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洋务运动(汇总21篇)
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的利用。以下是一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的应用示例,可供大家在教案中参考使用。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一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其生产不是价值规律制约下的商品生产。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第二、创办民用工业。洋务派在后期(l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打出“求富”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用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当时外商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和买办的暴富,又给他们以很大刺激,“分洋商之利”也是举办民用企业的动机。此外,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因此,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用工业。这些企业涉及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其中,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所获利润大都落入李鸿章私囊。民间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
第三、筹划海防。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清朝朝野上下基本一致地认识到建立海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正规筹建海军的活动。到80年代中期,近代海军初步建成,它包括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规模的是北洋海军。洋务派筹建海军的目的和作用,与他们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担负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秩序,镇压国内一切反抗势力的使命,另一方面又负有抵抗外侮的责任。
第四、创办新式学堂,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和书院。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在中国还没有近代新式学校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它们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为了培养人才,洋务派还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但学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5.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可提出“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对洋务运动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6.新课讲完后,教师对全课作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活动与探究。
1.提炼信息:根据课本的内容,请你提炼出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看谁能提炼得既多又准。
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应包括:兴起、内容、口号、目的、作用等。
2.小讨论:根据你自己提炼出来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有效信息,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参见教法建议。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二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三
一、知识链接`。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2.洋务派:。
3.目的:。4.时间:。中央:5.代表人物地方:
(1)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等。
(2)后期:以“”为口号,开办一批近代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张之洞创办的等。(3)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和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结果:在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2.性质:一次失败的的自救运动。
3.影响局限性:。进步性:。(二)拓展延伸:
三、梳理提升。
:影响:为开辟了道路。
想一想:为什么洋务运动失败了?说明了什么问题?四、达标检测。
课时练p29——30选取题全做。
p30材料题13题c层学生选做。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方法: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
通过再现历史、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表格制作等多法结合。
五、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战争,让同学们的心脏备受摧残和煎熬,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贪婪的心理和丑陋的嘴脸,也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但是我们在痛恨之余,也应看到先进的中国人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第二单元的学习就将带领我们亲眼目睹一批又一批图强救亡的先进代表,首先步入我们视野的是在守旧势力和落后习俗束缚下务实进取的洋务派。他们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的25页,并拿出刚发下来的学案。
板书:第6课洋务运动。
2、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并填充学案,8分钟内完成。(教师巡视,此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课文,找到课文的主干知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自主解决。)。
第二环节:
组织学生欣赏一段视频:观看洋务运动视频,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从整体上对洋务运动有个了解。
提出问题:
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什么叫洋务?洋务派有哪些代表?
学生回答:
教师:ppt展示。
教师:展示ppt表格,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探究:
课堂小组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大组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小组,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主要发言人。
第一小组:军事爱好组: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简表。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五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六
2.(1)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1)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1)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2)详见“重点突破”。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七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八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最佳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九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洋务派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创办。
难点: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李鸿章的评价。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洋务派的出现。
1、洋务派产生的时间。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3、洋务派的主张。
4、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3、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4、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
[小结]。
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提问1:什么时候,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
提问2: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4: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提问5:洋务运动有哪些进步作用?
[作业]。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
1、全面否认。认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着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一条是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实行对内镇压对外投降,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反动路线;一条是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路线。洋务运动则属于反动路线一边。它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理由是:目的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或是为了增加财富,但是经典作家认为“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在对外政策上,妥协投降;在创办企业上严重依赖外国,并具有很浓的封建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基本否认,某些肯定。其标准与前者相同,但承认洋务运动在促进科技引进、人才培养及对促使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方面有某些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不过,这些进步作用不能改变洋务运动的反动本质。
3、基本肯定。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有种.种缺陷和弊端,但主要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进步运动。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主要代表有徐泰来、戚其章等,戚认为“如果以社会实践及其效果作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标准,就应当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李时岳则将洋务运动放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陈旭麓则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论述了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进步运动。
4、发展评定论。不同意将洋务运动简单地定格为反动和进步。认为它有适应历史潮流的一面,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作为太平天国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洋务运动,在太平天国等起义被镇压之后又继续发展,有明显的御侮目的,在70年代以后,又由主要对内变为主要对外,由办军事工业转变为主要办民用工业,都是符合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潮流。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重商主义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次,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正确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认为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质文化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人的习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开风气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一些新兴事业,而且西方的物质文化也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相关的观念和习俗于是发生了变化。
4、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在酝酿时固然有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御外”意识。进入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洋务派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创建第一支近代海陆军,使中国的国防水平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并在反对外来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举办民用工业,同时还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在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风气。洋务派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变迁。如:总理衙门在举办洋务时职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洋务派还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积极从事外交活动,并向外派驻公使、领事,促进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6、洋务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历史运动开辟和铺垫了道路。
考题必答观点:
首先,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幵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一
1、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称为“洋务派”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9世纪60--90年代。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创建近代军事※。
19世纪60年代起。
口号:自强。
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1861)、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1865)、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6)。
2、创建民用企业※。
19世纪70年代起。
口号:求富。
民用企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1872)和开平煤矿(1876);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1893)和湖北织布局(1893)。
3、新式学校※。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组建新式洋枪队。
2、19世界70年代起,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80年代,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统治阶级的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首先,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幵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
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步骤五,作答过程: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二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重商主义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次,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正确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认为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质文化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人的习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开风气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一些新兴事业,而且西方的物质文化也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相关的观念和习俗于是发生了变化。
4、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在酝酿时固然有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御外”意识。进入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洋务派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创建第一支近代海陆军,使中国的国防水平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并在反对外来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举办民用工业,同时还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在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风气。洋务派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变迁。如:总理衙门在举办洋务时职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洋务派还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积极从事外交活动,并向外派驻公使、领事,促进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6、洋务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历史运动开辟和铺垫了道路。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三
《洋务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现在,我主要想分析一下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教学改进。
首先,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却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另外,虽然具体的知识点都有了,但是却缺乏一根能把他们联系起来的主线。如果这个做不好的话,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都记住了,但出了课堂,或者时间一长,由于线索不够明确,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会很容易的忘掉,这一方面还是需要我特别加强的地方。
第二,就是在重点的突破上。在以前的讲课中,我都非常注重重点的突出。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而重点不仅仅是说给学生,或者把知识点明确的呈献给学生,而重点在“突破”两个字上。让学生明白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以在以后教法的设计上,应该特别的下工夫,这样才能在每节课的重点中有所突破。
第三,是在课堂的管理上。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在这一节课中,我就做得不是很充分,这是我今后要特别注意并不断改进的地方。另外,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我还注意到另外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教师语言的选择上,如果一个老师的语言做不到精炼且生动有趣,那就让我们尽量做到简洁有效吧,有效的提问,有效的语言引导都对整节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是应该是在充分的备课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第四,需要自己尽量去完成的就是资料的补充和引导,比如说图片、小故事及相关材料等。为了方便教学,也为了学生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和简要的讲解来尽量补充。再者,就是教师的精讲方面。比如说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这就需要我们下很大的功夫。在洋务运动这一课中,我本来想让自己尽量做到少讲,可因此却发现了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水平毕竟有限,他们只是能找到一些简单的知识点然后去记住它,却做不到理解。而想要完成“理解”这个任务,还需要我们老师去教,去精讲,重点在这些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下工夫,或者是在整节课的总结上用力,我想,课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这也是我讲完这节课后的一点思考吧!通过讲《洋务运动》这节课,我觉得自己今后的任务还是非常重的。
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是急不来的。在学校的关心及本教研组的帮助下,我有信心,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及专业素质。不断的反思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做到的,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也是我的一个重要目标,我相信我能做得到!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老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知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分钟)。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首先学生带着以下问题看总理衙门部分(2分钟)。
看第一段和小字部分的“自强”的双重含义,思考洋务运动的含义。
从李鸿章的奏折中找出相应历史信息,思考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条件;
从知识链接中从“夷务”到“洋务”的转变说明了些什么问题。
从对总理衙门的相关介绍找出其职能,影响和地位。
老师问答学生上述问题,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和答案(10分钟)。
背景:1、西方军事力量的冲击。
2、借师助剿中的认识。
3、寓华西人的劝诱。
4、外资的刺激。
5、军购的失败:阿斯本事件。
条件: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和好局面。
2、湘淮军的成立及地方士绅的支持。
3、同治中兴,政局稳定。
夷务到洋务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洋人观念的改变,从不对等地位逐渐上升为平等的外交。
总理衙门的职能,地位和影响 。
职能:主管一切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
地位:准外交机构;洋务运动最高行政机构。
影响:清朝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以后逐渐成为清政府另一个综合性的中枢机构。
学生继续带着问题看从“自强”到“求富”和京师同文馆(3分钟)。
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口号是什么,转变的原因。
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些工业的地理位置。
思考洋务运动军事工业和和民用工业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洋务运动在培养人才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老师问答学生上述问题,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和答案(15分钟)。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军事工业的性质和影响。
地主阶级主导创办的封建性质的企业。
一定程度抵御外国入侵,军事近代化开端。
民用工业的性质和影响。
官督商办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抵御外资入侵,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诱导民族工业诞生。经济近代化。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教育近代化。
洋务企业分布的特征极其原因。
三、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如何评价洋务运动(9分钟)。
洋务派为了振兴清王朝,采取了创立军工厂,建立海军,创办了民用企业,创办了新式学堂,还派遣留学生出国,但是随着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这仅仅是军事方面原因吗?结合刚才学过的课本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找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1、中体西用的制度。
2、官办企业的问题。
3、外国人才的携技居奇。
4、全球的军备竞赛。
5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四、纵横联系(课后思考)。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
板书设计。
定义。
背景。
内容。
总理衙门。
军事工业(19世纪60——70年代)。
创建三只海军。
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培养人才(新式学堂,留学生)。
纵横联系。
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五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本单元是探索史的开始,是向西方学习现代化的开始,是学习的第一层面器物层面。在近代化探索过程划时代的一步。
二、说课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历史知识,提高学生。
总结。
归纳的能力。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2.过程与方法:
首先通过感知文本及图片了解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概括得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及经过,力求论从史出。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学习,认识这是一场自救运动,侧重肯定其开启近代化闸门。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难点:如何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说学法和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小组探讨——引导互动——-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五.说学情。
本校是一所全市重点中学,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好,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多于课本。对洋务运动过程掌握较好,需要突破难点。
六、说过程:
设计意图:1本课主要是理解重点洋务内容,突破难点洋务评价。内容大多学生能掌握,处理评价时许多教师往往直接以课本最后一段讲解为主,其实‘近代化’完全可以从课文前面的内容(军事工业近代化,民用工业近代化,文化科技近代化)学生自己得出,论从史出。
2,围绕新课标,结合学情,多激起兴趣,多小组探讨,多使用启发,避免枯燥。过程: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准备:学案,课件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意图:章节导入,点明重点。
2、新课教学: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意图:自主学习。
极性,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自主解决。)。
第二环节:组织学生欣赏一段视频:意图:激发兴趣,增加直观。
观看洋务运动视频,使学生形象直观的从整体上对洋务运动有个了解。
提出问题:
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什么叫洋务洋务派有哪些代表。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1。【多媒体图片展示】。
2.【多媒体材料展示】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小组,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主要发言人。
第一小组:军事爱好组:
(1)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简表。
(2)观察课文图片和小字内容,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安庆内军械所等军工企业的介绍,如涉及企业规模、生产产品、特点、作用影响类的知识。教师ppt图片展示:
【安庆内军械所图,江南制造总局制造速射炮,等】(3)展示简表ppt。第二小组:企业家组:
(1)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2)观察图片及阅读课文小字,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介绍。根据图片进行讲解。
第三小组:科教文化组:(1)组长发言说出成就。
学生动眼看、动口议、动脑思的亲身体验,搜集有效信息来有效解决。
可适当点拨:从涉及内容看,外洋大机器;从涉及范围看,由工业技术到文化教育。都采用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都雇佣了工人。概而言之,近代化。
第四环节评价提升:洋务运动评价——-开启近代化。意图:讨论启发,水到渠成。
1,教师展示什么是近代化ppt[政治。经济,文化]教师展示工业革命大机器。
学生组长总结:洋务运动的作用来看。
引进了与封建生产关系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必然会起到客观的积极作用:
1、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这些企业的生产,可以积累生产经验,培养技术力量。
3、它也可以诱导一些企业家积极创办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它创立的三支海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
力。
5、创办京师同文馆,派人出国留学,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所以说,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教师展示视频:甲午海战。
3,思考为何中国败日本胜利[教师:只学技术,不改制度。
第六环节:作业(见课件)。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六
(一)学术界的几种观点。
1、全面否认。认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着两条对立的政治路线,一条是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实行对内镇压对外投降,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反动路线;一条是从太平天国、义和团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革命路线。洋务运动则属于反动路线一边。它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理由是:目的是为了维持封建统治,或是为了增加财富,但是经典作家认为“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在对外政策上,妥协投降;在创办企业上严重依赖外国,并具有很浓的封建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基本否认,某些肯定。其标准与前者相同,但承认洋务运动在促进科技引进、人才培养及对促使中国资本主义发生方面有某些客观上的进步作用。不过,这些进步作用不能改变洋务运动的反动本质。
3、基本肯定。认为洋务运动虽然有种.种缺陷和弊端,但主要历史作用是积极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进步运动。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主要代表有徐泰来、戚其章等,戚认为“如果以社会实践及其效果作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标准,就应当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李时岳则将洋务运动放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提出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陈旭麓则从“新陈代谢”的角度上论述了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进步运动。
4、发展评定论。不同意将洋务运动简单地定格为反动和进步。认为它有适应历史潮流的一面,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目的,作为太平天国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洋务运动,在太平天国等起义被镇压之后又继续发展,有明显的御侮目的,在70年代以后,又由主要对内变为主要对外,由办军事工业转变为主要办民用工业,都是符合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潮流。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重商主义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次,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正确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认为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质文化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人的习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开风气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一些新兴事业,而且西方的物质文化也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相关的观念和习俗于是发生了变化。
4、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在酝酿时固然有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御外”意识。进入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洋务派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创建第一支近代海陆军,使中国的国防水平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并在反对外来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举办民用工业,同时还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在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风气。洋务派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变迁。如:总理衙门在举办洋务时职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洋务派还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积极从事外交活动,并向外派驻公使、领事,促进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首先,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最后,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幵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最后,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七
土右旗美岱召中学内蒙古包头014000。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而止步于19世纪末的清末“洋务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一直是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问题。虽然以前的历史学者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性,但是相比之下,却更注意它的缺点和不足,以致于把1895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完全破产的标志,贬低了它的历史作用。笔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亦即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基本上是内涵相同、可以互相替换的历史概念,只不过前者顾及表述传统、突出其历史性,后者涵纳新学、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贯通。”
“洋务运动”产生于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就决定了“洋务派”自身的两重性。传统史家认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是封建性、保守性十分浓厚的历史人物。笔者在此不想对这一问题做过多的争论,只想提醒一下持这种观点的史家,他们是否注意到了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封建性特别浓厚的国家,像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开明地主可谓是凤毛麟角。试想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兴办洋务是何等的艰难。因此,我们不能对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期望过高。所以,严格的说,历史所赋予洋务派的任务是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而不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是不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呢?应该说,基本上完成了,事实俱在,毋庸讳言,至于完成得好还是不好,那是另外的问题。”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不得不承认英法“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更抱着“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这种镇国内、御外侮的主观意图,洋务派开始兴办军事工业。但是,也正是军事工业的兴办,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号角。综观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英国、美国等欧美强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在明治维新前,这样的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在西南各强藩渐次进行。”把军事工业的创办即国防近代化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弊端,就在于它的生产与以往的生产有质的区别,即由手工变成了机器。而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公务之缓急为衡;价有差等,较技艺之优劣为准”,随着军事工业的运行,“非铁不成,非煤不济”成为洋务派官员的共识,由此引发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高潮。
笔者认为,这一举动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引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且可以说民用工业中的一些官僚总办、帮会办本身就是资本家。这一时期的民用工业主要以官办、官商督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出现,而以官督商办最为引人注目。“所谓‘官督商办’,就是以招商的方式,在政府监督下,利用商人资本创办民用工业。”这些“官督商办”企业都采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统计数字表明,在轮船招商局初创之时,如购买一股股票,即投资一百两,到1883年6月,经10届结账分红,股息所得,累计已达一百两。”更有甚者,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于1882年10月24日正式开业,这样,通过直接投资或购买近代中资企业的股票,很多人转化为资本家。另一方面,“一部分封建官吏以李鸿章等人为靠山,直接参与‘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逐步转化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另一种类型——中国早期官僚资本的人格化身。”至此,历史期盼已久的中国资产阶级就这样诞生了。
总之,这一时期,随着中国的门户洞开,洋务运动兴起,以近代工业化为主体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也由此启动。作为它的第一阶段,我们可以说它的这一步走得并不坚实,并不平衡。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一步走得如此艰难,也会明白这一步迈出的重要意义。不管怎么说,它的这一步是迈出了,不论迈出得是好还是坏,它的使命算是完成了。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八
1、洋务运动举办了近代中国由国人自办的最早一批军用和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这些企业涉及到军事、工矿、交通运输等方面。它们在中国当时初步发生和发展的近代生产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从产生时间上看,它们虽迟于外国在华资本所办的近代企业,但比商办企业要早;从生产规模和资本总额来看,不仅远超过当时的商办企业,而且优于外国资本的在华企业。
2、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有不少的缺陷,但它们毕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举办鼓励和刺激一批中国人投身近代企业,促进了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过程,实行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并给这些企业以税厘上的减免、资本招收等方面的支持,这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3、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工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在当时都是不同于传统的新生事物,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破祖宗成法、开风气的作用,它们同时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学说,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观念和习俗变迁。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重商主义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商人和商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其次,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国人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正确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认为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再次,近代西方物质文化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人的习俗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开风气之先通商口岸和沿海地区,不仅出现了一些新兴事业,而且西方的物质文化也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相关的观念和习俗于是发生了变化。
4、洋务运动加强近代中国的国防,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在酝酿时固然有镇压人民起义的目的,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御外”意识。进入70年代以后,转变为以反对外来侵略为主。洋务派兴办近代军工企业,创建第一支近代海陆军,使中国的国防水平发生了一次大飞跃,并在反对外来侵略上起了一定作用。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举办民用工业,同时还有“稍分洋商之利”的民族意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工业在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收回国家利益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5、对晚清政治变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洋务运动是在新兴政治派别洋务派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不同于顽固派的保守和排外,刷新政治风气。洋务派在举办各种洋务事业的同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新式机构,对新生事业采取新的管理政策,促进了晚清制度的近代化变迁。如:总理衙门在举办洋务时职能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中央六部分工的模式,为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演变打下了基础;洋务派还在总理衙门的主持下积极从事外交活动,并向外派驻公使、领事,促进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洋务派在科学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举办同文馆等近代学校,促进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并对传统选官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等。
6、洋务运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生产力与资产阶级,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阶级力量,为这些历史运动开辟和铺垫了道路。
首先,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其次,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外交活动中,却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并没有实现,洋务运动基础上算是失败。而且当时大多数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
洋务运动总共有两个口号,它们分别是“自强”和“求富”。其中“自强”是洋务运动第一阶段的口号,而“求富”则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的口号,不管是哪个口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巩固清廷的统治。
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一场近代化的变革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的,但是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同时辅佐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和“中体西用”这样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改变清政府饱受列强欺凌的局面。
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由于洋务运动受到当时朝廷顽固派的镇压和干涉,再加上难以彻底根除存续了上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弊端,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十九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
(2)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理解洋务派、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的内涵,培养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通过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会遇到哪些困难及思考当时中国除向西方学习外还有没有别的强国之路的问题,培养切入历史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
(4)通过评价洋务运动与李鸿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品质。
(1)感知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陆军建立、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等史实,积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理解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做了努力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
(2)学会从生产力标准和从人类文明演进高度运用历史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在中国由封建王朝发展模式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中,洋务运动作了最初的努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由此培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追求进步的精神。
(2)学习洋务派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3)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于改革未触动封建体制,由此认识到实行体制创新和建立近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
重点:洋务派的出现;近代工业的创办。
难点: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李鸿章的评价。
[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洋务派产生的时间。
4、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区别。
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
3、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4、介绍西学与兴办新式学堂。
以师生互动方式进行。
提问1:什么时候,洋务派出现,洋务运动兴起?
提问2: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提问4:洋务派除了兴办近代工业外,还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活动?
提问5:洋务运动有哪些进步作用?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二十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自强”与“求富”。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第二目:洋务运动的评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充满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但看待问题欠周到。掌握的知识有限,认识水平不高,而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
三、说教法。
教法:阅读指导法、引导探究法。(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通过教材和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引导探究法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学法:自由阅读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让学生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中,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而悟的目的。)。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紧扣课标要求及教材,体现了基础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主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贯彻育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情感教育,体现思想性。)。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概况即“自强”和“求富”。
本课重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人物、时间、内容等有效信息,运用多媒体的课件优势总结概括,为“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本课难点: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首先,教师强调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从事例中客观评价历史,在此强调学习方法,及学生的答题技巧。从难点来看,受学生认知特点的影响,不会运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辨证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把具体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
(一)激情导入。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伴随着一次次的战败求和,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清朝已经千疮百孔,遍体鳞伤,统治岌岌可危。中国的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和救国之路。如果你是当时的爱国人士,你认为造成清朝现状如此惨烈的的原因是什么?在哪些方面不及?你会怎么做?(激情导入,容易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出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既受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内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思考中国的那些方面不及,以引出中国的近代化,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的新出路。并为情感目标的实现做铺垫。从而引出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前置作业展示,重点教师点拨指导。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从19世纪______~_______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3.代表人物:在中央是________,在地方主要是______、李鸿章、左宗棠和_____、。这些官员被称为“______派”。
4.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________________,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________。
5.口号:前期是_______,后期是________。
6.主要内容:
(1)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___”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以“________”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________和________三支近代海军。
(4)洋务派还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其中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还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结果:甲午战争中,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这目是本课的重点,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问题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铺垫,步步推进的原则,既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历史教案-洋务运动篇二十一
首先,洋务运动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目的是相互矛盾的,使得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增加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其次,洋务派本身阶级具有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摧残者和破坏者。洋务运动开办的企业采用的是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必定会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外交活动中,却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利益的作用,但是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并没有实现,洋务运动基础上算是失败。而且当时大多数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