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论文(优质19篇)
总结是成长的一种方式,借此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导言部分是总结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出主题并吸引读者的注意。赶紧来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灵感。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一
茶源于自然,产于山水之间,蕴含着淡雅、朴素的特点,这与道家强调的“天人合一”和返璞归真的思想不谋而合。受道家思想影响,中国的饮茶者在饮茶时,特别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在饮茶环境、茶具的选择上如此,在为人处世上更是如此。
我国古代的饮茶者特别是其中的士大夫们,虽然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茶道中这种超脱凡世、淡泊名利的思想对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当一些知识分子在仕途上遇到挫折,或是无法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时,就会从“入世”的雄心中,变为“出世”的超然境界。从很多古代的书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如明代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就在很多画中描绘了当时的文人们在清静的竹林中,在青山里清泉边一边喝茶一边论道的画面。这就充分反映出茶道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我国古代文人的深刻影响。
这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也影响着饮茶者对大自然之趣和“静”的追求。茶是天然之物,人也是自然中的生物,茶道认为,饮茶的最好环境,就是在大自然当中,用本地之水来煮本地之茶,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源于茶道的人生哲学,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的性格。现在,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特别推崇自然,热爱自然,热衷把世间万物来物化,与之对话,并试图从中参透人生,得到真谛。
茶乃清净之物,茶道中“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对饮茶者的秉性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品茗的时候,人们追求一种“无欲故静”的境界,忘却了世间的嘈杂与烦恼,静下心来,将自己沉淀,将内心放到一个“虚静”的层次上,去洞察古往今来去观察世间万物,最终看到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茶道所蕴含的这一哲学思想,让饮茶变得深邃而空灵,使品茗者很容易就能与心灵对话,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让秉性变得更加平和更加淡定包容。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较为深刻,使得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一定问题。文章将提出市场经济背景在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探究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数显问题的影响因素。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的中心问题。人生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其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今大多数的同学都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在每件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1]只有较小部分的同学认为应该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在他们的认知里,人生价值便是自我价值,人生幸福便是个人幸福,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
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二。市场经济下的同学普遍存在重功利、讲实惠,看重物质利益的趋向,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物质利益大于精神追求,甚至有的同学偏激地认为金钱便是衡量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自己未来的目标,便是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三)重才轻德。
重才轻德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三。市场经济下,大多数同学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仅取决于学识、才能、机遇、社会关系等,而与个人品德没有太大的关系。如今许多同学不讲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行为粗鲁、谈吐庸俗,“高分低能”和“高分劣德”的情形屡见不鲜。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
矛盾具有普遍性,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样也有着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利益原则、等价交换等对于培养我们高中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都有着积极作用。[2]但是同时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市场经济中利益是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强化了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促使了我们高中学生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生。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其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但是其应用到社会社会生活中,则会让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不利于我们高中学生助人和奉献的进行。
(二)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使得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高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拓宽,多元化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同学们产生了较大冲击。尤其我们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足,极易在纷繁复杂的思潮和信息中迷失自我,出现多元矛盾和摇摆不定的情形。尤其近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已是世界大国,西方国家一直企图通过文化来影响我国民众的思想,使得我国在内部产生矛盾。因此,我们高中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在多元化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也能保持初心。
(三)学生自身意志品德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的影响。
我们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但是其仍然兴趣较为广泛,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较强,渴望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意志相对于承认来说还较为不稳定。[3]高中教育是传统的、纯粹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高中学生却要面对大量的、世俗化的、具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造成其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此外,我们高中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还不能够正确地应用辩证法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尤其是自我意识的膨胀,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学校灌输式的教育,渴望进行自我奋斗和拼搏,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肯定,从而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产生漠视群体的观念。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特定的人生环境,人生的社会价值也需要社会做出相应的评价。面对社会中存在不同程度人生无意义感的人很多的现实情况,社会也应对自身进行评价。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以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需要的全面化为内容,因此,人的自我塑造归根到底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建构。社会在制度上要明确地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关系建构的最终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一种机制,从而为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还给人自己”创造条件,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在改革中确立具体的目标,努力消除或弱化社会关系物化的消极影响,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人的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人和社会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商品社会形态中社会关系物化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在人面前以物与物的虚幻形式体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拜物教”,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地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0](p426)在他看来,物化的社会关系虽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他更多地批判了它的消极意义。商品拜物教使“商品”能够超越人的意志而行动,最终成了一种“观念形态”来约束人。由于拜物教的作用,资本的权力必然会向社会生活、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吞噬道德信仰世界,甚至连人的道德良心也受到怀疑和否定,社会中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道德灾难时有发生;人们生活的风格由物来决定,在多样化的物品追求和享受中而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精神上趋向极度的空虚化,身处物化的社会关系之中。一句话,就是人性的异化,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物与物的关系掩蔽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拜物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很多丑恶社会现象的基础和重要表现。
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基于我们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重视,正视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并寻找积极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改变现今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得同学们在今后能够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入和参与市场经济,改善市场经济,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1]张婷.市场经济下青年价值观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6(3)。
[2]乔磊花,周东坡.论市场经济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j].才智,2015(16)。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三
本文针对茶道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这一问题来试论一二。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由学术堂整理,题目为“茶道中包含的几种人生哲学”的哲学与人生论文。
摘要:从一开始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到后来将其演变成一种饮品,然后再从中提炼出一种独有的文化,最后将这种文化上升到人生哲学的境界。在千年的品茗历史中,茶叶对于中国人来讲,早已超出了其原本的物质属性,而是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佛家文化等思想互相融合,上升到一种修行、一种哲学的范畴。
茶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被当作药材来使用;二是被当作饮品,并成为中国人的“国饮”;三是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相融合,渐渐脱离其物质属性,发展出了茶文化和茶道;四是在茶文化的基础上,上升到了一种人生哲理的高度。本文针对茶道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这一问题来试论一二。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四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深长。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陶冶大学生情操,培养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形成更成熟完善的性格习惯,同时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传统茶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不再是单纯的一种饮品,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在中西贸易发展中,茶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将中华文明向世界传播。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象征,其中不仅浓缩中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的精髓,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的道德标准与思想品质。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交活动中,在文化交流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茶的影子。茶沟通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品质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创新与方向。
我国茶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在唐代。当时的唐朝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也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不同阶层都十分推崇饮茶之风,并且赋予了茶更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茶的喜爱和关注越来越多,茶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人才的培养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使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大学生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成为当前高校的发展目标,由此,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多、范围广。但是,如今时代,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全面,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中,只有通过高考才能真正实现大学梦,但是,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高考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只会死读书的大学生已经适应不了形势,他们思维僵化,缺乏创造性,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发展,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需要。如今,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其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只有让大学生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才能将积极的思想品质渗透到他们身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成熟的阶段,由于少了升学压力,生活与心理更加放松,也更容易放松自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高校应当积极发挥自身教育和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加强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抓住大学教育这一重要时期。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国人对茶的了解却并不多,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饮茶的表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越来越忙碌,而饮茶是一种慢生活的代表,强调自然平静,所以,人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并没有机会坐下来慢慢享受茶文化。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显现出一些弊端,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希望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解决。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文化回归的时代中,逐渐显现出其优势来,人们通过茶,了解了生活的真谛,改变了生活的态度。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将茶文化融入大学教育中,能够给大学生带来更新鲜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通过学习和了解茶文化,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从生活习惯、文化礼仪等方面都会受到积极的影响。茶文化思想内容丰富多样,从茶的种植、茶的泡制、饮用,到茶艺茶俗等内容都能够给人别样的体验。在饮茶过程中,从茶具的使用到泡茶的动作,再到饮茶的享受,都突出了茶与文化艺术的融合,这不仅是茶的魅力所在,更提升了品茶之人的审美意境。这些丰富的茶文化都吸引着国人。饮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更多的是对艺术的追求,对自我思想的洗礼与升华。所以,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教育中,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影响作用。
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创新了璀璨的茶文化。尽管茶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却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发展体系。茶文化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融合了不同的思想价值体系,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在传统茶事活动中,需要茶人衣着干净整洁,内心纯净,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茶道精神,提升茶人的思想境界。茶文化发展至今,能够做到如此要求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首先需要对茶文化内容和方法进行基本的了解。高校也应当适时举办一些茶文化活动,例如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播茶文化,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加强茶文化教育。
在茶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在早期种植茶时期,茶人的劳作十分辛苦,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方茶叶贸易的繁荣发展,贩卖茶、研究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古代,以茶为主题的作品也层出不穷,许多优秀作品流传至今,成为我国富贵的历史资料,对后世研究茶文化提供了参考。从这些资料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茶文化中蕴含着高雅而质朴的品质,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大学教育中,如果单纯地将茶文化理论融入课堂,也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内涵。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教师可以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着手,从茶的发现,到茶的传说,再到茶的出口贸易等,运用更加丰富的资料内容,分享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使茶文化这一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普及。如今,不仅是高校,许多地方还设置了专门的茶室,这里不仅可以饮茶,还可以进行茶事活动,独特的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与传播。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泡茶、饮茶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茶的认知和了解。在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处世哲理,大学阶段正是对社会事物了解的重要时期,茶文化中蕴含的纯真、质朴的品质,都能够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品质。茶文化走进大学,既说明了人们对于茶文化的重视度在不断提升,而且,想要使其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活动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活跃教学氛围,引导大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综上所述,茶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学习借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大学生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目标。将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有效改变当前大学生思维僵化的状况,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不仅只是单纯地教授他们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认识生活的意义,将茶文化中的优秀品质渗透到他们身上,使他们形成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
[1]张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7(20)。
[2]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01)。
[3]朱红缨。高校茶文化专业构建动因及教育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4]汪子一。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5]刘勋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演练实践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
[6]杨敏,蔡云。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7(35)。
[7]蔡国栋。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探究[j]。学周刊。2017(35)。
[8]干爽。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才智。2017(34)。
[9]胡建良。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五
我身在机关,本来工作就很忙,最近又要参加单位副职竞聘,更无暇抽空去乡下看望母亲。母亲并不介意,反为隔三差五地接到我的电话而感到满足。
参加单位副职竞聘的除了我,還有同办公室的两位同事。一次,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我挑灯夜战时受凉引发了急性肠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母亲知道后,风尘仆仆地从乡下赶到城里照顾我。她了解到病因后,很担心地说:“这病倒没事,休养几天就行,但你的工作压力会越来越重啊!”我满脸无奈:“这个关键时候,不好好表现怎么行啊?”接着我又对她分析了当前的严峻形势,并提及了两位同事比我优越的地方。
母亲看我说了半天,问我说:“口干了吧,倒杯水给你!”等水稍凉,我喝了一口,竟然十分的咸。母亲微笑着说:“有些事你也不能太看重它,就像这杯盐开水,你越喝会越渴,真正解渴的还是白开水啊!”
刹那间,我惊呆无语。我渴望的`浮名虚利在母亲眼里其实就像是一杯盐开水——你越渴望得到,你就会越口渴。我回味良久,不由折服于母亲的大智慧。她分明是借这杯盐开水,告诉我一个浅显而又深奥的人生哲学——在各种诱人的名利面前,只有淡泊相对,才能活出自己的那份安然和从容。
自那以后,我的心平静了许多,也自然了许多。虽然在副职竞聘中最终落选,但我却活得更加快乐,更加从容。这一切,都应该感谢我那大智若愚的母亲!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六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学生计算机基础素质也越来越高,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深的计算机知识,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决定将计算机应用课程原有的54学时改为36学时。但同时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来提高教学的效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研究。
一、引言。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航海类专业为特色,经、管、文等学科兼容的高等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主要的任务是根据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学员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技能知识,学院决定将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有原来的54学时改为36学时,从而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更加专业的计算机技能知识。从而让完成学校“为社会培养各种实用人才”的任务,让学生能更好的使用日后的工作岗位,让学生有更好的自身可持续性发展。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与要求。
2、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localhost。
从教学的目标可以看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并且熟悉计算机基本的操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一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对于他们而言54学时的课程有点浪费。因此,学院决定将课程改为36学时,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为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同时为了让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学院决定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为了在课时减少的同时,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改革:
1、利用多媒体工具直观教学。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特别在对于一些涉及到计算机反馈信息的内容教学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师板书和讲述,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那么尽管教师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学生也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如果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工具,可以在屏幕显示器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那么就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2、“解惑”式教学。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生或多或少对计算机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习。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并且借助教材来节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在课堂开始时就明确告诉学生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当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进行解惑。而不是直接参照教材,面面俱到。
3、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
计算机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应用好操作需求,是一种能力教育。从前面所分析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目标可以看出,课程应该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在授课过程中的“用”指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从而领略到理论中的精华。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更新速度都较快,再加上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不断的将获取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的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入一些新的技术,从而唤起学生的求职欲望,这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有很大的帮助,使其自觉想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然后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以鼓励和耐心指导,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信息,从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自学基础。
四、结束语。
为了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只能是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多媒体工具直观教学、“解惑”式教学、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来提高教学的效率,重点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作者所提出的几种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智平.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的几点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2010(3)。
[2]李学农.走进网络时代与教育“新概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
[3]宋亦兵等.实于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型教育[j].佛山大学学报,2010(2)。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向基础教育挑战[j].中国电脑教育报,.4.9。
[5]王国钧.师专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载计算机科学,(5)。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5。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七
豆瓣评分:8.5。
(3689人评价)。
作家出版社。
说到小说体的哲学启蒙读物,《苏菲的世界》肯定榜上有名。而书单狗说的这本,比《苏菲的世界》更有故事性。它讲述的是关于家族、“我是谁”的哲学疑问、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故事。不仅有推理小说的悬念,哲学的思维也在扣人心弦的寻找故事中给人以启迪。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人生是一场规模庞大的摸彩游戏,只有中奖的彩票展现在我们眼前。
2、他们来人间走一遭,不但是为自己的生命而活。
3、探讨万物固然重要,但时间最值得珍惜的,莫过于跟心爱的亲人共处的时光。
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托马斯·内格尔。
豆瓣评分:7.8。
(2019人评价)。
当代中国出版社。
这是一本引导你哲学思考的书,在这本书里,内格尔向我们展现了哲学的真正旨趣所在,他抛出了很多问题让我们思考,告诉我们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如果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你唯一可以确信存在的,就是在你自己心灵之内的东西。
3、一个你永远不可能从中醒来的梦压根就不是梦:它就是实在——你生活于其中的真实世界。
3、《谈谈方法》。
笛卡尔。
豆瓣评分:8.6。
(2267人评价)。
商务印书馆。
在许多哲学经典中,笛卡尔的《谈谈方法》绝对是逆天的存在,它轻巧通俗,篇幅短小,循循善诱,让人可以毫无负担地一口气读下来。它是理性主义的入门读物,讨论怎么认识这个世界,怎么发现和重建真理。读罢此书,你会被笛卡尔那种严谨、怀疑的精神深深触动。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我思故我在。
2、征服你自己,而不是去征服世界。
3、越是希望好好利用今后的时间,就越应当精打细算,好好安排。
这个作家了不起。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最著名的思想,可精炼地理解为:当我使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我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理性可破除习惯、迷信以及种种所谓的“已成观念”,让真正的思考渗透进自己的人生,那么,我的存在才有真正的意义。
笛卡尔与斯宾诺莎、牛顿、莱布尼茨一样,终身未婚,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有一私生女,但不幸夭折,为其终生憾事。
4、《大问题》。
罗伯特·所罗门。
豆瓣评分:9.3。
(2719人评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直接面对世界和问题的导论,直接启发你去思考和面对那些问题,然后再看各个流派的哲学家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在书单狗看来,只要你对生活还有好奇,那这本书就值得你放进阅读清单中!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客观的重音落在说什么,主观的重音落在如何说。
2、理性总是告诉我,凡是不能完全加以确定的东西,凡是能够找到怀疑之处的东西,我都应小心翼翼地避免相信,就像避免相信那些显然虚妄的东西一样。
3、凡是我没有明确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加以接受。
5、《幸福之路》。
贝特兰·罗素。
豆瓣评分:8.9。
(2323人评价)。
华夏出版社。
在这本书里,作者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疲劳、嫉妒、烦闷等等,制作出一张献给大家的方子,希望通过这张方子让无数郁闷的男男女女变得幸福。本汪和小伙伴们都觉得罗素的大智慧让人很有启发,各种被戳中。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2、幸福的秘诀是:尽量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对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友善。
3、需求对象的残缺不全,正是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6、《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豆瓣评分:9.3。
(5058人评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很少有人这样直白地跟你讲人生智慧,教会你如何理解幸福。许许多多人都能在此书中找到共鸣,书单汪认为如果人生只读一本“心灵鸡汤”,那一定要读这本。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
3、一个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就是一个做事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人,也不是匆忙急躁地行动的人。
7、《小逻辑》。
黑格尔。
豆瓣评分:9.3。
(2004人评论)。
商务印书馆。
对逻辑学感兴趣的宝宝可以看一看这本经典。黑格尔在此书中,批判了旧式形而上学,创立和发挥了唯心主义辩证法。虽然这本书比较深奥难懂,但大师睿智的思维,还是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的。
三句话感受这本书。
1、其实哲学的教训正是要使人从那无穷的有限目的与个人愿望中解放出来,并使他觉得不管那些东西存在或不存在,对他简直完全无别。
2、认识真理最完善的方式就是思维的纯粹形式,人采取纯粹思维的时候也就最为自由。
3、事物自身与我们对于事物自身的认识,完全是两回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八
人生观问题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待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回答都是与世界观、历史观相联系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的。
首先,人生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正是在这个基础点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思考人的生命的意义时突破了历来着眼于人的生物性和人寿长短的局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其它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原因在于人是能进行自觉劳动的创造性动物。人的创造能力使得人超越其它动物之上。世界上只有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人化的世界,创造了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正如其它生命一样不是永恒的。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创造性。人的一生很短,如果尽干坏事,又会被世人感到太长。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发挥它的创造作用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生命光辉而充实。人的生命的创造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生时。不少人生时寂寞、穷困、潦倒,甚至为人误解,频遭摧残,可死后被重新发现,再现辉煌。许多学术著作亦复如此。生时无法出版,死后成为不朽之作。这说明生命的长短并不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
人不仅是创造性的动物,而且是社会性的动物。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56页)这就是说,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无法说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如果仅仅把人看成孤立的个体,必然把人的生命看成一支短短的暂时点燃的蜡烛,很快化为灰烬。从人的社会本性出发,把人作为社会成员来考察,就会看到,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却是久远的。人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人类组成的火炬。每一代人都应该把它烧得更旺。这同时也就是把个体的生命由暂时变为永恒、有限变为无限。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的社会本质的正确理解是不可能的。
其次,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观中最重要、最难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方面对生与死的问题作了回答。
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自然存在物,它与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现象一样,必然是有生有死、有始有终。人的自然寿命有限,而且只有一次。追求长生久视、成仙成佛,都是宗教唯心主义的幻想。辩证法的规律是理解生与死的钥匙。毛泽东把死称为辩证法的胜利。
对生与死的理解不能仅仅以自然规律为依据,而必须求之于社会规律。同样是生,有的生得伟大,有的苟且偷生;同样是死,有的死得伟大,有的死得窝囊。所谓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讲的就是死的意义问题。这个死的意义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英雄与懦夫、留名千古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往往决定于对死亡的态度。中国古训临难毋苟免,讲的就是气节,也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死亡中最壮烈最感人的是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死在刑场和战场上。我们不仅要以哲学家的通达服从自然规律来对待自然的死亡,而且要以革命家的气概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对待为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死亡。前者是智者,后者是勇者。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烈士的名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对死的认识的最高境界,是对死的意义理解的通达至极,是勇者与智者的结合,是以对自然规律与历史价值认识为依据的人生态度。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九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并且在文化体系中最活跃、最具特色。茶道文化同样是我国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音乐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茶文化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域中得以孕育、形成、发展,必然会打上深深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烙印,与茶文化一同发展起来的还有民族音乐,尤其是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如同食物一样,是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很多茶道盛行的少数民族地区,茶道表演与民族民间音乐一同发展、作用,逐渐融合为一体,茶道表演借助民族民间音乐作为背景,艺术气息以及文化精髓得以更加直观地体现,比如我国佤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在开展茶道表演的时候,会将本民族的音乐加以改编,作为表演的背景音乐,这样的发展形式是现代茶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文化的复兴,在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的持续扩招,冲击了原先固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和生源。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较差,再加上重学历的传统用人观念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消极因素对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设定,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把尖刀。
思想政治素质一直是我们教学中十分看重的素质。我们的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事,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态度。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小公主或小王子,脾气暴躁,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中小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严重,客观上讲,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他们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尊重老师、说脏话、逃课、打架、玩游戏……这给中职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更增强了紧迫感。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既是觉得孩子不大适合走学历的道路,同时又不想放弃孩子,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学校沉淀下再去接触社会,这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殷切希望。对社会来讲,日益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教好学生,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所谓“哲学的贫乏带来贫乏的教育”,要想将学生哲学教育质量提高,前提是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同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三观内容。
其次,要不断翻新教育理念,坚持知、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对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信仰,引导学生把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要保持学生与时代的联系。教育要具备现实意义,不能与社会和人文现实脱节。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体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好符合当地企业的要求,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和责任感,做到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哲学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哲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是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给学生,学生从自己本身出发,积极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课堂之中。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或者切合学习内容的主题加以引导。例如,在讲授《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时,可以先简要讲解一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只听名字可能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必要的大道理以外,其余的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事的,讲的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说话吃饭,无所不包、无所不讲。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都有“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的思想,这不仅是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在学习相关的哲学思想时,究其产生的文化和自然背景,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人文和自热风貌,在那种情境下,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也能使学生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更深刻。然而,客观地讲,政治性质的课程最难以在教学上吸引学生,说得深了学生难以理解,说得浅了就像读课文,说得偏了又不符合教学目标。因此,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用身边发生的事和最近的新闻为材料延伸教学。例如,在教学《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里约残奥会上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挥洒汗水的时刻,让学生真实感受什么叫“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潜在的能量,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生活实例,以此加深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密切配合中培养感情,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师的授课内容,让教育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的发展新形态的美好愿景。例如,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探究与合作,教师将教学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先作简要说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将课程内容的实践意义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的教学目的。
哲学、科学和艺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相通性和普适性,在思想自由度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有着十分强大的现实意义,而德育工作对中职教育来说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作。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目的,不断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教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的德育教育。
[1]孙海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典型教育的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孙爱军。论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陈庭照。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3)。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一
1.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思想没变,人没变。人和人的差异,在思想上。
2.哲学原意是“爱”与“智”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追求智慧。sophia是“智慧”的意思。“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写法,philia、eros、agape为代表,三种不同情怀。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神俱有的。philia则是“友爱”。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3.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4.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每个人都需要哲学。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5.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培养智慧--“智慧”有两大特点:完整、根本(发现真理、印证价值)。
6.帕斯卡尔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它;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它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它,人却仍然要比致它于死命的东西更为高贵;因为它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我们能思维。
7.哲学性思维(理性反思):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活动。反思原是一个光学原理,本意是“光线折射”,通常被译为“反射”,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它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8.哲学反思的特性:(1)超验性。指哲学反思活动的超越经验的性质。即哲学反思不是直接地关于经验对象的思考,其直接对象是关于经验对象的思想。(2)批判性。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说,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3)综合性。指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是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撞击和“对话”而实现的。(4)前提性。指哲学的反思是对思想的各种“前提”的批判,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对思想的“内容”的批判。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点。9.逻辑(运思的规则):逻辑是运思的规则,规则是客观的,人一旦开始思考,就会希望能够合乎逻辑。传统逻辑的内容: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指我们平常使用的名词,譬如太阳、月亮、花、草、树木。任何可以想得出的来的名词,都称为概念。需要区分意义、意象。前者比较客观,后者则是每个人在内心对某个概念所产生的感受及印象。
10.语言的有效性: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表达的效应,表达需要具有明确、一致、普遍这三项条件。*明确,是指使用语言的时候,字义与文法必须非常清楚。这是语言表达的第一要素。*一致,即要求使用语言的每个人都要同意,或者说遵循相同的规则。*普遍,即要求除了意思要一致之外,还要同一地区所有的人都去使用。
11.语言的类型: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三种:直述、比喻、价值。直述语句就是直接叙述,也就是把看到的东西,或是想要表达的东西直接说出来。比喻语句就是使用一些象征来表达意涵。
价值语句,指相同语句因为“主体”和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12打破四种假象: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念,叫做“打破假象”。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假象或偶像,这些偶像会竖立在我们前面,使人无法从事正确的思考。培根认为我们要打破的假象有四种:种族、洞穴、市场、剧场。**剧场假象:是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这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许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学或一种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台剧,全套搬演出来,从此以后认为人生就是这样,这就叫剧场假象。
13.n我们将从古希腊、中世纪,以及近代欧洲三个阶段进行讨论,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人性观。这体现出西方文化历史演进的脉络。
n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偏向从“人的现状”看人性的问题,亦即就一个人具体的生命有什么样的能力、表现、要求等,进行探索。n第二阶段:中世纪时期,以基督教为主,人们的思想都与宗教有关,所以从“人的起源”来看问题,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这给人性一个很清楚的轮廓。n第三阶段:近代欧洲时期,所关注的问题是“人的生命特色”,探讨“人应当往哪里发展”。
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了解,基本上是一个“能够=应该=必然”的公式。
n“能够=应该”是指,只要我能够做到,就应该去做。如果我能够攻下一座城池,那么就应该去攻占它,否则我的这种能力就是无所谓的、不能落实的。换言之,上天赋予我们这么大的能力,就是要我把它展示出来。
n而“必然”则代表命运,我能够攻下这座城池,我就应当攻占它并且,命运必然规定我要攻占n“能够=应该=必然”n这种观点反映出强权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n这种想法是比较原始的,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能力为主的互动方式,而这能力又可以延伸为权力和暴力。
15.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西方从中世纪跨入近代世界,是一个急剧的演变过程。西方人在思想上经历了一连串的震撼,无异于一次次革命。在宇宙观上,出现了天文学革命;生命观上,出现了进化论;在社会政治上,出现了个人自由和革命的思想;在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
16.从达尔文到柏格森:在达尔文的理论流行之后,在法国出现了一位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他把进化论修改为创化论。所谓的创化,就是把创造和进化二者结合起来,认为整个宇宙都是具有生命,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而生命一定要发展。
17人往哪里去?任何能量变成热量之后,就不能完全回收(或者说不能再起作用),因此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会慢慢消耗掉,然后整个系统会陷入混乱而瓦解消灭,这称为熵(entropy)。有些人把熵译为“能趋疲”,亦即能量会趋于疲乏。德日进(1881~1955),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代表作有《人的现象》、《人的未来》和《神的氛围》等。
18.主体自觉:n人类跨越了反省的门槛之后,就应该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决定。要决定未来,首先要让全体人类团结起来。这并非空想,因为人类受到共同威胁的时候就会团结起来。n事实上,人类的共同威胁一直存在,这个威胁就是命运。但是这个命运还不大明显,所以一般人无法有所警觉。能够使命运明显化的就是外来威胁,例如,自然灾害、社会危机、经济困境、环境恶化、外星人攻击。面对困境,只要人类愿意思考,就可以找到一条出路,而能够让人类文明永远存在下去。
19.希腊悲剧作者三大代表:1.埃斯库罗斯2.索福克勒斯3.欧里庇得斯。
“绝望”,不是一般人谈到的绝望,而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无关乎外在目标的达成与否。
(1.不知道有自我:这种绝望是指,一个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久,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人生无“我”,忙碌一生,最后一场空。
(2.不愿意有自我:当一个人发现自我以后,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的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自己负责,而为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3.不能够有自我:如果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够成为自我,不能够有自我,这时候常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非常绝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非常孤单的,而坚持下去是否会有好的结果,更是未知数。
周武王在公元1122年取代商朝成为天子后,拜访商朝遗贤箕子(商纣王的叔父),虚心请教一套“治国安民的常道次序”,箕子把答案推到更早的夏朝,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赐给他“洪范九畴”由此可以治国安民,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构成我们所谓的永恒哲学。“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忌;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常见的五种素朴的材质。“水向下渗透,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可以随意屈伸,土可以生产百谷”,五行牵连着人类的五种味觉,分别是:咸、苦、酸、辛、甘。自然界的五行在人类的感觉与理解中,会显示特定的性质,由此提供了可利用的条件,让人类在文化上继续创造发展。
(二)敬用五事:五事是指人的五种本能,如“容貌、言语、视察、听受、思虑”。这些本能的表现有一定的要求。“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则效果必佳,分别是:“表现严肃,办事顺利,明辨一切,谋事成功,成为圣人(古代的圣人是指无所不通的智者)”。这里所谈的是人类世界的基本条件,是期许人人由其特殊本能,表现恰到好处的作为,以便融入群体生活,共享幸福。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个人具备基本修养之外,需要国家层次的整体规划,否则无法保障其福祉。
(三)农用八政:农用八证之意是切实办好八政。八政是国家施政的八大领域,就是“管理粮食,管理财物,管理祭祀,管理住行,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古人祭祀对象有三:天或上帝,自然神以及祖先。他代表宗教信仰的仪式,要让人民知道人生不是当下的刹那生灭,死亡也不是沦入未知的虚无。人类活在世间,借由定期的祭祀,可以与生命的大源、自然界的母体以及自己的祖先保持适当的关系。
(四)协用五纪:协用五纪之意是调和阴阳,要用五纪。阴阳是指自然界的动力而言,其变化显示于天象,作用于人间,所以要由“天官”来观察及记录有关“岁、月、日、星辰、历数”等五纪的一切细节。在农业社会,五纪直接影响人民的作息。
(五)建用皇极:“皇级”即是大中(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亦即最高正义或绝对正义的原则。这是整篇《洪范》的精神所在。人的社会向来不单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各种有心或无意所造成的恩怨可谓层出不穷。因此,人人心中所期盼的正是“绝对的正义”。“无偏无陂,尊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天子”是天之子,相对的,即是“做民父母”,因为古人相信“天生烝民”(《诗·大雅》)。天子所推行的王道是以“大中”(绝对正义)为目标,亦即要让百姓对“善恶报应”这种正义要求得以实现。这无异于以政治来实践宗教的目的,人民活在变化多端的世间,不会丧失行善避恶的信心,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这种理想就是“永恒哲学”的表现。
(六)乂用三德:三德是指:守正不阿,以刚致胜,以柔制胜。人际相处之道,正直是首要原则,妥善运用刚与柔。
(七)明用稽疑:一国之君若要明辨疑惑,必须使用各种方法。古代有卜与筮。卜是用龟壳卜卦,筮是用蓍草占卦。甲骨文即是古代卜卦的遗迹。有三种更加常用的方法,就是“国君”自己多加考虑,接着与执行政务的“卿士”商议,然后还须与“人民”大众商量。在古代民智未开时,天意对民意有很大影响力。如果担心天意受到国君操纵,则古人也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
(八)念用庶征:人的思考必须根据外界各种现象。四季变化与气象,势必影响农作物生产,随之也影响人们的心绪与行动,进而干扰到社会与国家。要仔细考察“雨、晴、暖、寒、风”,若是五者不能调顺后果者是不幸的。
(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五种幸福引导人行善,用六种困苦警戒人为恶。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丑陋)、弱(懦弱)。这种说法是想以现世的遭遇来作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验证以上九大范畴,足以建构一个国家,其中从自然材质谈到人类属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像北极星一样的恒定之点,要将人生指向“大中”之体现。有此目标人生才不至于失望与落空。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二
1.中国“哲学”一词,原是由日本人西周,于明治六年,即公元1873年,由希腊文“爱智”翻译而来。
2.凡是探讨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根本做人之道的学问,便是人生哲学。
3.在体认人生的意义时,尤其在遭逢各种困难挫折时,人生哲学犹如一盏明灯,它会告诉你应对的方法,使人在失望中不致绝望,在灰心中不致颓废,在苦难中能振作起精神来,在挫折中能不灰心丧志;使人有正确的人生观。4.中国人常言的人生三大悲哀: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5.孟子是战国时代邹人,名轲,字子兴,授业于子思之门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后世尊为亚圣。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289年)。孟子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三迁”以及“断机教子”的教育方法,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实。弟子中以公都子、高子、公孙丑等,最为杰出。孟子活得高龄八十又三岁。孟子的学说,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性善说”。性善说的意义就是指:人生来就是有向善之心,不必受教育,也不必经过反省,就会产生善念。孟子直接提出人的“性善”,而孔子却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人生哲学的起点,就是其“性善说”。性善说的人生观,最基本的就是对人有信心,从每个人身上看到善性、善端。纵使看见人在作恶,也会晓得这恶由环境和教育所误导,而不是人“本来”的面目。他说;“天之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这样,才可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荀子名况,赵人,因避讳又名卿。约生于赵惠王(公元298年),卒于赵悼襄王七年(公元238年)。荀子学说为众所周知的,是他的“性恶说”,儒家的“以德化人”的方式,到荀子之后,就转化成“以法制人”的局面。荀子算是儒家的第三代。
7.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生于梁惠王、齐宣王、楚威王之时,约为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前后,庄子做过蒙县的漆园吏,后来退隐,拒绝做官。庄子的学说最主要是要把老子纵的坐标中的形而上的“道”,拉下来成为形而下的,成为与万物合一,内存于万物之中,引导万物开始和终了,以及贯穿在万物发展的自然法则。8.魏晋时代的世大夫当中,能免于炼丹画符,而学习道家度自然生命,不追逐名利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竹林七贤。他们是:山涛、阮籍、稽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9.从后汉时起,印度的佛学就已逐渐东来东土,以其轮回报应的学说,化解了炼丹、画符、算命、看风水等民间信仰。佛教原始于印度,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公园前563-前483)原为王子,但因体悟处人生的生、老、病、死诸烦恼,而弃俗修道,领悟到轮回以及涅槃的根本宗旨,首创出世的佛教。
10.欲望使人贪图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忘掉仁义道德,从凡人降为小人。周子在这方面提出了化解之道,那就是要“少私寡欲”,要降低欲望,专心一致修任义道德,使人能摆脱欲望的束缚,超度自己成为圣人。
11.不少新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固然在工商业上成功了,国民收入显著增加了,但是社会秩序却变坏,政治失序,交通纷乱,社会风气恶劣,人际关系失去了爱心。这些都暴露出在西化过程中,只看到西方由工商业开展出的物质文明,而忽视了其哲学所开创的守法精神以及由宗教所引导的博爱心胸。
12.“利”的人生观发展的正常时,就是用正常的方法去获得财富,所谓“勤俭致富”;可是,若偏离了正道,用不正当的方法去争取财富时,就形成社会**的“偷”“抢”“骗”“赌”等勾当。这些勾当都属于致福的方法,但是却违法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法则。13.命是上天指定的,时亦是命定的,惟有德是掌握在我们手中。除了一个人生来的聪明才智是命定之外,人的环境际遇也是命定的。家庭、种族、社会、国家、地区等,亦是命定的。人类是有极限的,没有一个人十全十美,能在极限中摆脱限制,而看到完美—纵使缺陷较多,而完美极少,也就是人生摆脱命运的转折点。摆脱命运,把命运转成使命,是人生观的第一步。
14.人类因为不满现实,才会产生理想,这点似乎不成问题。但是,为什么会不满现实呢?这问题就比较复杂。或是因为人类会比较,就如拿自己的经济情况,和那些比自己富有的人作比较,而顿时觉的自己穷困,而在不满意穷困的现实下,发展出拥有财富的理想。或是,在地位上自己的卑微与别人的高官相比,而开始不满自己当前的现实,而有升官的理想。或是,自己身体不好,容易生病,而羡慕别人生龙活虎的体格。这些都是现实和理想相互作用的情形,亦都是人生途中际遇问题,不可避免的事实。不满现实,追求理想本身,原是好事,同时亦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社会如果没有人去检讨现实,提出理想,又怎么会进步呢?又怎么会发展呢?但是,问题并不停止在发展和进步的动机上,理想和现实间的冲突与调和,基本上还是要看方法的运用:方法合法,运用得当,社会就会安和乐利,在安定中发展和进步;方法运用错误,或运用偏失,就会造成混乱和不安。就如一位穷人,不满意自己贫穷的现实,而想着要成为富人,那他的致富方法就必须合法、合情、合理;他不可以只看富人现在拥有财富的成果,他要检讨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的努力和工作,以及节俭的习惯;而自己亦要从这种“勤俭致富”的正路,逐渐摆脱贫困,而进入小康,乃至于成为富裕,甚至大富。但是,如果他不用这缓慢且有效的方法,却走歪路,一心想蹴而就,一夕之间成为富豪,而用赌、偷、骗、抢等不法行为,来获得金钱,这就扰乱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正常运作,而在理想取代现实时,犯了急功好利的毛病;而且心术不正,无法在“成己”实业上,做个“顶天立地”的君子,尤其是在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上,完全斩断了自己成为兼善天下的圣人的途径。
15.幸福究竟是什么?多子多孙的观念时代,看见别人一大堆子女,就会说别人有福气;在人口政策的眼光看来,似乎恰恰相反,以为多子多孙已成为幸福的障碍。贫穷时期看见一个人肥胖,说是富态,现今却认为是病态,有高血压或是心脏病的危机。传统的做官做符,吃俸禄算是一大福气,算是追求功名的成果,民主时代官员们成了公仆,民主的过渡期更会成为被辱骂或斗争的对象。有人认为长寿好,总在别人生日时,祝贺人寿比南山;但亦有人觉得生命烦恼和痛苦,利用自杀来停止自己继续活下去。真的,人人都追求幸福,幸福如何获得,则有不少的学说在探讨。幸福何时才算达到,则亦有许许多多的不同意见。但是,大多都认为是当事人要走正途,要行善立功,才会有幸福的出现。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在其赞美弟子颜渊时,不也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幸福吗?“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的贫困生活,但是“回也不改其乐”。真的,幸福是心灵的状态,不是离开心灵存在的东西;要幸福就要修心养性;亦即使说,幸福的获得是要人往内,走反省的功夫,而不是走往外追求的道路。
16.在人生的理解中,尤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孟子的划分方式可供参考,那就是敬天、亲亲、仁民、爱物。以敬、亲、仁、爱四种不同的道德规范来对待不同的对象,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17.通常,悲观的人把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看成灰暗的,而把原本许许多多值得庆幸的事,都置之不理,这样,愁云永远笼罩着他的脸庞,难得有开心的时刻;而乐观的人恰好相反,常注意自己那些得意的事,而不在意那些不愉快遭遇,这样,他总是笑口常开,不但给自己的生活增加情趣,就是那些接近他的人,也受到喜乐的感染。佛家和道教对“人与自己”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都认为要使自己快乐和幸福,最主要地是减低欲望,欲望少了,自然容易获得满足,在满足时亦就感到幸福,而“人与自己”也就和谐相处了。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因为生活的各种需要,无法做到什么欲望都没有,但是,把欲望减低到最低的程度,或是尽量减少欲望,总是可以做到的。更基本的问题是:人性在良知“行善避恶”的命令下生活,顺从良知的善行当然应有好报,而反对良知的恶行则应当获得恶报。这种“天道福善祸淫”的想法,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人生过程中的经验,时常都会有出轨的现象,亦即是行善的人应有福报,而作恶的人则应受灾殃。或者,更进一步,认为如果上帝存在,而又是至善的,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有那么多些灾难发生。经过逻辑的合理推论之后,发现世界上不公平的是太多太多,善恶报应亦非常少见,而苦难到处都有;这样,哪里会有上帝呢?18.人生要做什么事呢?道德取向的文化很容易使人唱高调,就如人生要立志做大事,立大功。古代德三德:立德、立功、立言,都成了世大夫想要成就的大事。可是,在人生哲学的探讨中,并不是教人要做伟人、立大功、做大事,却是教人以平常心,做个平凡的人。其实,能够真正做个平凡的人,本身就不是平凡的。人人天生来都有傲性而且好胜,总希望出人头地。这种想做超人的打算不是不好,原则上每个人都要有理想,都要拥有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可是在方法上,尤其是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不能一()而就,而是要按部就班的。所有能成大事的人,都从小事做起,“凡是忠于小事者,才能忠于大事。”人世间总有人一生都在唱高调,但是,一生都实业不成,原因就是他定了目标,但没有遵守好的方法,即是所运用的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不好。
19.生活是一种智慧,很难用知识去衡量;不然的话,知识分子就应当比文盲过的更幸福更快乐;生活是精神生命的表现,不然的话,有钱人就会比穷人更幸福更快乐。我们不否认物质的条件,对人生哲学而言,我们就不能认同知识和物质对幸福有决定性能力。会用知识才是智慧,会用物质才是智慧,会以生活来求得幸福才是智慧。智慧生活的做法,也就是发扬自己的长处,而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短处。
20.当然,个人的完美除了精神生命之外,肉体生命也很受注意就如健康,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等等;当然,正如各人的聪明才智不等,个人的环境不同,家世不同,身体状况也不相同,因而才有完美与缺陷。人生面临这些缺陷,的确是难以接受。瞎眼的人怎么也不可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没有眼睛,跛足的人怎么也无法认同自己应该不良于行。这许许多多的灾难本是人世间的悲剧,许多人幸免于难,许多人则不兴受罪受苦。人生哲学总是企图解释受苦受难的意义,同时亦鼓励苦难中的人,应有奋斗的勇气。可是,解释和鼓励并不是全能的,当事人一定得自己设法揭解开自己存在的迷,接受自己如此存在的事实,知命而不认命,设法把命运改变成使命;否则,在自我完美的路上,也许就会因为遭遇了自己的某种缺陷,而丧失了整体的人生。得失的选择,原亦是人生智慧之一。
21.任何一个群体,只要互爱互助,都会兴旺;相反,如果一个群体,里面互斗互害,还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吗?22.孙中山先生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清楚地指出,人天生来就不平等,但是却提出了“服务的人生观”,来实践“平等”的理想。他认为那些生来聪明才智特高的人,就应该贡献自己能力,为万千人服务;聪明才智次一等的人,也要为百十人服务;至于那些没有什么聪明才智的,也要替自己一人服务。
23.今天,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在生活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方便,因而也更有时间来处理自己的生命问题。可是,这只是理论的推论,事实上,科技越发达,人类的生活就越忙碌,科技给了人类前为所有的知识,可是却无法给人更多的时间,人类要学习的东西多了,应酬也多了,反而在时间的运用上,越来越觉得不够。这也就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的通性。如果要问计其所以然的原因,大众传播媒体,拜科技之赐,也蓬勃发展,人们早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早已被科技的成果所取代。自从电灯发明之后,人类就再也不肯日入而息了。城市中的夜生活成为人生中多彩多姿的一面。更有甚者,自从有了电视之后,多少家庭还保有全家人围着饭桌吃饭的团圆景象?不说由于工业化或商业化之后的家庭,造成了离多聚少的无奈,就是同住在一个屋顶之下,户口簿共同的一家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中,又有多少是聚在一起的呢?总是聚在一起,是否彼此间有交谈的机会?工商业社会的特性就是忙碌,这忙碌不但夺去了人际关系的交往时间,甚至,剥夺了许许多多人的反省时刻,对自己生命意义,或是对自己生活目的反省意识的时刻。
24.个人在社会中,迷失了自己的存在。在群体性的社会中,个人的一切都受制于群体,大家的想法和做法成了每一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个人在社会中,难得有自我的存在余地,只有一个人表现的和别人不一样时,就会受到社会群体的制裁和压力。因而,个人在不知不觉中,顺着潮流生活,称为一个时代中的人,同时亦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乡村生活与熟人交往中,礼让原是人际关系的根本礼貌,但与陌生人礼让的经验中,心目中所等待到回报,竟然不是“相互礼让”,而是竞争,在吃过几次亏,上过几次当之后,礼让的行为自然为竞争所取代。
25.人的命运是: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放弃别的一些东西,要获得财富,也许就要失去安宁,要想获得内心的幸福,也许就得放弃一些外在的财富。究竟要得到什么,要放弃什么,这就要靠智慧的抉择。人生最大的愚蠢莫过于和命运开玩笑,想获得一切,什么都不肯放弃,于是,遑遑终日,终究无法满足内心的欲望,而终究也活得不快乐。人生如果为快乐、为幸福而活,那么,很可能就是占有的欲望越小,幸福就越多,相反,越想占有,心中就越少幸福。人生总是要经过某些失败、某些痛苦的折磨之后,才会成长,才会孕育生活的智慧,而更知道取舍。如何运用智慧,选择适宜于自己的学说,而加以实践,至少,自己在众说纷纭的人生哲学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坚定自己的生活规范,活出意义来。这幸福不但为自己,也为别人,尤其是那些觉得并不幸福的人。这里,就真可以印证,施比受有福的原理了。生活在农业社会中的人群,有时会因为缺少物质上的享受,而感到贫困之苦,可是这种痛苦倒也可以用“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来化解,来提升,而在工商业发达,各种生活享受都具备时,却会使人觉得心灵空虚,物质生活在某一种角度看,的确是享受,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时,却又未必使人幸福。
26.社会转型时期的人生,通常都会在赶时髦的心绪下,把生活的富庶与奢侈的风气不分。我们常看到一些家庭,从贫穷的环境一跃而富有时,整个客厅的摆设,成为富有的表现,而且是以“金钱”的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客厅书柜中摆满洋酒,曾风靡一时,榻榻米换上地毯也曾是时髦的日子,甚至秋天的气候也要穿上寒冬的皮衣,或是晚上和女朋友逛公园也背着没有闪光灯的照相机,这些都是在炫耀富有和时髦,亦都是人生观在过渡时期中的一景,尽管是恨不协调的一景。人生观在当代环境中,的确需要有冷静的思考及内省功夫,更需要有勇气不敢时髦,而维持自己个人的看法,才足以主导人在群体生活中,仍然能使自我的独立性成长,而不致随波逐流。
27.工商业的发展进入到科技时代时,“利”的追求成为非常实际的行为运作。联想到人生态度应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合法的手段去争取利益,用合情合理的方式对待同业,使社会因了个别的“利”的丰盛,而蒙受其利。但是,实际的情形往往与理想有差距,在工商业的社会中,很可能出现“只有厉害关系,没有是非观念”。28.个人主义在人生哲学中所深刻表现出来的坏处,则是个人本身灵性生命的萎缩。原因就是,个人主义堕入自私的桎趶桎梏中,很容易在利己的情况下,不惜牺牲他人,或是群体的利益,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还不是最坏的,因为在利的引诱引诱下,是会蒙蔽人的慧根,而见利忘义。最坏的行为还是做那“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原来,人的心灵生命在病困中所呈现的,先是自己的利益,当这利益与别人的利益或群体的利益冲突时,会损人利己。可是,心灵的疾病到达极端时,会产生妒忌之心,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处,纵使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亦会发生。这就成了“恶意”,希望别人受害,希望别人没有好处,并且亦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这时,个人的精神生命就已死亡,生活在妒忌和不安中。
29.人生固然是为快乐而创造的,但是,快乐的获得不是自己去争取,而是在牺牲奉献中获得,快乐的获得更不可以利用别人的痛苦来转换。快乐主义的人生观应该有尺度以及限制,才算勉强说得过去。最理想的人生莫过于生活得幸福快乐,而同时生命又有意义。我们要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不要做一个手心向上的人。我们要做一个心灵丰饶的人,不要做一个心灵贫困的人。
30.离婚最大的困难,对社会最大的伤害,还不是男女双方心灵的创伤,而是殃及到无辜的下一代。子女何辜?夫妻的关系当然是由男女双方的自由意志所促成,是人为的因素,社会上许多国家也就因此认为婚姻关系是人为的,因而准许离婚。可是又没有想到,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可不单是人道,而是天道。夫妻可以登报脱离婚姻关系父子亦可以登报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吗?只要冷静地思考人性群体性的始点,尤其想到下一代的心身教育,也许就会发现,纵使因误会而结合,也不可能用因了解而分离,获得圆满的解决。因为,分离也必然是另一种误接的开始。当然,也就在理解婚姻的神圣时,婚前的理性抉择也许就是青年男女最先要注意课题,千万不要闭上眼睛去谈恋爱、去结婚。同时,亦寄望文学家不要再用一些耀眼的名词去美化离婚,美化单身,美化单亲家庭。“结婚”绝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真正爱情的开始,而且是由男女的爱,变成夫妇的爱,再转化成父母子女的爱,而且由于对子女的爱,夫妇就更加相爱。“家”原就是爱的摇篮,每个人都从这摇篮中出生、成长,乃至于死亡。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家”。原来,“成长”也正是结婚的另一个名词。
31.在人生体验中,不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是不会爱惜的,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因偷、骗、抢、赌而发财致富,而能持久的,历史中并不多见,甚至有句话不太好听,但却又经验可验证的话,就是“富不过三代”。这智慧的体验,也许可以叫那些迷于金钱,而不务正业的人,放弃偷、骗、抢、赌的行为,而回到“勤俭致富”的正途。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三
哲学是什么,有无数个答案。有人能用三两句话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总和。”也有人说哲学就是爱智。还有人用一本书来解释什么是哲学。但解释完了之后,又怕读者读不懂对哲学解释的解释。在我看来,没有人能准确定义哲学。每个概念如同盲人摸象一般,认识到得知是哲学宇宙内的零星部分。严禁理性的定义,少了哲学之于人的体会。而加入我的体会后的定义,却不一定适用于你的体会。每个人仿佛都能感觉什么是哲学,感觉自己有时不经意的一个思考就已经涉及哲学范畴。但要具体说出个什么来,却还是“无从下口”。
因为哲学涉及的领域太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哲学思想思考。我在着就先谈谈人生哲学部分,其中,大多数是读完孙正聿教授《人社哲学读本》后的一些感想。
人生哲学的价值就是探寻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人们都渴望的得到永生,都畏惧肉体的死亡。但肉体却是短暂的,唯有精神与思维方能永生。孔子之儒学之道传世几千年仍影响人们。思想流传的时间,也是它存在的空间。也许你会觉得,世界上很多我想到的思想都已被提出,我还能提出些什么震惊世界的伟大思想?其实思想的产生和每个人的经历紧密相连。不可能有两个人的经历完全相同。所以当你经历他们未曾经历的事情的时候,就是产生新思想的机会。退一步说,假使你们的经历相同,但又因为每个人的主观因素、人生阅历的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也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最退一步说,即使你们的思想相同,那你们相同的理解其实也是赋予该思想的第二次生命。一代代之间的思想共鸣。也是思想的生命力之所在。
冯友兰先生曾说:“超越道德境界而自觉的到达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时最高层次的天地境界。”我觉得这里的自然不是自然界的自然,而应是一种随性无欲的境界。对于即将发生的事处之泰然,对于已经做过的不怅然悔恨。正如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对于什么都能坦然接受。但这不是因为痛苦而放弃一切,放任自流。而是因为智慧看破一切。不因为失去而失落,拥有这种心态的人,也就拥有了所有。因为他拥有所有,所以自己失去的东西不过是从我的这边出来,跑到物品的另一边所有物中去。何谈悲伤?相比之下,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就显得有所顾虑。“自然到人作为类而存在,并努力使小我融汇于大我之中。”“努力”便能看出是主观刻意追求。有目的就会有希望,如若实现不了便自然会失望。因外物而影响自身,便不是“自然”。人会因外物改变自己,也会因自己改变外物。人改变所处的世界,客观的物质世界、主观意识世界。改变的前提是认识。那么这整个世界(包括未知操控世界的事物)又是否是可知的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人可以认识规律,认识世界。但这世界真的是有规律的吗?为何小小的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能穷尽所有数学家的智慧也无法算出3.14的最后一位精确数字。
人改变世界。人先通过认识世界,进而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然后通过主观意识改变客观世界。但是人的最初的意识都只是片面的、不系统的。只有经过理性的思维的分析整理,才能上升到规律的认识。人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之间存在矛盾。现象和本质不是同时存在的。当你用感性看到现象事,你就无法认识本质。当你用理性认识到本质时,现象已不再是最初看到的现象了。现象是个别的、特殊的、偶然的,而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必然的。理性思维后形成的规律认识也就是思想。思想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很少改变。但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矛盾,并且现象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们的规律性认识会不断深化。其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人的认识也会因矛盾暂时前进和倒退。但总体上还是上升的。
孙正聿教授曾提到:“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存在物,即被历史文化做占有,又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展现新的可能性,因而生活于历史与个人相融合的‘意义世界’。”这里的“意义世界”应该是发展而使自己存在获得“新的意义”的世界。也就是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人们追求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真正得到些具体的意义,而是在生活中不断发展自身,完善自己。当人们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一些,人也就获得发展,人也创造了产物和结果,也成为了后世的前提。人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追求意义中上升。这区别于其他生物。动物们的上升就是进化。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没有动物们自己主动性。任何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但只有人还同时生活在精神的世界。这就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正如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提到“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有了思想,人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生活,开始追求更高一层的精神生活。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人生,考虑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人生哲学只是哲学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但它又和我们生活联系的最为紧密,所以也是哲学讨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思考人生,知道人生价值与意义,并不断实践追求发展进步。这就是人生哲学的意义。
法学院2班朱帅。
07130229。
摘要:
通过阅读孙正聿教授的《人生哲学读本》,有了一些感想。本文主要写了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以及世界是如何前进上升的一些小的思考。
关键词:
世界。
自然。
思想。
精神世界。
意义世界。
发展。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四
3、痛苦来自比较之中。
4、快乐来自欲望的满足。
5、思考、学习、创新是人类的宝藏。
6、理论指导实践、经历获得经验,经验提升理论。
7、人性的弱点:欲望、恐惧、懒惰。
8、需求呼呼行动,行动促使改变。
9、处理诱惑以不浪费时间与金钱为准绳。
10、处理人际关系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
11、面对挫折,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12、时间分割,高效突破。
13、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14、多问问题,多进步。
15、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6、起点与平台都很重要。
17、人生需要认真规划。
18、生活需要正能量。
19、机遇只偏爱有充分准备的人20、做不好销售很难做好管理。
21、社会不在乎你之前学了什么,有什么特殊经历,而只在乎你的现在和未来。
22、在生命的前20年如果说大部分时间是被推着走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那么今后的20年,要试着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
23、但凡成功人士未必有超世之才,亦未必才高八斗,却皆有自己的思想和坚持。
24、时间如流水,不管您做什么,它都一去不复返。
25、培养几个好习惯,绝对有益无害。
26、一个充满自信和热情,踏实认真,勤奋刻苦,又善于学习,勤于动脑的员工,人见人爱。
27、人生需要勇气去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勇于承担责任。
28、通常情况下,借口是对自己懒惰行为的放纵与包庇。
29、自制力是你时间管理的源泉。30、责任、时间、悟上。3。
1、勤学善思,学以致用。
32、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33、智勇双全,德才兼备。
34、高效精干,激情四射。
35、团队协作,所向披靡。
36、人生需要:方向、努力、速度。
37、未来的成功靠的是一支优秀的团队,而不再是孤胆式的英雄。快乐的、高素质、有价值的团队,与之相对应的一定是一支高收入、高精专、高产能的队伍。
38、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你不改变,就将被改变。
39、不要害怕犯错误,年轻时犯错误并及时纠正,容易得到大家的谅解,同时能让您积累为人处事的经验,它是一笔财富;等到中年时再犯错误,会被周围的人鄙视,认为你考虑不周全,办事能力有问题,那将是一个悲剧。
40、人的成长有两种,一种是内驱式,主动成长;一种是外推式,被动成长。两者只有阶段式相互轮换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成长。
41、一个人的颓废在于没有目标、没有压力、行动滞后、怕吃苦。
42、诚信、礼貌、尊重、幽默、宽容是大众的语言。
43、机会需要用心眼去发现,用大脑去思考,用行动去捕捉。
44、向成功者学习是最快的捷径。
45、要做就做一个有目标、有计划、能沟通、懂经营、会管理、激励人、关心人、易相处、信得过的平凡人。
46、激情是年轻人应有的本色,不论何时何地,做一个能为大家带来活力和快乐的人;
47、诚信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人无信则不立;
48、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
49、只有内外兼修的人才能走得更远;50、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愿意承认;
51、凡事全力以赴,自然水到渠成;
52、只有具备销售思维才能无中生有,点石成金;
53、人生最可怕的杀手是心态和时间;
54、珍惜现在,不断学习,才能把握未来。
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容易做的、安逸的事情不足以成功,恰恰不好做的,痛苦的事情才能磨练人,成就人。
56、只有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勇气去做你一直逃避的或没有信心做成的事情上,漫漫人生才算起步。
57、时刻谨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58、不要忘记你生活在有独具特色的中国,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因此,不要完全相信于中国政府,甚至科学理论。
62、每天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是最优秀的;63、眼高手低要不得。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五
1、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2、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3、美丽是属于自信者的,从容是属于有备者的,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成功是属于顽强者的。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
廖晓帆(310626065)2012-4-910:24:21今天,我里里外外地清洁我的身体。
早上喝温开水,并吃蔬菜和水果会帮助你的消化。最终,当你清洁了你的身体,你又有多经常去清理你的头脑?当你淋浴时,试着让水冲走你的负面思想。
功课:以一杯温开水开始你的一天。至少有一顿饭有新鲜的蔬菜。当你浸浴或淋浴时,专注于你身体的力量。一整天,关注身体是如何为你服务的。今天,祝福所有你吃的食物。
肯定语:整天我都感觉轻松有活力。
廖晓帆(310626065)2012-4-910:25:23我值得富足。
致力于欢笑。你的欢笑越多,在你生活出现的富足便越多。一整天都欢笑。如果其他人和你在一起,令到他们也都一起欢笑吧。肯定语句:我的地球值得和平。谨记今天信守承诺。
鱼儿(529241648)2012-4-910:33:22。
约翰是我们学校所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中国和他团聚。
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同样是正在读中学的儿子混熟了,时常一起玩游戏看书,两个人还时常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语,古今南北地聊。
有一天晚上,小约翰很有兴致地说要自觉中文,他一会儿翻《成语词典》学成语,一会儿翻《新华字典》掌握字义,正这么翻着,突然,他冲着我大声喊:“陈老师,为什么‘猪’的解释是这样的?太不可思议了!”
“猪”的注解有哪儿不对了?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只见字典上这样写着:“猪: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
我看了看后对小约翰说,这是正确的,小约翰没点头也没摇头,但内心里却似乎保持着他自己的某种想法,他沉思了片刻又自言自语的说:“这是对‘猪’的解释,那‘牛’字的解释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刷刷几下就查到了“牛”字,这下,他似乎更加惊讶了,他用不可置信的口吻大声念了起来:“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小约翰用惊讶的神色看着我,我也很纳闷地看着他,这没有什么不妥啊,本来就是这样的嘛!
小约翰眨了眨眼睛,居然又来了主意,要去查一查“驴”字的注解,我不禁也好奇地站在一边看着,查到“驴”字后,只见上面写着:“驴:哺乳动物,像马,比马小,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皮可制阿胶!”
小约翰似乎对眼前的这本字典失望至极,他问我这类字典是不是给中国学生学习用的,我告诉他说大多数时候是学生们用的,但成人有时候也需要。小约翰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太令人震惊了,居然这样解释这些动物!”
我纳闷地说:“你觉得字典上的解释是错的?”
“当然,而且还是非常错误!”小约翰说,“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大自然里的每一种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要爱惜它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而不是去利用它们,你看字典中的解释,不是用来吃,就是用来做劳动工具,甚至要把他们杀死后做成产品,这完全不是他们的朋友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那些注解会让中国的学生从认字开始就觉得动物并不值得尊重,会觉得动物只是用来杀掉吃的食品或者是用来使唤劳动的工具,甚至是一种产品,这和‘保护动物’的呼吁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小约翰的这番话使我怔住了,从他这个角度去理解,字典里对一些动物的解释确实缺乏“尊重”与“平等”,不是站在“朋友”的立场去介绍,而是站在一个屠夫的立场,对动物做出了残忍的,不人道的,野蛮并且自私的注解。
一个外国孩子眼中的《新华字典》居然存在着这么严重的问题,而我们这些天天都在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又有谁去想过这个问题呢?这值得我们反思,甚至羞愧!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六
人生不需要大道理,一点小哲学就够了文/松浦弥太郎(matsuurayataro)。
著名出版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他开设了日本个性古书店“cowbooks”,担任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提出美好人生的100个基本信条,以下是这其中的24个。
1、一切自己负责,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
好事、坏事,我们会经历各种事情。无论发生什么事,我认为“一切的起因都在于自己”。不推到他人、社会的身上,不去指责他人,也不怨恨这社会。不管发生什么,自己处理,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大体的事情,都可以自己负责解决。只有带着“说服自己的关键是在于自己”的觉悟,才可能不依存于他人,用自己的双脚走下去。
2、简单地生活。要做的事,保持一点点就好。
简单思考后,选择少量“应该做的事”。如果其中有复杂的事就简单化,认认真真地拼命做到最好。如果什么都插一手,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每件事都半途而废罢了。“想穿红色的,也想穿蓝色的”,两种颜色都上身,只会显得不伦不类。只要有“想要那样,又想要这样”的想法,就不可能全部实现。不能明确目标,凡事都只能是浅尝辄止。
3、不对过去说谎。
大家都知道不应该说谎,但那只是对当下而言。对于过去,是不是会为自己编排上更有利的情节呢?即便不算说谎,也会为了将自己现在的行为正当化,而稍稍调整过去的故事吧?过去的事,谁也没法去验证。小小的谎言也不会被揭露。但正因如此,才罪恶深重。所以我认为,最不该说的,就是对“过去”撒的谎。
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上厕所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用的人。扔垃圾的时候,要想到将垃圾送到垃圾场的人、回收运输的人、处理垃圾的人。做杂志的工作,要想到校稿的人、印刷的人、装订的人、将书运到书店的人、为我们卖书的人,以及读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忘记人的存在。我想牢记这一点做事。
5、常对自己投资,为体验花钱,不用贫穷的方法学习。
6、愈是小的承诺愈要信守。
“下次,一起吃饭吧”,“那本书我借你”,平时这些话我们经常脱口而出。可能都是顺着话题随口说的,但这和郑重的约定、重大的约定一样,都应该被遵守。愈是不知不觉间许下的模糊不清的诺言,愈是小小的约定,愈重要。不轻视小约定,然后去执行,对方会欣喜地感到“啊,他还记得啊”“原来那不是一句客套”。我想传达给对方这种喜悦。
7、要了解,孤独是生而为人的条件。孤独是人生存的条件之一。工作和生活上,都会有孤独感袭来的时刻,不可能从中逃脱。不仅如此,你愈想逃避,孤独的影子愈是会紧紧追随。倒不如坦然接受“人生来孤独”的事实,理解“孤独,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会这么想的人,也许才算是真正的成人。
8、任何东西都要修缮。
任何东西都有坏的一天。即便很小心使用,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重要的是,一旦坏了,不马上扔掉,而是要有“一定要修好”的意识。钢笔也好鞋子也好,衣服也罢,即便买新的更便宜,我也会选择修缮后继续用。丰富而专注的人生会就此生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人生道路不同或者工作上的麻烦而产生裂痕,也要小心修复,这样才会构筑更深刻的关系。
9、与其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好书读一百遍。
一本一本地积累数字,说着“我读过这么多书”的时候,到底学到了什么?我感觉留下的只不过是“读了一百本书”的记录而已。还不如找到好书,反复读一百遍。从“即便读了一百遍,也会有新发现”的好书那里,可以学习很多东西。这和人际关系同理。比起交往一百个人,倒不如和一个真正喜欢的人交往,更能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本质。
10、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下去不断磨炼、挑战。
谁都有一两件擅长的事情。找出它们吧。深入学习和练习,使之更为精湛。为了变得更加擅长,而去挑战吧。这样才能培养出“个人专长”。
11、不要根据价格评判“贵”或“便宜”。
不要养成根据价格来判断物品价值的习惯。贵的物品自有贵的理由,便宜的物品也会有便宜的理由。在店里问东西的价格,说着“唉,好贵啊”是很失礼的态度。在物品便宜的店里,说着“啊,很便宜很便宜”,也感觉有些没品。
12、一周买一次花。
一周买一次花。这不是规定而是一种乐趣。“郁金香要出来了吧”“现在最漂亮的花是什么呢?”感知季节,对工作和生活来说都不可或缺。我很重视在生活中摆放有生命而美丽的东西,并且爱惜它们。
13、不买就什么也学不到,想知道的事要花大钱。
真正想知道的事,只能花钱。比如说想知道背一百万日元的包是什么感觉,这样的包是什么构造,为什么值一百万,就只有自己花钱买一个。这样获得的不仅是一个包,还有价值一百万日元的资讯,即便失败了也是一种学习。有些经验必须自己“花钱买来”,而不是去问拥有它们的人。
14、不使用“绝对”“普遍”这样的词。
“绝对”“普遍”这样的词,尽量不去使用。因为既不存在绝对的事,也不存在对谁来说都是普遍的事。这些一不留神就会使用的词,特别需要克制自己说出口。与他人意见对立无法认同,试着从“对方所言正确”的角度出发思考,以此作为说服自己的妥协点。能够以“不懂的是自己,对方是正确的”的态度让步,会让事物大步向前迈进。
15、不把“没有钱”“没有时间”放在嘴上。经常会有钱不够、时间不够的情况,但不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在忍不住要说的时候,强行咽回去。我觉得这些话无论如何都不该说出口。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推进事物的前进,是自己的责任。两者都不够的原因,说不定在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如果将其归咎为“社会的错,世人的错”,那你永远都不会有够用的时间和金钱了。
16、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从结果上来说,也会学习到更多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相反,选择轻松的一条路,则不仅没有紧张感,也会所学甚少。
17、思考并拥有个人的目标和梦想。
被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回答不上的人多到令人吃惊。这太不可思议了。好好考虑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想个人的目标吧。请讲工作作为实现自己梦想和个人目标的必经过程。同事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梦想。多小的事都没关系,有自己梦想的人,和只是打工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18、为了对任何事都能有反应,保持敏感的心。避免冷漠、无视。
锻炼条件反射的能力。对任何事情都能马上注意到,并且作出反应。要随时保持敏锐,就不能凡事冷漠。对客人当然如此,同事之间也要保持关心。故意无视,是不应该的。要有店外的伞倒了也能察觉的感性。不只对眼前的事物,对周围全方位的事物都要能做出反应,就像背后也长了眼睛一样。没有这样敏感度,出不了成果。
19、不急于出结果。
不要指望一步登天。任何事情都要花费与之相应的时间。同做菜一样,着急做出来的东西和踏踏实实花时间作出的味道必然不同。前进一步退后两步,也是一种走路方式。在工作上,给合作的人留出足够的时间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勿忘欲速则不达。20、每天进行一个新挑战,并确认挑战结果。
在开始一天工作前所拟定的“今日的挑战”,下班的时候请确认其达成效果。这样你就不得不去执行。执行比只是在脑子里想来得更困难。认为只要想出好主意来,就算做到了,是本末倒置。自我检查才是自我管理的基本。
21、凡事维持理智、感情与意志的平衡。
在工作中开动理智、感情与意志吧,为了不做单纯重复的工作而努力。同样的工作做了十年,会容易觉得“一年中的这个时期,是在做这件事”,觉得今年重复去年就可以了。但只做相同的事情,无法进步。试着挑战看看,就算只是一两件新的事物也好,品味一下没有事先写好剧本的紧张感吧。
22、随时调整平衡,心系协调之美。
在食物、运动量和与人的交往等方面,不偏倚是很重要的。前几天吃多了,今天就控制下吃简单的食物。运动不足的话就做做运动。太过注重工作的话,就稍作休息。应酬太多,就制造点独处的时间。放纵欲望,只顾将眼前的事物过分摄入的状态是不行的。调整平衡,保持稳定且不停止地前行是铁律。
23、不要忘记传达感想。
经常有他人为自己做了什么、给予了自己什么的情况发生。对于他人的好意,不能以简单的一句“谢谢”了事。接受了什么的时候,一定要将感受传达给他人。这样对方也会很高兴。简单来说,吃到别人的点心时不能只说声“谢谢”,而是要品尝后传达“原来是这种好味道”的感想。这是人际之间重要的交流。
24、是生活而不是工作让我们之所以为人。
我不想成为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的人。我希望即使没有工作,也能够享受生活。生活,是令工作活跃的舞台。如果变成“虽然很优秀,但假日碰面却被发现很无趣”的工作狂,是多么寂寞的事啊。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七
要有根:人生的根就是“爱”与“自信”。我永远相信爱的力量,而相信就是力量。”而有爱的人就有自信,自信的人才会诚实,诚实的人才能成功。所以,在潘石屹看来,爱是人生的第一只桶,自信是人生的第一桶金:人的第一桶金是自信。即使你没钱也不要怕,自信就是你的资本。,“以恶对恶,增值的还是恶”,被恶霸占的人生,就像是被毒蛇缠身的兔子,能有什么指望?要平凡: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向上的时候,它总是简单和大气为重要的风格;凡是这个民族衰败之时,从建筑、家居、服装、装饰到语言表现出来的都是繁杂和多余。能把简单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成为自己做事情的指导思想,是走向成功的一个要素。你会在简单中获得成功。
要合群。生命是一个共同体,就像草一样,一根草活不了,草连成片,才成气候。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要无为。世界最无为的生命大概就是草了。它不追求什么,也不拒绝什么,不逃避什么,也不挽留什么。
要顽强,要敬畏。
潘石屹的哲学是一个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的哲学,不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的哲学,后一种人欣赏的不是地上的小草,而是空中的微风和天上的白云。
做人要有平常心,平常心不是平常人所具有的,它是历练后的感悟,精神上的升华,用平常心面对人生,怡然自得,笑看人生,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八
人的“生存”与“生活”的矛盾是人类存在的一对根本性矛盾,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类的“生活”方式同动物式的“生存”方式区别开来。文章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二者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的异化活动下的“生存”与“生活”的转变与出路。
生存;生活;马克思主义;异化。
哲学不是超乎于人类世界之外的遐想,它总是深切地关注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大都对人类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他们苦苦探索着人类的存在方式,寻找着人们生活的意义及价值。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是一种最为矛盾性的存在,人类既与其他物种一样自然而然地生物性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又是能够自我意识、自我改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有人类特殊性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一、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内涵。
“生存”,是指动物(包括人)本能地无意识地去适应环境来维持其生存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纯粹性的自然反映。古希腊先哲柏拉图曾对其门徒说:“人就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强调了人的动物性与自然属性。近代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在其名著《人是机器》中提出:“人归根结底却是一些动物和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妙的钟表。心脏是什么?心脏是发条,神经是游丝,关节是齿轮,人的欲望、快乐、爱情、痛苦等等都是受到机械规律支配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多几个齿轮,多几根弹簧而已。”指出了人的动物性和机械性。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也说道:“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表明了人与动物一样也具有生理层面的自然反映。动物式的“生存”活动是没有意识的生命适应行为,它们依据与生俱来的本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因此动物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性”、“自在性”的存在。“生活”,是指人类有意识地认识自我与世界、改造自我与世界以及能动地从事物质生产的生命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超越本能的反映。“生活”是人类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同动物的存在是相区别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就曾用神话的方式说明了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在于人类拥有技术和智慧,他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该命题虽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但却肯定了人的思维的能动性,有别于动物的本能式反映。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还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明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即“人是理性的动物。”动物是没有理性的,它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出于本能的感性,人类自身虽并不完全排除了本能的感性,但却可以能动地发挥着自己的理性,凭借自己的意识和意志去“生活”。人类特有的“生活”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创造行为,人类依据自己的意识与理性从事着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与改造着自己和世界,因此人类可以说是一种“自觉性”、“自为性”的存在。人类的生命是“生存”与“生活”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存在方式,是自在自为的双重存在。人类既服从着宇宙的规律、以大自然所赋予的本能去适应自然,又以后天发展起来的意识在实践中去实现着理想、改造着世界、刷新着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生存”与“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的主题从宇宙本体转向了人类世界,它寻求着把握人类世界的根据,探索着人类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性地运用了实践的观点去把握人类世界,指出了人类的生命活动是用实践的方式去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活动,而不单纯是动物式的无意义的“生存”活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代表霍布斯认为人是一种“自然物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而生活,这种本性不仅包括本能,也包括“自然情欲”(如自我保存、趋利避害等);以费尔巴哈为典型代表的人本唯物主义流派虽强调人的作用、人的情感、人的意志、人的精神、人的理性,但强调的却是抽象的人、非现实的人。马克思批评这些旧唯物主义只是从纯客观的角度去把握世界,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见物不见人”的、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的观点。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篇所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摒弃了前人观点中的错误因子,开创性地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和人类世界都需要从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把握。实践活动使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把自然对象成为客体,使之成为“属人的自然”;另外,人类还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世界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突破本能的“生存”反映,创造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方式。首先,“生存”与“生活”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生命活动同样具有“生存”的层面,“生存”是“生活”的基础。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管仲曾提出著名论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本能生存需求对高层次道德意识的基础性作用。无独有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其次,“生存”与“生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实践则使人类的生命活动从“生存”上升到了“生活”。动物只是本能地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命活动,而人类却能按照双重尺度去改变世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即“任何物种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因此,动物式的“生存”是适应自然的一代又一代的种族复制,是非历史性的存在,而人类“生活”则是通过自我意识用实践改变世界的历史性的存在。
三、人的异化活动下的“生存”与“生活”
有意识的、能动的生命活动把动物单一化的“生存”模式与人类特有的“生活”方式区分开来,然而伴随着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人的能动性却遭到了异己力量的的奴役,使人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甚至非人的状态之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异化是人类通过劳动所得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支配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后的法兰克福学派知名哲学家马尔库塞也曾提出一个重要命题――“单向度的人”,认为在当代工业社会的极权下,人们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在当代工业社会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和生存竞争下,人类不同程度的被“扩大了的生产力”所制约,丧失了其区别于动物的自由自觉性,人类的种种能动性与创造性得不到机会激发或生成,其生命活动也逐渐沦为了同动物一般的单一机械式的“生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提出人要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之上,才能去实现较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则把人的精神分为了四个境界,认为人在超越了本能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之后,才能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而今,在社会巨大竞争和强制分工的压力下,人类或多或少地遭到了异己力量的控制,许多人的低层次需求和境界尚得不到满足,其创造性和能动性无法被激发出来,陷入了只“生存”、不“生活”的僵局。因此,人类必须消除人的异化状态,摆脱异己力量的奴役,达到马恩设想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脱离动物界的“|生存”世界,进入人类的“生活”世界。
哲学与人生论文篇十九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独立。
——汪志强(上海嘉禾文化集团总裁)。
你要学会感激、感恩你所有成长道路当中碰到过帮助过你的人,或者是伤害过你的人。这些伤害过你的人最起码锻炼了你的心智,至少让你的逆商指数提高了。
——胡润(《福布斯》中国地区首席调研员)。
无论你是自己创业,还是在职场打拼,被人踹一脚的感觉应该不会陌生。很多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有被人踹的经历。遭人踹并不痛苦,也并不糟糕,糟糕的是从来不曾被人踹过、折腾过。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受尽折磨时,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而且,唯有此时,他才能越挫越勇,逼迫自己去突破现状。人性就是这样的,骨子里是懒惰的,充满了依赖和逃避,一旦到了绝境中,就会激发起求生的欲望。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说这句话的人,办了一个叫新东方的学校,他叫俞敏洪,是一个精瘦能干的汉子。
1985年,俞敏洪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待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是1991年,他即将迈向人生而立之年。离开北大成了他人生的分水岭,无论怎样,离开北大对俞敏洪来说都是一次挫折。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怀着一颗宽容自信的心,正确地看待生活给予他的这一切。
人生中,很多时候会遇到挫折,会遭遇被人冷落、鄙视,乃至被人侮辱、糟蹋的经历,有的人会因此而一蹶不振,难以忍受而逃离或者倒下,而有的人却能承受住这一切,把这一切当成成功的动力,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成功人士。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个演员,如今声名显赫,但是,在他成名的路上却受了许多折腾,被人踹了很多脚,这个人就是成龙。
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演艺圈中初出茅庐的成龙,接演了1部戏,戏中,3个女演员都喜欢他。一位有名的女演员,坐在那边跟编剧讲,我怎么会喜欢他?大鼻子,小眼睛的。成龙强忍着泪,还要给坐着的她鞠躬。
为了请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古龙给自己写一个剧本,成龙每天陪他喝酒。宴席上,左一大杯,右一大杯敬古大侠,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拼命往下喝。喝完以后,古龙却说:“我怎么会给他写这个剧本,我要写,也得找个好看点的。”酒醉的成龙,跑到厕所吐,抱着同事哭得泪流满面。
岁月沧桑,世事变幻,30多年后,成龙在全世界拥有的影迷超过3亿人,成为唯一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脚印、鼻印,被美国《人物》杂志评选为100位当今全球最伟大影星的中国演员。
在cctv《艺术人生》节目中讲述那段往事时,成龙出人意料地春风满面,他说:“我经历了无数这种遭遇,但是我没有生气,我还感谢他们,请他们吃饭,因为不是他们这些话,我不会努力,也不会有今天。”
很多人都懂得,爱一个值得你爱的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恨一个让你憎恨的人,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难的是去“爱”那些打击过你,踹过你,甚至是背叛过你的人。一位哲人说过,任何学习,都不如一个人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因为它能使人更深入地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使个人得到提升、锻炼,从而为自己铺就一条成功之路。人生在世,总要经受很多折磨,承受各种苦难,其实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这些折磨对人生并不是消极的,反而是一种促进人成长的积极因素。
罗曼·罗兰曾说道:“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生命是一次次的蜕变过程,唯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折磨,才能拓展生存的空间,没有经历过折磨的雄鹰永远不能高飞;没有被老板、上司折磨过的员工永远不能提高能力。平静的湖面,训练不出精干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划时代的英雄。
如果我们有朝一日功成名就,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曾经折磨过我们,曾经踹过我们一脚甚至很多脚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和自信。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让我们摔倒的朋友和敌人,因为成功既来自比你高的人的提拔,也来自比你低的人的激励,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站起来,跟逆境干杯,向对手致敬,这就是一个创业者重新认识自己的关键,也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根本。
学会对屈辱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受到打击和嘲笑,不是愤恨难消,而是借此打击来锻炼自己的心性品格。感谢打击你、冷落你、嘲讽你、折腾你的人,谢谢他们给了你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
《孟子·尽心上》说:“知耻而为人,知耻而后勇。”被人排挤、遗弃、折腾能够唤醒我们的自尊,被人鄙视或许能够算是一种耻辱,感谢鄙视自己的人让自己“知耻”,就是一种大境界了。成功是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艰辛,感谢他们,感谢那些鄙视自己、排挤自己、嘲讽自己的人,这是一个创业者最伟岸的胸怀。
生活和事业到底是上升,或者下坠,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人生,倘若在遭受打击时,仍能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之处,当你细细品味痛苦的滋味,慢慢咀嚼失意惘怅之时,你就永远都不会忘记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此时若能化挫折为动力,化困境为动力,那些打击你的人,就是上天给你最好的礼物,也是上天给你最好的成全。其实,我们都应学会感谢,感谢那些曾经让我们跌了一大跤的朋友,因为,成功是来自贵人的提携,也是来自小人的激励,若没有重重跌倒过,就不会想要风风光光再站起来。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未选择的路。
theroadnottaken。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一1963)是在马萨诸塞州劳伦斯上的中学,也在达特第斯学院和哈佛大学读过一段时间。获得诗名之前,弗罗斯特时而务农,时而到中学教希腊语和拉丁语。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1913年。1916年后,他一直在著名学府任职,通常的身份是“住校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备受喜爱,原因之一是未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当许多诗人热衷于搞诗歌试验时,他却坚持使用日常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日常事件。弗罗斯特的许多诗歌反映了他与大自然的贴近。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思乡情调。《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诗歌评析各段详解:
为什么选择人少的路:那条路可能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所以更有价值,而且诗人一直都向往着更富挑战性。更美好的生活。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之路写人生之路只能选一条,要慎重选择,而且不能回头,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想象。
《未选择的路》从诗句你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是?
未选择的路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路”是象征着人生之路,而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