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大全(17篇)
总结是成长的一种方式,记录下经验和教训。怎样确定你的写作目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你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一
1.合理轮作轮作是预防、控制或减轻蔬菜某些病虫草害最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并有利于调节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2.间作套种通过蔬菜与某些作物的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如玉米与辣(青)椒问作,由于玉米的遮荫作用,辣椒日灼病和病毒病比单作田减轻50%~70%;玉米行内种黄瓜,可使黄瓜花叶病减少50%~60%;马铃薯与大蒜间作,可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受到抑制;大蒜行间栽白菜,可使白菜软腐病减少60%.
作者:张敬德周丽娟作者单位: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农业站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2009“”(10)分类号:s4关键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二
凤仙花的繁殖方式一般采用播种,所以播种苗的养护就很重要,否则就没有可供长开的苗了。
凤仙花小苗徒长原因,一般是光照不足,也有因为水分过多徒长的。
徒长的凤仙花苗,像豆芽菜一样,而且还容易倒苗。
有花友养护凤仙花,因为苗总是徒长,还被说成养了一茬一茬的豆芽,就是没养出凤仙花来,笑哭了!
二、解决方法。
增加光照:将盆栽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将盆转动,保证小苗的每一个侧面都能照到阳光。
降低盆土湿度:水分过多导致的凤仙花小苗徒长,要降低盆土湿度,不能让小苗长期在湿度过大的盆土里生长。
如果不好处理,可以将小苗移栽到喷涂湿度适宜的新花盆。移动的时候要尽量小心,以免将脆弱的小苗折断。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三
【危害特征】苹果腐烂病是淮北地区苹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结果树的主干和大枝上,也为害小枝和树苗。罹病植株树势严重削弱,造成大量死枝死树。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症状。病枝、病皮和病枯小枝是该病侵染源。
【防治方法】加强肥培管理,控制结果量,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力。经常检查果园,发现病斑及早彻底刮治,刮后徐40%福美砷50-100倍液或腐必清乳剂2-5倍液,连续涂2-3次。春季萌芽前喷福美砷80-100倍液,可预防发病。清除下来的病枝、病皮均应立即烧毁,以防传染。受害严重的植株可用桥接或脚接法辅助恢复生长势。
2、苹果炭疽病。
【危害特征】苹果炭疽病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严重,主要为害果实,引起腐烂和大量落果。病菌在病果、小僵果以及病枯枝上越冬,次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病僵果和病枯枝。萌芽时全树喷二氯萘醌50信液或福美砷100倍液进行铲除。生长期用1:(2-3):200倍波尔多液与50%退菌特600-800倍液交替喷布,保护果实。果园防护林忌用刺槐树种。
3、苹果轮纹病。
【危害特征】苹果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严重时削弱树势,引起落果。有潜伏浸染特性,果实受侵染后,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初期发病。多雨地区和多雨年份发病重。苹果品种中以富士受害最重,次为金冠。生长季节中,孢子随风雨传插。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休眠期彻底刮除枝干上的病斑、老皮,结合防治腐烂病喷布一次40%福美砷100倍液(另加2%平平加,促进药液的渗透),铲除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保护果实,前期用50%克菌丹500倍液,后期可用1:(2-3):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
4、苹果早期落叶病。
【危害特征】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苹果叶部几种病害的总称。其中引起严重落叶的是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由轮斑病菌中的强毒株系致病)两种。褐斑病主要为害成叶,在金冠、红玉品种中发生严重,斑点落叶病主要侵染嫩叶,在春梢、秋梢旺长期发生两次高峰,元帅系品种受害严重。病菌均在病叶上越冬,其后借雨水飞溅传播。
【防治方法】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扫除落叶烧毁。生长期喷药保护叶片,褐斑病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1:(2-3):240倍波尔多液防治。轮斑病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药剂防治的效果不好,可用50%朴海因(异菌脲)1500-2000倍液或10%多氧霉素1200倍液与240倍波尔多液交替喷布防治。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四
树体管理包括:整形修剪,促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
1、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木瓜园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不修剪的木瓜树,树干成形慢、结果迟、枝条乱、产量低、果实质量差、病虫害严重、生产效益不高。通过整形修剪,能使树体形成牢固的树体骨架,树冠内通风透光良好、病虫害少、结果早、丰产、稳产、延长结果年限。
整形修剪的时期: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以夏季修剪为主,冬季修剪为辅。要改变传统的以冬剪为主,夏季修剪为辅的做法。进行全年修剪管理。
树形:木瓜枝条硬、萌芽力与成枝力均强,长、中、短果枝均能结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干较直立,适于密植栽培,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树形有:纺锤形、开心形、丛状形等。
整形修剪的方法:
疏枝:枝条过多,相互重叠、避免遮荫、开花多、坐果少,出现这种情况要对交叉枝、重叠枝、直立枝、病虫枝、细弱枝从枝条基部剪除,集中养分。
短截:把一年生枝条截去一部分称为短截。主要是刺激剪口下芽的长势,长成长条,扩大树冠,但不利于养分积累和开花结果。短截应与缓放相结合,使枝条发育充实,多开花结果。
回缩:把二年生以上枝剪去一部分叫回缩。适当经过缓放的结果枝组,当成花难、坐果率低、长势弱、形成冗长的结果枝时,可适当回缩,通过回缩减少无效消耗,集中养分供应,恢复树势,促进果品质量。
摘心:生长季节对新梢去头摘心,促进分枝,由一条枝变为多条枝,由长梢变为短梢,防止新梢徒长,提高坐果率。
抹芽:对主枝背上的萌芽和剪口部位多余的萌芽应及早抹除,抹芽及早不应晚,可节省养分,抹芽早省时省工。
在具体的整形修剪时,要根据木瓜园的立地条件、长势、树龄,灵活应用修剪方法。做到因树修剪,随枝做形。
2、促花保果措施。
(1)开放枝条角度。以秋季拉枝、撑枝为好,背上部不易萌发长枝,其他季节拉枝,背上易窜条子,应及时抹除。
(2)摘心:生长季节多次摘心,促进花芽分化。
(3)在夏秋花芽分化期施肥促花。
(4)合理修剪,提高坐果率。
(5)根外施肥:如早春发芽前喷尿素0.5%-1%,盛花期前后喷0.3%的硼砂和尿素的混合液,提高坐果率。
(6)花期放蜂辅助授粉或人工辅助授粉。
(7)疏花疏果:留果间距,大型果相距20cm左右,小型果相距15cm左右。
(8)加强肥水管理。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五
蓝莓的繁殖方法较多,如扦插、实生、分株等其他方法均可采用,目前,我国栽培的蓝莓在生产上通常以扦插繁殖方法为主,其他方法如种子育苗,根状茎扦插、分株等也有应用,近年来,通过种植者的不断努力,对组织培养等手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各地探索出了一种能够较为简单的蓝莓繁殖方法,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方法已应用于生产,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蓝莓生产提供了大量无毒苗木,也逐渐成为今后蓝莓优质苗木生产的方向。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六
由于平菇的栽培周期较长,因而受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给病菌害虫的入侵提供了较多的机会.为此,要充分强化各种生态控制的'管理手段,减少平菇栽培过程中的病虫来源,排除诱发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尽量推迟病虫发生的时间,减轻病虫危害的程度.只要病虫不造成大的危害,一般不使用农药,尤其是产菇阶段,要避免对菇体直接施药,才能做到无公害生产.
作者:闫成皋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中专,种植技术教研室刊名:农民科技培训英文刊名:nongminkejipeixun年,卷(期):“”(4)分类号:s4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七
凤仙花的种子比较细小,将种子慢慢洒在培养土上,再在种子上方覆盖一层约0.2公分土壤,切记种子不要埋入太深,否则会使种子萌芽困难。种植好种子后,在土壤上喷洒适量的水,并使用塑料纸盖在花盆上,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花盆最好放置在通风的阴处,并每天打开塑料纸半小时透气。一般一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在这期间,隔一天浇一次水,一定不要大勺大勺浇水,最好用较细的喷头均匀喷洒。
2.栽培后。
凤仙花的种子长苗后,为了防止杂草争夺水分,要定期松土除草,最好3个月左右除一次草。当幼苗高度达到30cm的时候,可把茎下部的老叶去掉,摘去顶尖,促其多分枝。为了让凤仙花的每一朵花都健康成长,要经常转动花盆,使凤仙花的各个角度都接受到阳光照射。在出芽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芽后就要保持土壤的干燥,浇水最后挑选早上,因为这时温度适宜、阳光温和。浇水时四周多浇一些,植株附近不要浇太多,否则容易将幼苗淹死。栽培凤仙花的后期很容易出现病虫灾害,可以用药剂消毒盆土,并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另外凤仙花结果后,可以进行种子的收集,但采集种子要注意凤仙花的果实轻轻一碰就会爆裂,一定要做好准备措施。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八
摘要:为了提升园林种植树木的成活率,并实现园林绿化的生态效果和社会效益目标,本文针对园林树木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园林树木;种植技术;树木养护。
1提高园林树木种植效果的技术。
1.1种植前的准备通常园林树木种植的时间段是每年的3~5月中旬,或者10~11月下旬,最佳种植树木的时间为春季,因为春天温度比较适中,土层都已经解冻,而且春季一般雨水比较充足,适合树木根部的生长。园林树木移植之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和平整,以达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平整的目的是保证灌排水畅通,以防出现树木水分流失过多而枯死,更好地促进树木的生长。
1.2高度重视园林树木的起挖和包裹技术树木起挖是树木种植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起挖过程中要保证土球的完整性,面积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起挖时沿着规定的根幅外圈垂直往下挖,在挖掘中如果遇到比较粗大的树根,可用手锯将其锯断,防止出现根部劈裂的情况。在完成侧根的挖掘后,可将树木放倒在地上,再用工具切断主根,在对主根进行切割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尽量不要伤到根皮和须根,并保留好原土。万一不小心切坏根系,应及时修剪。
1.3重视树木的修剪在对园林树木进行移植时,首先要合理修剪树冠,保证树木不会发生过分蒸发现象,从而合理控制树木的湿度,提高树木种植的成活几率。此外,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树枝折断的现象,适当的修剪能够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1.4树木的种植首先,树木种植人员要深入了解树木原来的生长环境,依据其原来生长环境进行种植,能够让树木快速地适应新环境,从而提高成活率。其次,保护树木原来带有的土球。种植时若发现土球受到破坏,树木根群出现严重脱水现象时,应及时进行蘸根浆、浸蘸苗根,之后方可“入土”种植。第三,对树木肥料的处理。栽植人员应先将肥料进行混合腐熟,之后再取其约50%的份量填入土坑之中,注意要将其培育成丘状。第四,树木入坑时的处理工作。栽植人员将树木放入坑内时,需要使树木根系均匀地分布在坑底的.土丘之上,若不均匀,应及时调整,校正好位置。五是最后一个环节―――心土置入植穴。每填1层的土都要踏实,但也不宜用力过猛,同时应将树木适当往上提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树木的正常成活。
2园林树木养护所遵循的原则。
2.1按照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原则进行不同的园林树木生长规律都存在差异,可以根据树木生长发育的速度将其分为快生长和慢生长树种。其生态学特点包含了树木对环境的要求以及适应能力,如喜光植物、耐阴植物、中性植物等。在植物养护过程中,需遵循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充分了解和掌握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养护条件,更好地服务于园林绿化。
2.2保证全面管理养护树木,合理统筹园林种植的树木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比较庞大,每个种类的树木其生长规律和习性大不相同,所以在对树木进行养护管理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要保证对树木进行全面管理养护,有针对性的养护,确保树木特殊性得到合理管理,也就是说树木在生长养护管理过程中,不能漏一棵树、一个时间段。同时,要针对不同树种,不同时间段,选用不同的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3园林树木养护管理方法研究。
3.1土壤、养分和水分管理种植前就应该确保土壤适合树木的生长,工作人员可以参考土壤水肥等条件选择树木,并实施针对性的施肥喷药,养分管理以施肥为主,对植物的施肥应根据树木种类、季节、生长阶段有针对性地加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施肥应量少次多,既要保证供应,又不能因供应过量而导致肥害。浇水时,应浇足浇透、生长期需经常浇水,休眠期可间隔半月或1月浇1次。浇水设备需时时检查,确保运行良好,雨季应注意防洪防涝,以免因过多水分不能及时排出而对植物根系造成不良损伤。
3.2树体的促控与保护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通过调整和培养树势,可以让树木具备更好的艺术观赏效果。剪除生长位置不合理,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密生枝、徒长枝或被病虫害危害的病生枝;在夏季多风雨的季节和地区,对树冠进行修剪以减小迎风面积,可有效防止园林树木被风吹倒。同时,修剪可改变生长素在树体内的输送情况,改变植物的开花结果特性,达到更好的观赏性能。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树木的种植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为人们的休憩提供了舒服的场所。为了种植更多的园林树木,提高树木的成活效率,有必要对种植技术以及后期养护工作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月.公园园林树木的种植设计与栽植技术[j].黑龙江科学,(2)。
2胡连真.论园林绿化树木的种植与设计[j].河南林业科技,(9)。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九
(1)农作物专业化防治针对我国农作物目前所面临严峻病虫害形式唯一有效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在我国的北方。这里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以及种植培养形式的个不一样,这也逐渐造成农作物病虫害朝着加重的态势发展,比如北方水稻的稻飞虱病害,还有稻纵卷叶螟病害。另一方面是受到人员流动,作物产品流动的影响,这些人员或是作物产品上面有可能会寄居者某些农作物病虫害,当这些带有农作物害虫的人员或是作物产品流动到某一未感染地区是就会为该地区留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安全隐患,时机一旦成熟就会爆发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此外,由于我国面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的劳动力转战城市,致使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员的平均年龄趋向老龄,外加上农业活动者病虫害防治知识薄弱,农药销售厂商不尽负责,五花八门的农药宣传误导农民,造成我国农业的发展规模形式很难做到突破式发展。这里无一不显示着大力推进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对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大力推进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有利于提高我国先进植保技术的推广速度。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千家万户都要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我国过去在此方面所从事的努力与汗水都不少,但是效果确是不甚明显。植保工作需要严谨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需要专业的人员用通俗易懂的将植保的相关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而大力推进农作物的专业防治就很好的解决了植保技术的推广问题,在专业化防治推广过程中,要求做到将所有农民的农事集中到细分到相关的防治小组中,并派出专业的人员进行防治组的组织、病虫害讲解、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植保技术,是农业生产朝着市场化、效益化的方向迈进。
(3)大力推进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有利于有利于保障农民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同时也是农作拥有健康生长环境的重要保障。上文提到大量农村的劳动力转战城市,这使农作物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威胁。大力推广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的`播种等植保技术,完全可以摆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局面,降低农民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费用,合理分配劳动分工,提高农作物养植过程中的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粮食的产量。此外,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有效的避免了乱用农药的现象,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大大降低高毒以及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不仅保护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保障了农作物生成的质量,还有利于周边环境健康发展,使农业生产最终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式发展。
(1)专业化防治的市场性运作。
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是将农作物的专业化防治视作一种产业,进行开放式、竞争式、多元式管理,实行优胜劣汰、盈利效益的组织安排。其中,农作物专业化的防治组织肩负着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生产经营以及盈利效益的责任,而农民则是自由决定是否接受专化防治组织的防治服务。农民一旦接受防治服务,则防治组织与农民双方需进行平等的协商谈判,最终签订服务合同。
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形成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这其中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资生产与经营的相关企业、农业产业相关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都可以参与其中。防治组织的创办形式也有多种形式,包括独资、股份制、合伙合作的形式等。不论何种的组织形成形式、创立形式,其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有效的管理、引导与监督。
(2)专业化防治的地方性运作。
相对于专业防治的市场性运作,专业化防治的地方性运作也是极其有存在的必要性。专业化防治的地方性运作主要是为解决在当地专业防治推广过程中具体的如何组织、如何操作的问题。专业化防治地方性运作的防治组织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当地的,也可以是外地的,根据当地农作物种植的规模与种类,防治组织的规模大小也不确定,但一定要满足的当地或是周边的防治服务需求量。地方性运作的防治组织与市场性运作的防治组织一样,组织当地的病虫害防治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防治知识、植保技术等传授给农民个人。防治组织所组织操作的防治措施必须要落实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能够准确预报病虫害、做到能够准确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农药药剂使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得到防治结合。
3结语。
目前,农作物专业化防治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切实落实到实处,逐步提高专业化防治的组织管理措施,让农民体会到专业化防治的好处,接受专业化防治。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与支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化防治的宣传工作,做好监督工作,使我国农业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开宇,叶建春,陈军,刘建文,尹奇勋,刘维文,曹春梅,吴玉东,黄昌福.4种药剂组合对“两迁”害虫的防治效果评价[j].广西农学报.2012(05).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
次生林、人工林是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区域,其原因是由于树木品种过于单一所致,使其缺少较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种植油松幼苗时,需要和其它树苗交替播种,适合的混合比例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对其生态防御能力有着一定促进作用。
3.2农药。
虽然农药会对树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合理应用农药具有较多优势。现阶段对农药喷洒技术主要包括风送以及液力2种方式,因此,在喷洒过程中,借鉴以往防治经验,对油松采取雾化等方式,可明显降低病虫害的出现。若是条件允许,可以选择航空播撒的方式,从而降低污染与浪费现象的出现。
3.3人为或遗传。
油松发生病虫害,除了人为因素,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油松遗传所导致,但是,在技术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这一影响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
3.4枯叶病。
防治油松枯叶病时,通常是采取追肥与药物结合的形式进行。首先,对于土壤比较疏松的区域,应保持其肥沃,同时,有助于排水以及灌溉。之后处理苗圃中的枯枝病叶,将抗病树采取混合种植的方式,并在冬季深耕,确保病菌被深埋于土壤中,降低病原体整体数量。
3.5涂白防寒。
在采取涂白防寒措施时,应先考虑当时的温度,避免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确保这一方式能对油松幼苗起到防寒作用。但由于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温度持续在-30℃左右,应用效果较差。其主要操作过程包括:合理配制涂白液,之后将其喷洒在油松上,具体喷洒时间应在土壤完全冻结前完成喷洒工作后,其乳剂就会覆盖油松表面,使其表面整体呈现出灰白色的状态,从而有效反射阳光,避免温度突然降低影响油松生长。另外,乳剂还能起到预防水分丢失的作用,降低水分蒸发,不仅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而且对幼苗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3.6塑料薄膜。
管理幼苗时,由于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防寒效果,因此,在管理中应用广泛,其过程为:在苗地上方搭建小拱棚,利用塑料薄膜将其进行密封,拱棚底部用土埋实,使整个棚内密不通风。操作前应灌透底水,之后再进行以上操作,若是冬季温度过于寒冷,也可以将草帘覆盖于拱棚上方,从而起到防寒的作用。
4结语。
通过油松的分析得出,虽然油松具有较多的应用价值,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等问题,若是没有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对油松整体的成活率带来直接影响,是现阶段各城市林业局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在对油松进行选种和播种的过程中,应重点预防病虫害,确保油松整体成活率得到明显提高,使其真正发挥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赫福成,于勇.浅析油松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新农村:黑龙江,(10)。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一
产的一大障碍。草堰镇从2009年开始研究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的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2010―2011年分别在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以期能在生产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1、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达到以下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稳中有增。
2)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能使水稻品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
3)通过各种综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使水稻生产与环保相结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
这3方面内容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省工、省本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灰飞虱的越冬能力不断增强;受农村土地承包体制限制,许多沟边杂草没有能得到及时清理,客观上形成了灰飞虱量的增加,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和成本;在灰飞虱大发生的初期,防治药种单一,导致灰飞虱的抗性不断增强;采用各种综合防治技术大幅度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防效,从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广和应用综合防治技术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综合配套措施来确保效果。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试验研究比较发现,药剂浸种;防治麦田灰飞虱,压低基数;4月下旬结合麦类后期病虫总体防治,压低了灰飞虱种群数量,减轻了秧池危害;及时收割、耕翻灭茬;稻区麦子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耕翻灭茬一块,可杀死大量灰飞虱若虫,减少有效虫源;适当推迟栽插期和增加栽插密度;狠治田外杂草。
2)水稻选择什么类型的品种,对抗御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风险的能力有所不同,是获得成功的关健之一。
3)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采取综合措施,既防治水稻病虫草害又要使水稻大米合符无公害的要求,不使用单一药剂如吡虫啉等,而是尽量两元或三元复配剂。
4)水稻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肥水运筹等。
综上所述,水稻实行综合防治技术后,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大幅度提升大米的品质,通过其它措施的不断完善,使之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通过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保证了水稻的安全生产,保证了农民的丰产丰收,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二
目前,我国树种病虫害问题十分严峻,但是相关部门并未对此提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幼林保存率十分低下,给我国林木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面对当前的病虫害形势,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尤为重要。
2.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导致树木发生病虫害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我国林木结构分布十分不合理。树种单一,林木抵抗能力低下,导致病虫害盛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导致新型病虫入侵和繁殖,而大多林农对病虫知识知之甚少,不能及时对林木进行检疫,也是病虫害发生的一大原因。而且由于全球变暖,气候异常,使病虫有了更高的生存能力,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3.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的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3.1根腐病。
根腐病多从植物根尖或者伤口处被感染。积水过多,生长地过于潮湿、贫瘠,或移栽时根部掩埋太深都是导致树木易发生根腐病的原因。根腐病多发生在树木的新生根部。发病初期会出现浅褐色,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颜色会逐渐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也会逐渐出现坏死的症状。这类病害初期并没有很明显的患病症状,严重会导致树叶的脱落和树木的死亡。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蚜虫。
蚜虫病一般多发生春季,最初的发生期在三月中旬,最严重的时期是四、五月份。蚜虫多发生二十代左右,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虽然不会危及树木的生命,但是会严重影响树木的生命。对于蚜虫的预防一般采取在冬季把带卵的纸条剪掉的方法,还可以适量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尽量在产卵之前或者是在卵的孵化期进行防治。
3.3叶斑病。
叶斑病,顾名思义,可知其经常发生在树木的叶片部位。叶斑病的病菌一般会在寄主身上过东,易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发病,在多雨的季节病情则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纸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3.4介壳虫。
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最常发生在通风和透光度都比较差的条件下。此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树木的枝叶上,发生后会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逐渐减弱,严重后,树木可能会发生死亡。对于介壳虫的防治,平时应当主意对树木进行修剪,提高通风状况,改善透光程度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在树木发病后可以采取人工清除的方式,也可以在病虫害初期使用相关的药物来进行喷洒防治。
3.5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涉及树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了关于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几个方面:。
4.1预先调查。
对于树木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取预防为主,及时防治的原则。在树木种植之前应当首先对种植地区的环境进行一番调查,看看种植地区周围是否存在此类病虫害,病虫害程度严重情况及发生频率。调查结果出来后,要及时根据客观状况作出决定。比如:提前做好防治病虫害的预防计划,在植株发病前提前采取隔离措施,防治树木被感染。
4.2树苗选择。
为保证树木的健康成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在树木的在之前应当对树苗进行严格的检测,去除带病、抗病能力差的.树苗。选取健康、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株,加强对树种、树苗的保存和运输,避免植株在种植前被感染。树木栽植后,要提前喷洒一定的药剂进行预防。
4.3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的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4建立档案。
建立病虫害档案有利于掌握树木生长地区的病虫害状况。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把这些档案作为经验和参考资料,便于调查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以及病虫的进化和繁殖状况,和制定相关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改善对树木的管理措施。而且有利于对第二年的病虫害状况进行预测,积极引入病虫天敌,研发新型药物,使病虫害及时控制。
4.5改善管理技术。
由于单一树种的抗病能力很差,可以丰富种植地区树木的种类,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注意栽植间距的控制,了解植物相互搭配带来的影响,在保证树木正常成长的条件下,多种树木种植互相组合,同时互相抵抗病虫害。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尽早防治,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
5.总结。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
[2]吴小伟,周宏平等.无人机喷洒技术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
[3]刘丰玲,马东辉,刘天宏,喷施沼液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病虫害防治的影响[j].中国沼气..
[4]钟荣辉,徐晔春,邹春萍.盆栽一品红优质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大学.2009.
[5]王兴旺,金宝华,孙修东.南汇水蜜桃决策支持系统[j].安徽农业大学.2010.
[6]王红霞,陈随青.浅谈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j].2009.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三
近几年来,林木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林业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林木栽培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保障我国的林业生产安全,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1.1选苗技术。
林木栽培种植中,对于林木的优良种子选择尤其关键,它是所有作业的前提和基础,要掌握正确的选苗技术,依据不同地域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及水文条件为依据,选择抗旱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林木品种。在进行林木选苗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林木种子的浸泡、搅拌、晾晒等处理工作,以增强林木种子的抵抗力。林木种子的`浸泡和晾晒时间要严格把握,依照科学的处理方法,增强林木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林木种子拌合的药剂通常采用磷酸二氢钾、高锰酸钾等种衣剂,还可以根据林木栽培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替换。
1.2林地的翻整技术。
在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精细耕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在栽培林木种子之前,大面积翻整耕地,严格把握耕地翻整的深度、宽度等,较好地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在对林木栽培耕地的翻整作业中,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机械作业,并重点清除麦秆、秸秆等上一季的作物,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和方法,以增强林木种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升林木种子的出苗率。
1.3种植技术。
下种操作时,要注重选择适宜的林木播种时间,它是林木种子播种的关键,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特征加以选择,我国北部区域通常选择每年3月左右播种,保障林木在夏季充足的水热条件下生长。在播种林木种子时,还要注重对林木植株的种植密度控制,使林木能够具有一定的间隔,可以充分享受到所需的光照、水分及养分。
1.4水肥管理技术。
在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要实施适宜的灌溉和施肥技术,使林木拥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通常可以将氮、磷、钾肥作为林木栽培种植的底肥,栽培者还要根据不同的土地养分状态,调整氮肥、钾肥、磷肥的比例,以较好地使林木获得足够的土壤营养,提升林木的栽培产量和质量。
1.5不同生长期的管理技术。
在林木栽培过程中,还要关注林木在不同生长期的管理技术的运用。林木幼苗期是林木种根叶分化的关键阶段,与林木根系的发育有直接而密切的关联,为此,应在这一阶段及时定苗,当林木幼苗期的叶片抽出3~5片时留存1株最为壮硕的林木幼苗,并检查地块中的缺苗现象,及时补种,同时做好地块中杂草的根除工作,采用开沟施肥的方式,在不同地块中施加尿素,稳定林木的根系生长,并及时保证水分的供应。
林木种子的外部通常会包裹1层包衣,可有效地抵御土壤中的病虫侵袭,具有较强的杀虫毒性。如果林木种子没有这层包衣,则需要人工拌种,通过药剂的混合将林木包裹,如:吡虫啉、呋喃丹等,可以有效地增强林木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在对林木种子进行播种作业时,要对地块进行封闭式的处理,采用伊秀悬浮剂,依照一定的比例均匀喷洒于林木地块之中,并在林木出苗之后,适当喷洒林木专用除草剂,以更好地降低蚜虫及地下害虫对林木的危害。
在林木的幼苗期成长阶段,尤其要注重林木褐斑病,要以这一阶段采用烯只会醇等药剂,依照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以预防林木褐斑病的生成。同时,还要针对林木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害,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依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喷洒,以防止林木幼苗成长期的病虫害。
在林木生长期阶段之中,极易受到螟虫害的侵蚀,为此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采用大约10000只赤眼蜂分布投放,并配以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混合液,在这种“双管齐下”的生化防治策略之下,可以较好地杀死林木螟幼虫,使林木免受螟虫害的威胁。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林木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本植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因此要重视林木栽培技术的应用,从林木的选种、播种、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行林木栽培新技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害能力,提升林木的栽培质量。并且,还要在林木栽培种植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分析可能遭遇的病虫害侵袭,并针对性地采用病虫害防治措施和策略,实现科学的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2、李万洪,郭玉林.北方果树脱病毒及栽培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15)。
3、段春燕,毛军需,乔琦,侯小玫.盆栽牡丹防病虫害栽培技术[j].时珍国医国药,(10)。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四
加强林业检查,应重视产地检验,详细统计本地存在的苗圃、木材加工厂,完善健全产地检验台账。加强检疫、报检、证书签发等程序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产地检验,切断病虫害内部扩散的可能。对新建的林地,组织跟踪检查,建设部门中使用的木材,都要跟踪监管。发现有可疑疫情,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堵塞病虫害侵入的可能。就目前木材流通情况,不同省份树种交流、国外树种引进等频繁进行,为大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同样对林业部门病虫害的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注意提升树种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尤其集中造林地、重点保护地应常年监测,有效提升重点区域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同时,针对突发情况,预备早期的应急预案,以便特殊情况发生能从容不迫。
3.2科学合理造林,确保森林健康。
培养无检疫疫苗,在抵抗病虫害方面,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由此,培养专属疫苗,最好在专用基地培养,值得今后推广和使用。规划涉及林业规模时,务必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乡土品种。同时,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总之,造林工作的开展,务必科学化、合理化,确保森林的健康。
3.3多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3.4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技术。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
4结论。
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而在人工造林工程中,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树种引进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相关林业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等等,都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此外,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等导致的林业检疫问题频出,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病虫害肆虐的程度。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提高认识,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培养无检疫疫苗,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今后我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努力,本着科学造林,健康造林的原则,想必将确保林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和稳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3]周本庚.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5,(11):92.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五
在农作物的生长时期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是非常多的,并且所发生的阶段也不固定,由于我国的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比较差,不能有效的识别病虫害的特征,在农药的选择和使用上也不够准确,所以防治效果比较差。为了促进我国农作物的种植质量,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我国在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对农作物实行了病虫害防治直补的措施,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希望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合理药剂配方,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植保站从种子处理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发生量,结合气象预报,编发有关病虫害防治手册,对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赤斑黑沫蝉、螟虫、蓟马、赤枯病、稻纵卷叶螟、黏虫等10多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做出预报,并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通过科学合理药剂配方,及时施药防治,全面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1。3宣传培训。
关于直补方面的政策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技术上和方法上都要制定详细的策略。关于宣传的方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根据农村的现有状态进行全面的宣传覆盖工作。可以利用宣传车和小喇叭进行造势宣传,也可以利用村部的黑板报宣传。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工作,加强技术上的指导工作。首先要对乡镇负责农业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在专业业务知识和思维意识上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的工作方面有效的管理。然后是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可以在农村进行划片宣传,向农民讲授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并且印发技术资料,使农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防治技术。此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工作,通过建立农业专业网站,将这种防治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扩大宣传力度,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1。4备足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
对农民实行的防治直补工作不是以现金发放的形式来执行的,而是根据直补的金额通过农药和药械的发放来进行补贴。农药和药械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最为基础的保障,所以一定要将这些准备充足。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将病害的防治工作落实到位,防治直补资金的流失,有效的保证防治资金的合理使用。
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直补工作,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严格执行,确保直补资金全部应用到农作物病害防治上,防治资金的流失。首先基层单位要对农户的实际稻田面积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后上报给乡镇,乡镇根据汇报的数据到正规的农药部门进行购置,再根据报表的数据配送到基层村、社,在农民确认签字后配发农药。在农药的施用上,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药策略。对于药量的补发是按照实际的土地面积来分配的,对于不足的部分要由农民自己承担。
2。1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离不开农业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工作,要认真实施好,农业部门是联系财政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只有农业部门从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防治技术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防治技术指导,才能正确地做好病虫防治直补工作。
2。2农民自行防治使用的药品、药械不规范,导致少部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保证农药、药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民防治作物病虫知识和施药方式的技术培训。
2。3直补防治实施过程工作很繁琐,涉及到千家万户,操作起来很困难,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农户各自的想法不一致,组织实施的部门工作量大。今后操作实施要简单化,可由各区、县申报应补贴的病虫防治面积、农药品种及数量,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后统一采购发放给各乡(镇),各乡(镇)在认可的代销门市供应给农民,农民凭票购买。针对出现病虫发生种类多、而直补经费少的现象,必须提高农药和药械使用效率。
2。4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进行宣传,相互促进,增添农业科技宣传的活力。植保专业队需要发展、完善,以保证大面积使用。只有利用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治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农户自行防治,采用植保专业队机防与群防相结合的统防统治办法,才能保证大面积的实施完成。
结语。
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保障,所以发展农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要将农业建设科学有效的发展。在农业建设方面,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对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现阶段,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还不够,由于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对于有些虫害的特征还不能够确认,在防治方面就没有效果。由于缺乏技术性,所以在农药的选择使用上也不够科学,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够到位。国家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了直补工作,根据农民的实际耕地面积配发农药和药械,对于药物的选择比较科学,并且对农民进行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使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保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六
甘薯茎线虫病一旦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应根据茎线虫病的发病条件、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制定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2.1加强检疫措施必须严格实行种薯、种苗检疫制度,严禁从发病地区调运种薯、种苗。
2.2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目前,抗茎线虫病的品种有漯徐薯8号、豫薯12号、豫薯13号、苏薯7号、苏薯9号、济薯16号、秦薯4号等,不同地区可因地制宜合理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2.3建立无病留种地要选择3a以上未种过甘薯的地块作为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育苗时用50%辛硫磷300倍液浸种30min或50℃温水浸泡10min,杀死可能携带的茎线虫;薯苗利用药剂浸苗后再栽插,确保种苗不带茎线虫;种薯要收获后要同其它商品薯分开贮藏。
2.4采取合理栽培措施根据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病规律,改种春薯为夏薯,或春薯提前收获,茎线虫危害期短,可减轻危害。由于茎线虫多集中在薯苗基部的白色部位,因此,选用高剪苗田间栽插,可避免薯苗携带茎线虫在大田造成危害。
2.5及时清除病源要及时清除病源,切断茎线虫病的传播途径。在育苗、栽插、收获、贮藏等各个时期,一旦发现有病薯、病苗、病残体等,应该集中起来晒干后统一烧毁,不能用作肥料或饲料;另外,不能施带有病源的粪肥,用来耕作和田间作业的农具等工具也要进行病源的消毒处理。
2.6实行轮作倒茬针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以改种其它作物。实行甘薯与玉米、谷子、高粱、棉花等轮作,还可以实行水旱轮作,可以更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一般轮作年限要在3a以上。
2.7采用合理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一项最有效措施。在育苗过程中利用药剂进行浸种、浸苗或泼浇苗床,在大田栽插时可结合整地撒施或穴施一些药剂,这样可以直接杀死土壤、粪肥、种薯、种苗中的茎线虫,达到良好的效果。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七
摘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的传统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因其对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讲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性、现行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加之对传统农药的依赖性使用,不仅让一些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还杀死大量的害虫天敌,污染环境等众多的生态问题。所以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1.1园林植物病虫害结构复杂和种类繁多。
园林植物品种多,结构复杂,设计和配置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的数量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寄主,形成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害结构和种类[1]。
1.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园林植物的抗逆、抗病、抗虫能力减弱,加上其生长环境透气性差、长期缺水、缺肥、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频繁性与长期性。
1.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园林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的配置和园林植物种植方式更加灵活,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5小害虫(蚜、蚧、螨、粉虱、蓟码)和生态枝干病害已经成为城市园林主要病虫害。据全国33个城市近年调查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2.1化学防治。
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在园林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园林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环保部门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前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害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2.3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一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是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在杨树人工林中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1防治策略向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自然状态下植物一病虫一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使得病虫种群密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波动。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的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避免单一病虫和单一植物多种病虫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期效果。
3.2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计时,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生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科学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性,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生态手段防治园林植物病虫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或引入外来天敌,或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来防治园林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第三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根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里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真正起到杀虫作用的农药只占0.03%[4]。
3.3效果评价向多指标综合评价方向发展。
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调控、综合防治以及害虫生态治理的角度,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个体为唯一目的的做法,即使获得100%的防治效果也不能说是最好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防治效果,它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必须以生物间动态平衡规律去考虑防治措施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坚持效果第一和追求较长时间持续防治的衡量标准,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从而使病虫害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5]。
3.4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固有的免疫力,发展相生植保。生态环境对病虫害是有免疫力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植物间食物链关系种植相生植物,提高这种免疫力。合理的植物组成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6]。
4.结束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绿化成败的关键之一。我们相信,随着害虫可持续控制理论、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的不断完善,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活的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就一定会使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步完善,并越来越符合城市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