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随笔(通用14篇)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而改进和提升。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度,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意思。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细节的随笔篇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也就成为家长和学校关注的重点。目前,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改革,教学提倡“以人为本”。教师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细节,营造精彩课堂,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课堂上注重细节,营造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教学细节;精彩课堂。
语文课堂是有许多个细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细节的成败都影响着一堂课的成效,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教学细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学风格的表达,是教学理念的体现。这也正是新的教学理念所要求的。但是,由于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课程改革后新要求的把握程度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经常出现某些重要教学细节被忽略的现象。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达到调节课堂上的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一、注重阅读细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阅读是学生在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是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只为了阅读而阅读,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意境美的课文老师应该注重创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在其中。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对情感的把握。下面举一个教学的真实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就拿语文课本中《桂林山水》中的片段来说,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语言和意境都很美的一篇文章。老师可以这样和学生展开对话:
师:大家认真阅读一下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山的特点的?
生: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师:下面请同学们告诉我在这些特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我喜欢“桂林的山真奇啊!”
师: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呢?
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桂林的山比作老人,比作骆驼,很形象。写出了山多并且形状各不相同的特点。
师:那你觉得这个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应该用新奇的,充满感情的`声音读出来。
师:那请喜欢这句的同学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遍。
师:喜欢山秀和山险的同学也分别说一下为什么,然后读一读。
师:文中说山像骆驼,像新生的竹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有什么作用。
生:形象生动,引发想象,容易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在指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时,老师的辅导作用做的很好。读的很深入细致。特别是在读对桂林的山的描写的一段,阅读的同时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因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又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老师再趁机让学生分析句子的特点和手法,既达到了阅读的效果又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点,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意倾听细节,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表演需要观众,朗读和表达也需要听众来倾听,学生也不例外。现在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学生的个人意识很强,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老师无法控制住课堂气氛,倾听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不可忽视的。但这些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吗?通过观察和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老师需要注意和改正的问题。
在对新课文进行熟悉的阶段,老师往往会选择点名请学生朗读或者由学生主动举手朗读的方式。老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有可能在翻看教案,准备着接下来的环节。没有逐字逐句认真倾听。导致学生在字词发音上有错误也没有发现。这个细节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没有给他足够的倾听和关注。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为小学生有个心理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关注、鼓励和认同,这样他们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兴趣。当他们觉得没有得到认可的时候心里会有挫败感。
不利于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同时,老师的习惯会影响学生,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语言和心灵的沟通顺畅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加入辅助工具和情境,优化细节。
在如今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教育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情况下,学校也配备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作为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而怎样恰当而又充分的运用这些工具提高授课质量,提升课堂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
许多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气氛,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片段或者是播放优美的音乐。学生很快的融入到情境并且沉浸在其中。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某一个环节的需要而播放,环节结束就迅速停止就会将学生立刻拉回现实,之前特意营造的情境就会立刻消失,适得其反。老师应该学会循序渐进,逐步退出场景,将学生的思维转换到其他地方而不是硬拉回来。在制造情境,营造气氛的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演绎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双重效果。比如在文章《海底世界》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展开:
老师用课件展示海底情境的画面,把全体学生都当做船员,在船长的领导下观察海底世界。并且要求每位船员随时汇报自己所发现的东西,包括海底的生物,他们的行为。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问答环节: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他们在相互交谈。
师:哦?那能形容一下他们的声音吗?
生:……。
师: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么描述这些声音的。
通过上面这种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自然地贯穿一些类似于“你听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指引学生自发的进行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形容海底世界的声音,然后与作者的语言和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四、关注学生情感,提倡合作互助。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情绪的好坏和积极性的高低是授课效果的直观反映。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老师可以判断当前的授课方式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是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如果反应良好,以后依然可以沿用和借鉴。相反,如果学生反应不好,老师也可以及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可以改变提问的方式,为学生打开思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是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的不充分还是自身的方式方法有问题。面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他们自己想出答案永远都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的效果好。
另外,老师应该提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帮互助。提倡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学习。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可以集思广益,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相互配合和补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
五、做好教学记录,剖析教学过程,反思教学细节。
教学是由许多个细节环环相扣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受细节的把握和处理的影响。教师应该实时记录每次授课的情况以及其中出现的细节方面的问题。好的方法可以作为下次的借鉴,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改正。
细节是可以设计的。教师应该进行反复的思考和推敲,尽量设计一些精彩的环节,对细节进行优化。例如同样一堂课,采用相同的构思和设计,设置好场景,营造好氛围,逐步深入的效果一定会比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和准备好一些。这个问题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了相当的关注和重视。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多方位多层面的开展教学工作。而其中对教学细节进行关注尤为重要。关注教育细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打造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n]中国教育报,,(12)。
[3]吴永军.备课新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细节的随笔篇二
生活是酸甜苦辣色色俱全的,你不可能永远活在快乐里,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就算困难,也要笑着面对。要知道,牙齿是喜欢晒太阳的!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偶尔晕下船也是正常反应。此话说得好:“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平静的生活固然好,但若是你的人生都是顺境,我想,得不到磨练的人,必然不会有大的作为。
幸福就是珍惜眼前,而不是做白日梦。你想幸福就不要抱怨太多,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别人的幸福!
天气不错,出来逛逛,感受离开多年的故乡的气息,早上雾蒙蒙的,我贪婪的呼吸这这令我怀念的气息。
就是如此简单,就可以快快乐乐,小城风光好,山清水秀,我向往的正是这样的地方。
城市的喧嚣,嘈杂,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却不得不去,这是我的无奈,正因为我的无奈,所以造就了我对小城喜爱,依恋。
我们沿着一个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前走,我似乎感觉路变短了的,这时妈妈的手机突然响了,妈妈接电话时我和哥哥就玩起了石子。
我突然间发现一个非常大的石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搬动了大石头,“扑通”一声,水里溅起了一个像个喷泉一样的水柱,如果是别人砸的话我还以为是鲸在呼吸呢,哈哈,原来是我在搞“破坏”的!
今年的外语节是我在福山正达度过的第一个外语节,也是我进入小学以来最快乐,最繁忙,而又最充实的一个星期。
从文化周开始前的社会实践,亲子探究,到文化周期间的开幕式演出,英语演讲,沪语童谣比赛,各门学科的上海文化主题探究,到最后一天精彩的闭幕式演出,活动内容真是多姿多彩。
细节的随笔篇三
我的快乐,随着父亲下葬那天,一同埋在了黄土下。
那年我11岁,眼睁睁的看着和自己朝夕相处了11年的父亲被黄土淹没,自己却无能为力,从此我的生活坍塌了,我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变得郁郁寡欢,为了做我家人眼中的好孩子,放弃了自己太多的东西。
那时候总认为,等我长大了一切都会好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却变得越来越遭。我家本就不富裕,父亲生病那么多年,本来就不多的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可是母亲为了我们姐弟俩的前途,一定要让我们好好念书,可我却偏偏就不是那种爱读书的孩子,可是为了不看到母亲失望的眼神,我使劲的努力读书,但我真的过得一点都不快乐,生活于我而言,没有一点意义,感觉自己就是没有好好的为自己活过,每天想的都是家人,要怎样才能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可这些我不敢告诉母亲,因为我怕她知道我过得不好。
大学回家的时候,我已经很累了,在母亲面前我却要装得很快乐,要让母亲知道我是爱读书的,我会因为读书而快乐,可我自己真的好累好累。朋友说,放下一切你就会幸福了,我苦笑,这么多年来,生活没有让我明白什么是幸福,只让我知道了生活的'道路是举步维艰的,有充满太多的无可奈何。
细节的随笔篇四
头一天儿,阳光灿烂的像从山的那边泻了下来,满眼的暖意摇动着尘封在内心许久的冲动,愈摇愈烈。于是,寻着心的方向,我们去到那个有山的地方,只为了吸上一口久违的清新。
说实话,自从那年在山里迷路后,内心一直很抗拒爬山,也因此被家里大小两个男人嘲笑过数次。但今天终还是没禁得住内心一波波涌上来的.冲动,和对绿意的痴情。于是,背起行囊,在路上。等到稍觉疲倦,早已身在此山。一路走一路看,白云在山中游荡,清风在树间徘徊。深吸一口,鼻腔里满都是凉凉的清新,顷刻间豁然开朗,心纳天地。冬日的秦岭,虽已是枯黄满目,却自有一番苍劲之美,横于天际。偶尔一抹艳红从那片黄中跳跃出来,仔细看去,原是挂在树上的,晒的有如灯笼般的小柿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愈往上行,恍若走入两个世界。这清风,这阳光,这冰瀑,都来的那么欢欣,明快,完全尝不出冬的厚重。远山重叠在树影间,这条由数人踩成的小路便是去往远处的方向。小路两边不时冒出一颗荆棘绊住裤脚,想是它已习惯了与路人这般嬉戏。小溪自高处流下,带着远山的味道冲刷着我的思绪。心中不禁暗自后悔,这些年我究竟错过了多少山中无关风月的安然与重彩!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想了多少。收回远去的思绪,忽然迷惑:此下虽美好,却不得长久。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我曾以为它是拥有,拥有工作,拥有爱情,拥有家庭。可是此情此景此刻,我豁然想把幸福定义为珍惜:珍惜眼前的,珍惜以后的,珍惜每一道不经意间掠过你生命的风景。唯有珍惜,才懂知足与常乐;唯有珍惜,让我们懂得生命的难得与可贵;也唯有珍惜,才能让我们渐渐老去的华年填满美妙的回忆。篡改一句时下流行的话便是:你若珍惜,幸福自来!
细节的随笔篇五
(江苏省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
古人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语文课堂也是由许多的教学细节组成的。
细节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重视教育细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育功力的另一种展示。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细节的设计与落实。
下面我就撷取教学生涯中的几朵小小浪花,重温精彩,感受力量,从而不断鞭策自我。
一、表演体会助感受。
[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在上篇案例中,课文所告诉给孩子们的道理,都是他们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的建构中所获得的。而老师所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爱玩的心理,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去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童话故事中的猴呀,狼呀,鸟呀,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随即就热烈起来,孩子们一个个欣喜若狂,争相表演。表演开始了,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这样,教材语言和眼前形象的沟通,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孩子们对课文中的角色和故事必然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体验后,他们才能调动自己一切的想象、思维和情感来激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课堂中的精彩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阵阵涟漪。这就是让孩子们在玩中留下印象,在玩中增加体验,在玩中不断增加自己的感受,从而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画面展现助理解。
课文来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蚂蚁和蝈蝈》的第一段: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生1: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
生2:夏天的太阳红通通,照得大地非常炎热。
生3:夏天的太阳很毒辣,我们都不愿出来。
师顺势引导:是呀!夏天的太阳太毒辣了,像大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我们小朋友都在家里吹着电风扇,吹着空调,才不高兴出来呢!同学们,下面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夏天真热!”,学生面带表情投入地朗读)。
[教后反思]。
记得钱学森在阐述思维科学时就指出,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让学生观看图画、欣赏视频是展开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一定的画面再现出来了,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这样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体会,很快了解并融于课文所提供的一定的情境画面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打开自己想象的闸门,加深了对于课文内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因此,用一定的画面展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同时,还使孩子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细节的随笔篇六
细节可以决定一次比赛的输或赢,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不定,我是一个追求细节的人,在我的身上发生过一件有关细节的事。
那是五年级的一个学期,那时候“塑料管高塔实验”在我们班级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一次比赛中,我和小毅,小奇一组,我是“总设计师”,负责全局的统筹规划,小毅是“资源部部长”,掌管所有的塑料管资源,小奇则是“实践部总管”,主要负责搭建。激烈的比赛开始了,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搭建着属于自己小组的“高塔”,而我们这一小组却一点儿也没有动工,我们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注意好每一个细节,就一定能搭出完美的作品。
首先由我画设计图,我画的设计图几乎把所有细节都画了进去。接着在“资源部部长”和“实践部总管”的帮助下,我们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底层框架给造好了,接着我们一鼓作气地一层一层往上搭,塔越搭越高了,不多久一副完美的作品诞生了,看着耸立在我们面前的“高塔”,我们不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就在我们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座“高塔”正在慢慢地向右边倾斜,我眯着眼睛仔细找哪里出现了问题,猛然间发现第四层的最右边少了一根支撑管,一点点的失误使我们的“高塔”变得岌岌可危。当机立断,我立即叫小奇和小毅撑住上面部分,我在这座塔的旁边补上了一块框架。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使得“高塔”不但停止了倾斜,而且变得十分稳固和美观,甚至达到了“黄金比例”。我们的科学老师徐老师正好看见了我们刚刚的举动,给了我们小组一个优秀后,还夸我是一个注意细节的'同学,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大科学家。听了徐老师的话,我感到心里甜滋滋的,同时也明白了细节的重要性。
汪洋大海离不开细水长流的汇聚,平地高楼离不开片片石块的铺筑,人的成功离不开点点细节的关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关注细节的有心人!
细节的随笔篇七
信仰不是口头的称谓,乃生活的体现、崇拜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从细小的动作中看出。譬如:聚会是否自带圣经或赞美诗;听道是否做笔记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动作,却折射出一个人对信仰虔诚的态度。
随着年代的转变,不同版本的圣经、赞美诗已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的包装标记,便捷于大家的查找翻阅,比起当年的简易版,那已是淘汰的不能再淘汰了。还有多少人能够手持旧版查阅呢?加之现在的“苹果”泛滥,纸质的圣经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随身携带了。
有一次,在青年的查经聚会中,让我看到很诧异的一幕。有位姐妹,年龄不过二十几,却手持近二十年的老本圣经在查阅,密集的版式足以让人眼睛迟钝,她却能翻阅的如此娴熟;还有一位弟兄,每每查经的同时,凡遇到有感动的经节或知识点的地方,他都会时不时的提笔在上面做记号。当然,这两个举动的前提是他们自带的圣经。这样的举止震撼到我,这般专研的态度决定了他们信仰的深度。这不是守旧与涂鸦的观念,而是对真理的专研。持续的标记与习惯,延续生命的记忆,也见证了他们信仰的阅历。
记得小时候,有个玩伴,他对信仰不太感兴趣,纯粹家族信仰,平时也不怎么爱听道,也很散漫。有一次,心血来潮,喜欢收集中国台湾精装版的圣经、赞美诗,花了不少心思弄到手。刚开始聚会很积极,经常拿出来显摆,过了没多久就懒得带了,甚至都不怎么来聚会了。一时的火热,纯粹物质的炫耀。好版本乃是便于真理的专研,而不是用来显摆身份的象征。拥有其表,却不得其理,都是惘然。
细节的随笔篇八
去美国之前,在各种学习和分享中对于美国的教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中美之间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对教育观念的影响也是心中有数。但是,为期五天的对芝加哥四所幼儿园的参观,仍然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尊重”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教育观念,更是一种行为,此次埃里克森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看到了“尊重”是怎样体现在教育行为之中的。
门口的大沙发。
在教室里的活动,还随手做着记录。教师引导她为自己的女儿做一本关于孩子成长的册子,写下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据介绍,这个小角落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变成个性化教育以及小组活动的场地。
这让我们感慨不已。我们一直在探讨让家长与孩子感觉到更温暖、更舒心的接待方式,但如此尊重孩子和家长感受的方式,确实令人感叹和敬佩,并引发我们的思考。
穿反的鞋子。
在一所幼儿园参观时,遇到了一件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在外出活动前,一位小女孩把鞋子穿反了,同行的教师善意地提示了班级老师。因为,在中国的幼儿园,老师会马上纠正,穿反鞋意味着孩子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外出活动中出现摔跤等安全问题。同时,引导幼儿正确的穿鞋是幼儿生活能力培养的一部分,我们的教师会非常重视。但是,美国教师的反应并不敏感,她以轻松的口吻征求了孩子的意见,问她不觉得难受吗?小女孩同样轻松地回答:“我很好。”然后就跑出去玩儿了。美国老师没有给予这个女孩特殊的关照,在外出活动中,小女孩儿也并没有因为穿反鞋而出现安全问题。
在随后的讨论中,当我们把这个现象作为两难问题提出时,美国教师的回答是:“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因为小女孩儿正处于学会自己穿鞋、自我认知发展的阶段,她需要更多成功的体验来建立自信。如果贸然指出她穿反鞋了,有可能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另外,这个年龄段(4~5岁)正是孩子们对于左右概念的认知阶段,出现这样的现象非常正常,如果她觉得不舒服自然就会调整了,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干预。当然也可以在户外活动中特别关注孩子。”
在美国教师那里,我们懂得了尊重需要建立在对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充分信任与理解的基础上。这种信任和理解来自于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幼儿生理、心理在每一阶段的发展需要。
水龙头前的小毛巾。
这些不仅是尊重的体现,也是在培养幼儿尊重别人的行为。尊重之中隐含着教育引领,隐含着规则的建立,隐含着责任感的培养。
细节的随笔篇九
有些事情,真的是需要大家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的,就比如前一段时间,我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情,若是当时我对孩子产生怀疑,双方家长有任何一方不通情达理,事情都没有办法得到解决。
一、现场事例。
周三下午第一个活动是早期阅读,也是乐乐最喜欢的,因为他识字能回答老师所有的问题,所以常常被老师表扬和作为内容讲述的带头榜样的。于是,那天的早期阅读时间,乐乐也是有了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
然而,在接下来的手工活动时,好动的乐乐一边剪着纸头一边转身看边上的小朋友,当老师都还没注意到什么时,事情发生了。
边上的晴晴一脸忍住的哭丧和紧张,走到我的身边:“俞老师,我的手上被乐乐剪破了。”
下了一跳的我惊讶地喊了一声:“什么?乐乐用剪刀剪你啦?”
晴晴忍着哭泣点了点头。
全班的好奇眼光都投向了这一边,边上的乐乐也是一脸茫然和惊恐的看着我。
我没有理睬乐乐,而是连忙查看晴晴手臂上的伤口,还好,是一点点的小伤口,我用手指轻轻一压,压出了一点点的血。于是,我马上用备用的创口贴给晴晴做了简易的包扎,并安慰晴晴:“没事的,只有一点点的血哦。”同时,我又在全班表扬了晴晴:“晴晴很勇敢,手臂受伤了能马上告诉老师,也不哭,老师很喜欢。”于是,已经粘上创口贴的晴晴轻松的坐了下来继续做手工。
这时,已经是缩着脖子、瞪着大眼睛的乐乐一直是无声又惊慌地看着我做的一切,二只手上也仍旧是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纸头。
我很是严厉地盯着乐乐:“说说看,为什么用剪刀剪晴晴?”
乐乐轻轻地嘀咕一声:“我没看见。”
“什么啊?什么叫你没看见啊?晴晴这么大一个人在你边上,你看不见啊?”
这时,班中出现了好事的叫喊声:“是呀,怎么会看不见啊?”“一个人这么大会看不见吗?”
乐乐还是低头抬眼的看着我:“我没看见。”
想着乐乐平时的一副好动、不专注、爱开小差的样,以及三年来教管相处后对他的了解,我也同意了乐乐的说法,因为班内基本没有发生过故意打闹的事情,我也确定乐乐不是那种爱打架和有暴力倾向的小孩。
于是,在把乐乐叫到办公室和张老师一起进行的教育中,我尊重了乐乐的说法:“老师相信你是真的没看见,也不是故意用剪刀去剪别人的对吧?”
松了一口气的乐乐睁大了眼睛点了点头。
“那你说说看,你怎么剪到晴晴的手臂上去的?”
乐乐更为轻松的说了起来:“我在剪纸头的时候就剪到了,我也没看见。”
于是,我也更加确信他不是故意的。
后面的教育也就更有针对性了:“老师知道你不会去剪小朋友的。但是,那也是因为你拿着剪刀不认真做手工才发生的,所以,老师平常都说你了要认认真真的做事,你说对不对?”
乐乐使劲地点着头。
“那你说以后应该怎么做啊?”
面对老师不善言辞的乐乐一下子说得口齿伶俐了:“我会专心的做事的,不会转来转去了。”
三、家长间的`理解与尊重。
离园时间,晴晴的外婆来接孩子了,我一边跟她沟通事情的发生,一边让她看了晴晴的手臂。外婆很是轻描淡写:“没事的,晴晴平常在家里也会用刀帮助大人切东西的。”
因为要上英语课,我也没直接与乐乐的家长进行沟通。但,没想到的是才回家一会儿的时间,乐乐爷爷的电话主动打来了。
爷爷:俞老师,真是不好意思啊,小家伙闯祸了是伐?
我:是呀,不小心把人家的手臂剪到了。不过只有一点点的伤口。
爷爷:俞老师,你们狠狠地批评好了哦,我的孙子你们一定要严厉的管教他的噢。
爷爷:是的是的,你们一定要严格哦。小姑娘多大啊?我要给她买件衣服赔给她的。
我:那倒不用的,穿得是短袖,衣服没剪破呢。而且她的外婆也很好说话的,都说不要紧,没关系的。
爷爷:那怎么行啊?总是我家乐乐的不好,就是不专心做事才惹的祸呀。这个你不用操心的,我会买东西给小姑娘的。
中间的沟通交流还有很多,但都是很是理解与尊重的。
第二天,乐乐的奶奶还是很积极地提着一箱牛奶来道歉,而晴晴的妈妈也是多次的推搡着表示不好意思收呢,也说着“小孩子之间的一点小事,没关系的。”
四、彼此的心动。
有了那句“老师相信你是真的没看见”,有了老师对孩子的那份鼓励性的尊重,才有了乐乐在诚惶诚恐中的心动和坦白,也给了他一次深刻的教训和感触。
也有了老师的坦诚和尊重,家长也给予了我们相应的理解与支持,于是,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都更愿意的推心置腹了,从而才能携手共进,才能彼此同成长、共进取。
细节的随笔篇十
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很多小细节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很注意,所以导致很多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会碰到幼儿不小心磕到、碰到的事件发生,最近很多网上暴露了很多幼儿教师不注重生活小细节被发到网上,如果你平时注重了一些小细节我想也不至于会导致发到网上的地步,毁了自己一生的`幼教事业。还真心不值。这些都是由于自己平时不注重生活当中的小细节而导致的后果。
记得有一天早晨晨练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叫恬恬的孩子,被另外一个孩子不小心推到了,当时也没什么事,可是当时我在一旁带其他孩子,没有及时安慰她,结果她一直哭,哭了好久都没停,最后我走过去安慰了她,她才停下来,才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当时哭得特别的伤心,这件事后我就有点自责,所以从那以后我都告诉自己那怕一点儿小事我也要注意,这就是因为我的疏忽让恬恬很伤心,最后让推到她的孩子给她道歉了,后来慢慢的她情绪就平复了下来。
其实在生生活中有很多类似需要注意的小细节,比如很多时候老师随口就说你画的画实在太丑了,一点也不好看,或者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些话其实很容易伤害到孩子,你这么说她会让他觉得自己特别没有自信。可能从此因为你的这几句话,她以后都不敢表现自己了,将自己封闭了起来,再也不会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了,所以老师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真的得特别注意这些小细节,得考虑幼儿的一个感受,不能随便说出来。考虑到幼儿的自尊心,所以需要多注重一些小细节,我相信你将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
细节的随笔篇十一
小涵说:“妈妈,我为什么这么笨?别人都会的知识,我不会。”“小涵,你在聪明的班上,是显得不聪明,可是你在笨的班级去,你就是聪明的了。”
小涵是我们班上的孩子,他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接受能力有点差,老师教一次,别的小朋友都学会了,但他必须教十次而且是将答案死记硬背的结果,他有些自卑,他很上进,可是结果总差强人意。
小涵的妈妈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修车店老板,据说他老家有一排的厂房,那是涵妈妈自己说的,他还说教育局局长是小涵的干爹,有一次在放学时与远远妈妈聊天,大班的孩子能认识多少字,刚巧小涵的妈妈来了,他问远远妈:“你们家远远认识多少字了?”远远妈含蓄的说道:“200多个吧,是包括上下左右,大中小等简单的字。”小涵妈妈:“你们有送去培训学校学吗?我们小涵已经认识多个字了。”远远妈不可思议地说:“这么说,那你儿子很厉害啦!”涵妈得意地说:“那都是花钱买的一块钱一个类,我们学了一个学期2000多块钱呢,别说小涵会2000多个字,他的弟弟没去学过,也认识500多字。”小涵的弟弟现在在小班,作为小涵的老师,他认识多少字,相信比妈妈更清楚。
又一次,关于时钟整点,半点的认识,班上所有的孩子都会了,只有小涵还不会,晚上妈妈来接了。老师与妈妈交流:“小涵,对时间的概念不是很敏感,整点,半点还不认识,你回家让他练习练习。”妈妈惊异地说:“不会吧,我们家里都会的。”老师婉转地说:“那就回家复习一下。”第二天早上,老师又问小涵关于整点,半点的认识,小涵还是打不上来,晚上老师又一次和妈妈交流:“昨天,小涵回家复习时间了吗?怎么还是好像搞不清楚。”妈妈说:“不会吧,复习了,今天早上起床让他认的,他都会了。”老师不好意思地说:“可能早上太匆忙了,他有点搞混,回家再给他复习一下吧。”第三天,小涵的妈妈风风火火地来了,边走边对老师说:“这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教也教不会,笨死了,还是他弟弟聪明。”小涵就在边上。
为什么小涵有这样的反应和这样的习惯大部分来源于妈妈的教育,妈妈对自己小孩的知识见识不清楚,定位不明确,对于两个儿子的不同能力,以整体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当小涵达不到妈妈的要求时,就遭到了“歧视”。希望小涵的妈妈能认识到这点,注意小涵的心理变化,提早帮助小涵扭转思想。
细节的随笔篇十二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很容易就消耗掉的。你没觉得它们就离你而去。往往会叹息,可是无济于事。任何叹息都不能让那些时间重新回到你手中。当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事情就越糟。
无数的细节积累起来,就成为生活。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那么,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在哪里?是都在路上,还是相反,都停滞在某处?或者只是身体在路上,而灵魂却不知所归?抑或是灵魂走在那遥遥的路上,身体却沉沦了?我们的养分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书籍里?日常生活的意义与书籍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区别?谁是我们赖以存身的珍宝?谁是我们的敌人?你究竟仰仗什么度日……种种疑问并不能代表你就赢了。你光有这些思考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行动。在细节上有所行动。
某种意义上,遗忘是多么好的一桩事情。那些渐渐被岁月风尘掩埋的事物,那些让人感怀难忘的事物,不一定是一种善意。最好是遗忘,干脆彻底忘掉,心里不带任何羁绊,牵索,纠缠――当然,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本能的愿望与实际情形常常不同。更多的时候,你会张望着那些陈年往事,那些细节,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遇到某件你不曾预料的事情时,内心会发生一些改变。这改变别人看不见,不过你不会忘记。
心生好奇的我退回来,看到了并不愿意看到的东西。那是一个死婴。被布包裹的部分看不分明,露出来的部分便是婴孩的头颅。只是一眼,就足够叫我后悔退这一步。我“哎呀”叫一声奔逃而去。一路上,心里突突乱跳不停。自此之后,我再不从这条道来往,必须要过往村乡交界,我选择走另外一条道路。那是距离此路稍稍靠北的一条路,尽管得略微绕点远。
我以为时间长了会忘记。但是我错了。没有。不定什么时候,这一幕就突兀闪出来,吓我一跳。那个死去的婴孩,他(她?)沉默在那里,却以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影响了别人。这个现象令人费解。
而我没想到,事隔多年,二十岁的我最初在工厂食堂时,再次与死亡不期而遇。其实常规意义上,那已经不能叫做死亡。因为它们只是一些没有了生命的鱼,就像是摆在案板上的猪肉羊肉一样。但是还是给以了我不小的惊骇。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在水池子里蹦着――当然它们已经不能再蹦,只是在人们洗涮它们时候不由自主的一种运动,但是向来未曾宰杀过什么活物的我不能正常看到这样的东西,它们光滑的身体让我心里发凉,打战,心里头起腻。我总是借故去做其他事情,哪怕多做几倍于淘洗鱼的事情,也心甘情愿。当某一天晚上忽然梦到自己走在上班途中,手往衣兜里一伸,却摸到了光滑的什么东西时,我惊叫着醒来,再无睡意。
很长时间以来,我把这样的情况归结为自己的胆小怯懦。再后来就感觉到,不是胆小怯懦这么简单的事。
面前是个粪坑。一脚踏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很明白。再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也明白。那个老头踏下去一只左脚,不,左腿,粪水沾挂了他半个左腿。然后那老头便乐滋滋到隔壁的那个地方领到了一沓子红钞。那是千真万确的红钞呀!为了这些红钞,人真的是什么也不顾了,什么也能做了。
但是,并不是谁都能踏下去那一脚的.。踏下去那一脚是要付出代价的。谁也不愿意裤腿上沾挂那么明显的粪水,脏是一方面,关键心理上就不能适应。这个梦是极其能反映现实中人的心理的。面对诱惑能免俗的不多。情愿付出代价获得利益的也是不乏其人的。当我们置身世俗的污泥浊水,必须低下你所谓的高贵的头颅时,这个梦就拥有了一定的启示性意义。
总是睡不好。不踏实,多梦,入睡前烦躁。不像以前那样一沾枕头就着。想起二十多岁时站在机台跟前打盹的情景,尤其是夜班上,半夜两三点钟最难捱,拄着一根棍子――棍子是用来整理累积在机车上的布匹不倒的,就进入了梦乡。哪怕仅仅是几秒钟,也能做梦,五花八门的梦。想起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时候沉沉入睡的情景,电影管电影演着,人们管人们看着,我管我酣睡了。哎,像模像样的睡眠,早离我远了。
你是不知道,这些生活中的细节,经年累月,已经铭刻在心头,再不会消失了。
说到细节,我也会难堪。你知道,我无法回忆那天的细节。事情早已过去,成为历史,似乎已经没有再记起来的必要。而且极难避免鱼目混珠,张冠李戴。但是总有些东西能激发它,引起它,于是它就在那里喧哗成一片,叫人不能忽视。
那天是个比较好的天气。是的,有太阳,有微风,甚至还有鸟叫。这些在诗人眼里,该是何等有用的素材,一个有心的诗人会因此欢欣雀跃,灵感大发,笔下生辉。可是在我心里,却成为一个灰色的背景,它们一概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和鲜亮,把一个下午装饰成了具有深重意味的时间段。扼杀,自足,畏怯,懦弱……搜肠刮肚用遍词语,都无法准确形容。于是那天下午就成为一个灰溜溜的下午,小丑一样龟缩在记忆的一角。这是相对真实的细节。我有很长时间不敢面对。经过了太多的波折,见过了大风大浪,这些便不算什么了。而惊魂一瞥,则足够后怕了。
现在的我是相当从容了。面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东西也能淡然处之了。而有些时候是这样的,那些陈年往事,可以帮助你恢复元气,走向明天。具体说就是,坐一壶水,慢慢喝,歪在沙发上,慢慢想。想想目前的状况,无论是自己精神层面还是家庭整体层面,做一个大略的打算。能解决的,就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该放手就先放手吧,毕竟年底了,新一年懒洋洋也好,喜洋洋也罢,是来了。不用怎么郑重其事,但也不要太沮丧失意,该走的路,还得走。然后呢,考虑到上班的快回来了,晚饭该准备了,明天某件事该去问一问了。噢,后天,可能母亲要来了……事无巨细,一一在心里安排一番,这日子就挺像日子了。
细节的随笔篇十三
她是我的奶奶,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人。黝黑的皮肤,一双粗糙的手,一手好的厨艺。一口别扭的口音,极大的嗓门,组成了一个平凡的她。她在别人的眼中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甚至还有一点五大三粗,可在我眼中,她并不是这样,她只是不大善于表达。
她送我去上学的路上,我们踏上了一辆自行车。我坐在了她的后面,望着她那厚实的后背。好久未好好关心过她的我,直至今日才猛然发现,她的背在岁月的磨砺下渐渐弯了下去,再也不像年轻时那样,她是什么时候被岁月改变的,作为她孙女的我,却为什么浑然不知。
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对于身边再好的景物也无心过目……太阳则是那么的炙热,火辣辣的照射在我的身上,我不禁感到浑身不舒服。
不知为何,我突然想起了她。顺眼望去,汗水也完全浸透了她的衣服,再隐约往前看,一滴滴汗水从她的脸庞上不停的滑落。哎呀!我怎么以前就从来没有想到呢?她坐在我的前面,阳光第一次照到的应该是她啊,而我照到的部分,只是阳光透过她一小部分。
她应该获得的热量比我多许多啊!可她怎么……我想起我以前对她诉诸的不满,可她却一句没有向家里人提过……她是替我遮风挡雨呀!她是我温暖的港湾!她是我最依赖的人啊!我不但不感激,还对她提出不满,我是不是太过分了。风,陪我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很快,我就到了目的地。我很想叫她停下来休息一番,但因为胆怯还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她很快就往回走,连停都没有停一下。我突然看到了她那一张脸,仍然是黑黝黝的,岁月的沧桑也爬满她的脸庞,一道皱纹肆虐地在她脸上横飞,可是笑容却洋溢在她的脸上。
老了,会带走一切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真的值得她这样吗?辛苦了,这么长时间得到的只有责骂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细节的随笔篇十四
又到了游戏时间,我组织孩子们玩“盲人和拐杖”的游戏,要求孩子两两组合,一个孩子用布蒙着眼睛做“盲人”,另一个孩子做“拐杖”带领“盲人”走过“高山”“天桥”“小河”等,到达终点后再互换角色,但“拐杖”不能用语言提示“盲人”。
游戏就要开始了,这时,淘淘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老师,我想跟你一起做裁判,小朋友没有人愿意跟我玩的。”这时我才意识到班上有35个孩子,这意味着有一个人将没有搭档,而淘淘平时非常淘气,经常在同伴活动时进行捣乱,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于是,我对他说:“我跟你一组吧,我也没有搭档呢。”他开心地笑了。
孩子们快乐地游戏着,很多小组的配合都很默契。最后轮到我们了,经过商量,我先做“拐杖”,在带领淘淘经过障碍物时,只见淘淘抬着一条腿,似乎在等待我的帮助,因为事先没有约定好,我不知道该怎样用动作来带领他,看他一次次地遭遇“危险”,情急之下,我小声地提示着他“向左”“向右”“跨”“前进”,好不容易完成了一轮游戏。接下来轮到我做“盲人”了,淘淘对我说:“老师,要向前跨时我就拍一下你的手,要向左转时我就拉拉你的左手,要向右转时我就拉拉你的右手。”游戏开始了,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觉很无助,完全依赖“拐杖”的照顾。淘淘耐心地搀扶着我,轻轻地拍着我的手,有时我没能领会他的意思,他就蹲下身子来搬我的脚。走上“天桥”时.他转过身子倒退着走,慢慢地带我向前移动……终于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终点。孩子们给了我们热烈的掌声,而此时的淘淘也笑成了一朵花。
这次游戏过程让我感慨万千:没想到平时不受同伴欢迎的淘淘在游戏中的`表现远比我出色,也许他平时的“淘气”“捣乱”只是源于没有表现的机会,周围的人对他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尊重。我想,为了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教师应该为孩子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