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优秀14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怎样打造一个生动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样例,可以供你参考和借鉴。"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一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
2、理解晏殊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3、词的上片写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怀旧之感、伤今之情、惜时之意。词的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
三、细读品味: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由景触情,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2、“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全词中的绝妙之笔,传诵千古,被誉为“天然奇偶”。“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的深深叹惜;“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的迷离思绪。惜时之情、怀旧之感融合在一起。
4、“小园香径独徘徊”——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四、合作探究:
问题一:“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问题二: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问题三:如何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名句?
明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词人对此也颇为得意。“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为实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问题六:“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的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惆怅的心情。
问题七:这首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五、教师小结:
《浣溪沙》首句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趣。二句引发出怀念昔日之感。三句,就眼前景抒怀,有落日余晖之迟暮情感。下片融情人景,写其旧情难忘,好景不长的叹惋。《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怀旧之感、惜时之意;下片:无法挽回、有意自慰。
————年华流逝、好景不常。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怎么写,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诚实稳重的“太平宰相”
(1)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他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
(2)真宗立太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召见晏殊要他入宫陪伴太子,并说其所以选择晏殊是因为他生活检点谨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声色之场。晏殊说不然,自己只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没有和他们一样去听歌看舞,真宗更信任晏殊的诚实,之后不断提拔晏殊,委以重任。
2、与柳永的潦倒不同,晏殊的经历是平坦富足,令人羡慕的。晏殊虽然居高位、食厚禄,但不改赤子之心,凭着对生活的细心体悟,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词作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等都成为了名篇佳句。
二、感受语言风格。
1、自读此词,解决字面理解上的障碍。
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3、背诵这首词。
三、领会情感哲理。
1、反复朗读上片,说说上片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怀?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怀?
表面的不变:去年天气、旧亭台。
深层的变:夕阳西下几时回。
在“新曲”与“酒”的助力下,触景伤怀,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追问。
年华的流逝,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生活中得失的意义何在?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4、朗读这首词,在读的过程中融入诗人对于生活的体悟。
四、对比迁移。
1、对比之前所学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说说这两首作品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2、开放讨论。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五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此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作者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不点出“汗”字,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之红,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李商隐《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词人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倚暮霞,悄迎新月。
“一场春梦日西斜”,方始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此二语,认为较大晏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吴氏之语虽稍偏颇,而确是能独具慧眼。此处“满目山河”二语,“重、拙、大”兼而有之,《晏殊》中仅此而已。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六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回家作业:
1、自己默写本词中需积累的名句,。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1、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2、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反省到什么?请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二)思考: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4、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富贵闲适的生活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无可奈何花落去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小园香径独徘徊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拓展延伸练习。
课外阅读晏殊的《浣溪沙》词作另3首,将它们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找找它们在思想内涵上的异同之处,并对晏殊词作的语言风格进行总结。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七
用移情手法,表达了作者落迫无处寻知已的思想感情。
【作品简析】。
这首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北宋前期著名词。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进京参试,与千余进士一起参考。颇受真宗赏识,御言:“殊神不慑,援笔立”,赐进士出,命为秘书省正字。真宗、仁宗两朝间历任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等职。为好贤,范仲淹、韩琦、孔道府、欧修等,皆出其门。他的一生创作丰富,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有诗文集二百四十卷,编选梁陈以后的诗文一百卷,但都佚散。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多首,其中《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他的作品以典雅华丽,抒发闲逸致见长。王灼赞曰:“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润秀洁,亦无其比。”可见他为宋朝的长短句创作的贡献是多么大的。他的诗为“西昆体”,词作多用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现仅存《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及清所辑《晏元献遗文》。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八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2)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3)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4)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5)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7)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九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试题。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案。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字词解释: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作品翻译: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作品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早上,我依旧坐在那亭下,右手端着朋友送我的`一只夜光酒杯,抿了一口美酒。抬起头,看看天上归来的燕群,它们成群飞去,又结伴同归,总是在一起渡过时光。
顿时,想起去年和我在这小亭下一起饮酒作词的朋友们,为何他们如今不在我的身边陪我饮这坛美酒?今天的天气依然晴朗,花儿依旧绽放,可是人却不是从前。难道是成群的燕队中有一只小燕儿昏迷了头,失去了方向,散了队?我想,我大概就是那只失去集体,在茫茫世界里寻找队伍的小燕。亭旁的花儿,花瓣正在一片片的凋零、飘落在地上,它们去年明明还是色彩艳丽的花儿,如今,却成了散落在大地上的点缀之一处。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在旧亭台上饮了一杯酒,编写下一曲新词,想起去年也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天气,我坐在亭台上,看那夕阳西下,不禁感叹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已一去不返。
只是此间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我站在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一个人独自徘徊,不胜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