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的说课稿(精选16篇)
对过去的总结,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和思路。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案例,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
春风的说课稿篇一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带着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操场上、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感受春天的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美丽的春景,我设计了《春风》这一活动。这首儿歌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并以拟人、排比的句式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现状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维能力仍处于低级阶段,而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词语,并在创编儿歌时总结原有经验、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把动物及事物等特征描述的更准确。
(三)目标定位:
1、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儿歌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儿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春天。
2、《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
对小班幼儿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关于春天的种种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知识目标)。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词语。(技能目标)。
(3)通过学习,喜欢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标)。
(四)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明白“吹绿、吹红”的意思。“绿、红”既是表示颜色的词,又写出了柳树,桃花在春天生长的特点。而我让幼儿通过看图来学习儿歌,并通过讨论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活动难点:能按儿歌的结构学会仿编儿歌,拓展思维。
3、突破重难点方法:通过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分部理解儿歌内容。由独自的想象到互相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春天》的音乐背景,关于春天的风景图,及关于儿歌的课件。
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的感知理解儿歌。根据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为幼儿提供正确规范、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等特点,我运用了欣赏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随着边表演边说儿歌,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实现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儿歌的时候,教师的规范性朗诵示范,幼儿的再次完整欣赏,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儿歌的内容结构、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共鸣,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发展能力。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开始部分我先播放《春天》这首歌曲,自然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然后请幼儿说出春天的景色。接下来我出示有关儿歌的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中的语言。如:春风吹,小树桩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先说,若说不出来老师点击课件,让幼儿感知小树发芽了,并自由表现发芽的样子,这时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春风吹,芽儿发”。接下来逐步出示柳树,桃花,让幼儿感知颜色,再说出儿歌内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个过程也为下面仿编颜色引出植物做出铺垫。植物学习后,自然过渡到动物,这时,我不再直接运用图片,而是用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儿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使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课堂不再单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关于下雨是怎么下的,是请幼儿加上形容词。
第二环节中我将儿歌完整的说出来,并利用图片让幼儿熟知儿歌,同时加上动作更好的把儿歌表现出来。那么幼儿在学习儿歌内容时就更容易了,利于记忆。
在仿编诗歌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并结合儿歌结构使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仿编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得符合常理。
最后用找春天,又使仿编有了一定的延伸。
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将儿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
小结:总之,上好一堂课需要精心的准备,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记住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能让幼儿学到什么才是重点,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语言的学习是一方面,还得熏陶孩子的情感。
春风的说课稿篇二
说课稿模板(万能版)。
说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说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很了解,说课要包括: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小结。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板书设计:
七、说小结。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第------册第------课,题目是--------,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要教授的歌曲是《youaremysunshine》,这首歌曲是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材当中,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延伸而来的。本首歌曲出自美国乡村音乐家jimmiedavis的经典作品《youaremysunshine》.davis在1940年2月4日录制了这首歌.在发行后的一个月内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100万.直到现在这首歌曲仍旧是很多主流乐队和歌手的保留曲目。全曲分为两个段落,是典型的单二部曲式,在旋律上轻快,流畅,朗朗上口。情绪上活泼欢快,正充分体现了乡村音乐的特点。选择这首歌曲作为教材的扩充,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第五单元中的学唱歌曲是《乡村花园》,而本节课所学习的歌曲也是一首具有浓郁乡村民谣风格的音乐,二者之间有共通之处。其次,本首歌曲在歌词上是采用全英文歌词,能够为学生的唱歌打开一条崭新的思路。
2、学生分析:
本节课我所要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同学,对于我们学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具有一般初一学生的共性,那就是虽然他们已经从小学升入初中,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相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创新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仍旧没有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同时,作为我们学校的初一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孩子在小学时接触的音乐类型并不是十分丰富,受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很多孩子很少听过或唱过英文歌曲,对英文歌曲也没有兴趣。这对这些共性和个性的特点,我在课上只教一段歌词,同时会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本段歌词中所有涉及到的单词,都是学生所学过的内容,这就适当的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减少同学们对英文恐惧感,增强了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3、教学目标:
从本节课来说,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需要学生掌握,1、歌曲的学唱。
2、初步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基本特点。本着这两个基本的要求,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几个:
1、学生能够较自然的,演唱歌曲《你是我的阳光》。
2、通过学习《you》初步了解美国乡村音乐,以及其特点。
3、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为歌曲《你是我的阳光》配上适当的伴奏。
4、通过学习《youaremysunshine》,感受朋友的重要性,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将音乐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乡村音乐的特点以及歌曲的学唱难点:歌曲节奏的把握。
5、教法。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和学法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的表现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及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尝试的结果,学习活动是充满探索性的创造活动。真正体现“快乐音乐”的宗旨。
6、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我在学习指导时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戏歌的吟唱形式及艺术特色的表现。让学生尝试,讨论,表演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兴趣促学练,以学练求巩固,以展示树榜样的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达到教学目的。
针对这些共性和个性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兴趣引入、教授、欣赏、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将我的教学顺序设计为一下几个环节:
1、兴趣引入: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同学们对英文歌曲了解并不多,同时也没怎么接触过美国乡村音乐,针对这种情况,同时也针对同学们英文歌曲的兴趣也不是很大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广告作为导入,选用广告作为导入有两个目的,1、增强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广告中初步体验美国乡村音乐。
2、让同学们觉得英文歌曲就在自己身边,消除他们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加强同学们的学习欲望,以及学习兴趣。
2、第二个环节,由于所学习的歌曲是一首美国乡村民谣,我会先给同学们讲解一下美国乡村民谣的特点。根据新课改当中要求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对于这部分纯理论方面的学习,我并不是运用以往常见的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方法,而是通过一些图片以及音乐的引导,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只是做一下简单归纳。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从感官上,包括视觉听觉对美国乡村音乐有了基本的印象,同时,由于是自己归纳总结的知识,所以印象会比较深刻。
3、结束完第二环节,开始我的第三环节——学唱环节,这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之一。由于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同学们能较自然的演唱《youaremysunshine》这首歌曲,所以,学唱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本首歌曲的学唱中,主要也解决两个问题:歌词问题以及节奏问题。由于同学们对于歌曲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同时所有出现的单词又都是同学们所学习过的,所以我并不会采用直接带读的方法,而是让同学们分小组自我学习,而最后由教师来纠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节奏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会让同学们跟着教师,按节奏跟读歌词,边拍手边读,在读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节奏朗读歌词,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同学们对歌曲的节奏便不再陌生。
在歌词大家都能都顺利朗读的前提下,我会先给同学们做一遍范唱,因为此时,大家对歌词已经熟悉,所以在这个时候在进行范唱,同学们就不会太盲目,有听不懂的感觉。之后我会借用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教具使同学们在反复不断的音乐声中,经过不断的跟唱与模唱,对歌曲《you》由陌生到熟悉,由教师教唱变为自主演唱。在学生基本上都会唱歌曲的时候,我就会进入到本节课的第4个环节。拓展环节。
4、拓展环节: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同学们的歌曲熟练程度,同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上简单的伴奏。由于本首歌曲的情绪十分的欢快,会给人一种想拍手或者想跳舞的冲动,又考虑到初一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都比较活泼好动,这样,我就在课堂上为他们创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根据课堂上学习的关于美国乡村音乐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为歌曲配上合适的伴奏,以增加歌曲的表现强度和张力。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同时发给每一个组一些必要的小型打击乐器。在小组讨论的同时,我回去每个组巡视,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意见。在本课的最后,我会挑选一组到两组,进行展示,不管效果如何,我都会给予适当的肯定以及鼓励。对于没有上台表演的同学,我会让他们在台下跟着一起拍手以及合唱。最后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本节音乐课也就结束了。
春风的说课稿篇三
《笋娃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笋娃娃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时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等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奇特,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
三、设定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根据教材,我从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将其整合起来: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感叹号作用的基础上,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初步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勇敢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教法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在活动中读,在表演中说,在想象中背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探究感悟读书的过程。
五、学法指导。
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我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对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边朗读边表演从而理解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等在特定语境下动词的意思。
六、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优美的特点,我力避繁琐的分析,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读,境中生情——以读代讲,培养语感——角色表演,内化感悟——课外延伸,拓展升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在较大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呈现课题:笋娃娃。以题质疑:“小朋友,我们见过布娃娃、洋娃娃。可是,你见过笋娃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提出了许多例如“笋娃娃是谁的娃娃?”“他长什么样?”“他在哪生长?”“笋,我知道,它是一种植物,怎么叫它娃娃呢?”等等充满智慧的问题。我相机播放课件:在绵绵的春雨中,满山的翠竹,白胖胖的笋娃娃钻出来了,活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激起学生对笋娃娃的'喜爱之情。
2、以境促读,境中生情。
“一阵春雨唤醒了春笋,他们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我利用动化视频,配以悠扬的音乐和质感的朗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的感性认知。看到小朋友聚精会神的神情,我及时引导学生与教材互动:“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笋娃娃,让我们钻出来、冒出来、探出头来吧!”刹时,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蹲或站,或蹦或跳,我相机笑道:“孩子们,跟我一起来做,好吗?”课堂内,孩子们和我一起兴趣盎然地变成了一个个正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的笋娃娃们。孩子们深切地体验到春天里,春笋们的生机勃勃。
3、以读代讲,培养语感。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出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引导孩子们通过初读——讨论——品读——赛读的方法来理解。孩子们在读清、读通课文后再讨论以下话题:(1)文中具体写出了几个笋娃娃出来的情景?(2)他们是怎样出来的?(3)各自什么心情?通过热烈的讨论,孩子们很快体验到竹子妈妈和出来的笋娃娃们高兴、自豪的心情以及为遇到困难的笋娃娃鼓劲时兴奋、着急的心情。“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觉得用什么语气读出他们这种心情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试一试,好吗?”我鼓励孩子们大胆体验,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语气、有重音地朗读。“我想你们会比老师读得还好。你觉得自己哪一段读得最好就勇敢地读给大家听,老师的小红花等着你来拿哟!”在我的鼓舞下孩子们信心十足,一个个像小表演家一样尽情地展现自我,课堂内书声朗朗。
4、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出幼儿园的大门,步入小学的课堂,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因而,在孩子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后,我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最想用什么独特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笋娃娃的喜爱?”孩子们有的说想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文;有的说想用动作来表现笋娃娃的可爱;有的说想回家在土里种上笋娃娃,每天给他浇水;还有的说要把笋娃娃画下来……我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然后请全班小朋友评议:谁表演最大方,最逼真;谁说话的语气最恰当;哪一组合作最默契。通过热烈的评议,孩子们再次体验到钻、冒、探等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再次感受如何有语气地朗读不同情境的语句,从而突破重难点。同时小朋友通过讨论、表演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5、课外延伸,拓展升华。
从课内到课外,着力课内,着眼课外,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我在课末提出:你们愿意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笋吗,愿意到课外书中阅读有关竹子、竹笋的知识吗?了解了、观察了以后,我们可以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课外,孩子们的收获是丰富的,表现是精彩的。尤其是对绘画感兴趣的孩子交的作品色彩鲜艳,想象丰富:有《顽强的笋娃娃》,《欢笑的笋娃娃》,《春雨中的笋娃娃》等等。《我以顽强的笋娃娃》这幅画为契机笑问:“小朋友,竹妈妈和她的孩子为石块下的笋娃娃加油,你们最想为谁加油?”。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一些孩子不约而同提到要为班上的“小调皮”加油,希望“小调皮”能按时完成作业,希望他不再打别人……调皮的李辉居然脸都红了。此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七、教学体会。
1、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相融和,栩栩如生的课件画面加以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给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的语言活生生的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空前高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风的说课稿篇四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风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春风》,这个活动是根据江苏少儿出版社《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小班下学期,主题三《春天真美丽》来选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带着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操场上、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感受春天的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美丽的春景,我设计了《春风》这一活动。这首儿歌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并以拟人、排比的句式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现状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维能力仍处于低级阶段,而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词语,并在创编儿歌时总结原有经验、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把动物及事物等特征描述的更准确。
(三)目标定位:
1、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儿歌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儿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春天。
2、《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
对小班幼儿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关于春天的种种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知识目标)。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词语。(技能目标)。
(3)通过学习,喜欢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标)。
(四)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明白“吹绿、吹红”的意思。“绿、红”既是表示颜色的词,又写出了柳树,桃花在春天生长的特点。而我让幼儿通过看图来学习儿歌,并通过讨论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活动难点:能按儿歌的结构学会仿编儿歌,拓展思维。
3、突破重难点方法:通过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分部理解儿歌内容。由独自的想象到互相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春天》的音乐背景,关于春天的风景图,及关于儿歌的课件。
二、说教法。
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的感知理解儿歌。根据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为幼儿提供正确规范、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等特点,我运用了欣赏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随着边表演边说儿歌,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实现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儿歌的时候,教师的规范性朗诵示范,幼儿的再次完整欣赏,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儿歌的内容结构、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共鸣,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发展能力。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我先播放《春天》这首歌曲,自然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然后请幼儿说出春天的景色。接下来我出示有关儿歌的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中的语言。如:春风吹,小树桩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先说,若说不出来老师点击课件,让幼儿感知小树发芽了,并自由表现发芽的样子,这时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春风吹,芽儿发”。接下来逐步出示柳树,桃花,让幼儿感知颜色,再说出儿歌内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个过程也为下面仿编颜色引出植物做出铺垫。植物学习后,自然过渡到动物,这时,我不再直接运用图片,而是用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儿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使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课堂不再单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关于下雨是怎么下的,是请幼儿加上形容词。
第二环节中我将儿歌完整的说出来,并利用图片让幼儿熟知儿歌,同时加上动作更好的把儿歌表现出来。那么幼儿在学习儿歌内容时就更容易了,利于记忆。
在仿编诗歌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并结合儿歌结构使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仿编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得符合常理。
最后用找春天,又使仿编有了一定的延伸。
五、课件。
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将儿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
小结:总之,上好一堂课需要精心的准备,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记住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能让幼儿学到什么才是重点,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语言的学习是一方面,还得熏陶孩子的情感。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的观听,还请评委们对说课不足之处多加指点!谢谢!
一、说教材。
《春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的所在单元是一个集中识字的单元。尽管从第二册开始渗透有关声旁的知识,但是由于比较复杂,学生还不能真正掌握它。本单元将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概括,从形声字的声旁入手,教学生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学会一种新的识字方法——读半边。同时也要认识声旁表音的局限性,学习把看声旁识字和其他方法识字结合起来识字。
这首儿歌抓住春天的几个典型变化,描写了春天大地复苏,小朋友朝气蓬勃,健康成长的景象。全诗两小节,每节六行。第一节描写春天的新气象,第二节写“我”削柳笛、吹柳哨,看燕子,放风筝,表现小朋友的快乐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段要求和文章特点,结合学情,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2、认字7个,会写字7个。
3、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汉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练习看半边猜字的识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是枯燥的,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上课,我就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我们用掌声把它请出来。”然后给“春”找朋友。由于孩子很熟悉这个字,一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轻松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利用图画、活动、幻灯、视频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3、比较识字法。
本课通过重点学习带有“肖”的形声字,来体会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特点,课中我先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带有“肖”的这些字得音节的异同点,再根据他们的偏旁、组词来理解每个字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这个字的认识。
对于这些形近、音近的字,我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便不会混淆了。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也比较强,熟练地掌握了“部件识。
字、联想识字、编儿歌识字”等识字方法,对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比较熟悉。学生对春天比较喜爱,知晓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乐于在春天外出郊游,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容易引起共鸣。
四、教学设计及意图:
1、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开课时,我选择了谈话激趣导入,“冬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春姑娘悄悄地走来了”引起学生对春天景色的回忆与向往,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理解要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同时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为后文整体识记生字做准备。
3、集中识字。
这是一个集中识字的单元,通过母体字“肖”引出一系列带有肖的生字,教会学生触类旁通,成批识字。同时总结规律,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主识字。在识字过程中开展游戏,又让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趣味化,寓教于乐,学生更喜欢。
4、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静态的语言文字,用生命、用激情去读,就会在学生心中跳荡起来。加之带着生活体验去读的话,就变成了画--变成了动态的画,变成了充满生命活力的画。这首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以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学生想像丰富,不仅仅在应用语言,实践语言,更是在滋润心灵,憧憬未来,创造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体验春风的特点,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3、在感受散文诗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仿编散文诗。
重点:欣赏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体验春风的特点。
难点:在感受散文诗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ppt、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
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二、欣赏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春风到底在哪里呢?
2、出示ppt,分段欣赏。
(1)出示ppt,欣赏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是怎么说的?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谁来表演一下)。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又是怎么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2)出示ppt,欣赏第二部分。提问:
a、是啊,春风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仔细听听。(理解第二段诗歌的内容)。
b、春风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3、结合课件,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再次欣赏,感受诗歌的美。(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优美的诗歌。)。
三、尝试仿编诗歌。
1、春风还会吹到哪里呢?(幼儿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选择其中三位幼儿仿编的诗句,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5、哇,你们可真了不起,都是小诗人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仔细找找春风它还会在哪里?编更多的诗句吧!
以游戏“放风筝”导入,不仅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所蕴的情感基调“春风”渲染。
完整欣赏,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ppt的运用,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动作动静交替,帮助理解和欣赏,同时又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pt的运用,再次完整欣赏,使幼儿对散文诗有个完整的把握,达到了视、听、讲的高度统一。
自由仿编,拓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自身感受来进一步感知春风的特点。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风》,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处理。
一、说教材。
《春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主读课文。这一单元以“春”为主题,从第三课的《春》到第五课的春之诗词赏析,以及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春风》。由浅入深的像学生们展示诸位作家对春的欣赏。
《春风》的作者是当代作家林斤澜老先生,经常活跃在故乡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两地之间,对江南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着不一样的情怀、感受和认识,在这篇文章里他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对北国的春风进行赞颂,除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本文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语言的妙用,语句的排比等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认识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
4、品味本课精彩的字句。
教学重点:
1、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二、说学情。
1、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然而由于处于南方,学生对南方的春风会有直观的自我感受,却对本文所描写的北国的春风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我会借助多媒体来促进学生的阅读体验。
2、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尽管已经能够通过诵读感悟作者的情感,但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本课精彩的字句,学习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直观、形象、自然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对比阅读教学法:与江南的春风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方春风的特色。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朗诵课文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为春天挥笔泼墨,美好的春天总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同学们,你们脑海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春风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发言,之后出示几张春景图片)。
我们刚刚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是江南的春风:温暖、和煦、清新、悦耳的。今天我们看一看北国的春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北方的春景)。
此导语以悬念激发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求欲望。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探究。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语文课堂应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
学生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课文内容,在吟读中有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勾、画、圈、点、吟诵、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议一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体会北方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春风》是北师大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主读课文。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确立的单元目标是要注重诵读,感受作者融会在景物之中的深沉的情感,要从品味优美的语言入手,同时要能感受景物特点。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认识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
3、品味本课精彩的字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重视对课文的诵读,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2、分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领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二、说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1、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直观、形象、自然的春。
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采用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人,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采用探究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特别是本文的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四、说学法。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听课文朗读录音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美好的春天总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同学们你们脑海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春风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发言之后出示几张春景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出示课题作者)(出示教学目标)。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消除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简介作家。
林斤澜是当代的作家,作品以短篇小说居多,讲究构思立意,别具一格,林斤澜是南方人,建国以后在北京工作生活。
(三)读《春风》,品语言。
1、听读课文。
(1)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仔细听朗读录音,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听读后选择自认为最有把握读好的段落,模仿朗读。
2、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1)作者的笔下描写了哪儿的春风?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句子。
(3)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之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该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春风”有个总体印象,初步感知全文。)。
3、再读课文讨论:
4北国春风来临后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5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北方的春风的。6“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7“轰的一声,是哪里的冰河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4、比较探究。
(四)体会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品表现手法。
小结:在这篇文章作者抓住江南春风的怡人轻柔和北国春风的豪迈粗犷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突出北国春风粗犷豪放猛烈迅疾强劲有力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要想理解这一手法,让学生体会。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歌颂了北国春风表达了对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赞美之情。
沂水春风说课稿《论语》是经典的儒家文化论著,据说半部论语,可安天下,这个学期,我又一次带着崇仰的心情与学生一起感受大师风采,聆听圣人教诲。今天我说课的课题就是来自于《论语选读》的《沂水春风》。这里有一群鲜活的学生,有一场经典的对话,有一个永恒的话题。下面就为大家展示一下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论语选读》是继必修模块之后,文化论著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安排在高二上学期。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文化的能力。全书共十五课,大体分为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不同专题。但具体到每则材料的话,则并不排除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解读。《沂水春风》虽然是课本中第十三课(学习与教育),但主要描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志向的情景,是全书中集中阐述志向的文章,也是唯一一篇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的文章,不同于其它语录那般篇幅短小。在上过《为政以德》和《克己复礼》之后,学生对孔子的政治理想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将《沂水春风》提上来先上,使得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目标和终极理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中对《论语选读》的具体学习要求是正确理解课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积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文言特殊句式;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背诵文中重点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四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与比较阅读,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虽然《论语选读》的每一篇都有注释和全文翻译,但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历史文化积淀,我还是将以往文言文中的字词教学作为了重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特殊句式。而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提到《论语选读》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所以,我尝试运用自主预习、课堂诵读、小组探究、比较阅读等教学方法,力求引导学生从三子之志入手,明确他们的共同点,然后描绘沂水春风图,概括曾皙的志向,并从孔子的点评中,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希望学生能本着探究的精神,从文字中发现文本的深层涵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层层深入地将课堂的和谐、三子的神态、曾点的洒脱、孔子的感叹发掘出来。
我授课的班级一个是文科班,一个是理科班,文言基础相对薄弱,成绩都很一般,但学习态度都尚可,根据这个现状,我在《论语》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法的指导,力求教法与学法统一,尤其强调课前预习。明确规定上课前必须自学全文,整理生字新词与重点文言现象到手册上,以提高文本熟悉程度。课堂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提高把握文本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读、自疑、自解,体会沂水春风的意境,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评价,把问题引向深处,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选择的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孔子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予以导入,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并形成明确指向各言其志,顺利进入文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关于志的讨论。
2、整体感知(初读文本,理清思路)。
用朗读课文和填写空格的形式完成对文本的熟悉,并且同时注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排除阅读障碍,梳理文言字词与文言特殊现象。预习到位的话,学生很容易理清问志,述志,评志这条思路,然后为下面的探究环节做铺垫。
3、深入研读(再读文本,了解志向)。
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完成表格,比较三子之志与曾点之志,进而关注曾点的志向。主要学习方法是从文本中寻找信息,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环节可以通过阅读自主完成,难度不大。但是文中有一些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并且积累起来。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子路的直率与勇武要用较高的语调较快的语速读出来,而冉有和公西华的回答则要读出谦逊的味道,进而关注曾皙,用轻松缓慢的语气读出欢快愉悦的心情,想象并概括沂水春风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他人的看法,在互动中进步,在切磋中成长。
4、探究学习(三探)。
这是课堂的重点环节,计划用时15—20分钟。基于学生的文史知识现状,在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入他人的评论,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联系前面所学过的三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与点的原因。课堂组织形式是小组探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确定讨论问题,确定讨论时间,确定讨论形式,防止学生浑水摸鱼,尤其是理科班,一到讨论阶段就会失去控制,导致很多问题浮于形式而没有深入追究其内涵。
这探讨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借助前面完成的表格以及学过的课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这三子的志向足食、足兵、民信之与儒家的入世思想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是一致的。
其中较难较难突破的是第二步,孔子与点说明了什么,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心。可以抓住学生存疑心理,适当引入课外相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也可提示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课文,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明白曾皙所描绘的沂水春风图正好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理想境界。(预设:春秋乱世背景,孔子治国之道,孔子政治理想,沂水春风图)引入材料:杨树达《论语疏证》,《朱子语类》而第三步则是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期望学生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通过展示周国平《孔子的洒脱》,于丹《论语心得》等现代名家的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论语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5、链接:《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在深入理解本文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原有知识储备,对文本进行解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考察《论语》的基本方向,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能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荷蓧丈人身处乱世,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和孔子积极入世,匡扶社稷的人生理想。
6、作业:背诵曾点的志向。
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积累文言文化常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积极意义,并为我所用。
五、教学反思。
流畅,表格设计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但基于学生的文史知识储备,课外拓展还做得不够主要还只是立足于文本,课外资料引入太少,很有可能使得学生在分析概括时拘泥于文本,而无法根据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将自己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是本次教学设计中忽略的地方,今后需改进。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春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春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讲读课。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展开。
《春风》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北方春风的豪迈、雄健、刚劲、粗犷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敬意。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
1、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采用了对比烘托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4、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学重点。
1、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对比阅读教学法:与江南的春风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方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
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此导语以悬念激发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求欲望。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探究。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堂应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课文内容,在吟读中有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勾、画、圈、点、吟诵、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议一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体会北方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后,老师归纳明确,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深刻的理解,北师大教材及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所以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同时为进行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人,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老师归纳,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江南的春风:温暖、柔情犹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风:粗犷、刚劲犹如豪放的男子汉。
(五)、想一想。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学八年级美术第十六册中第二课《青春风采》。该课共三个课时,本堂课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希望得到各位的指导。
一、说教材。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富有创造性的一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对比不同类型和不同场合所穿的服装,以及观察成衣与展示服,并找出它们的差别,了解在成衣与展示服的种类和用途,以便学生学会更好地搭配服装。在以前的美术课中,学生已经培养了基本的欣赏能力。因此,《青春风采》这一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服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
二、说学生。
其次,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大胆富有个性,个人主观意念比较强。
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切入点,是关键。我会充分利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活动和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让美术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本课内容和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会在不同场合所应该搭配的服装以及如何搭配服装,不同脸型,不同体型的人所选择的如何选择服装。
2、运用材料拼贴,进行简单的服装搭配练习。
3、进一步了解着装的意义,提升对着装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确定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根据自身条件,学会如何适合不同的场合搭配合适的服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是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提高对着装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赏一赏、比一比、讲一讲、看一看以及游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并且,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大胆富有个性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小组探究学习法、欣赏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启发法和评价激励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情“为基础,以“做”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具体说课,我将此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问卷调查,激趣导入。约2分钟。
教学一开始,我会在班级里做一份公开调查,我会这样问学生:“你们喜欢自己的校服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有多少人喜欢校服?有多少人不喜欢校服?认为校服还可以的有多少人?”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得出调查结果。我会这样说:“校服可以体现我们是学生,是我们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标志。那么我们这堂课要来讲一讲学生如何搭配服装,展示青春风采。”紧接这在黑板上写出课题《青春风采》。
【设计意图】该环由对学生的调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深入了解,研究校服。约5分钟。
紧接着,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校服和学生运动性校服,并请学生根据这些校服的特点、材料、款式等方面回答为什么喜欢校服,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认为校服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校服的利弊。
接着,再给学生展示不同学位层次的学生的校服,如学士学位服、硕士学位服、博士学位服。并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这三种校服的相似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作为学生,穿着校服是学校统一性、纪律性和校风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的视觉和想象,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游戏合作,搭配服装,了解成衣。约18分钟。
首先,我把一张白色的大卡纸贴在黑板上,并把六个乔丹的头部用图片打印出来的形式并排贴在卡纸上,并把不同职业场合所要穿的服装也用图片打印出来的形式举起来一一展示给学生。接着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拼贴的方法为乔丹搭配服装。这种游戏互动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接着,再学生拼贴好后,提问给学生。让学生找出黑板上的乔丹有几种职业,分别是哪几种,并且这些服装分别是适合在哪些场合穿的。如果是在家里让学生选择会穿哪种衣服,在学校会穿哪种衣服,并说出原因。由此,向学生强调在不同场合,我们要学会搭配合适的服装,作为学生,在学校应该搭配出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同时也要要根据自己的身形,搭配出美观大方的服装。
然后,再把思路引向成衣的概念。根据以上六套服装,请学生归纳出成衣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游戏合作,大胆想象,增加对服装搭配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概括能力。
第四个环节:欣赏服装作品,了解展示服。约12分钟。
首先,我把迪奥设计师和三宅一生,所设计的服装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设计师的设计感。让学生感受不用设计师的设计不同风格和不同审美意识。这样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欣赏对象,拓宽学生眼界。
再让学生欣赏一段大学生服装设计展示大赛的视频影像,使学生在一边看视频的时候,一边能找出该视频中服装的特点、材料、色彩搭配、花色搭配等。并请同学写到黑板上。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正真成为课堂的主人。
然后,再把思路引向展示服的概念。根据以上图片和视频中的服装,请学生归纳出展示服的概念和特点。
第五个环节:对比交流,找出区别。约5分钟。
我会这样说:“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成衣什么是展示服,那么根据它们的特点,我请同学来说一说成衣和展示服的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学生:“在什么时候我们穿成衣,什么时候可以穿展示服?”等学生回答完后,还可以问:“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的穿什么样的服装?”这样做既呼应了游戏合作搭配服装环节,又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本教学理念。
第六个环节: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约2分钟。
课的结尾处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大家的穿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听取学生的回答后,做出归纳和总结。
第七个环节:布置作业。约1分钟。
1、为自己设计一套你最喜欢的色彩和花色搭配起来的衣服,穿到课堂上来。
2、要求美观大方,并且符合中学生身份。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本课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如屏幕所见。(导出:板书ppt)。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既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又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还有助于他们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为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板书:
《青春风采》。
校服利弊。
成衣特点。
展示服特点。
区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下面我对我的说课做下总结:
本次说课调理清晰,语言组织恰当,本次说课的亮点在于,课程设计新型,能够很有效的做到师生互动。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尾与前面的内容在衔接方面还不够清楚。
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一、教材:我讲授的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林斤澜的散文《春风》。这篇主要是通过南方春风和北方春风的对比,抒发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二、学生:我的学生是刚刚升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师生间的交流还没有达到默契的程度,而且学生的一些必要的语文习惯还没有养成。
这些学生完全来自边远薄弱的小学,语文基础、语文能力比较薄弱。针对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知识水平较浅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和对比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分析结构,理清的层次;
2、学习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学难点:品析精彩句段。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常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我从开学就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每节课开始,由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说一段话,内容可以提前准备。讲话的内容可以联系要学习的内容,介绍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成语等;或讲述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或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形势也可多种多样。
第一课时:我们学习的内容,1、朗读训练。学生们不会朗读,习惯拉长声音读课文的每一个字。所以朗读是我们每节课训练的环节之一。
2、扫清字词的障碍。
3、分析结构。因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所以在分析课文结构之前,我先让学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归纳出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结构。
4、作业。我在第一节课后,就布置学生们学习《春风》的写法,以“秋”为话题,写一段关于秋天景色的描写。这也就是我们在第二节课上展示的内容。
第二课时:
1、课前复习。因为农村孩子还没有形成回家主动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我在每节课讲课之前,都要讲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大致复习一遍,以便与第二课时衔接。
2、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重点研讨赏析语段——课文的第六段。这一段重点描写北国春风的特点。描写细腻、生动、准确。真实的描绘出北国春风的粗犷、刚劲、猛烈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分析,揣摩描写的方法。以便用在今后的分析及写作之中。
3、探究本课的写作特点:(1)对比。(2)欲扬先抑。
4、小结。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5、学以致用。以“秋”或“秋风”为话题,谈谈感受。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去。
五、总结:是我自己制作的系列之一。
一、教材分析。
歌曲《春风》,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全曲为4/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1——8小节)运用弱起小节、切分音,歌词用拟声词“噜”描绘出和煦的春风轻轻吹佛大地的生动场景。第二乐段(9——16小节),前四小节旋律舒展、轻盈,展现了“嫩芽笑颜开”、“歌声响四方”的春天景色。特别是第12小节变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童趣盎然,充满生机。后四小节运用简单的二部合唱,进一步表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光美景,表达了儿童对春天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二年的学生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接触过一些短小、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低声部音不够准,声部间声音不够和谐的现象。因此,执教者选择《春风》一课,就是想通过课堂器乐——竖笛的辅助,帮助学生唱准音、唱好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中唱好歌曲,从而能自信的表现歌曲。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并尝试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欢快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聆听、律动、歌唱、器乐吹奏等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唱好歌曲,唱准节奏以及两个声部的音准,并有感情地歌唱。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唱会歌曲,能有感情地歌唱。
难点:1、学生能积极、自信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
2、二声部的音准及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用具:钢琴、课件、竖笛、手串铃。
六、教学准备:大歌单、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整情绪。
二)、基础练习铺垫新课。
1、师生用钢琴、竖笛问好。
2、出示单音,学生竖笛吹奏。
3、教师出示旋律,学生尝试视奏——巩固复习附点节奏、切分音,为新课做铺垫。
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我们唱歌我们欢笑。
5、学生唱、奏合作,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一声部——学生感受和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器乐练习、声音练习、节奏练习融合在一起。通过竖笛吹奏,练习了音准和节奏;通过歌唱,进行了练声;而且,在一开课就将合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循序渐进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先入为主的建立了低音声部的印象,为合唱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聆听体验学唱歌曲。
1、课件欣赏,导入新课。
2、出示歌单,揭示课题。
3、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第二次完整聆听歌曲,引导学生通过体态,表现情绪。
5、师生在律动中学习歌曲a段。
6、学生随伴奏音乐表现a段。
7、歌曲b段的学习: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
(2)引导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
(3)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树枝的变化),学生用体态体验舒展的感觉。
(4)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5)学生尝试演唱歌曲第二段(小溪的变化)。
教师采用范唱、手势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节奏等难点。
8、学生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器乐助学声部合作。
1、师与部分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其余生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师:听听我们唱的是同一种旋律吗?我唱的旋律熟悉吗?
2、学生用竖笛吹奏复习低声部的旋律。
3、复习演唱一次。
4、高声部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同学演唱歌词。
5、二声部合作练习:
(1)高声部演唱,低声部吹奏。
(2)高声部演唱,低声部部分同学吹奏,部分同学演唱歌词,进行合作练习。
(3)教师根据两个声部合作演唱的情况,进行指导。
6、学生跟教师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唱奏表现演绎歌曲。
1、学生明确各自分工,尝试合作表现。
2、学生跟伴奏音乐进行表演:加入a段的律动、b段的打击乐器,教师指挥,学生声情并茂的进行歌曲的演唱。
3、教师评价。
六)、小结。
八、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执教者采取了“整体聆听与分段聆听相结合、静态聆听与动态聆听相结合”的方法,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整体聆听——完整感受,整体体验;分段聆听——重点感悟、深入辨析;静心聆听——没有干扰,突出专注;动态聆听——听有所动,有感而发。)。
力图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聆听,在聆听中想、在聆听中说、在聆听记忆、在聆听中舞蹈,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2、丰富体验体验是音乐学习中,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形式多样的体验方式,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执教者采用了听、看、舞、奏等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充分去感知音乐,体验音乐,也为更好的表现音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器乐助学器乐助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二声部的合唱,这也是我区多年来,开展器乐助学研究的一项成果。在本课的二声部学习中,执教者就采用了师生、生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二声部的合作,不仅很好的提高了合唱的效率,还逐步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反思这节课,还在以下方面引发了我的思考:
教学目标制定得要适度,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还可简练。
本课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是“唱好歌曲,唱准节奏以及两个声部的音准,并有感情地歌唱。”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辅助合唱二声部的音准,需要器乐吹奏的能力;二是歌唱的声音和谐统一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而这对于4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朱则平老师在给我的分析中指出:“只需要找准一个知识技能目标就好,不必面面俱到,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这真是一语中的!如果结合会议的主题“器乐教学研讨会“,将本课的技能目标定位于“器乐教学辅助二声部音准”,教师在学生的器乐音色、吹奏指法、器乐演奏的音效上多做指导,那就真的是做到“突出重点、成效显著了”。
看来,对教学目标的确立还需要结合课标,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学习、领会。
这节课上得是否圆满,不重要,但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这,应该算是我这次上课经历的最大收获!
春风的说课稿篇五
《春风》是北师大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主读课文。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确立的单元目标是要注重诵读,感受作者融会在景物之中的深沉的情感,要从品味优美的语言入手,同时要能感受景物特点。
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重点词语。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认识对比、欲扬先抑的手法。
3、品味本课精彩的字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重视对课文的诵读,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2、分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领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语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国春风粗犷、豪壮,领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时数: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
1、采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直观、形象、自然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采用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人,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采用探究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特别是本文的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听课文朗读录音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美好的春天总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同学们,你们脑海中的春天是怎样的?春风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生发言,之后出示几张春景图片)。
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林斤澜笔下的春风。(出示课题作者)(出示教学目标)。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消除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简介作家。
林斤澜是当代的作家,作品以短篇小说居多,讲究构思立意,别具一格,林斤澜是南方人,建国以后在北京工作生活。
1、听读课文。
(1)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
(2)仔细听朗读录音,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听读后选择自认为最有把握读好的段落,模仿朗读。
2、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以下问题。
(1)作者的笔下描写了哪儿的春风?
(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句子。
(3)作者为什么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之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该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春风”有个总体印象,初步感知全文。)。
3、再读课文讨论:
4北国春风来临后自然界有什么变化?
5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北方的春风的。6“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针扎。”
7“轰的一声,是哪里的冰河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4、比较探究。
(四)体会对比、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品表现手法。
小结:在这篇文章作者抓住江南春风的怡人轻柔和北国春风的豪迈粗犷用江南的春风同北国的春风作对比,突出北国春风粗犷豪放猛烈迅疾强劲有力对北方的春风先抑后扬,要想理解这一手法,让学生体会。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歌颂了北国春风表达了对带来春天的北国春风的无限怀念和赞美之情。
春风的说课稿篇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体验春风的特点,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
3、在感受散文诗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仿编散文诗。
重点:欣赏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体验春风的特点。
难点:在感受散文诗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仿编散文诗。
活动准备:ppt、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
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
二、欣赏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春风到底在哪里呢?
2、出示ppt,分段欣赏。
(1)出示ppt,欣赏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是怎么说的?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谁来表演一下)。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又是怎么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2)出示ppt,欣赏第二部分。提问:
a、是啊,春风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仔细听听。(理解第二段诗歌的内容)。
b、春风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3、结合课件,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再次欣赏,感受诗歌的美。(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这首优美的诗歌。)。
三、尝试仿编诗歌。
1、春风还会吹到哪里呢?(幼儿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选择其中三位幼儿仿编的诗句,编成一首新的诗歌。
5、哇,你们可真了不起,都是小诗人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仔细找找春风它还会在哪里?编更多的诗句吧!
以游戏“放风筝”导入,不仅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所蕴的情感基调“春风”渲染。
完整欣赏,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ppt的运用,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动作动静交替,帮助理解和欣赏,同时又为幼儿全面掌握散文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pt的运用,再次完整欣赏,使幼儿对散文诗有个完整的把握,达到了视、听、讲的高度统一。
自由仿编,拓展幼儿的想象力,从自身感受来进一步感知春风的特点。
春风的说课稿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春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春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讲读课。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展开。
《春风》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北方春风的豪迈、雄健、刚劲、粗犷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敬意。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
2、采用了对比烘托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4、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学重点】。
1、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对比阅读教学法:与江南的春风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方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此导语以悬念激发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求欲望。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探究。
2、你感觉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本课的春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堂应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课文内容,在吟读中有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勾、画、圈、点、吟诵、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议一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1、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方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你最喜欢的。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体会北方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后,老师归纳明确,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深刻的理解,北师大教材及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所以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同时为进行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人,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老师归纳,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江南的春风:温暖、柔情犹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风:粗犷、刚劲犹如豪放的男子汉。
(五)、想一想。
春风的说课稿篇八
《笋娃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笋娃娃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时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等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意思。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奇特,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
三、设定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根据教材,我从三个方面设计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将其整合起来: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体会感叹号作用的基础上,读出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初步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勇敢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教法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在活动中读,在表演中说,在想象中背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探究感悟读书的过程。
五、学法指导。
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我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对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边朗读边表演从而理解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等在特定语境下动词的意思。
六、教学思路。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特点鲜明、语言优美的特点,我力避繁琐的分析,从激趣导入,以题质疑——以境促读,境中生情——以读代讲,培养语感——角色表演,内化感悟——课外延伸,拓展升华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在较大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1、激趣导入,以题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课一开始我就呈现课题:笋娃娃。以题质疑:“小朋友,我们见过布娃娃、洋娃娃。可是,你见过笋娃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立即叽叽喳喳,提出了许多例如“笋娃娃是谁的娃娃?”“他长什么样?”“他在哪生长?”“笋,我知道,它是一种植物,怎么叫它娃娃呢?”等等充满智慧的问题。我相机播放课件:在绵绵的春雨中,满山的翠竹,白胖胖的笋娃娃钻出来了,活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激起学生对笋娃娃的'喜爱之情。
2、以境促读,境中生情。
“一阵春雨唤醒了春笋,他们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我利用动化视频,配以悠扬的音乐和质感的朗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的感性认知。看到小朋友聚精会神的神情,我及时引导学生与教材互动:“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一个个可爱的笋娃娃,让我们钻出来、冒出来、探出头来吧!”刹时,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蹲或站,或蹦或跳,我相机笑道:“孩子们,跟我一起来做,好吗?”课堂内,孩子们和我一起兴趣盎然地变成了一个个正从土里钻出来,从草丛中冒出来,从石块下探出来的笋娃娃们。孩子们深切地体验到春天里,春笋们的生机勃勃。
3、以读代讲,培养语感。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读出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引导孩子们通过初读——讨论——品读——赛读的方法来理解。孩子们在读清、读通课文后再讨论以下话题:(1)文中具体写出了几个笋娃娃出来的情景?(2)他们是怎样出来的?(3)各自什么心情?通过热烈的讨论,孩子们很快体验到竹子妈妈和出来的笋娃娃们高兴、自豪的心情以及为遇到困难的笋娃娃鼓劲时兴奋、着急的心情。“你们真是太棒了!你们觉得用什么语气读出他们这种心情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试一试,好吗?”我鼓励孩子们大胆体验,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语气、有重音地朗读。“我想你们会比老师读得还好。你觉得自己哪一段读得最好就勇敢地读给大家听,老师的小红花等着你来拿哟!”在我的鼓舞下孩子们信心十足,一个个像小表演家一样尽情地展现自我,课堂内书声朗朗。
4、角色表演,内化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出幼儿园的大门,步入小学的课堂,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因而,在孩子们充分理解了课文后,我问小朋友:“你们现在最想用什么独特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对笋娃娃的喜爱?”孩子们有的说想站起来大声朗读课文;有的说想用动作来表现笋娃娃的可爱;有的说想回家在土里种上笋娃娃,每天给他浇水;还有的说要把笋娃娃画下来……我根据教学实际与孩子们的特长提议他们分工合作表演课本剧。然后请全班小朋友评议:谁表演最大方,最逼真;谁说话的语气最恰当;哪一组合作最默契。通过热烈的评议,孩子们再次体验到钻、冒、探等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再次感受如何有语气地朗读不同情境的语句,从而突破重难点。同时小朋友通过讨论、表演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
5、课外延伸,拓展升华。
从课内到课外,着力课内,着眼课外,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我在课末提出:你们愿意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笋吗,愿意到课外书中阅读有关竹子、竹笋的知识吗?了解了、观察了以后,我们可以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课外,孩子们的收获是丰富的,表现是精彩的。尤其是对绘画感兴趣的孩子交的作品色彩鲜艳,想象丰富:有《顽强的笋娃娃》,《欢笑的笋娃娃》,《春雨中的笋娃娃》等等。《我以顽强的笋娃娃》这幅画为契机笑问:“小朋友,竹妈妈和她的孩子为石块下的笋娃娃加油,你们最想为谁加油?”。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一些孩子不约而同提到要为班上的“小调皮”加油,希望“小调皮”能按时完成作业,希望他不再打别人……调皮的李辉居然脸都红了。此时,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七、教学体会。
1、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相融和,栩栩如生的课件画面加以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给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使抽象的语言活生生的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空前高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地培养。
春风的说课稿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春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春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讲读课。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展开。
《春风》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北方春风的豪迈、雄健、刚劲、粗犷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敬意。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
2、采用了对比烘托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4、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学重点】。
1、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对比阅读教学法:与江南的春风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方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此导语以悬念激发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求欲望。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探究。
2、你感觉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本课的春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堂应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课文内容,在吟读中有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勾、画、圈、点、吟诵、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议一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后,老师归纳明确,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深刻的理解,北师大教材及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所以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同时为进行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人,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老师归纳,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五)、想一想。
春风的说课稿篇十
“我不练了!”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我坚定地放弃了这项“日复一日”的运动。
妈妈却是极力反对,说了许多鼓励我的话,我感觉这些话却是空荡荡的,心里弥漫着一阵前所未有的悲哀,便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后山,希望能够平静一下我急躁的心情。
恍惚漫步间,我看到了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是如此的雄伟!我好奇了,是什么样的土地能培育出这样茁壮的松树呢?我顺着它的根蔓蜿蜒前行。最后,树根在一条石缝里没了踪迹。是石头!是毫无养分的石头养育了这棵松树!我简直难以想象这棵松树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抽出芽,只依靠着石头的哺育,就能长得高大挺拔。是信念!只有坚定的信念,才能造就这样的奇迹。
一下子,我就想起了自己。遇上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想着打退堂鼓。松树用信念承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痛苦,而我呢?我不禁羞愧难当,植物都能有如此顽强的毅力,我为什么不行呢?我的心里顿时吹过了一缕暖洋洋的春风,豁然开朗。
如今,冬天已经过去。而那一缕春风,将永远地留在我心中,抚平那沮丧而失落的心。
春风的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春风》,这个活动是根据江苏少儿出版社《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小班下学期,主题三《春天真美丽》来选的。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带着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操场上、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感受春天的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美丽的春景,我设计了《春风》这一活动。这首儿歌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并以拟人、排比的句式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现状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维能力仍处于低级阶段,而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词语,并在创编儿歌时总结原有经验、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把动物及事物等特征描述的更准确。
(三)目标定位:
1、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儿歌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儿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春天。
2、《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
对小班幼儿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关于春天的种种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知识目标)。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词语。(技能目标)。
(3)通过学习,喜欢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标)。
(四)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明白“吹绿、吹红”的意思。“绿、红”既是表示颜色的词,又写出了柳树,桃花在春天生长的特点。而我让幼儿通过看图来学习儿歌,并通过讨论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活动难点:能按儿歌的结构学会仿编儿歌,拓展思维。
3、突破重难点方法:通过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分部理解儿歌内容。由独自的想象到互相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春天》的音乐背景,关于春天的风景图,及关于儿歌的课件。
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的感知理解儿歌。根据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为幼儿提供正确规范、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等特点,我运用了欣赏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随着边表演边说儿歌,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实现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儿歌的时候,教师的规范性朗诵示范,幼儿的再次完整欣赏,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儿歌的内容结构、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共鸣,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发展能力。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开始部分我先播放《春天》这首歌曲,自然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然后请幼儿说出春天的景色。接下来我出示有关儿歌的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中的语言。如:春风吹,小树桩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先说,若说不出来老师点击课件,让幼儿感知小树发芽了,并自由表现发芽的样子,这时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春风吹,芽儿发”。接下来逐步出示柳树,桃花,让幼儿感知颜色,再说出儿歌内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个过程也为下面仿编颜色引出植物做出铺垫。植物学习后,自然过渡到动物,这时,我不再直接运用图片,而是用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儿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使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课堂不再单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关于下雨是怎么下的,是请幼儿加上形容词。
第二环节中我将儿歌完整的说出来,并利用图片让幼儿熟知儿歌,同时加上动作更好的把儿歌表现出来。那么幼儿在学习儿歌内容时就更容易了,利于记忆。
在仿编诗歌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并结合儿歌结构使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仿编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得符合常理。
最后用找春天,又使仿编有了一定的延伸。
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将儿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
小结:总之,上好一堂课需要精心的准备,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记住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能让幼儿学到什么才是重点,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语言的学习是一方面,还得熏陶孩子的情感。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的观听,还请评委们对说课不足之处多加指点!谢谢!
春风的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学八年级美术第十六册中第二课《青春风采》。该课共三个课时,本堂课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希望得到各位的指导。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富有创造性的一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对比不同类型和不同场合所穿的服装,以及观察成衣与展示服,并找出它们的差别,了解在成衣与展示服的种类和用途,以便学生学会更好地搭配服装。在以前的美术课中,学生已经培养了基本的欣赏能力。因此,《青春风采》这一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服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
其次,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大胆富有个性,个人主观意念比较强。
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切入点,是关键。我会充分利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活动和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让美术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因此,根据本课内容和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会在不同场合所应该搭配的服装以及如何搭配服装,不同脸型,不同体型的人所选择的如何选择服装。
2、运用材料拼贴,进行简单的服装搭配练习。
3、进一步了解着装的意义,提升对着装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确定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根据自身条件,学会如何适合不同的场合搭配合适的服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是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提高对着装的鉴赏能力。
接下来,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赏一赏、比一比、讲一讲、看一看以及游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并且,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大胆富有个性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小组探究学习法、欣赏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启发法和评价激励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情“为基础,以“做”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
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具体说课,我将此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问卷调查,激趣导入。约2分钟。
教学一开始,我会在班级里做一份公开调查,我会这样问学生:“你们喜欢自己的校服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有多少人喜欢校服?有多少人不喜欢校服?认为校服还可以的有多少人?”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得出调查结果。我会这样说:“校服可以体现我们是学生,是我们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标志。那么我们这堂课要来讲一讲学生如何搭配服装,展示青春风采。”紧接这在黑板上写出课题《青春风采》。
【设计意图】该环由对学生的调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深入了解,研究校服。约5分钟。
紧接着,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校服和学生运动性校服,并请学生根据这些校服的特点、材料、款式等方面回答为什么喜欢校服,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认为校服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校服的利弊。
接着,再给学生展示不同学位层次的学生的校服,如学士学位服、硕士学位服、博士学位服。并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这三种校服的相似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作为学生,穿着校服是学校统一性、纪律性和校风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的视觉和想象,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游戏合作,搭配服装,了解成衣。约18分钟。
首先,我把一张白色的大卡纸贴在黑板上,并把六个乔丹的头部用图片打印出来的形式并排贴在卡纸上,并把不同职业场合所要穿的服装也用图片打印出来的形式举起来一一展示给学生。接着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拼贴的方法为乔丹搭配服装。这种游戏互动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接着,再学生拼贴好后,提问给学生。让学生找出黑板上的乔丹有几种职业,分别是哪几种,并且这些服装分别是适合在哪些场合穿的。如果是在家里让学生选择会穿哪种衣服,在学校会穿哪种衣服,并说出原因。由此,向学生强调在不同场合,我们要学会搭配合适的服装,作为学生,在学校应该搭配出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同时也要要根据自己的身形,搭配出美观大方的服装。
然后,再把思路引向成衣的概念。根据以上六套服装,请学生归纳出成衣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游戏合作,大胆想象,增加对服装搭配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概括能力。
第四个环节:欣赏服装作品,了解展示服。约12分钟。
首先,我把迪奥设计师和三宅一生,所设计的服装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设计师的设计感。让学生感受不用设计师的设计不同风格和不同审美意识。这样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欣赏对象,拓宽学生眼界。
再让学生欣赏一段大学生服装设计展示大赛的视频影像,使学生在一边看视频的时候,一边能找出该视频中服装的特点、材料、色彩搭配、花色搭配等。并请同学写到黑板上。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正真成为课堂的主人。
然后,再把思路引向展示服的概念。根据以上图片和视频中的服装,请学生归纳出展示服的概念和特点。
第五个环节:对比交流,找出区别。约5分钟。
我会这样说:“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成衣什么是展示服,那么根据它们的特点,我请同学来说一说成衣和展示服的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学生:“在什么时候我们穿成衣,什么时候可以穿展示服?”等学生回答完后,还可以问:“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的穿什么样的服装?”这样做既呼应了游戏合作搭配服装环节,又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本教学理念。
第六个环节: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约2分钟。
课的结尾处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大家的穿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听取学生的回答后,做出归纳和总结。
第七个环节:布置作业。约1分钟。
1、为自己设计一套你最喜欢的色彩和花色搭配起来的衣服,穿到课堂上来。
2、要求美观大方,并且符合中学生身份。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本课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如屏幕所见。(导出:板书ppt)。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既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又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还有助于他们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为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板书:
《青春风采》。
校服利弊。
成衣特点。
展示服特点。
区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下面我对我的说课做下总结:
本次说课调理清晰,语言组织恰当,本次说课的亮点在于,课程设计新型,能够很有效的做到师生互动。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尾与前面的内容在衔接方面还不够清楚。
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春风的说课稿篇十三
引导语:音乐是一种非常动听的语言,那么有关音乐春风说课稿要怎么写呢?音乐春风说课稿模板哪里有?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音乐春风说课稿,欢迎阅读!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春风》,这个活动是根据江苏少儿出版社《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小班下学期,主题三《春天真美丽》来选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带着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操场上、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感受春天的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美丽的春景,我设计了《春风》这一活动。这首儿歌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并以拟人、排比的句式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现状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维能力仍处于低级阶段,而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词语,并在创编儿歌时。
总结。
原有经验、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把动物及事物等特征描述的更准确。
(三)目标定位:
1、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儿歌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儿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春天。
2、《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
对小班幼儿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关于春天的种种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知识目标)。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词语。(技能目标)。
(3)通过学习,喜欢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标)。
(四)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明白“吹绿、吹红”的意思。“绿、红”既是表示颜色的词,又写出了柳树,桃花在春天生长的特点。而我让幼儿通过看图来学习儿歌,并通过讨论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活动难点:能按儿歌的结构学会仿编儿歌,拓展思维。
3、突破重难点方法:通过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分部理解儿歌内容。由独自的想象到互相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春天》的音乐背景,关于春天的风景图,及关于儿歌的课件。
二、说教法。
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的感知理解儿歌。根据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为幼儿提供正确规范、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等特点,我运用了欣赏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随着边表演边说儿歌,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实现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儿歌的时候,教师的规范性朗诵示范,幼儿的再次完整欣赏,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儿歌的内容结构、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共鸣,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发展能力。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我先播放《春天》这首歌曲,自然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然后请幼儿说出春天的景色。接下来我出示有关儿歌的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中的语言。如:春风吹,小树桩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先说,若说不出来老师点击课件,让幼儿感知小树发芽了,并自由表现发芽的样子,这时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春风吹,芽儿发”。接下来逐步出示柳树,桃花,让幼儿感知颜色,再说出儿歌内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个过程也为下面仿编颜色引出植物做出铺垫。植物学习后,自然过渡到动物,这时,我不再直接运用图片,而是用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儿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使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课堂不再单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关于下雨是怎么下的,是请幼儿加上形容词。
第二环节中我将儿歌完整的说出来,并利用图片让幼儿熟知儿歌,同时加上动作更好的把儿歌表现出来。那么幼儿在学习儿歌内容时就更容易了,利于记忆。
在仿编诗歌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并结合儿歌结构使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仿编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得符合常理。
最后用找春天,又使仿编有了一定的延伸。
五、课件。
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将儿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
小结:总之,上好一堂课需要精心的准备,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记住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能让幼儿学到什么才是重点,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语言的学习是一方面,还得熏陶孩子的情感。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的观听,还请评委们对说课不足之处多加指点!谢谢!
春风的说课稿篇十四
转眼间,冬天将逝去.新的一年向我们呼唤、招手,它带着希望快乐地走过来。
冬天,一个多么令人寒战的字眼,春天一个多么温暖的字眼。春天的气息散发出来了,万物将要复苏;大地将要回春;种子又要带着希望远航。它们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经历了严寒,多么令人佩服的庄稼啊!在冬天,下雪了,纷纷扬扬的大雪飘落在它们的身上,无情地摧毁着它,而它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它们没有屈服,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并乐观豁达健康地走了过来。它们满经沧桑,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心痛。我为它们感慨,我又很高兴看到它们经历磨练后勇往直前,微笑面对,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天。春天对于它们来说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又神奇的季节。
春天,朝气蓬勃,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她充满希望,她静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我们面对这辞旧迎新之际,一定会感到激动而又兴奋。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是多么盼望春天的到来,不单单是那万物复苏的景象使我着迷,就连春天的气氛就让我留恋忘怀。过了冬天就是春天,春天一来,就意味着将要过新年了,一个对新年充满爱好和渴望的孩子,当然喜欢春天。阳光沐浴着大地,久别的春天就要来临,想到这一点就让我怦然心动,迫不及待。
春天啊!你快回来吧!让我在满足一回,让我再欣喜一会,让我再留恋一回。缤纷的世界因为你的存在;灿烂的阳光因为你的存在;能够使我回味无穷是因为你的存在。让我们一起为春天欢呼,让我们展开双臂迎接美好的开始!
春风的说课稿篇十五
歌曲《春风》,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天真烂漫的儿童情趣。全曲为4/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1——8小节)运用弱起小节、切分音,歌词用拟声词“噜”描绘出和煦的春风轻轻吹佛大地的生动场景。第二乐段(9——16小节),前四小节旋律舒展、轻盈,展现了“嫩芽笑颜开”、“歌声响四方”的春天景色。特别是第12小节变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童趣盎然,充满生机。后四小节运用简单的二部合唱,进一步表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光美景,表达了儿童对春天的热爱。
二年的学生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接触过一些短小、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低声部音不够准,声部间声音不够和谐的现象。因此,执教者选择《春风》一课,就是想通过课堂器乐——竖笛的辅助,帮助学生唱准音、唱好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中唱好歌曲,从而能自信的表现歌曲。
1、情感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并尝试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欢快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在聆听、律动、歌唱、器乐吹奏等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唱好歌曲,唱准节奏以及两个声部的音准,并有感情地歌唱。
重点:唱会歌曲,能有感情地歌唱。
难点:1、学生能积极、自信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
2、二声部的音准及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钢琴、课件、竖笛、手串铃。
大歌单、
一)、组织教学调整情绪。
二)、基础练习铺垫新课。
1、师生用钢琴、竖笛问好。
2、出示单音,学生竖笛吹奏。
3、教师出示旋律,学生尝试视奏——巩固复习附点节奏、切分音,为新课做铺垫。
4、出示歌词,学生视奏与歌唱合作——音准和发声练习,为歌唱做铺垫。
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我们唱歌我们欢笑。
5、学生唱、奏合作,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一声部——学生感受和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器乐练习、声音练习、节奏练习融合在一起。通过竖笛吹奏,练习了音准和节奏;通过歌唱,进行了练声;而且,在一开课就将合唱歌曲的低声部旋律循序渐进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先入为主的建立了低音声部的印象,为合唱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聆听体验学唱歌曲。
1、课件欣赏,导入新课。
2、出示歌单,揭示课题。
3、第一次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第二次完整聆听歌曲,引导学生通过体态,表现情绪。
5、师生在律动中学习歌曲a段。
6、学生随伴奏音乐表现a段。
7、歌曲b段的学习: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
(2)引导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
(3)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树枝的变化),学生用体态体验舒展的感觉。
(4)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
(5)学生尝试演唱歌曲第二段(小溪的变化)。
教师采用范唱、手势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节奏等难点。
8、学生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四)、器乐助学声部合作。
1、师与部分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其余生聆听,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师:听听我们唱的是同一种旋律吗?我唱的旋律熟悉吗?
2、学生用竖笛吹奏复习低声部的旋律。
3、复习演唱一次。
4、高声部吹奏低声部旋律,低声同学演唱歌词。
5、二声部合作练习:
(1)高声部演唱,低声部吹奏。
(2)高声部演唱,低声部部分同学吹奏,部分同学演唱歌词,进行合作练习。
(3)教师根据两个声部合作演唱的情况,进行指导。
6、学生跟教师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五)、唱奏表现演绎歌曲。
1、学生明确各自分工,尝试合作表现。
2、学生跟伴奏音乐进行表演:加入a段的律动、b段的打击乐器,教师指挥,学生声情并茂的进行歌曲的演唱。
3、教师评价。
六)、小结。
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突出听觉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执教者采取了“整体聆听与分段聆听相结合、静态聆听与动态聆听相结合”的方法,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整体聆听——完整感受,整体体验;分段聆听——重点感悟、深入辨析;静心聆听——没有干扰,突出专注;动态聆听——听有所动,有感而发。)。
力图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聆听,在聆听中想、在聆听中说、在聆听记忆、在聆听中舞蹈,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2、丰富体验体验是音乐学习中,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形式多样的体验方式,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执教者采用了听、看、舞、奏等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充分去感知音乐,体验音乐,也为更好的表现音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器乐助学器乐助学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二声部的合唱,这也是我区多年来,开展器乐助学研究的一项成果。在本课的二声部学习中,执教者就采用了师生、生生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二声部的合作,不仅很好的提高了合唱的效率,还逐步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反思这节课,还在以下方面引发了我的思考:
教学目标制定得要适度,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还可简练。
本课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是“唱好歌曲,唱准节奏以及两个声部的音准,并有感情地歌唱。”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辅助合唱二声部的音准,需要器乐吹奏的能力;二是歌唱的声音和谐统一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而这对于4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课后,朱则平老师在给我的分析中指出:“只需要找准一个知识技能目标就好,不必面面俱到,毕竟是四年级的学生”。这真是一语中的!如果结合会议的主题“器乐教学研讨会“,将本课的技能目标定位于“器乐教学辅助二声部音准”,教师在学生的器乐音色、吹奏指法、器乐演奏的音效上多做指导,那就真的是做到“突出重点、成效显著了”。
看来,对教学目标的确立还需要结合课标,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学习、领会。
这节课上得是否圆满,不重要,但通过这次的经历,我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这,应该算是我这次上课经历的最大收获!
春风的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春风》,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春风》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讲读课。该单元以“斑斓春色”为主题展开。
《春风》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北方春风的豪迈、雄健、刚劲、粗犷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敬意。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
1、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采用了对比烘托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3、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4、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教学重点。
1、品析精彩的词句,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对比衬托和欲扬先抑手法。
1、对比阅读教学法:与江南的春风展开比较阅读,分析北方春风的特色。
2、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学生在讨论、回答中学习本课。
3、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适当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点到为止。
4、朗读指导法:通过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设想,要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
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新课。
此导语以悬念激发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求欲望。
(二)、读一读。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在学生朗读课文前提出这样的要求:
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对课文内有疑问的地方,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说出来,在班上共同探究。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教育专家指出,语文课堂应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课文内容,在吟读中有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这一环节以学生自主勾、画、圈、点、吟诵、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
(三)、议一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他们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或认为写得很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并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先让学生齐读6、7、8段,然后讨论下边的几个问题:
2、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格拉拉”有什么作用?渲染了氛围,使北方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
(引导学生体会北方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式,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在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之后,老师归纳明确,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四)、比一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有深刻的理解,北师大教材及本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比较,所以我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一步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能力。同时为进行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先让学习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个人,在班上说说自己小组的主要观点。最后老师归纳,以幻灯片的形式明确。
江南的春风:温暖、柔情犹如多情的小姑娘。
北方的春风:粗犷、刚劲犹如豪放的男子汉。
(五)、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