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汇总18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指导教学的详细计划。教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生物》教案范文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一
法律职业道德何以重要?这是在法律业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由于目前在道德问题的认识上笼罩着某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氛围,比如社会大众要求遏制法律领域的腐败,执政党制定并推行“以德治国”的方针,以及司法决策层顺应时势部署安排围绕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整顿活动等,就使得人们在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时,在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表现出明显的时势政策倾向。从法律职业方面看,这种偏重于时势政策的需要、从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的角度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的把握,展示的是一种“外在视角”。而与“外在视角”相对,则有一种看问题的“内在视角”,即立足于法律职业自身的特性、从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在关联的方面对后者的意义予以解说。
审视时下国人有关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可以说,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外在视角”过份张扬和“内在视角”相对稀缺。有鉴于此,需要补强“内在视角”,强化从法律职业自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来认识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纠偏,有助于按照认知的规律性形成健全而平衡的视角,而且还能够改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品质,体现道德的属性以及人类道德实践的特殊要求。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一种诉诸于人的良知和内心确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东西;道德实践包括道德教育则是一种求于内(道德认同)、达于外(道德行为)的活动。就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如果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不贯彻一种“内在视角”,如果不能揭示法律职业特性与法律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从业者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于其事业的至关重要,那么,就不可能使他们形成内在的道德确信,并基于道德认同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道德自觉。
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单纯的“外在视角”、仅仅从时势政策的需要来阐说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显然忽视了法律职业自身的需要和特性,忽视了法律职业作为道德判断的主体地位。它向职业者传达的信息是“社会有需要,你(们)不得不”,而不是“你(们)有需要,你(们)应该”,因而很容易使从业者从心底里产生隔膜,并进一步造成道德上的压迫感或强制感,使人如有重负。因此,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兼顾内、外两种视角,在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既考虑时势政策的要求,更顾及职业主体的需要和职业的特性。
那么,什么是“内在视角”下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呢?从法律职业的形成来看,法律职业道德在其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律职业道德的支撑,就不会有现代法律职业。因此,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的重要性,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因素。对此,我想从法治社会中法律职业的特有品质的角度,做一点具体阐述。
在《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一文中,我曾提到,现代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必须具备四种有机联系的品质,即掌握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致力于社会福祉、实现自我管理、以及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法律职业道德之所以重要,从“内在视角”来看,就在于它与法律职业的这些品质密切联系。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法律职业实现自我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法律职业享有良好社会地位的有效保证。
作为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内容。从事法律职业必须掌握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艺术”,其中就包括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判断是非、善恶的准则。要成为一名法律职业者,其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和资格考试,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为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必需,它应该属于法律职业者必须具备的最低限度的能力的要求。法律职业者必须知道自己的责任,知道一个社会的法律事务应该如何来完成。具体地说,他应该知道道德是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它不同于美丑、真假、神圣和世俗、称职和不称职等价值判断;知道决定职业行为对错、好坏的标准,以及证明职业行为和道德主张为正当的适当理由;知道职业上的“善”为何物,其依据何在:知道在面临道德争议时如何形成自己的立场,将不同的道德理由整合为连贯一致的形态,以及解决道德争议的办法是什么。
作为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从事法律职业必须具备职业精神,而法律职业精神的核心,就是致力于社会福祉、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服务。在这种精神中,特别强调的是利他主义的伦理性。它所遵循的不“只是赚钱的要求”,也不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评价职业成就的高低。这样一种克己利他的属性,恰恰也是道德评价的精髓所在。道德评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利他的评价,追求的是有利于他人和群体,有利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并在此前提下定位自我利益的实现。法律职业道德也不例外。法律职业道德在处理职业与社会、职业个人与职业整体、以及职业个人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方面所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体现了服务于社会的利他主义职业精神的要求。从动态实现的角度看,法律职业者之所以能够以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关键是因为在这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所包含的职业道德成分,发挥了定向规制的作用。
作为职业自治的实施途径。法律职业是一个自主自律的职业群体,它通过各种途径或手段实现自我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和实施职业道德准则。法律职业自治,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自治;它要为社会所允诺,就必须以造福于社会为前提,而不能是反社会、反道德的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因此,组成法律职业,意味着其组织要自主地为从业者制定专门的“伦理法典”,并通过非正式的同行压力,通过限制进入职业组织,通过审查、处分甚至清除那些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准则的人,维护和实现职业自治。
作为良好社会地位的有效保证。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是一个享有很高社会地位的社会精英团体,而作为这种地位的一个重要保证,则是其职业道德。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拥有社会公信和社会尊重,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道德评价。法律职业道德不仅使法律职业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内涵,而且还因为这种职业道德所贯穿的服务于社会的精神,而使它同时具有充分的社会道德内涵。正是这种充足的道德内涵,才有效地支撑和巩固了法律职业的社会地位。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二
b.其中1万元张某用于交通费用,应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
c.违反律师统一收费的规定和律师不得向法官行贿的规定。
d.如果张某在案件办结之后当事人进行结算,多退少补,应当允许。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b.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在原任职的地区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c.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8.肖某系某人民法院法官,下列有关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肖某不得担任事业单位的职务。
b.肖某的配偶与肖某不得在同一人民法院担任法官。
c.肖某的子女不得担任肖某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d.肖某在办理案件中,接受了当事人的请客送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有权要求肖某回避。
9.s市t律师事务所w律师曾经担任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3月退休,4月取得律师资格,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在执业过程中为了扩大律师事务所的案源,w律师实事求是地向当事人介绍现任s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庭长、审判员都曾是自己的下级,在职时曾经对他们多方关照,现在也是有求必应,凡是s市法院管辖的案件,尽管推荐过来,保证可以维护其合法权益。w律师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a.曾担任法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两年内,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b.与本案审判人员在非办场所接触。
c.利用新闻媒介或其他手段炫耀自己,招揽业务,排斥同行。
10.何某是某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审判员,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何某与其妻(审判员)一起审理某案件。
b.何某之外甥女被确定为助理审判员。
c.何某的弟弟(律师)担任何某所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
d.何某辞职后即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三
秉承法制改革的反思精神,在这里我想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出发,谈谈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问题。
因此,应该清楚地看到,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而不在于直接造就职业上的“道德人”。这样来锁定目标的重要意义在于,避免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作用泛化,以致将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复杂性和丰富内涵简单地归结为“道德教化”,误以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全部,从而遮蔽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只有这样,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才会有合理、饱满的内容。因为,把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与“道德人”的造就相联系,自然就会把思考和实施法律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职业道德准则的概括和宣示上,而一旦职业道德教育蜕变为简单的“你(们)应该或不得如何如何做”的样式,道德教化或道德强制的味道就不可避免。
其实,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所追求的道德认知,应该有更广泛的内容,而对职业道德准则或标准的认知,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法律职业道德关注的是法律职业者应该如何从事社会的法律事务。它要研究职业道德对于职业的意义,研究决定职业行为对错、好坏的标准,以及证明职业行为正当与否的适当理由,并合理解决职业领域的道德冲突。因此,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所追求的道德认知,主要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法律职业道德的特性及其与法律职业的关系;二是对法律职业道德本身的认知。
关于法律职业道德本身的认知,我想除了注意它与法律职业者的职业活动相联系外,应该特别强调道德认知的一般规律在法律职业道德领域的运用。就此说来,相应的教育目标可具体分解为四个层次,依次是:
[浅谈法律职业道德的认知]。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四
法律职业道德何以重要?这是在法律业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由于目前在道德问题的认识上笼罩着某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氛围,比如社会大众要求遏制法律领域的腐败,执政党制定并推行“以德治国”的方针,以及司法决策层顺应时势部署安排围绕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整顿活动等,就使得人们在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时,在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表现出明显的时势政策倾向。从法律职业方面看,这种偏重于时势政策的需要、从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的角度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的把握,展示的是一种“外在视角”。而与“外在视角”相对,则有一种看问题的“内在视角”,即立足于法律职业自身的'特性、从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在关联的方面对后者的意义予以解说。
审视时下国人有关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可以说,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外在视角”过份张扬和“内在视角”相对稀缺。有鉴于此,需要补强“内在视角”,强化从法律职业自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来认识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纠偏,有助于按照认知的规律性形成健全而平衡的视角,而且还能够改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品质,体现道德的属性以及人类道德实践的特殊要求。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一种诉诸于人的良知和内心确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东西;道德实践包括道德教育则是一种求于内(道德认同)、达于外(道德行为)的活动。就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如果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不贯彻一种“内在视角”,如果不能揭示法律职业特性与法律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从业者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于其事业的至关重要,那么,就不可能使他们形成内在的道德确信,并基于道德认同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道德自觉。
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中,单纯的“外在视角”、仅仅从时势政策的需要来阐说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显然忽视了法律职业自身的需要和特性,忽视了法律职业作为道德判断的主体地位。它向职业者传达的信息是“社会有需要,你(们)不得不”,而不是“你(们)有需要,你(们)应该”,因而很容易使从业者从心底里产生隔膜,并进一步造成道德上的压迫感或强制感,使人如有重负。因此,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兼顾内、外两种视角,在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既考虑时势政策的要求,更顾及职业主体的需要和职业的特性。
那么,什么是“内在视角”下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呢?从法律职业的形成来看,法律职业道德在其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律职业道德的支撑,就不会有现代法律职业。因此,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的重要性,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因素。对此,我想从法治社会中法律职业的特有品质的角度,做一点具体阐述。
在《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一文(见本报2001。
[1][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五
摘要: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中职学生通过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不但能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还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生活发展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体悟教学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意义,总结了体悟教学方法的特点,进而基于意义和特点提出了体悟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新应用策略。
一、体悟教学法的意义。
体悟教学法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核心关键点,一个是“体”,另一个是“悟”。“体”指的是体会、体验,通过自身亲自实践收获某种感受;“悟”指的是感悟,不但可以亲身感悟动态的过程,又可以通过实践感悟获得静态的结果。[1]体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参与个人的情感,并将情感、行动和思维三方面进行充分结合。
二、体悟教学的特点。
特点一,不可重复性。体悟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积累客观知识,也不是简单的情感向道德的过渡,体悟教学的方法超越了逻辑思维的框架,因此具有不可重复性。特点二,非理性思维。体悟主要是对知识的升华,体悟教学是教师智慧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教师感情对学生感情的激发,所有理性分析都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2]特点三,主动性。体悟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行为的自我反思,主动性的来源有兴趣、榜样等。特点四,开放性。体悟教学不需要在计划中进行,只要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开展。当积累的量成熟后,随时随地都能出现引起质变的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
体悟教学的重点是“体”和“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体悟教学方法时,教师应提前创造好条件。“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展示职业风采”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展示职业风采,引导学生去发展职业风采,进而展示职业风采。而在课程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在职业道德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相关的氛围,让学生在画面、声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产生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表演体悟。
表演体悟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完表演后能产生相应的感悟,从而能更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表演的方式主要以小品为主,小品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文明语言”的教学中,教师让几位学生给大家表演一段小品,学生的表演引得其他学生开心不已,个个开怀大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和观赏的过程中,感悟到文明语言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3.对话讨论。
由于学生之间有差异性,因此针对某个问题常常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体悟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和谐自由的交流环境中能吐露自己的心声,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讲出来。教师对学生真实的想法表示尊重,就能赢得学生尊重,两者在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总而言之,体悟教学方法不但是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新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不再像从前一样只是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的过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悟教学方法能切实促使学生体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吕田甜张晶单位:大连长兴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谢利。体悟教学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实施与运用[j].文教资料,,(21).
[2]王飞燕。体验式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德育课程中的应用[j].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六
第一章法律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概述。
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职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示范性规范性约束性)。
第二节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实现社会正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忠于法律和事实严明纪律,保守秘密互相尊重,相互配合恪尽职守,勤勉尽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为人表率,注重修养)。
第三节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
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依法治国,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法律职业人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示范作用规范作用提升作用辐射作用)。
第四节法律职业责任概述。
法律职业责任概念(法律职业责任是法律职业人员违反有关法律职业人员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法律职业责任的范围(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纪律处分)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责任的关系(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责任的基础,法律职业责任是法律职业道德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二章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一节法官职业道德概述。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适用的对象范围效力)作用影响因素(历史文化公民法律素质审判方式法官素质水平法官保障制度)。
第二节法官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第三节法官违反职业道德应承担的责任。
道义上的责任(同行的批评自我的谴责)所在法院的批评和通报批评(轻微违法行为)纪律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刑事处罚(贪污受贿徇私枉法隐瞒证据泄漏国家机密玩忽职守等构成犯罪的行为)。
第三章检察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一节检察官职业道德概述。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征(责任性、表率性、强制性、自律性、献身性)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保障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需要,是保证检察人员健康成长、促进人民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指在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那些最根本的道德规范,是检察官职业道德活动的最高价值准则。主要内容包括:忠实于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忠实于客观事实)主要规范:爱检敬业,恪尽职守(热爱检察工作献身于检察事业要立足本职积极进取)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严格依法办案,做到不纵不枉执法行为要文明规范)守法遵纪,清正廉明(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保持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职业心态遵守职业纪律,严守工作秘密)刚正不阿,护法为民(牢固树立为人民执好法的信念不畏权势、不为钱色折腰的骨气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胆略)文明高效,热情服务(坚持文明执法,注重仪表规范,遵守司法礼仪严格遵守法定诉讼时限,不断提高司法效率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节检察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处罚对违纪违法行为的纪律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违纪行为的其他处理方式(书面检查、调整岗位、调离、辞退、依法撤换、通报)刑事处罚(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泄露机密、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行为)。
第四章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第一节律师职业道德和律师执业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律师职业道德的界定(律师职业道德内涵适用对象特点和作用)遵守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规范的意义(是律师实现职业使命的要求是律师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律师职业责任的界定(律师职业责任的内涵特点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节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律师在工作机构中的纪律(律师应当遵规守制遵守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律师不得私自收案、收费及收取额外礼酬律师不得拒绝或疏怠应承担的法律援助义务律师不得违反收费制度和财务纪律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在诉讼与仲裁活动中的纪律(律师不得为办案而与案件承办人员在非办公场所接触,不得以办案为目的送礼或与承办案件的执法人员进行交易;律师在代理案件之前及其代理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宣传自己与有管辖权的执行机关及有关执法人员有亲朋关系,也不能利用这些关系律师不得伪造证据,不得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律师应当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尊重法官和仲裁员应当遵守出庭时间、提交法律文书期限及其他与履行职务有关的程序规定律师不得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属或者其他人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职务之便违反规定为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传递信件、钱物或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律师与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关系的纪律(律师不得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谋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律师不得为谋取代理或辩护业务而作虚假承诺律师不得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委托非法的、不道德的或具有欺诈性的要求或行为提供服务和帮助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和代理律师不得超越委托权限,不得利用委托关系从事与委托代理的法律事务无关的活动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律师不得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利益或向其要求或约定利益律师不得在与委托人依法解除委托关系后在同一案件中担任有利益冲突的他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律师不得非法阻止和干预对方当事人及代理人进行的活动律师在未征得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接受对方当事人办理其他法律事务的委托,但已办结的除外律师应合理开支办案经费)律师与同行之间的关系的纪律(律师不得损害其他律师的威信和名誉律师不得阻挠或者拒绝委托人再委托其他律师参与法律服务律师之间不应进行不正当竞争)。
第四节律师职业责任。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七
26.律师与同行之间关系的纪律不包括()。
a.律师不得损害其他律师的威信和名誉。
b.律师不得阻挠委托人再委托其他律师参与法律服务。
c.律师不得同意委托人再委托其他律师参与法律服务。
d.律师之间不应进行不正当竞争。
27.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职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所应遵循的()总和,它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a.道德规范b.行为规范c.责任规范d.法律规范。
28.对律师超越代理权限或在代理权终止后仍以委托人名义实施诉讼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谁承担?()。
a.委托人b.律师自己c.律师事务所d.委托人和律师共同。
29.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也是实现法治的保证。保障司法公正,不但要求实体上的公正,也要求程序公正。下列关于程序公正的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司法审判过程的公开性b.法官在特定环境下与当事人单独见面。
c.法官居中裁判d.法官保持对双方当事人的平等性。
30.对检察官的考核内容中,重点考核的是下列哪项?()。
a.思想品德b.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c.检察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d.检察工作实绩。
31.关于法官的辞退,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在年度考核中,第一年不合格,第二年合格,但第三年又不合格的。
b.虽然能够胜任现职工作,但因审判机构调整而调任他岗却遭本人拒绝的。
c.不打招呼外出旅游10天。
d.曾立功受奖,但骄傲自满,颇受当事人非议的。
32.某单位的林某无律师执业证书,却以“律师”自居,并以“律师”的名义承办了一些非诉讼的法律事务,获取一定报酬。依据《律师法》的规定,对林某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行为,应由下列哪个部门予以处罚?()。
a.由人民法院追究其民事责任b.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c.由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行政处罚d.由其所在单位予以行政处分。
33.下列法官不需要免除法官职务的是谁?()。
b.朱法官年满35岁,业务能力突出,被上级选调出本院,到高级人民法院工作。
c.章法官对于刑事案件很有一套,被上级任命为本市公安局长。
d.刘法官经严格考核作为中国――美国法律培训交流项目的成员,去美国学习1年。
34.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a.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
b.玩忽职守,造成当事人的严重损失。
c.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d.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曾是自己同学的某案代理律师饮酒。
35.依法进行法律监督是检察官的职责之一,检察官进行法律监督的范围不包括()。
a.侦查监督b.审判监督。
c.违宪监督d.执行判决、裁定监督。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八
法律职业道德何以重要?这是在法律业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由于目前在道德问题的认识上笼罩着某种强烈的社会政治氛围,比如社会大众要求遏制法律领域的腐败,执政党制定并推行“以德治国”的方针,以及司法决策层顺应时势部署安排围绕职业道德建设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整顿活动等,就使得人们在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时,在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表现出明显的时势政策倾向。从法律职业方面看,这种偏重于时势政策的需要、从社会整体道德建设的角度对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的把握,展示的是一种“外在视角”。而与“外在视角”相对,则有一种看问题的“内在视角”,即立足于法律职业自身的'特性、从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在关联的方面对后者的意义予以解说。
审视时下国人有关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实践,可以说,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给人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外在视角”过份张扬和“内在视角”相对稀缺。有鉴于此,需要补强“内在视角”,强化从法律职业自身的特性和需要出发来认识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纠偏,有助于按照认知的规律性形成健全而平衡的视角,而且还能够改进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品质,体现道德的属性以及人类道德实践的特殊要求。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一种诉诸于人的良知和内心确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东西;道德实践包括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则是一种求于内(道德认同)、达于外(道德行为)的活动。就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言,如果在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不贯彻一种“内在视角”,如果不能揭示法律职业特性与法律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在关联,使从业者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于其事业的至关重要,那么,就不可能使他们形成内在的道德确信,并基于道德认同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道德自觉。
在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单纯的“外在视角”、仅仅从时势政策的需要来阐说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显然忽视了法律职业自身的需要和特性,忽视了法律职业作为道德判断的主体地位。它向职业者传达的信息是“社会有需要,你(们)不得不”,而不是“你(们)有需要,你(们)应该”,因而很容易使从业者从心底里产生隔膜,并进一步造成道德上的压迫感或强制感,使人如有重负。因此,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兼顾内、外两种视角,在对法律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上,既考虑时势政策的要求,更顾及职业主体的需要和职业的特性。
那么,什么是“内在视角”下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意义呢?从法律职业的形成来看,法律职业道德在其中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法律职业道德的支撑,就不会有现代法律职业。因此,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的重要性,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的一个基本的构成因素。对此,我想从法治社会中法律职业的特有品质的角度,做一点具体阐述。
在《法治社会中的法律职业》一文(见本报2001。
[1][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九
20xx年,教育部进行了新一轮德育课课革工作,《职业道德与法律》被确定为入校新生的德育必修课。从20xx年9月起,我们学校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一书。本书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将理论性的道德要求和法律知识,融入在很多的现实案例中,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
2、教学目标。
课程介绍是本书的第一节课。古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要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与爱好。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与方法。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道德和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习惯目标:养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爱这门课,树立好好学习的决心。
3、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律对生活的意义,树立起学习好这门课的决心;
养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入校的新生,很多同学由于在中学学习的失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信心,对课堂教学没有兴趣,迷茫于自己该何去何从。但是,短短的两年中专学习之后,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职业道德素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2、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作为我备课时的出发点。本课中有很多案例,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但在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展现案例,注重深入分析案例背后的东西。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投影片作辅助教具,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书本内容,提起兴趣。
(2)案例法:我精心挑选案例,既通俗易懂,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融入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
(3)情境法:一些案例的讲解,我让学生进行情境的设想:假使自己遇到了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带动学生思考,增强课堂互动。
(4)学分激励法:要求课堂回答提问,可以给予分数奖励,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说教学程序。
课程介绍,是我这门课的一张名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喜欢上它,并知道该如何努力。
我的课程内容分三个部分:一是道德素养与我们人生的关系,二是法律学习的意义。三是学习本课的要求与方法。
在教学上,我主要通过案例,来讲述道理。案例是我最好的工具,但是,要想让案例发挥最大的作用,还要有合理的安排。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讲解案例,有视频播放、案例讲述、情境设想等方法,并且注重案例的讨论与点评。
课程内容一——道德素养与我们人生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我安排了三个案例,层层递进,要让同学们明白,职业道德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为人生带来机遇、能使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我的第一个案例,是一名大学生,他毕业后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巧遇到机构改革,成为裁员对象,因为他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天,最终被领导留下,委以重任。请同学思考,大学生留下的原因?是因为学历高,技术好,还是……。答案是职业操守。是因为他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借此,我分析了同学们今后的出路问题,不要觉得人生因为没有上高中和大学,前途一片黑暗,事实上,在就业领域中,中专生可以凭借自己出色的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不仅如此,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使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案例二,感动中国的王顺友。这个案例来源于书本,但我没有选择看书,而是从网上找来了“感动中国”的视频资料,因为我相信,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看过案例,再读一遍,味同嚼蜡,没有兴趣。我用了视频播放法,使得案例更生动饱满,更具感染力。(王顺友,一名苗乡普通的邮递员,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他默默走了20多年,过滩涉水,越岭翻山,路程相当于20趟红军长征,一年中的330天,都是他一个人独自在邮路上行走,孤独和寂寞没有难倒他,于是成就了世界邮政史上的一段传奇。他用自己平凡的行走,走到了万国邮联的大会上,成为万国邮联成立130年来,第一位站在万国邮联大会上的普通邮递员。)案例播放完毕,我提问,王顺友为什么会感动中国,感动世界呢?请学生们思考故事背后的人生道理。
之后,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身边有象王顺友这样的人吗?人品高尚,因而成就事业的人。学生如能回答更好,如不能,我也有一个案例:修脚女工陆琴,成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个案例,我仅用一张图片,几句话,为的是让学生明白,职业没有贵贱,高尚的职业道德能让你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课程内容二——法律重要性的讲解。法律是保护伞,是行为的底线。我从这两方面引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法律知识。
第一个案例来自《今日说法》,由我口述,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一个出国务工者,遭遇x中介,受到损害,最后用法律为自己讨回公道真实事例。证明法律是劳动者的保护伞,掌握法律知识,才能维护自身权利。
法律也是行为底线。这一部分,我采用情境法,设置了一组案例,由简入难,层层深入。首先让学生假想自己在案例中,分析会怎么做。“同学们,有人寄信给你的朋友,你会私自拆开看看吗?”“如果你遇到小偷,抓住之后,你会打他吗?”一般这两个案例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而最后一个案例,很特别。“当你在银行自动取款机取钱时发现取款机故障,每取100元,卡上只少1元钱,你会怎么做?”其实很多同学内心里,有犹豫。这样的时候能否继续取呢?当然不能。但这时总有大胆的同学回答“继续取”。那会怎么样呢?我会告诉同学,你就会成为许霆。(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4月21日,许霆,遇到自动取款机出现问题,他就觉得天上掉馅饼了,与朋友郭安山利用取款机故障取款,许取出17.5万元,郭取出1.8万元。事发后,郭主动自首被判处有期徒x一年,而许霆潜逃一年落网。20xx年2月22日,广州中院,判决许霆有期徒刑5年。)这是一种盗窃行为,如果,我们没有法律常识,很有可能也犯同样的错误,误入犯罪的歧途,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因此,要学习法律,才能遵守法律的底线,真正做到不越雷池一步。
课程内容三——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前两部分内容讲完后,同学们大都兴致很高,特别是最后的案例,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于是,我水到渠成地和大家谈,这门课真的很有意义,一定要学好。
接着,我告诉学生,这门课,我不考试。同学们很兴奋,少了压力与烦感。但是我要求学生做到三点:
要求一,重在参与。卡耐基说过,一两的参与重于一吨的说教。我的课不考试,但是有分数,如何取得,重在参与。我要求学生通过演讲、回答问题、做活动、写作业来获取学分。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获得知识,又能使学生增强口头表达的能力,锻炼胆量,提高自信心。这也是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生活中有竞争力的人才。
要求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集小善而成大善,集小恶而成大恶。我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三,感悟。我告诉学生,要用心去感悟案例中的生活道理。
最后,我布置作业——演讲。每一位同学都要做,愿意下一次课就演讲的同学,可以举手自告奋勇,做自愿者。在我确定了自愿者名单后,我会告知所有同学,因为自愿者的积极勇敢,现在就给予这些同学一定的分数奖励。营造一种积极就会有所收获的氛围,激发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我解除了同学们学习的顾虑和畏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敢于表达的好习惯,也为我以后的课程做了良好的铺垫。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
这周,我开始了网上听课。我所在的班级是19学前班,19级学前班是陈xx老师负责教学的,陈老师教的科目是职业道德与法律。
在上课开始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老师对每个同学都热情地打了招呼,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一点,身为老师,不光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关心学生,尊敬学生,陈老师这个做法可以让同学们感到亲切,增进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能为接下来的课程教育打下一个优秀的前提基础。
我这周听的课是第二单元培养道德意识第四课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树立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让同学们能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
这节课的第一个板块是职业道德的养成的作用。
有以下几个作用:
1、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2、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3、抵制不义之风。
第二个板块是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有以下几个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在第一个知识点之后,老师引入了一个案例:售货员发现柜台前有一个不起眼的台阶,总是有顾客在路过时不小心被绊。于是售货员便善意的提醒顾客:“请小心台阶”。一天老总经过听到了售货员的提醒,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很快售货员便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提升为柜台组长。并让同学们思考从售货员身上学到了什么。虽然这是一节网课,但是同学们还是积极踊跃的在留言区发言,来分享自己的观点。
2、在专业中学习训练。
老师在这部分的内容中,主要讲解了训练职业行为道德的要求。训练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之具有某种特长或者技能,在专业学习中训练之夜道德行为的要求:(1)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2)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老师通过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实践体验,来引入了这部分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2)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随后,老师有分享了一个案例:甲乙两人同时进入一家酒店实习,但是一个月后跟踪指导教师对两人的评价却截然不同。甲工作勤奋,为人和蔼,主动积极,被当成重点培养对象。乙行为懒散,在工作中没有摆正心态,专业技能差,这个月的考核等级为差。并让同学们谈谈从中收获了什么启示。
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这个部分也有两个要点。(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引入了海瑞的一句名言“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这句话不单单只是因为知识点才被引入,更多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内省慎独,时刻要求自己。
5、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在职业活动中强化道德行为有两个要求。(1)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2)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这里,教师用了内化和外化,希望同学们能在发展自己技能的同时也能完善自己的信念。
这节课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生动形象,既能让同学参与其中,又能让同学学到知识,同时还能让同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应该值得我学习。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一
第三节职业与职业能力。
教学内容职业能力以及职业对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
了解: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含义、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的概念、学生自己的能力特点。
理解: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能力的原因、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运用:举例说明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通过学习,能够分析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特征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在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活动中体验职业能力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能力方面: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个性的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正确对待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加强技能训练,增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的内涵;每个人的职业能力不同,但职业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职业能力的形成。
教学难点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小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思考:你认为应该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千里马,还是等伯乐出现后再使自己成为千里马呢?
我们思考的问题是职业能力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职业与职业能力的相关知识。
一、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含义。
1.能力。
我们经常说能力这个词,但到底什么是能力呢?请同学先来谈谈你对能力的理解。
(学生谈论发言)。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能力的概念应该是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保证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如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具有某些能力就能够顺利完成某些活动,能力的强弱决定活动效率的高低,所以,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
将能力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优势能力和非优势能力等。
职业能力是在学习活动和职业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职业能力表现在相应的职业活动中。从事同一职业的人们,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其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不同,会使他们在职业能力形成差异。
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北京就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分为强、中、弱,然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再就业。
我们就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两个方面来学习职业能力。
(二)一般职业能力。
小品表演(或者放小品表演的录像)《l小姐的成功应聘》。
(学生活动)。
请学生分析l小姐的成功原因。
(学生分析)。
l小姐所做的这些既简单又普通的事情反映了她的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又称为普通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共有职业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基础能力,与个人的认识活动相关。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认识活动存在差异,所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有所不同。
一般职业能力都包括什么能力呀?
(学生发言)。
案例分析:《厂长为什么被罢免》。
(学生分析)。
(学生发言)。
(三)特殊职业能力。
特殊职业能力又称为专门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或较强的能力。
请同学就投影中的几种特殊职业分析一下他们都应该具有什么职业能力?
(学生列举这些职业所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
(四)一般职业能力与特殊职业能力的关系。
我们结合实际来分析一般职业能力与特殊职业能力的关系。
1.一般职业能力是特殊职业能力的基础。
请同学举例分析一下我们学习的一般职业能力对特殊职业能力有什么基础作用?
(学生分析)。
2.特殊职业能力又会促进一般职业能力的提高。
请同学再想一想我们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对我们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
3.二者共同作用,促进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实例能说明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共同作用能促进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学生讨论)。
(五)职业能力的个体差异。
我们的能力各不相同,其实职业能力也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类型的差异。
2.发展水平的差异。
3.发展速度的差异。
请同学先谈谈,各自对职业能力个体差异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在职业学校里进行学习,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个体特点,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方法,朝着自己既定的职业目标发展。
二、职业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
(一)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
列举几种典型的职业请学生分析其职业能力要求。
(学生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职业能力的分类。
投影图表:不同的职业类型对从业者职业能力及倾向的要求。
虽然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不同,但是我们刚讲过职业能力中有一般职业能力。所以,无论什么职业的人都应该接受相当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且达到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基础教育水平,包括推理能力、领会能力、掌握数学、语文等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从事某一方面职业应该具有的合格的技术、技能水平。
我们在职业学校中的哪些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大家提高相关的能力?
(学生列举)。
你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教育教学活动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
(二)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结合不同的专业以组为单位进行小型的职业技能比赛,由学生自己策划并实施,要求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和要求,从而促使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注意不要忽略一般职业能力。
(学生活动)。
请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谈谈其成功的经验,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三条:
1.通过自身努力在职业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2.珍惜在校生活,自觉提高职业能力。
3.挖掘潜能,强化职业能力。
(获奖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机引导归纳)。
巩固新课:
小游戏:《测测我的职业能力》。
(学生活动)。
(留下疑问,请同学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三节职业与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的含义。
1.能力。
(二)一般职业能力。
(三)特殊职业能力。
(四)一般职业能力与特殊职业能力的关系。
1.一般职业能力是特殊职业能力的基础。
2.特殊职业能力又会促进一般职业能力的提高。
3.二者共同作用,促进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职业能力的个体差异。
1.类型的差异。
2.发展水平的差异。
3.发展速度的差异。
二、职业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
(一)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能力。
(二)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1.通过自身努力在职业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2.珍惜在校生活,自觉提高职业能力。
3.挖掘潜能,强化职业能力。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掌握劳动力市场、市场就业方针、社会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双向选择等基本概念的涵义。
了解劳动力市场体制、劳动法律法规和我国的就业形势等基本内容。
能力要求。
收集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培养根据个人特征和就业现状正确选择职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就业的竞争能力。
觉悟要求。
提高职业选择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竞争意识,学会运用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劳动就业权益。
本章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章三节内容“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职业选择的法制意识”、“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中,第一节“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是教学的难点,第三节“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是教学的重点。
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之所以是全章的教学难点,是因为刚刚走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方面在有关“市场”、“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知识铺垫,另一方面刚进校门就要跟其讲将来的“劳动力市场”等就业问题,显然缺少了必要的心理准备。所以,本章起始课的第一节即为本章的教学难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中职一年学生刚刚接触的专业教学,对专业知识稍有了解,但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对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对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所知甚少。总之,他们对怎样从基础教育过渡到职业教育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为唐凯麟、蒋乃平。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并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养成,是学生未来立业创业成功的基石。
职业指导是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市场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竞争就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三个方面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到这门课有用,引导学生爱学、会学。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使学生理解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本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要改变学生心目中政治课的原有形象,提高德育的亲和力。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自觉性。
四、教学要求。
1、以马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实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各行业职业特点和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服务意识、和法纪观念等教育,使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规范。在注意运用本行业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
3、坚持理论教育与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选择最为优秀的职业道德的节目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现代化教学的魅力。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三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本教材由三大部分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部分礼仪,第二部分道德,第三部分法律。
第三单元介绍:
第六课介绍。
(二)教材处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确立。
1.重点: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依据:
2.难点:纪律与法律的关系。
依据: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总标准:
(一)认知:使学生了解规则的保护作用和约束作用、纪律与自由的关系、纪律与法律的关系,让学生认清职业活动中违纪乱法的危害,懂得遵纪守法要从点滴做起、不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
(三)运用: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思想上要从小处着眼,不断提高认识;在行动上能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理想: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前准备。
(一)复习导入环节。
(二)探究知识环节。
第一目:规则与秩序。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活动达成: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第三目:做遵纪守法的人。
步骤1:
步骤2,
(三)学以致用环节。
(四)总结反思环节。
本节课的特色是:
本节课的亮点:
本节课的不足是:
对于今后教学的启示:要进一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以新大纲、现代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四
1、职业道德行为p1132、职业道德行为养成p113。
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有关修养、内省、内化、外化的含义;
(2)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体验、知行、慎独的含义;
(3)要求学生理解的知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性;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2、能力要求:
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
3、觉悟要求:
提高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自觉性,增强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意志。
教学重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难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导入:学生讨论书上p119案例。
问题:吴捷成长的过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他的成长与职校的学习有没有关系?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是自觉性载体是日常生活。
习惯性。
有意识地坚持良好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自觉)的行为。
培养: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一)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是指在行为方面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准则。
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点点滴滴见规范。
不能随心所欲放纵自己。
(二)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1.良好习惯是终身受用的资本。
2.不好的习惯是人一生的羁绊。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例子:马派服务。
服务艺术p124。
训练:是有计划、有步聚地使之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
在专业学习中训练职业道德行为的要求。
(一)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
--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求职择业和职业劳动的各种认识的总和。
职业规范:是指某一职业或岗位的准则,是操作规范。
道德规范。
3.专业学习获得专业理论的基本途径。
专业知识。
专业实习是了解专业。
了解职业。
相关职业岗位规范的主要途径。
培养职业意识。
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二)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条件。
职业技能: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它标志着一个从业者的能力因素是否能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
向先进人物学习,培养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三、在实践中体验。
例如:p126关于李黄玺的事迹。
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
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职业道德行为的方法有:
(一)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1.职业情感: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时所产生和确立起来的内心情绪体验。
2.社会实践:是培养职业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参加公益活动,陶冶情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
了解职业体验职业。
了解自我明确要求。
(二)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1.知:是指在职业实践中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而获取的正确认识。
2.行:是指社会实践、职业活动,即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3.学做结合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修养:“修”是指陶冶、锻炼、学习和提高;“养”是指培育、滋养和熏陶。“提高”意为使水平、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自我修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一)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1.内省:是内心省察检讨,使自己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
2.它的主要内容:
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认识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
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
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p129。
(二)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独自一个人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参他人不道德的事情。
例如:我国古代东汉时期的杨震。
现代的孔繁森等。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
在职业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要做到:
1.内化:是指把学到的职业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即对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道德原则和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与义务的真诚信奉。
2.“内化”是结晶、是动力、是精神支柱。
3.“内化”才有坚定性和持久性。
1.外化:是指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变成个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指导自己的职业活动实践。
2.要做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有职业道德的人。
3.在学习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不要总是在梦想高尚的事情,而要去做高尚的事情。
5.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付诸行动。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收获体会,使学生懂得良好习惯养成,从自我做起。
良好职业习惯养成在学习的本专业中训练,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能力。
利用学生专业技能证书展示活动,调动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德情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1)、每小组自定活动内容交书面报告。
(2)、时间,地点,单位(确定)。
(3)、程序,内容(交书面的)。
(4)、写活动小节。
(5)、交流活动收获和体会。
要求利用赏识教育,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自觉性。
第四章职业个性。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了解: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的涵义;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职业性格的类型;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的涵义;学生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的基本特点。
理解: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兴趣的原因、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兴趣的要求、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性格的原因、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性格的.要求、职业性格是可以调适的;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能力的原因、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运用:举例说明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
能力要求。
结合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职业个性的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对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相适应的程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培养自己良好职业个性的能力。
觉悟要求。
通过职业兴趣和能力有关内容的讲述,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积极主动地加强技能训练,增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通过讲述职业对从业者个性的要求,培育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
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第三节职业与职业能力”。这是因为: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的是职业定向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掌握谋生技能是他们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最初动机之一,而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在招录员工时最看重的仍然是求职者的能力,也就是说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是有相当程度上的要求的;其次,当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选择职业学校和专业时,多数已经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即或他们不考虑这一点(比如有的家长和学生选择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主要是看到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容易),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也是可以在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培养和调适的;第三,职业能力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职业素质,这已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普遍认同,已成为评价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标准之一;最后,职业能力与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并不只是并列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是前者的铺垫和基础,最终都得落脚到学生的职业能力上。
本章的教学难点是“第二节职业与职业性格”。性格和职业性格虽然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是,性格特别是职业性格的形成受后天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可以在活动或职业实践中巩固或改变原有的性格特征,形成许多适应职业要求的新的性格特征。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上述过程不了解,认为它是不可能改变的,这样,在对理解和把握职业性格有关问题时就增加了障碍和难度,不容易突破,同实际脱接。
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本章讲述的兴趣、性格和能力,均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切入。
第二,本书的教育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第三,本章有关能力的阐述,是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的,与其它章讲述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能力不同,前者是狭义的,后者是广义的,教师应从绪论中对能力的论述理解广义能力的内涵。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职业兴趣的含义、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学生自己的兴趣。
(2)理解:不同职业需要不同职业兴趣的。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了解旅游时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不做危险的事情。
2.初步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小组合作制定简单的旅游安全守则。
3.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旅游时可能遇到的危险,知道不去做危险的事情。
难点:初步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小组合作。
制定简单的旅游安全守则。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纸、笔。
2.经验准备:旅游的小知识。
活动过程:
1.听音乐,以旅游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应该怎样做?坐车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幼儿讨论乘坐的交通工具时应注意的问题。小结:我们外出乘坐汽车时,要等车停下后再排队上下车,乘坐时不要在车厢里走动、打闹,更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情景二“沙滩”:嘀嘀——看,我们来到了哪里?海滩上有危险的地方吗?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启发幼儿谈谈在海滩、游泳池等有危险的地方。小结:我们到海边去玩,要跟着大人,不要自己走进海水里、不要在海滩上捉迷藏、或到海边的岩石上玩,玩沙时注意不要把沙子弄到眼睛里。
(3)情景三“儿童游乐场”,讨论:游乐场里有什么好玩的?听到哭声——亮亮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小朋友,我们快想办法帮帮他吧!引导幼儿讨论、想办法。小结:旅游过程中要跟着爸爸妈妈,不要离开成人的视线。如果真的走丢了,也不要着急,先在原地等待,再请叔叔或阿姨拨打110,请警察来帮忙。
(4)在旅行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什么危险?了解其他还可能遇到的危险:你会怎么做?拨打哪个求救电话?不小心受伤了——拨打120;发现失火——找消防员,拨打119;遇到坏人——打110找警察叔叔帮忙。小结:刚才小朋友说的110、120、119这些求救电话,在我们或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发挥作用了。
3.幼儿分组,将旅游应该注意的事情整理成“旅游安全守则”。
(1)幼儿自由分组,每组根据一个旅游地点用绘画方式将应该注意的事情表征出来。
(2)每组请一名幼儿讲述绘画内容,整理成“旅游安全守则”。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我们的快乐旅游安全结束了,还整理了一本“旅游安全守则”,这样小朋友再旅游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参考了。
活动延伸:幼儿在班里讲述旅游安全守则,玩安全旅游棋。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六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2016级汽修114班、汽修119班、汽修120班和汽修121班及计算机专业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学生刚刚接触到专业教学,对专业知识稍有了解,但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对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对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所知甚少,对怎样从基础教育过渡到职业教育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所教学班级都是男生占大多数,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组织纪律意识淡泊、怨学情绪大,自尊心强,少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且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学习效果较好;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课堂上不能够主动配合课堂教学,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业道德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并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养成,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市场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竞争就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这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这门课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三个方面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到这门课有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使学生理解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本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要改变学生心目中政治课的原有形象,提高德育的亲和力,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能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习礼仪讲文明。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
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2、教学难点。
有关的法律知识涉及面交广,但要求学生了解的法律知识并不深,如何恰到好处的把握传授知识过程中的分寸是难点。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
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
张荣富。
2017年3月16日。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七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
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
总结。
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各地职业教育研究部门、学校、教师和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实用;社会德育资源的开发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篇十八
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是一项技术性与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其道德水平对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清除会计行业不正之风的有力手段。本文就针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发挥会计职能谈几点个人的观点。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变化,但其核心的任务与准则始终保持着稳定,一是要建立法制严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几项基本任务的实行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有力进行。如今一些会计道德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会计作假、会计失真等现象对企业公司有着巨大的伤害。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保障并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
从会计的职能角度来说,会计是公司的“财政管家”,其作用性不仅仅停留在职工职能的程度上,会计的职能应该是做好公司的“后勤”,保障并且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对公司的内部职能机构的协调以及控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工作控制,那么对任何公司企业而言,则少了一道严格的经济“把关”工作,导致公司经济方面生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树立会计行业良好风气的重要措施。
如今社会上不缺少会计人才,而是缺少高素质的综合型会计人才。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应该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等优秀的品质与良好的作风。只有具有会计岗位所必需的良好品质,才能使得会计工作产生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并且,从大的方面来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树立会计行业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盛行,会计行业中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的会计人员大有人在,若长久下去,社会上对会计的工作必然会产生怀疑与不信任,使会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从这个大的角度来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并健全会计行业良好社会风气与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是会计行业持续良好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公司需结合自身的状况,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中,要同时注重内因与外因,建设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法规学习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诚信体系的建立、选拔与奖惩机制的健全、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道德教育体系。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是长期性的,需要有一个道德教育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应该包括会计职业品德教育,例如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其次应当使会计人员熟悉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公司法、金融法、审计法等,做到依法办事,有章可循,使会计人员在日后的工作中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并且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努力开拓创新,搞好各项服务,精益求精,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建立完善的会计道德教育体系应当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会计道德教育体系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二)完善奖惩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奖惩机制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立惩罚的约束机制,首先必须要加大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对于无职业道德、不守信用、无行为操守的公司企业与个人应当严惩不贷,逐出相关行业。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违法违规事例去促进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的提升,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同时需要强化监督,做好行为约束工作,有效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奖励激励机制,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开展。例如对于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人员,可以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根据需求晋升提职,从而起到促进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的作用。
(三)强化会计监管审计制度。
会计监管审计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有着巨大的法律与道德约束力,强化会计行业的监管,发挥会计团体的作用。监管机制主要包括社会监督与会计监督,各个监督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主要职责,从会计行为、基础工作、内控制度等各方面入手,形成监督合力。在一定的工作时间段内,有必要对会计各方面活动进行审查、记账、核算、分析等,做好完善的监管工作,从对公司的经济活动以及经济业务的完整核算监管中真实地反映出相关的问题所在,强化监督管理,促使会计人员能够公正、认真、客观处理每一项相关经济事务,从而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三、结束语。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更需要充分挖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其职业道德,从而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与加强。
参考文献。
[1]王迎红.简析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及途径[j].太原科技,2008(09).
[2]孙秀娟.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会计与金融,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