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论文(优秀12篇)
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带来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下面是一些美食制作的小技巧和窍门,希望能够让大家做出更美味的菜肴。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所提供的一系列经济理论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同时,微观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体系庞大和内容繁多等特点,这给面向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和讲授造成很大的挑战。本文分析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总结当前实践教学中学生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于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式,并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和教学互动系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方面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用经济分析的思路来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如市场营销学基于市场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学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运作管理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等等。独立学院是处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高校,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而言,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着重培养面社会一线的生产和管理人才。对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掌握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理论,提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显重要。但是微观经济学因其理论抽象、图形复杂、专业术语众多、逻辑性等特点给学生们学习和教师讲授造成很大的挑战。
一、独立学院学生在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微观经济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通常都安排向刚进校的大一学生讲授。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刚从高中的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压力中走出,并未能完合适应于高校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还停留在以往的“满堂灌”教育影响下,使得学生们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通过班级调查发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同学极少,如果对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没有足够的认识,学生们就难以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更不用说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2.学生们思维方式单一,抽象思维有待提高。
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教学中讲大国经济关系事件尤其是互联网上关于经济学家的评论,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而讲到逻辑推导的内容时,则不习惯接受。但是,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单位如何做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影响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很多大一的学生这方面的经验是不足的,很难形成对现实的抽象和解读的能力,所以,学生在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阶段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3.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独立学院经济与管理专业文科学生偏多,数学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虽然通过前期的学习,掌握了一部分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高数知识,但是因为平时与实践接触得少,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然而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公式及曲线图。由于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学生们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容易产生惧难情绪和排斥心理。
4.学生们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接触,对社会中经济现象认识不够。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和解决社会供需问题、边际效用的分析、公共物品与消费、成本分析与机会成本等实践问题。但是大学生们大都是从高中毕业,然后升入大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多,但实践活动却参与得少,有少数同学甚至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都难以理解。但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了解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而且更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们存在的以上问题外,微观经济学不同的教材中对经济学阐述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选用适合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材也至关重要。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在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不断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对培养学生们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及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我院课题项目组正在积极应用并推广案例教学法并且设计开发了微观经济学教学互动系统。通过教学实践,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真实的经济事例,并通过分析、归纳,整理出一套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案例。通过整理好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考,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更是向学生传输一种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应选取能增强学生兴趣和生活化的案例来组织教学。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鉴别和选择,要选择学生们关注或适应于中国国情的经济学案例,这样能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经济学原理。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机会成本时,可以用学生喜爱参加的明星演唱会做案例讨论,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性,论述自己在选择参加不同明星的演唱会的机会成本。同时也可以结合国际大事件――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来更好地理解机会成本。
(2)案例要体现学科的关联性和综合性。
微观经济学之所以作为高校经管类的核心必修课,是由它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它与经管类的其他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等都有密切联系,同时,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和方法来源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不能孤立于其他学科之外。如在讲授供需理论时,对于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可以将微观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中的定价策略结合起来。在讲述罗伯特.弗兰克提出的“平行世界理论”时,可以将此理论与消费者行为学、社会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在进行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时候,就能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对其他课程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了解。
微观经济学教学互动系统是我院课题项目组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一套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互动网络学习的平台系统,集视频、音频和数据通讯于一体,支持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和课件制作管理,可实现互动、直播、点播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互动系统的应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可以实时给学生提供在线指导,同时可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系统特点归纳如下:
1.真正实现自主与协作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知识、教师案例、相关资源、课堂检测等丰富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以在线讨论交流、互相发送信息、共享和发送文件、小组合作发布作品、互相评价作品、共建学习资源等交互形式,使每个小组成员充分参与,真正做到小组合作学习。
2.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学生充分参与共建学习资源,可以在线推荐资源或提供帮助素材,经教师审核即可提供给学生学习。
3.易于整合备课资源。
教师除自建课题外,还可导入其他教师的优质课题进行备课,从而实现课题积累与交流。
4.备课结果可输出为网页。
课题数据可以导出为网页形式,不受环境影响,便于携带与应用。
5.全程高效的课堂管控。
通过学习状态查询,实时监控学习进度;通过系统对课堂的设置,可控制学生的操作功能与学习内容,从而对整个课堂进行有效的管控和引导。
三、总结。
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改善,需要教师密切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在提高自身微观经济学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时刻关心经济学前言和经济热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和教学互动系统,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和提高用经济分析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能力。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二
新学期到来后,更换所有的学习用品;如果觉得孩子学习厌倦了,就让他试着换一门功课;重大考试后,以款待的方式激励孩子。
2、把孩子喜欢的功课培养成擅长科目。
在房间里张贴漫画和广告画也能使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让孩子就他(她)关心的问题进行报纸剪贴收集;对孩子喜欢的东西刨根问底,有助于孩子养成调查研究的习惯。
3、让孩子喜欢学校和老师。
消除孩子不喜欢学习的附加因素;不要强迫孩子拿出成绩单,即使低分也要找出可予以表扬的部分。
4、帮助孩子从沮丧中振作起来。
孩子失败时,给他寻找“同伴”予以安慰;孩子考不好也要鼓励他目光朝向未来。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三
微观经济学是总结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当市场经济面临某些经济问题时提供政策建议。大学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了解当前的经济理论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国与西方的交易日益密切,就需要我们学习西方的经济理论专著,其中――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管、商类核心课程之一。
1.在教学中多用案例,解释要深入浅出。
大学生最不能忍受的是上课的老师照本宣科或者纯讲理论,这样要么上课玩手机听不进去,要么睡觉更有甚者逃课。所以在讲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加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带动学生兴趣。
举一个例子。比如在讲需求的影响因素时,如果任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收入、偏好、预期等。而不是用实实在在的例子解释的话,学生听的是似懂非懂之外,也会觉得很空泛。
收入如何影响需求?假如你(指着下坐的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参与进来)非常喜欢西瓜,但是你一个月生活费400元,你一个月可能拿四分之一100元去买瓜;但是如果你的生活费一个月升到元,你即便是拿五分之一也有400元去买西瓜,西瓜的需求量一定会提高。这就是收入越高,需求量就会越高。
偏好如何影响需求?这要用你平时的所见所闻来讲解。曾经看过鲁豫有约采访一位明星,这位明星上衣是豹纹的、短裤是豹纹的、帽子是豹纹的、包包是豹纹的、就连鞋子也是豹纹的。她还说家里面的床单是豹纹的、地毯是豹纹的、窗帘是豹纹的,就连桌布也是豹纹的。她有豹纹癖,她说朋友和她逛街一看到豹纹的就赶紧拉她走否则她一定会买,这就是偏好已经在她的豹纹需求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学中的理论有很多的实际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时候切记简单草率的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就带过,要让学生提起兴趣就要在例子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2.任课教师要多读报纸、多浏览新闻,增广见闻。
此外,讲课的时候,老师要尽量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这些理论,不要故弄复杂,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自己还在那自我陶醉的讲。
3.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时候,老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为了赶进度或者嫌麻烦都直接省略掉了。请切记,这一环一定不要省略。因为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才能让学生更深切地明白这些理论的内容。
比如讲到机会成本,举例子给学生解释完定义之后,不妨问一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的经历中在进行决策是曾经产生过哪些机会成本?当时你自己是如何考虑的?现在有没有后悔?这样的话学生不仅开始动脑,还会加深对机会成本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适当加入一些视频或者图片。
微观经济学一般都是三节连上,最少也是2节连上。就算老师讲的再妙趣生花但是这样滔滔不绝的讲三节课,可能学生也会产生疲劳。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了,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在网上下载一些与举例子时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更有兴趣上这门课了。但是视频要适度,讲到的时候就放几分钟,然后结合这个继续讲解。
这也有一个要求就是老师要课前花时间备课,大学老师干的是良心活,可能有的老师认为不怎么备课就讲理论两节课也就过去了,但是请记住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他们也会思考也看得出那个老师用心备课,哪个老师敷衍了事,从每学期的学生座谈会中就能看到。而且你稍稍花时间备课找资料支撑,受惠的就是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这种满足感真的是很美好的。
1.为大学生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理论基础课,不但宏观经济学要用到它,市场学、管理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政、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等都需要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学好这门课,学生打下了深厚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
2.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其中微观经济理论居功甚伟。根据微观经济理论和运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得经济的发展得到保障。大学生学好微观经济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胡国珠.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困境与改革――基于微观经济学的问卷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3]冯阳.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初探[j].商业经济,2011(5)。
[4]唐任伍.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来源:商场现代化18期。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教学中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地位是十分突出的。无论是经济学专业,还是与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等就安排了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教学任务,而且大都在学科体系中都是专业主干课程。与一般院校的西方经济学讲授类似,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分学期先后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划分往往简单的根据关注的视角和范畴,既割裂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思想体系上的联系,也把方法论和学科地位上的纽带不经意的阻断了。以至于后续课程《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课程中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能准确的将已经学习的课程知识与经济学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衔接。导致整个经济学教学的碎片化倾向。以至于通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后,学生仍然不能鸟瞰整个经济思想体系,更不能驾驭较为复杂的经济学问题研究,仅仅是达到了简单模仿和基本理论应用的水平。并不能完全达到学科体系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为此,通过梳理和分析,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有目的的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找到能够打通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键环节,积极寻找两者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论上面的统一,从而使学生融合贯通,全面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西方经济学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相对独立。学生对微观和宏观部分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思想体系有学科体系的原因,有教材选择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是学科体系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总共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学科体系上形成了主流体系,但总体的学术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观点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这就导致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学习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全面,导致学习中不能建立起有机体系,而容易造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形成割裂的局面。
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选择问题。当前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划分和教材的编写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视角展开的,同时为了保证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将部分非主流经济学的流派思想也纳入了教材体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加入了国内学者的主观思想,同时也避免不了国内学者思想体系的束缚,导致当前的教材使用中,学生很难通过阅读教材看到历史上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演化历程和不同观点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经济学思想的编入使当前教材在学科体系的传播和影响上,作用大为下降。造成学生无法读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密切联系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是教学环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认可教师往往会突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自学科中的重点部分,而往往忽略两门课程的衔接部分。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学时间和讲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无论是是先讲短期模型后讲长期模型,还是先讲长期模型后讲短期模型,都更多从宏观经济学产生之初,宏观经济学几点问题入手。忽略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讲授过程中,也回避了众多打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纽带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微观经济学介绍消费者、厂商、单一市场结构等微观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介绍政府和货币当局如何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统计指标等。
首先,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联的最为重要的思想纽带。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主体作用的。而且,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对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传统、文化法律等有十分明确的限制。这说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仅强调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还强调维系市场经济基础的软环境。
其次,方法论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共同的基础。无论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众多主流经济学家通过不断发展演化中创造性的运用了数学中边际、均衡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虽然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现代西方经济学存在众多局限,但整体上来说,西方经济学的主体地位在整个经济学界上不可撼动。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两大板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是相通的和密切联系的。
最后,存在着许多可以打通和关联的知识理论。造成现实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明显割裂之感的重要原因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兴起。由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了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积极干预经济,导致大家往往忽略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包含着宏观思想,宏观经济学理论有扎实的微观基础。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关联教学衔接论文范文例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微观经济学文章。
大学生适用:。
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一微观经济学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微观经济学题目。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消除两种之间割裂的感觉。使两者之间真正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西方经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有机整体。
一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梳理不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在经济学思想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理论的地位、作用和选入教材的原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所学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微观理论的提出的基于既有宏观经济学思想的,而宏观经济学的演化中,微观基础也是其可以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依据。因此,通过明确知识体系的方式可以避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孤立认识,杜绝了教学过程分割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密切联系。
二是突出方法论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在不同知识点中的应用。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使得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虽然这样的发展也饱受非议,但总体上奠定了西方经济学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方法论方面的知识,体现不同知识点中相同方法论的使用技巧和密切关联。
三是通过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考核方式的调整,避免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经济学思想体系学习产生障碍。由于以往教学中经常会根据难易程度、结构组织、如何考核等问题安排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一些结构较为庞大、联系紧密、难易适中,容易考试的部分成为所谓的重点部分。而一些学科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就被教学过程人为的删减了。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形******为阻隔,成为孤立的知识小岛。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调整整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增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比重;一方面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大纲中也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增加对必要的思想体系、研究方法的教学时间。此外,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后续课程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也进行了有益的调整,使其教学过程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能够密切联系。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五
做法:当父母着迷于一场比赛、一门艺术、一项科技成果甚至是一盘拿手菜时,别忘记了让孩子一起分享你们的喜悦。
如果父母刚读了一篇好文章而感到兴奋,也应该把自己的兴奋感受告诉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到底是什么让大人们如此高兴。
提示:由于孩子还小,还不能充分感悟到其中的奥秘,但是这样做至少能让他感受到大人在学习时的热情,这样做还能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大人也喜欢学习,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细节2:能随处接触书籍。
做法:不要将家里的书籍束之高阁,而是应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餐桌、床头、沙发*背甚至汽车后排座位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玩,任由他把它们撕得七零八落。
最好,固定一个看书或讲故事的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家庭生活习惯,并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快乐。
提示:经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在孩子身边放置不同种类的印刷品、报纸、杂志、书籍、辞典等,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好方法。
细节3:从兴趣爱好着手。
做法:如果孩子迷恋恐龙,就经常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或者到图书馆为他借一些史前动物画册,适当的时候还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侏罗纪大战”。
孩子的兴趣特性需要妈妈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和捕捉,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提示: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感到失望或担忧,可能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恰恰能维持得更持久。美国芝加哥大学针对天才运动员和天才艺术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父母很早就认可他们的特殊爱好,并且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
细节4:玩具不必太多。
做法:什么玩具是最适宜孩子的,答案很简单:只有被孩子尽情玩过的玩具才是最好的。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将过多的玩具收起来,只要留下几样在外面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就会特别关注他眼前的玩具。
提示:这样做,对锻炼孩子的手眼配合,还是协调能力,或是激发想象力,还是增长相关知识,能实现物尽其用。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六
摘要:本科教学评估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能极大地促进高校的发展,但在评估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对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评估工作提出相应对策,使高校得到科学、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分析。
从外部对高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高校评估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视,并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引发有关高等教育评估目的、功能、方法、效果的争议,从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却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几年全面推行以来才出现的。这表明高校评估已经开始触动一些高等教育利益关系人的神经,其作用在不断增强,影响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一些对评估的非议。事实上,批评者指控的某些现象的确存在,反对者的观点并非全无道理,现行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改进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一方面面临着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面对高等教育的扩招,本科教学的人、财、物开始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力在增加,并要求提高在可利用资源相对紧缺的条件下高校培养出保质保量的人才。本文在对目前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发展现状阐述的基础上,对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个政策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背景。
80年代开始,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招生108万人,招生340万人,招生380万人,招生4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目前,全国本科院校已达到719所,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一方面面临着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巨大挑战。近几年来,高校扩招,本科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了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教学管理相对薄弱,教学改革亟待深化等突出问题。因此,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分批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手段,教育部旨在加强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的观念。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等教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增加教育投入,促进高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本科教学机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宏观指导与管理,帮助高校从总体上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途径,对确立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确保高校培养出保质保量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科教学评估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中一度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领导与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精力投入不足,以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亦精力投入不足。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目的是为了扭转“四个投入不足”的状况,使高校逐步建立起以评估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功能的良好运行机制。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被评学校一致认为,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校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明确并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教学工作思路。
评估工作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被评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并把它直接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各被评学校都结合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实际,,从学校的顶层设计上入手,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有了正确的先导方向。如广西师范学院,短短几年间经过两次评估,学校领导反复研究、广泛论证,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现阶段的总体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地方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的多科性、综合化、教学型,富有区域性教师教育特色的大学。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明确了学校定位,学校的自身优势开始凸现,内涵建设日益丰富,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增强。
(二)教学投入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图书馆藏书量和年进图书量、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的座位数、实验室面积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都将进一步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加大教学投入。例如,据对参加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统计,上级主管部门平均给每所学校增加投入经费近2500万元,平均每所学校增加自筹经费投入近9700万元。据对20底以前参加合格评估的64所高等工业学院统计,评前平均每所学校有教学用计算机218.7台,评后增加到483.2台,增加了109.4%;评前平均每所学校图书馆藏书28.9万册,评后增加到了32.4万册,增加12.1%;评前每所学校实验仪器设备总值为1121.4万元,评后增加到了1710.6万元,增加了52.5%;评前平均每所学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备总值为70.0万元,评后增加到了102.7万元,增加了46.7%,[2]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但没有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人才培养计划也很难有效地实施。在评估工作开始之前,尤其是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不少学校的师资数量不足,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不合理、整体水平与素质难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存在配备不齐、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不懂得本科教学工作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也就难以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通过评估,被评学校普遍认识到这两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千方百计花大力气加强建设。如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教学骨干,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学术水平。与此同时,许多学校还充实了教学管理岗位及管理人员,加强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力地保障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推进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
在评估之初,不少被评学校搞不清楚什么是教学基本建设,甚至认为教学基本建设就是盖校舍、搞土建,导致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缺乏规划与措施、缺乏经费保障,教学改革思路不清。通过评估,被评学校都认识到教学基本建设包含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风建设、基地建设等丰富的内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建设。一所学校只有教学基本建设搞好了,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将两者有机结合,用改革的精神进行建设,在建设中不断深化改革。在提高认识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被评学校都制定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规划,设立了专项经费,并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强了教学管理,强化了质量意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经过评估,所有被评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学管理。
例如,充实和调整教学管理队伍,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基本文件,建立并健全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开展校内专项教学工作评估,探讨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开始向科学化方向前进,从而全面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
四、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只有时间,在评估理论建设、评估实践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一)评估指标体系分类指导的思想体现不够,而且定量指标多,定性指标少。
我国从20开始采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虽然对财经政法、师范、医药、外语类院校有补充说明,但在社会公众甚至许多高校看来,其评价标准是同一的,不管是“211工程”院校还是刚升格的本科院校,使用的指标体系是相同的,,分类指导的思想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在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整个指标体系中,定量的指标比较多,定性成分不足,导致在评估方法上偏重定量,轻定性。但本科教学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多用定量的方法有时会显得很不可靠。
(二)评估重绩效,轻发展。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学校在过去若干年内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绩效,而对学校正在做出的努力、发展的潜力则关注较少,这样导致我国的评估是面向过去的、以判断优劣为目的的总结性评估,而不是面向未来的'、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估。
(三)高校自评工作开展不够扎实。
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高校是被评估的客体,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许多高校都是“要我评”而非“我要评”,因此,高校的自评只是配合政府评估的行为,成为一种形式。为了给教育部门和各位专家一个好的印象,高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致使自评工作失去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功能。
(四)专家组进校考察形式复杂,对学校特点的考虑不足,专家自主性不够。
(五)整改环节过于形式化,整改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整改是本科教学评估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措施。但从目前的评估实践来看,许多被评高校对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整改力度不大,整改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评估主体对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是很到位,缺少对后期整改阶段的评估,导致整改环节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五、进一步完善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等教育评估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我国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长,我们所积累的经验还很有限。上述本科教学评估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外部评估的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经验,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分类制定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层次繁多,类型各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其定位和侧重点以及质量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应该在分类指导的原则下,尽快制定多元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评估。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对高校进行分类,笔者认为,可以按学校的学科分布特点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院校;或者按学校功能特点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院校;也可以按学校的实力和办学历史分为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新升格的本科院校。
(二)注重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
9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评估普遍从重视教育质量延伸到同时重视质量和效益两方面,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所以更应该注重教学效益。在指标体系中,应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馆的利用率、教学成本核算等内容,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总体素质和个体质量上,美国在进行院校鉴定时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这也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评估方式。笔者认为,对学生结果的评估也将会成为我国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要及早做些理论探索和实践准备,尽快把对学生学习的评估纳入整个本科教学评估计划。
(三)重视软评估,正确处理硬评估与软评估的关系。
(四)强调以高校自评为主,重视外部考察与自评的结合。
高校的自评工作应该是有效评估的基础,教育部不但要重视专家组的意见,同样也要重视被评对象的自测自评,提高被评对象参与评估活动的积极性,防止高校在评估活动中出现防卫心理或采取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做法,应使自评成为高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从而达到评估的预期效果。从今年起,教育部决定实施“阳光评估”,一是加强对高校平时教学基本状态的监控,建立并实施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采集与发布制度,并将这些数据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依据之一,专家组进校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核实,发现作假,一票否决,使教学评估工作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发布相结合;二是把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和学校最终评估结论等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以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5]这两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高校将自评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有利于高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五)优化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内容和程序。
教育部要适当放权,在确保评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智囊团作用和参评高校的主动性,提倡专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色,自主调整考察的有关内容、形式和程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减轻专家组和参评高校的负担。
(六)加强整改,充分发挥本科教学评估的效益。
首先,被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整改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全校上下要以迎评期间的热情投入整改工作,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在落实过程中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其次,评估主体要实施对整改工作的评估,加强对评估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第三,在高校整改期间,专家要随访,以便及时掌握整改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凤泰.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19).
[2]周远清.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钟秉林.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评估制度[eb/ol].
[4]许茂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程序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5]周济.教学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10).
[6]卢岚,胡华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评价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4.4(2).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七
摘要:实践证明,经济学研究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数学理论的模型建立能够使经济学研究更加清晰,数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工具,应得到合理的运用。据此,就数学经济模型的构建重要性和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经济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数学化;数学模型。
数学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工具,数学中的函数、极限等理论都对经济的研究具有积极影响。研究数学理论,并正确将其应用于经济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数学主要是研究数量、结构以及空间变化的学科,这门古老的学科已经在人类发展历史的多个领域显示了其积极作用。
1、经济数学化的特征。
数学与经济学不同,在二者之间结合上,要找到合适的切合点,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来经济问题。研究者要立足于经济研究,从其中找到能够使用的数学理论,而不是将某些数学公式生硬的套用于经济研究。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思维缜密和精确简明等特点。而经济则具有多变性,同样经济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经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性和不可预测性。借助数学理论来研究经济是将其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注意经济所处的时期甚至是地域,并且要承认数学的局限性以及经济的多种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数学就像一个有效的工具,经济研究的数学化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他与其他的存在形式一样,具有独特性和独立性,能够说明客观道理,但不能盲目的使用,数学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笛卡尔理论说明数学本质在于他是一门通用的语言,具有多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因此应用广泛。也就是说,数学在应用于经济学中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2.1数学化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原则。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基本原则就在于要尊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或符号出现在经济研究中,要在对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后在进行应用。数学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经济的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了解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帮助经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在研究企业利润过程中,可以利用极限和导数理论,计算出生产数量与企业获得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根据经济市场发展,企业产品需求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产品价格制定过程中,不仅可以基于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因素,还可以根据数学中的沃顿模型来进行更精确的计算,来获得更合理的价格制定。
2.2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过程。
以沃顿方程为主的多个数学方程都在经济学研究中具有积极作用,可将其构建成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经济问题。在沃顿数学模型构建中,物价与劳动力薪资的比例关系清晰明了的展现在决策者面前,工资紧随着物价,而物价与工资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数学模型提示政府要按照均衡理论,将没有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价与工资的形成做出适当的干涉。经济学之所以存在,就是源于他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模型的介入则使经济学的研究更加精确,经过数学模型介入的经济学研究更能够对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当然,数学的应用并不是全过程的,数学应用要掌握好这个度。另外,在使用数学理论过程中,还要把握其前提条件。数学只是一种方法,经济学与数学之间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其目的是通过数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某些研究中,数学的胡乱应用使经济研究陷入了危机,这是由于没有在研究中注重质和量,因此掌握其前提条件十分重要。在把握质和量两个因素过程中,要了解质是量的.基础,而量是一定质的量,一定的量变最终会达到质变。在数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中,在我们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时,首先要了解所研究的对象其边界值。也就是说,在数学模型建立之前要先提出假设,在不同的假设下,同一变量也能够产生不同的应变量值,边界问题是保证数学积极作用发挥的前提。只有规范问题的量,才能确保结果的质,这才是合理的应用数学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并保证结果的质。这样才能正确的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避免进入数学陷阱。
3、总结。
我们应始终辩证的看待经济与数学的关系,既不忽视数学的作用,也不盲目的应用数学理论和数学模型。数学对静静的推动作用是值得肯定,但胡乱的应用导致的经济形势分析不准确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始终着手于实际。对以往的经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使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如何正确的选择数学模型才是研究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对于经济研究,我们不能将数学视为唯一理论,在研究方法的同时,也要采用最基本的经济观察,要对当下的经济形势,社会需求和物价原因进行分析,做到真正以经济研究为主题。总之,数学在经济研究中具有积极作用,但要正确应用数学理论,数学模型的应用要立足于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八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差异。其中微观经济学主要从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进行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主要进行总量分析。经济周期主要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依靠经济社会中增长率的变化对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和紧缩主要反映在货币供给去需求不相适应,从而造成物价水平的变化。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经济社会中总体经济的运行,一国经济运行主要包括三大类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经济波动问题和经济政策问题。经济的增长主要是指社会中劳动力的收入增加,创造就业机会。经济的波动问题主要是指存在的工人失业问题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政策问题主要是指政府能否对经济出现的波动进行干预,通过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熨平经济的波动,从而改善经济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和补充,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以微观的个体活动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个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研究个体的所采取的行为,根据经济活动的后果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社会中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是从宏观层面在社会中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情况下研究经济中各相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所采取的经济行及其造成的后果,主要对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基于价格理论,通关观察商品价格的波动,利用个量分析的方法对个体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依靠的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三类经济模型,其中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以及反映经济波动的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和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中资本的历史性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各国增长率差异造成的原因,以及分析要素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对提高生活水平产生的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主要研究经济社会中物价的波动对产出造成的影响,总供给水平是指经济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经济能偶生产的商品产出量。总需求水平是经济社会对商品消费、政府进行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商品出口的需求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与社会中价格水平无关,取决于生产能力提高,其中价格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是指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就业机会充裕,不存在失业,经济社会提供商品的数量保持不变。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入波动获经济总量波动,总体经济活动存在交替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周期的波从主要衡量指标是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而不是经济总量的上下起伏。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在繁荣阶段经济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发展到达顶峰。衰退阶段主要是指当经济社会达到繁荣阶段的顶峰时,经济社会趋于平衡的状态,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才是正是处于经济的衰退阶段。在周期中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经济活动很快从最高点下滑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活动开始由低估逐渐上升,经济中的`活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进步经济周期慢慢趋向繁荣。
经济增长理论一国国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代表国家总产量的增加,战后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第二个时期是20时期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定量分析研究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需求经济增长的途径。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极限。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社会中流动的货币供给量小于社会需求量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从本质上而言,通货紧缩属于货币现象,通货紧缩在实体经济中主要反映在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的偏离,即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实际增长率持续小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时,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经济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衰退相伴随,主要表现在投资的机会减少和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收益降低,属于实体经济的现象。因为投资收益降低造成银行信用的紧缩,信贷增长缺乏动力,货币供给量增长持续下降,消费者的需求和投资积极性降低,企业生产能力降低,非自愿失业增加,社会中消费者的收入继续放慢,经济市场发展较缓慢,因此通货紧缩也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主要是指社会中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提高,因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超过为支付商品流动所需要实际货币量,进一步引起货币的贬值现象。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所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所代表的金银货币量就会出现货币的贬值进而引起货币价值降低,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金银流动的经济社会中不会发生,只有在纸币流动的社会中才会可能出现。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储藏价值的功能,由于本身具有使用的价值,因此可以自发地调节流动中的货币量,从而使得金银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流动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因为纸币不具备储藏价值,自身也不具备价值,当纸币发行量过多,从而超过市场中金银货币量,从而出现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九
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概率统计;案例教学;探讨。
一、概率统计学开设的现状概率统计学作为大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课,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到目前为止,很多学校仍在进行着单一的理论教学,从教学内容上已经远离了现代数学。教师在课上重视计算技巧的演练、定理结论的证明、解题方法的训练,轻视甚至忽略其思想方法、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结合实际领域不广泛,以致导致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无从下手,致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有一种数学学而无用的感觉,与老师所言的概率统计学“应用很广,用处很大”形成了极大反差。
二、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理论方法独特、抽象,它是建立在公理化结构之上,理论严密、体系完整,同时它的实践性又很强,很多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都是来自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其研究对象为随机现象,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得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与以往学生们接触的数学课程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学习时感觉难以理解书中的概念,定理以及解题方法技巧。
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学科,是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进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概率统计学的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情境中去,通过分析与相互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案例力图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案例使用者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在教学中引入经典故事和有趣实例来阐释这门学科有关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用简显的方式表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用书本中理论来解释。
2.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选取适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案例选取上注重内容的典型性、趣味性。所举案例应有代表性、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案例的启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引用的案例要真实具体,选取特定的案例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服务。因此在每个案例中,都应明确提出这个案例是和哪些教学内容相联系,为哪些教学内容服务,提出解决案例的方法。学生在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起着导演的作用。例如,保险机构是较早使用概率统计的部门之一,保险公司为了恰当估计企业的收支和风险,需要计算各种各样的概率,可以给出这类的案例分析题,组织讨论课。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揭示隐含在案例中的概率统计思想,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如在学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之后,可引入有奖明信片的利润计算案例已知中国邮政贺年年底发行(有奖)明信片,中国人口众多,采取分组发放,共分为2574组,每组中的明信片编号为000001到999999(记为),经摇奖后,每组中将号码是: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300元)四等奖(50元纪念邮票)五等奖(4元邮票)纪念奖(0.5元纪念明信片)已知明信片每张售价0.5元,而一张普通明信片成本费为0.25元,计算国家邮政局在这样项目上将获利多少?案例分析:考虑利润构成部分,发现只要知道平均每张明信片上所获利润即可。为此根据已知条件先求每张明信片的奖金的分布律,这属于概率的数字特征期望的内容,然后计算每张明信片的期望奖金为邮政局从每张明信片上平均能赚:在整个项目上获利:0.021×999999×2574=5400(万元)通过该案例可将此类问题拓展为免费抽奖问题,使同学们认识到抽奖问题的本质。通过这些实例的阅读和理解,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学生确实感到数学有用,并且知道了怎么去用,这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有帮助。
三、总结。
总之,概率统计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法,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率模型。应用的案例是真实的;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概率统计学的教与学的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学锋.浅谈师范院校概率统计教学改革中国成人教育2008(3)。
[2]杨云飞.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中国成人教育2008(5)。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
通常微观经济学上的创始人被认为是亚当·斯密。自其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十足的进展,至19世纪30年代,已经建立起微观众经济学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经济学如马歇尔预言般达到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微观经济学有了更大突破,其中显著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诸多成就。从微观众经济学理论出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上挑战完全理性假设,公共经济学上进行理论突破,管制经济学上开辟实证研究,劳动经济学上进行理论修正与补充,福利经济学上深化不断。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开始,已有47年历史。通过分析微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成果上看有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进步、研究领域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趋势更加综合、多元、交叉。
微观经济学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应用创新。一是一般均衡理论应用。作为数理经济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其从公理化角度研究经济系统整体均衡的稳定性、有效性、存在性,被当作西方主流经济学,其基本方法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中都应用广泛。一般均衡体系由萨缪尔森提出,使其成为统一处理各种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希克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建立,并将规模报酬因素引入,结合起资本与投资理论。二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应用。约翰·福布斯·纳什通过不动点定理,使均衡点的存在得到证明,奠定了博弈论一般化的基础,海萨尼对不完全信息博弈领域进行了新的开辟,让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到发展,维克里与莫里斯开创了不对性信息条件经济激励理论研究,并成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三是资源最优分配理论应用。通常资源配置的完成依靠价格体系的调整,康托罗维奇首次提出解乘数法,在资源最优配置问题中引入线性规划方法,将定性研究发展到现实计量阶段,赫克曼与麦克法登则建立了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使统计方法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在个人、家庭、企业统计分析应用中广泛,使经济信息在反映社会本质上更深刻。四是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应用。该经济学研究领域新的开创依赖于卡纳曼与史密斯的研究,提供了克服西方主流经济分析方法关于基本方法论困难的解决出路,提出期望价值理论遵循条件,使实证经济学方法的缺陷得到弥补,推动了经济理论现代发展。
(一)经济学的解释力因经济学的放松与拓展持续增强。
经济学理论大多建立的基础为一系列假设和假说,假设又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非现实主义抽象理解。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历年理论来看,研究微观经济学主要通过理论程度、信息确定性两条主线,再结合放松假设,向现实世界不断走近,以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在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逐步认识到依托“经济人”假说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为理想模式,难以在实际中有效指导决策,而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重要理论贡献,正是建立在逐步放松的理性假设上,让更加复杂的人性假定来替代“经济人”假设。此外,从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以分析出,对于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学家已经开始逐步抛弃,转而研究不完全性信息与其下的人类选择行为问题,让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空间更大,并使其作为经济学分支有更强的现实世界解决力。信息经济学着重分析研究人性假设与外部环境的决策约束因素,数量化不确定性,在激励理论、产权理论、契约理论的模型构建上给予方法论基础。不确定信息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前提进行改变,开创了新的经济学理论空间。在放弃交易成本为零假定后,交易成本理论得到了更广泛应用,在真实世界更准确审视上拥有了更有力工具。从该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道路为对非现实主义旧的假设不断放弃,让假说向真实世界更加靠近的成长过程。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与领域综合性、多元性、交叉性特征更加明显。
综合诺贝尔经济学奖近年来趋势,微观经济学里获奖理论在研究上更趋向于数理化,且分析方法显现出综合性、多元性的特征。在经济学中数学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数学结合经济理论,开创数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结合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机定量分析。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研究范围上,学科研究越来越广泛,并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更加多元化。多元化的倾向表现使得经济科学能逐步独立并树立一元化地位,逐步向人口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实现多元化发展,使得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多元性、综合性、交叉性与前沿性特征更加明显。
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前人成熟的理论体系知识,更大程度地理解与掌握单个社会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对多样化假定条件、非经济化研究领域等发展趋势更加透彻、了解,使学科知识能更好转换成社会生产力与社会财富创造驱动价值力。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一
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概率统计;案例教学;探讨。
一、概率统计学开设的现状概率统计学作为大学数学的重要基础课,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到目前为止,很多学校仍在进行着单一的理论教学,从教学内容上已经远离了现代数学。教师在课上重视计算技巧的演练、定理结论的证明、解题方法的训练,轻视甚至忽略其思想方法、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结合实际领域不广泛,以致导致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无从下手,致使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有一种数学学而无用的感觉,与老师所言的概率统计学“应用很广,用处很大”形成了极大反差。
二、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1.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理论方法独特、抽象,它是建立在公理化结构之上,理论严密、体系完整,同时它的实践性又很强,很多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都是来自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其研究对象为随机现象,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得这门学科的思维方式与以往学生们接触的数学课程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学习时感觉难以理解书中的概念,定理以及解题方法技巧。
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学科,是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进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概率统计学的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情境中去,通过分析与相互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案例力图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案例使用者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在教学中引入经典故事和有趣实例来阐释这门学科有关知识,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通过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用简显的方式表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用书本中理论来解释。
2.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实施。
选取适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案例选取上注重内容的典型性、趣味性。所举案例应有代表性、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案例的启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引用的案例要真实具体,选取特定的案例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服务。因此在每个案例中,都应明确提出这个案例是和哪些教学内容相联系,为哪些教学内容服务,提出解决案例的方法。学生在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起着导演的作用。例如,保险机构是较早使用概率统计的部门之一,保险公司为了恰当估计企业的收支和风险,需要计算各种各样的概率,可以给出这类的案例分析题,组织讨论课。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揭示隐含在案例中的概率统计思想,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如在学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之后,可引入有奖明信片的利润计算案例已知中国邮政贺年年底发行(有奖)明信片,中国人口众多,采取分组发放,共分为2574组,每组中的明信片编号为000001到999999(记为),经摇奖后,每组中将号码是: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300元)四等奖(50元纪念邮票)五等奖(4元邮票)纪念奖(0.5元纪念明信片)已知明信片每张售价0.5元,而一张普通明信片成本费为0.25元,计算国家邮政局在这样项目上将获利多少?案例分析:考虑利润构成部分,发现只要知道平均每张明信片上所获利润即可。为此根据已知条件先求每张明信片的奖金的分布律,这属于概率的数字特征期望的内容,然后计算每张明信片的期望奖金为邮政局从每张明信片上平均能赚:在整个项目上获利:0.021×999999×2574=5400(万元)通过该案例可将此类问题拓展为免费抽奖问题,使同学们认识到抽奖问题的本质。通过这些实例的阅读和理解,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了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学生确实感到数学有用,并且知道了怎么去用,这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有帮助。
三、总结。
总之,概率统计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概率统计学案例教学法,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率模型。应用的案例是真实的;是基于仔细而又认真的研究;能够培养案例使用者形成观点多元化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提高概率统计学的教与学的质量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学锋.浅谈师范院校概率统计教学改革中国成人教育(3)。
[2]杨云飞.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中国成人教育2008(5)。
微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具有授课对象拥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知识和小班授课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该课程的五大教学模块、四种教学模式和一种全过程的考评方式,明确了五大教学模块如何采用四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综述了四种教学模式如何进行考评,利于实现理论、实践、创新三方面教学任务的相互协调,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引言。
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专业化、综合化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60年代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创立技术经济学这门学科至今,其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涌现了研究电力技术经济学、信息技术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资源技术经济学的文献报道。公路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技术经济问题一直是公路工程界关注的焦点。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标准规范中,与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相关的有《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公路工程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编制办法》等,这些标准规范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进展保持更新和完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是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可为研究生提供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树立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思想,使研究生将技术经济学理论融入科研过程中,进而实现科技工作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有效结合,达到使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必备的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目的。为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理论、实践、创新三方面教学任务的相互协调,达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智慧启迪”的教学效果,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体系进行合理优化、授课模式进行有效探索、授课效果进行及时追踪等具有现实意义。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技术经济学不同分支学科的框架,发现所有这些相邻学科的框架大都遵循“概论——理论———方法———应用”的规则。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具备一定公路工程技术背景知识的研究生,个别选课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工程经济学课程基础知识,而如今的技术经济学研究和应用范畴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工程经济学的范畴,它把若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融入到实现经济活动目标的行为研究之中,使人们认识到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生产、财务、经济、市场、环境甚至社会等各方面必须视作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复合性的知识更容易激发创新的思维,更有助于实现通过科技创新达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据此,教学过程中概论和理论部分内容可相对弱化,突出技术经济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在安排授课内容时,以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为主线,设置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基础、公路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设计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施工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和运营维护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五大教学模块。第一模块“工程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基础”,包括技术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论等,建立课程教与学的框架。第二模块“公路工程决策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涉及的投资估算编制、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财务评价等的步骤和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重点突出交通量预测、运输成本的确定、报表的编制、指标的选择与计算等内容。第三模块“公路工程设计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设计方案比选方法、限额设计方法、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清单预算价的编制、投标报价的编制、公路工程建设交易方式的选择、标段划分等内容,突出公路工程技术与经济问题在设计阶段的融合,将本科阶段学习的碎片化知识点整合、理顺。第四模块“公路工程施工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施工方案技术经济比选方法、机械设备更新比选、工程款计量支付、工程结算与决算,从建设管理方角度突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经济问题,掌握现行部颁及省颁的相关规范、标准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第五模块“公路工程运营维护阶段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包括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公路养护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等内容,突出各部分内容现状的介绍,抛砖引玉,使学生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如公路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大数据背景下公路养护决策方案的制定、公路养护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等。需要注意的是,公路工程技术经济领域的研究内容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相应的规范、规定、标准不断地推陈出新,如“营改增”、新定额和编制办法、ppp建设管理模式等,因此授课内容需要据此与时俱进,实时更新,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更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不同:一是小班制,利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二是研究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掌握了本专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更能从工程实际出发思考和探索与技术相关的经济问题。因此,基于公路基本建设程序设计教学内容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针对上述教学模块知识点丰富、内容宽泛的特点,需从多样化教学模式角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堂教学。
上述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中,第一模块需要完全采用课堂教学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他模块则是以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进行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和准确清晰的信息呈现,与黑板有机结合,配合教师富有感召力的语言与表情艺术,适时恰当的启发技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推荐专业期刊、网站,鼓励学生阅读学术专著,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此外,邀请企业相关人士进入课堂进行专题讲座,点评学生的实践成果,增进互动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那么案例教学可以达到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是谋求工程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的一门学科,案例教学模式是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优化后的教学内容中,第二、三和四模块以案例模式教学效果最佳。本文所说的案例教学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讲思路、讲要点和知识体系,再以工程实例为依托,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6]。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身临其境地主动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第二模块教学内容中的经济评价为例,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方法、步骤等理论知识,教师将实体工程经济评价报告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做经济评价的工程背景信息并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熟悉工程背景,按照所学理论知识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完成该工程实例的经济评价。由于这类型的工程实例较多,教师可以同时布置多个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案例,也可以是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还可以既涉及新建工程也涉及改扩建工程的案例,由3—5名学生的小组分组完成同一案例,不同小组之间针对相同的理论知识应用问题可以相互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将经济评价中涉及的诸多知识点串联起来,也可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软件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体会如何从经济角度评价工程技术方案。
(三)小组讨论式教学。
面向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过程应树立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小组讨论式教学可以是与第二、三和四模块的案例教学相互结合,学生分组做工程实例案例分析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确定最佳方案或是通过讨论归纳总结理论方法的特点;也可以是针对第五模块的教学内容,布置不同的讨论主题,明确各主题的要点,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或老师提供资料,组内研读资料,选出小组代表发言,营造自由讨论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参与讨论,达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目的。以第五模块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将该模块内容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与评价现状、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公路养护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形成三个小组,老师提供给各小组讨论资料,并明示学生还可以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提出各主题需要研究的要点内容,并要求各小组以多媒体形式汇报成果;各小组代表汇报的过程,也是其他小组成员学习的过程,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提问,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这一过程可以使多个主题的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该主题尚未解决的问题,为其创新能力的发挥找到了素材、提供了空间。
(四)个体演讲。
本课程设计的个体演讲教学模式是对课程内容的提炼、体会和总结,由在前几个教学模式中尚未上台演讲过的学生来完成,演讲主题是关于如何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贯彻技术经济分析的思想,学生需要从公路建设不同参与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看似是一个新问题,其实质还是需要对所学各模块内容加以灵活应用。做这一主题演讲的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更有代入感,能够使学生深入思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问题,课程结束时又恰好是研究生论文即将开题的时段,更利于创新能力的启蒙和培养。
四、改革考评方式。
合理的考评方式是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在第一节课时就应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并重视该课程的学习。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该课程理论性强,与现实结合紧密,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需要评判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对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根据上述教学模块和教学模式,学习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核可各占50%左右。课堂教学根据出勤和课堂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等)进行考评。案例教学根据学生参与的工作内容、结果及所做案例的成果质量和效果等进行小组考评,同一小组成员的成绩可相同或不同。小组讨论式教学根据小组讨论成果、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发言质量进行考评,同一小组各成员的成绩可相同或不同。个体演讲教学根据学生的素材搜集整理情况、调研情况和是否具有独到见解进行考评。期末考试可设计一部分具有固定答案的题目,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再设计一部分无固定答案,具有发散思维的题目,考核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结语。
公路交通项目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进行考量,从技术和经济角度的分析是其关键的内容之一,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课程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公路交通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深化该课程教学改革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优化整合公路工程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教学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4]樊瑜,赵世强,张宏,张丽.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