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角度和重点,突出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供稿:福清监狱李斌龙。
晚上在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收看了省女子监狱陈黎华的事迹,同为监狱人民警察,我深感一股力量蓬勃有力,这股力量由陈黎华内心坚定的信仰向我们传递而来。
苦难检验人灵魂的坚强与软弱,坚强的灵魂在巨大的苦难中仍能昂然屹立,软弱的灵魂在寻常的苦难中也会一蹶不振。有信仰的人在漫漫的人生征程中,因灵魂有所归依而坚定有力。没有信仰的人,其灵魂只能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浑浑噩噩地飘荡。
没有根植于内心的信仰,没有崇高信仰的有力支撑,怎能步履坚实,()怎能历尽苦难,淬火成钢?“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正是共产主义这般坚定的信仰唤起陈黎华,唤起无数监狱人民警察的万丈雄心和伟大激情,信仰的力量由之而生。
心中要有信仰,脚下便有力量。陈黎华的信仰也是我们的信仰,让我们以陈黎华为榜样,始终保持监狱人民警察的党性不动摇,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让共产主义信仰在我们心中扎根生长,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踏实有力。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连日来,援疆干部王华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他生前工作的兵团第四师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王华把宝贵生命留在了伊犁垦区大地,值得每一个垦区人永远铭记,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大家都要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低调谦逊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将他的精神延续下去。
“王叔叔,在你的帮助下,我已完成高中学业,考入大连海洋大学,现已乘火车前往大学报到,非常非常感谢您……”这是一条无法送达的短信,是一份迟来的感谢。
发送短信的是四师可克达拉市一中的学生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她曾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王华得知她的情况后,主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从工资中拿出元对她进行资助,让她如愿考上了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兴高采烈地跑去当面感谢王叔叔,可总是失望而归,因为王华工作太忙几次都没找到他。她得知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后,忍着悲痛,执意写下了这条短信,发了出去,她相信王叔叔在天堂一定能收到。
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王华时的情景:“记得那是高二的第一学期,一天我正在上课,班主任悄悄把我叫到学校会议室,一个个子高高的叔叔走过来拉着我的手,把装有2000元钱的信封递到我手中,并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从今往后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要再为上不起学而发愁分心,要把这个成绩一直保持下去。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就给他打电话……他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提起王华,伊力米努尔马合木提泣不成声。
兵团第四师援疆办干部加那提看到追记王华的事迹后,再一次落泪了。
她说:“作为一名援疆干部,王华牢记历史使命,用一片赤诚把江苏的深情厚谊带给伊犁垦区各族群众。我要以他为标杆,学习他身体力行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去奉献,去建设自己的家园。”
兵团第四师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姜瑞亭回想起初见王华的情景说:“那是我陪他到团场学校调研,他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来这里挂职,就要做这里的人,要敢说真话、勤办实事,带着对四师的感情去做好每一件事。’”
“这几年,王华在师市社区建设中给予了许多帮助,我们会把他的工作继续延续下去,不辜负他生前的期望。”兵团第四师民政局社区指导办主任庞春霞哽咽地说道。
“麻烦别人对王华来说是种负担,他做人做事低调谦和,从不轻易给别人添麻烦,有几次家里人不远万里来伊犁看他,等我们知道,他的家人都已经离开了。”这是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程相申对王华的评价。
援疆干部戴永卿回想起与王华相处的种种时,八尺男儿的泪水止不住,啪啪地向下落。他说:“王华性格随和,很有思想,干事思路清晰、扎实。虽然王华走了,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工作作风,做好援疆工作,用业绩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华副组长的不幸牺牲,让我们深感悲痛,至今,我仍会觉得,他没有离开我们,只是出远门还未回来……”援疆干部、镇江前指办公室主任张永说,“王华副组长把援受双方的深厚情谊留在了四师可克达拉市,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王华走了,但王华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广大援疆干部,立足岗位、立足自身,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规划好援疆项目,多做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实事好事。”
援疆干部、六十四团团长助理孙太元说:“我忍着泪水看完了王华事迹,内心对他的怀念被媒体的报道激发出来。王华真是非常了不起,他对援疆工作的倾情投入、殚精竭虑的奉献情怀、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而这也正是我们援疆干部需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陈莹丽老师展现了人民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愧是我市新时期普通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学习的感受和体会。
一、爱岗敬业、勤奋拼搏。
陈莹丽老师今年26岁,花季般的年龄,对未来的理想和希望在她那年轻的心中涌动着,她用青春的琴弦弹奏着动人的音符。据她的同事介绍,“自20xx年毕业以来,陈莹丽老师先后在乐清市公立寄宿学校代课、20xx年9月通过考试招聘,分配到乐清市大荆镇镇安学校工作。上学期担任七一(1)班主任兼任七九年级社会与历史老师,本学期因另一位社会与历史老师产假(我校只有二位社政老师),初中三个级段的社政课全担在了陈老师肩上,她毫无怨言地接任。去年下半年,陈老师所教的初一社政期末质量抽测在大荆学区排名第二……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追求上进。在病因确诊后,还请求其父亲接至学校,坚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来回120多公里。她一边工作,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不但没有被困难打倒,更是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工作。”她这种爱岗敬业、勤奋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回想自己,1985年初中毕业的我当上了代课教师,由于我坚持不断函授学习和实践研究,先后获得中师、大专和本科文凭,19xx年转为公办教师,如今也从一位初涉教坛的毛毛丫头成长为苍南县龙港镇新城二小的校长助理兼校办主任,还兼任四(1)语文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践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道德操守,与教师同甘共苦,共同进步,从不迟到、早退,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晚,站立校门口迎接教师和学生,放学默送他们回家。以自己坦诚的待人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全体师生做出了表率。但跟陈莹丽老师相比,在学历经历上我没有她的高大上,在敬业精神方面我还远远达不到她那短短3年教龄的“爱岗敬业、勤奋拼搏”的崇高境界。
二、无私奉献、大爱无痕。
根据陈老师的事迹报道,“3月24日,陈莹丽老师因为一直低烧不退,在同事的劝说下回家,第二天在父亲和姐姐的陪同下,去乐清、上海检查,她被检查出肝癌晚期(当时跟学校说只是腹部有阴影)。生命已是倒计时了,家人瞒着她,聪慧的她瞒着家人,瞒着我们,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可心里放不下初三的孩子,她又回到了学生当中,走上她熟悉的讲台……。家人劝告她别累着身子,她说,只有在学校,和学生在一起,和同事在一起,她才觉得快乐!她这一行动,证明了一个90后对这份教育工作的执着与坚守,以校为家、关爱学生,永远把孩子当做平等的生命给予尊重。她的这份坚强,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和责任铸造师魂,把全部爱心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读了这段事迹后,我对陈老师心系学生,牵肠挂肚,无私奉献,大爱无痕,深有同感。
20xx年7月27日,我的爱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一次活动中突发脑溢血,虽然手术成功,但至今昏迷不醒,已确诊为植物人。亲恩情重难连理,不怨造化作弄人,但是我永远记住我还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情系爱人,更心系学生,我只有加倍辛勤工作,为我的学生快乐成长和我崇尚的教育事业奉献一切,才能圆我爱人教书育人的美好夙愿。当年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无法承受,再加上面临着经济的困难,精神上的压力,使我真的是走投无路,曾经想放弃教师的职业去一心一意陪伴爱人,后来想起我和爱人曾经的誓言――我们共同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五年来,我的家庭背负着昂贵的医药费,原本清贫的生活雪上加霜,就在爱人与教育事业两难抉择时,最后考虑两者兼顾,也愿意加倍付出,因为我爱自己的工作,爱我的学生,爱我的爱人。我家是一个拥有6位教师的教育之家,公公、婆婆、小叔子、小姑子等都是人民教师,在他们的劝说下,我从痛不欲生中走出来,夙夜在公,忘我工作,用真心、真情和爱心培养下一代,以使我和爱人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目前,周一至周五,我的爱人由婆婆和保姆照顾,而我努力工作,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周末去医院照顾老公,长此以往着实让人牵肠挂肚,但我无怨无悔,努力坚守着。
三、勇于探索、知行合一。
陈莹丽老师教科研意识强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20xx学年第一学期,陈老师带领学生走访了两三趟仙溪南x牌坊群,精心指导和修改学生的小论文。最终,《探访乐清南x牌坊群》获得了温州市历史与社会学科小论文比赛二等奖。平时,陈老师积极参与学校师徒挂钩学习活动。指导她的朱海燕老师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她非常用心、好学,功课这么多,还坚持每周二来听课。课后是中午11:35,留她吃饭,一回都不留,只说还有午休,学生在等着她。”朱海燕老师的简短评语道出了陈莹丽老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渴望、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和对教科研工作的那份矜持,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她这种“勇于探索、知行合一”的专业精神。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我对这次学习的真切体会,也是我的庄严承诺。在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我一定要虚心地向同行和领导请教,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宝贵的管理经验。在工作之余尽力挤出时间学习,让阅读、思考和研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陈莹丽老师虽离我们远去了,可她那种“爱岗敬业、勤奋拼搏,无私奉献、大爱无痕,勇于探索、知行合一”的优秀品质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将永远驻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前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从“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到活在身边的理想”邹碧华再到“雪莲花一般的王华”,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给广大的党员干部树立了一个榜样,给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援藏干部王华让我们懂得,干部的难与易,如雪莲花一般的艰辛成长,却也需要雪莲花一般简单的觉悟。
能够迎难而上的拼搏。有不少干部开始埋怨工作越来越多,群众越来越难伺候,要迎合上级也要讨好下级,要迎接检查也要接受信访,要做好上级精神传达贯彻,也要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这样的承上启下,确实也有一些“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尴尬。然而,俗话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可能我们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亦或者有太多的不得已的历史原因,也有可能是上级没有因地制宜的政策,也可能是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不相符合导致无理取闹。然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多动动脑筋,多想想办法,即便不能两全其美,总能够有更好的处置方式。
能够草木有心的博爱。不管是“人走茶凉”还是“人情冷漠”,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管是干部还是群众,社会有一些情感的麻木。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他们来说,苦不抱怨,因为这是使命的召唤;难不退缩,因为这是笃定的信仰;累却心安,因为这是光荣的职责。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1988年,从小成绩优异的陈薇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获得了浙大保送清华大学的唯一资格,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攻读硕士。
当时的陈薇,并没有做科学家的想法,甚至被同学们认为是最不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长发飘飘的她性格活泼,打扮时尚。虽然是理科生,但陈薇却热爱文学和舞蹈,时常在校刊上发表美文,在学生食堂举办周末舞会,还是清华咖啡厅的第一批女服务员。
直到1990年,陈薇的老师要她去军事医学科学院买一种实验试剂的时候,她的人生轨迹才开始了真正的改变。一次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短暂接触,让陈薇被那里完备的科研设备,先进尖端的课题和杰出的科研人员所深深吸引,产生了一种投身其中的强烈愿望。
1991年,硕士毕业的陈薇作出了一个选择:去参军,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里做科研。然而,此时的她已经签约了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如果按照计划,迎接她的将是高薪白领的生活。家人朋友不理解她的选择,觉得清华硕士到部队就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是落伍。但陈薇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进入军队已29年的陈薇现在回想起来,眼神里还是充满坚定:“我来到军队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在这里待一辈子了,因为我的老前辈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遇到很多好的老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留下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我喜欢专注做这个事儿。”
32岁的陈薇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她成为了一名母亲但仅仅休了一个月产假后她便回到实验室埋头专注科研。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她抽空回家看了公婆回到实验室却只看到一地的液体看着两个月的细胞实验顷刻化为乌有她一个人站在实验室放声大哭。在之后的几年里陈薇很少能在12点之前回家。
渐渐地,陈薇开始带领一批军队科研工作者们展开重大抗病毒药物的科研任务。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谁能料想到20__开年,我们会以“战役”开始,面对看不见的敌人,我们的英雄挺身而出,热血出征,而身在家中被隔离的我们能够做的便是为爱发声:敬英雄,望凯旋!
我们敬他们的取舍,纵有牵挂,依然初心不改。曾是部队医院护士长的李晓静在疫情爆发后写下请战书,甚至没等到部队正式批复就带着50名“娘子军”护理队驰援武汉,她要“若有战,召必至”,却请求“别报名字”,只因“妈妈会担心”。火神山医院护士得知在“战疫”时错过母亲临终前的电话后,朝家的方向三鞠躬,转身继续投入战斗。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是父母儿女,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个普通人。国难当头,他们舍小家而为大家,愿小别离终换大团圆。
我们敬他们的无私,心知代价,依然不计付出。无私是95后护士李慧请战时的一句“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无私是剃光了及腰长发的护士单霞的一句“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的人”……他们不计报酬,无顾生死,请战上一线,用肩膀扛起重任,与时间赛跑,与疫魔夺生命。
看!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中国也从来不缺英雄,缺的是一颗崇尚英雄的心,所以让我们一起敬英雄,望凯旋!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他是建设‘新家园’的带头人;在推广普及农村科技过程中,他带头修建使用沼气池、建盖大棚蔬菜;通过党员的实际行动来感召群众,破除村民的陈规陋习,让群众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在毗邻中缅边境的镇康县采访时,南伞镇红岩村的村民说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世华,如数家珍。
走进村委会洁净宽敞的大院,只见“四议两公开”、村“两委”班子学习、民主评议党员等14项制度档案格外规整地排放在两边的白墙上。甘蔗、烤烟、核桃“双支撑一主导”产业指标任务,种植养殖协会理事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路看病上学等社会事业规划……这些事关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村委会会议室里分类建档归总。这是毕世华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花了4年时间凝聚而成的智慧。
毕世华常说,全村党员选我当党总支书记是信任我,如果干不出个样子来,上对不起党组织,下对不起全村的父老乡亲。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他用自己的行动,让五星红旗在祖国边境上迎风招展。
8月,由于与镇康接壤的缅甸果敢地区发生武装对峙,大量边民涌入镇康境内,红岩一时成了南伞镇涌入边民最多的村。便道管理、疏导安置、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治安防控……毕世华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把这些突如其来的涉外事务做得井井有条。毕世华带领大家在118号至121号界桩显眼地段连续插上了5面国旗,筑起了坚固的护国城墙。事后有人问他:“对面正在交战,你不怕吗?”他笑着说:“身为界务管理员,我必须把国旗插上去,把尊严亮出来。即使我真的出了意外也不后悔!”
7年来,身兼界务管理员的毕世华上千次亲临界桩进行巡护。提起毕世华,边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懂政策、有水平,公正、公平,他办事我们放心!”
“红白喜事习相近,同宗同族一家人。生产生活性相通,隔山隔水一家亲。”毕世华告诉记者:“这是一首流传在中缅边境上的‘阿数瑟’民歌,对歌赛歌对于边境线上的两国边民来说是家常便饭。现在我们村里的‘练歌会’热闹得很。今年中秋节准备和境外的寨子搞一场歌友会。到时你一准要来参加。”
党员寄语:结合红岩村山高路远的实际,少撤并校点,在一些偏远的村组保留校点,配齐配好老师,改善教学条件,方便山区孩子上学,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为边疆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3年前,时任江苏镇江句容市副市长的王华申请援疆,成为江苏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王华和38位援疆干部来到兵团四师,刚到他就跑遍了四师18个团场。援疆,就要做点实事。王华和同事们在全面调研之后,拿出了他们的工作方案:3年里,改善当地的医疗环境;建设可克达拉高中新校区;还要促进团场的畜牧养殖业、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的发展。3年,900多天,王华没有一刻停歇,他要在援疆的3年里,把定下的项目挨个完成。
为了这些项目,王华手里每年要过近两个亿的资金,但没有一分钱出问题。招商引资、项目招投标,也有人送红包、拉关系,都被王华拒之门外。他所在的援疆工作组,3年来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73亿元,实施援疆项目55个,他和同事们多次被授予援疆工作先进师,兵团突出贡献奖。
人虽然走了,但是精神还在。虽然王华的事迹并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是他在实际工作当中,以实干、廉洁、奉献的精神,体现出信仰、信念的力量,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焦点访谈报道说,2014年镇江第二批对口援疆,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73亿元,实施援疆项目55个,超过80%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改善、城镇化和教育等领域。而王华在援疆期间主要负责的就是教育、卫生和产业援疆。为了让项目落到实处,王华紧盯每一个项目,亲自跟踪、反复核对。
一方面要改善民生,一方面要发展经济,王华还带领着镇江援疆前方工作组成员参与到了招商引资的工作中,他多次往返镇江和新疆,尽力为产业援疆争取落地项目。
从镇江引进来的这些企业落户当地后,王华时常会去企业看看,除了关心企业生产,还经常帮企业四处联系推销产品。
王华说,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不做看客。他说得深切,更做得扎实。现在,他的援疆工作提前结束了,但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永远把他当作这里的主人,永远与他一起分享喜悦与荣光。这正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所以它才会感动天南地北、老老少少的受众。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王华,都渴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有益于人民。王华引起关注,说明正能量是主流。大胆说、勇敢做,让我们都去传播正能量,贡献正能量。
据了解,从今天起,中央级媒体还将对王华同志的事迹进行集中宣传;由现代快报制作的h5作品《想你!天山雪莲为你绽放》点击量达数百万次,广大读者、网民可继续予以关注。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是的,他们也害怕。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送来了自己,送来了物资,更送来了信心和力量。医生和病患,共同战“疫”50多天,早已成了生死之交,离别时刻,怎能不哭。
有位60多岁的大爷,感染了新冠肺炎,因为年纪大了,基础病多,一直很害怕。经过25天治疗后才挺过“鬼门关”。
住院期间,他一直听到的,是医生细心的叮嘱、护士温柔的安慰。看着那一双双比星星还要明亮的眼睛,就让人充满力量,但却始终不知道口罩后面是怎样的人。
临到出院的时候,大爷向自己的主治医生提出了一个请求:“能不能摘下口罩,让我看看你的真实模样,永远记在心里。”
医生退后一步,解下了口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让大爷仔细看了好几分钟,自己也忍不住湿了眼眶。
27岁的胡女士,在3月6号被确诊患上新冠肺炎,随后就被转送至雷神山医院治疗。
作为一个怀孕33周的准妈妈,看着每天飙升的数字,一想到肚子里的宝宝,她就开始害怕。在医护人员的耐心陪伴下,经过2周的治疗,终于康复出院。
医护人员还特意准备了婴儿衣服、奶粉等送给她,双方说好了,宝宝出生后一定要给医院报喜。
疫情有多可怕,湖北的人民最深有体会。
鄂州一位男子,一家11口人全部感染了新冠肺炎,并且有3名重症患者,时刻处在不知道自己的亲人会不会下一刻就变成一个数字的恐惧中,那该多让人崩溃啊。
是贵州医疗队的白衣天使们从死神手中抢下了家人的命。每天认真负责的治疗护理,同时还为他加油鼓励,这才让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得知医疗队要回家了,他挤在送别人群中,看着大巴驶来,更是激动得跪下感谢医护人员。“不是作秀,只是千恩万谢不知如何表达。”如此重礼,让医疗队员们又感动又难受。
这次疫情,让许多无名英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3月22日,东风风神的一个志愿者车友群,在援鄂医疗队即将离别之际,策划了一次送樱花饼的行动,让忙碌的他们“吃”到武汉的樱花,感受甜美的春天。同时还许下承诺,下次来汉,提供免费接送、免费导游,尽好地主之谊。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并明确了20字的”好干部标准“。而援藏干部王华不仅用行动践行了这一标准而且用自己宝贵的生命竖起了好干部的时代丰碑。
忍得住孤独,竖起信念坚定丰碑。“越是到援疆工作收尾阶段,越是要对党、对工作负责,严格要求自己,站好最后一班岗。”王华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展现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情怀,他不仅坚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还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定格在了援疆工作岗位上。而这些恰恰体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
耐得住艰难,竖起为民服务丰碑。作为一名援疆干部,王华牢记历史使命,用一片赤诚把党的深情厚爱带给新疆兵团各族群众。他在项目选建上不求“高大上”,重点向民生倾斜。如今学校即将竣工,保障房小区、社区服务中心,在他的奔走下投入使用。他为民生改善、职工增收,直至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兵团大地。群众手拉黑底白字的横幅迎接王华“回家”的场景足以说明其与群众建立起的深厚情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顶得住压力,竖起勤政务实丰碑。王华在平凡岗位上义无反顾地默默坚守,在群众需要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对援疆工作的倾情投入、殚精竭虑的奉献情怀、专业敬业和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正是其敢于面对压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创造出了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扛得起责任,竖起敢于担当丰碑。有一种责任叫敢于担当,这是援疆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王华践行诺言,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在援疆岗位上,为援疆地的各族职工群众贡献了聪明才智,把满腔热血播撒在援疆大地,为援疆干部赢得了尊重。我们从王华的身上不仅学到了一种精神,而且体会到了一种责任,这就是敢于担当。
挡得住诱惑,竖起清正廉洁丰碑。“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身先士卒、倾力援疆、情系天山、清正廉洁”。从群众拉出的条条横幅中完全能解读出王华对自己政治生命的坚守,拒腐蚀、永不沾这一政治本色的保持。“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王华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做了我们时代的劲草和真金,为我们竖起一座好干部丰碑。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近日,通过学习张富清先进事迹,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坚守的那一份初心,让我感动不已,数次落泪。他身上的这些可贵精神,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习张富清事迹,就要传承中国精神。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中国精神的传承,并深深的感动着我。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精神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人才能在面对困难险阻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宣传中国精神。不断学习先进事迹,向社会、向身边人宣传中国精神,感染每一个人,让这种精神鼓舞和激励每一个人不断攻坚克难、奋勇向前,让这种精神成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张富清事迹,就要坚定理想信念。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并深深的感动着我。理论武装头脑。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全面学、贯通学、深入学,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做好当前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在群众中锻炼,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服务群众,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张富清事迹,就要砺炼高尚情操。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并深深的感动着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一名机关干部来说,就是要增强党性,弘扬共产党人的正气。自觉经受各种考验,在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方面做出表率,严格约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计较个人地位、名利,多为群众做实事。
学习张富清事迹,就要勇于担当负责。从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坚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奉献精神,并深深的感动着我。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遇到事业上的瓶颈、坎坷与挫折时,要向张富清榜英雄学习,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上来评判自己的荣辱得失,衡量自己的工作成绩,检验自己人生的奋斗价值,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此时,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团团斗志涌上,一缕缕“安心”埋下。不临“战场”,不知其中“情”。上了“战场”,方解其中“味”。这一幕,让人心安。
正冠,“正”的是战“疫”必胜的人心。正冠,这个“小举动”,你却能感受到它直抵人心的力量。记得在村里工作,跟村支书一起走访群众。村支书每到一家,一定会要把群众倒的茶水喝完。后来我知道:那“茶水”是村民对我们的“看重”;“喝下去”,那是人心跟人心的互动;“喝完”,那是平凡对平凡的致敬!恰如此时的场景。当我们感受到身边正能量的激励,内心便得以“行正”。同时,也会从心底向对方这样“正冠式”的举动给予致敬。此时,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这样“正冠式”举动不知有多少。心安有归处。请把它们记在心里,在战“疫”关键期,汇成我们战“疫”决战必胜的“底气”和信心,这就是我们向战“疫”一线的人们致以最深情的“回敬”。
理带,“理”的是战“疫”必胜的气势。人无精神轻飘飘。做人总要有点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出来的气场就是气势。气势就是“不怯场”。记得,每当我们考试时,老师们嘱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怯场。面对这样的“大考”,我们绝不能、也绝不会怯场,因为在战“疫”一线人们的内心里,已澎湃出这战“疫”必胜的“气势”。对于地铁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理带,就是整理胸前挂证件的带子,“理出”在战“疫”前,最有气势的“妆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理带”就是寻找、整理、挖掘我们内心那条蕴藏无限力量的“带子”。这是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子”,找到了,我们的心就“安”了,我们战“疫”的胜利就稳了。
示意,“示”的是战“疫”必胜的决绝。在战“疫”的关键期,每一个“示意”,都是一份坚定。面对“战”友,我们是最不会表达的,胸中虽有万千话语却不能诉说。面对战“疫”,我们是最会表达的,从内心发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以点燃坚决战“疫”的决心,成为真正的“勇士”,去直面这场残酷的“战争”。就像那些默默离开家人,决绝地奔向战“疫”主战场的“英雄们”;就像那些无论日夜,无论寒雪,都毫无怨言守护在公路道口、守护在村居门口的一线战“疫”者们;就像那些在我们身后,开工复产为前线不断输送物质而辛勤劳作的生产者们;就像那些为保障城乡生活,来回往返配送物质,只远远望去的“骑手们”。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万言”。此景,在彼此内心的“示意”,就是我们战“疫”必胜的决绝!远望他们前进的“背影”就是“心安”!(原标题《正冠理带示意吾心安处在“此时”》)。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某,某市第某中学初中数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模范班主任,201某年某月被某省教育厅评为某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年前,某老师领到了上级奖励的1000元现金,2月1日,她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将这1000元捐给学校,希望在非常时期能为抗击疫情做点贡献。
这是一位老师质朴的话语,但在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却彰显了一位人民教师朴素的爱国情怀和对学校培育的感恩之情。1000元捐款现已转给学校抗击疫情领导小组,按照某老师意愿将全部用于一线疫情防控工作。
某老师是是市某中及全市广大教师大爱情怀的缩影。疫情当前,全市广大教师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坚守在社区志愿服务岗位;电话追踪每一位学生的行程动向、身体情况;克服困难开展网络直播课程,只为不因疫情耽误学生学习进度。全市教育系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祖国风雨同行,共克时艰!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党员和疾控战线的老兵,我准备好了直面挑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接到防控指令积极走在防控前沿,做流调,摸底数,进村入户哪里都有自己防控的身影。
做好疫情防控“联络兵”:高速检查站处在疫情输入的第一关口,突发状况多,直面事件多,如何及时解决好存在的问题,让疫情控制流程顺畅,及时把信息汇报给各级领导、指挥部,加强各项工作的联络和协调。不分昼夜,手机和各种信息的铃声就是自己的工作指令。制订所需表格四种,详细记录各种信息。汇报请示,各种信息和数字规范准确及时的汇总传递上报。
保障供给的“运输兵”:高速检查站监测任务中,防护消杀用品消耗较大,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和疫区归来车辆的消杀及时所需用品,每天随时保障供给。根据每天的检查量,统筹合理供应防护消杀用品配送以及疫区归来人员的留观转运等工作,转院留观转运29人次,转运工作到深夜,有时半夜到凌晨,从不拖延默默工作,顺利完成每次任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从指挥,严守纪律,认真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尽快打赢疫情攻坚战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中国必赢!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五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x镇党委带领全镇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以实际行动落实上级领导和全镇人民交予的疫情防控艰巨任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x镇党委依靠集体的智慧,以大无畏的精神,顾全大局,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充分发挥“领头羊”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全体干部冲锋在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连续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热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扣人心弦的壮丽诗篇。
战斗堡垒坚不可摧。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x镇党委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面落实各项防控工作任务。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指挥。战斗伊始,x镇党委立即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建立镇、村、组三级防控工作责任网格体系。至今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推进)会议12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体干部深刻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全面落实防控措施。日夜繁忙的x镇干部,全面深入到防疫一线,下村入户,收集摸排,研究对策,召开会议,传送信息,落实任务。按照“坚决不发生,确保不扩散”的目标,以“镇村一体化、村组一体化、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全镇总动员,上下齐参与。从每个村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镇村联防,群防群治,狠抓防控措施的落实。组建防控工作党员志愿服务队18支,发放《告知书》3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30余幅,全覆盖入户宣传摸排12000余人。临时关闭场镇3个,劝导暂停营业麻将馆6家、餐馆20家、鱼塘1个。劝退农村宴席16起890桌。设置x镇葫芦坝入境监测点1个,盘查车辆764台2625人。18个村自发地组织设置入村管控点31个,检查车辆1061台2924人,宣传劝导,护村护组,对防控疫情输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村村响、流动喇叭、宣传单、微信群、公众号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有关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政策措施,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普遍提高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全力摸准外出返乡人员、外来人口、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情况,建立台账,居家医学观察,明确责任人,动态管理。
先锋模范锐不可挡。
在疫情防控一线,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干部,他们始终与人民肩并肩、心连心。党委书记徐娟。带领镇党委班子、全体干部,每天综合研判、梳理问题、查找漏洞、处置落实,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紧张有序。镇干部杨超,也是黄村村党支部书记。30日夜里,群众一个电话告知身体不适,他便马不停蹄。他知道这户并非重点关注人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加之夜里群众出行不便和心里有担忧,他第一时间向镇指挥部汇报,便快速联合卫生院医生上门查访,为群众检查身体,疏导心理,结果是欣慰的,事情完结已是夜深人静之时。镇干部杨潇。中共预备党员,接到上班通知后第一时间取消了原定于2月3日的婚礼,一心扑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全镇所有数据全部到这里汇总,梳理分类应用,为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效精准开展提供支持。他们是全镇干部的缩影,他们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念把方便留给群众,困难留给自己,把健康和安全留给群众,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用生命筑起了一道保护人民群众的血肉长城。
党的力量凝聚人心。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坚贞。在x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全镇老百姓齐心协力,严防死守。规划村张小凡、郝赵杨、张杰澳、柏万,中坝村张智杰、徐永发,他们志愿到村设卡点执勤,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景春村普通党员姚玉仙。每天义务为中坝、四方、规划三村联合监测点执勤人员提供午餐、开水和取暖设备,并换岗执勤。溪口村党员赵兴鉴家属为入户排查干部免费送午餐。规划村村民郝明春自费买中草药为干部熬制大锅汤。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暖心的行为,给予全镇干部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x镇党委坚决打赢这场无硝烟战役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疫情,x镇干部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战争尚未结束,x镇党委一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抗击到底!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六
20__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节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阴影笼罩在武汉上空,笼罩在神州大地。这个春节,我们过得有点清冷,有点紧张,有点焦虑,但也不乏温情,不乏感动。
面对疫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想,首先我们要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爷爷多次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时间作出了重要指示,疫情面前,我们绝不退缩!目前我国的医学科研与医疗医务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加上有战胜“非典”和协助战胜“埃博拉”病毒的成功经验,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其次,我们要关注官方报道,增加对疫情的了解,不恐慌;学会理性看待问题,不信谣,不传谣,不添堵。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省、市、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疫情通报制度,不瞒报,不误报,定期发布最新疫情信息。我们要时刻关注疫情发展与防控情况,不必过于紧张,更不能恐慌;积极录制防控宣传视频、制作防控宣传绘画、致最美逆行者的一封信等。号召全体同学们,防范疫情,我们在行动,我们永远在一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七
“他没有钱,但有爱,他不是明星,只是个凡人,但他是我的爱人。向逆流而行奋斗在防疫前线的勇士们致敬,愿你们平安!”这是农发行应城市支行副行长x在战疫日记中的一句话。她的爱人,是奋战在基层防疫一线的勇士,而她,则是义无反顾和爱人并肩作战的无畏战士。从腊月三十到大年初十,她放弃春节休假,放弃陪伴半年多未见的儿子,和丈夫二人舍小家保大家,毅然决然的投身扶贫驻点村的防疫一线。
20__年春节,当全国上下的人们正准备庆祝虎年新春到来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x及周边城市悄然蔓延。应城市位于x省中部偏东,距x市仅96公里。在汉的应城人基数很大,春节期间从x回家过年的人更不在少数。疫情形势十分严峻,防疫工作刻不容缓。1月24日,大年三十,应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紧急下发了《关于选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驻村防控工作队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队。接到通知后,原本不是驻村工作队队员的x没有迟疑,没有犹豫,主动请缨,要求组织允许她和丈夫二人前往应城市陈河镇中街村开展驻村防疫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作为应城市支行支部委员、副行长的x和她的丈夫支行驻村队员龚莉鹏,迅速投入到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来。家中年迈的父母问她:“你是女同志,这个时候为什么不能让其他男同志上?”x只回答了一句:“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不分男女,这个时候就得我们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您老放心!我们会保护好自己,您们在家保重身体。”考虑到中街村有三千多人的在册人口,防疫物资匮乏,x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到全市各个药店购买口罩、消毒水、红外线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先后自购了1000余只口罩、两台红外线测温仪,并将从市防控中心领取的防疫物资全部捐赠给中街村,为中街村的防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面对拥有1715户在册人口达3622人的中街村,x白疫情防控形势是何等的严峻,刚到的第一天她放下物资就和村委防疫队员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分发宣传单,测量体温,上街张贴宣传标语。提醒村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举办红白喜事、不去人口聚集的地方。刚开始宣传的几天,很多村民不理解,不听劝的人有、不配合测温的人有,甚至有村民说:我没病,不需要戴口罩、量体温。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站出来,用女性的温柔来化解矛盾,宣传新冠病毒的威力,讲解防疫工作的必要,慢慢的,接受宣传的村民多了,戴口罩的村民多了,扎堆聊天打牌的人没了,防疫战疫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月3日,共入户检测1648人,发放宣传单800余份,粘贴宣传通告1800余张。
疫情一天天在蔓延,看着不断攀升的数字,x和其他防疫工作队队员争分夺秒,在走访的近一半村民家中摸排记录了x离境返乡人员46人。并坚持每天到户测温,宣传防疫知识,对发热的村民,及时将他们护送至镇上的定点发热门诊,并上报疫情,对其家人进行居家隔离观察,每日监测健康状况,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基层农村医疗条件差,难免有村民对新冠病毒产生恐惧,这种情况下最容易滋生和传播不实的信息,为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x在宣传如何防控疫情的同时,还积极披露疫情信息,号召村民科学防治,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抵制恐慌情绪的扩散蔓延,为中街村营造了良好的疫情防控舆论氛围。
转眼间,第一轮排查防控工作结束,紧接着第二轮开启,新的社区、新的摸排,新的挑战。x圆满的完成了第一轮的防控工作,现在她将手中的测温仪交给了支行副行长邹丹,并叮嘱他时刻注意安全,早日凯旋归来!她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支行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八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县委组织部某同志能够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折不扣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了一名组工干部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良好形象。
一是主动提高站位,凝聚防控合力。作为组工干部,该同志能带头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考验,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行动,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与要求,第一时间牵头拟定《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合力战“疫”。能够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等通知,结合我县实际,牵头起草并下发通知x份,为统一全县党员思想,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主动深入一线,务实工作作风。作为负责基层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该同志能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按照县委组织部工作安排,结合陪同领导一线调研,主动深入x个镇、x个村(社区)、x个交通卡点,现场了解并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及时为县委领导提供了疫情防控一手资料,先后编发疫情防控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通报x份,有力促进了全县基层党组织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取得实效。
三是主动吃苦奉献,展现先锋形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联络人之一,该同志从大年初一起就始终坚守工作岗位,认真落实每日工作报告制度,截止目前,已连续工作x日,先后起草上报疫情防控工作情况x份;积极撰写工作信息x份,其中,被“x组工通讯”刊用x份,被“x快讯”刊用x份。结合“双报到”和全县党员干部支援村(社区)行动,利用休息时间,深入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x次,累计x小时,期间,帮助协调解决问题x个,受到基层党员群众一致好评。x月x日,被县委表彰为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九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黄文秀倾尽心力,克服困难,把发展基层村庄的党建水平作为突破口和抓手,强化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用实际行动和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程度。她积极钻研和实践,探索“党建+产业”的发展路子,谋划产业发展的路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的推动发展,加强乡村青年志愿者服务,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质量,凝聚力量,一起努力改变落后状况。以“扶贫路上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勇气和坚毅,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返途中,遭遇山洪暴发,她随所乘车辆被水冲走,牺牲在扶贫工作的路上,年仅30岁。黄文秀同志将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党和国家,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工作,不愧是优秀扶贫干部代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为基层扶贫干部,感动于黄文秀同志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在广阔的基层一线,要扎根在群众中,把所掌握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不讲条件,始终听党的话,按党的要求做,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光荣,是共产党员闪耀在身上的不同于其他群众的优点。党所指引的方向,就是共产党员工作的方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梦路上,全心全意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尽可能多地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二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所有人都在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许多志愿者众志成城,纷纷奔赴抗击疫情的前线。城关镇建北社区王凤英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凤英,女,退休职工,建北社区居民,城关镇建北社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太康县夕阳红艺术团负责人。
疫情防控,身先士卒。建北社区居委会带领广大志愿者,身在一线,冲锋在前,应声而动,走街串户层层发动思想动员,全面部署上级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当好全社区居民的“宣传员”,疫情防控以来,王凤英和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一道,并肩作战,做好值班排查等工作。她们将责任扛在肩上,紧紧盯靠在一线,实行了重点盯靠,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对辖区内的商铺进行拉网式排查,发放宣传单、宣讲防控要求,对发现未张贴有关提示、未规范佩戴口罩等问题及时进行规劝。
志愿者王凤英与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用好大喇叭进行广泛告知,使社区居民及时掌握疫情进展情况和有关防控知识。王凤英时刻关注电视网络上有关疫情的动态信息和新闻报道,爱护自己爱护家人,对周边家人朋友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和辟谣,劝导居民群众不要外出。
热心公益,积极参与。下永登高速太康收费站,好人之城太康欢迎你,暖心标语会映入你的眼睑!太康免费早餐,已经是太康一张名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记者也来采访报道过。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王凤英会早早起床到爱心早餐作义工。为在此免费就餐的环卫工端馍送汤。与税务局志愿者张雪梅、江兵、程艳华作志愿服务,被人称为“爱心早餐四朵金花”。
开展活动,服务居民。太康县核心价值观公园,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王凤英和她的夕阳红艺术团队,经常于下午在为群众奉献精神食粮。该团队有30多人,平均年龄60岁,主要演出节目有抬花轿、舞狮子,竹马旱船赶庙会,开心快板,情景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__年11月份,王凤英和她的志愿者团队三次到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义演,受到群众点赞。
文明城市创建,人人都是参与者。建北社区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在建北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慧的支持下,在周末时间,太康建北社区志愿者王凤英、王新灵、刘芝荣、张玉灵、魏桂芳、魏桂兰、魏桂芝、张美玲等走进辖区小街小巷,开展卫生保洁,清理垃圾小广告。
王凤英喜爱摄影,自费购置了照相机。利用摄影爱好,在今日头条、抖音、简书等自媒体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传播真善美。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发布正能量信息300多条。
建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慧说,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志愿者开展了疫情防控宣传、爱心捐款、爱心茶水供应站,平安巡逻,环保志愿服务等。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受到市民点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周口日报客户端、《周口晚报》、今日头条客户端、人民网人民视频等媒体报道了她的事迹。王凤英荣获城关镇好人、太康县第十一届十行百星之志愿服务名星等称号。
观陈黎华事迹有感学习陈黎华事迹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在这个举家欢庆的时节,人人都在迎接虎年的到来。但没想到,却“迎”来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病毒出现的原因很荒.唐:无知无畏的人吃野味。那些人是多么愚蠢,多么贪婪,他们只顾享受“美味”,却不管后果。这些人遭到了人民的唾弃。
最近,我国感染病毒的没有大幅增长。这,全是医护人员的功劳。一边是温馨的家庭,一边是痛苦不堪的病人,他们没有犹豫,毅然决然地肩负起医生的责任,不惧生死,不计报酬,为全国人民挡在疫情之前。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挽救别人的生命,他们在帮患者渡过难关,在帮祖国渡过难关。他们在一线不知流了多少汗,渗出多少血。
除此之外,83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也毅然逆行前往一线,与病毒抗战,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脊梁,他的每一句话都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但,在这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中华民族从不放弃,勇往直前。
全国的31个省份,各自派医疗战队向武汉支援,与他们携手打胜这场病毒战。“小汤山”雷神、火神医院的建立更为那些与死神抗争的人提供了宝贵的契机。那些不能回家过年的武汉市民们,在危险重重的武汉生活,他们和医护人员一样在为保护全国人民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
在这重大疫情面前,国际与中国大型企业纷纷捐献自己的力量:日本多次向中国输送物资、美国派专家前往中国一起研究病毒、北京快手向武汉捐赠1亿元……各国众志成城,为抗击病毒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仍有黑心商家,仍有不以为然的人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更多人感染。
在这来势汹汹的肺炎面前,我们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胜这场病毒战。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