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精选16篇)
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教案的编写应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和应用场景。最重要的是,教案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运用。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一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 ,是 ,是 ,是 。在这里,没有 ,没有 ,没有 。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投宿古寺
月下谈苦
记载尝药
八、教学反思: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二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一、微课导课: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二、初读课文: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古寺”部分,体会住的“苦”: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
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四、仿写一个地方: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七:板书设计。
记载尝药。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以苦为乐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幻灯《本草纲目》和医学成绩,请同学们读一读,再谈谈感受。
2、《本草》医学成绩之高,让人张口结舌。就来看看李时珍写《本草》的经历。
二、学习第一局部(简)。
1、揭题并考虑讨论: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2、自由朗读感悟这一局部。
三、学习第二局部(详)。
1、师徒俩就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过夜的,的确很苦。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很艰苦?
3、出示师徒对话,初读感悟,读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说一说。
重点突出“笑”字,表示他们以苦为乐的精神。
理解:“常年累月地奔走,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出示资料,为什么待遇丰厚的御医不做,在外劳苦奔走?)。
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再读再悟,体会人物以苦为乐,为国为民的精神。
四、学习第三局部。
1、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2、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是怎么做的。读一读,说一说(通过记载药物和药性和用法,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认真严谨。)。
3、当记录到鸡肠草时,有个“……”,表示什么意思?李时珍又是怎么做的?(李时珍一时无法分辨两种草药了,他扯下一点放在口中嚼嚼。)。
4、你敢嚼吗?(出示资料,李时珍曾经尝药险些中毒丧命)。
5、李时珍这样做值得吗?各抒己见。标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1、这时,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也可以对庞宪说。写一写,相互交流。
2、了解了李时珍,我们再次饱含激情的读一读课文,看谁读的最棒。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四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生字词,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3、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题是——《》(齐读课题)。
5、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人物:李时珍。
(1)请学生介绍李时珍。
(2)教师拓展:当时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
时间:夜。
地点:古寺。
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拓展: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直接以描写的对象为题,如《九寨沟》;有些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如《》;有的文章则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中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一路花香》。我们读文章的时候就要善于从课题中捕捉有效信息,帮助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1)请一位同学准确读一遍。
(2)能不能结合课文或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从并列式结构的词语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此语意思)。
(3)有没有发现,这些词语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列式词语)。
(4)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能再说几个吗?
(开天辟地、桃红柳绿等)。
(5)这些词语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样的词语仔细领会。
(6)齐读词语。
1、谁来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归纳: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检持不懈,一心为老百姓着想。
3、那么,大家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点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圈画画,找到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
4、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5、同桌可以交流一下,统一意见,梳理交流顺序。
1、能不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2、解决第一小节,让一名学生读一读,在扣住关键词谈理解。
地方多:安徽、河南、湖北、等。
路途长:好几个月。
条件差: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工作细: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实地调查。
访:走访许许多多的人。
3、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1、完成习字册。
2、阅读配套阅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五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习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1、选字填空:[详祥]
端( )吉( )慈( )安( ) ( )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夜幕降临隐隐约约皎洁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习)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括号中楷体字是对课文内容的阅读思考: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饥餐渴饮/晓行夜宿b、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1、投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焦急笑值得端详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六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2、指名读。
3、师: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生: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
生: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住在断垣残壁的古寺中,是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
1、师:是啊,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已经在外地走了好几个月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至七自然段,画出写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句子。
2、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我觉得这儿太脏了,到处是灰尘,连个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家窗明几净,非常整洁。
生:而且这里多危险呀!
生:这儿实在太脏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该怎样睡呀?
师:是啊,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齐读这段话。
3、生:第四自然段也写到了。
出示:他们拣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啃干粮。
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生: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顾不得自身的安危,艰难地向顶爬去,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忘记了疼痛,一心只想采到药草。
生: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顶着烈日寻访药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烟,很想停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点让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
师: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分角色练习读对话,再指名读。
1、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自由朗读八至十三自然段。
生: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2、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他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还不能辨别,于是又放在嘴里嚼嚼。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
生: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
生: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
生: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
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七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
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
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吗?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近李时珍。
1.出示“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明月”,他是谁?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2.交流。
古寺破败到什么样子?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3.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还可引导与家对比,没有温暖的床铺、可口的饭菜、完好的桌椅……)(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
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李时珍师徒俩是在什么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自然段。
2.交流。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们是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呢,还是经常?(经常)你从哪看出来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九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
1、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涎滑”等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3、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顺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通过环境描写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
微课《本草纲目》、smart电子白板课件。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刚刚认识。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微课播放《一个人和一部书》。
1、导课:见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揭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去看一看这样的鸿篇巨制是如何而成的呢?板书课题,教学“宿”。
引读过渡:
自读要求: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皎洁月光、断垣残壁、笔墨砚台。
师徒俩、舀来泉水、垒成桌子。
忍冬草、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
(1)请同学读,一个同学读一组词语,相机正音。
(2)找最后一组词语特点,指导有节奏地读词串。
(3)读本草纲目里记载的难读的句子。相机正音。
(白板出示:“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理解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总结方法:拆分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4)理清文脉:小组讨论自读要求第二项。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小标题: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
对应总结: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篇文章就是按投宿古寺、月下谈苦、记载尝药三件事来记叙课文的。将小标题与时间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我们跟着李时珍去看一看那一夜他投宿的古寺是什么样的?在文章的第几自然段?
2、请同学自由读文章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座古寺给你怎样的感受?(荒凉、破败不堪、萧条、简陋……)。
3、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教师圈:到处、长满、厚厚……)。
4、那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么?(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关键词,会读书)。
5、我们读的时候还要注意入情入境。来,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去看一看这破败的古寺。(出示图片)。
6、练习说话: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7、如果你就是李时珍,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读……(配乐朗读)。
1、回顾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通过哪几个景物,来描写古寺的破败的?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几个景物的描写展现一个地方的'特点。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体会了李时珍和庞宪住的苦,学会了写一个地方。那李时珍就仅仅是住的苦么?面对这些苦,他怕不怕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1、完成课后习题第四题。
2、回忆自己看过的、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积累人物的故事,比一比,谁积累的多。
记载尝药。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一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复习导入 :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那灰尘、蜘蛛网还表示什么?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五、作业 。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二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习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1、选字填空:[详祥]
端( )吉( )慈( )安( ) ( )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夜幕降临隐隐约约皎洁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习)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括号中楷体字是对课文内容的阅读思考: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饥餐渴饮/晓行夜宿b、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1、投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枯枝杂草长年累月解暑消热
焦急笑值得端详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f: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同学们,在我国明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医药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
2、(投影出示李时珍的画像)简介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板书课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3、指导读课文。
4、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加以概括,列出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3、鼓励质疑。
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能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的当堂解决。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
听老师介绍,增加对李时珍的了解。
设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是什么样的古寺?他在古寺里做了些什么?……。
生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词语,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不顾年纪大,为修好《本草》住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提的事迹。)。
同桌互读课文,重在正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同桌互相交流如何记住生字,并练习描红,抄写。
(2)对文中不懂得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投宿古寺--师徒对话--记载草药)。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4)因赶路错过客店,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决定在一座古寺住一夜;
第二段(5--7)师徒二人啃干粮、住古寺,但为修好《本草》都不觉得苦;
第三段(8--13)入夜后,李时珍借着月光认真记载白天的寻访收获。
生对自己在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质疑。
李时珍(1518--1593)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受家庭影响,自幼爱好医学,曾随父学医,医术精湛。在长期行医过程中,他发现以往的本草书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些用药经验不切实际,于是立下了重修本草的宏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倾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
第五元第十课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反馈。
二、问题导入。
3、(投影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蜘蛛网。”
4、过渡:夜幕降临了,师徒俩一边喝水、啃干粮,一边交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投影出示:“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生嚼无涎……”这句话,引导合作探究。
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李时珍这样做仍然为的是“万民”,进而体会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小结: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甘心吃苦,勇于冒险品尝药物,严谨认真地修订本草。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近二百万字的经典医药著作。
三、总结谈话。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
四、积累内化。
练习复述课文1、默写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读一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如何体会到的。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古寺的荒凉与简陋。)。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可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对比,如“破庙”和“家里”的对比,“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体会李时珍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自主交流感受。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五
1、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能够读准字音:“宿、尘、煮、扯、囊、脂、逆等字的字音”。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相应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以此给课文分段。
学习字词,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谈话导入:
把大家预习的内容,加上老师准备的资料,合起来是这样的:
总结出示:李时珍(1518-1593)是湖北蕲春人,是我国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下面请看一组数据:
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参考了800多种著作,三易其稿,历时27年。《本草纲目》共52卷,190万字,共立药物1892种,各种药方11096篇,插图1160幅。为中华中医中药的繁荣光大,作出了名垂青史的贡献。
师:这篇课文就选取了李时珍编写《本草》27年中的某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来写的。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理解“宿”,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27年的光阴漫长,一天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滴水见大海,从夜宿古寺这件事情上看出李时珍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李时珍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对于文中的长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停顿是否合适。
2、(1)学生开火车分节读课文。有读错读音的'立刻停,有错误吗?正音(或者板书正音)读读。
(2)指读刚才指出来的错字。个别有意思的字可以拿出来说说。
(3)难读的段落可以一起读读。
3、出示生字:
(1)读准字音:
宿、材、徒、尘、煮、庙、订、砖、详、扯。
(2)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
4、除了能读通课文以外,还有些词语含义深刻,很有意思,很重要,谁来读读。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灰尘、断垣残壁、破败、端详。
呃逆、察访、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1)认读生字词。
(2)打乱顺序重新排列。
长年累月、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
破败、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端详、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3)学生读读,排列有什么规律?分行读读。(重新组合过的词语,每一行可以组成一句话。)。
(4)找找哪些词语不理解。
a.李时珍有个弟子叫——庞宪,他们就成为“师徒俩”
出示:庞宪用陶碗……看出什么?(吃不好,睡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于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c.晓行夜宿:晓:天亮的时候。天亮的时候赶路,夜晚的时候住宿。在文中找相应的句子,体会内容。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读读,这段话写出了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这样的情况时常在这对师徒身上发生。读句子。
d.察”是什么意思?“访”呢?仔细地搜寻,拜访。
e.断垣残壁,重点是哪个字?垣,墙,矮墙。墙壁破旧,围墙倒塌,一片破败的景象。指名读读有关语句。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读了这段话,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破败的庙)。
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f.呃逆:打嗝。涎:口水。
出示:
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再读课文,组织交流,理清脉络:围绕“夜宿古寺”给课文段:
(1)屏幕出现:发展顺序的才有两种形式:
a.用表示顺序的关联词语作为标识。如:首先……接着……最后……。
c.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出示:时间顺序: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谈体会:写文章抓住课题“夜”,写好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不仅对品读人物有用,而且对学生今后如何在写人写事的文章中穿插环境描写,习作更加优美更好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出示一幅图,加上哪一句衬托?
6、认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书写要求。
宿、材、徒、尘、煮、庙、订、砖、详、扯。
7、描红。
三、布置作业:
继续描红。
板书设计:
错过夜宿。
寺中谈苦。
连夜记录。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篇十六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李时珍夜宿古寺”,读了课题,你有收获吗?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呀?
关于李时珍,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吗?
《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宝典,在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前,医生诊断病情、救治病人并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用错药、诊错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造福老百姓,不畏艰辛,登高山,探陷谷,遍寻百草,甚至亲自试验。
3、课文写的就是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事情。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收获呢?(学生理解课题)。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真是不错,课文读得很流利了!文中有一些词语,你能读正确了吗?理解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词语:
a-察访行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
请你读一读(学生个别读)。
预习时,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说说你理解的方法。
从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李时珍的辛苦)。
对,他的辛苦全是为了——《本草纲目》。
b-破败断垣残壁。
这两个词语在课文哪一小节?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第四小节,谈体会)反复读,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条件差和不怕苦。
我们一读课文,就把刚才的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古寺解决了!真好!他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么一个破败的古寺中呢?我们能马上找到答案吗?(回到课文,读第2、3、4小节)。
c-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鸡肠草鹅肠草。
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草药有什么作用?找到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交流出示:呃逆涎滑无涎)读一读词语,并结合句子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要接触一些重要,你能说出几味来吗?(学生自由交流)。
中药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课后我们还可以去了解!李时珍为了弄清这些草药的功效,编写《本草纲目》,27年间,日日夜夜奔波着!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走进他住在破败古寺的那个夜晚!
三、再读课文:
1、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看看李时珍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圈画。
四、研读课文:
a-第一小节。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结合我们现在的生活实际比较认识,体会条件的艰苦)。
好几个月、几个省份(时间常、路途远、不畏艰辛、坚持不懈)。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b-第五、六、七小节。
煮沸了泉水,啃干粮(体会条件差)。
苦多了,万民得福,吃苦也值得(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
交流朗读对话,和对话的提示语,进一步体会(分角色朗读体会)。
c-第八-十三小节。
用石块垒桌子、从行囊中那出笔墨砚台(体会条件差、一心扑在工作上)。
亲自尝草药(体会严谨认真、一心为民)。
朗读课文。
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其他的中草药~引导同学继续去了解。
五、作业:
原来,在《本草纲目》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多的艰辛!今天我们了解的只是李时珍27年编写过程中的一个夜晚,27年的艰辛,远不止这些!在这里,老师要推荐大家阅读另外一个发生在《本草纲目》编写过程中的故事——《偷“仙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