统中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手机应用,而无需进行验证。对于那些初次使用手机的人来说,系统并不能识别他们的可信度,因此只能使用公开的手机应用,如果想要打开私有的或保密的应用,则需要其他的验证方法。
该方案的提出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大幅度方便用户的操作,已经超越了原有的“all-or-nothing”验证方式。
三、实验结果。
论文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相应的实验。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在手机上安装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用于采集可信用户的各种数据。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的体温;声音传感器可以再用户打电话时逐步采集用户的声音特征;视频传感器可以采集到用户的生理特征等等。另外,文中还提到了一种新型的验证方式,即设备间的验证。在用户的多个电子设备(如pc、pad和手机)中通过蓝牙建立连接,当手机在使用时,可以自动的检测周围是否存在这些已经连接的设备。如果系统发现无法连接到其他设备时,将会提高手机的安全级别,用户需要使用涉及隐私的手机应用时,将会需要更多的身份验证。
实验的目标有以下四点:1、减少验证开销2、寻找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折中3、对模型的安全性进行高低不同的推理逻辑4、很少的能量消耗。在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文中提到了fr(falserejection)和fa(falseauthentication)两个概念,即概率统计中“弃真”和“纳假”。fr表示一个合法的用户被不正确的要求身份验证的概率,而fa表示一个不合法的用户没有被验证的概率。在实验中,作者自定义了一个变量r,当r越高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便利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a;当r越低时,表明用户需要更高的安全性,这也会导致更多的fr。论文通过实验最终证明该验证技术可以满足用户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对于银行账户等安全性级别要求高的应用来说,fa的比率一直为0,即绝不会出现非法用户不经过验证即使用这些应用的情况;而fr的比率一直在96%以上,即对于一个合法用户,随着r的升高,被错误的要求验证的概率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在论文最后,用实际的数据表明该技术消耗的能量很低,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也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读过该论文后,使我不仅了解了手机验证领域的一些知识,而且也学习到了一篇经典论文的脉络结构应该如何组织。这两篇论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相当的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了作者很强的科研能力。
另外,通过读这篇论文,也使我认识和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的辉煌。但是伴随着事物的发展也会相应的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我们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想着一蹴而就。
2、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3、任何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在论文中提到了很多新兴的手机验证技术,这些技术都各有所长,但却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缺点,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手机验证领域的更好更快发展。
4、手机验证行业的价值。手机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验证技术的空前繁荣,但危害手机安全性的事件也在不断发送,手机安全验证的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供用户使用。
总之,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更高的成就,我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自身修养,尽量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规范化是信息交流的需要,是学术论文编辑加工的重要内容。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在于它可明确标示他人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和数据,既体现出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又表明了学术的继承性和严肃性。正确规范的标注参考文献,是科学、严谨、求实科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因此,参考文献规范化是期刊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论文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记录了科学的渊源,反映了某一课题的来龙去脉,著录参考文献表明言之有据,并交代出该论著的起点和深度,为评估论著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依据,体现科学研究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对论著中涉及到的他人研究成果应规范著录参考文献。2019年最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在个人研究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的情况下使用该作品,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这样不但可以反映出论著者的的科学态度,也是期刊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真实的科学依据,以及论文的起点和深度。通过对参考文献的审读,可以大概判断作者占有文献资料的情况,初步衡量论文的水平。科学技术的研究都有继承性,论文作者的现在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将自己的论文与其他论文之间的联系告诉读者,可以分辨相关领域前人的贡献,便于开拓视野,促进交流。
2、著录参考文献可以有效杜绝剽窃现象的发生。著录参考文献能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他人成果区别开来,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如果对他人观点、研究数据、所得结论不作标注,或大量运用别人成果而只标注少量内容,都属将别人成果窃为己有的剽窃行为,若对所引用的别人的研究内容加以著录,可以遏止抄袭、剽窃现象,避免大段抄袭、整体移动,督促作者良好的科技道德和独立创新发明。
3、论文著录参考文献,对已有文献包含的内容,只在对应处注明文献即可,不必长篇累牍再次阐述,这样,精练了文章,节约了篇幅,突出了作者个人的研究重点,避免了文献资料的堆积和一般性的内容。
4、规范著录参考文献,可方便检索,有助于科学情报的研究,按标准著录,能提高录排功效,便于计算机存储、检索和输出,有助于文献管理和学术交流。另外,参考文献也是评价源期刊和源论文学术水平的指标,美国著名sci(自然科学索引)就是一种论文索引,被收录sci的论文越多,说明这个刊物的水平越高,一篇论文被引用的越多,则该论文的学术价值越高大。
1、规范著录文献意识淡漠。著录参考文献,表明作者在写作论文时查阅的有关资料,体现论文的研究起点和深度。但是,目前,一些学术论文的作者的文献意识并不强,具体表现在:(1)应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时,不著录参考文献。虽然撰写学术研究论文,主要用于表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但在涉及别人研究成果时,即使是一个论点,一个数据,一个图表,一段语言都应著录参考文献,既体现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体现出作者自身的科技道德。不著录参考文献,应属于一种抄袭行为。(2)有的作者虽然在文章中著录了参考文献,但在编排查对时,却并未引用在文中,自欺欺人,为了引文献而引文献,使得参考文献著录失真。(3)一些作者,著录参考文献只是为了应付格式上的需要,随心所欲,随便拼凑几篇,这种观念上的不重视,很难保证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准确、全面。
2、参考文献在文中的的标注不规范。参考文献在文中标注的位置是期刊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在目前,一些学术论文文中标注的位置混乱,著录不规范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有个别作者甚至一些编辑认为,只要在文中标注参考文献,反映出所引用资料的来源,就算有良好的科技道德和端正的学术风气,而不用太在意其标注的位置。其实,参考文献文中标注位置选择合理与否,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其标注的不科学、不规范、不统一会影响到读者对科学研究成果的完整理解和审美欣赏。
3、文中标注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不符。参考文献既有文中的著录规范也有文后参考文献表的著录规范,两者之间相互对应,相互统一。在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一定会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逐一按规范排列。在抽样核对文献时发现,文中标注序号与文后序号不符,特别是对一篇文献多次被引用时,标注错误较多,序号不能统一。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应将其序号置于一个方括号中,如……[1,3,6-7];一篇文献被引用多次只编一个序号,每次的引文页码被放在方括号外,如……[2]2-13。只有真正掌握著录规范,才能减少错误,维护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与学术性。
4、转引参考文献问题较多。转引参考文献不是在原始文献基础上引用文献,而是直接引用中介文献或二次文献等给出的信息。在科学研究中,引用参考文献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学术论文为了维护参考文献的真实性、准确性,应强化规范要求,强调作者按规范著录,在自己的文章中要认真查阅并著录原始文献,强化作者规范意识,让作者真正认识到,著录原始文献是严谨求实学术研究的体现,是对科研成果的尊重。但是目前,鉴于有些原始文献难以获取,有些书籍已绝版,有些论文著录的参考文献不清楚,使获得参考文献的途径被切断,只能转引,在编排过程中也应严格按照规范转引,在正文右上角标注“[转引……]”或“[转引自……]”,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再将中介文献按规定著录,绝不能不加提示地将转引文献按原始文献著录。
5、网络参考文献著录混乱。网络文献属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指因特网上发布的信息。目前,网络参考文献著录非常混乱,具体表现在:有的期刊著录参考文献,有的期刊不著录参考文献,有的只在正文引用处,用括号注明“见http:/……”的形式进行说明,属于注释性使用,而不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标注。另外,对于网络参考文献的不同文献类型的标识著录混乱,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用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用(db)、计算机程序用(cp)、电子公告用(eb),但是,目前一些学术论文要么不著录参考文献,即使著录的也不按规范著录。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九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
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
--。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一
[2]辛西.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大学数学所,1983.
[5]分析[r].: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1997.
[9]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二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吕艺生.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5]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7]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王福阳.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0]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三
1、尽管直接引用在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2、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3、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4、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平最高的或最近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返回目录。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四
[1]蔡霞.论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台.2014(02)。
[2]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1)。
[3]李娟.论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创造[j].音乐时空.2013(13)。
[4]靳珺.舞蹈意境随论[j].齐鲁艺苑.2012(01)。
[5]易菲.艺术意境论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6]王小平.舞台服装设计是舞蹈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j].美与时代(上).2010(11)。
[7]江欣.舞蹈艺术意境探究及其创设[j].文学教育(中).2010(04)。
[8]李晶晶.浅析舞蹈中情感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8)。
[9]王菲.浅谈舞蹈表演的情感世界[j].大舞台(双月号).2009(03)。
[10]魏冰.情感浸润中的舞蹈艺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11]崔鹏.光与色的舞蹈--舞台灯光设计应用浅析[j].戏剧文学.2007(10)。
[12]张春河.舞蹈意境及其创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13]肖艳华.论舞之意境美[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14]欧阳晓芹.论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5]龙健才,李映山.论艺术的形式美及形式美的创造[j].湘南学院学报.2005(04)。
[16]陈春.论中国舞蹈的意境及审美特征[j].台声.新视角.2005(04)。
[17]黄汉华.音乐符号、舞蹈符号律动形式与生命情态律动之同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18]孙倩.舞蹈创作中的意境创造[j].美与时代.2003(03)。
[19]蓝凡.舞蹈形式导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01)。
[20]黄明珠.意境与舞蹈艺术鉴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21]何群.舞蹈意境的生成与人物关系的确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2)。
[22]袁禾.论舞蹈意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4)。
[24]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5]张想想.执着地追求大胆地探索[d].河南大学2011。
[26]许恩.吴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27]安家彤.瑜伽训练对舞蹈技能训练的补助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0]冷英嘉.族群文化与舞蹈审美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1]张会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32]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33]章梦.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35]余梦露.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6]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8]吴婷.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9]冮毅.舞蹈艺术内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0]李恒子.舞蹈纯粹性内涵实质研究[d].延边大学2012。
[41]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7。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五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六
[1]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王勇,李广斌.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七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2.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要求规范。
4.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八
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包括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
当前,很多毕业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对国家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研究会论文等关注不够,因此参考的文献类型较少,出现比较片面、或研究不典型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专题来说,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国家政策不仅包含过去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
所以,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参考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做到全面有力。
二、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研究要依赖于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
目前,不少研究生写文献综述时,很难跳出别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觉的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领域作为选题,这些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依赖的表现,这也导致很难有学术创新成果。
所以,写文献综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的研究起点。
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理论或观点,大胆的做出突破。
三、否定已有研究成果。
有些研究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热衷于否定已有研究成果,并以此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原创性。
要知道,文献综述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批判与肯定同时进行,当方面的批判或肯定都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客观的。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总是喜欢说自己的研究填补了空白,对别人的研究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
然而,其所谓的空白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研究意义重大但实在太难没人研究;二是研究没有意义或价值所以没人研究。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研究空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为了凸显自己而极力否定他人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在写文献综述时,应该客观的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这是对研究者的尊重,也能保证自己研究的客观性。
四、简单罗列文献。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
有些研究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由于文献繁多,很多原始文献是比较凌乱无序的,所以,作者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
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最终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下来写文献综述。
学术论文与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九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