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精选16篇)
教案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编写教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下面是一些老师分享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一
本班幼儿观看动画片《猫和》,看到与猫斗智斗勇的精彩时刻,机灵的做梦时幻想自己与猫不是天敌而是好朋友,两个一起谁在温暖的摇篮里悠闲的晃荡,结果等猛地一睁眼才发现原来自己在做梦,是猫突然来到自己睡的地方摇晃自己的摇篮。看到小朋友对这个片段很干兴趣,借此想对小朋友讲讲对于他们出生这个时代比较陌生的摇篮,从而衍生出要学会感恩父母。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3.学会对家人的感恩。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6.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7.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音乐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
2.vcd。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复习儿歌《小树叶》。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观看的动画片《猫和》里面在什么上面呼呼大睡做着甜甜的美梦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认识认识这个东西吧。”
二.基本环节。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摇篮》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音乐)。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字叫什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呢?请你们说一说。那么好听的歌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不过这次我们要带着问题来听了,听一听这首歌里面唱的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次播放歌曲)。
师:“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歌曲里面都唱的什么?非常的棒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刚才听到的,有蓝天、大海、星星、...那老师还听到了,白云、浪花、小鱼、摇篮、咦?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幼儿回答)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老师告诉小朋友摇篮是一种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3)出示第一段图片。
师:“刚才歌曲里面唱的什么是摇篮呢?(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星宝宝)什么轻轻飘呢?(白云轻轻飘)那白云轻轻飘得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回答)谁睡着了?(星宝宝睡着了)”(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4)学习第一段歌曲。
师:“这一段里呈现出来这么多好看的图片,下面我们用舒缓、优美的声音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5)出示第二段图片。
师:“那刚才小朋友还听出谁是摇篮呢?(大海是摇篮)摇着谁呢?(摇着鱼宝宝)鱼宝宝是怎么有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什么轻轻飘呢(浪花轻轻飘)谁睡着了呢?鱼宝宝睡着了。”(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加上动作)。
(6)学习第二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在用优美的声音学习一下第二段吧。(老师幼儿一起唱)小朋友的.声音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再来一遍”(再次唱第一段)。
(7)两段合起来一起来一遍。
三.结束环节。
师:“我们一起来给这首好听的歌加上好看的动作吧。谁能做一做。(先幼儿进行创编)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幼儿跟学),然后跟音乐来一遍,下面小朋友我们一起邀请你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跳一遍吧。”(跟音乐再做一遍)。
四.延伸环节。
师:“小朋友你们小时候做过摇篮吗?那你们知道小时候都是谁为你们摇着摇篮入睡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为养育我们长大都非常的辛苦,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来回报他们,今天晚上我们回到家中为你的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反思。
备课时,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段为切入点,导入环节师幼互动良好。
在活动基本环节中,就幼儿来言,基本上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老师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了不同的问题,但还是在幼儿自主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这一块儿做的欠佳,老师急于给予幼儿答案。
就老师而言,准备充分,切合主题,课堂氛围较为融洽。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能够循序渐进的进入角色。但在活动中,仍不乏许多正确的废话,急于给予幼儿答案,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预想到,采取逃避的态度。
就整节课而言,突出重点的目标实现了,但没有突破难点。环节交代清楚,整节课下来还算流畅,但是话语较为啰嗦,不精练。对课堂的把握能力欠佳,还需多多努力。
听了听课老师的意见后,我觉得以后的课还需多多推敲,特别是要尽可能的能接住幼儿抛给我们的“球”,不要采取逃避,要正面回答,这才是“传到授业解惑也。”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二
1、感知乐曲结构,并尝试进行乱打。
2、体验表演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在合作中收获快乐和愉悦。
音乐、视频、厨师帽、烤箱、锅碗瓢盆若干。
一、导入。
1、律动《洗手歌》进场。
师:hi!宝贝们,欢迎来到我的魔幻厨房!
幼:hi!chef!
师:进入厨房前先让我们洗干净我们的小手吧!
二、基本部分。
1、完整欣赏音乐(播放课件)。
师:今天本大厨给宝贝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请你仔细听一听一共有几段,想象一下每一段发生了什么故事。
2、提问。
师:你听到音乐分几段?
师:第一段感觉像发生什么事?
3、观看第一段视频(厨师乱打秀)。
师:宝贝说得都很棒,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尝试进行乱打。
师:第一段音乐厨师们在做什么?
总结:我们用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模仿厨师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奏出美妙的乐曲,就叫做乱打。
师:我们也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乱打吧。
要求:
(1)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材料跟着音乐打击节奏。
(2)听到老师敲锣鼓就将材料放好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5、分段听第二段音乐并提问。
师:那第二段音乐又像发生了什么事呢?
6、观看第二段视频(老鼠来了)。
师:瞧!谁来了…..
7、学习第二段音乐老鼠的动作。
师:老鼠出洞,伸伸头。
左看右看,偷偷笑。
伸个懒腰,揉揉肚。
走路踮脚,轻悄悄。
叽里咕噜,跑跑跑。
叽里咕噜,跑跑跑。
叽里咕噜,跑跑跑。
看见大厨,逗他玩。
小小老鼠,做大厨。
8、分段听第三段音乐并提问。
师:最后一段音乐,猜猜会发生什么事?
9、观看第三段视频(厨师和老鼠合作料理)。
师:哇,厨师和小老鼠们的.配合真默契,让我们跳起欢乐的舞吧!
10、集体欢乐舞。
三、结束部分。
从烤箱里拿出食物分享。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合作,那合作之后我们要学习分享,把我们共同制作的美食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三
12人。
此游戏需要幼儿认真倾听,并能发现乐曲中的空拍,做出相应的动作判断。提高了幼儿辨别音乐的能力,如:长短乐句、空拍。在循环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能在音乐游戏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合作、交流,提升了幼儿的游戏经验,体验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材料准备:音乐“我摔跤了”、数字牌。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音乐游戏经验。
1、游戏开始,幼儿跟随音乐拍手、走步打节奏。
2、在音乐空拍处,根据出示的数字,幼儿抱在一起。
3、音乐继续,游戏继续。
1、在空拍时才可以与同伴抱在一起。
2、音乐响起,幼儿必须跟随音乐拍手走步打节拍。
关注点:
1、游戏场地:场地距离是否适宜幼儿游戏。
2、游戏过程:
(1)幼儿参与游戏时是否积极专注,游戏内容是否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2)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自主探寻游戏策略及规则。
(3)是否能听懂音乐中的空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支持策略:
1、观察幼儿游戏,与幼儿共同梳理游戏经验。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意见,不急于干涉幼儿。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与幼儿一同交流、讨论,鼓励幼儿自主寻找、总结适合游戏的经验。
2、适时介入,鼓励幼儿探索游戏策略。
在第一轮游戏结束后,教师将:“你(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寻找适合游戏的新策略,引导幼儿思考总结策略并将这些策略运用到下一轮的游戏中。
3、适当评价,完善游戏玩法及规则。
树立规则意识、对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规则行为及时赞赏,对不当的行为要用自身或小朋友的感受的方式,加以引导如:你要是....,你一定会玩的更好的。
1、发现有的小朋友能快速的根据数字抱在一起,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到的?
2、如果发现抱住的人数与数字不一样,要有人选择重新组队。
3、这次多了数字几?
延伸游戏。
1、利用该音乐,进行多种变化的游戏如:抢椅子、登陆保卫战等游戏。
2、可进行模仿类的游戏,如:各种小动物。
注意事项:
音乐是需要通过长时间感知的,对于音乐感知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加以积极的引导,提高幼儿感知音乐的水平。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四
1、在数高楼的情境中,学习有序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依据几何图形的遮挡关系,推测、验证实际数量,准确地说出总数。
3、积极参与看图纸建构活动,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ppt、记录表、操作材料(正方体积木)。
一、数数小区的房子有多少幢?
1、(出示小区全景图)猜猜这是什么地方?(住宅小区)说说这里的楼房美在哪里?(有套房、有别墅)
2、小区里的房子又多又漂亮,到底有多少幢呢?快来数一数吧!
教师提示:数好以后记在心里,然后把你数高楼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数了几幢?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师小结:刚才xxx用了先数外圈再数中间的办法,不漏数也不重复数xxx用了先数清楚一排的楼房的数量然后xx幢x幢一数的办法,又快又准确!原来要把数量比较多的东西数清楚是要动脑筋想办法的。
二、猜猜每一幢套房里会有多少间房?
1、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区参观一下吧!
2、这里还有三撞楼房,你能数清楚每一幢楼有多少房间吗?
3、大家看ppt一起完成。
4、你发现这些房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原来这些房子的房间数量都是8个,但是房子的造型却不同。看来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造型的房子。(重复)
三、数数每幢别墅里有多少房间?
1、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这幢房子,这是(别墅),一幢别墅里一般只有一户人家,而且别墅造型很别致,我们来看看这幢别墅里到底有几间房呢?(除了能看见的房间外,还有躲起来的房间呢,千万别漏掉哦!(点击出现5号楼的图形)
2、让我们一起来数数5号楼到底有几间房?(幼儿目测自主点数并说出总数)
(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当幼儿说出的总数不一致时,利用课件演示来检测,如幼儿能比较一致地说出总数时运用课件演示加以验证!)
3、教师小结:现在大家知道了,数高楼时要把能看见的还有被遮挡的房间都数进去。
四、试试你能全都数清楚吗?
1、试试看,你能把表格中每幢楼的房间数数清楚吗?
幼儿人手一份纸质操作材料(印有3座楼的数数立方体的记录表)
2、讲解要求:表格内设两排记录格,第一排记录的是目测的结果,第二次是用积木验证后的数量。
比一比,两次的结果一样吗?
3、幼儿自主观察、记录,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幼儿的操作表张贴在黑板上,教师结合ppt进行点数、验证)
五、学做小小建筑师
要求:两人一组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2、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六、延伸:
师可出示即将投放到区角内的操作材料
师:“小小建筑师们让我们回去建造更多独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们你是用几块积木建成的好不好!”
3.大班音乐公开课数高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唱清歌词,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边唱歌边与同伴按《数高楼》的节奏合作用双拳逐个依次累加成“高楼”。
4、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按歌词设计的图片一张,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拔根芦柴花”舞蹈。
二、出示图片,熟悉歌曲《数高楼》的歌词内容。
1、说一说图片上画了些什么?
2、边按歌词顺序指图,边说歌词,并念准数高楼的节奏型。
三、学唱歌曲。
1、倾听旋律念歌词。
2、随乐轻声跟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唱清歌词,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边唱歌边与同伴按《数高楼》的节奏合作用双拳逐个依次累加成“高楼”。
4、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五
1、能够理解歌词并能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整首歌曲。
2、能够模仿教师的动作,用动作进一步理解乐曲。
3、体会用身体感受乐曲的`乐趣。
1、五只小青蛙图片。
2、简易图谱。
1、导入。
出示小青蛙图片。
2、教师演唱。
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整首歌曲。
师:小朋友们,青蛙们在干什么啊?哦,抓虫子,跳池塘……。
3、图谱展示。
教师引导幼儿讲出歌词,并出示图谱。如果幼儿无法全部说出,可以重复演唱。
师:你能完整的说说老师唱的那句话吗。
4、幼儿演唱。
师:诶,现在啊,我们把歌词都记录下来了,那你们能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吧。
5、动作展示。
师:有没有小朋友已经会唱了呢~哦真棒,我们请他来为我们伴奏,老师来教你们用身体来表演这首歌吧~会唱的小朋友我们就一起唱。
6、起立。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六
1、在问答游戏中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乐趣。
2、通过创编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学习对唱的形式。
3、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熟悉几种昆虫的主要特征,根据已有的有关昆虫经验创编歌词。
图片(蝗虫、蜜蜂、蝴蝶、蜻蜓、萤火虫)。
(一)引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哪些昆虫?它们有什么本领?
(二)根据歌词做猜谜游戏。
1、小朋友,我问你,什么虫夜晚飞空中?飞呀飞,飞呀飞,后面提个小灯笼。
2、小朋友,我问你,什么虫飞起嗡嗡响?飞呀飞,飞呀飞,百花园里忙不停。
(幼儿猜谜,依次出示图片)。
(三)唱歌猜谜:
1、老师把这两个谜语编成了歌曲,题目是《什么虫》,请小朋友听听歌曲猜谜的时候是怎么回答的?范唱歌曲一遍。
2、有节奏会念歌词问答两遍。
3、配上曲调唱着问答1—2遍(老师问,幼儿答。可交换角色)。
(四)创编歌曲:
“小朋友,我问你,什么虫儿跳得高?跳呀跳,跳呀跳,跳进草丛不见了。”(幼儿猜,然后出示蝗虫图片)。
请小朋友用歌词一样的话来回答。
2、唱创编的歌曲。
(五)变换问答对象唱歌曲结束活动。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七
音乐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产生于生活并使生活更加地美好。幼儿更是从生活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目的更是为了更好的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其实,我们周围的音乐也是分为好多种的,有仪式音乐,有医疗音乐,有背景音乐,还有专门给动物听的音乐,其中,背景音乐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在活动中又加入仪式音乐,以此作为对幼儿的一种知识的传递、经验的积累。
重点: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开始学习时,幼儿可能会感到学习内容不理解,从而失去兴趣。
解决:以游戏法贯穿整个活动。
1、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式音乐。
2、尝试用已有的音乐经验为各生活场景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并进行表演。
3、积极参与活动,有竞争意识。
多媒体、仪式音乐磁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磁带、录音机、表演道具
将幼儿分为男、女两队,教师宣布进行对抗赛(每一环节都以问题形式出现)
一、了解仪式音乐
1、听《运动员进行曲》入座: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
(介绍仪式音乐)
2、你还知道哪些音乐是仪式音乐?
3、游戏:猜一猜
二、游戏(了解背景音乐)
错位游戏: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用途。
二、为各生活场景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1、幼儿在阅览室看书
2、新年舞会
3、户外活动
4、新疆帽专卖店
反思。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八
有关动物的主题是每个年龄阶段幼儿都非常喜爱的内容,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要把握的主题要点是不同的,对于中班幼儿则侧重于感知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的关系等等。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按以往的经验,教师可能会教给幼儿许多关于动物的歌曲,通过歌唱的方式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了解。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歌唱似乎又忽略了音乐自身特有的知识语汇和本体功能。那么在主题进行中,如何使音乐既起到纽带作用,让幼儿在其特有的愉悦感中逐步推进主题的进展,同时又不失音乐所蕴涵的技能要素,使幼儿获得音乐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在动物主题中,青蛙和其他动物叫声是动物的特征之一,模仿青蛙和其他动物叫声是幼儿的兴趣点,而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是中班幼儿应获得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于是,我设计了以下集体活动"青蛙唱歌"。
1、区分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能用不同的语言节奏大胆想象、表现青蛙的叫声。
大荷叶一张(能容纳活动中的幼儿)
一、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
1、出示荷叶:--"小朋友,你们看,这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吧!"--"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
2、倾听高音区轻柔缓慢的音乐,体验游戏"小风和荷叶"--"听!风来了,你觉得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呢?"
3、倾听低音区强烈快速的音乐,体验游戏"大风和荷叶"--"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这又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大风吹来时,荷叶又会怎么样呢?"
4、交替进行高低不同的音乐,愉快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风会变吗?仔细听音乐里的风是怎么变的?"--"风停了,荷叶怎么样了?"
二、体验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
1、出示荷叶上的青蛙。
--"谁最喜欢荷叶?"(青蛙)--"小青蛙们,我们一起跳到荷叶上吧!"(幼儿轻轻跳上荷叶)
2、用不同的语言节奏想象青蛙的叫声。
3、试着用高低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
说明:当幼儿对青蛙的叫声产生浓厚兴趣时,教师可对幼儿的兴趣进行迁移,借助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声来提升幼儿对音乐高低变化的认识。"来来,我是一颗菠菜,菜菜菜菜菜菜……"这首歌曲幼儿非常熟悉、喜爱,它的旋律很具诙谐幽默的感染力,体现老青蛙和小青蛙歌唱时的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它的音域跨度也很适宜大班幼儿的嗓音特点。因此,将这首歌曲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改编翻唱,并借助指偶表演一定能引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4、初步尝试同声合唱。
--"你喜欢小青蛙还是老青蛙的歌声呢?为什么?"(幼儿自由选择演唱)--"虽然老青蛙和小青蛙的声音不同,一个尖,一个粗,但它们很喜欢在一起唱,因为它们觉得那样很快乐,你们想试试吗?"(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尝试同声合唱)
说明:在熟悉的歌曲、音乐的高低变化、自主选择的叫声这三者的融合中,幼儿不仅获得了音乐的要素,更体验到了歌唱的快乐!
三、音乐游戏:青蛙下水--歌曲《数蛤蟆》是幼儿熟悉的歌曲,将歌曲中的"蛤蟆"改编成青蛙,引导幼儿做出青蛙跳水的动作,在游戏中结束音乐活动。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九
1、感知歌唱《下雨啦》活泼有趣的情绪,并能愉快地参与演唱表演。
2、体验和表现音的强弱。
歌曲磁带、录音机;形象生动的种子、小草、小花、小树,节奏卡;圆舞板一个。
设计意图
1、玩一玩:在《下雨啦》的伴奏音乐中玩玩说说,感受旋律。
2、乐一乐:引导幼儿在《大与小》的游戏活动中一起用不同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两种形象的大小差异,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的强与弱。
1、听一听:引导幼儿听辩下雨的声音,然后用语言和动作模仿、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说一说:按节奏分别念一念听到的小雨和大雨的声音。
3、做一做:边有节奏地跟念边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下小雨和下大雨。
提问:小雨下到你什么地方啦?(引导幼儿随节奏边拍身体的某个部位,边有节奏的念歌词前两句)
4、唱一唱:边跟唱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猜一猜:出示形象生动的种子图卡,在教师带领导下师生共同创编种子所说的话。(引导幼儿分析这句歌词的强弱。)
2、试一试:运用图片、引导幼儿集体和分组按节奏编歌词。(小草、小花、小树)
(1)根据教师提供的节奏图,分组创编小草、小花、小树所说的话。
(2)分组展示创编结果。
3、念一念:边熟悉旋律边按节奏跟念创编好的歌词。
1、欣赏教师演唱,感受歌曲的美。
2、有感情地跟唱歌曲。
3、分男女声轮流唱,演唱时能充分表现音乐的活泼有趣。
4、分角色表演歌曲,引导边唱边创编动作。
从直观的感受入手,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熟悉旋律,初步感知和表现音乐的强弱。
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现音的强弱。探究学习,给幼儿亲身实践的空间。
创设情景创编部分歌词,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音的强弱。
在多种形式的演唱活动中演绎歌曲、表现自我,感受演唱和合作表演的快乐。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十
1、通过了解乐曲的结构,以及连贯流畅的旋律。
2、能注意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学会在游戏时适当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愉快地和他人协调交往,避免碰撞。
1、教学挂图.
2、音乐磁带。
1、了解歌曲内容。
提问:先是谁陪谁逛公园的?(先是爸爸,接着爸爸带妈妈逛公园;妈妈带着小弟逛公园,最后我不带小猫去公园),那么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快乐)为什么我不带小猫去逛公园啊?(因为它不捉老鼠)
2、演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琴声学习演唱歌曲。
3、儿随歌曲旋律唱歌曲。
(1)听着音乐,幼儿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词与乐曲旋律的匹配。
(2)幼儿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表现出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4、全体幼儿跟音乐齐唱。
《逛公园》是一首愉快而又带些诙谐有趣的歌曲,节奏明快,根据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幼儿注意弱起拍唱,并能拍准重拍,能在重拍处及时带人。在活动中不仅要学唱歌曲还要按照规则游戏,还要注意圆圈的顺逆时针走,对于大班上学期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掌握的知识点还是蛮多的。
这个律动的加入可能会延长课堂时间,如果加入律动,可改为边唱边走,拍准强拍,也可作为课前准备。
教师第一次范唱可改为清唱,让幼儿听清楚歌词。
钢琴伴奏声音一定要低一些。
在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强调“带人”的规则——在第一强拍处。
角色表演唱这部分可放在前面学唱歌曲时,放在后面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投入。
游戏处应注意对幼儿情绪的收放自如,对于猫抓住了老鼠也应给写奖励(贴花纸)。当猫捉老鼠时教师应关注好“爸爸、妈妈、小弟”,从而不至于让他们感到冷场。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十一
1、了解窑湾古镇里的三种小吃,在基础上探索每种小吃的制作食材和过程。
2、感受旅行带来的快乐。
3、通过夹、卷等动作制作小吃。
一、导入
1、谈话
师:你们出去旅行过吗?旅行时会选用哪些交通工具呢?
师:今天我们选用小巴士一起去旅行好不好?请小朋友们小手握好好方向盘,准备出发啦。
2、听音乐,做开车动作。
师:请看,到哪了?
幼:窑湾古镇
师:你们发现什么了?
幼:大门是关着的。
师:那我们一起请它开开好不好?
幼:请...开...们...
二、任务一
1、到古镇入口
师:你们听,它在说什么:欢迎小朋友们来参观古镇,今天你们要完成三个任务。
任务一:请到西大街寻找一种小吃,并观察它的制作食材和过程。
任务二:请到中宁街寻找一种小吃,并观察它的制作食材和过程。
任务三:请到中大街寻找一种小吃,并观察它的制作食材和过程。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那我们握好方向盘准备出发吧。
2、听音乐,做开车动作。
师:西大街到来,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小吃?
幼:......
师:它由哪些食材制作出来的?他的制作过程是什么?
幼:......
3、播放视频过:制作过程
三、任务二
1、中宁街
师:刚才我们到达西大街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开不开心?现在我们去完成第二个任务好不好?握好方向盘继续前进吧,出发。
师:中宁街到了,你们发现什么小吃?
师:它由哪些食材制作出来的?他的制作过程是什么?
幼:......
2、播放视频过:制作过程
四、任务三
1、中大街
师:刚才我们到达中宁街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开不开心?现在我们去完成第三个任务好不好?握好方向盘准备出发吧。
师:中大街到了,你们发现什么小吃?
师:它由哪些食材制作出来的?他的制作过程是什么?
幼:......
2、播放视频过:制作过程
3、师总结:今天我们去古镇旅行,还完成了三个任务,真是太棒了。
五、制作小吃(卷饼)
师:看了那多的小吃,我们肚子是不是也觉得有点饿了?那我们也来学习制作小吃好不好?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有的孩子不会用夹子,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或者同伴间互相帮助,制作好的卷饼,鼓励幼儿互相分享着食用)。
课后延伸:晚上回家也做一个卷饼给家人吃,并把你们制作的过程用手机拍下来发在微信群里。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十二
1.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节奏进行传递游戏。
2.学习相互配合,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玩偶:小熊、蜂蜜,音乐《顽皮熊》、视频。
一、复习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1.演唱歌曲。
(1)师:前两天我们学了一首《顽皮熊》的歌曲,今天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唱给他们听一听吧!
(2)师:这首歌唱得是顽皮的小熊,所以我们要唱出什么感觉呢?唱得时候表情还要怎样?还要注意口型!这样唱出来会更好听!我们再来演唱一次吧!
2.歌表演。
这首歌我们除了会唱,还会表演呢!一起来试试吧!
二、学习按节奏轮流传递的方法。
1.出示小熊。
2.观看视频,了解有节奏一个个轮流传递的方法。
师:来,让我们看看录像里的小朋友是怎么样有节奏一个一个按顺序轮流来的吧,仔细看哦!
3.讨论方法。
师:录像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
4.听音乐,徒手练习动作。
师:这次我们先听着音乐,跟着视频里的小朋友一起来做一做动作吧!
5.练习传递小熊。
师:现在我们请小熊出来了,你们要把小熊接过来,再坐一坐哦!
6.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轮流传递小熊。
师:我们再来试试,这次我们要听着音乐,按节奏传下去喽!
7.练习传蜂蜜罐。
师:你们知道小熊最喜欢吃什么吗?你们能不能用刚才轮流传递的'方法来试一试?刚才是请一请、坐一坐,现在是请一请、闻一闻!
三、幼儿游戏:顽皮熊追蜂蜜。
1.介绍游戏方法。
师:我们同时传这个蜂蜜和小熊,等到音乐停的时候,拿蜂蜜的孩子就赶快逃,拿顽皮熊的孩子就要赶快去追。就像平时我们玩丢手绢的游戏。一圈过后,马上回到小椅子上!
2.幼儿游戏。
师:谁赢啦!来点掌声!还要奖励他来做领头人,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
3.增加难度:挑战领头人!
(1)幼儿游戏:顽皮熊追蜂蜜。
(2)挑战领头人。
师:等一会领头人做动作,旁边的人就要一个一个轮流上来挠痒痒,领头人要坚持跟着音乐做动作,不受干扰。没有轮到的孩子继续跟着领头人做动作!!
4.完整游戏1次!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十三
1、在生疏的歌曲的根底上,感受歌曲《小溪流》的活泼与流畅。
2、经过观看、争辩等方式生疏玩耍规章,按规章与同伴合作玩耍。
3、用匹配的原则找朋友,并感受一齐穿越障碍流向大海的欢快。
1、幼儿已经会唱歌曲,并有用身体做障碍和穿越障碍的阅历。
2、将幼儿椅子围成圆形。
3、小溪流颜色标记卡红、蓝、黄人手一个。
〔一〕复习歌曲导入:
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一遍。
〔二〕玩音乐玩耍:《小溪流》。
1、教师扮演小溪流示范玩耍,请幼儿观看,并争辩:
教师在前奏局部做了什么?〔在山头上等待〕。
唱歌曲前两句时怎样做的?〔绕椅子跑,然后跳两次〕。
说完后能够和幼儿一齐唱着这两句试着做一做。
教师是在哪一句邀请的朋友?〔流进河,流进江〕邀请时怎样做的?〔邀请手势〕。
被邀请到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跑到小溪流身后连续玩耍〕。
最终怎样做的?〔和找到的朋友抱一抱〕。
教师总结玩耍规章:一人当小溪流〔邀请人〕,在音乐的前半局部绕椅子,唱到流进河和流进江时邀请一个朋友跟着一齐玩耍。
3、找两名幼儿当小溪流〔邀请人〕玩玩耍2次。〔能够播放音乐〕。
师:如消灭两个人同时邀请一个人,该怎样办?〔能够就近快速换一个朋友邀请〕。
〔三〕增加匹配规章,提高玩耍的趣味性。
1、出示标记卡,教师示范玩耍,引导幼儿觉察匹配规章:
〔四〕创编障碍动作,并穿越障碍进展玩耍。
1、创编障碍动作和穿越障碍的动作。
2、遇到这些障碍,小溪流能够怎样过去?〔绕,钻,跳〕。
3、将全班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三名幼儿扮演小溪流;另一组幼儿作为被邀请的人;第三组六名幼儿用身体动作制造出各种障碍。
4、评价及自我评价,让幼儿自我说一说哪里还做的不够好,教师帮助总结阅历,并再次进展玩耍。
5、完整的边唱歌曲边合作进展玩耍。玩耍能够依据幼儿的兴趣打算进展的3-4次。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十四
我们雪堰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太湖更是我们的骄傲,这里的孩子们都见过太湖,能经常和家人一起到湖边游泳、玩耍,所以,他们对太湖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太湖美,美就美就美在太湖水,特别是湖面上此起彼伏的波浪和“哗哗”的波浪声,像是孩子们心中的大海声,更是给孩子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站在太湖边,湖面时而平静,时而波涛汹涌,就好像太湖在演奏着一曲曲沁人心扉的交响曲,因此我选择了太湖中的浪这个话题,将音乐融入太湖浪中,和孩子们一起来感受音乐的强弱起伏变化,从而设计了本次活动。
1、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通过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不同的力度。
2、感受音乐起伏的变化,在音乐中情绪宣泄得到平衡与满足。
3、敢于用动作表现音乐,尽情地融入游戏情景,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重点:引导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不同的力度。
2、难点:能合着音乐节拍玩游戏。
1、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小浪的音乐轻柔、缓慢并以还浪声作背景;大浪的音乐比较急速,听后顿时能激发情绪。)。
2、蓝绸和ppt。
一、倾听故事,感受太湖的多骄。
1、(ppt:太湖边美丽的风景)提问:我们都去过太湖,太湖里有些什么?(船、鱼、虾、波浪、波光及其美丽的色彩……)。
2、播放海浪声:启发幼儿闭上眼睛听一听波浪发出了什么声音?(大浪和小浪声)。
3、太湖高兴的时候怎么样?生气的时候又怎么样?(高兴时湖面泛起微波,生气时湖面波涛汹涌。)波浪是怎样向前跑的?(启发幼儿说出波浪是一浪推着一浪向前跑的。)。
4、教师小结,感知太湖如此多娇: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非常娇艳。一个个浪打过来,就好像太湖在和我们说话,告诉我们她现在的心情怎样。
(激发已有知识经验,为下面欣赏音乐及创遍动作做好铺垫。)。
二、学做浪花,表现太湖的多变。
1、请小朋友欣赏音乐《大浪与小浪》一遍,老师配合朗诵一段浪的故事,并运用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力度和情绪变化。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段乐曲,讲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太湖里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让小朋友欣赏音乐,老师配合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语调与音乐情绪协调。)。
2、提问:音乐里太湖发生了什么事情?(ppt画片:刚开始湖面很安静,鱼儿在湖里欢快的游着,小鸟儿也在湖面上自由的飞翔着,一阵大风刮过来,湖面掀起了波浪且越来越大,鱼儿吓得四处逃散,鸟儿有的在湖面上迎风艰难的飞翔,有的躲藏了起来。随着大风的'远去波浪越来越小,最后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教师运用表情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力度、情绪发生变化,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旋律。)。
3、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创编浪起伏的动作。
师:当湖面很平静的时候,湖面泛起了微波,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呢?(引导幼儿用双手及手臂部动作来表现。)。
师:当一阵大风刮过,湖面波涛汹涌,掀起了大浪,我们又可以怎么表现呢?(引导幼儿能用整个身体来表现大浪。)。
4、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感受音乐高低起伏的变化。
师:太湖可真有趣说变就变,高兴的时候湖面风平浪静,生气的时候波涛汹涌。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多变的太湖。(幼儿自由表现,音乐发生变化时教师适时给予提示。)。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舞蹈,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三、演绎湖面,展示太湖的多姿。
1、幼儿两人一组,学习用蓝绸演绎海浪的起伏变化。(提醒幼儿能根据音乐控制动作幅度的大小。)。
2、幼儿两人一跳蓝绸,各拉一头,教师引导幼儿用蓝绸表现大浪和小浪。
3、幼儿和老师一起用蓝绸跟着音乐玩游戏。
播放音乐,教师边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边带领幼儿表演:微风吹过湖面,湖面上泛起了微波(孩子们轻轻抖动蓝绸)。突然一阵大风刮过,湖面上掀起了大浪。(孩子们大幅度抖动蓝绸)。
4、请一部分幼儿操作蓝绸演绎海浪,一部分幼儿扮演小鱼,在海浪中穿行,共同游戏。
(运用蓝绸进行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又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能在游戏中宣泄情绪得以满足。)。
四、静听湖水,品味太湖的多美。
播放音乐《太湖美》,ppt画面:太湖面平静时的美景。
师:天黑了,海面恢复了平静,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我们家乡美丽多姿的太湖吧!(在老师亲柔的哼唱声中自然结束活动。)。
(在优美的《太湖美》中结束本次活动,既让幼儿身心得以并放松舒缓了情绪,同时又让孩子们再一次领略到了太湖美景。)。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十五
1、幼儿根据动物的小配对雨伞。
2、配对雨伞时幼儿学会说:“我来给你撑伞吧。”
3、感受不同雨声的乐趣。
ppt动物图片,伞、中伞、小伞。
一:教师把纸盖住小动物,让幼儿根据纸的小来猜一猜哪些小动物来了。
1、今天刘老师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纸的后面,会是谁呢?来了几个动物朋友呢?(三个)。
2、你们来猜一猜是哪些动物来了呢?也许你们认识的动物就藏在里面哦!(幼儿自由猜测)。
3、这些动物是不是你们说的动物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今天我请来了三位动物朋友,有的象,有高高的长颈鹿、有小小的蚂蚁。
二:出示小、长短不同的'雨伞让幼儿配对。
1、哎呀,下雨勒!(锵啪锵)雨打在了象的背上,哎呀,象要被淋湿了,怎么办呀?
2、教师出示不同的雨伞,提问幼儿说:“哪把雨伞适合象?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教师拿着的雨伞撑在象的背上说:“我来给你撑伞吧!”哇,象开心了,的雨伞正合适!
4、“哩啪哩”雨打在长颈鹿的背上,怎么办?哪把雨伞适合长颈鹿?什么颜色的?
5、“我来给你撑伞吧”!哎呦,这把橙色、长长的雨伞真合适!
6、哔哔啵啵、哔哔啵啵,雨打在小蚂蚁的背上,怎么办?
7、哇,说的真清楚,用黄颜色的这把是吧?我来试一试?
8、“我来给你撑伞吧!”哟,小小的雨伞正合适。
9、咚、咚,有一位动物朋友也来了。谁来了呢?(熊)。
10、哦,是熊来了。咻,咻,雨打在熊的背上,我来给你撑伞吧!
11、哎呀,我没有雨伞了,我会被雨淋湿吗?让我们一起看看故事就知道了!
三、教师读绘本。
2、哦,原来是熊把我抱起来了,我们一起撑着伞。
3、那么,刚才故事里一共有几把伞呀?(四把)这四把伞谁用过呀?(动物朋友)对了,这个故事里面动物也用过这四把伞。
4、我们一起来讲这个故事吧!真开心,小朋友来跟我一起讲了!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讲故事《我来给你撑伞吧》。
四:幼儿操作。
1、后来太阳出来了,天晴了,哎呀,后面又下雨了: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哎呦,还有好多动物没撑伞,它们被淋湿了。你们愿意助它们吗?每位小朋友去找到三位小动物朋友,助它们撑伞好不好?但是助它们要说好听的话哦:你们会说什么好听的话?(我来给你撑伞吧)好,相信你们能干的!去试试吧!
音乐教案大班教案篇十六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电子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三、新授课。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听唱想做(二)。
五、总结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