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汇总21篇)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支持的一种手段。教案应该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具。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示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一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生字卡、图、音乐。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紫烟--紫色的云雾。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背两首古诗。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二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知道“我”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怎样变化的吗?你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雹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这个答案告诉你。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
4.记忆字形。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比比谁的.方法好。
2)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从旁点拨。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字法来记:晒、飘、冲、助、灾。
会意法记字;浮、温。
5.书写指导。
飘:左高右低,“风”的起笔点与左上“”的“横折”一边高。
帮:三个部件要写得紧凑。
害:第七笔“竖”上下要出头。
6.学生练习书写。
7.作业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晒太阳漂浮温和帮助冲毁房屋灾害灌溉白袍管理。
二、新授: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我”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汽的?又是怎样变成云的?
3)解词:“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2.看图学习第二段。
1)在这段中“我”是指谁?
2)云是怎样变成雨的?又是怎样变成雹子的?怎样变成的雪?
3)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段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小组讨论。
5)在这一段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4.学习第四段。
1)水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2)人们是怎样约束它的?怎样才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5.指导朗读。
6.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说说。
三、完成本课练习。
探究活动。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个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渗透写法,尝试写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
(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结构一致)。
(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句式相同)。
(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二)扩展鉴赏:读下面两首小诗,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条比目鱼作业本下/藏着一本书/我悄悄地看/轻轻地翻/老师走过来/我赶紧提起笔//我是一条比目鱼/一只眼睛看老师/一只眼睛看书。
(三)尝试写诗:
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那就写一写吧。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二类字,会认字形,读准字音。
2、会写“蚂蚁”二字,写正确,写美观。
3、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4、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二类字,会认字形,读准字音。
2、会写“蚂蚁”二字,写正确,写美观。
3、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1、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并教学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字的方法。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第一单元关于春天的词语,引入夏天的单元学习。
同学们,我们还记得第一单元学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吗?有:百花齐放,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等。现在,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看,(指着黑板的夏天图画)多热闹的夏天啊!谁来了?依次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学生边说名字边把图贴在黑板各处。
2、看图说话引入。看,这些小动物在哪里干什么?学生要说:我看到了------或图上有------(你真会观察。你的眼睛真厉害。)。
多可爱的小动物啊,想跟小动物们玩吗?他们说我们要先通过森林迷宫,才可以跟他们玩。有信心吗?出示ppt,带学生进入竞争状态。
二、学习新课,认识14个二类字。第一关。
(一)出示带有图带有拼音的动物名字。
1、出示带有蜻蜓图片和蜻蜓名字的ppt。
个别读(两个)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读准后鼻音。假如读准了,就齐读。没读准,就可以让其他同学读准。
2、出示带有蝴蝶的ppt。男同学读,女同学读。
3、出示带有蚯蚓的ppt。个别读,主要看学生有没有读准前鼻音。开火车检查。
4、出示带有蚂蚁的ppt。齐读两遍。
5、出示带有蝌蚪的ppt。个别读,齐读。
6、出示带有蜘蛛的ppt。个别读,齐读。
7、出示带有展、运字的ppt。做动作了解意思。注意读准音。用“运”说话。
8、出示带有网的字。后鼻音要读准。用“网”说话。体现生字的运用。
(二)出示带有拼音带没有图的ppt。
1这样,你还能闯过去吗?请学生比赛读。两排同学开火车,两个同学一起站起来,、
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另两排同学两个两个竞赛。从中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每一个读音。
2、有意识地抽查几个同学。
(三)出示没有拼音的词语ppt。
1、个别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蜻蜓和蚯蚓”,老师拿卡片单个抽读,然后把卡片放在学生桌子上。
2、谁的眼睛最厉害,发现上面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只要能说出带有虫字旁就行了。老师可以补充剩下的。
3、抽读完六个动物名字卡片后,请那些学生将卡片贴在黑板小动物的旁边。老师在旁边协助。
4玩游戏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可是你会做这些小动物的动物吗?来,一起来玩一玩.
我们玩个小游戏庆祝一下。老师指这个小动物,同学们就要快速地做出这种动物的动作。
这位蝴蝶姑娘,你在忙什么呀?(飞)这位蝴蝶姑娘,你又在忙什么?她的鼻子在一动一动呢?(在闻花香)。这位蚂蚁先生在运粮食!他在--台,扛,搬。
(四)出示过关ppt。
三、。
1、恭喜小朋友顺利过关。
三、第二关。朗读儿歌,(目标: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就行了,不用评价读的节奏,读得感。
情)。
1、勤劳的小蚂蚁催我们闯第二关呢!
2、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17页。自己先读一读,可以大声可以小声,可以快也可以慢,
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表扬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啊。有的有手指指着书读,有的不用指都会读了,真了不起。
3、现在,谁来当朗读高手。个别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听,他读准了没。
你听了,他读准了吗?好,你真会听。我们认真听别人读书说话,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4、恭喜各位顺利闯关。
四、第三关。写字。
1、欢迎各位进入第三关。
2、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蚂,那位小书法家来教教我们该怎样写好看?
拿出习字册练习。请同学们做到三各一。表扬。
3、请同学们观察蚁字。老师在黑板范写笔顺,全班说两遍。
学生在描红。
5、恭喜闯关成功。
五、作业;
1、小动物愿意同我们做好朋友了。那我们回家多找找你喜欢的动物的资料,好好了解了解他们吧。
2、下课。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五
《葡萄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11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本课围绕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园“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五个方面来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心明眼亮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思维能力,但自主感悟能力薄弱,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意境美还需加强。因此,需有形象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形式。
三、大处着眼知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巩固识记“种葡萄、好客”等四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并会仿写句子,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四、匠心独运巧施教。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并会仿写句子,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是: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将教法学法确定为:以情境创设法、朗读训练法、图片展示法为主,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法、句子训练法为辅。学生用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得到真实的情感感知。
五、潜心研读说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识字写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上课伊始,我会播放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跳一小段维吾尔族舞蹈。并说“我这个维吾尔族老乡又来了,这节课就由我带领你们继续游览我的家乡葡萄沟,还记得我的这些小伙伴吗?”由此,本节课在复习词语后,以介绍“我的家乡—葡萄沟”为线索展开。这一情景的创设,旨在突出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热情,为更好地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抓住词句,深入研读。
当小游客们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积极参与到游览行列中时,我会请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想一想你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我们就先去参观。学生会找出相关语句。(。
课件。
出示句子)。
充分用好课文插图,能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时,我及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带领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茂密、展开、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等词语,用男女生读、齐读、做手势读等方式充分朗读,感受种植的葡萄之多。然后请小游客们跟随我的脚步赶紧钻进这葡萄架下来说一说感受,他们不自觉地带着表情回答:“凉爽、真凉快、太舒服啦”等等词语。学生在积累了词语的同时还能够用真实的游览感受把这句话读得舒展、清新。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请小游客们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在这里,我借用维吾尔老乡身份向学生展示鲜美的葡萄,着重引导学生品读两个关键词。一是再次借助这一插图,用“一串串”与“一大串一大串”比较,体会葡萄之多,并进行朗读训练。二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猜测“五光十色”的意思。当学生单单理解成颜色非常多时,我运用换词法和用“光”字组词法来体会此处主要讲葡萄品种多,品质好。再进一步感受朗读。
接着我会设置这样一道关卡:我的家乡不但葡萄好吃,盛产的葡萄干可诱人啦!谁能把下面这个任务完成的最好就可以尝一尝。(课件出示题目)。
此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用“有……”的句式列举事物,将特点写具体。我还会让学生借助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中学过的词语同桌练说,实现生生参与,锻炼仿写句子能力。
当然,扮演维吾尔族老乡的我会把葡萄干慷慨地分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并让大家猜一猜这么饱满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从而带领学生到带有“我”的家乡民族特色的阴房参观,播放介绍葡萄干制作过程的微视并根据提示词说一说过程。学生在切身的体会后就自然而然的将这一段话读得绘声绘色了。
最后,我抓住时机,出示插图,课堂再次响起音乐。请几位学生来“我家”做客,我们一起舞蹈,分发葡萄干。这时,学生的情绪会十分高涨。我相机请同学读一读描写维吾尔族人民热情的句子来夸夸我,学生们在这种气氛下就能抓住“准、吃个够”读重音来表达赞美之情了。
(三)拓展升华,拨动情弦。
游览即将结束了,我会这样和学生们讨论交流:“大家欣赏了我美丽的家乡葡萄沟,你能说一说感受吗?是呀!所有来过我们葡萄沟的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能夸夸我的家乡吗?(指名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你们能一起夸一夸我的家乡吗?”(齐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紧接着我会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家乡很美,我很爱它。你能说一说你的家乡吗?”此时,学生通过之前的情感积累会各抒己见,纷纷抢答。
(四)指导写字,融会贯通。
在语文课中,每天要安排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以提高学生写字技能。在本节课中,我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城”和“坡”两个字。
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城”,再共同总结出写字规律:“城”字左窄右边宽,左上右下要记清。竖撇托着斜斜“土”,穿插避让懂礼貌。
然后让学生独立书写“坡”字,找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观察。学生在已掌握“城”字书写规律的基础上就轻而易举地会写“坡”了。
(五)作业布置,课外延伸。
在本节课快要结束时,我鼓励学生试着做个小导游,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家乡的美。这样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六、画龙点睛说板书。
11.葡萄沟。
好
地
方
这一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图画板书对文章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黑板x)。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齐读课题。`。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有的(),有的(),。
有的()。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七
课堂要走用教材教的新路子,从大语文观出发,借助课文和教学媒体,努力把握新课标三维度,实施多层面教学。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学习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其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三个和尚》这则故事塑造了小学生看似陌生实则熟悉的人物形象--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因为在生活中,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很多。本文揭示的“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道理,不宜早早全盘端出,要体现在新课标三维度的过程与方法中,让学生有一个“悟”的历程,以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比鲜6个生字。
尚泼瓶瘦愿商。
2.会写8个生字,学会积累词语。
与场但掉扑争净喝。
3.蹦苷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倍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逐步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孟凡增《歌诀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质疑。
1.激趣导入故事王国是小朋友的乐园,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名称(讨论并指名发言)。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童话的世界,学习《三个和尚》的故事。
2.指导读课题。
(1)认读生字“尚”。
(2)全班齐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自主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预设:
三个和尚分别叫什么名字?
三个和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毖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它头上的拼音小帽,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再读通课文。实在读不通的地方标上“?”。
2举手质疑、师生释疑。
3划出红拼音的词。
三、自主识字,情景识字。
(1)现在,咱们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有好多老师没教过的字有的小朋友都认识-。
这篇课文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些字自己读得最准,就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吧!
(2)屏幕显示需要认识的生字和词语,指名认读,并给生字找朋友(组词)。
识字六兄弟。
尚泼瓶瘦愿商。
(和尚)(活泼)(水瓶)(胖瘦)(愿意)(商量)。
(高尚)(泼水)(一瓶)(瘦小)(自愿)(商场)。
写字八姐妹。
与场但掉扑争净喝。
(我与你)(一场)(但是)(掉牙)(扑火)(争吵)(干净)(喝水)。
(3.)歌诀法集中情景识字。学生互读、互评,看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争字歌小和尚放纸鹰。
商朝和尚,脸蛋洗净,春风扑面,放飞风筝。
广场之上,参与竞争,瘦小老鹰,眼睛圆睁。
静心细听,响声铮铮,忽然挣线,跑掉纸鹰。
失掉诤友,但愿还行,喝瓶净水,活泼升空。
图文结合,朗读课文。
引导激趣:我们又结交了十来个汉字朋友,在它们的帮助下大家一定会读得更通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定时默读课文,注意划出的生字。
3教师范读(注意找出老师读课文的优缺点)。
4全班和老师一起齐读课文。
5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三个和尚分别是谁吗?庙里住一个小和尚的时候,缸里的水怎样?瘦和尚来了之后,小和尚还勤快的挑水吗?胖和尚来了之后,还有水吗?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一说,同桌交流。
欣赏并教唱。
《三个和尚没水喝》。
课堂小结。
1齐读生字和组词。
2拓展复习歌诀游戏,加强识字。
3交替读课文(与商量读法)。
六、课后延伸。
1熟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同桌合作给三个和尚编一个新故事(玩耍的故事、学习的故事……)。
3积累红拼音词语。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八
这首五言律诗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诗,主要写了墙壁角落里的几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气里开出了雪白的花朵。远远看去,知道它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花香飘了过来。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为咏梅之佳作。
在诵读诗句中识记生字是本首古诗教学的宗旨,但识字之余,了解梅花的品格则是这首古诗带给学生的又一精神财富。梅花被誉为花魁,就是因为它具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舞着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自强不息,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来。“读诗如品人”,这首诗也可以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作者的品格。此诗作于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期间,以此为界,王安石诗风大变,由于当时党争日烈、诗祸频仍,诗人普遍将豪放外发之气,内敛为含蓄深沉之致。这首诗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十分孤独。但他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这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这种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本班一共有32名学生,男生女生数基本持平,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自学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另外还有几个学生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这些学生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1.会认8个生字,会写“花”“独”2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弯钩”和一个新偏旁“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古诗大意,初步了解梅花的特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九
《制作作息时间表》是山西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活动9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制作作息时间表”为任务,从创建表格到修改表格、修饰表格,使学生学会对表格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在已经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表格的制作,表格的具体操作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和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
五、教学重点:正确插入表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改变表格行高和列宽,以及对表格进行简单修饰。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刚刚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大家帮忙来完成,你们愿意吗?这个任务就是“制作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明确了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目的性。)。
(二)讲授新知识:
1、表格的组成。
师:在制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表格的组成: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书31页——32页,以“暑假作息时间表”为例,讨论一下你认为表格由哪几部分组成:
(1)表头(表格的标题)。
(2)表格(由线围成的图形)(行线、竖线、单元格)。
(3)内容(时间、活动方式……文字)。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师:我们再来看看表格又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
行线(表格中的横线)、列线(表格中的竖线)、单元格(由行线和列线围成的格)。
师:谁能说说这张“暑假作息时间表”由几行几列组成?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充分体现,并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2、表格的制作方法。
师:前面我们了解了表格的组成,下面请同学们以“假期作息时间表”为例,自学课本31到32页的跟我来1—6,并亲自实践自己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节教学重难点,主要通过老师简单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参照书本,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制作了一张自己的“假期作息时间表”,现在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更简便、适用,谁的表格最漂亮。
师:谁先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插入表格的(谁还有别的方法)。
师:小结步骤:
(1)、输入表头。
(2)、插入表格(表格——插入——表格)。
(3)、调整行高和列宽。
(4)、输入内容。
(5)、修饰表格。
师:我觉得他制作的表格行高和列宽有点窄,谁能帮他修改得更合适。
将鼠标指针移到横向表格线上,拖动鼠标,可以调整表格的列宽;)。
师:我觉得他这个表格还不太漂亮,谁能给他的表格修饰一下,给表格加上漂亮的底纹。
(选定要涂色的单元格,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边框和底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底纹”选项,选择要填充的颜色,然后单击“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掌握多种制作简单表格的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重点,弱化难点)。
4、巩固练习。
师:请你利用上面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本学期的课程表。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表现得更出色,同时,也更加激励全班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5、评价。
(1)、自评作品;
(2)、学生互评作品;
(3)、教师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6、总结。
板书:
1、输入表头。
2、插入表格(表格——插入——表格)。
3、调整行高和列宽。
4、输入内容。
5、修饰表格。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以“暑假作息时间表”为例学习制作表格的方法,这样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自己生活学习服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引入所学知识。
在制作之前我先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组成,紧接着请同学们以“假期作息时间表”为例,自学课本31到32页的跟我来1—6,并亲自实践自己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然后通过汇报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方法。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制作本学期的课程表,在学生基本制作完自己的作品后,我采用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这样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老师评价主要说学生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学生作品的亮点所在,给学生创作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最后总结达到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的目的。
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制作版面设计不太整齐、美观;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在互评中不能抓住学生真正的优势和不足,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本教学内容不断思考和探索,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学习到所能学得知识和技能。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
教学内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10课《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
1、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知道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3、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正确巧妙地处理垃圾。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讲解法、图示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幻灯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课知识,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解题。
二、生活垃圾有多少。
1.检查学生调查完成情况。
2.课堂交流调查内容,通过计算知道自己所住楼宇一个单元、一栋楼就会有很多垃圾,那么一个小区、一个城市每天会产生垃圾的数量是巨大的。
3.拓展:了解美国以及中国人均每年扔垃圾的巨大数量。
三、大量垃圾危害大。
1.学生讨论:大量的垃圾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危害。
课堂发言,明确:传染疾病、污染环境,所以不能乱扔垃圾。
2.拓展。
大量的垃圾被垃圾车收走了,它们最后去了哪里?
明确:即使填埋或焚烧,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3、问题: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
出示儿歌,读一读。
四、这样处理垃圾好。
1.学生自学45页内容。
课堂发言,知道废物巧处理的办法就是分类投放分类处理。
模拟垃圾分类,让学生知道垃圾如何分类。
2.自学46页内容,让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可以重新制造出新的产品,把废物变成宝贝。
3.了解一些废物循环利用的巧办法。(以废塑料瓶、废纸为例)。
4.通过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废物分类处理可以把需要焚烧和填埋的垃圾量减少到最小。
五、智慧生活垃圾少。
通过幻灯片教给学生一些改变购物习惯、生活方式以减少垃圾形成的办法。
六、课堂总结。
再次出示儿歌,总结全课。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一
1.复习旧知。
师生对口令,复习2、3、4、5、6的乘法口诀。
2.情境导入。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说一说,填一填。
师:同学们算的真快,到底有多少天呢?为了方便,我们用表格把数据记录下来。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表示什么?一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14天,后面的会填吗?请大家打开数学书80页,把这个表格补充完整,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2---一样不一样。
生自查。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请大家读一读口诀。
(3)理解意义。
生交流。
(4)找关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口诀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个7)不相邻的口诀它们的积相差几?(不相邻的口诀前面的数相差几,积就相差几个7。)。
举例说明。
4.找方法,记口诀。
(1)记口诀。
师:请大家利用口诀之间的这些关系来背诵口诀,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4---示?第二个箭头从42指到56,有几个7?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6个7和2个7合起来是不是8个7?下面这个空你会填吗?试一试。
交流汇报。
师:想一想,还有其它的填法吗?
生交流。
三、应用口诀,巩固新知。
1.把口诀补充完整。(出示)。
2.课本81页的第1题。
3.课本81页的第2题。
4.课本81页的第5题。
7×7在这幅图中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刚才的把8个7拆分成两部分相加的形式吗?请完成81页的第5题。
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有哪些收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
6----。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二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分析。
重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具。
有关“近似数”的材料纸、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复习。
游戏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1.考验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请学生来说一说。
新知呈现。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猜测。
3.学生进行简单记忆。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4.师生总结方法::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巩固与拓展。
1.生活中的数学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2.练习:p794、5、6。
1.先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共同订正。
3.学生举例。
小结与达标。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说一说。
学生尝试回忆本节课知识点。
并尝试说一说。
作业布置。
p808、9。
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例10。
10000是9985的近似数。
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效果好。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什么是分类,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还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能主动把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过程与方法:在看一看、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体验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方便。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贴在黑板的各种形状的图形。铅笔。学具准备:
信封装的图片。铅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揭示,像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师:你觉得分类有什么好处吗?(方便我们数数,看起来要好看点)。
师: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前几天小猴搬新家了,你们想看一看吗?
师: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同学们看了觉得怎么样,(真乱)的确有点乱,你们能帮助小猴整理一下吗?
师:好,我们现在来帮他整理一下他的房间,哪么怎么整理呢?谁来说说?
师:把书包放在哪里?书又该怎么放呢?(边问边操作)。
师:同学们现在看,小猴的房间通过大家的努力变得漂亮整齐多了!
三、实践操作,教学新课。
1、教学例1,分铅笔。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还请大家帮一个忙。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的铅笔呢。你们能把他们分一分吗?能!
师:记住老师的要求了吗?其他同学坐好,组长把铅笔拿出来,开始!
师巡视,xx组已经分好了,坐好了,真乖!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那组分的结果拿上来大家看!(指名上讲台上分,并说明理由。对说得有理的同学奖励一支铅笔。)。
2、教学法例子2先出示例子2图,刚才我们已经会按颜色对铅笔进行分类,现在大家看看你能不能把这些物品分一分,等到生分了之后,问问还有没有分法,你觉得还有什么分法。
四、实际操作、巩固分类。
1、师:同学们真能干,喜羊羊看到同学们的表现,都来表扬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了,他说我们班的同学不但爱动脑筋,还爱帮助人呢,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好多的图形,有大的,小的……可是被老师不小心弄乱了,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整理一下,把这些图形分一分吗?(能!)。
自己这一组分成4个人一小组,也就是说4个人一起把1个信封里的图形分一分,分好了就摆在桌子上面坐好!注意:一点,4个人一起分的时候要小声的说话,不然被别的组听见了,会照着你们的样子分哟!二点,老师说“开始”大家才能动手分一分。3、记住老师的话了吗?现在其们同学坐好了,组长把信封拿出来,把图形倒出来。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巡视并表扬分好的小组,xx组已经分好了,坐好了,真乖!师:xx组,xx组、xx组你们派两个同学上来分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让大家看一看。
师: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这组是按什么分的?和他们这组分的一样的把手举起来。你们同意他们的分法吗?(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大小分)。
师:同学们真能干,帮老师把这些图形用这么多种方法把他们分出来了。可见,同一类事物有很多种不同的分法,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现在各组组长把图片装在信封里放在这儿。
五、实际应用。
同学们,我们班上有那么多同学,你能给全班的同学分分类吗?
说说你的分类标准.六、课外作业——整理书包。
七、小结并拓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体育、操场、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感动、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图意。
4、通过学习,知道赖宁苦练跳绳是为了学好体育,锻炼身体,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的第2—3段是教学的重点,应抓住课文中“满头大汗、一拐一拐、不好意思、脚肿、连蹦带跳、感动”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从中体会赖宁勤学苦练的精神。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和重点词复述课文。
2、难点:(1)词义辨析:感动和感激(2)教学学生要学好所有功课,做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学跳绳?他是怎么学跳绳的?
2、学生汇报后,教师简述赖宁事迹。
二、学习生字新词的读音。
1、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请学生各自拼读生字的读音。
2、交流自学情况。
3、开小火车认读生字、词语。随机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1)用句式理解“操场”:什么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从操场的作用理解操场的意思)。
(2)请学生用动作“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2、3(校对)。
三、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好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理解体会赖宁苦练跳绳的重点词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培养学生把问题回答的清楚、完整。
(3)比较句子,史学生懂得运用恰当形象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教师简述这节课的目标:学习课文1—3自然段,重点学习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
三、学生默读第一段,思考:赖宁上小学时,学习情况怎么样?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要学习哪些功课?赖宁的工科学的怎么样?从中理解“功课”和“其他。。。。。。只有。。。。。。”的意思。
四、为了学好体育,赖宁是怎么刻苦练习跳绳的?带着问题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划:这段话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了赖宁刻苦练习跳绳?
2、出示第3句。
(1)齐读,说一说,那个词语写出了赖宁学跳绳很刻苦?为什么?
(2)比较句子体会用上“满头大汗”有什么好处?(可以形象的表现出赖宁苦练的行动;又使学生初步懂得加上适当的词语可以把句子写具体。)。
3、第4句写了什么?(老师帮助赖宁学跳绳。)。
4、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样的苦练跳绳?
五、默读第3段。
1、边读边划:从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赖宁在家中也苦练跳绳?
2、学生汇报后,齐读第1句和赖宁的话,出示句式说一说:因为,所以他走路一拐一拐了。
3、郭老师是被赖宁什么精神感动了?(勤学苦练、不怕苦、不怕累、肯下苦功夫)。
4、教师针对赖宁的精神进行品德教育。
5、指导朗读对话,注意郭老师奇怪的语气和赖宁不好意思低声回答的心情。
6、齐读第3段,说一说:这段话写了赖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苦练跳绳。
六、齐读2、3段。说话训练:赖宁是怎么苦练跳绳的?
(各自准备——指名说,反馈评价——同桌互说)。
七、教师小结。(结合2、3两段课文,教育学生学习赖宁肯下苦功夫,勤学苦练的精神。)。
八、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4段。
(1)理解“感激”、辨析“感激”和“感动”。
(2)通过朗读,体会赖宁获得好成绩的喜悦心情。
2、正确朗读课文。看图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齐读课文2—3段,说一说: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赖宁苦练跳绳,结果怎样?哪个词写出了他很高兴?
2、比较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1)齐读两句话,找出不同点。
(2)讨论:加上“连蹦带跳”和“感激”有什么好处?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那句话。
3、赖宁为什么能在跳绳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口头回答。
4、教师小结:
只要勤学苦练,肯下苦功夫,学习才会进步,成绩才会提高。
三、齐读全文,有感情。
四、看图复述课文,教师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结合半数,用自己的话把赖宁学跳绳这件事说一遍。(各自准备,指名说,评价。)。
五、总结全文。
以来宁学跳绳这件事中,你觉得应该向赖宁学习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六、练习:选词填空。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五
“二(x)班的同学你们好!你们认识我吗?今天我虽然是第一次站在讲台前给你们上课,但我却从其他老师那里打听到了一些关于你们的情况,你们想不想听听其他老师是怎么评价你们的?那你们可要听好了:
二(x)班有x位学生,每位学生都很聪明能干!
二(x)班同学上公开课都非常认真,坐姿很端正,像个小战士似的!
二(x)班同学上课精神饱满,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愿意积极举手发言!
同学们响亮的的回答让我对你们更有信心了!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喽!
3、揭题,并板书。
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
2---猬这个字念轻声。
要想知道小刺猬和小獾为什么互相称赞,我们必须先认识一下我们这一课的字词宝宝,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1)·出示带拼音生词:板凳椅子(借助图片理解)板凳和椅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粗糙但是(这两个词出现在书上的什么地方,你能够找到吗?链接句子: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清晨傍晚(清晨是什么时候?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傍晚指的是临近晚上的时候,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采果子瞧消除背着(你们觉得哪些字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能给“背”组个词吗?每种读音组一个即可。课文里也有这两个读音。
出示句子:
1、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
4---这么好的苹果。”(指名)。
3、谁来读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你能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吗?指三四名生读(a、你们听出来了吗?他把哪些字读重音了?是啊,把“真”“一个比一个好”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来称赞的语气,真好!/b、小朋友们想一想,哪些字可以读重音呢?你来试试?)齐读。
4、小刺猬为什么要称赞小獾呢?我们一起到书上找找原因吧!
(四)研读小刺猬的“称赞”,1—4自然段。
1、从粗糙的板凳入手。
(1)清晨,小刺猬走进森林里采果子,看到小獾在做什么?(学木工,做板凳)。
(2)你觉得小獾做的板凳怎么样?预设:粗糙。想象一下:粗糙的小板凳是什么样的?(毛毛的……)。
6---。
老师的夸奖和小刺猬的夸奖,哪句更合适?
出示2、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第一句:因为小獾的三条板凳都很粗糙,不能说真好。“一个比一个好”说的是小獾的小板凳做的有进步,越来越好。)像老师这样,把不好说成真好,这是虚夸,和实际不相符。像小刺猬那样从三条粗糙的板凳中发现了小獾的进步,并且真心地去称赞他,那才是合适的称赞。
(6)小刺猬是怎么发现小獾的优点的呢?(拿起板凳仔细地看)这么仔细一看啊,不仅看出了小獾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还看出了小獾的认真。齐读——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
8---拇指送给他一句真诚的称赞呢!自己先夸夸同桌。
出示:你真棒!你!
评价语:1称赞使人快乐。2简单的一句称赞,能让人心情愉快,3、你以后碰到困难,你就会想起同桌今天对你的称赞,你会放弃吗?称赞使人自信地去战胜困难。4、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去称赞别人,就能在称赞中收获快乐和成功!
(七)书写指导。
小刺猬和小獾的故事先讲到这里,还有一半故事留到下节课再讲,小刺猬和小獾要请我们帮忙把两个顽皮的字宝宝送到田字格里去。出示“板”“椅”
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木字旁,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木的呐变成点)。
10----。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六
1.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2.通过感悟语言,知晓青蛙卖泥塘以及小动物不买的原因,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
3.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课件出示:
青蛙草籽野鸭泉水竹子应该花丛尽情道路牌子吆喝。
(1)注意读好“牌子、竹子”中“子”的轻声。
(2)对多音字“喝”进行词语认读并用词语造句。
2.理解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3)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3.他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吆喝,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通过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通过对多音字组的词语进行认读,掌握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抓住关键字“烂”,体会文中角色内心的想法。
板块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1)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说一说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课件出示;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2)引导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规律:都是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都用了一个词语进行前后意思的转折。
(3)这两句的行文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角色语言,读正确角色的语气。如,老牛说话的语气应是慢条斯理的,野鸭说话的速度稍快。
(4)青蛙的吆喝声还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5)其他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的概括,请依照老牛和野鸭所说的话,发挥想象,用“先肯定再提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6)指名说一说:当时小动物们会怎样说?预设:
课件出示:
蝴蝶飞过来说:“这地方真好,青青的草,绿绿的水,可是没有花。”
小兔跑过来说:“这地方真美,有草有水有花,但是我喜欢蹦蹦跳跳,这里没有路。”
2.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1)小动物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听到后做了哪些事?请从文中找出句子,画上横线。
课件出示:
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了些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到泥塘里来。
于是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2)用词语概括青蛙做的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3)最后,他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课件出示:
(4)来,大家一起帮他卖泥塘,一起吆喝一下。齐读第11自然段青蛙说的话。
(5)语言拓展,学会吆喝。
课件出示:
商店里有酸奶、果汁、西瓜……谁来吆喝下,帮商店老板卖一卖?
(6)比较阅读,体验语言。
青蛙的第四次“吆喝”最成功,告诉了我们泥塘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请同学们再读第11自然段,找出泥塘最吸引你的地方。
预设一: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
引导学生想象蝴蝶飞舞,小鸟唱歌的热闹场景。
预设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引导学生理解“尽情”,指导朗读句子。
(7)此时青蛙有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8)“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9)他的泥塘都达到了小动物们的要求,他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因为青蛙听取了小动物们的建议:种草、引水、栽树、种花、铺路、盖房,将泥塘变得这么美。他认为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卖泥塘了)。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积累、学会表达的过程,通过发现句式的规律,练习模仿说话。通过概括青蛙为卖泥塘做的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三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小组展示。
2.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相信青蛙如果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将泥塘变得更美丽的。
(4)小青蛙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家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小青蛙回家》)。
(5)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小组分角色演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挥想象力投入课文中与青蛙沟通交流,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创造力,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内容梳理上,注重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以读代讲,激发学生读的愿望。下面就本堂课的设计做以下反思:
1.读写结合,把握低段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随文识字和识字、写字相结合,渗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契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在初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识字和写字教学,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让每一位学生掌握读写的教学目标。
2.深挖文本,设计有意义的语言实践点。
本课始终关注教材中出现的语言训练点,有目的、有梯度地进行训练。关注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即两者在说话的时候都是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中间通过运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不过、就是”进行连接。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角色语言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想象和交流小兔、蝴蝶、小鸟和小狐狸等可能说的话,让学生迁移运用,感受这样说话的好处。
3.创设情境,让低段课堂教学充满童趣。
低段的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大的情境,让课堂教学更富有童趣。通过对“烂”的解读和想象,了解后面泥塘的变化,让学生体会青蛙的劳动创造了美。通过不断朗读、感悟、提炼信息,让学生理解“青蛙不再卖泥塘”的原因,并通过分角色表演读,让教学充满童趣。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造“回收废电池”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先让学生估算出得数的范围,再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时,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使学生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因此,在进行竖式运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相加。此外,教师克结合这一素材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的意识,逐步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学校及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学习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基本掌握了加法的计算法则,这就为学习万以内的加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法只限于100以内,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本节主要学习的是三位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的运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难点。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新课标教材在编排加法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而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具体情境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设计
一,谈话,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出示电池,谈话:同学们认识它吗?它有什么作用吗?
2提问:废电池对大自然有什么污染?把你收集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提示课题:为了减少大自然的污染,所以我们要回收废电池。
二,探究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1出示二年级回收废电池的情况统计表。
2提出要求: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加法问题?能列出算式吗?
3听汇报,板书问题。
4提出要求:先估算一班和二班一共大约回收了多少节?
5指出:200是估算的结果,究竟是多少还要通过计算。怎样列竖式计算呢?小组讨论。
6听汇报,点拨。
7提问: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八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线索理情节。
三、揣摩妙点品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草》教学设计》。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3、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十九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二十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语:两层楼,六间房,两个烟囱在中央。
一、导入:
1小朋友再过几天我们就要放十一长假了,你知道十一是什么喜庆日子吗?(祖国妈妈的生日)。
(欢庆六一儿童节、欢庆9月10日教师节、欢庆春节)。
二、学习诗文。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课文是怎样欢庆的呢?听老师读一读。
2、亲爱的小朋友,大家把书翻到书44页,大声读读!要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识字教学。
1、检查自学情况。看,生字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能读对吗?指名读。
2、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哪一组想让小火车开起来呢?!(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
3、出示词语。读对一个词就会得到一块蛋糕。出示课件。请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读词。其他同学跟读。
4、读带生字的词语:出示多音字:乐学生认读,教师提示读:欢乐乐曲。
(三)再读诗文、感悟。
1、个别读: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课文肯定读得更好了,让我们听听。听的孩子想想:这首小诗写了几句话。第一句话写了哪些地方?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领读:田野——枫林——打开课件,一句一句细读。
c、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d、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是呀,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同学们当你看到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的欢庆场面时,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兴奋……)好,那么大家满怀激情的读第二句话。
有感情朗读最后一句。
三、布置作业。
过渡:我们想对祖国妈妈说的话太多了。我们有更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十三亿孩子 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
田野 献上 果实。
枫林 举起 旗帜。
蓝天 飞着 洁白的鸽子。
大海 奏起 乐曲。
【教学反思】。
“构建开放的课堂”是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之一。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不断引入来自社会,来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本课实现了三个“开放”:向课前开放,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庆的资料,不仅加深了对国庆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向课内开放,在课堂上引进国庆节的有关资料和诗歌中出现的自然景象,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向课后开放,为祖国妈妈准备一份生日礼物的实践活动,体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又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通过参加了教育总校的“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活动后,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首先,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的面不够广,总是几个学生;其次,课上使用了课件,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课件为识字教学服务;在理解诗句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说一说:田野献出了哪些果实,这样限制了学生思维。应该改成:先引导学生想象“田野献出了哪些果实?”再出示画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在学生理解课文第一句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老师引读课文,我应该再让学生多读一读,进行强化训练。此外,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
教案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本课新词。
2、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学习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由“治”导入,揭题。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1、生自读课文,互读生字。
2、出示新词,师生评点正音。
洪水田野倒塌四处逃荒。
鲧着急息壤堵塞处死叮嘱。
大禹开凿挖通垒起堤坝草丘山冈拄着棍子。
仅仅妻子欣欣向荣世世代代敬仰英雄。
3、过渡:你见过洪水吗?它给你什么印象?课文哪里是描写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的?请你再读课文,找一找。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
3、放视频,感受洪水的凶猛。
4、看了视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过渡:洪水无情地吞噬着一切,谁先着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思考:鲧是怎么治水的?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鲧治水的相关句子和动词。
2、学生汇报。
3、鲧为什么要偷息壤?偷的结果怎样?洪水被制服了吗?
4、指导读鲧叮嘱儿子禹的句子,感受鲧的奉献精神。
过渡:洪水依然在咆哮着,老百姓依然过着痛苦的生活,禹很着急,带着父亲的嘱托,他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禹是怎么治水的?禹为什么要改变父亲的做法?
3、从这你能看出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对比“十年”和“四天”,“十年”和“三次”这些词,体会大禹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出示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
4、出示洪水被治好后的视频。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如果禹现在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三、小结。
略
四、作业布置。
读熟课文,把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大禹治水。
偷堵塞。
开凿挖通垒引英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总结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3、复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