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一
材料一: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说过这几句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泰戈尔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影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考察。
先谈“中国人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我们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着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
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夫子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古以拿音乐里的五声配合四时五行,拿十二律分配于十二月(《汉书•律万志》,使我们一岁中的生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
中国古代哲人是“本能地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而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表现礼与乐里,创造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的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将不近情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我们在铜器时代也把我们的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爵等等,制造精美,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使他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对最现实的器具,赋予崇高时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后来我们发展了瓷器。瓷器就是玉的精神的承续与光大,使我们在日常现实生活中能充满着玉的美。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我们有两大发明: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陆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我们发明着火药,用来创造奇巧美丽的烟火和鞭炮,使我一般民众在一年劳苦休息的时候,新年及春节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
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地位和方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当的自然环境,“居之安而资之深”。
漆器也是我们极早的发明,使我们的日用器皿生光辉,有情韵。最近沈福文君引用古代各时期图案花纹到他设计的漆器里,使我们再能有美丽的器皿点缀我们的生活,这是值得兴奋的事。但是要能有大量的价廉的生产,使一般人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接触趣味高超、形制优美的物质环境,这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的尺度。
中国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因而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利。这使我们不能解救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灵魂里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我们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变得盲动而无秩序;丧尽了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和斗争。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中国精神应该往哪里去?
近代西洋人把握科学权力的秘密(最近如原子能的秘密),征服了自然,征服了科学落后的民族,但不肯体会人类全体共同生活的旋律美,不肯“参天地,赞化育”,携全世界的生命,而以撕杀之声暴露人性的丑恶,西洋精神又要往哪里去?
(节选自宗白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
材料二:
中国人认为维护自我和支配他人是罪恶的,这对于我们西方人与中国人打交道带一种确实的好处。中国人几乎没有西方白种人那种对其他民族的人民实行集权统治的欲望。
虽然中国一直战火连年,可是电国人本质上十分爱好和平。中国人也无意于强迫我们改信儒教。
在我看来,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即使他是一个可怜而贫穷的人,也要比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快活。之所以中国人更快活,因为中国是建立在比我们西方人更加人道、更加文明的观念基础上的。不安定和侵略好战不仅会导致明显的罪恶,而且会使我们生活中充满不满情绪,剥夺我们生活的美好享受,并使我们几乎丧失善于沉思的美德。
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将使双方都能获益。中国人可以从我们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最高实际效率的品质,而我们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节选自伯特兰•罗素《中西文明比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戈尔赞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因为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又“不陷于现实”。
b.泰戈尔所谓“事物的旋律的秘密”,即宗白华所言“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
c.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古人的现实生活,一方面表现在礼与乐里,一方面装饰到形下之器上。
d.两大发明只用于制作烟花鞭炮和勘定风水,不能更多的利用厚生,作者为其不能物尽其用而遗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瓷器玉器,还是烹饪的鼎饮酒的爵,其优美的形式和图案说明,日用器皿不仅是实用的,还是审美的。
b.文章引入沈福文制作漆器一事,其目的是证明漆器和玉器、瓷器一样,能使我们的日常“有情韵”。
c.作者之所以说我们“没有了国魂”,其依据就是“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生活中没有歌声与乐曲。
d.罗素认为,中国人觉得支配他人是罪恶的,中国人没有对其他民族实行集权统治的欲望,也无意强迫西方人改信儒教。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古代哲人以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节奏”的例证是( )
a.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
b.庄子主张动静与阴阳“同德”“同波”。
c.孟子说“上下与天地同流”。
d.荀子一贯坚持万物应顺应宇宙律动。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罗素曾说,“中国人能给予我们巨大的善于沉思的恬静心境”。请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罗素所说“恬静心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d
2.a
3.a
4.①文章按照“总分”结构展开论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②总:泰戈尔对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的总体评价。
③分:从“事物的旋律的秘密”“喜爱现实世界,又不致陷于现实”“科学权力的秘密”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
5.①在生活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
②以和平对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
③保有生活的旋律美,律动而有序,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谐。
④爱好和平,没有对其他民族实行集权统治的欲望。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作者为其不能物尽其用而遗憾”错误。原文是说“我们发明着火药,用来创造奇巧美丽的烟火和鞭炮,使我一般民众在一年劳苦休息的时候,新年及春节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作者没有表现出遗憾。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其目的是证明漆器和玉器、瓷器一样,能使我们的日常‘有情韵’”错误。引入沈福文制漆器是为了引出下文,期盼“能有大量的价廉的生产,使一般人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接触趣味高超、形制优美的物质环境”。
c.“其依据就是‘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生活中没有歌声与乐曲”错误。原文是说“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这里的音乐指代两方面:一是音乐本义,二是象征意义,即前文粗野卑鄙,其反面是“盲动而无序”“猜忌斗争”。
d.“中国人没有对其他民族实行集权统治的欲望”错误,原文是“中国人几乎没有西方白种人那种对其他民族的人民实行集权统治的欲望”。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理解“宇宙间节奏”,即自然规律,可以对应原文“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理解。
a.“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探讨的是世界本源。抓题干中的“节奏”,不能做例证;
b.庄子主张动静与阴阳“同德”“同波”,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能做例证;
c.孟子说“上下与天地同流”,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能做例证;
d.荀子一贯坚持万物应顺应宇宙律动,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能做例证。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分析材料一的结构可知,文章的第一段先引用泰戈尔的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提出泰戈尔对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的总体评价;
然后分别从“中国人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将不近情理”“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三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
从材料一的论证思路来看,文章按照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论述;从论证结构来看,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使我们一岁中的生活融化在音乐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可知,罗素所说“恬静心境”表现在在生活的节奏中,“从容不迫而感到内部有意义有价值,充实而美”;
从“中国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可知,罗素所说“恬静心境”表现在以和平对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
从“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利。这使我们不能解救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灵魂里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我们也现实将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变得盲动而无秩序;丧尽了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和斗争”可知,罗素所说“恬静心境”表现在保有生活的旋律美,律动而有序,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谐;
从“中国人认为维护自我和支配他人是罪恶的,这对于我们西方人与中国人打交道带一种确实的好处。中国人几乎没有西方白种人那种对其他民族的人民实行集权统治的欲望”可知,罗素所说“恬静心境”表现在爱好和平,没有对其他民族实行集权统治的欲望。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二
萧红
“‘人民革命军’在哪里?”二里半突然问起赵三。这使赵三想:“二里半当了走狗吧?”赵三没告诉二里半。二里半又去问青山。青山说:“你不要问,再等几天跟着我走好了!”
二里半急迫得好像他就要跑到革命军去。青山长声告诉他:“革命军在磐石,你去得了吗?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接着他故意羞辱他似的:“你的山羊还好啊?”
二里半生气了,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他的热情立刻在心里结成冰。
李青山不与他再多说一句,望向窗外天边的树,小声摇着头,他唱起小调来。二里半临出门,青山的女人流汗在厨房向他说:“李大叔,吃了饭走吧。”
青山看到二里半可怜的样子,他笑着说:“回家做什么,老婆也没有了,吃了饭再说吧!”
他自己没有了家庭,他贪恋别人的家庭。当他拾起筷子时,很快一碗麦饭吃下去了,接连他又吃两大碗,别人还没吃完,他已经在抽烟了!他一点汤也没喝,只吃了饭就去抽烟。
“喝些汤,白菜汤很好。”
“不喝,老婆死了三天,三天没吃干饭哩!”二里半摇着头说。
青山忙问:“你的山羊吃了干饭没有?”
二里半吃饱饭,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没生气,照例自己笑起来。他感到满意,离开了青山家,在小道不断地抽他的烟火,天色茫茫的并不引起他悲哀,蛤蟆在小河道一声声哇叫。河边的小树随了风在骚闹,他踏着往日自己的菜田,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菜田连根菜也不生长。
那边人家的老太太和小孩们载起暮色来在田上匍匐。他们相遇在地端,二里半说:“你们在掘地吗?地下可有宝物?若有我也蹲下掘吧!”
一个很小的孩子发出脆声:“拾麦穗呀!”孩子似乎是快乐,老祖母在那边已叹息了:“有宝物?……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
二里半把烟袋给老太太吸,她拿过烟袋,连擦都没有擦,就放进嘴里去。显然她是熟习吸烟,并且十分需要。她把肩膀抬得高高,她紧合了眼睛,浓烟不住从嘴冒出,从鼻孔冒出。那样很危险,好像她的鼻子快要着火。
“一个多月了,没摸到烟袋。”她像仍不愿意舍弃烟袋,理智勉强了她。二里半接过去烟袋。
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
天更黑了!黑得和帐幕紧逼住人脸。最小的孩子,走几步,就抱住祖母的大腿,他不住地嚷着:“奶奶,我的筐满了,我提不动呀!”
祖母为他提筐,拉着他。那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卫队似的跑在前面。到家,祖母点灯看时,满筐蒿草,蒿草从筐沿要流出来,而没有麦穗,祖母打着孩子的头笑了:“这都是你拾的麦穗吗?”祖母把笑脸转换成哀伤的脸,她想:“孩子还不能认识麦穗,难为了孩子!”
五月节,虽然是夏天,却像吹起秋风来。二里半熄了灯,雄壮着从屋檐出现,他提起切菜刀,在墙角,在羊棚,就是院外杨树下,他也搜遍。他要使自己无牵无挂,好像非立刻杀死老羊不可。
这是二里半临行的前夜。
老羊呜叫着回来,胡子间挂了野草,在栏棚处擦得栅栏响。二里半手中的刀,举得比头还高,他朝向栏杆走去。
菜刀飞出去,喳啦地砍倒了小树。
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搔痒。二里半许久许久地摸抚羊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
清早他像对羊说话,在羊棚喃喃了一阵,关好羊栏,羊在栏中吃草。
五月节,晴明的蓝空。老赵三看这不像个五月节样:麦子没长起来,嗅不到麦香,家家门前没挂纸葫芦。他想这一切是变了!变得这样快!去年的五月节,清清明明似的,就在眼前似的,孩子们不是捕蝴蝶吗?他不是喝酒吗?
他坐门前一棵倒折的树干上,凭吊这已失去的一切。
李青山的身子经过他,他扮成“小工”模样,赤足卷起裤口,他说给赵三:“我走了!城里有人候着,我就要去……”
青山没提到五月节。
二里半远远跛脚奔来,他青色马一样的脸孔,好像带着笑容。他说:“你在这里坐着,我看你快要朽在这根木头上,……”
二里半回头看时,被关在栏中的老羊,居然随在身后,立刻他的脸更拖长起来:“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
二里半的手,在羊毛上惜别,他流泪的手,最后一刻摸着羊毛。
他快走,跟上前面李青山去。身后老羊不住哀叫,羊的胡子慢慢在摆动……
二里半不健全的腿颠跌着颠跌着,远了!模糊了!山岗和树林,渐去渐遥。羊声在遥远处伴着老赵三茫然的嘶鸣。
一九三四年九月九日
注:《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共十七章。在第一章节《麦场》至第十章节《十年》里,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小说后七章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沦陷后,广大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渐渐苏醒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情绪。本文选自《生死场》第十七章,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几处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着重要作用,如二里半吃完饭回家路上看到的乡村景物,烘托了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
b.李青山是一位心地善良的革命者,他虽然嘲笑二里半胆小,但同情并愿意帮助他,留他在家吃饭,并且带领他参加人民革命军。
c.二里半问赵三“革命军”的地址,赵三的第一反应是怀疑他做了敌人的走狗,并且不肯告诉他,说明赵三此时并不信任他。
d.小说中老祖母领着孩子们拣麦穗的画面令人动容,幼小的孩子还不认识麦穗,捡了一筐蒿草,这个小插曲呈现出一种“含泪的微笑”的艺术效果。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红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我”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描写了呼兰小城的居民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b.《生死场》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东北,当时的东北正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阴影下,小说反映了东北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以及逐渐苏醒的反抗意识。
c.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在其作品中展现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的语言特点可概括为清新自然、绚丽飘逸。
d.鲁迅为《生死场》作序,称赞作品中“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这种“坚强”和“挣扎”在他的散文集《野草集》中亦有体现。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蕴。
9.胡风在《<生死场>后记》中写到:“萧红所写的农民们对家畜(羊、马、牛)的爱,真实而又质朴,在我们已有的农民文学里面似乎还没有见过这样动人的诗篇。”文本中二里半养的山羊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6.a
7.d
8.①人间寂寞,鸟儿不飞,狗儿不叫,描绘了一幅凄凉死寂、毫无生机的农村图景。②凄凉死寂的环境暗示了当时民不聊生、暗无天日的社会环境,情与景的交融烘托出了人物寂寞苦痛的心理。
9.①人物角度:衬托人物形象,二里半临行前夜试图杀羊时的愧疚和痛苦,临走前把山羊托付给赵老三时的不舍和坚定,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出一个仁慈善良,走投无路最终奋起反抗的农民形象。②情节角度:推动情节发展,小说情节结构表现为二里半被嘲笑不敢杀羊,试图杀羊,杀羊失败,托付山羊。山羊作为小说的主体物象,贯串全文,使小说首尾呼应,文脉更加清晰。③主题角度:深化小说主题,深爱山羊的二里半最终选择将羊托付给赵三,毅然投身抗日队伍,反映当时的底层民众在贫苦无告的生活状态中苏醒的民族大义与抗争精神。
【解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烘托了二里半此时惨淡、苦痛、矛盾的复杂心情”错误,原文写二里半“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感到满意”“并不引起他的悲哀”“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从这些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二里半在李青山家吃完饭回去时的心情并不惨淡、苦痛,而是怀有希望,比较振奋。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形象地描写了呼兰小城的居民们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错误,《呼兰河传》是国民灵魂的一曲挽唱,小说旨在批判封建主义思想对民众精神的戕害,改造国民麻木的灵魂。
b.“当时的东北地区正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阴影下”错误,当时的东北正处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
c.“清新自然、绚丽飘逸”错误,应该是自然朴素。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重点在“人间……寂寞”“没有鸟儿翻飞”“没有狗儿吠叫”。
结合上文老太太带着孩子捡麦穗以及老太太吸烟的表现来看,“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老太太带着孩子捡麦穗做干粮,“二里半把烟袋给老太太吸,她拿过烟袋,连擦都没有擦,就放进嘴里去。显然她是熟习吸烟,并且十分需要。她把肩膀抬得高高,她紧合了眼睛,浓烟不住从嘴冒出,从鼻孔冒出。那样很危险,好像她的鼻子快要着火”“‘一个多月了,没摸到烟袋。’她像仍不愿意舍弃烟袋,理智勉强了她”,老太太一个多月没有摸到烟袋,这些都可以展现出当时农村生活的凄凉;不仅百姓如此,连鸟儿都不翻飞,连狗儿都不吠叫,整个世界呈现一片死寂,没有生机。
接着分析这样的环境意味着什么。人间寂寞、鸟儿不飞、狗儿不叫,这样凄凉死寂的环境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民不聊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展现出人物的寂寞痛苦。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
首先要到文中找到写二里半山羊的内容,然后从情节、形象以及主题角度分析作用。
如一开始青山说“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你的山羊还好啊?”一开始青山嘲笑二里半不敢杀羊;接着说二里半临行参加革命前想要杀死老羊,解除牵挂,“他提起切菜刀,在墙角,在羊棚,就是院外杨树下,他也搜遍。他要使自己无牵无挂,好像非立刻杀死老羊不可”;结果“菜刀飞出去,喳啦地砍倒了小树。老羊走过来,在他的腿间搔痒。二里半许久许久地摸抚羊头,他十分羞愧,好像耶稣教徒一般向羊祷告”;最终二里半没有杀死老羊,把老羊寄托给赵三,“这条老羊……替我养着吧!赵三哥!你活一天替我养一天吧”。
然后分析这些内容对于人物形象的作用。二里半临行前夜试图杀羊的时候,愧疚和痛苦,临走前把山羊托付给赵老三时,不舍和坚定这些心理变化可以展现人物的仁慈善良、走投无路而最终奋起反抗。人物的这些特点通过二里半的山羊可以凸显出来。
接着分析情节上的作用。
这篇小说主要是写二里半被嘲笑不敢杀羊,之后想要杀羊,最后放弃杀羊,可以说“二里半的羊”在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贯穿小说情节。
最后分析主题上的作用。这篇小说主要展现二里半投身抗日队伍的过程,一开始她不敢杀羊,之后为了投身革命,毅然杀死自己的羊,他的做法展现出当时底层民众在被逼无奈情况下而投身革命的特点,也展现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而这些都与“二里半的羊”有关。
三、文言文阅读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务,倚之如左右手。四年正月,条上新疆建行省事宜,并请与俄议还伊犁、交叛人二事。诏遣全权大臣崇厚使俄。俄以通商、分界、偿款三端相要。崇厚遽定约,为朝士所纠,议久不决。宗棠奏曰:“自俄踞伊犁,蚕食不已,新疆乃有日蹙百里之势。今崇厚又议畀俄陬尔果斯河及帖克斯河,是划伊犁西南之地归俄也。武事不竞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俄商志在贸易,其政府即广设领事,欲藉通商深入腹地,此商务之不可许者也。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上壮其言,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六年四月,宗棠舆榇发肃州,五月,抵哈密。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防海军皆罢。
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始西征,虑各行省协助饷不时至,请一借贷外国。沈葆桢尼其议,诏曰:“宗棠以西事自任,国家何惜千万金。为拨款五百万,敕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出塞凡二十月,而新疆南北城尽复者,馈运饶给之力也。初议西事,主兴屯田,闻者迂之。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既入觐,赐紫禁城骑马,使内侍二人扶掖上殿,授军机大臣,兼值译署。国家承平久,武备弛不振,而海外诸国争言富强,虽中国屡平大难,彼犹私议以为脆弱也。及宗棠平帕夏,外国乃稍稍传说之。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b.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c.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d.及观宗棠奏论关内外旧屯之弊/以谓挂名兵籍/不得更事农/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然后人服其老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隶,即直接隶属,在封建时代往往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清代的直隶相当于现在的北京。
b.舆榇,意思是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文中左宗棠载棺木赴沙场,大有不收复失地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
c.觐,古代宾礼之一,最早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d.军机大臣,雍正朝始设,其具体职责为每日晋见皇帝,协助处理折奏,参议大政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左宗棠才华横溢,声名卓著。他早年虽失意科举,但仍决心入仕,后幸得到张亮基、骆秉章等朝廷官员的赏识和礼遇。
b.左宗棠运筹帷幄,深谋远虑。西征伊始,他担心协助军饷不能按时抵达,遂请求向外国寻求借贷,此建议遭沈葆桢反对,后幸得皇帝下诏许可。
c.左宗棠抵御外侮,尽忠报国。他率部出塞一年有余,全线收复新疆南北各城,有力地维护了领土的完整和祖国的尊严。
d.左宗棠诚信待兵,爱民如子。他每攻占一处,都会招安抚慰当地百姓,令其不至有流离失所之感。有论者褒扬左宗棠既有霸才,又深谙仁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
(2)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
14.请简要概括左宗棠是从哪些方面劝说皇帝“更前约”的。
【答案】10.b
11.a
12.a
13.(1)现在一箭未发,就马上放弃战略要地,这是边界事务里不可以答应的。
(2)左宗棠用兵善于审时度势,不采用固定的计谋策略。筹划西线战事,尤其注重以节制兵丁人数、保证粮饷充足为根本。
14.①陈述前约违背了谈判界务和商务的准则;②提出了当今应对俄国侵略的计策;③表达了白己愿意承担使命的决心。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奏论”的宾语是“关内外旧屯之弊”,所以应在“弊”后断开,排除ac。
“为”的宾语是“兵”,宾语后断开,排除d。
故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清代的直隶相当于现在的北京”错误,清代的直隶相当于现在的北京郊区县、河北、天津的一个统称。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他早年虽失意科举,但仍决心入仕”错误,文中“遂绝意仕进”意思是“不再追求仕途”。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兹”,现在;“遽”,就马上;“捐”,放弃;“要地”,战略要地;“此……也”,判断句;“许”,答应。
(2)“善”,善于;“审机”,审时度势;“方略”,计谋策略;“筹”,筹划;“以……为”,把……当作。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首先到文中找到左宗棠劝说皇帝“更前约”的内容,然后分析是从哪些方面劝说的。
如“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俄商志在贸易,其政府即广设领事,欲藉通商深入腹地,此商务之不可许者也”意思是“现在一箭未发,就马上送献战略要地,这是边界事务里万万不可以答应的。俄国的商人目的想要进行贸易,他们的政府便在各地广设领事馆,想借通商之由深入腹地,这是商务里切不可准许的”,这是说前约违背了谈判界务和商务的准则。
如“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意思是“当今的计策,应当先和俄国人谈判,委婉的运用计谋;然后要准备在战场上来决一高低,要坚忍的去获得胜利”,这是说左宗棠提出了当今应对俄国侵略的计策。
如“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意思是“我虽然衰老平庸,但哪里敢不勉力效忠呢”,这是主动请缨,表达愿意承担使命的决心。
参考译文: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宗棠是道光十二年的举人,以后三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没有考取,于是他断绝了在仕途上的打算,而专心研究舆地、兵法。他平时喜欢说豪言壮语而惊人,在公卿士大夫中间颇有名声。曾经自比为诸葛亮,大家都觉得他狂妄。胡林翼却非常欣赏他,认为看遍全国,没有一个人才能超过左宗棠的。咸丰初年,广西盗贼蜂起,张亮基任湖南巡抚,征召左宗棠为官,左不赴任。胡林翼多次相劝,左才出任。后评议守长沙的功劳等第,从知县提拔为直隶州的长官。张亮基转赴山东任,左宗棠就归隐于梓木洞。骆秉章到湖南,又想办法请左宗棠出来辅佐军务,依赖他如同自己的左右手。(光绪)四年正月,左宗棠列条陈述有送在新疆建行省的事宜,同时请与俄国谈判有关归还伊犁和交换俘虏这两件事。朝廷派遣全权大臣崇厚出使俄国。俄国用通商、划分国界和索要赔款三件事相要挟。崇厚轻率地鉴订了条约,但朝廷有识之士纷纷反对,议论好久都没有决定下来。左宗棠上书说:“从俄国占据伊犁以来,蚕食侵占没有止日,新疆已有每日缩地百里的势头。现要崇厚又提出给俄国陬尔果斯河和帖克斯河,这就是把伊犁西南的土地划给俄国。在军事上打不过人家的时候,才有割地求和这样的事。现在一箭未发,就马上送献战略要地,这是边界事务里万万不可以答应的。俄国的商人目的想要进行贸易,他们的政府便在各地广设领事馆,想借通商之由深入腹地,这是商务里切不可准许的。我认为俄国人包藏祸心,妄自猜测我国可能已经厌倦兵事,用全权大臣出使谈判的办法来牵制边疆大臣。当今的计策,应当先和俄国人谈判,委婉的运用计谋;然后要准备在战场上来决一高低,要坚忍的去获得胜利。我虽然衰老平庸,但哪里敢不勉力效忠呢?”皇帝觉得左宗棠的话有志气,非常嘉许。崇厚获罪离任,朝廷命曾纪泽出使俄国,更改前面的和约。光绪六年四月,左宗棠为表示就死的决心命人抬着棺材从肃州出发,五月,抵达哈密。第二年正月,和议达成了,俄国交还伊犁,海上兵舰也都撤走了。
左宗棠用兵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不只用一种计谋策略。筹措西线战事,尤其注重以节制兵丁人数,保证粮饷充足为根本。刚开始西征,左宗棠担心各行省协助军饷不能按时到达,请求向外国作些借贷。沈葆祯反对他的建议,皇帝下诏说:“左宗棠以西线战事为己任,国家又何惜千万金?给拨款银两五百万,再准允他向外国借贷五百万。”左宗棠部队出塞共二十个月,新疆南北各城能全部收复,(实在是)军饷供给充足的功劳。当初议论西部边防事务时,左宗棠主张发展屯田,听到的人都认为左宗棠迂腐。等看到左宗棠上奏论述关内外过去屯兵的弊病,以及说既然挂名兵籍,就不能改为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应该将兵农划开为二,挑选精壮的人为兵丁,让老弱的人去屯田垦地,大家这才佩服左宗棠老谋深算。入朝觐见后,皇上赏赐左宗棠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可由内侍二人搀扶上金銮殿,授予军机大臣职,兼负责译署。国家太平久了,军事废弛不振作了,而海外各国争相声言富强,虽然中国屡次平息大难,他们还是私下议论认为中国非常脆弱。等到左宗棠平息帕夏,外国人才渐渐传说他的战功。
评论说:“左宗棠功勋卓著,品行忠贞方面,也有超出常人的地方。廉洁不说自己贫穷,勤劳不说自己劳累。以诚信对待将士。善于治理百姓事务,每攻克一处地方,都招安当地人民,让大家感觉到好像到了自己的家。”评论者说左宗棠有霸才,但治理百姓却以仁义安抚方法来实行,确实这样。
四、古代诗歌阅读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它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的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是一部闻名世界的线装书。
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从西到东,直奔大海。(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是自然形成的,河水之力也只能因势利导;而大运河是人工开挖的,其目的就是让它给社会造福,让它勤奋地工作。几千年来,它展示着人类的文明史。运河两岸一座又一座的大小城镇,都因它的开通而兴起。不仅运河水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滋润、孕育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而建。
历史上,一条大运河,给我们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民族的融合。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运河人自然是智者,运河两岸早已谱写了动听的田园牧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
b.它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
c.它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
d.它一头连着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头连着雄伟的万里长城,总是文文静静,水波潋滟。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c
19.a
20.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依据所填文句前面的文句“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从西到东,直奔大海”分析可知,从上下文衔接和照应上看,括号内的句子应该先总说京杭大运河的特点,且括号里内容和“汹涌奔腾,气势磅礴”形成对比,所以“文文静静,水波潋滟”在前,据此可排除b、d项;前面说京杭大运河不像长江、黄河那样“从西到东”,所以在地理方位上应是“从东到西”,应先说“万里长城”,再说“西子湖畔”。故排除a项。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是一部闻名世界的线装书”运用比喻修辞,把“京杭大运河”比作“线装书”。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势气如山”是比喻;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以“护”写“水”,以“送”写“山”,是拟人;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绿”借指“叶子”,以“红”借指“花”,是借代;“肥”“瘦”是拟人;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和“情”谐音,一语双关。
故选a。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成分残缺,“不仅运河水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滋润、孕育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成分残缺,后面一个分句缺少主语,将“运河水”放在“不仅”的前面;第二处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应为先“孕育”后“滋润”。修改后的句子应为: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儿女和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网络诈骗案件频发,① ,有的是利用网购订单实施诈骗,有的是利用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等。归根结底是个人信息泄露才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多年来,国家立法机关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以及《刑法修正案》等法律中,② 。保护个人信息是信息时代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以及安全的重要方面。
这些规定散见于各部法律中的相关条款,③ ,但分散的立法可能造成相互矛盾、难以明确个人信息执法分工,不利于统一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监管,也不利于公民增强个人信息权利意识。此外,对企业而言,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分散、模糊的局面,产业发展亟需明确、统一的规则给予指引。所以,制定一部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势在必行。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①形式五花八门;②均作出相关规定;③虽发挥了重要作用。
22.①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有其根源。②国家重视保护个人信息。③分散的立法存在弊端。
【解析】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句“有的是利用网购订单实施诈骗,有的是利用个人信息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等”可知此处是说网络诈骗形式多样,故填的内容可以是“形式五花八门”。
第二空,据前句“国家立法机关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以及《刑法修正案》等法律中”后面说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信息时代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以及安全的重要方面”,可知此处是说以上法律法规对保护个人信息均作出相关规定,所以可填写“均作出相关规定”。
第三空,根据后句中“但”可知要填内容与后句是转折关系;根据前句“这些规定散见于各部法律中的相关条款”,可以推知此处是总结上文说这些规定起到重要作用,故填写内容是“虽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根据“网络诈骗案件频发”“归根结底是个人信息泄露才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分析概括:网络诈骗案件频发有其根源。
根据“国家立法机关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在《网络安全法》《民法典》以及《刑法修正案》等法律中,均作出相关规定”分析概括:国家重视保护个人信息。
根据“分散的立法可能造成相互矛盾、难以明确个人信息执法分工,不利于统一个人信息保护行政监管,也不利于公民增强个人信息权利意识。此外,对企业而言,面对个人信息保护规范分散、模糊的局面,产业发展亟需明确、统一的规则给予指引”分析概括:分散的立法存在弊端。
七、材料作文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五
【南宋】钱选°
灵境无人桃自花,东风吹散赤城霞。
山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王粲忆秦空有恨②,杜陵(3)入蜀更无家。
干戈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注释】①钱选,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和诗人。②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因长安战乱,南下荆楚避乱,著有《七哀诗》等。③杜陵,杜甫号少陵野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桃花开放,风吹云霞,以美丽的自然景物来衬托诗人内心的种种情思,颇有意趣。
b.写天台山山容横亘,柳色将春,物候如常,暗含对自然永恒,而人世变迁动荡的感叹。
c.颈联连写古人事,感慨王粲和杜甫的不幸命运,目的是以此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d.全诗所写景物有远有近、高低交错,描写细致生动,语言工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16.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5.c
16.①上句使用借代,“干戈”代指战争,“何年定”直接抒情,表达了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愿望;②下句以景结情,写大雁春回、白日低斜,看似并未回答问题,但意韵深远,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③尾联二句收束全诗,点明主旨,表现出作者对战争厌恶,对和平安宁生活渴盼的情感。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目的是以此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错。颈联连写古人事,感慨王粲和杜甫的不幸命运,目的不仅是表现对古人同情,更是要抒发诗人自己同样的伤痛。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前句“干戈满眼何年定”的意思是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呢?“干戈”借代战争,“何年定”是说什么时候停息,诗人直接抒发盼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愿望。所以,前句用借代和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后句“回雁悠悠白日斜”显然是写景,写诗人看到春天来了,夕阳西斜时,大雁正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情景。此句采用以景结情的手法,虽然没有回答上句的“干戈满眼何年定”这一问题,但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综上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厌恶战争,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期盼和对和平安宁生活向往。
五、情景默写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六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滁州老老少少的行人纷纷出游的热闹场面。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雕刻为喻,说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有所成就。
(3)在许多古典诗文中,猿通常以叫声哀婉的形象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伛偻”“提携”“锲”“镂”“急”“清”。
六、选择 简答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七
读纪伯伦的《我的心曾悲伤七次》,有两个句子深深震撼了我,一个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一个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这两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弱点,也包括我。
当机会出现在你面前,你不是不知道这是个机会,你不敢把握它,是因为你没有把握,你不敢挑战。我们都习惯于选择那些简单易做的事,而忘了,不断挑战自我,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在机会到来时牢牢抓住。接受挑战,把握机遇,生命的境界才能不断提升。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也说过:“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
只有挑战生命的旋涡,才能收获成长。
在《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的暴风雨中,去寻找走散的鸭子,脸被芦苇叶划破,脚被芦苇茬戳破,最后鸭子找到了,他却在芦苇荡中迷了路,眼看天要黑了,大声呼喊父亲,父亲又听不见。但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磨难,杜小康才变得坚强。生活绝非一帆风顺,干事创业更要经历重重磨难,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多次,巴尔扎克写作是为了还债,俞敏洪参加了3次高考才考入北大,马云经历多次创业失败后才有了阿里巴巴。人生最重要的是在选择“难”“易”时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驾驶生命之舟劈波斩浪,勇敢接受命运的挑战,让它化为生命的营养,让内心变得坚强。
只有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历览前贤,在机遇面前,哪一位不是毫不手软,紧紧抓住?湖北襄阳,卧龙岗上,茅草庐中,羽扇纶巾的青年儒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得刘皇叔三顾草庐,把握住机遇,诸葛孔明岂不是终生“苟全性命于乱世”?又岂能有隆中之对、联孙抗曹、三足鼎立之势?孔明自非池中之物,遇“风云”机遇自然扶摇直上飞龙在天。遥想,姜尚渭水之滨直钩垂钓,如未遇上求贤若渴的文王,岂不要老死川泽,如何助武王成万世之伟业?蔺相如渑池之会,如非遇上百般刁难的秦王,又岂能不卑不亢、力挽狂澜,成一世之名臣?毛遂寄人篱下身为门客,如非主人临危,又岂能自荐并脱颖而出?可叹,机遇如斯!在下次可以上升时,千万不要选择谦让,牢牢把握住面前的机遇,才可能让生命的档次有所提升。
生命不是在空调屋中喝冷饮,不是在剧场中看演出,而是在烈日下的奔跑,在暴雨中的呐喊。这样,你才能从遭遇中汲取营养,从经历中收获成长。只有勇敢地掌好生命之舵,穿越生命之河,才能记取无数花香。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当今之世,风云多变,挑战随时存在,机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纪伯伦的《我的心曾悲伤七次》,让我明白了,接受挑战,把握机遇,铸就人生辉煌!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是纪伯伦以 “自己的灵魂”为名,看穿人性所共有弱点的一首诗。诗句简单有力发人深省,督促人们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呼吁人们涤荡自己的灵魂,唾弃丑恶,追求高尚。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
——面对更高的目标,本可以大胆去争取,却故作谦卑以至于丧失了机会。
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
——不应该嘲讽弱者,而应该给予同情关爱。被他人影响时,不应该选择同流合污,而应该坚持自我。
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
——遇事不应该选择舒适和安逸,而应该接受挑战,迎难而上。
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
——遇事不应该借别人的错误宽慰自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逃避失败和责任,而应该正视和反思自己的错误。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
——在困境中不应该软弱退缩,安于现状,觉得自己是坚忍。应该学会正视自己的弱小,学会真正的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
——人性都有弱点,但人们总是鄙视别人的弱点却发现不了自身也有这些弱点。应该正视自己的弱点。
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相信这是一种美德。
——不应该将奉承赞美与虚伪视为美德。应该追求真实。
写作时还要注意任务要求:选择两到三句诗,合理引用,写一篇读后感。
【立意】
1.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错误、软弱,认可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2.接受挑战,大胆争取;
3.追求真实,摈弃虚伪;
4.面对坏的影响,反躬自省,不同流合污;
5.不甘于平凡,努力争取。
【素材】
1. 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别人如何评说,别人对你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你知道自己的哪些方面有能力,有特长,有实力。纪伯伦曾讲了一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呢!”整个上午,他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相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缩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2. 摒弃面具,追求真诚。做到了,你也许可以从生活的漩涡中被解救出来。顾城曾经说过,我想在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纯真。这相当于说,撕下面具,让所有习惯虚伪的心灵,都习惯纯真。安徒生是全丹麦最丑的男人,姑娘们说:“他是一根连小鸟都不愿在上面栖息的树干。”但他没戴面具,所以他写出了最美的童话。原来不戴面具可以让美诞生于丑。
3. 放弃努力,无异于束手就擒。有些事物的发生,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但不表示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就毫无作为。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曾写道,人实在太渺小了,但他仍然可以拿起锄头随意改变一棵草的命运。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以后,经过封城等一系列措施之后,新冠病毒不是被我们狠狠地摁下去了嘛。面对疫情的突然爆发,倘若我们也像个别国家无为而治,后果不堪设想。即使面对偶发事件,我们依然可以有所行动。放弃努力是一种束手就擒的错误做法。
<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篇八
[黎巴嫩]纪伯伦 冰心译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
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
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
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
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相信这是一种美德。
上面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两到三句诗,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接受挑战,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