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热门21篇)
3、总结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工作生活。总结要有所得和启示,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收获。接下来是一些备受推崇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绝句教学设计篇一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录音机、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在黑板上斜着往上画一行白鹭,让学生用一句诗来说谜底。
3、告知谜底,揭示课题。
(谜底:一行白鹭上青天。课题:绝句)。
4、简介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今湖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5、回忆学过的杜甫的诗,练习背他的另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6、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赶紧翻开书读一读吧。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1)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想象诗句画面,背诵古诗。
2、根据以上方法自学古诗。
三、检查自学情况,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出示抄有诗歌的小黑板,检查自读情况,相机纠音。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
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读。
4、理解字词意思:
鸣:叫的意思。青:(让学生查字典选择)蓝色。
千秋:许多年。万里:来得很远。
泊:停。东吴:地名,在现在的江浙一带。
5、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6、谁来说说诗句意思?
(窗外翠绿的柳枝上,有两只黄鹂正在唱着动听的歌,一行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蓝蓝的天空。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西边的山岭上,积了多年的雪还没有融化,门前的江边,停泊着来自遥远的东吴的船只。)。
教师小结: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蓝天下的白鹭,柳树上的黄鹂,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画。作者写前既不写题目,写后也不想写题目,干脆用“绝句”做题目了。
7、想象说话,体会作者的心情:
看到这么美妙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悦耳的声音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一边唱一边跳的情景。
黄鹂会说些什么呢?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会怎样?你的心情呢?
8、轻松、愉快地读诗。
9、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唐朝当时发生了战乱,江河不通,被军队占用,老百姓保受战乱之苦。那一年,战乱被平息了,杜甫又回到成都草堂,当时心情特别好,就靠在窗前,欣赏窗外的景色。当他看到来自东吴的船,你知道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吗?(更高兴,感到欣慰和振奋)。
10、再次感情读诗。
四、指导朗读背诵,想象画面。
1、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首歌里,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黄、翠、白、青)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明丽的画。你就是杜甫,你为自己写出了这么一首诗而感到兴奋,于是,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地读起来。
2、合上书,读着《绝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
3、指名上台拿话筒比赛读。
4、齐背古诗,边背边做动作。
5、每组派一名选手上台比赛背诗。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练习默写古诗。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写在采集本上。
绝句教学设计篇二
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习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能用一些四个字的词语来描述吗?
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词语。
我从你们可爱的小嘴巴里听出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多好呀!唐代诗人杜甫也特别喜欢春天,他还把他看到的春景写成了一首诗呢: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随机识字。
3、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2、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指导朗读。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在黄鹂叫)
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相机指导写“鸣”。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那你把这一句诗读一读。还有谁也想读?齐读。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
哦?白鹭在干吗呢?你看,他们排着多整齐的队伍,在蔚蓝的天空中快活的飞翔,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鹭呢,那你把这句诗读一读!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
真的吗?雪在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谁来读?这句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质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你们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雪﹑船,这多像一幅美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女生赛读.
你们读得这么好,让我感觉这么快乐,奖励你们去画中游一游吧!
(课件)欣赏动画.
我给你们配上美美的音乐,就当自己是大诗人杜甫,再来一次吧!
五背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你们把他记在心理了吗?谁把前面两句记住了?有没有全部都记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一首生机勃勃的诗,看看,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想起哪句诗呢?(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最后一幅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去查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学着写诗)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是画,无处不是诗!
绝句教学设计篇三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绝句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过程:。
一,开篇揭题。
同学们从小学古诗,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老师想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诗的意境。
名学生看图朗诵)。
2,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唐诗——《绝句》(电脑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教学诗句。
(一)读。
1,请你试着把这首诗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利.
2,检查:两个同学试读,纠正字音.
谁能有感情地读这首诗.(指名读)。
男女生比赛读.
1,鸣:叫.
2,翠柳:碧绿的柳枝.
3,黄鹂:也叫黄莺,叫的声音很好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碧绿的柳枝上鸣叫.
4,白鹭:也叫鹭鸶,能涉水捕食鱼虾.
5,上青天:飞上蓝天.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飞上蓝天.
(三)质疑。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什么意思。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诗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万里船"就是东吴与成都相隔十分遥远,从东吴行船到成都经过了千万里路.
4,整句诗的意思是: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
三,根据诗的意境,想象作画,巩固理解。
过渡:的确,这短短的一首绝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要是能用彩笔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请你边读诗边画画,把诗中描绘的情景展现出来.
1,学生作画.
2,指名学生谈谈为什么这么创作.(展示学生的画,请他对照着画面说出对诗的理解)。
3,其他同学的画课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来.
4,看图背诵古诗.
(配乐)过渡:正如这位同学所画的那样,诗人从草堂向外远眺,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蓝天.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山顶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客船.诗人把这动,静,远,近的景物描绘的错落有致,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美好的风景图,一首千古传诵的绝句.
师生共同配乐背诵《绝句》.
四,了解作者及写诗的背景。
1,关于这首诗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发问:作者是谁为什么以"绝句"为题等等.
3,教师讲解.
五,小结。
希望同学们对唐诗的研究,不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要通过课外的阅读,丰富知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让我们一起来继承这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唐诗.
绝句教学设计篇五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四、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当我们想到最亲爱的妈妈,我们不禁会想起古诗《游子吟》(学生有感情的背诵),想到滚滚奔流的长江,又会想到古诗《浪淘沙》(学生背诵)。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吧!
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背诵上个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进入诗词学习的意境,感知古人吟诗抒情的意境。
二、通读。
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生:反复读,将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
2、整体感受诗歌。
《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
三、
了解大意,感受春之美。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
如(温暖、柔和、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
(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金黄、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嫩嫩)的草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
生:香读出来。
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
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生:读以上两句。
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
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出来。
喜欢这春色吗?读全诗。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诗、看课本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想象中,了解诗的大意,从色彩、味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春天的美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拓展。
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
1、略读两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春雨,感受春雨润物无声的美好。
2、欣赏吟诵调《春晓》。
春晓孟浩然。
绝句教学设计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一、揭题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出示),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七个字的简称七言绝句,五个字的简称五言绝句。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2、那这位诗人是谁呢?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他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公元七六三年,杜甫得知故人严武回到成都,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这首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还要争取读出点诗味来。
2、指读,正音(提醒同学们多音字:泊)
3、再指读。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好听在哪呢?(节奏、押韵an)
4、谁也想这样读一读?(指读,齐读)
三、吟诗炼字,感悟诗意:
同学们,读完这首诗,诗中有哪些字或词你不理解吗?提出来讨论讨论。
含——包含(画简笔画理解)
泊——停靠
白鹭、黄鹂——看图介绍
四、描述画面,感悟诗情:
2、交流:
你看到了哪一幅画面?
(1)两个黄鹂鸣翠柳(示图)仔细看,这两只黄鹂在哪儿?它们在干什么?
(2)一行白鹭上青天(示图)一抬头,你又看到了什么?白鹭怎么飞的?飞到哪儿去了?
谁能把这两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你感觉这画面怎么样?你能读出画面的美吗?
(3)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示图)
诗人是站在哪儿看到这两幅画面的?看到了什么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你觉得这两幅画面怎么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指读)
3、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几幅画面(女生读——男生读)
4、同学们,你知道吗?这首诗被称为千古绝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它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你想发现吗?赶快再去读一读,与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的发现多,谁的发现准。
5、交流自己的发现: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读着这些词,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诗中除了有颜色还有声音呢!
板书:有声有色
鸣、上、含、泊
虽然这四个都是动词,但你觉得哪些是真动?哪些并不动?真是有动有静啊!
板书:有动有静。
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这四个词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
板书:有虚有实
这些词还是一一对应的呢!你能找出来吗?老师告诉你,这就是“对仗”,这首诗1、2两句对仗,3、4两句对仗,结构很工整,读起来可好听了,谁再来读一读。(指读——女生读——男生读)
小结:同学们,现在,你能完成这道填空题了吗?《绝句》这首诗通过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喜爱之情,突出了诗人的心情。(板书:喜悦)
6、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再来读读这首诗,会背的可以背。(齐读)
五、拓展古诗,丰富积累:
1、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总是充满了感情,你还想到他写的哪首写春景的诗?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哪位同学先来读一读(指读、正音,五言绝句、节奏、押韵)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一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你觉得这景色怎么样?
4、让我们一起把春天的美读出来。
六、指导写字,默写古诗。
绝句教学设计篇八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三、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
课件播放歌曲。
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
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
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
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
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
课件展示: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指生展读。
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
生交流:项羽
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课件展示: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生:思
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指生交流。
谁能用诗句来回答?
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
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好一个“不肯过江东”!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齐读古诗。
5、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
课件展示: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在行至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这首诗。
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呼喊:齐诵《夏日绝句》!
短短的这么一首五言绝句,里面却藏着三个典故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讲。
三、融会贯通感情升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
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
愉悦之情。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
的意思。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
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学生说说春天的发现。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杜甫的资料。
自由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并給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开火车读词语。
先读古诗,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回报。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唐)杜甫。
情: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彩画:黄翠白青。
动画:鸣上。
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一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习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按古诗学习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习古诗,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习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了解诗人的生平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习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二
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愉悦之情。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绝句。
(唐)杜甫。
情: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彩画:黄翠白青。
动画:鸣上。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三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
1、学习第一句诗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注意节奏。
2、学习第二句诗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教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教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四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五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积累咏春的诗句。
4.巧妙记忆生字,有感情地读课文。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诗的喜爱。
学会生字,背诵课文。
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录音带、课文插图。
第一课时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的情景。那春天拂晓在作者笔下是
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些古诗。
1.学生试读古诗,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知 晓 眠 闻 落
2.根据拼音试读生字,学生自己指出在读音时应注意的问题。
3.检查认字情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抽出学生读。
4.只认识这些字还不够,还要记住字形。在记字形时要讲究方法,同学们有哪些好方法请说出来。
5.记往了这些字形,那就要会写这些字。教师在黑板上写这些字,
学生仔细观察。要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晓、 闻、 眠、 落、
2.在朗读时,语速成稍慢,学生跟着朗读诗歌。
永春的诗不少,学完《春晓》后,请再积累几句写春的诗句。
等闲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第二课时
我们刚学了一首写春的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唐诗《绝句》。
1.听课文录音。
2.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你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3.学生试读课文,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找出其中的生字。
1.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应特别注意哪几个字的读音?
丽 泥 沙 暖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的?
3.认读并练写这几个字。
4.老师指导在田字格中练写。
1.刚才同学们从画面上就看出了本首诗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那么就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喜欢、赞美)
2.还要注意诗的节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中写了哪些富有春天特色的景物?
春风 花草、 冻土、 燕子 鸳鸯
2.从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
热爱春天的感情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六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60页,和老师一起读一下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吧。
3.生:朗读古诗,圈字。
4.师:同桌互相给对方读一遍,注意听对方读,纠正字音。
5.生:互读开始。
6.师;谁想第一个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7.生:找生读诗(2名)。
8.师: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宝宝,只有把它们学会,才能把这首诗学好!
9.出示小黑板:你认识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它的名字。
10.生:说音节,师板书。
11.生:一音一字齐读一遍。
12.这些字,如果你能给他们组词老师可高兴了。
13.生:开始组词。
14.师:如果你能想起哪个字有好的识记方法,老师会更高兴的。
15.生:说记字方法,师及时点拨。
16.师指字,你们一音一字齐读一遍。师不指,再一音一字齐读一遍。
17.师:擦掉音,你还认识它们吗?(生试读)。
18.师: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能大声地准确地读出来?(出示生字卡片)。
三.学写字。
师:这些字我们不仅要会认,而且有一部分字要会写,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字。
1(准备好虚宫格)出示音节,生读。
2.和老师一齐书空。3.师范写,生看老师写。
4.指导生写,一音两。
四.美读古诗。
1.师:看黑板古诗,把生字送回诗中你还认识它们吗?男女生各读一遍。
2.师:这么美的古诗,老师也想读一读,听一听,然后再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生:老师读的时候有停顿的地方。
4.对,这就是古诗的节奏美。自己练一练。师画节奏。
5.生;小声试读。
6.请跟老师读一遍。
7师:自己再读一遍。
8.师:谁想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找2-3名)。
9如果你认为他读得好,就模仿他读一遍吧。
10.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你都读明白了什么?
11.生:各抒己见。
12.师:这首诗美吗?那就让我们一齐来美美的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背。
五.赏读古诗。
品尝了如此美景佳句,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种春天的景物画一画,并给它配上诗句;喜欢读诗的同学可以收集杜甫的其他诗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的意境美。
(下课)。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七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中“鸣”、“含”、“泊”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习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2.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畅快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该诗。
3.教学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在古诗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读诗、品诗、背诗,从而在古诗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悟。
2.教法:我力求抓住古诗凝练的语言,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理解诗句含意;并借助想象进行感悟,引导学生说诗意、品诗情,读出韵味,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创情境揭课题。
1.在音乐的伴奏下,欣赏春天的图画,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导语:听着他们的诵读,我仿佛看见了嫩绿的柳条,粉红的桃花;听到了燕子的呢喃,闻到了花草的清香。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诗,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看看唐代大诗人杜甫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心情。
第二板块:知诗人解题意。
1.了解诗人。
学生简介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一段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在杜甫晚年时,国家平定了战乱,天下终于太平了。得知这个消息,杜甫的心情无比舒畅。多年的战乱终于平定,交通也恢复了。看到来往东吴的船只,想到自己也可以返回故乡,怎能不叫诗人喜上心头呢?杜甫站在草堂的窗前,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千古名诗《绝句》。
2.简介绝句这种体裁。
3.初读古诗。
(1)学生放开声音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矫正多音字:行 泊(用不同的字音组词)。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我们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第三板块:想画面悟诗情。
这个板块中,我设想紧扣一个“窗”字展开教学,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透过这个“窗”,诗人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诗中找出来,用直线画一画,随后学生交流。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学这句诗时分四个层次,先找出“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让学生感受到春天鲜明的色彩,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幅黄绿相间,青白和谐的美景图。
接着第二个层次,教师提问:杜甫把春天写的那么诱人,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美景。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你还听到了什么?啊,黄鹂一唱一和多有趣多热闹啊!让学生感受到细柳新绿,这正是春天的色彩,黄莺唱和,这正是春天的声音。
第三层次就是指导学生读出春天的美好。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到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同时在朗读中引导感受古诗的对仗所带来的节奏美。第四层次是说话练习:春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诗人看到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啊,春天__________!
2.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于这一句诗的教学,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2)东吴。东吴指的是当时的吴国,东吴和成都的距离可谓是路远迢迢,行程万里,所以诗人说万里船,指的就是这些停在江上的商船,诗中哪个字就是停的意思?这些商船住来于四川和江浙,要经过很多很多的路。告诉学生这里的万和千都不是真的指数量,在古诗的写作手法中,叫虚指。
第二步:感悟诗情。
诗人透过窗,看到了西岭上的雪,江上的船,诗人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他会想些什么呢?诗人的高兴不仅仅因为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更是因为(课件出示)诗人写这首诗时,唐朝刚刚结束了一场战乱——“安史之乱”,老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太平的生活,饱经战火的国家此刻又出现了繁忙的商船云集的景象。杜甫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诗人怎能不喜悦,不高兴呢!
3.整体感悟,再现画面。
短短的28个字的七言绝句,杜甫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将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来美美地体会春天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新的愉悦。
古筝起,指名读,师生齐读。
第四板块:求拓展多积累。
1.拓展杜甫的另一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课外再去找一找杜甫的第三首《绝句》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诗人杜甫一起领略了美好的春光,感受了春日里愉快的心情。美的诗不但适合我们吟诵,还可以唱呢!欣赏歌曲《绝句》。
五、说板书。
杜甫。
有声有色。
生机勃勃 有静有动。
有远有近。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八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2、准备《月光》这首歌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绝句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篇二十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反复诵读。
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1、认识本课中的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
情景教学法、设疑导思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课时
境导入
借助情景引入课文。
二、解诗题
板书诗题,领读。解释题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配乐)
生自由读。(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指名读。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文中哪句诗描写了这个情景。(指读)
3、学习“鹂”、“鸣”、“翠” “鹂”怎么记住、造字法、图片
“鸣”怎么记住、字谜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两只黄鹂站在柳枝上会说些什么。
“翠”怎么记住、绿的意思、观察上半部分的羽你发现了什么?(书空)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梢间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谁愿意用朗读表现这种春的生机呢?(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
1、正当诗人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猜,这白色的弧线会是什么?(白鹭)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指读)(行的多音字)
3、学习“鹭”,讲一讲这个字、造字法、图片
4、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诗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吗?(翠、白、黄、青)青是什么颜色。
5、真美啊!仰望青天,一行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谁愿意读读这句诗?(指读)
6、谁能把前两句诗一起来读?(指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句
1、到处莺歌燕舞,满眼绿柳垂丝,怎不令诗人陶醉,此时他透过窗户,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谁知道这是哪句诗?谁愿意把这句诗读给同学们听?(指读)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字卡:“岭”)
“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为了更好的学习岭我们先学习令字。
认识“令”字,怎么记住、字理图(古人端坐在大伞下面,用手指着前方,他向下面的人发布命令)
4.那这个“令”字加上“山字旁”就念??,很显然这个字的造字法是??。令是它的??,山是它的??山是它的形旁说明它的意思和什么有关。组词。对这就是山岭的岭。
5.如果是“金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如果是“羊字旁”加“令”字,与什么有关,念什么?如果是“令”字加“页字旁”,与什么有关,念什么???(相机出示:岭铃羚领等一串字)
7.小结:看来汉字的构字是非常有规律,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有趣的。
那我们再学一个字,出示字卡“含”字。怎样记住它?8.教师再出示“令”字,让学生观察它是怎么变成“含”字的。
引导学生分析“含”字——令字一点被咬下,放在口中不咽下。
(四)学习第四句
1、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船,我们看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万里船)
这是要开往哪里的客船呢?
2、学习“吴”怎样记住它?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3、吴与吞对比。
4、东吴远不远啊,从那个词看出来的。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高不高兴啊?(愉快)
5、让我们读出作者愉快的心情吧。(指读)
6、后两句诗指读齐读。
四、诗画一体,配乐朗读,感悟诗意
五、巩固识字认读生字
六、拓展讲解押韵、对仗。
七、熟读成诵,这首诗你被下来了吗?(试背)
绝句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本节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诗的对子对照格式。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读一首好诗,要注意始终个别重点难字的读音,因此在讲授认读生字中,采用我校识字方法,带拼音读字——带拼音读词——去拼音读词——去拼音读字(开火车)——闯关小游戏。在这五个字中,其中“鹭”是学生难识字,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最后总结“鹭”是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声旁形旁加深对它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找一找除了“鹭”,本科还有哪个字也是形声字呢?激发学生在此识字的兴趣。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会问学生:如何能读好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通过想象画面、读好诗的停顿和语气。
我让学生再读古诗,逐句展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踊跃说“两只黄鹂、翠柳”在学生说完想象之后再出示图片,并试图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很美,让我们用欢快的心情再读一遍”。
本诗中有很多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除了第一句的“两个”在第二行还有“一行”,我注重让学生展开想象,一行白鹭是几只呢?他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同学学生用手比划,体现出白鹭排列有序、渐行渐远。
头两句讲完,问孩子“你喜欢对对子吗”通过教师引导“两个对一行”让孩子自己说出其他的对子“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学生便会感叹说原来诗不仅美,而且上下俩句还很工整,体会诗的对照形式。
本诗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白、青、翠、黄。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本诗除了看到的景象,作者还让我们听到了,哪个词体现的?学生会快速说第一句的“鸣”字,教师可以播放黄丽得叫声,让学生感受黄鹂欢快美丽、叽叽咋咋、一唱一和的叫声。最后让学生头脑想象着画面,齐读这两句描写春天美丽景象的句子。
第三句重点讲授“含”字的用意,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激发学生回答出“雪是从窗户外看到的?”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采取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窗前、而是选择窗含”,这时有些孩子就会说出“这千秋雪好像一副画印在了窗户上,所以含用的好”,这样学生通过体会“含”字,能够真切的感受诗的美!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伴随着古筝声,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配诗。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向往和平的抱负!。
(五)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出示“含、吴、鸣”,写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口”,但随着“口”的位置不同,写的大小胖瘦大相径庭。通过学生发现总结出“口在上下时,要写的扁胖一些;口在左边时,占格往上一些,写的小一些”
“柳”是左中右结构,因此观察好三部分高矮很重要。要注意中间的撇是竖撇,想弯弯的柳枝一样。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伴随梅花三弄古筝声让孩子书写。最后展示两位同学的作品并评价。
总结:这首诗虽短,但其境无穷。四句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引导学生通过齐读领悟诗中意境。
五、板书设计:
绝句
形声字:鹭、岭 含 吴 鸣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