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通用18篇)
社交能力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呢?写总结时要围绕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废话和冗长的叙述。总结是对过去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一
中国内地昨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为46,范文写作其中45例为境外输入。首例境外输入病患向境内人士传染病例,打破了持续数日境内零增长的“好日子”。
疫情发展一波三折,全球疫情急剧爆发,都让“零增长”被中断显得很正常。毕竟,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致病机理,直到目前全世界都还没有认识清楚。境外输入压力与日俱增、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治愈者复阳病例,都成了疫情防控难点。
这两天,某记者所写“我最难忘的一天”流传较广,该文称武汉多处出现新增以及复阳病例均被“****”了,盖因****要死守“零增长”。今天,“武汉发布”对此逐一予以澄清。尽管是虚惊一场,但是普遍关注背后的焦虑却是真实的。会不会有些地方为了“零增长”、为了复工复产,甚至为了所谓“****正确”,而****疫情?这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公信力的失去很容易,重建则艰辛而漫长。但是,再难,也要坚持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如同新任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的明确要求:对已确诊病例不允许核减,已经核减的必须全部加回,对相关责任人要查清事实,严肃问责。
只要不打折扣,实事求是,疑虑终将散去,信任终将重建。
当前,疫情趋缓势头没有变。“零增长”是百姓期待,也是****关切。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也确实长时间保持了“零增长”。但“零增长”不能成为生产生活走向正常的最大心理障碍,更不能为了“零增长”就过度紧张,甚至****缓报,消解群众安全感,影响复工复产大局。工作总结范文境内新增病例零星反复,符合疫情发展特点,各级****要科学看待,绝不能在“零增长”问题上搞所谓“一票否决”,否则必然催生新的官僚主义、********甚至假大空现象。只要尊重科学,及时处置,及时做细做严流行病学调查,就向公众明示了疫情防控“安全阀”。
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一场持久战。树立****公信力,是凝聚战“疫”力量的重中之重。即便“零增长”被零星突破,只要公开透明,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无碍于****公信力。
人心是最大的****。兹事体大,轻慢不得。
尊重生命议论文作文-关于尊重生命的议论文。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二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精准推进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取得重大战略成效。
实行“动态清零”,才能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对此,我们不仅要算“短期账”,还要算“长远账”;不仅要算“小账”,还要算“大账”;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人心账”。
表面看来,“动态清零”方针之下,疫情防控体系始终处于被激活状态,并在必要时刻限制人员流动,暂时影响商业和社会的活力,短期之内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损失,都会在“动态清零”所创造的安全环境中加速弥补回来,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2020年,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国gdp仍顽强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gdp继续同比增长8.1%。亮眼的数据说明,“动态清零”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深圳坚持“动态清零”,实行“以空间抢时间”抗疫辩证法,打出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圳战法,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30664.85亿元,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加冕“三万亿先生”。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同样也是“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结下的硕果。
事实证明,“动态清零”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有力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
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从地理位置上说,深圳与香港同气连枝、唇齿相依,是休戚相关、唇亡齿寒的命运共同体。实行“动态清零”是必然选择。
深圳的坚守,不是一城一域之战,而是全局中的“先锋之战”“桥头堡之战”。深圳的背后是广东,广东的背后是广袤的中国腹地。深圳坚持“动态清零”,全国人民才能多一份安全和安心。
一言以蔽之,“动态清零”是打赢疫情防控硬仗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新型举国体制所铺就的胜利之路。
“世界看着中国,中国看着深圳。”实行“动态清零”政策,是中国对全球抗疫及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抗疫政策是实事求是的,也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而科学调控。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随时可能面临着新的变异病毒的反复侵袭,我们抗疫的决心和信心坚如磐石。
深圳,在改革的前沿,也在抗疫的前线。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守住不发生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是“不能退后”的坚定信仰,也是“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三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四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五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国一直在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即便现在新一波疫情来势汹汹,各地也仍然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可能现在很多民众都不理解,为何我国还要坚持“动态清零”。对此,人民日报表示,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
4月8日,人民日报发文称,各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与病毒赛跑,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战“疫”主动权。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较多,导致发现和防控疫情工作更加困难。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既能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同时老年人口基数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我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我们必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六
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不断提高“早发现”能力;紧盯传播链条,及时进行流调溯源;精准实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类管理措施……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与病毒赛跑,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战“疫”主动权。目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比例高等特点,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较多,导致发现和防控疫情工作更加困难。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既能减少疫情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同时老年人口基数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我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保持战略定力,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我们必能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七
“我知道中国的‘零容忍’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但是会对人员流动造成不便,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2021年11月6日,美联社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提问代表了一些西方媒体观点,质疑中国“动态清零”策略成本过高,经济代价太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两个多月后,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1年经济数据,给出回答。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51美元,超过全球人均gdp平均水平,进一步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中国不仅率先实现疫后经济正增长,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中国经济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德国《商报》分析认为,这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中国迅速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相对较快反弹,还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外国公司转而向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并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增长市场。
“当世界各国受疫情影响之际,中国已经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美联社报道称。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并保持活力,将有力带动地区经济复苏。”
“动态清零”和“躺平”哪个更划算?这个经济账并不难算。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如果对某一个地区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能保证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显然效率更高。
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先病后治”或过早解封,不仅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还会使实体产业和经济长期严重受损。以美国为例,患者根据症状自行预约新冠检测,实行“自我隔离”,前期成本确实相对较低。然而,这增加了社区传播的暴露风险,后期成本显著增加。一旦放松了疫情初期的防控,政府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后期救治环节。
放松防疫管控带来的破坏力正在显现。疫情影响下,美国正深陷通胀“泥潭”,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民众面临巨大生活成本压力。美国劳工部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这是自1982年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过去12个月,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27%,燃油价格上涨46.5%,电力价格上涨10.7%,二手车价格上涨40.5%。
“澳大利亚是一个反面例子。”美国彭博社记者近日撰文认为,澳大利亚曾经采用过类似的“清零”政策,但在1月结束了封锁措施、并废除了强制入境隔离措施后,其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主动躲了起来,不敢外出。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八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而今,15个省份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x,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x、x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x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x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x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九
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中国始终坚定奉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也不放过”。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长期化、日常化阶段,特别是随着全民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全民免疫防线逐步建立,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对“动态清零”政策进行调整,选择“与病毒共存”,实行彻底放开的防疫政策。
这种声音当然不是主流,却在一定程度上扰动着舆论风向,影响着防疫大局。在理论上是轻率的,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推敲。
中国实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是综合考量中国国情、民情,政府执政理念、治理能力以及成本效益比,而得出的一个科学方针和重要方略,且经过时间检验是完全正确、符合中国实际和科学规律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自洽性。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精准推进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取得重大战略成效。
实行“动态清零”,才能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对此,我们不仅要算“短期账”,还要算“长远账”;不仅要算“小账”,还要算“大账”;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人心账”。
表面看来,“动态清零”方针之下,疫情防控体系始终处于被激活状态,并在必要时刻限制人员流动,暂时影响商业和社会的活力,短期之内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损失,都会在“动态清零”所创造的安全环境中加速弥补回来,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2020年,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国gdp仍顽强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gdp继续同比增长8.1%。亮眼的数据说明,“动态清零”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x坚持“动态清零”,实行“以空间抢时间”抗疫辩证法,打出超大城市治理的x战法,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2021年,x地区生产总值达30664.85亿元,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加冕“三万亿先生”。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同样也是“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结下的硕果。
事实证明,“动态清零”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有力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各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
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4月7日,《信访工作条例》向社会公开,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条例》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信访工作的基本遵循。
影视剧的“热搜焦虑”怎么破。
在近些年的国产影视剧中,出现了多部因太过关注能否登上热搜最终在口碑和收视率上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这种为了热搜而创作的剧集,偏离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使创作与口碑、营销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倒挂。对此,光明日报评论,面对热搜焦虑,创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作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原创性。我们应当意识到,热搜应该是优秀创作的结果,而不是优秀创作的原动力。
在线课程平台当拒“水课”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在线开放课程要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对此,光明日报评论,利用第三方在线课程平台资源,为高校学生开设在线课程,是拓宽高校课程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类课程平台由高校按照课程标准选择,所有课程和本校教师开设的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完全“等值”。
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上海正在打一场抗疫的大仗、硬仗。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坚决打赢。对此,解放日报评论,从当下来说,尤为重要的,就是对防疫大局有清醒认识,对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目标有坚定决心,对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有坚定的共识。气可鼓,不可泄。在我们已经付出相当艰苦努力的当前,尤其要用精神上、行动上的团结,来为他人——也为自己——再鼓一把劲,再加一把油。
对此,经济日报刊登评论《疫情防控要坚持群众路线》,文章指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当前,上海疫情防控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坚决反对试图躺平的“共存”论,彻底排查感染源、彻底摸清底数、彻底切断传播链。同时,在上海疫情防控中,不能机械僵化执行防疫政策,要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一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科学精准在于“以快制快”。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同心协力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而今,15个省份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我们终会胜利。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二
“这太疯狂了!中国可是有10多亿人口啊!美国有3.3亿人,却死了100万人。”当听闻在华记者介绍中国很长时间都没有几个本土病例时,《纽约时报》“thedaily”栏目主持人泰尔莱斯震惊不已。
《纽约时报》此前曾多次炮制攻击中国“动态清零”政策的报道,抹黑中国抗疫成就。
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16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7963万例,是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西方国家疫情数字如此庞大,是因为他们实行远比中国更放任自由的抗疫政策,这导致患病率和死亡率是中国的数百倍至数千倍。”希腊《现代外交》网站近日撰文指出,中国的防疫表现令美国及其所有盟国颜面扫地,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就令西方相形见绌。此外,中国政府坚持严格防疫,不仅在控制患病率和死亡率方面表现得比美国及其盟友好得多,而且疫情期间在降低失业率方面,中国也明显做得更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就业形势总体平衡,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促进共同富裕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实际增长8.1%,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严格防疫这本账,其实没有多难算。但一些西方国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如此坚决?
“现在看起来,尽管有疫苗,全世界的病死率仍有2%左右。”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够容忍这么高的病死率,所以采用‘零传播’的政策。”
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如此坚决的原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中国不能容忍疫情肆虐。
“一些国家在防疫抗疫政策上采取放开的手段,其实并不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明智选择,往往是在问题已经积重难返的时候,在采取一些尽可能止损的方式,或者是转移民众视线的方式,甚至是一种破罐破摔的方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我们的制度优势确保‘动态清零’能够落地并发挥效果。党中央把人民生命健康摆在第一位,这是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的重要出发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告诉记者,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抗疫精神集中概括了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态度和决心。中国制度的强大动员和组织能力,党中央坚强领导,各级各负其责,各行各业齐心协力,群防群控共战疫情,这是很多国家难以实现和模仿的。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有力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更为细心,落实落细各项防控举措,从严从紧从快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密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定信心,不必惊慌失措。对近期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应该高度重视,但不必惊慌失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打响了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针对疫情形势变化,我们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对于抗疫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信心,坦然面对、积极应对,凝聚各方强大合力,从容有序采取精准措施,万万不可乱了方寸和阵脚。
保持耐心,不能厌战懈怠。“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目前境外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不少国家病例数呈现快速反弹趋势。当前传播的毒株主要是德尔塔变异株,具有载毒量大、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加之当下正值暑期,人员外出流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增大,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坚持慎终如始,时刻保持耐心,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性,切实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做好较长时间“打硬仗”的思想和工作准备,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落实防控措施,做到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久久为功。
更为细心,不可疏忽大意。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必须落实落细防控举措,万万不可因疏忽大意给狡猾多变的病毒传播以任何可乘之机。各地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严格兜紧防控底线,全方位织密扎牢疫情防控安全防护网,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严格进出京管理,做好“人物同防”“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各类公共场所要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加强通风、消毒、清洁卫生,将体温检测、人员出入管理、核验健康码等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个人要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积极完成疫苗接种,人人争做抗疫战斗员,构筑强大免疫屏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没有假期。面对压力持续加大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树牢底线思维、强化责任担当,真正严起来紧起来实起来,采取更加坚决、更加严格、更加有效的措施,举一反三、查找漏洞、扎紧篱笆,发扬“钉钉子精神”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尽快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确保战“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同心协力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打赢这场大仗硬仗提供坚实保障。
而今,15个省份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多地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物资供应纷纷抵达抗疫一线,让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断的中国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过艰难时刻,温暖着每一个隔离在社区和楼宇的人。
我们积累的防疫经验为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保驾护航。
时至今日,抗击疫情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理解与支持,面对跌宕反复的疫情,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继续发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举措,我们就会积小胜为大胜,向着“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我知道中国的‘零容忍’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但是会对人员流动造成不便,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2021年11月6日,美联社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提问代表了一些西方媒体观点,质疑中国“动态清零”策略成本过高,经济代价太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两个多月后,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1年经济数据,给出回答。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51美元,超过全球人均gdp平均水平,进一步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中国不仅率先实现疫后经济正增长,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中国经济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德国《商报》分析认为,这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中国迅速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相对较快反弹,还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外国公司转而向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并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增长市场。
“当世界各国受疫情影响之际,中国已经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美联社报道称。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并保持活力,将有力带动地区经济复苏。”
“动态清零”和“躺平”哪个更划算?这个经济账并不难算。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如果对某一个地区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能保证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显然效率更高。
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先病后治”或过早解封,不仅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还会使实体产业和经济长期严重受损。以美国为例,患者根据症状自行预约新冠检测,实行“自我隔离”,前期成本确实相对较低。然而,这增加了社区传播的暴露风险,后期成本显著增加。一旦放松了疫情初期的防控,政府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后期救治环节。
放松防疫管控带来的破坏力正在显现。疫情影响下,美国正深陷通胀“泥潭”,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民众面临巨大生活成本压力。美国劳工部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这是自1982年2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过去12个月,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27%,燃油价格上涨46.5%,电力价格上涨10.7%,二手车价格上涨40.5%。
“澳大利亚是一个反面例子。”美国彭博社记者近日撰文认为,澳大利亚曾经采用过类似的“清零”政策,但在1月结束了封锁措施、并废除了强制入境隔离措施后,其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出现了大幅增加,迫使人们不得不主动躲了起来,不敢外出。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建设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保障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秩序稳健运行。
实行“动态清零”,是“备豫不虞”的现实需要。如此,才能避免医疗资源被过度挤兑、进而冲击整个社会秩序的残酷局面。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它的医疗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医疗资源为例,数据表明,2020年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享有不到3名医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更何况,中国有约5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获得医疗资源和医院床位的机会比城市居民要低得多。医疗资源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这是基本国情。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一直在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家底”仍然薄弱。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执业医师4.26万人,床位数6.29万张,万人全科医生数为4.03名。相对于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的医疗需求,深圳医疗资源的匹配率依然在路上。
显然,如果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实行“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伴随着感染人群的激增,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亦即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苗头,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果断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整体医疗资源的占用率始终维持在相对低值,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城市总体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精准推进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取得重大战略成效。
实行“动态清零”,才能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对此,我们不仅要算“短期账”,还要算“长远账”;不仅要算“小账”,还要算“大账”;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人心账”。
表面看来,“动态清零”方针之下,疫情防控体系始终处于被激活状态,并在必要时刻限制人员流动,暂时影响商业和社会的活力,短期之内势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损失,都会在“动态清零”所创造的安全环境中加速弥补回来,并维持可持续发展。
2020年,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国gdp仍顽强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gdp继续同比增长8.1%。亮眼的数据说明,“动态清零”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深圳坚持“动态清零”,实行“以空间抢时间”抗疫辩证法,打出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圳战法,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30664.85亿元,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加冕“三万亿先生”。这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同样也是“动态清零”抗疫政策结下的硕果。
事实证明,“动态清零”作为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有力保障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千万不要侥幸,要有耐力和韧性,你强、病毒就会弱,信念是最好的免疫屏障。坚持动态清零,杜绝躺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个人心得最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感染—康复—再感染,暂停—放开—再暂停……德国联邦卫生部长4月6日已经宣布,将恢复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义务。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复杂多变。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4.9亿,死亡病例逾615万;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2021年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
抗疫两年多的实践表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法宝”,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是坚持“动态清零”。
尽锐出战绝不“躺平”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科学精准在于“以快制快”。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同心协力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疫情当前,是“动态清零”还是“与病毒共存”?
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中国始终坚定奉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也不放过”。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长期化、日常化阶段,特别是随着全民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全民免疫防线逐步建立,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对“动态清零”政策进行调整,选择“与病毒共存”,实行彻底放开的防疫政策。
这种声音当然不是主流,却在一定程度上扰动着舆论风向,影响着防疫大局。在理论上是轻率的,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推敲。
中国实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是综合考量中国国情、民情,政府执政理念、治理能力以及成本效益比,而得出的一个科学方针和重要方略,且经过时间检验是完全正确、符合中国实际和科学规律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自洽性。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建设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保障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秩序稳健运行。
实行“动态清零”,是“备豫不虞”的现实需要。如此,才能避免医疗资源被过度挤兑、进而冲击整个社会秩序的残酷局面。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它的医疗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医疗资源为例,数据表明,2020年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享有不到3名医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更何况,中国有约5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获得医疗资源和医院床位的机会比城市居民要低得多。医疗资源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这是基本国情。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一直在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家底”仍然薄弱。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执业医师4.26万人,床位数6.29万张,万人全科医生数为4.03名。相对于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的医疗需求,深圳医疗资源的匹配率依然在路上。
显然,如果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实行“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伴随着感染人群的激增,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亦即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苗头,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果断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整体医疗资源的占用率始终维持在相对低值,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城市总体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抛弃、不放弃”,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高度尊重和悉心呵护。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实行“动态清零”,是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如此,才能避免短时间内大量人群感染、进而导致过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的恶性局面。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超过14亿的庞大基础人口,如果选择放开,“与病毒共存”,即使中国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截至2022年2月底已超过87%,即使病死率维持在相对低点,仍然会因为基础人口过于庞大而产生大规模的人口感染甚至死亡。
过去两年多,我国的总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非常少的,我国的防控成本效益比是高的。但如果选择“与病毒共存”,那重症率和死亡率或将成为一个“绝对大数”,从而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具体到深圳,这是一座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一线城市。数据显示,深圳人口密度达到8791人/平方公里,特别是城中村等区域,人口密度更加高企。2022年以来,深圳多点散发疫情持续发生在城中村区域的事实证明,在一个人口众多且高度密集的城市,发生聚集性疫情和规模性感染的风险将是巨大而现实的。
此外,深圳还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城市、最大的口岸城市、最大的移民城市,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正面迎战奥密克戎的超大城市。换言之,深圳的“传染源”不仅可能来自四面八方,且将是不断变异的病毒毒株首当其冲的城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严防死守,不坚持“动态清零”,病毒将以极快的速度侵袭和覆盖整个城市,深圳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局面。
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每一个人的生命与安康,因为“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地保护和救治,才彰显出至高无上的珍贵,这是“动态清零”最具人本主义光辉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受奥密克戎毒株影响,全球疫情仍处于第四波流行高峰,日增新冠肺炎确诊超百万例,多国重症和死亡病例再创新高。巨大输入压力下,国内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多日突破三千,我们正面临“抗疫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
与新冠病毒鏖战至今,形势依然如此胶着,未来何去何从再度成为舆论热点。一些国家将疫情定义为“地方性流行病”而减少检测、放松管控,国内舆论场也有人再次提出“躺平”论调,认为“奥密克戎几乎防不住”“最好的方式就是与病毒共存”。
抗疫绝非易事,也涉及到相当成本,但这不是“弃战弃疗”的理由。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奥密克戎的致死率虽低,可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结果都是可怕的;况且奥密克戎对特定人群并不“温和”,英国卫生安全局的统计显示,感染该毒株后,70岁至79岁人群死亡率为9.87%,80岁以上死亡率高达21.0%,盲目“躺平”等于直接将老幼病弱群体置于巨大危险之中。此外,我国医疗资源并不宽裕、亦不均衡,不管“防”,只管“治”,势必带来医疗资源的严重负载。正处疫情风暴眼的香港整体医疗条件不错,但社区干预等防控措施松懈后,医疗资源几乎被激增的重症住院病例击穿,老年群体死亡率直线飙升。殷鉴在前,鼓吹与病毒“消极共存”,既不负责也不现实。
抗疫本质上是一道科学命题,不能拍脑门,不能翻烙饼。“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动态清零是我们国家统筹考量各方面现实而采取的科学策略。这一策略在落地过程中,具体举措始终在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一轮轮阻击战、歼灭战打下来,逐渐摸清病毒的传播规律、致病机理,特别是疫苗接种大面积铺开后,精准防控成为主流,划分风险区已经逐渐缩小到街道、社区甚至门楼。相较人口数量,我国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非常少;同时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1%,高于2021年初确定的目标和外界预测。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平衡,充分证明动态清零策略的有效性、完善抗疫举措的科学性。
就目前来看,全球疫情明显出现新变量。一来,奥密克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因“一口痰”而感染的情况频频出现;二来,国内新冠疫苗广泛接种筑起基本免疫屏障,无症状感染者成为绝大多数,传播相当隐匿;三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民生在防控天平上的分量趋重。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更早发现隐匿疫情,以快制快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如何更好平衡抗击疫情所需的“收”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放”?如是种种,是抗疫进入新常态后必须面对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抗疫举措,丰富动态清零工具箱,我们才能在巩固前期抗疫战果的同时,打好“深水区之战”。
着眼现实痛点,最重要的是从医学手段与社会治理两个层面发力。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获得群体免疫,是人类战胜传染病的最有效办法。我们应当进一步提升疫苗接种率,特别是老年群体的接种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各地已经启动序贯加强免疫接种,抓紧做好科普与动员,中国的免疫屏障才能越来越牢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追求的是更早发现疫情,更快诊治病患。正在推广中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正在路上的多款新冠病毒口服药也让人看到新曙光。如果未来能够推动形成新冠分级治疗制度,将有利于医疗资源平稳合理使用。与此同时,加快优化大数据管理,加强各地沟通联动水平,都能消除人员流动导致的病毒传播“时间差”,提升防控效能、减少防控成本……总之,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兼顾当下、立足长远,既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同时利用好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
“这次疫情来得很突然,与其说是冬季还没有过去,还不如说是一次倒春寒,但当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张文宏医生的微博长文触动许多人。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应对好抗疫新常态,每个人都以己之力、尽己所能,我们一定能够从这场持久战中胜出。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五
如何选择,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争、策略之争、方法之争,本质上则是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中国始终坚定奉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也不放过”。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长期化、日常化阶段,特别是随着全民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全民免疫防线逐步建立,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对“动态清零”政策进行调整,选择“与病毒共存”,实行彻底放开的防疫政策。
这种声音当然不是主流,却在一定程度上扰动着舆论风向,影响着防疫大局。在理论上是轻率的,在实践中也经不起推敲。
中国实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是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是综合考量中国国情、民情,政府执政理念、治理能力以及成本效益比,而得出的一个科学方针和重要方略,且经过时间检验是完全正确、符合中国实际和科学规律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自洽性。
抗疫两年多来,中国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建设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切实保障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秩序稳健运行。
实行“动态清零”,是“备豫不虞”的现实需要。如此,才能避免医疗资源被过度挤兑、进而冲击整个社会秩序的残酷局面。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城市,它的医疗资源总归是有限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医疗资源为例,数据表明,平均每1000个中国人享有不到3名医生,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更何况,中国有约5亿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获得医疗资源和医院床位的机会比城市居民要低得多。医疗资源整体不足且分布不均,这是基本国情。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一直在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家底”仍然薄弱。数据显示,截至20底,深圳全市执业医师4.26万人,床位数6.29万张,万人全科医生数为4.03名。相对于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的医疗需求,深圳医疗资源的匹配率依然在路上。
显然,如果在深圳这样的城市,实行“与病毒共存”的策略,伴随着感染人群的激增,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动态清零”的核心就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亦即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和疫情苗头,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果断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整体医疗资源的占用率始终维持在相对低值,才能尽最大可能保证城市总体医疗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六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复杂多变。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4.9亿,死亡病例逾615万;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
抗疫两年多的实践表明,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法宝”,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是坚持“动态清零”。
尽锐出战绝不“躺平”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科学精准在于“以快制快”。
3月以来,上海与奥密克戎正面较量。
这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更是事不过夜的决心,上下一心调集力量、狠抓落实,将为社会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撑。
——慎终如始筑牢“四早”防线。
早发现,核酸检测是第一道防线。4月4日,全国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创造了单日单城最大的核酸检测量。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这不仅是对上海这座城市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更用实践表明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心、力量和信心。
这场2500万人的核酸检测“竞速赛”,在上海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楼宇打响,社区工作者、党员干部、志愿者尽锐出战,“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仅26个小时,2566.5万人、242.7万管采样完成。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这是一道更难的考题,需要分级分类、细致落实各类防控举措。
生命至上。落实新版诊疗方案;及时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这些快速有效的防控方式,是防疫精准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至上。启用“亲子方舱”、保障“悬空老人”、“奶粉骑手”逆行、急诊“非必要不封控”……支撑起暂时按下“慢行键”的城市,成为“动态清零”的暖心和力量。
同心协力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我们有打赢这场硬仗的底气。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坚守防疫一线,正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七
3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17万例,上海连续多日本土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万例,疫情防控的形势严峻复杂。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铮铮誓言背后是尊重科学、遵循规律。
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同心协力尽快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中国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从武汉保卫战的应急阶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的全链条精准防控……回顾两年多来的抗疫历程,我国的防控举措、诊疗方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正是与传播力强的变异株多次殊死较量后的有效应对策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10万例。
快速攀升的曲线,让风险外溢的概率成倍增长,也带来医疗资源“挤兑”的巨大风险。
尽快迎来拐点,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
在吉林,救治数据发出强烈警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吉林医疗救治组专家对当地情况分析发现,特别是对于长期卧床、血液透析患者等基础情况差、免疫力低的人群,病毒威胁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就要最大限度缩小疫情影响范围,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重症和死亡。
抗击疫情的中国答卷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动态清零”是真正以人为本——。
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动态清零”,才能把疫情对普通人的冲击降到最低,才能尽快按下“恢复键”,让烟火气重新回归。
正是有了“动态清零”这个“1”,才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些后面的“0”。
从武汉到南京,从额济纳旗到西安……坚持严密科学的防控,中国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成功控制住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靠的就是“动态清零”的坚定决心。
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被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均在短时间内上扬。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高居不下。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一些奉行“共存”策略的国家面临这样的状况:
感染—康复—再感染,暂停—放开—再暂停……德国联邦卫生部长4月6日已经宣布,将恢复新冠感染者强制隔离义务。
动态清零体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心得篇十八
“我知道中国的‘零容忍’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但是会对人员流动造成不便,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经济的发展。”2021年11月6日,美联社记者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提问代表了一些西方媒体观点,质疑中国“动态清零”策略成本过高,经济代价太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两个多月后,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21年经济数据,给出回答。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最大贡献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51美元,超过全球人均gdp平均水平,进一步接近高收入经济体门槛。
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中国不仅率先实现疫后经济正增长,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双双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
中国经济为何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态势?德国《商报》分析认为,这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努力。《华尔街日报》评论指出,中国迅速控制住了国内疫情,不仅推动国内经济相对较快反弹,还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外国公司转而向中国投入更多资金,并将中国视为其产品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增长市场。
“当世界各国受疫情影响之际,中国已经率先走上了经济复苏之路。”美联社报道称。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并保持活力,将有力带动地区经济复苏。”
“动态清零”和“躺平”哪个更划算?这个经济账并不难算。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如果对某一个地区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能保证其他地区、其他省份正常的社会经济运行,显然效率更高。
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先病后治”或过早解封,不仅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还会使实体产业和经济长期严重受损。以美国为例,患者根据症状自行预约新冠检测,实行“自我隔离”,前期成本确实相对较低。然而,这增加了社区传播的暴露风险,后期成本显著增加。一旦放松了疫情初期的防控,政府将不得不把大量资源投入到后期救治环节。
放松防疫管控带来的破坏力正在显现。疫情影响下,美国正深陷通胀“泥潭”,经济复苏困难重重,民众面临巨大生活成本压力。美国劳工部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这是自1982年2月以来最x比涨幅。过去12个月,美国的能源价格上涨27%,燃油价格上涨46.5%,电力价格上涨10.7%,二手车价格上涨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