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实用17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成果吧!阅读名家作品可以学习其优秀的写作技巧和精彩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一
摘要: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了合作与竞争的时代,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想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技巧能够立足于社会,就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的富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在明确的分组中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收获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方法探究;意见探讨。
前言: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为了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方法和目标,这样才会在有条不紊中带领学生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收获更多的'快乐和能力技巧。
1小学语文合作教学面临的问题。
1.1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解,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已经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课堂应该由老师把握,学生不必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思考,能够记住老师分析的知识点是最好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不会独立的思考问题、分析并且解决问题,因此当全新的教学模式合作教学应运而生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最初的反应都是无所适从,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计划很丰满,但是实施起来却不是很容易。
1.2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不能充分集中注意力: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有效的把握机会,更不能充分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面对学生投机取巧,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这对于开展合作教学来说,学生对知识点没有明确的把握,可能存在以讹传讹,互相误导的情况,或者学生不够集中的注意力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正常的课堂教学都很难顺利进行,更不用说合作探究。
1.3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小组成绩越来越差:小组成员的分配关系到这个小组学习氛围是否活跃,能否调动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有些老师喜欢好学生,将好学生都分配到一个小组,使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聚到一起,导致学生们更加厌学,更容易扰乱课堂秩序,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开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索的新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经验通过与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这就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学习。那么在什么样的时机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知识困惑”时的合作学习。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质疑,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无法获取新知识,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之“山穷水尽疑无路”。
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教学“四年一闰”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刚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有的紧皱眉头,有的`抓耳挠腮,就是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这时我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研讨,结合课本的备注来探究。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你说我听,你指我看,你讲我评,探索、研究的气氛异常浓厚,兴趣异常高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终于使学生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同学们为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尤其深刻。
二、“新旧知识碰撞、矛盾交锋”时的合作学习。
不同的个体对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习认知上的矛盾交锋。如一旦有争议问题提出,孩子们都会持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互相争执,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此时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我认为铁重,棉花怎么也比不上铁重。”有个孩子说。“你说的不对,老师已经说了,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所以它们一样重。”“我也赞成你的观点,不管是棉花还是铁,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都是一样的。”另一个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孩子们充分发言,教室的黑板面、门窗面、课本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注意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同学们听后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终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某一个学生回答,往往不够全面。因为数学问题往往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加以解决,或问题的答案不唯一,这时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分别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发展解题策略十分有利。
如复习乘除法的意义时,根据算式(如36÷9=4)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写文字题。小组内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编出了多种不同的文字题,这就是集体的智慧,这样一定会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的效果好得多。
五、“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个人是无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融合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六、在开展数学小竞赛、小游戏时的合作学习。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一的、枯燥的,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趣味性强的小活动、小游戏、小比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会创设一定的活动、游戏情境,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团结、相互合作的优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三
2.1丰富课堂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在小学合作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学有所得,才能更有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为此,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活动,让课堂内容介绍丰富多彩,比如教学中小组为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运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思,在同学的相互配合间调动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应该采取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合作教学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知识抢答等环节都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并且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活动以及教学节奏需要老师进行把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将面临的种种问题,这样才会使得小组合作教学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2.2控制课堂节奏和进度,引导学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最为重要的就是控制教学的节奏,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完全自主的进行讨论和合作,教师应该起到统筹兼顾的调节作用,应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问题和错误,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课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获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这就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会让合作教学沿着和谐有效的方向顺利进行,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新鲜的教学形式,而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当学生讨论过程中交头接耳,教师也应该及时的加以制止,再比如,当学生探究的问题与真正文章的主题有很大出入,教师也应该予以讲解和解释。
2.3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合作是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也是做好工作的良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们的课堂生活,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小组内进行交流,加深了学生们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学生们团结合作进行学习。良好的小组成员分配是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能够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合作意识,老师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将学生们的行为习惯特点掌握,更加有利于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
3结束语。
语文作为我们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不仅是为了成绩和应试,学好语文才能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能够给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国学素养,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2]杨权友.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j].科教导刊(下旬),2015,06:150-151.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四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这学期就接近了尾声。还记得刚接手这一届学生时,我对他们先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发现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这让我很头疼,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这学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于是,合作学习的热潮在我们班掀起了。首先,我组建了学习小组,选拔、培养小组长。我认为小组学习很简单,在《圆的周长》这一节我开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学了,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简单了,小组合作教学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围桌而坐,更不是场面越热闹,就更显合作效果越好。
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效率还不高。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多关注合作结果,对合作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不够。比如在测量圆的周长的小组活动中,老师提问: “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开始问讨论好了没有,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了”,接着老师就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明显的还有学生没操作完成,老师怕完成不了事先安排好的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果,就叫停连忙找学生汇报操作方法,在学生汇报中也不敢让困难学生发言,只请了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发言,这样一来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就成了简单的教师“导”,学生“演”,并且“导”不明, “演”也不精。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只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任务的目的,没有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投入情况及合作的方法,这样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控的良机。
二是对小组合作参与度及合作的主动性关注不够。如在学生小组合作测量操作完后,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量的,这时有的小组就出现了只有个别学生在说,大部分学生就成了观众。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教师作为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在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均衡,是否都积极地投了小组合作。不仅要强调学生人人参与,要求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都必须在组内表达出来,而且教师自身也要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合作中。看看学生间的合作是否主动。如在小组活动中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引导。这样就防止了小组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第三是有点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对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处理不够合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书本、课桌面放等一周边线长度的操作。在这一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小组都是一人在做,其余人在看。这样表面上看,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其实更多的是我们把合作学习当成了一种点缀。因为让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都是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这没有实质的合作,没有组间的交流。因此,我们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让它成为一种教学的点缀,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
从这节课中可知,要想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是获取、提炼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教师适时提醒学生要带着问题倾听,边倾听边思考,并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思路或方法,从而在交流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问题。
其次,教师还要合理地应用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及时作出肯定、补充或修正,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悦,促进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就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使学生在被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自然生成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这样他们不仅出色的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上是我对《认识周长》这一课教学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反思到或反思不够深刻,我想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加强学习、思考、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使学生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享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愉悦。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五
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中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一位教师上一节“异分母数加减法”时,先复习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开始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数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那么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 ”请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试想这样一个简单的判断性问题值得小组合作研究吗? 由于没有思维含量和常用这种不合时宜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要进行创新、探究、深入的解决一个问题,即要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愿望,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如要求分组、交流等,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有的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教学任务的完成,每次教师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仅两、三分钟,刚一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时间显得很仓促,交流不够充分,仅是蜻蜒点水。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在教师引导学生经过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后,为验证这个猜想的正确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请各小组组织讨论,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去验证结论只见学生在剪剪、画画、拼拼,好像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一会儿,教师就示意学生停止验证、探索。这样的合作不但没有实效,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1)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学生七嘴八舌,只顾自己讲,不会倾听;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他学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就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扼杀在萌芽状态。(2)组际交流时学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们”进行表达。如此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技能,这种无效的合作不但达不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标,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事倍功半。
小组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自主探索,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之前,没有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出示问题后,马上就叫学生开始小组合作,有的学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该怎样说,达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十五减九》的减法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研究“15-9”的计算方法,学生没有先进行“15-9”的尝试计算,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都按其中一名同学的方法计算,没有达到小组成员交流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这样的现象,布置完合作任务后,学生投入到积极的合作探究中,而我们的教师有的时候在一旁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冷眼看着学生的活动,对学生合作的程度,结果不闻不问,有的为了显示以人为本,融洽的师生关系,象征的来到学生中巡视、组织纪律,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际上是借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使学生一会回答的时候,能更贴近自己的答案,使合作效果表面上是非常的有效。这样做的教师是不明确自身在合作学习中角色定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少,师生间在知识和情感层面不能产生碰撞与共鸣,激不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愿望。因而这种合作也是被动的。只是给听课者看的,是彩排后的表演。导致老师不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及对问题的理解的程度,学生也不了解教师行为的意图和意义。
小组合作中,教师较少组织组际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有时组际之间的评价,往住是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形成相互指责的局面。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也较少,为了鼓励学生合作的成功,教师一律用“掌声”、“小红花”的方法加以肯定,单调的激励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感到腻了。
综观以上分析,我认为问题在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他们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的理解,片面、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学习。学生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要从师生两方面入手,对症下药。
有些教师至今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数学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好与坏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决定的。农村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学习习惯普遍比较差,课堂参与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好习惯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如一年级学生要让他们养成正确摆放学具和正确收拾学具的习惯,在动手操作时要大胆地摆弄学具,而在老师讲解时要专心听好,不能再随意摆弄学具了。还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善于倾听别人见解的习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专注地听,眼睛要注视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可以用微笑、点头等来表示同意、赞赏,还要先听后说,多听少说,不随意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并且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要点、优点、不足,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充分发挥其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基础较好,思维反应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和发展空间,但稍不注意就会成为少数“尖子生”的“演说会”和“练兵地”,而学习弱势群体则成为了他们的观众,被大家冷落,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农村孩子性格一般比较内向,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大多比较自卑,在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时总是畏缩在一旁,不敢动手,更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以及合作伙伴的帮助,所以教师要针对情况,在平时潜移默化中加以改变。如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优劣搭配、科学组织小组合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并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学生观点交流时注意交流的顺序,一般先学困生,后优秀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去。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作保障。教师只有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试验,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们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进行观察、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使课堂教学做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实验让学生去操作。例如“认识人民币”的第二课时,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兑换人民币,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研究这个问题,并努力营造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多想办法。如下面这道练习题:用5角、2角、1角的人民币可以怎么换成1元的人民币?有几种换法?照样子填一填。活动过程中,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面额为5角、2角、1角的模拟人民币拼成1元,并与老师兑换面额为1元的人民币。在充裕的时间中,很多小组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办法,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虽然期间有的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在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办法,但这是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自己想出的、做出来的。这样的课堂,用“学生亲历探究” 代替了“教师讲授深究”,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 就小组合作学习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要本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组织开展好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甚至还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存在,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为课堂教学改革做出最大的努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六
初中数学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灌输上,而在于合理运用方式方法,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能让大家对初中数学有个清晰的认识,对抽象思维的转变,有个直接的手法。合作交流不仅仅能帮助初中生更好的理解数学这门功课,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理念,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去。
一、改变传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以前单纯的传播知识,变成了现在系统的深入,这一点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可在一些下面的农村中学里,发现许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多大的改观,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有些落后等情况,实行“填鸭教育”,“题海战术”的老师大有人在,这种只是将知识概念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利用重复的手段来记忆内容。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动手、观察、表达、交流,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也帮助老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像在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的《图形与证明》这一章节,着重讲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等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如果采用以前的讲述方式,学生很容易会将其中的概念和定理搞得混淆,不妨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假如每个小组中有四名成员,事前的预习,可以让一名同学负责一个图形具体的概念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时,让每名同学轮流发言,简单说出自己对所负责的图形的认识,通过交流,小组学生就能够对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个清晰的认识,这样,老师在讲授具体的知识点时,也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让学生主动去对教材内容上的知识点进行了解,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老师要根据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认真的小组划分,尽量使每名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样,既方便交流探讨过程中“火花”的涌现,也保证学员之间的合作能够及时互补,共同促进,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对小组进行合理的调控,只要是能够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的共同进步,都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老师丰富课堂教学,以往教材后面出现的探讨性知识,比方说“聊一聊,讲一讲”,就有很多老师受限于学生的固定编排,而将数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忽略掉了。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的《数据在我们周围》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先让每个小组成员,设计出一个简单的统计项目,可以是自己每天晚上几点睡觉,也可以是父母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等,让学生在自己小组中进行数据统计,对大数据有个简单的概念,然后,老师再利用教材上面更加完善的统计例题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像统计和学生有关的数据,例如班级中学生年龄的分布情况的普查时,老师同样可以借助小组来进行数据的汇总,这样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交流,还能帮助老师节约课堂时间;而像在统计一些需要抽样的调查时,老师则能够清晰的在小组中选举例子,比方说统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老师可以抽取小组中一到两名同学进行问询统计,这样直观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三、利于课堂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所以,在每堂课的最后,不能很好的对课上的内容进行总结,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会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被学生理解记忆,导致老师的教学效率不高,所以,为了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老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对在课尾对堂上内容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学生也能提出自己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建议,方便老师对课堂内容的创设。例如,像在苏教版数学七年级的《走进图形世界》这一课时的后面,有个小章节的复习,上面对每本章节涉及的内容都有一个归纳,老师在每堂课的课尾就可采用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为其他的小组成员涉及一些例题,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复习,等小组的例题交流完毕后,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集中出现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譬如线段和射线的变形判断题,老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提出典型问题,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也能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对每个小组的提问次数进行统计,在周总结、月总结的时候,对提出问题多的小组,要进行相应的奖励。综上所述,自主探究中,小组交流学习目的在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有效掌握数学知识。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灵活性,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强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七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阶段性总结小组合作能提高课堂效率。你知道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供大家阅读!
运用小组合作之后,我发现上课不再那么累了。比如数学的试卷讲评课。原来自己一个人讲,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题题不落,就怕学生有不会的。有些优秀学生就会很不耐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如果只讲难题又怕待优生懒惰不问。可是小组合作讲解试卷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小组里先讲优秀学生简单的题会讲解的很详细,小组里都不会了,还可以组间讲解。这样不会的题一定是全班同学的疑点或难点,教师再讲,事半功倍。小组合作还锻炼了优秀学生的能力。到黑板讲解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小组成员的能力。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的互帮互助,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捆绑评价制更是使每个组员都不敢懈怠。班级中极少有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因为每个小组都在努力,每个小组都不放弃,谁会轻言放弃啊?班上有个男生,基础很差,成绩也不好。但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小组合作的春风对他而言真是成长的转折点。刚进班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在小组长和其他组员的鼓励和带动下,只要有发言的机会,他就会高高的举起手。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高兴为他鼓掌,渐渐的他的信心建立起来,期末考试成绩居然达到优秀线。同学们都以他为榜样,特别是后进生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合作的魅力真的是无穷的。
我认为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应该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再次,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小组合作之我的困惑和疑问培养优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来代替教师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只在关键时机点拨引导。可是我培养的优秀学生似乎总是不尽人意,不是声音太小就是面向黑板不好意思转过头,要么就是思路不清晰,到黑板上就紧张。似乎培养一个小老师真的很困难。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的课堂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4)教师评价与。
自我评价。
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做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学习与训练。上述的片断也反映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未经较好的训练,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学习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馈调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八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若干小组,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数学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分组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定期或不定期的互换角色,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小组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易于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九
(湖北省十堰市外国语学校)。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应运而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关系着小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与理解,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
当今时代竞争与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他能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它不仅减轻学习压力,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关系由竞争转为有效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数学学习环境,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建立和谐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新型良好合作关系。
3、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习惯、方法,学会创新学习。
4、教师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课堂。
四、预计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认识。
2、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包括学生在合作预习、听课、练习、作业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使师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实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传统低效的课堂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试验尝试,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提升,探究出经验和规律。
(3)个案总结法:通过个案的调查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反思交流,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梁顺国,负责课题的指导研究,协调分工。
王安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落实。
赵柳霞: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调查资料的设计。
冯雨: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调查和数据统计。
米绘新: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1月-1月)。
形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和课题现状,收集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月-年8月)。
围绕课题目标,采用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和个案总结等方法,探究“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师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项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课题研究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题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申请结题。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一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小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能够更加有效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组学习的优势未能发挥出来。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用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研究探讨、合作互助,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下面将就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目前,合作学习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并未发挥其学习的功效,下面将分析其主要原因。1、学生分组不合理从我校组织的数学教研员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时,通常把学习成绩作为分组的依据,并未太多考虑学生的性格特征、爱好等因素。通过这种形式组建的学习小组,一般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获得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这对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也严重打击了它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不利于同学间的团结也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总是固定人员的分组,不利于小组学习的长期发展和有效创新。2、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但是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往往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引领整个过程的进展,扮演着帮助他人的角色,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向上的角色,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为我独尊”的想法。而绩较差的学生因其基础薄弱,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敏捷性差于优等生,无形中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对讨论表现出附和、盲目跟从的态度,对学习失去主动性。这就导致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更加优秀,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导致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继续进行下去的意义。3、教师角色不到位在听课时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监工”的角色,他认为把学生分好小组,并为其布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就可以甩手不管了。当学生之间存在争执时未能及时处理,结果不仅耽误了时间,还使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有的课堂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讨论声音过大,使得老师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别说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没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不可否认,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未能很好的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等角色。
下面主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策略。1、科学分组与传统分组中以成绩高低作为分组依据不同,科学分组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兴趣爱好、个性心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另外,小组的规模不宜太大,一般4-6人最好。因为小组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小组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直接最好能够做到面对面直接沟通,交流,以达到充分合作的目的。此外,我们还应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重新组建学习小组,让同学间的交流更广泛。2、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中学生是否具备合作精神决定了合作学习小组能否顺利进行,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多思、多想,以此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合作的力量。3、教师担当好自己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教师应充分掌握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引导,尽量避免干扰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还应综合学生的各种观点,以期达到共识。例如,七年级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先为每组布置了如下任务:第一步:解4个一元一次方程:(1)x524,(2)4x2x8,(3)263x,(4)4x8;第二步:试着解4个一元一次不等式:(1)x524,(2)4x2x8,(3)263x,(4)4x8;我首先让每组各出一人将第一步的答案写到黑板上,因为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大家很快的将答案写了出来,分别是:(1)-29,(2)4,(3)9,(4)-2;到了第二组时,有小组成员提问说,能否将不等式中的不等号当作等式中的等号来对待呢?我回答说:“大家试试看。”于是各个小组继续进行讨论、计算。一段时间后,大家纷纷表示已经得出了答案。我依旧让每组出一个代表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分别是:(1)x29,(2)x4,(3)x9,(4)x2。这时,我提议让同学找一个符合他们答案的数代入不等式自己验证答案是否正确。我发现一组将第(4)小题的x2写成了x2。这时我指出了大家的错误并在黑板上写出了正确的解题过程,并指出这类题的特殊性。这样,通过我的引导、点拨,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三、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能够取得理想成效还需师生共同努力。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二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这学期就接近了尾声。还记得刚接手这一届学生时,我对他们先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发现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这让我很头疼,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这学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于是,合作学习的热潮在我们班掀起了。首先,我组建了学习小组,选拔、培养小组长。我认为小组学习很简单,在《圆的周长》这一节我开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学了,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简单了,小组合作教学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围桌而坐,更不是场面越热闹,就更显合作效果越好。
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效率还不高。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多关注合作结果,对合作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不够。比如在测量圆的周长的小组活动中,老师提问:“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开始问讨论好了没有,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了”,接着老师就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明显的还有学生没操作完成,老师怕完成不了事先安排好的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果,就叫停连忙找学生汇报操作方法,在学生汇报中也不敢让困难学生发言,只请了个别学习好的学生发言,这样一来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就成了简单的教师“导”,学生“演”,并且“导”不明,“演”也不精。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只关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任务的目的,没有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投入情况及合作的方法,这样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和监控的良机。
二是对小组合作参与度及合作的主动性关注不够。如在学生小组合作测量操作完后,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量的,这时有的小组就出现了只有个别学生在说,大部分学生就成了观众。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教师作为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在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均衡,是否都积极地投了小组合作。不仅要强调学生人人参与,要求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都必须在组内表达出来,而且教师自身也要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合作中。看看学生间的合作是否主动。如在小组活动中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正确引导。这样就防止了小组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第三是有点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对合作与独立思考的处理不够合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书本、课桌面放等一周边线长度的操作。在这一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小组都是一人在做,其余人在看。这样表面上看,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其实更多的是我们把合作学习当成了一种点缀。因为让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都是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这没有实质的合作,没有组间的交流。因此,我们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让它成为一种教学的点缀,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
从这节课中可知,要想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是获取、提炼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教师适时提醒学生要带着问题倾听,边倾听边思考,并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思路或方法,从而在交流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问题。
其次,教师还要合理地应用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组内成员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及时作出肯定、补充或修正,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悦,促进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就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使学生在被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自然生成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这样他们不仅出色的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上是我对《认识周长》这一课教学中,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地方我没反思到或反思不够深刻,我想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加强学习、思考、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使学生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魅力,享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愉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三
摘要:数学在初中学习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升学的问题,而且对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甚至是工作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初中阶段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教学,目前的数学教学方式发展得非常多样化,但是许多教师没有探究哪一种教学方式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初中生的数学思想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的关键,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加成熟的数学思维,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其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能够锻炼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还没有探究到如何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选择教学方式之前首先应该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尽最大的可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必须由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学会主动地思考问题,也要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流分享思考的结果,通过思考的过程发现问题,或者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产生更好的思路,这些都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思考,而且还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也就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观察学生的心理,尽可能地提高自身教学方式的幽默性,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主动的融入教师的教学中后,就能够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就会更加的配合,经过长期的实施,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开展每一种方式的教学之前,一定要培养好学生对于该学科的兴趣,最大可能的让学生主动地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得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做好小组学习的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而是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真正的学习到与其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知识,不仅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还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安排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充分地利用好课堂的教学时间,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在课下的时候要对需要学习的问题和知识有熟悉的掌握,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才能够找到自己认识的误区,或者分享自己的最优思路。准备工作还包括学生能够在课下学会思考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还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准备工作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非常的重要,只有在课下充分的预习和思考,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才能够更加的顺利,从而也能够充分的利用好课上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尽可能地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进行课前的准备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既要做好备课,同时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的预习,这样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够顺利的进行。
三、进行合理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后,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但是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数学水平有高有低,而且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方面也是不同的,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长处,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知道学生的性格和喜好,这样才能够确保分组的合理性,而且要让每一组的水平相当,让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进行合作,这才能够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优势。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只有合作没有竞争的学习是没有办法取得进步的,所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又应该注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每一个小组都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好每个小组的优势,让他们在竞争中能够做到取长补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班级成员共同进步。竞争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竞争能力强的人才,既要学会合作,又应该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每一种教学方式的实施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究才能够逐渐的走向成熟,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司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新课程:中学,2014(5).
[2]陆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19).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四
在社会服务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寒风凛冽的冬季,刺骨的北风呼呼的吹着,不时向我袭来。却挡不住我这颗炽热的奉献之心。我热情洋溢地在我的家乡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葡萄镇参加了为我等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寒假特别社会服务活动。我们的服务地服务内容主要有采访,慰问,发传单和党校培训。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的了解了我镇的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大至清楚了各层干部为了建设新农村的发展致富方向,比如采访文化站,他们承认重视教育,只有文化才能致富,他们在镇上开设免费图书馆,为贫困山区修建校园,用录像大力宣传知识的重要等等一系列的措施。这次活动通过采访村支书我们清楚的看清了我镇贫富差距,以至引起贫富差距的原因,地势位置的不同是最主要的问题,但是很多村委都因地制宜,有的利用桂阳公路的优势,以花圃、养殖致富,而且发展情景很光明;有些村则依靠种植金桔、蜜桔致富,每年产量大丰收;有些村则充分利用旅游景点,不紧能发展致富,而且还把景点宣传;但是有的村由于地势不好,只能依靠种稻谷为生,由于经常遭受旱灾、水灾等,种稻谷无法养活一家老小,只能远出打工,打工不能打一辈子,我希望我镇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让这些贫穷村有一条摆脱贫穷的路子,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我镇共同富裕。知己才能百战不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我镇的发展状况,也让我镇各干部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如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我镇虽然有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道路不通,根本无法致富。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很多,感慨很大,我们做为一名大学生,做为新世纪的开创者,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将来为人民做贡献。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五
界定:在课堂教学,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除了集体合作学习以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可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读书预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总结反思,达标测评。其中,展示交流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在这一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另外,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始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展,但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还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本课题的研究将从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的细节出发,去审视小组合作学习,力图发现和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从而为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完善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实践意义。
虽然合作学习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展示环节为例,以往教师一般将合作讨论的环节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忽略了展示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的成果未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丰富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展示方式,,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成为真正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能创新之处。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小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如今,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层面上的具体研究还欠缺。通观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本课题实验意在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具有农村特色的小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改进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六
摘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点课程,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为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共同要求。主要提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实践,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到学生的数学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仅仅单调地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枯燥深奥的数学内容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造成教师教学效率的下降。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的合作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样一道题:“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然后我说:“这道题是古代著名的难题,很多人在看到这道题后都不知如何算起,下面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答吧。”学生听到这里,好奇心都被激发了出来。解题的基础是弄清题意,但是很多学生在看到这道题时都有些迷茫,不知道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便让学生先通过讨论弄清题意,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学生都积极地各抒己见,热烈的讨论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设计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操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必局限在座位的狭小空间内,他们可以几个人围成一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使得课堂的氛围活泼而热烈。并且,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通过这样不断地思维碰撞,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有了保证。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有故宫、枫叶、蝴蝶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其接下来进行图案设计奠定基础。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与性质后,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有的小组就利用剪刀和彩纸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囍”字、花朵、兔子等,还有的小组按照天坛的模型制作出了一个立体的小天坛。在这样的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使其在不断的思考与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发挥其优势与作用,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的内容时,对于具体的一次函数,学生都能很快地画出函数图像,但是他们对于函数中的系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都没有清楚的认识。于是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y=kx+b这个函数与x轴和y轴的交点都是什么,并让学生根据这个函数中参数的取值来画出图像。大部分小组在画图时都只考虑到了k0的情况,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考虑到了k0的情况。在学生总结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遗漏的地方,经过了又一番的讨论交流后,学生将k,b的不同取值时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完整地画了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教学真实而有效。总之,将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桑建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鲁东大学,.
[2]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篇十七
摘要:数学是一门考验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展开探讨。
数学教育能够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们的智慧。但是在传统数学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非常僵化,随机应变能力下降。因此老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次很好的创新。让学生们通过自由结组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能够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们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且还能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性。因此老师们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正真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逐一说明。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其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能够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为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锻炼学生们的这种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综合发展。再次,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因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因此使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的社会性,因为每个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入社会中。而社会就是由一个个的小团体组合而成的。每个团体都有不同的社会职责,大家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平稳运行。由此可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你对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知识的种类对数学知识进行划分。因为不是每一部分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因为无论怎样进行学生们的划分,在一个小组中总会有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封闭性很强内容的讨论,就很难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因为问题的封闭性强,解题思路非常固定,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能很快获得答案。但是学习不好的同学很可能就会发懒,直接窃取现成的答案。这样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应该选择一些开放性强,具有多种情况或者多种解题思路的题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例如,在探讨矩形中的动点问题时,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中,给出的点是在进行不断的移动。所以在不同时间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这样也就回造成答案的多样性。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非常复杂,一个人很难将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周全,因此这一类型的题目非常适合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将每个学生的智慧利用起来,从而攻克难题。
2、合理对小组成员进行搭配。
每一个数学小组都是一个小集体,学生们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的进行集体活动。因此老师们应该合理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搭配。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强行将两个性格正好相反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进行学习,那么必然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有目的性的进行小组成员的分组。这样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老师们可以在课下细心观察哪些学生们会经常一起进行玩耍。这些经常一起玩的学生们必然是互相比较熟悉的,性格也是相近的。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的互相信任和尊重,出现具有争议的问题时,也更能够包容彼此。因此老师就可以基于这种情况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分组。
数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我们对待同样一种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在鼓励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积极对学生们的思路进行引导,因为培养发散思维是一件好事,但是没有方向的瞎想就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因此老师们应当在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前给予一定的方向性上的指引。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们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解题能力。例如,学生们在几何学的证明题中。因为给的已知条件有很多,学生们仅仅使用其中的几个条件就能完成证明。学生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就应该充分将思维发散开来,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通过对不同的已知条件进行运用,然后通过不同的定理和方法就能够完成此类问题的证明。因此老师们应该在学生们探讨此类型的题目时鼓励学生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老师们应该积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2]魏哲侠.基于小组形式下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