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十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一
十年前,我就到过西江,领略过西江的美。那时我就被她的美丽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还有许多外宾不远万里找到西江来参观、考察,有的学者甚至一来就住上一两年。20xx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后,西江的知名度就更大了,西江也就更出名了。
西江确实是美丽的,美在依山傍水的吊脚木楼、风雨桥,美在青水绿水的田园风光,美在纯朴善良的人们脸上的笑容,美在风味独特的苗家美食,美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美在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
未进寨门,你就可以看到西江的美了。那是一种让人眼前忽然一亮的感觉,你的心会一下子就振奋起来,脚步也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细心地睁大了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贪婪地把这些美丽的景物一一看在眼里,装进心里。
进了寨门,便可见西江干净的道路旁,各种各样的民族工艺品商店,你可以走进任何一间小店,挑选你所喜欢的东西,比如苗族刺绣包、苗族银饰品、小芦笙、布做的苗族小姑娘、小伙子等,这些带着浓浓的民族风格的工艺品极适合赠送给家人和亲朋好友,也适合留给自己作纪念。我就有许多到全国各地买回的小纪念品,用个小“百宝箱”装着,没事时便拿出来看看,这些小宝贝们便会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真不失为一种调节心情的休闲方式。
再往前走,你会发现那些古朴典雅的木楼都有一排排“美人靠”,那是苗家人用来歇息的座椅,如果美人靠上靠着个美人,那就是一幅天然的美景美人图。随便你走进哪一户人家,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呼你,为你准备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和香甜的米酒,于是,你便未饮先醉了,醉在苗家人浓浓的盛情中。
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的“马灯”都亮了起来。远远看去,就像是满天的星星在闪烁,让人感觉像是来到了里,思绪也飞到了很远的地方。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看对面的山寨,你会发现那些“星星”形成的景观就像是昂首飞舞着的巨龙。
夜深人静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沉静在清新的空气中,一天的疲劳很快就会消除。能在这样的美景中住下来,真是一种难得的清福。
如果遇上西江十三年大过一次的苗族鼓藏节,那么,你将看到一种庄严而又悲壮的祭祀仪式,你会感受到苗族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历史的尊重,你也将看到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积淀下来的浓郁的苗族文化。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二
西江,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千户苗寨,它位于雷山县东北面,距县城37公里,有1250多户,5600多人,为全国最大的苗寨,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素有"千户苗寨"之称,被誉为苗族的大本营。西江,以她独特的美丽赢得了无数光荣的称号,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宾客。
十年前,我就到过西江,领略过西江的美。那时我就被她的美丽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还有许多外宾不远万里找到西江来参观、考察,有的学者甚至一来就住上一两年。20xx年第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后,西江的知名度就更大了,西江也就更出名了。
西江确实是美丽的,美在依山傍水的吊脚木楼、风雨桥,美在青水绿水的田园风光,美在纯朴善良的人们脸上的笑容,美在风味独特的苗家美食,美在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美在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
未进寨门,你就可以看到西江的美了。那是一种让人眼前忽然一亮的感觉,你的心会一下子就振奋起来,脚步也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细心地睁大了眼睛不停地四处张望,贪婪地把这些美丽的景物一一看在眼里,装进心里。
进了寨门,便可见西江干净的道路旁,各种各样的民族工艺品商店,你可以走进任何一间小店,挑选你所喜欢的东西,比如苗族刺绣包、苗族银饰品、小芦笙、布做的苗族小姑娘、小伙子等,这些带着浓浓的民族风格的工艺品极适合赠送给家人和亲朋好友,也适合留给自己作纪念。我就有许多到全国各地买回的小纪念品,用个小“百宝箱”装着,没事时便拿出来看看,这些小宝贝们便会勾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真不失为一种调节心情的休闲方式。
再往前走,你会发现那些古朴典雅的木楼都有一排排“美人靠”,那是苗家人用来歇息的座椅,如果美人靠上靠着个美人,那就是一幅天然的美景美人图。随便你走进哪一户人家,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呼你,为你准备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和香甜的米酒,于是,你便未饮先醉了,醉在苗家人浓浓的盛情中。
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的“马灯”都亮了起来。远远看去,就像是满天的星星在闪烁,让人感觉像是来到了里,思绪也飞到了很远的地方。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看对面的山寨,你会发现那些“星星”形成的景观就像是昂首飞舞着的巨龙。
夜深人静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沉静在清新的空气中,一天的疲劳很快就会消除。能在这样的美景中住下来,真是一种难得的清福。
如果遇上西江十三年大过一次的苗族鼓藏节,那么,你将看到一种庄严而又悲壮的祭祀仪式,你会感受到苗族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历史的尊重,你也将看到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积淀下来的浓郁的苗族文化。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位于扬州市东郊,在这片5万多人口的土地上,有建于汉代的古万寿寺,《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三次来吴桥拜访著名学者宗元鼎。抗战时期,陈毅等新四军将领以此为阵地,开辟了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故有 “苏中小延安”之美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革命老区,吴桥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呕心沥血,在文化建设方面亮出一次次精彩的手笔:成立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摘取扬州唯一的“省民间文艺家之乡”荣誉,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
读书以明理,吴桥镇数年来连续开展以“读书推动发展”为主题的“全民读书节”活动。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当地文艺作品频出,草根艺人随之不断涌现:万寿村60多岁的村民沈亭仅仅小学文化,凭借着顺口溜的爱好,从田间地头演到城市舞台,成为“扬州市特色文化标兵”;几朵金花——张永萍、吴秀等农村妇女,或擅长歌舞,或精于拳术,她们接受培训后担当起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时间义务广泛授徒。
瞅准时机成熟,吴桥于20xx年成立镇级文联,下设诗词、文学、书画、戏曲、摄影、民间文艺等7个协会,不少村民也加入其中。经几年的发展,镇协会会员加入扬州市级以上各文艺专业协会的达60多人,省级以上的也有10多人,镇文联每年组织开展“十佳书香家庭”评比、书画作品展,读书征文等20多次群众文化活动。
当今时代,网络传播具有便捷、开放、迅速的特点,备受人们欢迎。吴桥文化部门秉承“创新、创优”的理念,于20xx年4月底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吴桥文化网》,及时传递全镇最新文化活动信息,推荐和展示文艺爱好者的艺术成就,为多层面、多角度诠释吴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搭建了平台。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10月,吴桥镇筹建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100多名文艺爱好者报名参与的火爆场面,令镇文化站不得不通过现场表演形式,公平竞争选拔团员。现在艺术团开展的“欢乐村村行”活动不但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而且把党的方针政策、先进典型事迹编成节目,寓教于乐。
重数量同样重质量,吴桥文艺演出节目亦不乏精品,20xx年,非遗项目“吴桥社火”登上央视三套《我们的节日?端午》。吴桥镇民间文艺表演团队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守望社火》,荣获第29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短篇纪录片一等奖,继而列为优秀纪录片向全国推广。20xx年4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吴桥镇“江苏省民间文艺之乡”称号,这是扬州首家获此称号的乡镇,标志着吴桥民间文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研究走在全市各乡镇前列。
魅力文化让老区吴桥绽放新姿,孜孜不倦的吴桥人开创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也让文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四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位于扬州市东郊,在这片5万多人口的土地上,有建于汉代的古万寿寺,《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曾三次来吴桥拜访著名学者宗元鼎。抗战时期,陈毅等新四军将领以此为阵地,开辟了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故有 “苏中小延安”之美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革命老区,吴桥的文化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当地的文化工作者呕心沥血,在文化建设方面亮出一次次精彩的手笔:成立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摘取扬州唯一的“省民间文艺家之乡”荣誉,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
读书以明理,吴桥镇数年来连续开展以“读书推动发展”为主题的“全民读书节”活动。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当地文艺作品频出,草根艺人随之不断涌现:万寿村60多岁的村民沈亭仅仅小学文化,凭借着顺口溜的爱好,从田间地头演到城市舞台,成为“扬州市特色文化标兵”;几朵金花——张永萍、吴秀等农村妇女,或擅长歌舞,或精于拳术,她们接受培训后担当起社会体育指导员,业余时间义务广泛授徒。
瞅准时机成熟,吴桥于20xx年成立镇级文联,下设诗词、文学、书画、戏曲、摄影、民间文艺等7个协会,不少村民也加入其中。经几年的发展,镇协会会员加入扬州市级以上各文艺专业协会的达60多人,省级以上的也有10多人,镇文联每年组织开展“十佳书香家庭”评比、书画作品展,读书征文等20多次群众文化活动。
当今时代,网络传播具有便捷、开放、迅速的特点,备受人们欢迎。吴桥文化部门秉承“创新、创优”的理念,于20xx年4月底成功创建全国首家乡镇文化网——《吴桥文化网》,及时传递全镇最新文化活动信息,推荐和展示文艺爱好者的艺术成就,为多层面、多角度诠释吴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搭建了平台。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xx年10月,吴桥镇筹建江都首家文化志愿者艺术团,100多名文艺爱好者报名参与的火爆场面,令镇文化站不得不通过现场表演形式,公平竞争选拔团员。现在艺术团开展的“欢乐村村行”活动不但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而且把党的方针政策、先进典型事迹编成节目,寓教于乐。
重数量同样重质量,吴桥文艺演出节目亦不乏精品,20xx年,非遗项目“吴桥社火”登上央视三套《我们的节日?端午》。吴桥镇民间文艺表演团队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守望社火》,荣获第29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短篇纪录片一等奖,继而列为优秀纪录片向全国推广。20xx年4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吴桥镇“江苏省民间文艺之乡”称号,这是扬州首家获此称号的乡镇,标志着吴桥民间文艺的挖掘、整理,传承和研究走在全市各乡镇前列。
魅力文化让老区吴桥绽放新姿,孜孜不倦的吴桥人开创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也让文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五
“早就听说过有地方‘农戏’要来镇上演出,而今,在我们岙山村,我就亲眼目睹了农民把自编自导自演而‘农味’十足的节目搬上了乡村的舞台,实现了从政府单纯‘送戏下乡’到农民自导自演的‘送戏上山下乡’的良性互动格局”。老区新县八里畈镇教育辅导站的李德光老师一看到我,就兴奋地唠叨开了。
惊蛰时节,尽管室外小雨淅沥,但河南省新县八里畈镇岙山村的村部大院里仍然人潮涌动,乐声飞扬。该县乡镇群众文化大巡演活动在此举行。来自新县歌舞团、新县千斤乡杨摆柳艺术团和八里畈镇李南冲的民歌手等先后登台演出,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唱皮影戏及各种地方戏曲、传统魔术、民间杂技表演,赢得了农民们朋友的真心喝彩。
从文化下乡到农戏上山下乡,巨大的变化来自于该县对文化建设的扶持。近年来,作为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和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的新县,累计投资40多亿元,加快文化阵地建设,改造提升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等红色景观,配套设置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同时组织专人挖掘文化底蕴,逐步完善乡镇文化设施。全县建成11个乡镇文化站、184个村文化大院、195个农家书屋、26个农民健身示范村,逐步打造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大众文化平台。
新县还鼓励县歌舞团大胆改革,公开招聘演艺人才;在各乡(镇)设立文化服务中心和广播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选配11名科技副乡(镇)长充实到乡(镇)指导文化工作,明确12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为村级文化管理员;同时,培育各种文化协会组织,发展杨摆柳等民间艺术团体30多个,培育民间艺人600余名。
该县乡村文艺表演十分活跃。扎根农村的10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年放映电影2300余场;走向市场后的新县歌舞团,创作豫南特色节目168个;打造“将军之声”大戏,年均演出100多场次,成为河南省远近闻名的文化品牌;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人更是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
为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该县还经常组织乡村文化站长、文化骨干、民间团体负责人到各乡镇观摩学习,取长补短。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设施的不断改善,助推了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目前,全县30多个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利用节庆日、农闲时节,走村串乡为百姓免费表演,并融入政策、法律、文明礼仪等内容,倡导农村新风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六
河北省迁西县有个东荒峪。史料记载,明代当地始有居民,因所在荒芜,乃名荒沟峪;又因其西另有一荒沟峪,为彼此区别,改称东荒沟峪,后简称东荒峪,新时期成乡镇政府驻地。
洪荒初创,又有哪里不是这样呢?经历那些天灾人祸,长河边上,这个由小村落聚合衍变成的镇子,也是好不容易才挺起腰杆,在荒芜之上,努力种植、收获着希望。
东荒峪,这实际上是昨天留给我们的一种纪念。
正是因为昨天的荒芜和颓废,一个光脚板的农民,打破暗夜的沉闷,振臂一呼,喊出了黎民百姓的心声。长河川,赤旗飘扬,镰刀和铁锤敲出的星星之火,点燃了这方热土。1920xx年,中共迁安县第一个党小组、党支部的建立,让庄稼人从此有了盼头!
历史是需要永远纪念的。21世纪的这个春天,当我们走在东荒峪镇前韩庄村整洁的街道上,当我们闻着新时代的炊烟与花香,沿街文化墙上描绘的那些革命先辈,正以一种欣慰的笑靥,向我们传递着同志和战友的亲情!就是在那破旧、低矮的土瓦房里,镰刀和铁锤第一次真诚地走到一起;就是在“贫民学校”的小板凳上,“革命”这两个字顽强地走进穷苦人的心中。黑夜中点起的那盏油灯,今天还照亮着长河沿岸,照亮着我们脚下的热土。文化墙和纪念馆,是对先辈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除了书写在书卷上、镌刻在石碑上、描绘在墙壁上,这种精神更要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在燕山深处,在滦河、长河的怀抱里,顽强的老区人民,正续写着新的传奇。
为了深入了解东荒峪,在实地游走之余,我还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在我手头上,有一份东荒峪镇去年底的汇报材料,其中,“夯实四个基础”“加强四区建设”涵盖了年度主要工作。“夯实四个基础”,即夯实信访稳定基础、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夯实群众组织基础;“加强四区建设”,即推进现代农业加工物流区建设、推进商贸行政服务区建设、推进矿企标准化提升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建设。再来看几个数字,“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10%;财政收入达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这是今年该镇的目标。这里所透露出来的不只是一种睿智和气魄!从荒凉贫瘠到繁华富庶,果实,是一代代人的血汗浇灌的,是一代代人的不悔追求凝结的。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为了家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而鞠躬尽瘁的,经过共产党这个熔炉的锤炼和淬火,他们注定要成为一块好钢!
当三抚高速连接线优雅地挽起乡村的臂膀,当标准化井巷里打捞起沉睡的矿藏,当商业街上琳琅满目的货品向人们闪动着媚眼,当村民中心醉人的秧歌扭出了花样……日夜喧响着的长河,也似乎在问——这哪里还有荒凉?
东荒峪,曾经写满荒凉。然而,荒芜之上,我们也会让它结满果实。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七
河北省迁西县有个东荒峪。史料记载,明代当地始有居民,因所在荒芜,乃名荒沟峪;又因其西另有一荒沟峪,为彼此区别,改称东荒沟峪,后简称东荒峪,新时期成乡镇政府驻地。
洪荒初创,又有哪里不是这样呢?经历那些天灾人祸,长河边上,这个由小村落聚合衍变成的镇子,也是好不容易才挺起腰杆,在荒芜之上,努力种植、收获着希望。
东荒峪,这实际上是昨天留给我们的一种纪念。
正是因为昨天的荒芜和颓废,一个光脚板的农民,打破暗夜的沉闷,振臂一呼,喊出了黎民百姓的心声。长河川,赤旗飘扬,镰刀和铁锤敲出的星星之火,点燃了这方热土。1920xx年,中共迁安县第一个党小组、党支部的建立,让庄稼人从此有了盼头!
历史是需要永远纪念的。21世纪的这个春天,当我们走在东荒峪镇前韩庄村整洁的街道上,当我们闻着新时代的炊烟与花香,沿街文化墙上描绘的那些革命先辈,正以一种欣慰的笑靥,向我们传递着同志和战友的亲情!就是在那破旧、低矮的土瓦房里,镰刀和铁锤第一次真诚地走到一起;就是在“贫民学校”的小板凳上,“革命”这两个字顽强地走进穷苦人的心中。黑夜中点起的那盏油灯,今天还照亮着长河沿岸,照亮着我们脚下的热土。文化墙和纪念馆,是对先辈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除了书写在书卷上、镌刻在石碑上、描绘在墙壁上,这种精神更要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在燕山深处,在滦河、长河的怀抱里,顽强的老区人民,正续写着新的传奇。
为了深入了解东荒峪,在实地游走之余,我还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在我手头上,有一份东荒峪镇去年底的汇报材料,其中,“夯实四个基础”“加强四区建设”涵盖了年度主要工作。“夯实四个基础”,即夯实信访稳定基础、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夯实群众组织基础;“加强四区建设”,即推进现代农业加工物流区建设、推进商贸行政服务区建设、推进矿企标准化提升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建设。再来看几个数字,“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10%;财政收入达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这是今年该镇的目标。这里所透露出来的不只是一种睿智和气魄!从荒凉贫瘠到繁华富庶,果实,是一代代人的血汗浇灌的,是一代代人的不悔追求凝结的。真正的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为了家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而鞠躬尽瘁的,经过共产党这个熔炉的锤炼和淬火,他们注定要成为一块好钢!
当三抚高速连接线优雅地挽起乡村的臂膀,当标准化井巷里打捞起沉睡的矿藏,当商业街上琳琅满目的货品向人们闪动着媚眼,当村民中心醉人的秧歌扭出了花样……日夜喧响着的长河,也似乎在问——这哪里还有荒凉?
东荒峪,曾经写满荒凉。然而,荒芜之上,我们也会让它结满果实。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八
生长于斯,植根于斯,黑土如父母般亲切,一花一草编织一人一事,清风明月听我讲述小村和我的梦。
小村是鲜活的。绵延的203省道,鱼贯的行车,承载着财富,农工商贸,交集往复,兴奋和新鲜在呼吸之间便充盈进来。联一根网线,点一下鼠标,internet和e-mail便丰富了生活,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增加了乐趣和知识,肥沃的黑土地因为小村人的勤劳和合理开发更激发出无穷潜力。私家车的款式缭乱着双眼,城里的节日促销也融进了他们的身影。消费、看电影,再唱上一曲,男人、女人的脸蛋红扑的,刚庆祝完的酒意写在脸上,超出心理预期的收获叫他们不能自已。孩子们欢呼着,父、母亲的高兴使他们可以任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而不受苛责。无声的向上,周而复始的流动,小村的根本还在吗?还在。
小村是有骨气的。绵延的嫩江养育生灵的同时也会耍一耍小脾气,他会随着七月的淫雨咆哮而动。庄稼告急,村庄告急,这个当口,小村的人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扑上去,保卫家园就是无声的召唤。瘦弱的脊梁如钢筋般撑起了大堤,那些个日子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最真切的情怀,最无私的奉献是小村最直接的表白。
小村是淳朴的,蒙汉民族的融合让隔阂变成了想象,互助多元,文化共享。民族坦荡在民生里,彼此包容和前行。日出而作,简单中蕴含着不变的真理。夕阳西下,文化广场便在归牧的鞭哨声中拉开了大幕。开篇是舒缓的音乐和着广场舞,跨越了年轮,白发的矍铄,黑发的热烈,铺展开来,如花开般好看。拍手叫好的是找寻快乐的孩子,安静地听或者指手画脚,一切都在无拘无束的放松中还原自己。接下来悠扬的四胡,追溯着远古,蹄声得得而来,流水潺潺而去,时而鸟鸣,时而马嘶,一声嘹亮的呐喊是歌者由衷的抒怀。《月亮之上》的旋律澎湃在人们心里,《爱拼才会赢》的高潮鼓舞和回响着时代的声音、现代的农民。这些不加修饰的动作,高亢的底气都在夜幕下张扬开来,那些来自心底的乡村小夜曲用质朴撞击着心扉。心扉开启后是精神的富足和无尽的感慨。
小村是富有的。辛勤汗水浇灌下的土地上各色青纱帐此起彼伏,摩肩接踵说着丰收的喜悦。滴灌痴情的眷恋着这片草原和土地,无声细微,诉说着对根的情意。喷灌的甘露在铁牛的欢叫里恣意的挥洒着,哔哔啵啵的拔节声醉了百灵。安闲的牛用咀嚼的声音和着节拍,扑闪着双眸。牧人衔一片叶子,抖落的露珠挂在脸上,欣欣然憧憬着。牛奶就是白金啊,硬朗朗的支撑着小村的半壁江山。连片的羊草争抢着昂着头,镶嵌在白云朵的羊群里,一格一格如素描般洒脱,挥起的羊鞭一枝独秀填上了厚重的一笔。善于写意的人们把财富储存在绿色银行里,整齐的林网护佑着这一方水土,久违的鸟鸣听到了,起伏的蛙鼓虫吟回来了,鲫鱼在芦苇中嬉戏,就连路过的云都带着洗净后的蔚蓝飘去远方。生态好了,心态正了。和谐多了,钱包鼓了。思路有了,前路宽了。
小村美丽了,鳞次栉比的砖瓦房上聚集着太阳的能量,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心思都是热的。整洁的庭院,整齐的行道树,平整的乡间小路共同迎接着坐校车放学的孩子,他们是小村最柔弱和最需要呵护的种子。回家的欢声给四季以鼓舞,读书声给田野以勃发的动力,车轮往来结下的果实是未来的基础。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便是家的温馨,儿女的港湾。家和万事兴,家兴国昌隆。每个人,每个村就是一个个节点,串缀起国脉,涨起青青春色,放眼不凋。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九
从铜关坳口沿弯道下去,一片开阔的谷地里,一条小河流碧淌翠,任古榕婆娑着水面,弯弯曲曲朝西而去,一簇簇烟熏火燎的吊脚木楼静静地散落在河流两岸。宰拱侗寨就在这里诗意地栖居着。
一个秋天的上午,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几个妇女坐在店门口闲聊,有说有笑,把收割后的悠闲从容地晾在秋阳下。我们进路边的小卖铺买糖和水果,打听吴万麻后代的住处。
顺着店主手指的方向过去,陈旧的木楼里坐着一位老婆婆和她的孙女。孙女约八、九岁。我们用侗语向她表示问候,说明来意。她脸上的皱纹涟漪一样漾开来,闪耀慈祥、和善的光泽。
老人名叫乃建超,是宰拱的歌师,今年76岁。她说:“现在宰拱寨上有2个老歌师,4个年轻歌师,年轻的歌师都是她带出来的,这边寨2个,对门寨2个,平时教年轻人唱万麻公传下来的歌。万麻有一首《劝世歌》,寨上的一茬茬娃娃,唱这首歌长大。”她念罢歌词,抑扬顿挫一大串,然后悠悠地唱起来:
唱首劝歌劝大家, 不搞阴暗要磊落;
公共场所要老实, 随水走岸学鸭鹅。
劝那乖人莫乱来, 讲那呆人莫犟壳;
……
有钱还要读书好, 有书不读就空落;
油盐酒米由土变, 坐地不知哪里撮。
光坐不知哪里有, 好生种地财宝撮;
……
老人教歌几十年早已把自己定位在导师的位置,面对我们这样的陌生人到来,她一样的把我们当作学徒,一边唱,一边解释歌词的含义。我静静地聆听,觉得这些歌词句句都是至理箴言,那么,这些歌词是从《论语》来的么?是从《幼学琼林》来的么?是从《菜根谭》来的么?听那浓浓的土语乡音,似乎又不全是。总之,那是一道道叮咛,一声声嘱咐。这时,我感觉坐在面前的这位老人,俨然一座古塔,一座见证世道沧桑,洞察人间万象的森森古塔,古塔里传出来的歌声,穿越重重岁月,轻拂我们的面颊,从头到脚摩挲着我们的身体,用道德、伦理的净水一遍遍搽洗我们的身躯,直至浸入我们的肌肤,浸入我们的内心。
下午,在卜朝刚家里与几位歌师聊,他们讲吴万麻的故事,唱吴万麻传下来的歌,我一首,你一首,歌声在屋檐下绕着,绕着,就把夜幕拉下来了。
秋天的夜晚,天空纯净如洗,朦胧的月光下,田野静得辽阔,山冈静得肃穆,山寨静得优雅。忽然,一缕晚风送来悠扬的歌声,我们循声而去,20来个中年男女,在唱侗族大歌。
歌声再起,男声高八度,女声低五度的旋律像一圈圈清凉的波纹向四面八方漾开,时而巨瀑訇訇,时而彩云悠悠。无论听者还是歌者,均可凭借第一个音节登高纵览,极目旷野,任心思载着阳光的碎片随起伏的冈峦逶迤而去,向天边逶迤而去;任心思扬起遐想的风帆随奔涌的江河恣意远航,驶向无涯的湛蓝;任心思饱蘸翠绿的音符携着松涛携着流泉在天地间徜徉。
一曲终了,歌声戛然而止,宛若浩浩荡荡的漫天雪花瞬间在大地凝结,万籁俱寂。歌声如水。每当一曲终了,就像一淙叮咚的山泉、一派哗哗的江流溶入一座水库,流淌的声音化作潜流,蕴蓄扬波的冲力,等待开闸。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唱着,唱得自信、张扬。他们深信祖先流传下来的滋润心田、滋养人们成长的东西总是好的。因而,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把歌唱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表白爱情的日子,思念亲人的日子,收割五谷的日子,只要一开口,便从胸腔喷发一阕婉约的相思、一抹飞动的彩云、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阵幸福与快乐。
不仅仅宰拱,都柳江和清水江分水岭上的侗寨都是这样,如水的歌声日日夜夜在时光的河床里流淌,直到永远。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十
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撤乡设镇了!在设立新镇的喜讯中,我再次审视这个山区小镇,回忆在小镇生活二十多年的历史点滴,才发觉小镇真真切切的变化,眼前渐见小镇生动的新气象。
1988年我被分配到小镇最边远的一所山区小学教书。路过小镇,见到的是小镇的一条土街,土街两旁搭建着些临时的小馆子。土街无一草一木,没有一点绿色,有车过或风过,灰尘和着纸屑飞扬。如果没有那几幢火柴盒似的砖混楼房存在,没人认为它是个小镇,充其量只是个稍大点的村庄。
1991年我到小镇上工作,小镇依旧是原来的模样。工作之余,年轻人没有娱乐的地方,半支烟的功夫就走到土街尽头,稀疏的灯火更显小镇的寂寥。到了周末,大家都拼命地挤公共汽车,到城里看电影、逛大街,吸收新鲜的文化气息。
20xx年后,小镇面貌逐渐有了生机,土街修成了柏油路面大街,建起了绿化带,种植了花草,街道两边种上了成排的香樟树。穿上了绿装的小镇,崭露出活力,人们的生活内容日渐充实和丰富。茶余饭后,老年人聚在街边喝茶聊天,年轻人在树荫下打扑克、下象棋,其乐融融。
近年来,土街的面貌一年一个样,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栽植了大型树木,更换补植了绿化带花木,整个小镇绿意盎然,郁郁葱葱,集镇与绿树相依相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的小镇,宜居的小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客和环保企业入驻,创建了清新、恬淡的生活创业环境,打造了美丽的集镇景观。
如今,镇里还有了文化广场。篮球场、健身设配、活动场地、休闲地带一应俱全。每天清晨和黄昏,老幼妇孺,打篮球的,跳健身操的,娱乐健体的,聊天散步的,俨然就是城市公园的场景。小镇的人们无须再挤车进城赏花看热闹,出门就能娱乐散步、休闲健身、消遣纳凉,小镇成了城市的生活小区。
小镇新气象,现代都市生活的缩影,且少了城市的喧嚣,多了乡村特有的从容淡定、自然清秀,小镇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构建了小镇独特的文化风景。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十一
从铜关坳口沿弯道下去,一片开阔的谷地里,一条小河流碧淌翠,任古榕婆娑着水面,弯弯曲曲朝西而去,一簇簇烟熏火燎的吊脚木楼静静地散落在河流两岸。宰拱侗寨就在这里诗意地栖居着。
一个秋天的上午,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几个妇女坐在店门口闲聊,有说有笑,把收割后的悠闲从容地晾在秋阳下。我们进路边的小卖铺买糖和水果,打听吴万麻后代的住处。
顺着店主手指的方向过去,陈旧的木楼里坐着一位老婆婆和她的孙女。孙女约八、九岁。我们用侗语向她表示问候,说明来意。她脸上的皱纹涟漪一样漾开来,闪耀慈祥、和善的光泽。
老人名叫乃建超,是宰拱的歌师,今年76岁。她说:“现在宰拱寨上有2个老歌师,4个年轻歌师,年轻的歌师都是她带出来的,这边寨2个,对门寨2个,平时教年轻人唱万麻公传下来的歌。万麻有一首《劝世歌》,寨上的一茬茬娃娃,唱这首歌长大。”她念罢歌词,抑扬顿挫一大串,然后悠悠地唱起来:
唱首劝歌劝大家, 不搞阴暗要磊落;
公共场所要老实, 随水走岸学鸭鹅。
劝那乖人莫乱来, 讲那呆人莫犟壳;
……
有钱还要读书好, 有书不读就空落;
油盐酒米由土变, 坐地不知哪里撮。
光坐不知哪里有, 好生种地财宝撮;
……
老人教歌几十年早已把自己定位在导师的位置,面对我们这样的陌生人到来,她一样的把我们当作学徒,一边唱,一边解释歌词的含义。我静静地聆听,觉得这些歌词句句都是至理箴言,那么,这些歌词是从《论语》来的么?是从《幼学琼林》来的么?是从《菜根谭》来的么?听那浓浓的土语乡音,似乎又不全是。总之,那是一道道叮咛,一声声嘱咐。这时,我感觉坐在面前的这位老人,俨然一座古塔,一座见证世道沧桑,洞察人间万象的森森古塔,古塔里传出来的歌声,穿越重重岁月,轻拂我们的面颊,从头到脚摩挲着我们的身体,用道德、伦理的净水一遍遍搽洗我们的身躯,直至浸入我们的肌肤,浸入我们的内心。
下午,在卜朝刚家里与几位歌师聊,他们讲吴万麻的故事,唱吴万麻传下来的歌,我一首,你一首,歌声在屋檐下绕着,绕着,就把夜幕拉下来了。
秋天的夜晚,天空纯净如洗,朦胧的月光下,田野静得辽阔,山冈静得肃穆,山寨静得优雅。忽然,一缕晚风送来悠扬的歌声,我们循声而去,20来个中年男女,在唱侗族大歌。
歌声再起,男声高八度,女声低五度的旋律像一圈圈清凉的波纹向四面八方漾开,时而巨瀑訇訇,时而彩云悠悠。无论听者还是歌者,均可凭借第一个音节登高纵览,极目旷野,任心思载着阳光的碎片随起伏的冈峦逶迤而去,向天边逶迤而去;任心思扬起遐想的风帆随奔涌的江河恣意远航,驶向无涯的湛蓝;任心思饱蘸翠绿的音符携着松涛携着流泉在天地间徜徉。
一曲终了,歌声戛然而止,宛若浩浩荡荡的漫天雪花瞬间在大地凝结,万籁俱寂。歌声如水。每当一曲终了,就像一淙叮咚的山泉、一派哗哗的江流溶入一座水库,流淌的声音化作潜流,蕴蓄扬波的冲力,等待开闸。
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唱着,唱得自信、张扬。他们深信祖先流传下来的滋润心田、滋养人们成长的东西总是好的。因而,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把歌唱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表白爱情的日子,思念亲人的日子,收割五谷的日子,只要一开口,便从胸腔喷发一阕婉约的相思、一抹飞动的彩云、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阵幸福与快乐。
不仅仅宰拱,都柳江和清水江分水岭上的侗寨都是这样,如水的歌声日日夜夜在时光的河床里流淌,直到永远。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十二
清明节前,接到大伯的电话,说是家乡这两年变化挺大的,邀我们这些在外多年的兄弟姐妹都回去看看。其实我是知道的,这几年为爷爷奶奶立碑修葺坟墓的事情屡次提起,只是大家五湖四海都太忙了。
车才开到镇里,大伯便来接了,他一路上滔滔不绝,东家长西家短的倒也有趣,从姐妹发小们的家庭事业到村镇的变化细细说来,自是格外殷实与热闹。
车行驶在村里新铺的柏油马路上,我让司机开慢点好仔细地看看记忆里的家乡。那一排排的木房哪去了?那泥泞的乡间小道哪去了?那遍地可望的牛羊哪去了?我梦里的故乡变了模样,一排排新修的楼房在太阳下熠熠生辉,弯弯曲曲的马路和水泥筑成的水渠交错着把田地格成棋盘,而我此刻正是这棋盘上一颗迟迟归家的棋子。山都绿了,水也清了,封山育林的成效开始显现,这里更美了。
兄弟姐妹们久别相聚,说得最多的便是记忆里的人事,但最后总免不了对时光易逝、家乡日新月异的感慨与唏嘘。不知道是谁先问起:今年清明祭祖之后会请社班来唱戏吗?只一瞬间才陷入感怀的低迷情绪瞬间又被击的高昂。
清明后请社班来唱花鼓戏是家乡的传统,也是年少时我们少有的娱乐活动之一。小时候,喜欢看花鼓戏,不只因为花鼓戏的幽默风趣和戏服的姹紫嫣红,也因着它的难得与热闹。只有逢年过大节或有钱人办红白喜事,在农闲时候才能邀请到社班在各个乡村里循环演出。台子一搭、锣鼓一敲,唢呐一吹,大筒一摇,琵琶二胡一弹,妆一抹,戏服一甩,咿咿呀呀便唱了开来。尽管戏曲年年月月不外乎《补锅》《打鸟》《三女争夫》等折子,连我们这些小孩也总能接上几句,可是看戏的热乎劲儿丝毫未受影响。在没有电视连电影都是难得的年代,我们都爱花鼓戏。为了看花鼓戏,我们常追随社班跋山涉水,走过一个个村庄去往十几里开外。有运气好的帮着社班打杂混吃混住,也有自备干粮借宿于乡亲家的,但更多的则是每天来来回回,只有我们这些小孩稻草一铺便睡在的草坪上。大人们从不阻拦我们,因着他们也同样稀罕着,有时也在星斗下露宿。可那时并没有这么多的事故,也没有这么多的坑蒙拐骗,要是放在现在便是极其不安全的事。
现在,每每想起不免怀念与感慨。那些花鼓戏里的糗事此刻正被我的兄弟姐妹们说起,多年未见的生疏与隔阂也仿佛消融在这热闹里。然而还有没有社班?还能不能看到花鼓戏?我和姐妹们实在没有底气,大伯也只是建议我们往村民活动中心瞧瞧。
待到傍晚,我们年轻一辈的说说笑笑去了村民活动中心。只见中心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头攒动,音乐铺天盖地而来。我有些吃惊,竟能在家乡的小村见到广场舞。可是现在事实摆在我的眼前,仿佛嘲笑我的顽固与迂腐。村长介绍说:现在大家不怎么打牌都改跳广场舞了,这玩意儿时尚环保有趣味。原来人们享受文化熏陶追求文化娱乐是没有地域年龄限制的,他们拥有同样的渴望与权利。
知道我们此来的目的后,村民很是热心的呼朋唤友唱了几场花鼓戏。社班是没有了,但是怀旧的乡民却越来越多的自学了花鼓戏。我想,逢年过节的,不用请社班,不用排日期,就这么着村民自编自导几个小品,配上几场花鼓戏再加上大娘们的秧歌舞,也能热热闹闹过个好节。在花鼓戏的挑担、甩手帕、摇扇子里,我窥见了家乡进步的新面貌。
家乡的变化手抄报 家乡的变化作文600字篇十三
“绣绣,绣花针,绣花的姑娘来买针。有大针,有小针,最多还是绣花针。”
吾家庆阳,刺绣之乡,我从小听着这些歌谣长大。这里有一池二洞水,三塔四城门,五街六十字,七井八涝池,还有庆阳民俗“五绝”:刺绣、剪纸、皮影、道情、民歌,“五绝”之中又以刺绣为绝中之绝。
一绣绣吉祥
在老家乡村的农家小院或者炕头,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笑,一边飞针走线地绣花串珠。在她们的巧手里,十二生肖、龙凤呈祥、富贵平安等香包作品,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刺绣不拘一端,头巾、枕巾、鞋子、鞋垫、衣裤皆可绣,然香包又是刺绣之最。香包千姿百态、造型各异,蕴含丰富,一个个精致的香包,能品味出嫁女娶妻,祝岁贺寿,驱魔除病,祈盼平安的诸般民趣和美丽传说。
“今个七,明个八,后个外孙周岁啦,我给乖乖送点啥?虎头枕、虎头鞋、虎头兜兜胸头压,神神鬼鬼吓跑啦!”小孩满月时,外婆要把事先做好的虎头枕、虎头鞋送到外孙家,虎头枕用来为孩子壮胆压邪、消灾解难。小小香包,孕育了先民避害避恶、祈福迎祥、寄托未来的美好愿望。
而每到端午节,小孩子在胸前佩戴各种小香包,背上吊螃蟹或青蛙香包,以求健康平安;成年人佩带“三角”、“六角”、“八角”香包,相传那是勾芒的变型,是太阳神的象征,表示了原始先民对太阳神的崇拜和祈求神灵保佑一生吉祥的愿望。
二绣绣成长
庆阳民歌唱:“8岁学针线,13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庆阳农家女子感情浓烈又心灵手巧。从十三学绣到出嫁,从生儿育女到眉角含皱,女人们不停的绣,为兄弟绣,为自己绣,为父母绣,为儿孙绣。
庆阳的母亲留给孩子的是一个丰富多彩、斑斓多姿的童年。她们边刺绣边给孩子讲故事,刺绣里有故事,故事藏在刺绣里。蛇盘兔儿、老鼠偷油、老鼠偷绣鞋、娃娃牧虎、小兔子献寿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仙女散花,唐僧骑白龙马,孙悟空偷寿桃,武松打虎……无论本意如何,它们都是陇东以至全中国农村妇女们赋予自然万物的生命灵性,是家家户户的妈妈们献给儿童的幸福玩具宝库。我们的孩子生龙活虎七彩缤纷的童年由此而诗意万般。
待到儿女嫁娶,母亲便早早绣好桃红柳绿的荷包、绣鞋、绣花盖头、绣花被罩、绣花鱼枕头、绣花鞋垫、绣花背心、绣花衬衣。
而今,念书娃娃要戴“书香包”,相恋的男女要互赠荷包,新媳妇进门第一年要给公婆、兄弟、姐妹送香包,老人的胸前要挂“葫芦烟袋荷包”。
一件件刺绣香包就是一个庆阳人从出生到终老成长历程的完美展现。
三绣绣辉煌
庆阳民间刺绣题材的丰富多样,用“叹”为观止、浩若烟海一类的词已难尽叙。随着时代发展,香包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香包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和有可观经济效益的商品,重塑绽放出时代的辉煌。广大农家妇女靠一把剪刀、一个针线包,坐在炕头上,利用农闲时,可冬可夏,可快可慢,由心制作。
如今的庆阳香包,更加注重健康养生,面料多以麻纱为主,手感好且有益于身体健康,颇受消费者青睐;色彩由单一的红、黄、绿发展成很多中色系搭配出的几十种颜色,绣花由热闹、冲击力强逐渐变得含蓄、内敛、淡雅,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传统香包图案含有吉祥含义的被保留下来,如“福寿双全”“鸳鸯戏水”“鱼钻莲”“狮子滚绣球”等,现代香包融合进时尚的流行元素,如图案出现卡通人物、变形夸张的事物,也出现不刺绣简单印花的香包;品种由过去的十二生肖、虎头枕等10多个发展到花鸟虫鱼、人物典故、民间故事等500多个品种;销售市场大幅拓宽,销售量增加至20多万件。
在机关的办公室里、宾馆饭店的大厅里、商场的柜台上随处可见,农家妇女成立了香包生产、营销的专业公司。香包已走出庆阳,走出国门,销往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枚绣花针,二分喜好,三缕彩线,四面八方,商旅不断。庆阳刺绣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将香包文化与江南刺绣文化相结合,把古老的刺绣文化源源的传承下来,又传递开来,让佩戴手执的客旅感受到西北农家女子天然的灵巧和高原浓烈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