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实用15篇)
总结是沉淀思考的过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总结的结构要清晰,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总结范文中的思路和结构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口算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备课时我预计孩子能想到计算57+29=86的多种口算方法,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我认为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但是在算法的优化上,我觉得我的处理有些仓促,如果将孩子的`各种算法出示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交流、比较,这样效果会更好、更直观。
而在计算57-29=的口算方法上我备课时就认为这个难度稍大些,因此我课件上设计了一种方法是:将29看成30,用57-30=27,27+1=28。但是课堂上出乎我的意料,有两个孩子想出了不同的算法。
一个学生的方法是:将57看成59,
另一个学生的方法是:把29看成27,
虽然我准备的方法和孩子们类似,但是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精彩的地方,因此我就没有出示我的方法,这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课堂上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我应该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精彩的地方并让它成为一个个亮点。
其次是对于这两个孩子想出的好的方法时,我认为自己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如果能多用些鼓励的话语表扬他们,同时鼓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课堂效果会更加的好。
本节课口算有些枯燥,总是孩子说算法,孩子会表现出厌烦的情趣,这是课前我想到的,因此我设计了男女生竞赛、小组大比拼的形式激励孩子学习的欲望,但是缺少了合理的规则和评价标准进行比拼,因此设计的游戏显得逊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小组大比拼环节,我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习小蜜蜂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进步,但是并没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不成熟之处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指正。短短的40分钟的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再次提醒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反思、多学习。谢谢!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二
假期培训中听了二年级卢老师讲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一课,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的口算。(和在100以内)。
课前卢老师先准备了几道整十数的加减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做起来非常快。然后告诉学生,笔算是有效的计算方法,而口算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更快速地进行计算。今天学习的口算就是要将复杂的两位数加减法转化成我们比较熟练的加减法,从而加快计算速度。这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为了使计算教学不至于太枯燥,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卢老师以二年级四个班乘船去鸟岛游玩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探索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把学生的想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人认为,这堂课的教学最后再加上“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评价环节”就更好了。由于学生前面先学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先入为主”的观念使部分学生倾向于在心里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所以对于《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出现的算法多样化及优化的评价该如何实施,是本节课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三
说教学内容:
教材91页、92页。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说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说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口算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
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教师板书)。
(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完善该题。
6、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
三、拓展练习。
1、口算练习(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练习方法:让学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开火车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选几个学生挑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2、判断。
练习方法: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3、跷跷板游戏。
练习方法:根据两只小动物下面的算式结果,说出哪只动物在上面,哪只动物在下面,比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足球的有54人,打篮球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列算式、说结果并说口算的方法。
5、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由情境图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在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渗透了估算的意识。在实际的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同一道算式中发现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为四个班的同学找最合适的搭配方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地方,整个课的设计如果再新颖一些,可能会更多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练习课的设计,不是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知识点的引导上,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的追问、总结,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思维,比如:学生在拿68和54或71进行比较时,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对于跟的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说完四个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效果会更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化的语言体现的不明显,课堂就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多汲取别人的优点。平时利用空闲时间要多看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力争每一节课都趋于完美。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四
张老师执教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3页例1和例2。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减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张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课始,张老师利用学案,引出课本主题图,创设情境“去鸟岛”,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主动地收集资料,选择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自然有效地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生活中的乘船方案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2、创设教学所要的“问题串”展开教学。“先估计一下,一艘船能坐得下吗?”“至少要准备几艘船?”“哪两个班级可以乘一条船,你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也就有效进行了例1的教学,避免口算教学给人以枯燥、单调的感觉。对于例2的教学则从例1中过度引出:“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不行的方案转变成可以?”学生自然想到了船上若有多余68人的人数可以到另一艘船或不满68人的再继续上来几人,“那还能上来几人呢?”从而展开对例2的研究探索,前后连贯,条理清楚。
3、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在课堂中,张老师那亲切的引导:“你是怎么算的?”“你能说得明白点吗?”“谁能用先算……再算……最后算……完整地表达出来?”“谁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比一比,看谁说得更明白!”……让我亲眼目睹了学生思维碰撞迸发的火花,“我是先算十位上的20加30等于50,再算各位上的3加1等于4,最后算50加4等于54。”“我是先把31估成30,23加30等于53,再算53加剩余的1等于54。”……正是张老师那一句句亲切的话语,给学生提够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共同经历了探索不同解决解法、交流计算方法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数学活动成功的体验,得到情感满足,建立了学习自信心。
口算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几道数学题,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口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教学中,张老师充分利用板书,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探讨,“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想对它们说什么?”“进位时,我们该怎么办?”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当然本节课的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练习的设计:摘苹果。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五
1、从总体情况来看,本节课结构较合理,环节紧凑,完成了教学任务。整节课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复习引入到看情境图到提出问题再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始终在思考、交流。老师做到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留出了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新课标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李老师这点做的比较好。再者老师的评价比较及时,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李老师首先注意了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口算的那根弦,打开了口算的思路。利用课前的复习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3、整堂课学生能否自始自终带着兴趣、问题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习新知,新课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李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结合课本提供的情境图——蜜蜂王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仔细看图,了解蜜蜂的分工情况,乐意去提出和蜜蜂有关的问题。自然、亲切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学习情境。
4、整节课体现了“开放式教学”新理念。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的能力。李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如在口算57+29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找到了多种口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5、这节课的教学,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洪亮,和蔼可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语言目的性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展开,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异常活跃,通过交流学生得出了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比如:在学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时。教师没有加以引导,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让同学加以评判,学生的思维也许会更清晰。同时,交流完后,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口算方法加以总结和强调,使得学生的口算算理不是很明白。建议在进行完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
2、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也就是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否则对学生来说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好处。何为算法的优化,我认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在多样的算法中找到一个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好的、最为合适的、最简单的算法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再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并逐步形成技能,我们才算达到了目的。在课堂上,但学生出现比较复杂的算法时,教师可给予肯定,但不一定非要所有的同学都理解这种算法,就像课堂上出现的那种情况一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部分学生糊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算了。所以,导致课堂上最后练习的时间也不多了,有些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没有把口算的方法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及时打住,在这些地方少用点功夫,多一些相关的练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六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这节课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笔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蜜蜂王国的情境图,通过王国各种不同的岗位分工,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由此引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导入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从多种算法中选择合适的算法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引领学生探究计算方法。体现启发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明确算理,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发现,优化,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上课开始,我用猜谜语引入情境,同时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
1、探索32+45的口算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如果需要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汇报时可能会展示出多种算法,如:可以把32看作30+2,45看作40+5,可以先算“30+40=70”,再算“2+5=7”;或者先算“32+40=72”,再算“72+5=77”。只要学生运用的算法有道理,都给予肯定。接着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算式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解决,渗透转化的思想。最后,借助同种类型的题目进行随机练习,进行巩固。
2、探索45—32的口算方法。
学生有了探索加法口算方法的经验,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45—32的口算方法,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补充完善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有扶又放,教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渗透转化思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愿望,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分析比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做几道练习,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是不是又快又简单。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的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优化,沟通了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凸显了算理。使学生看到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1、基本练习。猜猜小蜜蜂下面藏着几?
32+14=441+28=935+=79+56=78。
18+12=056+13=995—27025+470。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巩固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2、提高练习。送蜜蜂回家。
17+58+363227+5451—2449—1684—57。
6833758127。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提升口算方法。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运用,提高口算速度。
3、综合练习。走入蜂蜜商店。
46元23元35元37元。
我提出问题:?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一共多少钱?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体会口算的价值,感悟不同算法的作用。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高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下课之前,老师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三个维度进行总结。学生可能会谈到:这节课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也可能说,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做题的时候先观察算式特点,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还有可能会说,感受到今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用处很大,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很有用。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自主反思的能力。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七
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
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笔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蜜蜂王国的情境图,通过王国各种不同的岗位分工,呈现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由此引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导入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从多种算法中选择合适的算法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引领学生探究计算方法。体现启发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明确算理,体会口算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发现,优化,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我用猜谜语引入情境,同时出示信息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学习。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探索32+45的口算方法。
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如果需要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汇报时可能会展示出多种算法,如:可以把32看作30+2,45看作40+5,可以先算“30+40=70”,再算“2+5=7”;或者先算“32+40=72”,再算“72+5=77”。只要学生运用的算法有道理,都给予肯定。接着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算式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解决,渗透转化的思想。最后,借助同种类型的题目进行随机练习,进行巩固。
2、探索45—32的口算方法。
学生有了探索加法口算方法的经验,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45—32的口算方法,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补充完善引导学生概括。
总结。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有扶又放,教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渗透转化思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解决问题,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的愿望,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分析比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做几道练习,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是不是又快又简单。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的什么方法。这样,通过优化,沟通了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凸显了算理。使学生看到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基本练习。猜猜小蜜蜂下面藏着几?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巩固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2、提高练习。送蜜蜂回家。
6833758127。
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提升口算方法。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和运用,提高口算速度。
3、综合练习。走入蜂蜜商店。
46元23元35元37元。
我提出问题:?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一共多少钱?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到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体会口算的价值,感悟不同算法的作用。
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提高练习,并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全课总结,自主回顾。
下课之前,老师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三个维度进行总结。学生可能会谈到:这节课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也可能说,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做题的时候先观察算式特点,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还有可能会说,感受到今天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用处很大,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很有用。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自主反思的能力。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八
作为一名联小教师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感到无比荣幸。在参与讲课的几名联办小学教师中,我可以说是年龄最大,教龄最长,应该说也是经验最丰富的。在的时候我就参加过全市的讲课比赛获得了二等奖,我也曾经执教过县里的公开课。对于本节课课前我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了研究分析,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较充分的预设,可以说是信心十足,没想到上课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我始料未及的现象以至于弄得手忙脚乱。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是严格按照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来设计的,课堂上我也充分尊重学生,把探索知识的过程完全放给学生去完成,让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做到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可正是这个原因课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如:对于三种乘船方案的'研究上,学生开始说的不完整,只是说出两个班,其余两个班没说,我并没有进行任何提示,而是让其它同学补充,把话说完整,可是一连叫了好几个学生都没有说完整,等到把三种方案说完就花费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
再如:口算23+31这个算式时我也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可当我巡视时却发现六个小组都只想出了一种方法,而且方法都是一样的,我也参与两个小组进行交流,可学生对我的方法没有理会,以至于在全班交流时也只出现了一种方法,迫于无奈我只好进行了提示,到最后也只有一名同学能理解。正是在这些环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才最终导致了后面的减法的口算和练习题没有时间去完成。这充分说明我在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环节的把握方面还存在的缺陷。
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把课堂组织的得心应手、轻松自如,真的是很不容易。听了孙老师的课更让我深深体会到我现在和这些名师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驾驭课堂、组织学生、教学机智等方面我还有很大的需要提升的空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加强学习,就像孙老师一样,仔细研究教材,认真学习教师教学用书,认真研究每一学生,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九
覃老师的这一节数学课准备的比较充分,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及时,反馈及时,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优点:
导入激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完整叙述,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感受较深的是覃老师结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能巧妙引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覃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渗透了计算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力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老师非常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引导。反馈及时,练习针对性比较强、趣味化。
建议:
1、这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好。
4、在知识的探究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总比你你牵着走要好得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十
今天听了谢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例1。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谢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谢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周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并且应培养学生利用估算选择最佳方案。
四、谢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但谢老师这里没有很好的把握,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十一
今天听了x老师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x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x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周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x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并且应培养学生利用估算选择最佳方案。
四、x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但x老师这里没有很好的把握,引导不够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掌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十二
1、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还远不能满足,又提出了算法的优化,这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串”,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于教材中的情境不再是单纯的出示情境图,而是将它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既作为知识的载体,又作为内容新颖的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练习中的各个题目均与情境紧密结合,吸引学生参与,使他们兴趣盎然。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十三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位于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期。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万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孩子们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既注重了口算,又继续介绍竖式计算,体现了计算方式和方法的多样化。
二说学生。
一年级下期的孩子已经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能正确地进行竖式的书写与计算。
本班的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弄清“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深化积极的学习情感。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由于“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这一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成为了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具:小棒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的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说学法。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第一个教学大环节是。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两个孩子在停车场收集到的27和8这两个数据,来揭示新知,而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情景图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增添了一个新的数据11,让孩子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把这些算式根据已有认知基础进行了分类板书,在已经学过的算式中选择11+8和27+11来谈谈自己的算法。接着让孩子尝试算27+8,在孩子尝试后,询问孩子:你在算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吗?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并引出新知,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操作实践探索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孩子遇到了27+8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呢?请孩子用。
用小棒边摆边思考并说一说,7和8相加满十了,你是怎么办的?
接着四人小组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1)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8根里拿出3根和7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2)先拿出27根小棒,在摆出8根。然后从7根里拿出2根和8根合起来。捆成一捆。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活动2、展示算法。
这个活动主要研究竖式计算.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活动3、小结。
在计算27+8的时候,遇到了十位相加满十,我们是怎么办的呢?
在孩子们通过自我小结以后揭示课题并进行板书。
活动4巩固练习:课堂活动1圈一圈算一算。
让孩子圈了以后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圈?然后根据圈的过程算出每题的得数.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三、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因此,在教学例题2时9+75。我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计算9+75,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交流汇报。并根据孩子的汇报板书计算方法。这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展示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体现求异思维。
四、主要是处理练习题。
1、巩固练习课堂活动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37+6的?
2、深化练习课堂活动3说一说和的十位上是几?
这里主要是要孩子通过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说一说和的十位是几?是怎么得出来的?
五、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六、游戏:抢答赛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中山路小学胡蓉。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十四
覃老师的这一节数学课准备的比较充分,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及时,反馈及时,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优点:
导入激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完整叙述,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感受较深的是覃老师结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能巧妙引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覃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渗透了计算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力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老师非常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引导。反馈及时,练习针对性比较强、趣味化。
建议:
1、这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好。
4、在知识的探究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总比你你牵着走要好得多。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篇十五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我主要以课本主题图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创设“先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去哪玩?引出鸟岛主题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生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产生迫不急待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情感等进行全面总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同时,进一步系统、完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