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客观真实,不夸大和歪曲事实,做到实事求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与世长辞。在短短的43年生命历程中,朱治国始终坚持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答卷。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是看得见的标杆、触得到的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追寻榜样奋斗足迹、凝聚奋进磅礴力量,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韧劲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亲劲儿、“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拼劲儿一抓到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韧劲儿”。“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这是朱治国生前常说的话。作为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典范,从事组织工作20余年来,任时光变幻流转,朱治国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员干部必须发自内心、坚定不移、不讲条件地对党忠诚,要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使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亲劲儿”。“对领导干部来说,无功就是过,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朱治国的读书笔记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追求。青海省有4149个村庄,朱治国同志却早已走完一大半。他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穷极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至死不渝。只有心中有民,倾注真情,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广大党员学习和弘扬朱治国无私奉献的态度,就要像他那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做到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丢下面子、干出样子,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听一听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愿、所想,切实用“奉献指数”“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实干“拼劲儿”。大学毕业后,21岁的朱治国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驻扎戈壁乡镇工作,事无巨细,毫无怨言,他用艰苦奋斗填满一场青春,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鞠躬尽瘁、矢志拼搏”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铭刻在人民心中。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也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还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治国同志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在应对急难险重工作、复杂艰巨挑战中,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尽心尽责,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不怕当“热锅上的蚂蚁”,勇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一切,竟是这么突然!
朱治国走了,年仅43岁。
如果说,20余年的组织工作是一种历练,他在这历练中锻铸了两个字——。
忠诚。
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惟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坚守、捍卫的忠诚。
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
这是朱治国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
为了筹备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4月以来,朱治国和同事们投入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赶上疫情,吃住在单位,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会议期间,带着组织组成员一遍一遍审核选举程序、核对人选名单,一次次组织演练、打磨细节,有时加班到凌晨三四时。“100多份材料都得从我们这儿过,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项重要工作结束了。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到西宁、玉树开展领导班子调研,他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省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刘志德清晰地记得他和朱治国的最后一次对话:
“6月9号下午开部务会,朱治国和我一起进会议室,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看他脸色发黑、嘴唇发紫,说话声音略带沙哑。”
“不知道咋回事,这趟去玉树睡不着觉!”
“前段时间太累了,你得好好休息休息!”
“一堆事儿呢!下周还得去趟黄南……”
让朱治国一刻不敢耽搁的,何止是这一次。
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全省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组织实施好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朱治国带领分管处室提前半年开始谋划,搞调研、定思路、拿方案,仅一个《换届工作指导意见》前前后后改了十几稿……细细推敲、字斟句酌。
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是朱治国一贯的作风。
2021年1月1日至3日,是全省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的日子,也是朱治国最牵挂的日子。“志德,元旦放假咱们别休息啦,到海东(省委组织部里联系海东市)看看村党支部换届吧,咱俩各包3个县。”
“3天下来朱治国和我跑了50多个村。按照约定,每天晚上朱治国都要和我通个电话,互相通报一下当天各自观摩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他会及时编发信息,在全省村级换届微信群中提醒各地。”刘志德回忆着去年元旦和朱治国在海东的3天。
最终,全省4149个村和515个社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换届工作。
严慎细实优的作风不是一日之功,靠的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在每一件事情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百炼成钢。
实干。
如何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就是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熟悉朱治国的同事都说,对于工作,他从来没有得过且过的想法,更不存在差不多,在他看来,“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
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在朱治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搞基层党建的同志,不能老坐到办公室,要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多到基层听听党员群众的呼声。”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以来,全省366个乡镇,都留下朱治国的足迹;4149个村子,他走过一半以上,他对很多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谋划工作注重底线思维、闭环思路,推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搞基层党建不可能‘吹糠见米’,看准了的事情不要经常换频道,坚持做下去,一定能够见成效。”正是靠着这股韧劲,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他对工作高度负责,对经手的文稿材料极端认真,以“文过我手无差错,事经我办请放心”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同事。他写过的材料、修改过的文稿,很多都成为同事和基层组织部门同行学习借鉴的范本。
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朱治国作了一次题为《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人生信条》的发言,给班上的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中谈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是工作方法,也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
党中央部署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按照部务会的要求,朱治国带领处室同志调查研究、谋划思路、研究政策、制定措施、沟通协调,省委组织部从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先后选派1.49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下沉1622个贫困村。带领同志们创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管理服务保障措施,为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努力。他大力选树、宣传驻村干部典型经验,主持拍摄了《我叫第一书记》《他叫第一书记》纪实宣传片,真实反映了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受到广大驻村干部的一致称赞。
“很多事在我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一名干部、对事业来说都是大事。”翻开朱治国的读书笔记,有这样一段话:对领导干部来说,无功就是过,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
凡事精益求精,需要大把的时间。朱治国把自己当成了海绵,挤了又挤。当了副部长后,朱治国更忙了,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几乎没有一个周末是完整休息的。一本又一本的工作日志里面,详细记录着一个时期需要重点推动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
也有同事问他:“天天没日没夜干工作图个啥?”
朱治国回答很简单:“在组织部,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对得起组织。”
在最吃紧最吃劲的时候,最能考验人;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最能看出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朱治国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近日,《新闻联播》以《朱治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朱志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22年,始终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大力推进党建和扶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43岁的朱治国用至死不渝的信念、忠诚、勤奋、担当刻画了优秀的共产党人形象。广大组工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让榜样的力量充盈心灵,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自21岁大学毕业之后,朱治国同志工作22年一直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人民真诚的最美华章。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旗帜”,看一看彼此的差距,仔细反思有没有坚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有没有把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以榜样为“光”,锻炼本领,厚植“坚实底气”。“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作金。”朱治国同志用实干不断增强自身底气,全省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后,他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让4149个行政村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主动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无数个多个日日夜夜里,青海大地上布满了他走过的痕迹,办公室时常彻夜长明的灯盏和工整清晰的四五十本笔记就是他一心为民、苦干实干最好的证明。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灯塔”,在实干中充实自己,在思考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提升自己。
以榜样为“镜”,磨炼品性,凝聚“浩然正气”。朱治国曾说,只有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尽管身居重要职位,但他始终把权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他与妻子异地生活2年,他没因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身边其他的亲戚朋友也都知道朱治国的“油盐不进”,没沾上他一点“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清心寡欲”,坚守住了手中权力的“一尘不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作风清正,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要坚持“三省吾身”,掸除思想上的灰尘,擦亮初心、激扬动力,做底色干净、风清气正的组工干部和新时代青年。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这是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却在母亲和儿子的哭声中撒手诀别。
看了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在党员干部泪目感叹的同时,更应该从其优秀的品质,从其履职一丝不苟的工作中,获得启示,什么是优秀的组工干部,朱治国同志用实干,用巧干给组工干部做出了表率,用生命书写了组织干部的答卷。
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媒体报道有很多,那样多的事迹,根本不用我们一一进行解读,实干、担当,他就如同是一块砖,组织把自己放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到了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工作上更讲技巧,特别是基层党建建设工作中,他根据当地基层干部的现状: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阻碍基层党建发展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建设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为解决这些问题,将基层党建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让基层干部在致富的道路上真正成为带领百姓致富的领头雁、带头羊,朱治国同志决定从提升这些基层干部的学历入手,并且他说干就干,为基层党建建设打造一条新路子。
在这一项工作中朱治国同志有想法,也立刻见行为,开展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经过他的多方运作,2019年秋天,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实施。在这一项工作中,为了解决参加学习基层干部的经费问题,青海规定村和社区干部接受教育的5000元学费由州市县区组织部承担80%,学员个人承担20%,毕业后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此项工作也被很多省市借鉴。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上,青海省在2016年到2020年间连续两次提高村、社区干部年度报酬。有了学历,提升了基层干部的薪水,基层党建的创建谱写了新篇章,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朱治国同志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所探索出来的路子为青海省基层干部管理闯出了一条道路,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市在基层干部党建工作中做出了表率,提供了思路。
朱治国同志走了,是家庭的损失,是群众的损失,更是我们党的损失。人民的公仆,组织干部学习的标杆,朱治国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朱治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对事业的无比热爱,用忠实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公仆形象。
“到基层去,多走多听”,他是热爱乡土的好公仆。作为城里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一工作就跟农民和乡村干部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深知基层不易,而这段经历也造就了热爱基层的朱治国,作为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他不忘“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截至离世前,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一张被标记村名的地图,记录了他的足迹,也见证了他的坚守。如今,每个青年干部都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使命和重托,当学习朱治国同志甘于奉献、沉下身子、扎根基层的精神品质,让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生命的足迹印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之上。
“查实情”“听心声”,他是实干担当的好干部。“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这是同事们对他一致的评价。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不仅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更是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亲自带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大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朱治国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经常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真正用生命诠释了“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朱治国为榜样,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面对困难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事品格,努力做实干担当的好干部。
为人干净“零污染”,他是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利保持着敬畏之心。工作生活中,他对腐败问题“零容忍”,洁身自好“零污染”,2004年底朱治国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下基层时,为了避免有人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亲自检查,当面打开退回去。古人言:“寡欲以清心。”做朱治国的朋友也要清心寡欲,朋友聚会中,他要求决不许带“一个外人”,不许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正是朱治国这种不让亲友们“沾”一点“光”,工作中见不得“一个小人”得廉洁作风,成就了组织工作的清风正气。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用清廉恪守为民初心,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朔风凛冽,寒气袭人,漫天雪花,纷纷扬扬向大地飘洒。起伏的山峦、无边的荒原……青藏高原不少地方,改换银装,尽显苍茫。在青海这片土地上,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将自己的毕生的心血浇灌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同志的去世,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损失。但他那以生命为“墨”,让初心走“实”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光辉,为更多党员立起了价值标杆,指引我们奋发有为向前进。
以生命为笔,书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画实忠诚的初心“图鉴”。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有人选择追求名利,有人选择潇洒人生,但他朱治国却选择了无怨无悔地扎根基层。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后,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对城里来的大学生是不小的考验。但对于干组织工作的朱治国来说,却毫无怨言,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每一次走访,都见证了他无悔的选择,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优秀党员,帮助老百姓解决切实的问题,才能拉近人民群众和党的距离。广大党员干部,应赓续这股奉献精神,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主动投身基层一线,把为民初心融入实践点滴、落于实际行动,并始终如一、无私无悔地践行初心使命。
以生命为笔,书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情怀,画实实干的初心“图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改变基层治理困境,提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没有什么可以照搬的经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不管是为鼓励报名,青海规定村和社区干部接受教育的5000元学费由州市县区组织部承担80%,学员个人承担20%,毕业后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还是牵头写报告、拟方案,经部里上报,再到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沟通,仅仅两个多月,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出炉并实施。这些具体措施,都极大提升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也正是因为朱治国踏实肯干、不务虚功,才彻底释放了“一池春水”,让更多干部乐于投身其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赓续这股实干精神,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愿干肯干的冲劲、苦干实干的韧劲、能干会干的闯劲,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做默默耕耘的“小镇实干家”。
以生命为笔,书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画实担当初心“图鉴”。敢担当,是党员最重要的品质之一。遇到事情,不想着后退,想着如何担当,这样的精神品质,朱治国用一件件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出党员应该如何做到。朱治国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半夜甚至通宵,思辨性的报告、系统性的规划、综合性强的文稿,有他兜底,大家都能把心放下来;朱治国把知人识人的点滴随时记录,他推荐干部,除了现实评价,还会以“如果”开头将优缺点放在岗位需求中做客观长期的考量,每次考察,全组都信服他的意见;近几年青海省党内集中教育工作,朱治国都参与谋划把关,经他亲手编发的重头文件多达上百个,编发的简报五百多期,审核修改各部门单位、干部对照检查材料数千份……一件件事情串联起来,让我们看到在岗位上,他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丝毫不退避。广大党员干部,应赓续这股担当精神,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梦想化作风帆,把“效果图”变成“施工图”,带领群众“涉险滩”“破坚冰”,以实际行动“直挂云帆济沧海”。
斯人已逝去,吾辈当自强。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女,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在朱治国一个个突出事迹中,我们更应该汲取他的精神,不断对标自己,才能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出党员带头的模范作用,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多的成绩。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拜读朱治国同志事迹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肃然起敬。一个正值美好年华、中流砥柱的模范机关干部悄然无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回望他所做出的卓越业绩确是常人所不及的。他既是一个平凡的机关干部但却肩负使命、负重前行又是那样高大伟岸。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是我们学习的“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
两天来,我思考着,应该学习他什么呢?我想一是学习他政治坚定、坚持原则的精神。他真的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二是学习他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工作都会履职尽责、恪尽职守。他“周到、细致”对工作,他“心里有本账”“干事有章法”,他担当尽责、争先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精神。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值得称赞。四是学习他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他时刻把各项纪律挺在前面,深入基层,密切党群关系,“把一切权力用着老百姓身上”,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和党务工作,紧密联系“候鸟”党员和人才,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五指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眼下,青藏高原漫天雪花,尽显苍茫。而深夜的西宁,那盏长明的灯没有亮起,年仅43岁的朱治国,倒在了他用脚步丈量的基层一线,用热爱与担当燃尽一生,点亮了“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组工灯塔。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擦亮组工干部的精神底色,用心做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朱治国如同萤火虫,短暂的绽放照耀了漫长的夏夜。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洒落在青藏高原,熠熠生辉。每一个组工干部要甘当小小萤火虫,勇敢、轻灵地游弋于天地之间,即便渺小微茫,依然在暗夜里奋力发光,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争做自力更生的组工干部。月下微光,树中流星。古人认为萤火虫生于腐草之间,却“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有自力更生的精神。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一致评价: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广大组工干部要勇于跳出“舒适圈”,积极主动奔赴基层一线、偏远地区、艰苦地方,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与魄力,磨炼踏实的工作意志、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历练丰富的工作经验,用困难与挫折来提升实战本领,带头冲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第一线,当先锋、做表率。
勤奋好学,争做业务精通的组工干部。古有车胤囊萤夜读,后人把书房称作“萤窗”,隐喻苦读不辍,亦砥砺世人像萤火虫那样努力发光,自强不息。对于学习,朱治国同志也始终有一种“不知足、知不足”的紧迫感,他写到:“每天都有新思考、新体悟、新收获,这种感觉很美妙,很久都没有这种充实的感觉,只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消化吸收不充分。”广大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多下“真功夫”,少搞“花架子”,系统掌握基层组织建设、干部管理、人才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的综合型人才,争当政策通、活字典、笔杆子和多面手,以精通的业务知识为党员、干部、人才更好地服务,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以民为先,争做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朱治国同志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4字。一路走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难愁盼,想千方、设百计,把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解决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满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组工干部要带头筑牢群众观念,把服务群众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换来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努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业绩,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清正廉洁,争做光明磊落的组工干部。萤火虫携光华而自照,一身光明,一生光明,如有德之君子、无迹之至人,心中有尺,言行有度。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力保持着敬畏之心。他时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夜之萤,虽照不了方圆之地,却亦能映照自身行止。这是在警示明人不做暗事,君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组工干部要敢于按事实说话、按原则说话,说真实的话、说正义的话,坚守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克服“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等不良现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考验的好干部。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要知道,萤火虫从来不是为了长久发光而发光的,哪怕一息微光,亦能照亮那方小千世界。我们也许是一名平凡的组工干部,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只萤火虫,只要愿意发光,就能够给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一点帮助,给夜带来一盏盏闪闪游动的灯,去照亮每个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的人。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没留下一句遗言,朱治国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漠的戈壁滩,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在气候寒旱的青藏高原上交出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忠诚可靠,写下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政治答卷。“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这是朱治国同志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真实写照。本是43岁干事创业的大好年龄,朱治国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藏高原那片他挚爱的热土之中。正是这份对党无限的忠诚担当,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与“休息”无缘的组工干部,看到了“小身板”里饱含满满“大能量”的人民公仆,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洒落在青藏高原,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朱治国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继续朝着党的__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无悔誓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他用务实担当,写下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答卷。“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朱治国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面对气候恶劣、严寒缺氧、条件简陋等恶劣的艰苦环境,朱治国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而是克服困难主动到基层“安营扎寨”,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面对玉树雪灾,朱治国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了解受灾情况,毫不顾忌高原缺氧,连夜起草灾情考察报告,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在雪域高原无怨无悔地付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为榜样,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在服务人民中强化责任担当,永远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他用清正廉洁,书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纪律答卷。“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面对患癌妻子的沉重医药费,情愿卖房为妻子治病,也不为组织增添任何负担;某次办公室人员替他垫付加班餐费,他出差回来后立即送还;基层同志汇报工作,偶尔给他带点土特产,他当即回绝。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朱治国自戴“紧箍咒”,自设“高压线”,自始至终对权力保持敬畏。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为榜样,不断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把清正廉洁刻进骨子里,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以铁的“内核”奋力谱写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篇章。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甘为人梯是组工干部党性的具体体现,是组工干部特有的一种内在品质。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用生命在青藏高原上搭建起一架“人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扛起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一个让国家放心、让群众信赖的“人梯”形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致敬他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甘为人梯”,从“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中砥砺忠诚品格。
组工干部当“人梯”,坚守的是理想信念,淬炼的是党性修养,彰显的是政治品格,容不得半点淡漠动摇。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他生前最后两个月,为筹备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出差完,他没有一次直接回家,在办公室睡坏了4张行军床。每天准时上班,从不准时回家,当别人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绝对热忱,以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走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致敬他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决心“甘为人梯”,从“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中练就“铁的肩膀”。
组工干部当“人梯”,肩扛的是时代重担,担当的是历史使命,彰显的是实干精神,容不得半点敷衍懈怠。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为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偏低、能力不足问题,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面对青海省近80%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型等7种发展模式。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挑战,切实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中磨炼出“铁的肩膀”,不仅让人民群众“踩”得放心,更让自己在“甘为人梯、勇于担当”的实践之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致敬他以“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淡然“甘为人梯”,从“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中读懂廉洁本色。
组工干部当“人梯”,支撑的是党的事业,承载的是组织重托,彰显的是清廉本色,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他与妻子异地分居两年,却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他与厅级干部的表哥约定“在家称兄弟,外面称职务”;他下乡返程前,上车前都要检查,有东西就当面退回去。他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来,朱治国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一生坚守为官从政的底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水杯刻着的“以正治国”四个大字。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涵养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初心,化身成为“愈长愈稳、愈久愈坚”的时代“人梯”,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再次研读《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长篇通讯,眼眶湿润,朱治国同志工作二十余年来,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交上了不负党和人民的组工答卷。润物而细无声,“意”往而情深,基层选调生一定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深刻体会其生命答卷的深“情”,一往无前、一以贯之,涵养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基层之意,创造出“强国圆梦、功成有我”的青春佳话。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致敬朱治国“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的忠诚情,涵养一心向党的绝对忠诚之意。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就是中国红,这一抹红色是永不褪色的赤诚,“用生命书写忠诚”“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20余年的组织工作,朱治国锻铸了忠诚二字,他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作为基层选调生,要将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做到在政治尚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去坚守、用生命去捍卫;在基层服务当中,时刻不忘初心跟党走,用无限的为民服务践行初心与使命,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让青春之花成长得更加艳丽、与美好,对党的绝对忠诚是绽放美好青春的关键,要努力做新时代不愧于时代嘱托、忠诚有为的中国青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致敬朱治国“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的廉洁情,涵养一心为公的绝对纯洁之意。
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干净就是纯洁、廉洁,只有干净的干部才能在为人民服务当中行得正、坐得直,让自己的职责最大程度上转化为群众满意度。朱治国在干部工作中的“零污染”,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他带出来的干部,都敢说真话,知道劲儿往哪儿使。作为基层选调生,一定要在态度上“亮出刃”,牢牢把住底线、守住底线,在思想上自觉接受组织的管理监督,慎重对待“第一次”,在基层服务当中扣好选调生的“第一颗扣子”,要将自己的工作在基层中“透明化”,扎紧不敢腐、不能腐的“笼子”,接受群众监督,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加适合基层的方向,让“学生气”沾上干净的“泥土香”,才能让青春的花开的更艳、更茁壮。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致敬朱治国“思路清晰敢拍板,让人踏实”的担当情,涵养一心为民的绝对可靠之意。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为党的组工事业燃尽生命,交出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忆朱治国,不禁为他鲜明的政治品格所深深折服,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从朱治国“甘做苦事”“常做实事”“勇做难事”的政治担当中读懂“大情怀”,广大党员干部当坚守信仰、锤炼本色,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之姿共赴“山海”、同向“远方”,开拓向前、全力奋斗,以先锋本色砥砺“赶考心”,在崭新的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轨迹。
品味“甘做苦事”的信念味道,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之心。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朱治国把时间“这杯水”倾注在事业上,岗位责任必须扛起,群众之事不能耽搁,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不怕吃苦、甘于吃苦是他担当敬业的本色。“苦”中有时光的沉淀,“苦”中有励志的寄语,“苦”中有干事成事的密码。党员干部要俯身尝“苦”,细品“苦”中的信念味道,在实践中不怕吃苦、亲身尝苦,在赶考之路上增强一往无前的信念和风雨无阻的信心。党员干部要主动“找苦”,融入到实践中经受“磨”与“炼”,在“千磨万击”中磨出一股不胜不休的“劲”,在“熔炉”冶炼中炼出能战大风大浪的“硬功夫”。要将信仰内化在心,在“忆苦思甜”中坚定前进的方向,在“知重负重”中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砥砺“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劲头拿稳“接力棒”,在新征程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
品味“常做实事”的初心味道,砥砺“枝叶总关情”的奉献之心。
“休息”二字仿佛与朱治国无缘,“不定路线,见村就看”是他的工作态度,“日复一日,尽职尽责”是他的工作作风,四五十本笔记本的背后是他做工作的章法,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实干书写业绩,把一生奉献给党的组工事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员干部要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奋斗姿态为民造福,民之所盼必行之,民之所忧必解之,民之所乐共享,行之风雨共担,涵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赤子情怀,以积极主动的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俯身向下、真抓实干回应群众的现实关切和需要。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党员干部要做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实践者,在“读万卷书”中提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验,在“行万里路”中增强扬帆远航、弄潮搏浪的本领,守护好“万家灯火”,把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解决好,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以奉献之心擦亮为民本色。
品味“勇做难事”的斗争味道,砥砺“无惧风浪急”的勇毅之心。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深入调研到突破瓶颈,从无米之炊到破零工程,他勇做难事、不怕难题,把党员力量拧成“一股绳”,理清党员职责,强化管理监督,真正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恢弘气象在顽强拼搏中激荡,伟大成就在不懈斗争中创造。迈步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有“霜雪大”“风雨急”“潮浪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现实考验,党员干部都要以如磐之心去面对,都要以不移之志去斗争,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迷航于复杂形势,不退缩于艰巨考验,不止步于艰难险阻,把斗争的“主动仗”打好。要发扬艰苦奋斗、实干担当的精神品质,有见微知著的一双慧眼,有挺身而出的主动作为,以“勇毅之心”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忠诚的政治本色,使我深受感动和钦佩。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要以朱部长为榜样,见贤思齐、奋勇争先,以“择一事,忠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好职尽好责,尽心尽力做好偏远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的文章。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在基层践行初心和使命,用行动书写忠诚和担当,推动组织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取得更大成就。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近日,有媒体发布《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一文,详细讲述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从选择、实干、担当、严守再到最后的告别,环环相扣、扣人心弦,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惋惜和思考。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以之为精神导航,思想就不会迷失,以之为明亮灯塔,脚步就不会徘徊。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看一看自己是否始终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否克己奉公、大公无私,是否担当作为、履职尽责,是否本色依旧、初心不改,时时处处事事高标准要求自己,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
筑牢信仰“压舱石”,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擦亮“忠诚名片”。
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要求,是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一片赤诚。忠诚是组工干部的履职之魂,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朱治国同志把根深深扎在基层,爱家乡爱工作爱人民,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22年工龄,25年党龄,他是一名党员干部,是一名组工干部,把忠诚写在了入党志愿书中,刻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从朱治国同志身上读懂信仰信念,强化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以坚定的信念走好“脚下路”。
练就担当“宽肩膀”,在勇于攻坚克难中交出“实干答卷”。
了解到基层反映待遇低严重影响脱贫发展和组织建设的情况,本着“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劲头,朱治国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大家迅速分组下乡,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除此之外,为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问题,赴省外“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路再陡总要有人走,事再难总要有人干,朱治国同志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展现了组工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会干事的良好形象。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不退却,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挫折不气馁,敢于担当作为,甘于无我奉献,展现组工干部奋勇争先的良好风貌。
把好廉洁“自律关”,在守住从政底线中树好“公仆形象”。
为官从政最大的正道就是操守清正,最正的本色就是清清白白。朱治国同志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为人干净,做事坦荡,即使在妻子需要工作调动时,也没找过一人帮忙,甚至在妻子查出癌症后,也没向身边人开口借钱。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常敲“律己警钟”、常扫“思想灰尘”、常思“贪欲之害”,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拧紧思想“总开关”,绷紧廉洁“自律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从政心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做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五
用生命书写忠诚,朱治国同志用自己的先进事迹向我们表明了他那颗始终炽热且忠于党忠于国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心。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我将始终保持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朱治国同志“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的精神,做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心系群众,为群众解难。同时与时俱进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风雨兼程,一路向前,始终坚守本心,牢记使命,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做新时代好干部!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六
朱治国,生于1973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以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朱治国先生的一次学术讲座,并且深受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分享一些我从他的讲座中学到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朱治国先生在他的讲座中强调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他呼吁年轻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让我意识到,学术研究既是一种自我提升和成长,也是对祖国文化的贡献。
其次,在讲座中,朱治国先生提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播。他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其内涵深远和丰富多样。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精神和道德的指导。朱治国先生鼓励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寻找我们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底线。
在最后一段,朱治国先生着重介绍了传统文化的实践。他强调,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列举了一些例子,如传统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以及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等。这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文化责任和担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通过参加朱治国先生的学术讲座,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体会。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播以及传统文化的实践,是我从讲座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朱治国是一位值得敬佩和学习的学者,他的讲座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通过学习朱治国先生的心得体会,我更加坚信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将其运用于实践的必要性。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阅读学习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七
近日,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因病去世,22年工龄,25年党龄,他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坚守,用生命谱写勇担使命的篇章,用投身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彰显初心弥笃、本色弥坚。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他为榜样,初心如磐,矢志如斯,点燃心中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读懂这幅“一片赤心向基层”的为民答卷,以“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坚守涵养服务人民的情怀。
21岁那年,朱治国以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毕业,毕业后他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但朱治国毫无怨言,他深知基层不易,因此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这幅答卷,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也应汲取前辈身上的精神力量,做脚下有泥、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墩苗”干部,通过基层一线的“千锤万凿”,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转变,让为民服务的初心越发闪亮。
读懂这幅“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使命答卷,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笃定砥砺干事创业的担当。
近几年青海省党内集中教育工作,朱治国都参与谋划把关,经他亲手编发的重头文件多达上百个,编发的简报五百多期,审核修改各部门单位、干部对照检查材料数千份,母亲、妻子、姐姐都习惯了朱治国太忙不接电话、不回信息,除非是急事大事,一般不打扰他工作。这幅答卷,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使命担当。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也应永葆进取之心,风雨兼程,扛起该扛的责任、尽到应尽的义务,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不负韶华、奉献光热,沉下心来、在工作岗位上实干苦拼,扑下身子履职尽责用一场场“寒彻骨”迎来阵阵“扑鼻香”。
读懂这幅“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廉洁答卷,以“严以律己,慎独修身”的正气锤炼忠诚政治品格。
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异地夫妻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亲友们没有因为朱治国的身份“沾光”,他对下属干部也是又严又细。正是这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正气,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这幅答卷,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的廉洁奉公。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始终保持思想清明、政治敏锐,严守廉洁底线,要重视“清廉”的分量,要不断涵养廉洁力量,坚决做到明规矩、守规矩、知分寸、存敬畏,常常躬身反省、警醒自己,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亮奋斗之路,以一身正气接过党的伟大事业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