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优秀18篇)
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融入到总结当中,使其更具独特性?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一
教育的外延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科学教育,科学给人智慧;一种是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点燃的是良知。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关爱。总之,它给人的是热情。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一种理性认识,主要指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价值观念、实践准则和评价体系。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类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融合、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新的融合,就出现科技与人文双重繁荣的社会景象。然而,人类在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社会后,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及其广泛运用,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和发展空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激发了人的主体积极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另一方面,理性主义科学观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的倾向,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规范广泛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切领域,使人文社会科学倡导的价值导向和伦理准则受到淡化与削弱,由此在某些方面产生真理与德行的分离、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人文与科技的.分离,导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背离,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矛盾尖锐,问题日趋严重。反映在学校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关系问题上,“成绩至上”往往被认为是惟一的价值法则,这种情况下,学生知识增长是以情感的失落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的,表现为部分学生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薄、行为方式失范,还产生校园暴力、网上犯罪等现象,这些不仅反映了校园科学精神的不足,也证明了人文精神的失落。现代科学所依靠的科学精神已日益异化为工具理性,“科学的两面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重建学生的价值理性、呼唤人文关怀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太少了,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有情有趣,让语文课充满人文精神。
一、关爱学生,从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就是对学生有情。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但在现实生活中,爱优秀学生每一位老师都能作到,而爱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柳斌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母亲说:“您很了不起,因为你有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这位母亲笑着说:“您是说我有一位当总统的儿子?我呀,还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记者问:“他是做什么的?”这位母亲说:“他呀,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柳斌说:“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老师的应当具有这样的人才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一定会推已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于永正教师也说过“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更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着的爱意和善意的流露,这便是艺术。”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当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用耐心激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鼓励并期待他们能取得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他们一定会推己及人做到尊重关爱善待别人,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对学生的关爱中体现人文精神。
二、关注教材,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作为教材语文课文必定含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有的课文其人文内涵是显而易见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鲁本的秘密》等,它显然是教育启发学生学会关爱我们的亲人;《最后的辉煌》、《放弃射门》则是启发学生如何回报社会,面对自己成功的辉煌和对方守门员的受伤,福勒放弃射门,赞扬了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得失,使学生受到一种人性美的熏陶,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而大多数课文其人文内涵是隐性的,如《鲸》、《海豚救人》等,像这样的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深刻地挖掘一下其中的人文内涵,可以设计“鲸的自述”“海豚救人背后的思考”等活动,启发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从对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中使学生学会关爱别人,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
三、充满趣味,在趣味中渗透人文精神。
所谓“趣”,就是课要上的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乐此不疲。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语文课“要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
既然教材中蕴涵着如此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上课时就可以采取多样灵活的方法,在趣味盎然的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鲸的特点分类和生活习性。同时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鲸的其他资料及鲸集体搁浅的图片.让学生在事实面前警醒,从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关注自然。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编演教材,例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在同学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演教材,还可以加上“孔子对两小儿的评价、鼓励”,“两小儿对孔子的佩服”,“孔子的自我感叹”等学生在编演教材的过程中体会宇宙的广大,知识的无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也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例如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就福勒该不该放弃射门开展辩论,同学们在激烈的争论中升华福勒那种高尚的体育道德。
此外,语文课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关心生活,关爱社会和自然,从小培养其高尚的人文精神。只有让语文课在充满情趣和关爱中进行,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的学生充满人文精神。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二
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认为学好专业课,掌握一门技能,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就行了。他们认为学不学文化基础课无关紧要,因此,对语文等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如何上好语文课,让学生能身心愉悦地接受语文课,一直是我们职高语文老师梦想并思索的问题。经过长期思考,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接纳我们的思想并喜欢上语文课,必须以“美”为突破口,让语文课变美,而且要美得有韵味。作为美丽课堂的总设计师——教师,需要从教态、教学语言和教学形式上进行精雕细琢。
一、亲其师,信其道——塑造美的教态。
教态美,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仪表的静态美和表情、动作、姿势等的动态美。仪表是教师文化素质的审美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引导和熏陶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发式要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在整洁、大方、自然、庄重中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使学生感到真诚可敬,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止、姿态是教师传递情感信息最常用的教学艺术,一个适度的手势、一种饱含某种感情的眼神、一个自然或严肃的表情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增强教学效果。表情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使学生在教师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中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从而使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深化。
其次,美的教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美的情绪。美的情绪展现着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创造美的教态的前提和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情绪中进行并受一定情绪控制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步入讲台前的教师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任何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应用自己饱满、乐观、热情、向上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效应,实现情与理的统一。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精雕美的教学语言。
(一)要有科学美。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否具有凝聚力,关键在于语言是否具有科学美。语言的科学美表现在课堂用语的专业性和对知识阐述的准确性、科学性上面。课堂教学语言用词要准确,保证传情达意,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以词害意,甚至忘了科学性、教育性,使课堂语言杂乱无章,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数是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体会其丰富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教师的讲解就必须运用准确、清晰、真切的语言,说理要精辟、透彻。
(二)要有激情美。
语文教师讲课必须要有激情,既要触动学生,引起心灵上的震颤,也要控制好感情使它在合适的度内流动,激情过度也会失去美。要使语言具有激情美,必须在理论的经典中注入时代的气息,在深沉的理智中蕴含激越的情怀。
(三)要有逻辑美。
教师的语言一方面要揭示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内涵,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自身也要合乎逻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符合逻辑的形式、规则和规律。语言有了逻辑美,才会生动。
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的思路,将知识连成“网”形成“块”。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进行层层深入分析,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四)要有情趣美。
教师在讲解复杂的问题、抽象的理论、深奥的道理时,要恰当地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笑话或幽默故事、趣事轶事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克服空洞说教,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求得发展。情趣美在语文课教学中能为教学锦上添花,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引人入胜。
(五)要有韵味美。
“丰收不失一,曲韵皆尽意”,具有韵味美的语言才有艺术感染力,学生听了才能够感到轻松愉快,神清气爽。语言的韵味美,要求语言首先要有一定的力度美;其次要有一定的色彩美;第三,要有一定的自然美;第四,要有一定的节奏美。语言的韵味美,表现着教师的成熟与自信,能给学生可信赖感。
三、灵活多变——细啄美的教学形式。
语文课本以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为载体,它以真为精髓,以善为血肉,以美为仪态,集真、善、美于一身,因而只有通过美的教学形式,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高层次、高品位地实现教学宗旨。美的教学形式应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美的教学方法。
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发放的知识”。中国也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上。教须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讲究教学方法不是要人们摆花架子,而是要人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法,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动力和内驱力。比如,启发式、情感式、多向式、开放式等,这些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充分显示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教学方法,都是美的教学方法。
(二)是美的教学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教学任务,高层次、高品位地实现教学目标,在选用恰当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运用科学有效的辅助手段,比如使用多媒体、走进阅览室、走出课堂去参观、调查、采访等,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美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衡量课堂科学结构模式是否美,应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来认识,凡是根据教学内容难易、抽象程度采用最能落实教学内容的方法,并达到最佳效果的课题结构模式,都应该是美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语文课教学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以启发式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情境——陶冶的教学模式、集体讨论的教学模式、研究型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都是美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创造性地构建和尝试美的教学模式,才能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三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里写到“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里用了个很贴切的比喻,经是织机上的纵线,纬是织机上的横线,织物的长度、宽度都是由纵线决定的,所以“经线”是“主干线”。它形象地说明了作文时“情感”的重要性:文是情的载体,情是文的灵魂,不能作情语又何来感人的好文章?该怎样培养学生正向的情感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份所应具备的情感就是对大自然的欣赏与体验。一切美的东西都来源于自然,一切高尚的思想情操也都来源于对自然的感悟。
事实证明:人本是自然蕴育而生,自然也应该放归于自然的沃土中汲取天地精华,取八方甘露,秀四季色彩。
对于学生来说第二份所应具备的情感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具体地说,就是爱生活、爱身边的人。
很多初三学生都认为初三的生活是苦和累。为了引导他们去感悟生活,让学生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好的思想心存感激,抒发赞美之情,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眼中的色彩》,要求他们换个角度去思考,不能写别人都有的体验——苦和累,要认真思考初三生活中的新内涵,要写出有个性的感受。结果学生的感悟生动而有趣:初三生活是多彩的。
爱生活还要爱你身边的人。
对于学生来说第三份所应具备的.情感就是对书本的热爱。我时常对学生们说,书是你们一生的必交的一个朋友,它不仅会背叛你而且还会使你终身受益。
你在阅读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字是多么的美,情感是多么真切:朱自清《荷塘月色》、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饱蘸真情的写景,引起读者的审美想象和联想而感人肺腑,使读者身临境而情感升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灌注了作者一泓深情而使读者留恋不已;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读者常常是挥泪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情真意切、泪珠涕零能感动帝王;还有《孔雀东南飞》、《窦娥冤》、普希金的悲剧、郁达夫的喜剧、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些名家名篇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他们有“灵魂和经线”——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让学生与好书为伴,从经典中汲取正向的、真切的情感,我有意识地进行了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如在学习《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我就给了学生大量时间朗读课文第8段,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成诵,要从语言角度当堂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从比喻、排比修辞的角度赏析了“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一句,而且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把握得也很到位。这时,我要求学生做仿写练习,以“听雨(风……)”为内容仿照比喻句造句,进而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从生活或大自然中感悟哲理的小作文。学生很好地运用了文章里的语言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构思出了一篇篇较为优美的文章:有的从听雨中联想到了陆游,联想到了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联想到了感恩;有的从阶砌边的小草身上联想到了顽强的生命力;有了从枯干上的新芽联想到了不屈的信念……而这时,我给学生推荐了季羡林先生的《听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体会情感。经过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感悟也广泛了,情感也丰富了。
“改变能改变的”,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正向的、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博爱之心,培养学生爱生活、爱身边的人、爱读书。让学生有意识地不断增加自己情感的厚度,对身边的人多一点热情,对身边的事多一份关心,为美好的幸福的情境开怀大笑,为伤感的痛心的事情痛哭失声。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情者,文之经。”丰富的、积极的、正向的情感是写作的源泉,是写好作文的根本。语文老师必须在语文课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为学生的写作串好“经线”。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四
初中语文课堂,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
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教学中,要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探索精神、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视作课堂上的“导演”,由原先的演绎知识的“演员”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导演”,要对知识的重、难点和来龙去脉吃深吃透,并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其思想的差异性,恰到好处地兼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让课堂的每个“演员”开动脑筋,主动表演。并且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去思考,去钻研,去实践,探索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不要马上给予肯定或否定,以免挫伤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情绪,也不要在学生答案不着边际时出面代理,而要适当地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nextpage]。
三、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及教育机构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如果能引入一些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无缝式”互动,则一方面解决了互动与教学进度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不完全”互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工具主要有“电子白板”和“抢答系统”两类产品。“电子白板”全名为“多功能交互电子白板”,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许多宏观、微观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得学生的体验更直接、真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论文)这是传统授课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抢答系统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互动教学产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进行互动问答,随堂测验等活动,能够将课堂上每个成员的情况及时反映到这个系统中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已手中的遥控器来查看自已的答题情况等。互动教学系统的广泛应用,将解决课堂教学的一系列难题,将为教学提升授课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卓有成效的作用。创新教育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主旋律。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应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要立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突出方法教育,让创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当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一是要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宽松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二是要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三是要授之以道,夯实创新基础。首先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五
课程改革已进行数个年头了,但语文教学的改革却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大多数的语文教师仍旧沿着“讲”课之法,他们认为,只有讲深讲透,学生才能听懂;只有不丢掉课文中的精辟词句的分析讲解,才是对学生负责;只有对文章的篇章结构作详尽的分析,学生才能对课文了然于胸,喊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却不肯放手,惟恐天下大乱,因循守旧的思想使语文课千篇一律,单调、机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不到真正的提高。诚然,善于“讲”无疑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必备的素养,给学生讲讲读书做文章的道理,也是语文教师的应有之责。但课课讲,堂堂讲,津津乐道地讲,翻来覆去的讲,把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动情地亲自练习、亲身时间的时间都给“讲”掉了,这种“讲”弊多利少、有害无益的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这种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法,其流弊,第一是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其次学生会不会习惯了教师都给讲,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了呢?有的老师会问:“文言文您怎么上的呢?能不讲吗?”
下面我们举个文言文教学的'实例,文言文可采用笔读自学法和朗读吟诵法,也可采用提问讨论的方式:例如《愚公移山》,用的就是提问讨论法。
(1)先让学生自渎十分钟,要求各自轻生读,用笔标画、加注,并注意生字新词。
(2)接下来就是提问并组织讨论,老师边读边问,一句一句进行。
(3)既要问有注释的难字生词,也要问无注释的易字熟词,还有一词多义的虚词,也要求学生口译一些句子。
(4)站起来答问时,要求学生一手拿课本,一手捂住课文下面的注释。
(5)要依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程度来决定让谁回答。原则上对中、差要问较简易的或是有明确注释的问题,对优良生要问一些较难的思考性强的问题,以便让大家各得其所,都有展示的机会,一节课下来约有一半的学生都得到了单独的答问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6)讨论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一句有疑,这“三夫”是他的子孙还是孙子?意见有分歧。多数说是他的子孙,但仅仅是是猜测,说不出根据来。有一位徐飞的同学说,外人无人赞同寓公的举动,再说下面寓公自己说要靠子子孙孙来挖这座山,并没有说要招雇外人。可见在“三夫”一定是他的子孙。对于这样的回答要立刻赞赏,夸他答之有据。
(7)在答问和讨论的间隙不时领学生朗读吟诵。
(8)有意识地把口语训练与文言文的学习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答问发言时努力做到:声音亮,吐字清,语音准,有节奏,有条理,而且言简意赅。应当说明,实际上好多课并不是单一式的,而往往是多种教课形式交织在一起,只是以其中的一种模式为主罢了。
下面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几中教课形式及课型。
一、边读边讨论课型。
这是一种以读为主、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有时侯是边读边议有时是先读后议。先读后议,是先让学生各自默读预习,从中发现一些疑点和问题。
这是一种以教学生练表情朗读为主的课型。其中又分三种形式。一是集体教练式。老师选定一两段课文,一句一句教学生朗读,一个一个叫学生轮读。有时就让学生读那么一两个句子,但一定要有感情、有声色、有味地读。二是让学生两个一对比着读。让读一小段课文,比谁读的好。可以让朗读方面的强者同强者比,也可以让弱者同弱者比,还可以让一强一弱互相比,从比较中看出强者的优势和弱者的进步。三是组织学生登台作表演式朗读。登台读,可读课文,可读作文,也可以读课外作品选段。要知道任何一次的选择材料都是学生的一次深刻理解和整体把握。
三、听写课型。
这是一种以听写为主的课型。听写课上。可以听写有一定难度的课文选段,也可以听写课外文章作品选段,还可以听写学生优秀作文的选段选句,更可以进行大批词语的听写。在听写文章选段是,要让学生自己判断标点符号,还可以留出几个空白,最后让学生各自去推断并填写空缺的某些词语。
四、做题课型。
这是一种以让学生做书面练习题为主的课型。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边议边做,由老师领着集体做。二是分块限时做,把一组练习题分成几块,每块限几分钟做完,让学生各自去做;到时候就指向学生,让他念出自己的答案,由大家作判断。三是让学生各自做完一大串题目,再集中对答案,并探讨如何作答的正确思路。要注意的是,做题应一律用铅笔轻写,除了便于改正,课后还可以擦掉,以便日后再作再练。
五、专题练笔习作型。
作文习作课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读什么写什么,如缩写、改写、仿写等。另一种是专题段落式,如各种人物的面孔的表情描写、动作的描写,着眼点是把人物写活,活灵活现;或是描写一些场面,着眼点是把场面写生动。第三是命题作文式,可以一次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做,也可以一次出三四个题目让学生选做,这样四五个题目分别由不同的小组来做,限三十分钟做完,最后每组由老师指定一两名展读他们所写的文章,老师当场评讲。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个学生虽然只做了一个题目,但同时也知道了其余的几个命题该怎么做了。
学生学习需要技术,教师教课更需要技术,这是驾驭课堂、合理安排课堂的能力,需要我们日常不断的积累。并非只有这几种课型,只为抛砖引玉,教无定法,教师做好引导者,还课堂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让学生学之有效,学之高效,是我们身为师者的责任。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六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地理是副科中的副科,因为它不是中考科目,认为学它没用,所以学生和学生家长都不重视,这是学生不喜欢学地理、地理教学成绩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所在。要想提高地理教学成绩只靠强迫学生去学,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等,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反感。本人认为搞好地理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要让学生把上地理课作为一种享受。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的感悟,浅谈一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地理课的途径。
一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课教学手段。
地理课不同于其他课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景观图片和地图特别多,大多数地理知识就蕴含在地图当中。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生动直观地将这些图展现给学生。虽然课本中也有相关图片,学校还配备相关的挂图,但这些图都是静态的,现在的学生接触电视、网络、声像制品等方面的东西很多,对这些静态的图片根本不感兴趣。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将动画、声音等因素结合起来的多媒体图片展示,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课件上课与普通课相比大大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课堂活动,进行师生互动。
地理课本中有很多枯燥难记、但又不得不记的重要知识,记忆这些地理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的课程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而且地理又被大多数学生视为副科不加重视,所以,学生根本不愿花大量时间去记这些地理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总结、归纳、创造出各个知识点的高效记忆方法。比如,记忆我国长江的长度6300千米,我教学生用谐音记――流山洞洞;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我教学生用谐音加奇特联想法记:想象为了测量地球的平均半径,科学家举行了庐山起义(6371),结果在赤道上全部死完(4万)。地理记忆方法很多,有奇特联想法、谐音法、歌诀法等,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现在初中课本中大多数枯燥难记的地理知识,我都能教学生用快速高效的记忆方法来记。这些快速记忆法记忆知识快,再加上谐音法、奇特联想法等这些记忆方法突破思维常规,构思奇特,学生有一种好奇感、新鲜感,可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去学习地理知识,自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尽量以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实例。
学生对远离他们生活环境的知识感到陌生,但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和存在于他们身边的事物感到特别亲切,因此在上课时尽可能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和学生周边的地理事物作为例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讲海陆变迁内容时,我没有举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这个例子,而是以离我们学校只有几公里远的八朗村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作为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原来我们当地曾经是汪洋大海,后来因为地壳上升,这里才变为平原。当讲到亚热带季风气候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体会当地夏季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冬季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使学生更能深刻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以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事例,不仅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当堂所学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能解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理之谜,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更喜欢学地理。
现代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学习新鲜的知识和探究未知的事物,对写在课本上的陈旧知识越来越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上课时,结合课本内容多举新鲜实例,广泛联系新闻时事。以前我的一个老师就非常喜欢看报纸,上课时他就经常给我们讲那些新闻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后来同事问他为什么那么喜欢看报纸时,他说,我看报就是在备课。
五关心爱护学生。
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就必须先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作为教师,为人师表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处处做好学生的表率,平时多关心学生,不歧视差生,多帮助困难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学生面前,教师不能有私心,必须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只有地理教师对学生怀有诚挚的爱,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学生也不会再把地理课作为副科来看待了。
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废除一言堂,精讲多练,避免学生的学习厌倦感。
一成不变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一节课由教师一包到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敢于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放心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究。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和探究、课堂练习,角色在不断转换,思维活动方式也在不断变换,从而避免了因思维活动单一产生的厌倦感。只有避免了厌倦感,学生才不会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学地理,把它作为“副科”,这是一个事实,但只要地理老师肯开动脑h,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学生喜欢上地理。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七
高中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一、创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氛围。
良好的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产生创造的欲望和志向,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应当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团结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大都善于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即使学生的有些想象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师也应该巧妙地把他们引向实际,而不是轻易否定,一棍子打死,甚至嘲笑、讥讽,使学生不敢多想、多说、多做,不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一个回答,一个见解,一个讨论,一个好主意,只要新颖,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
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个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信心,让浓重的自卑感束缚,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其个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发展,学习成绩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做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被一种自立自强的意识所激励,从而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境界。
二、巧设疑问。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问得好,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活动。巧设疑问成为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新颖性、发散性、深刻性是设计问题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提倡独立思考,做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老师”。教师要做到“欢迎不懂就问,欢迎发表与教材及教学资料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的不同见解;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三、创新写作。
学生厌学语文的一大原因便是难以应付作文,一到写作便叫苦连天。出现这种现象也是语文教师咎由自取。闭门造车怎能写出新的内容?毫无体验何来感人的情感?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中最能派上用场的能力,语文教师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怎能算是成功的教育?作文训练如何才能有效?只有创新。首先要创新命题。命题要灵活,要把“范围命题”、“选择命题”、“自由命题”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有内容可写。其次要创新方式。方式要有趣,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拓展视野,接触生活,贴近生活,开辟学生参与活动、接受和反馈多种信息的渠道,惟有不竭的活动之源,才有不枯的作文之泉。再次要创新评阅,评阅方式要多样。以往都是学生写老师改,打上分数,写几句公式化的'批语发给学生,学生看一下分数就丢一边了,根本起不到再思维再创造的作用。(教学论文)写完一篇作文后,可在全班交流阅读并要求作出修改;每次可选择部分习作面批面改,选出部分佳作展出,甚至帮他们寄到报社杂志社争取发表,以激发兴趣。
高中学生正处于有具体知识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五、让语文教学脱离讲台。
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矛盾是学科内涵极其丰富,但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加之语文学科具有适于自学的独特性,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打通“讲台”这个瓶颈,沟通课内外学习环节对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听说”方面,每节课都可抽出五分钟时间用于显示演讲,使学生有机会,有条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一学年下来,每个学生至少有六到八次在大家面前大声演说的机会。同时要求学生做“听说”的有心人,在课堂外加强与别人交流学习,有意识地锻炼“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思路,在阅读、写作方面以加大阅读、写作量为突破口,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可在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下建立班级课外图书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机会。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拓展写作内容,将更多需要了解的东西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否则,创新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的创新才能。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作家的情况,引导学生接触网络文学,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文字资料,浏览文学网络,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知的新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总是能很快地接受新观念。组织学生从社会上、生活中、家庭中、同学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展开讨论,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这样在向学生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是更新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搜集或自我创造一些散文和诗歌,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鉴赏能力,开展诗歌和散文的朗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高中语文教师要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自身创新素质为切入点、以变革教法突显创新能力的养成为核心,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八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思维不灵活,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尤其是记忆方面的内容掌握的还可以,但是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明显较弱,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思考问题,也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他们在阅读学习材料时,感悟能力比较弱,回答问题时常常是答非所问,或是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这种学习状况,任凭老师挖掘教材有多么深,提出的问题多么的层层深入,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仍然是收效甚微。在习作方面同样不乐观,学生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更是缺乏:
不是想象不合理,就是比猫画虎,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乏新奇的构思,没有新鲜感。本班学生对什么是思维策略?思维策略是干什么用的?皆认识模糊,至于思维策略怎样掌握、如何运用?就更不清楚了。
二、启迪思维意识,感悟思维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尝试运用思维策略开展阅读教学,以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美丽的北海公园》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运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如画的北海公园的景色。根据文章的特点,我尝试教授了一个新的思维策略“语言优美巧修饰”,期望在学习中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以及学会如何使语言变得优美,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实录如下:
首先,教师出示句子:“那里到处是苍松翠柏,绿树鲜花,还有高大的宫殿庙宇,精巧的亭台楼阁,以及长廊短桥,怪石奇洞,如同仙境一般。”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谁说说读完这句话的感受?
生:感觉景色非常美。
师:是呀!作者用了这样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美。老师这里也有一句话,对比着读一读,看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那里有松有柏,有树有花,还有宫殿庙宇,亭台楼阁,以及长廊短桥,石头山洞。”
生1:这句子没有写出花草树木的颜色,景物的样子。
生2:前边的句子写出了花草树木的颜色,景物的样子,还运用了比喻句。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琼岛上的美景吧!
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比一比谁能读出的景色更美。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像作者一样把一处景色写得这么美?只要你同作者一样运用一个思维策略就可以了。这个策略是“语言优美巧修饰”,怎样让语言变得优美呢?这里巧修饰可是有诀窍的,你们知道吗?刚才你们在比较这两句话的时候其实已经说出来了。谁来仔细辨认,给大家说一说。
生3:我辨认出来了,要写出景物的颜色、样子,还要有比喻。
师总结:说得好!写景物要写出颜色;什么样子;还要用修辞,这就是巧修饰啊!在阅读写景的文章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语言优美巧修饰”的策略来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维策略学写文章,也会让你的语言变得更加优美。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初步感悟了思维策略。在学生初步感悟思维策略后,我又在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进入思维策略的尝试,并进而生成诀窍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生成思维策略的诀窍,从而实现对思维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和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体现。
三、新旧策略结合,从题目入手指导自学。
从常规教学看,在任何一节课的思维策略教学中,都经历有三个环节,即:“学习之前想策略――学习之中用策略――学习结束忆策略”的教学模式。
因此,我在初教三年级的时候,便把这种教学模式带入了阅读教学的课堂。
在阅读学习中,善于“破题”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能够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有自己的看法,提出关键的问题,这是学生自学的第一步。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形成对学习目标的'期待,这样做,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做法如下:
我首先交给学生一个新的策略“细审词句明题意”。然后结合“自我提问自引导”思维策略,让学生在读懂题目的基础上探究课文内容及写法。这是指导学生自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题目,探究课文学法。在每学新的课文之前,学生都要仔细读题,弄清词义,明白题目的意思,然后以题入文,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揣摩其特有的文意和写法,认真思考在学习时要着重注意哪些方面。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课题: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运用“细审词句明题意”的策略很快说出:
这是介绍西沙群岛的课文,而且抓住了题眼“富饶”
两字,明确“富饶”的意思。则顺势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西沙群岛的富饶?(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很容易地根据题目弄清了写作顺序,把握了文章的脉络结构。接下来就是按照预想的思路去阅读,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西沙群岛的富饶的。这样教学,学生的自行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培养出来,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放开手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运用思维策略学习的能力。
再如,教学《翠鸟》一课:
师: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篇写鸟的文章。
师:这样的文章可能会对鸟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呢?
生:从外形、习性特点等方面进行描写。
师:文章只是单纯的介绍翠鸟这个动物吗?
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喜爱。
师: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的呢?
生:作者写翠鸟外形,翠鸟捉鱼的特点,对翠鸟的喜爱。
师:我们就带着这个思路自学课文,默读,然后交流体会。
在交流的时候,学生畅所欲言,有的想象读出翠鸟的美丽,有的赞叹翠鸟的飞行快速,有的畅谈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尝到思维策略教学的甜头,每到阅读课初始,我都会让学生跟我一起熟悉课题,朗读课题。然后提问:“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大部分都能够通过读题弄清题意,甚至能提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但是通过从题目对文意甚至写法有所想法的较少。于是我以比较特殊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有时通过题目我们还可以知道一些关于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写法方面的信息。
如,教学《奇妙的鲤鱼溪》时:
教师提问:“通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鲤鱼溪怎么奇妙的?作者是怎样写出鲤鱼溪的奇妙的?
师:从文章整体来看,作者光写了鲤鱼溪了吗?
生:写了鲤鱼多和不怕人外,还写了鲤鱼与村民之间的感情。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作者为什么介绍鲤鱼之外,还要写村民的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在这里,学生探究到课文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因果联系,感悟作者构段谋篇的巧妙。这正是教师帮助学生清理了学习课文的思路。学生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这样教学,实际上学生是在提问中,提升了感悟能力和探究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但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获取“真知”,直到修炼成“真能”的读书能力。
四、运用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已经学过了“自我提问自引导”,并能够运用思维策略分析课文题目并指导自学。那接下来,我让学生不仅学会从题目提出问题,而且还能从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抓住学习重点和关键,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文中有的句子言简意赅,统领全文。教学时就要从这些重点句子入手。教师导读的思路要清晰,重点突出。如《难忘的八个字》一课中结尾:“我等待着……伦纳德老师轻轻地说道:“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了我受伤的心,令我永远难忘。”这句话贯穿全文,表达着浓浓的情感,它既是串连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感情的主线。教学中教师问:“为什么这八个字令我难忘?”联系上下文,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教师放手学生利用“自我提问自引导”
思维策略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后直奔重点段,体会令我难忘的原因,这样阅读,效果自然顺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思维策略教学,老师应该顺势利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感悟思维策略,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孟宪凯.教学技能有效训练[m].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我给学生上语文课,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愿意学语文。也曾尝试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效不是很大。一次上课,我新穿了一套还算时尚的裙装,在教室外面待课的时候,一位胆大的女孩子笑着说:“老师,你好漂亮呀!”我在笑着回应“谢谢”的同时,心里暖暖的。走进教室,学生精神振奋,有的学生还踮着脚看我,兴致很高。我乘势问了一句:“我们今天穿得好,吃得好,这样的和平生活是怎么来的呀?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呀………”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已经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就这样顺利地导入学习新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学生从课文中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情感: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珍惜生活,学会感恩。一节课在融洽的气氛中很快地结束了。课后,带领学生观看电影《南京!南京!》、《辛德勒名单》。布置阅读《安妮和她的日记》,同时,让学生在读书笔记上搜集整理: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军事成语举例、战争名言举例。这个作业做完,让学生在小组之间交流借鉴,效果比较好。紧接着的作文课上,我布置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写自己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的文字,学生很踊跃,不一会,内容或多或少写好了。我又让他们交流,取长补短,互相修改字、词、文句及修辞,每组选出写得最好的一篇,让小作者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读完之后,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点评。当然,一开始,学生点评不得要领,说优点都说得差不多,有点泛泛而谈。
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慢慢地他们知道如何看待同学作文中的优点缺点,真正做到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以前,看到外国的小学生写论文,觉得不可思议。可现在,我的想法变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我也大胆尝试了一种新做法:设问式教学法、论文式教学法。学过一篇课文后,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成论题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写一点东西。如:学过《台阶》,让学生设想到,从此以后的语文课堂“旧貌换新颜”,学生精神振奋,兴趣浓厚,课堂有了生气,有了活力,有了和谐,教学效果较好,让人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连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经常睡觉的赵开阳同学也主动写东西了,发言了。时不时的就有同学问我:“老师,我们今天作业少,自习课给我们上节语文课吧!”我感觉到学生已经期待上我的语文课了,心里很温暖。后来,我就反思,如何让学生期待语文课呢?不成熟地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爱能创造奇迹。
课前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态度随和,话语温馨,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有融洽的情感交流,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多肯定,多鼓励,倾心倾听,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
二、教学要深入浅出,简单高效。
教学行为上,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与语文活动结合,与学生生活结合,整体提高;教学程序上简单明晰,各有侧重;教学方法上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中心,由浅入深,分散难点,善于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为主;教学内容上化繁为简,针对实际;教学效果上以提高效率为重心,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三、重视阅读教学,有目的指导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角,创设阅读环境,给学生专门的阅读时间,教师推荐引导,鼓励阅读。要求每周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让学生相互交流。配合所学课文,有目标地积累读书笔记。如:学了与水有关的课文,就让学生积累有关写水的古诗词,写水的美文片段等。然后,让学生交流积累的东西,再做补充。学生的兴趣可大了。
四、课堂互动,关注学生,让学生活起来。
结合初中学生好动的.特点,排座位时把六个学习层次不同个性不同的男女生编排在一个小组里。每节课搞不同的活动,让他们自选不同的小组长,有时也用石头剪子布或手心手背的方式选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听写字词,组内朗读,组内讨论,还负责组内好作业和好作文的推选等活动。这样的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学生特兴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语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个性化的,更应该是灵动的。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会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慢慢地往前走。语文课堂会充满生命的绿色,会成为生命活力的空间。学生怎能不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呢!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
常听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你讲你的,他讲他的,。一些家长也常说:孩子只喜欢哪一科,对某一科不感兴趣。部分学生也因为下节课将是某老师的课而唉声叹气,或者逃学。其实,不管是老师、家长的抱怨,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都有一个相同的症结:那就是学生不喜欢这位老师的课。因为不喜欢而厌烦你的课,因为不喜欢而露出偏科的端倪。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呢?关于这一点,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淡淡一点粗浅的看法:做到五“忌”。
一、忌太死课堂“一道菜”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先喜欢你。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我们现在的研讨会来说,如果上面的发言人演讲精彩,大家还会给点面子,反之,如果内容无聊透顶,大家现在一定在想:还不如回房去打麻将。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不屑一顾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这也是一门学问。如果每天每餐给你吃同一口味的菜,你会怎样?不用说,定会看到就倒胃口。同样的道理,如果每天的课堂都按照一个模式走,学生也一定会倒胃口。所以,我的课堂提倡“多变”。切忌课堂“一道菜”。
二、忌文本死,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又对文本驾驭不好;不能拓展知识面,知识面窄;不能挖掘教材的深意;不能变化着形式去理解文本主旨;不会结合文本,变化课堂去适应学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长而久远,学生就会不喜欢你,进而不喜欢你的课。总之,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教师就必须结合自己的个人风格,采用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更生动、活跃、形象,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洋溢着人文色彩。
三、忌忽视“角落里的孩子”
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论文)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这个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言上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准确简约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注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要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能抓住精华,突出重点。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变化”。高明的教师能从文章的具体特点出发,寻求恰当的教学形式和采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对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避开千篇一律的模式,而采用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最后,教师的语言要注重“启发”。想方设法“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如可以设计课文的导入语,用激疑问难的启发性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打开学生的思维门户,特别注意引导角落里的学生。
人是平等的,即使是那些天赋不高的孩子也应该爱到同等的重视。教育家孙云晓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将来都能在社会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作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创造一些机会让这些角落里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有信心去学你所教的学科。
四、忌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
记得一次参加培训学习,某授课老师下课后仍继续讲,老师们开始发牢骚,而授课教师仍滔滔不绝,全然不顾。与我同桌的一位老师说:以后上课我决不占用学生的课间,那是他们的时间。该老师指着周围说:“你看谁在听啊!”听了这位老师的话,我也有同感,作为大人,都不乐意被人占用时间,更何况是孩子。
五、忌作业多而繁、
我曾错误地认为:语文作业比数学好安排,即使是没上新课,有很多可抄的东西,相同的东西今天抄了,明天还再抄,反正天天有抄的。结果,学生的字变潦草了,作业质量明显下降。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到周一,作业本收不齐,作业的质量低于平时,于是老师们会埋怨学生的懒惰。其实,在这时老师可否对自己布置的作业进行反思,你的作业安排科学合理吗?一到周末,有老师的作业就比平时多,并告诫学生,两天的时间,只要合理安排是能够做完的。殊不知,老师可曾想到,这可是周末呀!紧张学习一周,谁不想放松一下,长此以往,学生几呼变成机器人了,难怪他们会在作文中奢望有个星期八。他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对你所教的学科自然产生厌烦的情绪。很多孩子因为对老师的好恶往往迁移到所学课程的态度。所以,我们老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教学策略去打动学生,让他们接受你,爱上你,爱上你的课。
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一
语文课改,让学生做主(网友来稿)。
梁申勇。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二中梁申勇何平。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是我国基础教育沿袭已久的教学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有诸多弊端,它无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活动,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培养出来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基础教育的革命,一场非凡的对话,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金钥匙。《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课程改革将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为此,我们成立了课改实验班,在教学中以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在教学模式上只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敢于试验,甚至可以不受条条框框限制。在备课中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不惟教材、教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探索式、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探究和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组织教学中不只是一个提问者,更是一个与学生同步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在作文教学中敢于创新,把作文交给学生念,学生评,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十个学习合作小组,每周安排一至二节课,由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念自己的习作,评自己、评别人的作品。通过尝试发现有四大好处:一、避免了抄袭现象;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三、培养了学生分析、赏美的能力;四、教师也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下面我以《一次有益的作文课尝试》为例谈谈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以往作文课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作文教学方法,我决定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请学生讨论怎样讲一节作文课,并推选一名同学以“留住这片绿色”为话题,说说如何指导同学们写作。
万琳同学站起来了,她模仿我平时讲课的方式,以诗一样的语言展开了序幕:“大海的蓝色,照映到天空,所以天空是蓝色的;小草的绿色感染了生活,所以生活也是绿色的,同学们,你们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你们心中的`绿色生活吗?”同学们感觉新奇,表现活跃,纷纷描述了自己心中的绿色生活画面。
“既然大家都认为你们心中的绿色生活那样美好,你们觉得该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情去维护这片美好的绿色呢?”
“现在绿色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虽然大家都很重视环境保护,可是还有破坏环境的问题。你们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事情呢?”
“顺便问一下这位同学,你破坏过环境吗?可要诚实哟!全班同学都看着你呢!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谁还能给我们大家讲讲你曾经见过的或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些关于环境的问题,可以讲保护环境,也可以讲不保护环境的。”
“接下来,请大家收集一下关于维护绿色生活的标语,以告诫人们不要破坏环境。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小草、大树比喻成能说话的事物,这样能使你的标语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
“绿色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学了这一课,你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想法,那么,请大家把你此时所想的、想说的,以‘留住这片绿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万琳同学分步设疑、逐层深入、旁征博引、启发诱导,同学们与她配合默契、发言积极,45分钟到了,万琳同学水到渠成地完成作文结束语。我在一旁惊讶、点头、赞许,她真不简单,比老师讲的还要好。课下调查同学们,十有八九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知识丰富、亲切自然。我给她的评价是:善于启发、准备充分、知识丰富。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不正是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吗?我原来的打算只是让万琳抛砖引玉,没想到的是,她竟能胜任一个教师角色,独自导演了一堂作文课。她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她联系生活、联系自身,学以致用,融作文教学与德育训练于一体,她只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准备,竟能做得这样好!
丰富多彩的课程改革活动,受到了同学们的极大欢迎,学生李婷更是兴奋不已,拿起笔来以《难忘的一课》为题记下了我平时的一次作文教学实录:
时间匆匆而过带走了我许多的记忆,但那次上语文课的情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忘。
“元结老先生给那条无人欣赏的小溪起了个名字,我们教学楼附近那么美的一个三角地带至今无名,岂不大煞风景,让我们给它起个名怎么样?”“好”语文老师刚一提议,全班同学就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了这个教室小课堂,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为了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同学们都一路无语,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给它取名字吧,如果有同学想好了,请写在黑板上。”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都争抢着往黑板上写,不一会儿黑板上就挤满了同学们的大作。语文老师拿起黑板擦把那些逊色的欠缺诗意的名字擦掉,只留下了数十个美名。……“现在,我宣布:学校东侧的三角地带正式命名为‘慧心亭’!”语文老师郑重地宣布。终于有一个名字了,尽管有的同学起的名没被选上但仍然欢呼雀跃。“叮铃铃……”下课的铃响了,同学们都轻松地走出教室。
“课堂小世界,生活大舞台”。这次作文活动课既使同学们学到了知识,更使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受到了美的陶冶,真希望老师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
我们不仅在作文课上推行课改,活动课上更是如此。下面以《我的活动我做主---记一次成功的班级演讲活动》为例介绍我们利用课改组织语文活动的情况,大家可以从中窥见到课改教学的艺术魁力:
学校马上就要举行演讲比赛了,万琳同学是学校主持人之一,裴曼和张果同学将代表我班参赛。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晚上我让她们在班上试演一次。
我指导万琳同学先做准备工作:找几名学同学担任特邀评委,其他同学为临时评委,对演讲同学的表现提出指导性意见,以期在学校大赛中能正常地发挥出水平。试演开始了,掌声中,万琳同学自信地走上讲台,一番充满激情的开篇导语为演讲创设了氛围。接着,第一个参赛选手裴曼同学有点紧张有点慌乱地进行了试讲。梁爽、冯硕、刘晓琼等几个特邀评委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点评,几个临时评委也说出了中肯的意见。主持人一一作了肯定,并请裴曼同学谈谈试讲时的心理感受。班长杨超突然向裴曼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欠你的钱?裴曼为之惊讶。“那你的面部表情为啥那样难看?好像我们欠你什么似的?”裴曼恍然大悟:“不好意思,是我太紧张了!”全班同学露出会心的笑容。
随后张果同学兴奋地上场,侃侃而谈,她可是去年的朗诵比赛亚军哩。张果的试讲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尽管如此,特邀评委仍不放过挑刺的机会,对她的一些不足之处毫不客气地指出。试讲完毕,主持人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了综合点评,既肯定了两名选手的优点,也说出了她们的不足,并勉励两位选手牢记大家的良言,精心准备,认真训练,力争取得优异成绩,为班级争光。
最后,主持人用一串优美的排比句结束了今晚的试讲比赛。
整项活动老师从始至终一直是旁观者,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回学生。轮到我发言时,我进行了总结:既充分肯定了她们的表演,又特别表扬了主持人,认为她的导语精彩,串词如珠,驾驭场景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对两位参赛选手提出了一些要求,并以自己的参赛经验指导她们如何准备。
请学生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我的活动我做主,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由昔日的导演主角变成了观众,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一个研究者,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其积极性、其主动性、其效果,实在是出人意料啊。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明白教师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正是新课标下闪耀的光辉啊。
后记:
随后举行的学校演讲比赛,两名选手不负众望,取得了优异成绩,主持人万琳同学也有出色的表现,她优美的导词、随机应变的临场能力赢得师生的一片赞誉。
课改实验的开展,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陈旧模式,课改让学生做主,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如一缕清风拂面,如一弘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课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燃起了教师从事教研的热情。课改如同一把金钥匙,将打开基础教育这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作者邮箱:383430482@。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二
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旗帜的背景下,我以为,我们的首要工作便是让孩子在语文课中幸福地成长,使之成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巨大的创造力量的人。
营造“梦”的情境。
这是一堂二年级的语文课--《云房子》:片片的“云朵”飘游在“蓝天”上,轻缓的音乐在教室内流淌。教师指着画面,动情地描述着:“这些洁白的云朵多美啊!你们听着琴声,慢慢地闭上眼睛……你们是不是感觉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洁白的云朵上了呢……”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我好像已在小鸟们造的云房子里跳舞!”“我已在造好的礼堂里观看精彩的演出了。”……他们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描述着,激动地诵读着,智慧的火花燃烧得如此炽烈。什么力量如此神奇,使得孩子这样忘我地投入?一个重要因素是情境,教师倾心营造的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情境。研究表明,恰当的情境刺激有利于孩子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能诱发和促使“梦”的发生。毫无疑问,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现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联系的纽带。
情境召唤着“梦”,就像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雨露一样,儿童“梦”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外部催化。当情境--这一儿童乐于亲近的胶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的形态--呈现面前时,他们内心的潮汐便开始涌动了: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他们关注自己喜欢的角色;桂林的山呀漓江的水--诗情画意让他们心驰神往……儿童置身于情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就这样,文字材料被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孩子们神游其中。他们的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由于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原本凝固的语言被充分激活了。
欣赏“梦”的异彩。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儿童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对生活、对文字,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欣赏“我”的“梦”,正是儿童自由成长的心声。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天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智慧的幼芽就在这种“精品化标准化的教育”中淹没了。
因此,欣赏每一个孩子的“梦”,就是要珍视孩子童真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稚嫩的心灵。要欣赏孩子的“梦”,教师就要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教师就能够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教师就会重捡久违的纯真、善良,就会微笑着面对这些天然闪光的智慧。我们也就会认同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所发生的奇迹--小羊得救了(《狼和小羊》);就会觉得乌鸦的聪慧、可爱(《乌鸦喝水》)……于是,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宣布只属于“我”的发现的自由。
放飞“梦”的翅膀。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走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语文的世界是广袤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时空,倾心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彻底打破“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观念,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
首先,要让孩子“自己说话”。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能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眼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以获得他们自我的满足。
其次,要让孩子“说自己的话”。我们常常误以为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本内的知识,而忽视了开启学生的新视野。其实,我们要经常追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的自我认识由模糊走向明晰;还要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相互的碰撞中得到视野的拓展。
最后,要让儿童回归远离了的生活世界。绚丽多姿的生活有形,有情,有境,这是语文学习的不竭之源,是“梦”的发源地。因而,我们要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空间,要为儿童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户,以拓宽儿童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的“无字书”,也是滋润儿童的甘泉,把孩子带到野外去,用心聆听那风声、泉音、鸟语……让孩子每时每刻都能呼吸到山野吹来的空气。一只蝴蝶翩翩掠过,一朵花蕾悄悄绽开,一缕蓝烟袅袅升起……这都是在向他们悄悄传递着成长的力量,并渐渐地渗入他们的灵魂和血液,使他们逐渐感知语文世界的魅力。
为了高高托举孩子们的“多彩梦”,就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梦”的乐园吧!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三
调查表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致越足,他的物理成绩相对来说就会越好,反之成绩就会降低。对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高低有无,关键在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因素是处于积极状态,还是处于消极状态。积极状态下,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浓厚,那么,他对学习初中物理的诸多有利行为就会出现,进而产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业绩。
2.如何避免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产生消极情感。
这里先要了解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时产生消极因素的原因。当学生刚刚接触初中物理时,由于有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体验,学生既有熟知感,又对新的科目有了一种新鲜感,可以说此刻的情感因素是积极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课程学习,学生的这些感觉就会丧失,不少学生还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学生出现消极情绪,与初中物理教师的物理教学情感有关。一名好的初中物理教师,其前提是他对初中物理教学和对初中学生存在很好的感情。在这种感情因素的参与下,他的备课、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他对学生的热忱关爱,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一名学生进入初中物理课堂,如果这堂课物理教师做过精心的安排,学生不但思路清晰、知识性强,每名学生都有用武之地,而且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么学生当然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再配合初中物理教师恰当的肯定和遇到物理难题时的耐心关怀,学生自会引发对于物理科目学习的良好感情,从而专注于初中物理学习。相反,一名不负责任的初中物理教师,他对初中物理教学毫无感情可言,对学生的态度更是冷冰冰;他准备的物理课就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按照课本的编排,一副指挥官发号施令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上初中物理课会有什么快乐可言?当学生一脑袋瓜的问题不能解决时,得到的是教师的冷嘲热讽,那学生怎能还热爱这个教师的初中物理教学呢!可见,初中物理教师对于物理教学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感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其次,学生自身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热情不高也会成为他物理学习的消极因素。我们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历程中一般会出现一条波浪形的曲线学习状态。如果学生能够在这条曲线的高点到低点时,不至于完全滑落底谷,而是低到一定程度再出现逐渐向上反弹,那么,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就算是较为成功的。
在这种波浪形的学习历程中,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感情变化,对应着学生在物理学习时的成绩的变化。如果成绩一直不佳,他们的物理学习劳动一直得不到正面的肯定,教师又没有及时帮助和予以心理上的热情支持,那么这时学生很可能出现巨大的学习困难,学习的感情就会明显消极起来。很多时候,不了解学生状态的物理教师,还会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严肃批评,甚至会说学生不争气、没耐心、吊儿郎当等。这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更会引发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厌恶情绪,甚至因此放弃物理学习。这是因为,在学习成果感受长时间不能得到满足、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之下,教师再不分缘由地一味指责,必将对心灵极其脆弱、已身处悬崖边上的学生造成沉重的打击,又把学生往悬崖边上推了一把。这时,学生只能选择自卑、逃避,别无他途了。结果,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行动和对待学习的感情都将跌至谷底,很难再有起色。
最后,教师与学生两者的相处不融洽也会对学生学习初中物理产生消极情感。一个学生每天都要和教师见面,他对每位师长都有自己的看法。初中物理教师从事着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这门学科注重理的因素,抽象性极强,学习难度较大。这种学科本身就具有的神秘感,给初中物理教师套上了一种“神秘”的光环。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果故作神秘,与学生疏远,那么学生就不愿在自己遇到物理学习难题时,把困难对物理教师诉说,他不相信高高在上的物理教师能跟他同甘共苦。日积月累,问题越压越大,不得解决,最终就会出现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不满情绪,生发厌烦之情。反之,物理教师如果打破物理科目造成的那点神秘感,表现得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学生就喜欢和这个教师打交道,就喜欢把学习问题与教师分享,从而师生相互协作,在初中物理漫长且艰深的行程中能够互相扶持,走向成功。
总之,一名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不单是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出色驾驭者,更应该是学生初中物理学习内心情感的优秀引导员和调控师。学习行为和学习情感,是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的双剑,要让两者互相交汇,为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提供强大的保障。一旦教师找到学生初中物理学习行为和感情的最佳契合点,初中物理教学就会变得得心应手,一帆风顺!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四
摘要: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探索性、创作性的思维方式。而语文课例由于其学科特点,具备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创设氛围,诱发学生创新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求异,主动探索。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文课例;创新;思维;培养。
一、语文教学适宜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语文课例的传授媒介决定了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语文,顾名思义,即指中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学,而我们通过学习语文课文,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等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进而向学生传授字、词、句、段乃至读、写等知识技能。文学作品,正是作者的创作,是作者思维的充分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的过程中去思考、去理解、去再现、甚至再创作,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其次,语文学科丰富的知识底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保证。我国是最早创造文字的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宝藏丰富、文字底蕴深厚,几千年的文学创作给后人留下大量的文学财产,字、词、句的妙用及丰富的内涵,给了学者更多思索的空间。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理解,固然能造就学生很多创新的思想,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同样能产生很多富有创意的见解。
第三、语文课例中的写作训练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生个体的创作。写作,是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往往能写出立意新颖、个性鲜明、内容充实的文章,反之,则只能写出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作品。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将语文课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形式归纳如下:
第一、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种理解,开拓发散性创新思维。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课,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经过泛读——理解——渐悟(顿悟)——共鸣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渐悟(顿悟)是学生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是创新思维开始,而此时,教师的引导也是最为有效的。因此,在《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我将引导学生去感悟诗意作为切入点,在对作品的理解中,由课后《问题讨论与实践》三:“体味其中选取哪些意象来表达他对康桥的深深依恋?”这一问题的引导,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对康桥的怀念,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春恋之情。这时,有一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声的说:“他变态的。”引起一片起哄,我没有责怪他,反而请他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理解?该学生认为,诗中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诡异的暧昧(能用这样字眼让我颇为惊讶)。这使我想起现代一些徐志摩研究者的观点,即认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人格中某种歧恋情结的体现。该生的理解不正是与此观点有相似之处吗?于是,我告诉同学们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多元的,并非要求按一定模式去理解,不同思路不同人物不同环境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你能感悟到作品的意境,领悟到作品的内涵,就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多种理解,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初级阶段。
第二、利用文章的“不完美”,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很多文章,作者为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给予读者更多的思考。往往给文章留下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结局,而这则正好可以被语文教师所利用,作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大好良机。例如:《项链》一课,我就曾进行过情境创设,在一班,我提出的问题是:如果玛蒂尔德在舞会上没有丢掉那挂项链,会怎么样?问题一经提出,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即刻引起一片喧哗,同学们思维踊跃,充分发挥想象力,让自己的思维自由地驰骋,各种各样的结局接踵而来,以下是部份同学设想的结局:
1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后,傍上了部长,成了小蜜。
2玛蒂尔德认识到舞会上的荣耀犹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决心做个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贤妻。
3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结识了很多男宾,越来越看路瓦栽不顺眼,终于与他离婚。
4玛蒂尔德一夜风光,留恋不尽,为了过上她梦想的生活,不惜出卖肉体,沦为娼妓。
诸如此类,许多文章我们都可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去想象、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是创新的基础。
第三、引导学生多作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辩证创新思维。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善于作顺向思维,不善于逆向思维,在学数字、物理等理科课程时,逆向思维运用较多,如代数或立体几何的证明题,经常有时正面论证证明不出来,就反过来论证,往往可以取得成功,学语文也一样,学生的理解不要拘泥于一种模式或一种思维,多方面多方向交叉思维,往往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逆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如《鸿门宴》中沛公这一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非常饱满,既不是那种“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也不是一脸奸贼像的坏蛋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是英雄,也是袅雄的人物,那么,在分析人物时,我既引导学生看到其胆大心细,雄滔武略,善待属下,善于用人的一面,同时,也引导学生看到其人格中的另一面,如狡猾、残忍(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等性格特点。这样,从多角度多方向去理解作品,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全面,同时,经常性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灵活,更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给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鉴赏评价的能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是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的关键。语文教学应以“启”“导”为主,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给予学生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应从单向型的教学模式向网络辐射型的教学模式转变。保持这种网络辐教学课型必须经常的更换创新,应蕴涵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创新兴趣。
第六、不断研究课例,总结反思教学得失。
研究课例内容,评估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检测,不是通过考试获得,而是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评估。
总而言之,语文课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途径,语文的课例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过,课例研究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书目:
[1]杜草甬,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秦训刚、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永康、翟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
[4]金振邦,文章解读的理论与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五
现在我们课堂中还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会听或不听的现象。不会听指的是孩子注意力漂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不听指的是心不在焉,做白日梦,或者说思想开小差。其实我们经常说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前者。我们需要一些措施和方法去训练。而后者其实是注意错放,将注意力放在不应该放的地方。这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用心去纠正。
我找了一些听觉注意训练的方法,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
听觉注意训练:
(1)数字听觉训练.
0-9十个数字,任选6位数(如806147)三组,以1秒钟两个数字的速度报给孩子听,听完后,令他立即照样回报(口头也可,书面也可).次序不乱,一字不错,连续通过后即报7位数三组.连续通过后,报8位数三组,9位数三组,10位数三组等.第一次孩子能顺利回报到几位数第几组,算是初测水平,坚持每天训练.
(2)词的听觉训练。
先用实词(两个字组成,如大田、高山、青草等,训练的词义不要相近,随着训练的继续,孩子不仅注意了词,而且能把不相关的词之间用意义联系起来.这样孩子注意力提高了,联想能力也提高了)3个或4个词开始,连续通过三级后,即报6个、7个、8个,方法同上.
(3)语句改错听觉训练.
视孩子文化程度深浅,选择语句的难易(如低幼孩子可用:小兔子长尾巴、短耳朵,爬到树上吃树叶)先让孩子听后进行改错。
(4)数数法。
从3开始数,隔3就数,如:3、6、9……数到300;从300开始,隔三就数,数到3.也可以从其他数字开始数,记下时间,看多少时间数完。看看是不是快于前一次。
(5)阅读训练。
家长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书,选一篇文章让孩子大声朗读,家长记下孩子读错的地方;再让孩子重头开始读,看看读书时间是否加快,错误减少。
家长也可找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比如走迷宫,找异同,比大小,比长短之类的书。
为了让孩子在训练过程中不会感到缺乏动力,枯燥乏味,可以设定一定的奖惩措施,比方比赛的方式,如果孩子表现好了,则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读的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大部分孩子的薄弱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里都有这么一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完全达到这个目标的孩子并不多。一部分孩子还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此在课堂初读的时候容易读断句、破句。有感情的朗读这个目标可以通过以下的训练方法来落实。
1.教孩子阅读方法。
1.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2.略读。即翻看读物,首先要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地从全局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3.速读。即不发音,不辨读,不转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4.跳读。即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5.批注阅读。即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让孩子掌握各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的信息。
2.帮孩子起步阅读,家长要以身作则,讲求方法。
如果家长有阅读的习惯,孩子成长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形成阅读习惯。
(1)用故事吊孩子的胃口。
小学阶段的孩子,听觉的接受能力比视觉强,很多东西自己读不太懂,但听别人讲就能理解。因此,家长多给孩子读故事对孩子大有裨益,如家长每晚睡前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收获不小。
(2)让孩子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会有一股购书的欲望,而且往往喜欢自己选购。作为家长,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大胆让孩子自己选购,因为孩子对自己选购的书总是乐意翻看,甚至爱不释手。这是激发孩子阅读。
当然,在让孩子自由选购图书的时候,父母也要帮他筛选,毕竟,孩子还不是真正懂得如何正确选择书籍。如有些书很贵,但内容却很贫乏,不值得买,这时候父母的口气可以坚决一点,让孩子懂得没有价值的东西就应该舍弃。如是孩子还恋恋不舍,就给他一点时间在书店翻看完那本书。这样既尊重了孩子的愿望,又保护了他的阅读欲。
(3)陪读。
对于孩子喜欢的书,家长可以放开让他自己去读;但对于一些他不太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书,家长可尝试陪读。如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好读物,但孩子对此的阅读兴趣可能不太大。对此,家长可紧跟教材的内容,每周陪孩子阅读一定的篇数,帮助孩子理解阅读材料,并要求孩子回答课后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此外,建议家长准备《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遇到孩子有不懂的问题,可与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或是佯装自己有不懂的问题,让孩子主动去查阅资料并告知。
3.引导中要注意的两点问题。
(1)莫让长篇大论吓退孩子的兴趣。
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施以方法,来开启孩子的阅读兴趣。一般而言,小学生阅读的作品,宜以短篇为主,其中要多配图。让孩子经常看着图画去想象、叙述。
(2)别让孩子接触不健康的漫画。
因为动漫图多字少,符合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倾向:有趣且不用太动脑筋。尤其日本漫画书,有的书中充斥着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十分不利。所以,在孩子阅读的起步阶段,家长应尽量避免让孩子过多地接触不健康的漫画,而是更多的利用一些传统的童话、寓言类书籍,宣扬真善美的漫画来启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说的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指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这里我建议将说训练和阅读相结合。取一本有意思的书亲子共读。在以上读的方法的基础上,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来培养。
1.抓好朗读和背诵。
我们常常看到朗读能力强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强,因此,家长应重视孩子朗读能力的培。
养。平时给孩子示范,指导,帮助其在朗读时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能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力求有声有色。
背诵是朗读的继续和熟读的必然结果。背诵能够帮助孩子记住一些优美的文字和语句,有助于在生活中运用。
2.表演课本剧。
我们的教材中情节生动课文比较多,针对这一特点,家长可以挑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跟孩子一起编成课本剧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孩子的口语,而且可以充分发展了孩子的表演才能,而且使孩子更近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很重要的一点还可以达到亲子同乐的目的。
3.积累好词佳句。
家长在家的时候注重引导孩子积累和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说话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如果孩子在说话过程中能运用上课学过的词句,家长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孩子学以致用。
家长可以在朗读一段短文后,要求孩子抓住要点,按原文的思路说内容,并把内容说完整,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培养了孩子的听话能力,记忆力和说话能力。
5.以书本中的插图为内容,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家长可以以书本插图为内容引导孩子观察,使孩子走进图中,成为“画中人”,同时用相关的问题激起孩子说话的兴趣。如:春天来了的插图,引导孩子观察:图画上都有什么?孩子回答:美丽的桃花、青青的枝条、小蜜蜂、蝴蝶、几个放风筝的孩子……接着让孩子说一说春天都有什么景象,最后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只要既了解了春天的变化,又培养了说话的能力。
利用插图训练学生说话,分三步进行:
看:引导孩子观察图画,从画面的景象特征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反映的主要内容。
想:引导启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孩子借助问题进行观察和想象,从而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说:用普通话把观察和想象到的事物用完整、连贯的话正确的表达出来。用温州话也可以。
四、写的能力的培养。
这里说的写的能力首先强调的事写字卫生。也就是写字时候头要正,肩膀要平,足安。人歪着写字,肯定写不好。而且对视力和脊椎的发育也不好。平时在家,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的写字姿势。家长还可以趁暑假带孩子去参加些练字的培训班,但是要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不要强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可以抓住一些字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讲解,切忌教法千篇一律、生硬死板。这里有些方法供家长参考:
1、象形字“舟”、“火”、“山”等的时候,家长如果用简笔画图形和文字对比的形式呈现给孩子,对孩子来说,会比单纯地听讲解要感兴趣得多,并快速掌握相关文字知识。
2、对一些“叠罗汉”似的字,像“晶”、“森”、“鑫”、“淼”等,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举例,说得越多越好。
五、思维能力的培养。
孩子都是喜欢玩具的,但是到了小学后,我们家长担心玩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大多不让孩子玩玩具了。其实不然,玩一些开发智力的玩具还是可以的。比方说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拼装玩具,或一些简单玩具的零部件让孩子自己动手组装。对于现有玩具进行拆卸,虽然可能组装不回来有些可惜,但是为了孩子还是值得的。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六
摘要: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激发兴趣自主学习增强内动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趣味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对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讲《二氧化碳》这节课时,我用一则小故事引入新课:意大利有一个神秘的“杀狗洞”,如果人牵着狗进入此洞中,狗就会晕倒,甚至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若人弯腰去救狗,人也会晕倒。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后,我故意不做声,环视教室里每一位同学,同学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锁眉冥想,当他们把视线都转向我时,我便微笑着说:“学完这节课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揭开这个谜底。”学生们听后立即兴奋起来,对新知识的渴求溢于言表,于是在教育学之间架起例一座桥梁……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一重要性质跟神秘的“杀狗洞”有机地联系起来,谜底揭开了,新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
在讲《物质的溶解》时,我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如做饭菜时,不小心把油、盐、糖、面都沾到衣服上,请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同学们脱口而出“洗呀!”“用什么洗?”“用水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溶液。”这一节课,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懂得了除去衣服上污渍的方法,学会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知识。
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我变魔术般地出示一朵白色的花,(用酚酞试液浸过),再向上面喷洒一种无色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学生们很惊奇地发现:白色的`小花变红了!我望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问:为什么变红了呢?然后,我在花上面喷洒另一种无色溶液(稀盐酸),红色的小花又变成了白色,学生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了,我对同学们说:“别急,学完本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样让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相关知识也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学生有充分兴趣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拓宽视野,分析问题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不要说错话,即使出现不正确的意见,也要首先肯定敢于发表意见就是积极学习的表现,然后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分析,指出错误出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怎样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决不能进行讽刺、挖苦,要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在化学实验中支持他们充分讨论,自己动手,大胆创新。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每个学生都寄予热情和希望。对于一时掉了队的学生,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要全面分析,注重他们的各方面表现。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成为他们最好的知心朋友,热情地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感觉到“我能行!”教师的责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爱学、会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将来学好更多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七
对于学英语的孩子来说,最痛苦的无疑就是背单词了,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背单词都是学英语中最痛苦的事情。那么,要如何背单词呢?事实上,孩子具有记忆力强、接受力强的优势,在学习初期对于图形和颜色的刺激是最敏感的,因此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记单词orange,应该直接拿橘子给孩子看,而不是用中文解释。这样就省去了孩子把英语翻译成母语的繁琐过程,相信他/她很快就能掌握这个单词。
方法二:多看英语节目或电影音乐。
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孩子,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一个模拟的打通耳朵的听力训练环境。家长可以购买一个多功能cd机或者电脑,然后去购买一些儿童英文歌曲磁带、卡通英语磁带、英文经典的朗读cd和mp3光碟等等,每天给孩子听半小时或多一点时间,掌握少吃多餐的原则,每次听十来分钟,每天多听几次,每次听几种材料.。经过一、二年的这种语音听力训练,配合优质的外教英语培训班,练习口语,相信孩子的语言能力必定进步地非常迅速。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学英语。
要让孩子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东西。事实上,也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孩子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激情,就可以比较持久地坚持玩下去、学下去,做到玩而不厌,学而不倦。因此,有趣的英语歌曲和儿歌也是学英语的一个重要途径。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学唱,互相比赛记歌词,因为朗朗上口的歌词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四:多和孩子用英语交流。
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自信地开口说英语,那不间断的练习和语言环境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家长可以在家里规定一个固定的英语时间,或者一个英语角,每天和孩子说上一会儿英语。只要有合适的语言环境,孩子不会再害羞,每天的练习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
如何让学生期待上语文课论文篇十八
一、讲读课上,教师讲读,示范,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低年级阅读的中心任务是掌握字、词、句。如果文《画鸡蛋》申“用心”一词的教学,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运用“上挂下联法”。先让学生找出达芬奇学画鸡蛋前后不同态度的词,有“不耐烦”、“用心”这两个词。强调这两个词,是为了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后留下总的印象:达芬奇开始学画鸡蛋时的态度很不耐烦,后来却变得用心学画。究竟为什么?这个内容就是我们在读课文中要明白弄懂之处。当教到“用心”画这一段落时,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他“用心”画的词语来。
学生举出“许许多多”、“一张又一张”。这样的答案只能说明学生从数量上有所认识,我就接着启发他们联系前面第二段老师要求达芬奇要训练好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内容,找出体现达芬奇接受老师意见之后用心画的词语。这下,学生很快发现了“形状不同”这个至关要紧的词语。因为鸡蛋形状虽然每个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非常相似,差别十分细微,要能看出它们的差异需要很好的眼力。达芬奇之所以后来能画出不同形状的鸡蛋,说明他接受了老师的帮助,努力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才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推敲,学生不但理解了词义,而且掌握了揣摩词语的方法。
二、讲读课上,还可以试探性地进行。
“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读书方法。在进行课文教学中,通过“扶”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再通过“放”让学生运用知识、训练技能。如课文《狐狸和乌鸦》重点部分(狐狸骗取乌鸦嘴里那片肉的经过)教学,我采用摘句法,抓能表现寓意的关键句来挖掘寓意的分法。教学这篇课文,难在如何引导他们认识狐狸对乌鸦所讲的话好听顺耳,但却都不是真心实意,甚至最后一次还说出奉承话。“奉承”该怎么突破?首先,示范性地讲清最后一次狐狸说的话(奉承话有两句)中的第一句内容。让学生说说乌鸦黑乎乎、麻雀羽毛上有花纹的`特点,麻雀与乌鸦外表相比的结果是乌鸦丑,麻雀美;认识狐狸的话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合;理解狐狸这么说的目的就是让乌鸦惊喜到得意志形,张开嘴巴笑后失掉嘴里的肉;明白这类的话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讨好人家,这叫作奉承。然后请学生按照学习第一句奉承话的方法自己去分析理解第二句奉承话,弄懂了“明明鸟鸦嗓子不好,声音‘哇哇’叫难听极了,狐狸却硬要说乌鸦嗓子真好,叫声像歌声一样动听,大家都爱听”的原因,是要吃到乌鸦叼着的肉,就得让它再次得意忘形,张嘴高唱。使嘴里的肉迅速落地。狐狸真是个狡猾的坏东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既读懂了句子意思,理解内容,明白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是它自己听信奉承话,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能听奉承话。
爱听奉承话,会受骗上当;不听奉承话,就不会上当。又认识到抓课文重点句理解的学法,有助于领会文章中心,即文章所阐明、告诉人们的道理。
三、自读课上,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能“自我策动、自我受理”。
自修课,要求学生自己读全篇课文,一般运用联系法,即运用前面学到的读书方法和本领(有关字词句的学法、前后文的照应及对比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在书中找答案解决问题等等方法),把课文读懂,读有所得。《看企鹅》课文,是本学用第一次出现的自读课文。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接近儿童生活实际,还附有插图。读书时,借助拼音,边读书边观察图画,学生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光正看得起劲,为什么突然脸红了?以往都是老师提的问题或课后现成的问题给学生去思考,而这一课他们自己能发现、提出有关书中很重要的问题。围绕问题,从书中找答案,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并展开讨论。课堂上还安排他们重点细读第三段有关企鹅吃食的情景,让两个同学分别上台摆出小光想象企鹅吃食的情景以及企鹅实际吃食的情景。学生个个兴趣高昂,都想争着上台摆一摆,这样一摆弄,检测出他们自读的理解程度,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摆的原因,是因为扣紧书上的“抢、拥、一定”和“有秩序”的词语意思。甚至还课外设制一个情景,如果还有一只小企鹅在大家排队吃食时,它才来到,这时你们想它站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自觉说出这只企鹅虽然小,但是也会有秩序地排着队去等吃食,不会挤到前面去的。通过自读课的学习,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还明白了上自读课,要自己不断反复、努力去读懂文章,可以边读边想边划(重要的字词句)边摆等。只有这样做,自己才会读懂课文或者看懂课外读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看似可怕的自读课的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具备了本年龄阶段所应达到的自学能力,而且现在的课堂也改变了面貌,上课专心听讲的人也渐渐增多了。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适合他们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自学方法和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积极,学有所得,甚至受益终身,教师工作更加艰辛,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引导学生自读上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