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读书随笔(精选18篇)
总结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在写总结时,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了解总结写作的一些新颖和独特的观点。
书的读书随笔篇一
阅读《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教师可以为学生做的事。
作者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整个围绕清华附小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所提倡的理念以及如何培养学生。
第一辑讲到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奠基。包括要强建体魄、阳光心态、以及健康心理。老师们关注并呵护的是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学生不仅要强健体魄,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积极进取,朝气蓬勃,富有“精气神”。从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动起来,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运动,晨练及健身操为学生增加了乐趣,同学们相互切磋,组织体育秀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开展足球,跳绳,毽子武术,排球,拔河比赛等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又能弘扬民族体育传统,“生活需要仪式感”,不定时的开展“世界杯”“马约翰杯”足球联赛,运动会增强体育的乐趣。
“入则孝,出则悌”生活上要学生自主自理未来才能自律并对自己负责,学习之外自发组织户外徒步运动体现自强精神,以短剧形式再现学生们遇难时集体行动时的自律自强。教会学生诚信待人,制作诚信墙,诚信树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争做诚信小明星。给自己生活上增添一些爱好,比如读书乐趣,绘画,唱歌,做最好的自己。微笑待人,用微笑传递正能量,同学,师生之间微笑是一个有效的沟通途径。遇事正思维,传递正能量,从微笑做起,制作自己的明信片,向别人介绍自己,制作名片墙,建立学生健康心理,老师及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共享适合的教育方法,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从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加快学生成长的步伐,总之学生的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人参与进来集思广益。
书的读书随笔篇二
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当今学子,必须要像宋代朱熹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代的教育要求我们为师者必须要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天下,心系苍生,教育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国家的人才,而不是读书的机器,考试的高手!
真的很后悔,自己教课的时候,因为不理解,所以没能注意到这些问题,班里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占相当大的比重,很多学生的父母,从事着繁重的低报酬的工作,为什么当时没有让这些家长为孩子们上一课。说不定就能激发孩子们努力上进的决心呢,更可以让孩子们明白现在上学期间受的苦与大人们既要承担家庭的重担、体力的重压,又要承受经济的压力与孩子的抚养的压力相比,远远是微不足道的。有些家长,凭借自身的文化程度较高的优势,在单位做一定的`负责工作,为什么就没有想起来让他们也给孩子们做一次报告,让孩子更多地聆听窗外的声音。
我想这样的遗憾,也说不上遗憾,总比当了一辈子的教师,却没能为孩子们带来一点有用的信息要强多了,身体好了以后,自己照样可以领着一个班的孩子,过幸福完整的、精彩的教育生活。
书的读书随笔篇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遇见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表现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当我读到“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的怎么样”和她很自然地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感到乌塔很有礼貌,对人热情,善于交朋友。而我却恰恰相反,不要说见陌生人了,就是见到自己的亲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个招呼,让别人觉得自己很不礼貌,冷冰冰的。
从乌塔14岁就能一个人游欧洲这件事,我联想到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方式。外国的父母会比中国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比如: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外国的家长会只说几句鼓励的话,就各忙各的去了。而中国的家长会立刻放下手中的活,抱起孩子,亲亲搂搂。
我又想起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三年级的时候,腾钰含约我到新华书店,我向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走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没有一个大人的陪同,万一出了事咋办?”爷爷也急着说:“就是就是,万一出了事,我就见不到我孙子了,别去了,宝贝!”
不就是新华书店嘛,红绿灯都不过,哪有多远啊!后来,我使出独家绝门秘籍:哭,拼命地哭!但无济于事,书店之行就这样泡汤了。
哎,我和大胆、独立性强的乌塔差的有十万八千里呀!真希望我的爸爸妈妈,所有中国的爸爸妈妈也都好好读读《乌塔》这篇文章。
《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很深,首先我想对家长说:“给孩子多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吧!”其次,我想对和我一样大的中国孩子说:“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像雏鹰一样在风雨中成长!”最后,我还要对乌塔说:“我一定要向你学习,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把自己培养成自立、自强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书的读书随笔篇四
世上万物,皆属身外,唯有一样东西却能点入肌肤,融入骨髓,让我们耳聪目明,志存高远,那便是书。莎士比亚坦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作为教师的我读书,既可以保持教学的“源头活水”,保持职业不倦不殆的活力,又可以保持心灵的润泽、灵魂的高尚,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
我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为此在放假那天我就制定了读书计划。由于我的阅读爱好很广泛,总感觉在上学时没能好好的读书,现在有时间了一定要读个痛快。但是一个假期时间有限,我不可能读完书橱里的所有书。于是我就精心挑选出我最喜爱的十本作为这个假期的精神食粮。一个假期下来收获颇丰,阅读笔记有计划的记了一百页。思想活跃了,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其中给我教育最大的当属《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魏书生的《班主任漫谈》、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霜冷长河》、《初中班主任工作实务》等。在《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中我感受了异域的风情,大洋彼岸的相同教育理念,不同风格的教育方式。我们也讲求民主,尊重,美国的教师做的比我们更到位。我们工作很辛苦,教育教学很认真,而他们比我们更辛苦,并且是自愿的。美国的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尊重程度几乎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处在不同的国家,但我们却有着相同的`教育目的,为此我会取其之长补已之短,改变自我,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美国教育教会了我应该俯下身子去做而不仅仅是会说。读余老师的《文化苦旅》恰巧我有事到江苏,做在火车上读上一段《江南小镇》再眺望窗外,尤如和余老师一块漫步,细雨中欣赏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清清的河水,好一幅江南美景图。还有魏书生老师的教育艺术更是感染了我。
我要向魏书生和于永正老师学习,用读书改变我的生活,用读书创造我生命的喜悦。作为教师是读书使我充满教育的智慧,让我的人生因为有书而演绎的更加精彩!
书的读书随笔篇五
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个年轻人偶然捡到一页纸,他看了一眼,发现写的很有趣,把这页看完之后还想知道结局怎么样了,就费尽周折找到了这本书,痴迷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从此,年轻人不仅被小说迷上了,人生轨迹也发生了难以想像的变化,他后来成为有名的小说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年轻人就是马克·吐温。
我曾经读过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比较喜欢他幽默的文风,看了这则故事后就到新华书店买了《马克·吐温自传》。看了《马克·吐温自传》后,我多多少少有点失望,在这本《马克·吐温自传》里,并没有提及我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
《马克·吐温自传》是作者要求自己死后才能出版的,可见这本自传的真实性是无可非议的。
我看书有个不好的毛病,对于不感兴趣的章节有点像完成任务,很多时候要强迫自己往下看,看了大半后才会真正的激发兴趣,越看越想看,加快速度看完。这本书也不例外。
读《马克·吐温自传》的前半部分,我的脑子像搅了浆糊一样。这篇传记既没有像《林肯》那样按时间顺序写,也没有按成长历程写,我怀疑是不是马克·吐温先生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它没有小说的华丽,章节读起来颇为吃力,我偶尔有放弃读下去或跳过此节的念头,最后还是坚持读完了。当然,就像我前面说的,读到一大半的时候,我一下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天晚上没有照常出去散步,迫不及待的读完了它,而此书前面的章节我花了二十天时间,还读的心不甘情不愿的。
有些书只读一遍的话,你永远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
《马克·吐温自传》值得去多读几遍,文中有很多箴言妙语,让人禁不住沉思良久。比如: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得到什么,总得付出代价。往往你付出的,比你得到的要多出百分之五十。如果受惠于人,付出的则必须是百分之一千。事实上,感激之情是一项债务,它在不断积累,就像是敲诈勒索,你越付得多,敲诈得越多,终于你会意识到,人家对你的好,会成为一种祸害,你但愿没有这样的事才好。”
“做生意有一定的规矩和习惯,那并不错,但是文人的名誉就是生命,经济上可以贫穷,但品德上不能贫穷。”
“荣誉不是法令所能约束得了的。”
“我决不会去说服我自己,去使用我得来的来路不明的钱。”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惩罚,严厉的惩罚,永久的惩罚,从来都是落在不该受惩罚的人身上。”
“我们下意识中,都有一种衡量别人的标准。如果仔细想一想,这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凡是我们自身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而别人具有,我们会钦佩他、羡慕他。英雄崇拜便是由此而起。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所做的,往往是我们加以认可,而因为自己做不到,感到遗憾并暗地里引以为羞的事。我们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多少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我们总是私底下希望自己像某某人那样。假如人人都对自己满意,天底下便没有英雄了。”
《马克·吐温自传》描写最多的是人物,而不是事件。人物有马克·吐温先生的亲人、朋友以及伤害过他的人。文中描述的出版商,狡诈的'让人恨得牙痒痒,马克·吐温先生总是选择宽容的对待,不是害怕他们,而是不屑于理会他们;对于亲人和朋友,马克·吐温先生是情真意切的,有什么危难他必会助一臂之力。比如对他哥哥奥里昂,马克·吐温先生十分清楚奥里昂的弱点,知道他最终会一事无成,却一再的为满足他的心愿,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大力支持。这恰好说明马克·吐温先生是一位宽厚、善良的男人。
马克·吐温先生的妻子充当着天使的角色,不管是马克·吐温先生还是他们的孩子们都非常爱她。她带给马克·吐温先生的是不离不弃的爱情和无比真诚的友情,他们的好姻缘在这世上并不多见,让人羡慕。另外,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我觉得也是堪称优秀父母的楷模。例如:孩子犯了错,让孩子自己说出错在哪儿,然后由孩子自己决定惩罚方法。我觉得这样挺好。
看着看着让我哭了的是下面这一段:
“他们告诉我,第一个前来哀悼的,是她那条德国狗。没有人呼喊过它,它自己走来,后腿站立,前爪搁在台架上,最后一次朝那张它最爱的脸久久的凝视着。随后它默默地走开了。就像它默默地走来时一样。它能够领会发生的事。”
我仿佛看到了这幕场景。
书的读书随笔篇六
“一诺千金”的典故讲的是“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圣人”名叫孔丘,他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们后人对他的尊称。他一生从教40多年,经验丰富却述而不作,桃李三千名扬天下,这其中学有所成的大约有七十二人。在这些知名弟子中,有一位叫曾参的,后人尊称他为曾子。
话说有一天,曾子的妻子想去集市上买些东西回来,可她的孩子一听说母亲要去赶集,哭着吵着非要跟去玩耍不可。孩子的母亲见状,为了哄住他不跟脚,于是对他说:“孩子,你只要老实回家里去呆着,等会儿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孩子一听说有猪肉可吃,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拍手称好,并要求母亲快去快回,好杀猪给自己吃。曾子的妻子见哄住了哭闹的孩子,于是立马就离家去赶集了。
待妻子赶集回家后,曾子就提刀跨进猪圈,准备捉猪快刀杀掉。他的妻子见此情形,又急又恼,连忙上前阻挡劝说:“孩子小,不懂事,我只不过是逗他不再哭闹罢了,你又何必当真呢?”曾子说:“正因为孩子年幼不知世事,他才不知道你是逗他的呀!正因为孩子小,才要跟着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就是教他学会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以后还会相信自己的母亲吗?你这样非但教不好孩子,还会纵使孩子行恶的。”
于是,曾子果真信守诺言,把过年的肥猪给杀了。立在一旁观看的儿子一边拍手称快,一边大声呼号:还是阿爸好,还是阿爸说话算话。
也许生活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女儿无法将守信与“杀猪”联系在一起,也无法理解曾子的所作所为,更不用说一诺千金了!为此,我又告诉她:“曾子生活在一个缺衣少吃的年代,家里一年到头喂养的猪只有等到过大年时才会杀掉。孩子们平时不容易吃到猪肉,所以才会盼着大人杀猪吃!”
“宝贝,你说这个小孩的爸爸,妈妈,他们俩谁做的对呢?”
“当然是小孩的爸爸!不过,你们大人都爱骗人,骗我们孩子!”女儿掘起小嘴,表示不满。
是啊!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多多少少都会有失信的时候,殊不知孩子们对大人的言语行为都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她们不仅会模仿大人的举止言行,还会在自己内心有一些看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覆水难收’,意思是泼出去的水谁也没法子收回来的。我们说过的话都要去做到,许过的诺都要去实现。曾子坚持做到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信守诺言的人。说说看,小孩的妈妈错在哪里?她为什么说话又不算话?”
“反正我不喜欢那个妈妈,因为她说话不算数!她觉得小孩很好骗!”女儿不仅一语说中,而且还自有爱憎分明的情感。我想,大人们之所以会食言失信,是因为不把事当事,不把小孩当回事!
“小孩的妈妈错在答应了孩子,自己又不去做。如果自己没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要随便答应人家,知道吗?”
“妈妈,我知道那个孩子的妈妈不能随便答应他杀猪吃,是因为他们喂的猪只有等到过年才能杀。如果现在杀掉的话,过年就没法吃肉了!”
“真聪明,小孩的妈妈完全可以想出别的法子来哄住他,但就是不能随口编胡话糊弄人!否则孩子以后绝不会相信妈妈的话了。你想,这个世界上,孩子连自己最亲的妈妈都不能相信,他还可以去相信谁呢?以后,孩子也会学自己的妈妈那样随便承诺的。”
“妈妈,我知道了。如果大人们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要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做,就是不能骗孩子,吓唬孩子,也不能说话不算数。”
“说得对!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意思是说诚实守信的`人,话一旦说出口,四匹马都追不回来的,也就是说,要说到做到。每个人在答应别人的要求之前,都要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如果事先已经答应别人,可后来情况发生变化了,自己没办法做到的话,也要解释清楚原因,相信别人不会怪罪的!”
“妈妈,我觉得大人们都做好了,孩子也会跟着做好!可是,大人总是做大人的,错了也不会认错!爸爸有时候就是这样!”
“是啊!大人也不会全对,也有出错的时候。一个人敢于承认错误,那是最了不起的人!”
“妈妈,如果大人都能像那个叫曾子的人,那我们孩子该有多幸福啊!”
书的读书随笔篇七
有时候会对眼前的生活觉得有一些失望,因为始终没有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反而多了一些其他的讨厌的样子,这都是因为我们活得并不包容,过得并不宽广,只在意自己的世界,不注意与世界的连接。
在这里已经许久,每天看着铜钱草一点一点的长大,虽然看起来过得极其安静,却也感觉似乎少了许多,一个人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两个人的时候却反而觉得慢了!我一个人让自己慢下来了,两个人的时候我却让自己快起来了,时间是否行云流水一般,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而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件事可以带来的,生命的安静,也应该是不怕外界的骚扰,也不怕外面的寂静,安安静静的,才是最好的,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表现,生活之中,我们总是表现的急躁,为一句话困惑,为一些行动困惑,容易让自己迷失,也容易怀疑自己,我觉得羞耻,却一直在进行这是一种罪。就像昨天听见的一句话一样,如果同一个问题重复犯了,那就是犯罪。
对于别人,苛责太多,对于自己,反省太少。总是很容易的要求别人做这样做那样,而对于自己,就总以为自己是好的是对的,这是一种对于外界的排斥而对于自我的保护,但如果这种保护得不到纠正,得不到反思,便也就成为一种狭隘了。
我觉得这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我只考虑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考虑别人或者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或者是想到了别人要什么但我坚持自己想要什么,我只有自己,在大多数的时间当中。我活的不够宽容,对身边的人不够宽容,我只是考虑了自己的喜欢,却忽视了别人的需要,我活的不够接受却总是在排斥,我总是记得某些自以为最美好的样子,却把某些很美好的画面忽略,并且常常忽略很多。
很早就知道,海纳百川而大,泰山不拒微尘而高,而对于自己,却甘愿活的渺小。从今以后,应该学会做一个接受和包容的人,看见好的同时也要接受不好的,追求喜欢的过程当中也不拒绝一些不喜欢但是必要的.。接受爱的美丽也接受爱的狭隘,学会有选择的接受。
因为对这个世界总是拒绝,所以你只看得见一种颜色,而其他的都是灰暗的。这个世界有很多花,但如果因为喜欢百合而不去看其他的,又怎么能够发现呢?发现自己脾气越来越大了,或者越来越任性了,喜欢和不喜欢依然表现得那么明显。
很早之前,我告诉自己我会接受,然而到了如今,却发现自己依然是拒绝的多,我答应了要一起为活着努力,我也在能做到的地方努力了,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没有接受这个世界,至少拒绝了太多。
生命有它本身的温度,有属于它本身的色彩,如果要我为了某些东西而去改变这些色彩,我一定会说,我拒绝。但到了如今,很多时候我会想着,如果接受它包容它,会成为一种什么样子?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会和这个世界相处得越来越好。
当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要学会接受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那不是我,是另一个灵魂的表达,或者说,那是我之外的意志,可那分明也就是我,是我的想法,是我对于我的反抗,一种企图改变的反抗。
杨绛先生说过,你的困惑,就是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我想,也是这样吧。
书的读书随笔篇八
“教师专业发展”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汇,它需要教师通过培训、合作和自主学习来不断的进行自我提升,因此,教师的的专业发展需要通过教师的终身学习来完成。
说的容易可实施起来却有点困难,或许因为我们对教育理念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毅力、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或许因为我们好多人习惯了随波逐流、以“老”卖“老”、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脱离群体,永远重复着自己“一成不变”的`老套教学。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我们不紧跟时代的脚步,依然固步自封、坚持陈旧的观念和使用毫无效应的教学法,那么我们就不是“上课”了,我想我们一定会被“下课”。
我们到底要做到哪几点来进行我们的终身学习呢?主要总结为一下几点:
首先,“辞旧迎新”改变旧观念,学习新时期的教学理念。
人的一生事事、时时处处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所面对的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思想越来越新潮、想法越来越“奇特”、行为越来越“出格”,若我们依然看不到、感觉不到外界变化的迅速,依然意识不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该被学生“俯视”了。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自己进步。
其次,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找到学习的兴趣,带着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去学习。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白自己“为何而学?”“学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目标首先要明确,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有动力;最后,带着坚定的信念“终身学习、终身反省、终身运动”才是人生三宝,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朝着目标去奋斗。
最后,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无处不在,工作中、生活中、阅读、探究、实践、写作等等,都可以学到我们所需的知识。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会使我们心灵富有,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书的读书随笔篇九
读书不是人生必修的功课。有人终身不读一字,却死而无憾;有人一辈子与书籍为伍,仍恨时间太少。读书与否,也不能作为评定智愚优劣的尺度。
但,以传道受业解惑为职责的老师,却不能不读书。
语文老师尤其如此!
其实,教师应该读书,跟所教授的学科无关。我这里所说的书,不是单指专业方面的书。开拓视野的书,增长见识的书,修身养性的`书,启迪智慧的书,这些书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读,经常读。
教师(包括教育工作者),最可怕的事,就是丧失阅读的兴趣,这比患了肌肉萎缩症更为可怕。
有人会说,我不是不想读,是没有时间读。我以为不然。
据我了解,比魏书生工作更忙,职务更多的教育界领导不会太多,但魏书生仍能有时间著书立说,且著述颇丰。如果我们连翻阅书籍的时间都找不出来,显然是自欺欺人。
一位班主任说,学生管理太烦神了,没有时间读啊!我想,如果他能抽点时间读些书,班级管理不但不会烦神,还能转化为一种乐趣。教育,比任何工作都更需要智性。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班主任老师的责任心,都无法保证教育工作的绩效。起决定作用的,是管理者的管理策略和方法。策略和方法从哪里来,一是创造,二是借鉴。这二者,都离不开阅读。
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不少老师,专业水平很高,可是教学能力却差强人意。自己坐班时间不比别人少,教学成绩和学生满意度就是上不去。于是就抱怨死学生太差了,自己不愿学还怪老师等等。其实,冷静地反省一下,我们就会明白:责任不在学生,是我们的教法出了问题。我曾经听过两位数学老师的课,发现他们上的内容几乎一样,而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却大相径庭。那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多的就是善于将逻辑思维形象化,重难点处,一个比方就能让学生心领神会,豁然而解。这功夫从哪里来?不是靠教者多做几个数学题目得来的,是他具备敏捷的思维,丰富的联想能力。这能力,还是得益于他广博的阅读。
我曾经溜达过几个教师办公室,发现经常默默捧读的老师,都是教有所长,备学生喜爱的老师。而高谈阔论,闲言碎语,坐立难安的老师,无论教龄长短,职称高低,基本都是学生满意度较差者。学生并不知道我们在办公室里做了些什么,却能从我们课堂的谈吐和教学中,窥见我们学养之一斑。
教学之余,有人爱揣摩领导的心思,有人喜欢算计别人,有人用来说笑逗趣,有人用以发泄牢骚,也有人寻思聚人斗牌喝酒。能够平心静气读点书来提升自己品味的老师,实在太少了。
睡觉之前,我们回忆一下一天的生活,就会惊讶地发现,大部分时间,都耗散在言不及义的闲谈以及于身心无益的无聊中了。如果每天拿出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阅读,也就足够了。
教师与学者的读书目的不一样,但都需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心态平和了,时间也就有了。
仅仅从做一名称职的老师角度,我们也实在应该找点时间来读读书了。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
今年我新接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幼儿,他活泼爱动,常常给老师闹小“恶作剧”。比如大家一起游戏时,他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乱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室内活动时他会钻到桌子底下与老师“捉迷藏”;玩玩具时,他又常常将玩具扔得满地……我曾开玩笑地对他的妈妈说:“你的儿子简直就是一个‘自由人’。”
如何教育这样一位“自由人”呢?我没有只是一味地训斥他,而是悄悄寻找他的优点,并鼓励他发扬优点。
我首先对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不长时闻我就发现他非常聪明,反应能力强。因为班上的门被风一吹总发出响声,有风时我们就把里边的插销插上,有老师从外面进教室时就会轻轻敲门或通过门上的玻璃框向教室里的小朋友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三岁的孩子大多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的“自由人”反应非常快,有几次都是他急匆匆地跑过去,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亲他一口,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我跑过去是因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才会喜欢我!”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说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以独特发展。”这次对“自由人”的教育方式让我认识到:单纯的说教,幼儿往往因为不理解而不去理会教师,失去教育目的;反复说教,还会让幼儿滋长厌烦情绪,让他更加我行我素。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一
最近看完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丰先生睿智的思维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敬畏万分,特别是丰先生那渴望再次回到童年,十分羡慕自己的三个孩子能拥有那么一颗赤红的、幼小的童心。
特别是书中:“我似乎看见,人的心都有表皮。这表皮的质量与重数,依个人而不同。有的人的心似乎是用单层的纱布包的,略略遮蔽一点,然而真的赤色的心的玲珑的姿态,隐约可见。有的人的心用纸包,细细摸起来也可以摸得出。且有时纸要破,露出绯红的一点来。有的人的心用铁皮包,甚至用到八重九重。那是无论如何摸不出,不会破,而真的心的姿态无论如何不会显露了。”和下一句:“我家三岁的瞻瞻的心,连一层纱布都不包,我看见常是赤裸裸而鲜红的。”这两句话深深的烙印在我脑里并且令我深深反思。这两句话蕴含了鲜为人知的道理。“每个人的心都有包皮”的确就是这样,表皮越厚重数越多就更不容易被欺骗,更坚强,但与别人交往的想法与欲望就会越少;反之,表皮越薄重数越少就会容易被人欺骗,更脆弱,但会给人感觉很真实,别人就愿意与你交流、沟通。而瞻瞻呢,却又不一样了,他那一颗没有表皮的、赤红的却是童心。天真、善良这两种性格正是拥有一颗童心的表现。
丰子恺先生又崇拜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是丰子恺先生学艺术的。
教师,又是他学宗教的导师。他的一生,受法师影响很大。还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而弘一法师则住在了第三层上,他住在了第二层上,只能在第二层里徘徊,有时能去望望第三层的风景,却不能入,不能真正地进到里面。
丰子恺先生总是能够把任何事写的透彻,就拿吃瓜子这件事来说吧,作者把瓜子的来源、包装、形状、吃瓜子的方法全部描写了出来。有他嗑瓜子时把整粒瓜子全部咬碎时,便会不想再去吃了,可瓜子那非甜非咸的香味会引逗他再吃,拿瓜子没有办法。可再次嚼碎的时候他又会停下来,甚至把瓜子拿到离自己稍远的地方或转过身去,但又和朋友闲聊时,又会发现自己再次吃上了瓜子,而且已经吃了好几粒了。在这之后便对瓜子产生了恐惧心理,不敢再吃瓜子了。
在丰子恺的笔下,任何事物都具有了生命,能把文章写成这样正是我敬佩丰子恺先生的缘由。所以,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受益匪浅,里面充满着太多太多的人生哲理了。但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童心,他是一个佛教徒,但他对童年、童心的渴求也同样是重要的。童年在丰子恺的笔下充满了快乐与欢笑,即使他不能跨入第三层他也希望再次拥有童年,能够拥有童心。所以,我们也应该珍惜现在的时间。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珍惜童年吧!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二
培根随笔可以看出培根知识的丰富,思辨能力强。那大家的读书心得有哪些?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培根随笔读书随笔,一起来看看。
细细品味一下,培根的文章蕴藏着很深的哲理。就拿培根的《论美》来讲,他以这篇文章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这篇文章着墨不多,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语言优美,让人真正理解了美的内涵。
如果你再稍稍注意一下,就不难发现,培根还在书中举了大量历史上的经典范例,神话中的优秀故事,以及。
名人名言。
来证明自己的理论。不仅如此,你还会在他的书中找到很多帝王、名人的名字以及有关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到培根几乎对历代帝王了如指掌。像“假使他不曾成为帝王,大家或许会相信他有雄才大略,有能力治理国家”这句塔西佗批评卡尔巴的话;《圣经》中的“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给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西塞罗的评论“只爱自己却不知怎样爱别人者终会引火而自焚”也都名列其中。至于古代帝王及名人的名字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如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等等。我很难想象,培根在那个没有高科技,只有书籍的年代是怎样记住这么多东西的。也许他费了很大劲记住;也许,他有一个自己的记录本,专门记录这些知识。总之,他一定下了苦功夫,才练就了这个自己。
培根,一个传奇人物,他以书的形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给人以震撼与知识,也同样洗涤了人们的心灵。
在《培根随笔集》这本书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让人受益匪浅,最适合我这种不喜欢读长篇大论而又想得到多点东西的人看了。虽然只是:“论”“说”“谈”但是,我读起来却觉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啊!可能因为写的都是人生的哲学。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但是我还是觉得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这本书。因为《培根随笔集》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即使在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自己没有钱,没有权,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点厄运也无妨。因为厄运当中也蕴含着一份让人亢奋的幸福啊!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我挑一篇来说吧!“谈读书”这篇讲的是读书有三个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又说了有些书可以前尝辄止,有些可以囫囵吞枣,但是少量书则须细细品尝,慢慢消化。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精细,伦理使人庄重,逻辑推理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说的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解开。身体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调养运动。
我觉得这本书就是要细细品尝,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尝到甜头。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是好比一本史书、诗、数学、物理、伦理、逻辑推理般让你明智、灵透、精细、精细、庄重、善辩。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三
掀开粉红色的童年回忆,总能联想到一部部连环画、童话等一些儿童书籍。这时,我总会感叹道:读书的感觉真好!
从我呱呱坠地,呀呀学语之时,《唐诗三百首》和《三字经》就来到了我的身边。那时候我还不识字,总是缠着妈妈读给我听。妈妈读,我就跟着念,直到我背会了为止。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我一直乐此不疲。上了小学,我又沉迷于童话之中,等到了中高年级,一部部小说、名著就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虽然功课忙,但我仍然愿意抽出时间来读书,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了。读书时,我会静下心来融入到书里的故事中。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上兴趣班。那栋楼旁有一间图书馆,妈妈有事要办,让我先在图书馆里写作业,到了时间再去上课。做完了作业,到书架旁,拿下来一本《绿山墙的安妮》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时,仿佛所有的事物都停止了运动,只有书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浇灌着我的心田。我完全沉醉沉浸在故事中了,要知道,体会作者细腻的心里感受是一件令我多么兴趣蛊然的事情。因此,我一读起来就忘了时间。时间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突然紧张了起来,下意识地瞟了一眼钟,不好,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了,我只得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了书架。
书是充满魔力的,它能让我把所有的不愉快抛之脑后,也能让知识变得灵动起来,跃然纸上。
同学们,让我们多读书,体会这种奇妙而又美好的感觉吧!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四
大薯过后,依然的炎热。闭门在家的几日,虽无烈日的熏烤,但室内犹如密不透风的闷罐,喘不过气来。好在周末,与妻商定,不如去山上岳父家,一是从外地出发回来,还没去探望一下岳父母大人,二是也许岳父门前的“生态园”有些丝凉意。
带着美好的设想,随意从书架上拿了本沈从文的《边城》文集,放进书包里。早饭后,伴妻从家门口坐2路车,一路来到山上。
金山脚下的一处二层宅院,是岳父母家的所在了。门前,有一处看似密不透风的葱绿,这便是我所说的岳父的“生态园”。
这是自岳父退休后,在不毛之地,经年打造出来的世外“桃源”。说是园林吧,密密麻麻,直入云天的竹林,一排排错综耸立,绿的让人陶醉。粗大的株株绿扬,遮天蔽日,微风吹过,犹如雄兵阔步其间。
还不说,那枝叶茂盛的多年的老榆树,凤凰归隐的一溜的梧桐树,乘凉的人们都是愿意的去处,坐在树下乘凉,太阳的光线很难射了下来。还不说,透着清香的错落有致的洋槐树,整日的有养蜂人的蜜蜂儿,嗡嗡的围着园子,展着翅膀,采食着花的芳香。
说是花果园吧,到是遍布。你看,核桃树正挂着青青的果实,向你点头微笑,一丛的山楂树,那已成型的果实,在你面前摇头恍脑的可爱,不必说,呲牙咧嘴的甜的酸的挂果的石榴树,有的像是懒探的弓着腰,有的像张开的千手观音的臂,上下招摇着。
当然,已经落果的桃树,杏树,依然身着青绿,摇曳着身姿,争艳斗芳。不必说,那甜枣,脆枣,团菱。不必说,那碧绿的椹树,湛蓝的柿树,薇薇泛着金黄的银杏树,春华秋实的板栗树。
还有那精心修整的菜畦。季节菜蔬应有尽有。开着花的,结着果的,大棚垂着的,爬秧疯长的,千奇百怪,满绿一片,花开四溢,满园飘香。中午,是不能进园子里,热浪翻腾。午休过后,三时许,穿着大裤衩,赤着上身,肩搭一块毛巾,顺手提着一个马扎,一杯茶,蒲扇一把,带着《边城》,便进入了园子。
还是经常的去处。核桃树,山楂树,梧桐树,交映相辉、遮天蔽日的一处开阔地,停下来了。坐在马扎上,翻开书,环顾四周,被绿包围着。眼前,便是镶满荷花的池塘,田田的叶子悠闲的静卧水中,突来的一阵微风,荡起屡屡涟漪。打开扉页,一篇沈从文的《渔》,这样开始着,“七月的夜,华山寨,半山腰天王庙中打起了更鼓,沿乌鸡河水边的捕鱼的人,携箩背刀,各持火把.....”
天作美时,人自欢。一片淡淡的祥云覆盖而来,阵阵清风,顺着斑驳的园子里的花木的缝隙,直面扑来。顿感凉爽怡人,伴随着树的叶子的唰唰风响,夹杂着难得的知了声声、鸟儿的啼鸣,完全沉浸在天然音乐的和谐境界中。乐哉、美哉,清风扑面,书中优美的文字,似清凉的溪水,涓涓流入久渴的心田。沈从文的文字,我是喜欢的。分享美文的神韵,不时阵阵清风,在这大暑的季里,格外的凉爽自在,品着自制的女儿茶,别一番快乐在心头。
清风作伴好读书。玉树临风,花香叶绿,风清气爽。读着大师的文采飘逸的文字,犹如享受几样文化大餐,不觉时光的流逝,尽情贪婪的吸允着沈从文的,《静》、《黄昏》、《黑夜》、《秋》....
“吃晚饭了”,妻的一声呼唤,才从《黄昏》的意境中,反映过来。
“奥?!”,时间过得好快,我说。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五
造物主赐予了人类多重性格,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因此,多少代文人笔尖下便淌着自己的性格,无数条丝一般的涓涓小溪汇集在一起,贯成了一部部通古今的长河大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和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共同铸就了书的性格。书的性格是作者性灵和读者个性的综合呈现。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性格写出了不同的书,我用我的眼光去读出他们的性格。
当我读《朱自清散文集》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跳动的心脏,理解到了他流畅笔调和淡淡忧郁风格的散文后才知道,他其实不像外表看起来那样文儒,他有火一样的青春热情,一腔炽烈的爱国热血。我用手摸着那散发着幽香的书页,这股热血流淌在我的指尖,流进了我的血管。
jk罗琳的《哈利波特》是改变我一生的书,曾经为得不到整套的《哈利波特》而泪湿被褥。那响彻灵魂的正义呼喊震荡在脑际永生难逝,“除你武器”和“阿瓦达索命”的终结咒语时刻在耳畔回响。罗琳细致地刻画这样一个经历磨难却始终相信正义可以打败邪恶的小巫师形象,不正是在向别人讲述她自己的经历吗?——一个坚信真理而又饱经风霜的爱幻想的女人。我用纯真向善的心再三细读这套童话名作,我的心一次比一次更震撼。
又如王尔德的成名童话集《快乐王子》。那一心想着使别人快乐自己却残破不堪,最终留下一颗破碎铅心的王子不正是王尔德的化身吗?正因为他是一个这样性格的人,他才写出了这部中外喜欢的不老童话作品。相信,他现在正在他造好的“无忧宫”里,聆听着那只小鸟的快乐歌声吧!我也快乐的读完你的童话。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六
今天下午,我偶然间读到这样一句话“世间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美好的频率的,只要我们能保持这个频率,它带给你的轻松会让你惊喜不已。”
读罢,我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频率究竟是什么呢?在物理上,对“频率”一词做出了解释,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
在我个人的生活里,我把频率理解为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同时给自己设定好合理的时间。
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背15个英语单词,看一篇英语文章。以前是因为高考的需要,现在反倒成了我自己的一个固定习惯。有时,频率就是在这种对小事的坚持中慢慢产生的。所以,现在的自己认识比较多的单词,看英语文章时都极少查阅字典。于我而言,这就是一件美好的小事。
我每天早上起来,都坚持用清水洗脸,再用常用的八杯水洗面奶,可能这个牌子并不著名,但是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用清水洗好脸后,我用干毛巾轻轻地把脸擦干净,然后再涂爽服水和护肤乳,做好简单的护肤工作。
每当有人问起我的皮肤为什么这么好时,我只是笑着告诉她们:“每天坚持把脸洗好就行了,然后做简单的护理工作就好了。”
可是基本上都没有几个人会这样去做,因为它只是我自己一个人的频率而已。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频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期待遇见的小美好。
所以,由频率带来的这件美好的小事,需要你自己慢慢坚持才能有所体会。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七
生活中,我的兴趣很广泛,诸如画画、写作、拍照、雕刻、音乐等等,有了互联网之后我喜欢在网上阅读。
读书,对我而言不是什么爱好,它在我的生活里是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是我精神食粮。阅读与我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是无形的,却又实实在在改变了我的生活和生命走向。
毕淑敏曾说:书对于女人的效力,就像睡眠。睡眠好的女人,容光焕发;失眠的女人眼圈乌青。
书,是构成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音符,演奏出思想的华美乐章。读书让心灵之花绽放,让女人精彩灵动鲜活。
网上流传着一句调侃:人丑就要多读书。
当然,这不是说人真的丑,但是多读书是能让一个人变美。是气质之美,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的优雅,它来自一个人内心的修养,使得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不同流俗。
最初的人不过是一张白纸,读书使他们获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个过程中,不同他人的气质也就形成了。多读书,让自己自信满满,也让我们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努力的日积月累,才会在某一刻精彩的绽放。读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一个人的魅力通常不在外貌,而在气质里。
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怎样在一场落叶匆匆的草木人生里,让自己灿烂从容?都说韶光如梦,看惯了秋月春风,人生故事本相同,而读书就像一场无法割舍的美丽相逢。往事就像一场无言的秋红,流水光阴也不过是梅花三弄,纵算水尽山穷,叶落成空,那老去的年华在读书里风情万种。纵算岁月朦胧,天崖西东,以然可以在书里觅寻当年遗落的影踪。
当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好好读书。
我想,读书不但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更能带你入未入过的繁华之境,听未听过的天籁之声,见未见过的芸芸众生,让你的心灵滚烫,给你所有智慧和情感,就算最终跌入繁琐,仍洗尽铅华。
多年后,再次面对自己,已波澜不惊,这是领悟与进步。读书就是为了不遇到不想遇到的人,读书就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当我轻轻地翻动书页,像春风拂过绿地;静静地张开羽翅,飞翔在精神的高空。书就像飞流的瀑布挡住了红尘的喧嚣嘈杂,滋养了我的生命;读书,让我有精神的力量抵御大千世界的纷乱复杂和物质的诱惑;读书,让我如沐春风,在书的花海无限徜徉。
读书,是静怡的。阳台上,一把小竹椅,一本书,在午后的闲暇时光,在老樟树伸展的枝叶下读着品着,久了,抬眼望望远方的自然风光,这就是我的惬意。
书读多了,自然有写的欲望,有要表达的思想。那是读进大脑的东西又以文字再现,变成了我们要呈现的心境。
读书,让生命驾起生活之舟徜徉其中,让我的生命诗意地栖居,而且让生命飘离时间之外。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让生命丰腴,也让精神随岁月攀升!
书的读书随笔篇十八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以让充实、快乐;读书,可以让我们远离贫乏和平庸;读书,可以让我们积极、自信、向上。读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的习惯,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不是人生的第一大快事吗?关于读书,我有如下一些体会与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破旧不堪的收音机,每天晚上唯一的爱好就是抱着这台收音机,听评书,往往都是伴随着评书声入梦。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每次听到“且听下回分解”时,往往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评书中的很多词语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像“第一斧“劈脑袋”第二斧“小鬼剔牙”第三斧“掏耳朵”,还有半斧子就是“捎带脚儿”……威力无比呀!那叫利害,行如风、急似电,躲不开就得给劈上,有不少的好汉就吃过老程的亏,连李元霸也吃过此亏,可见这三斧子有多厉害了,不过可有一样,三斧子过后,老程就不行啦……”在评书声中慢慢的步入了高中,大学。
进入大学后,选择了英语专业,从此远离了文学,远离了那悠悠书香,那曾经的《岳飞传》《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以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但是,深受这些书的熏陶,很多时候耐不住寂寞,便抖开笔墨纸砚,自以为是天下饱读诗书的学士,把的滔滔不绝记录下来,寄望一家又一家的杂志社,结果,很多时候都是石沉大海。曾经的豪情壮志瞬间变成了万念俱灰……在经历过一次次的挫折后,自己的一篇叙事散文《心愿》获得泰安师专第二届雨花杯征文大赛特等奖,把我的文学激情梦又重新燃烧了起来。此后,虽然自己学的是英语专业,但是始终坚持读书,看书,写心得体会。
去年暑假参加网络研修,自己所写的八篇文章全部被推荐为优秀作业。后来我加入了属于教师的博客群体,教育1加1网络教研博客,在里面感受来自教育界精英的学术交流氛围,他们大部分都是名校的校长,以及各地的一些名师,他们的许多教育思想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的宝贵优点之一就是多读书,博采众长。厚积始能薄发,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才能视野开阔,写出有创见、有份量、有水平的文章。古今中外,大凡成就卓著的学者,都是阅读十分广博、理论功底极其深厚的人。只读自己专业书籍的人,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学高方能为师,一个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的老师,肯定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老师。“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作为教师,必须要多读书、终身读书,要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去引领学生、启迪学生,要想方设法以自身的学养与人格魅力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恍惚间,从教十几年,每天忙于工作,很多时候,教育学生要读书,可是不能原谅的是当我们忙于觥筹交错之时,是否可曾想到今天我读书了吗?身教胜于言教,一个连书都不读的老师你可曾否想到你的学生是如何看待你呢?当你站在讲台上突然被某一个知识点迷惑的时候,我的老师,你可曾想到你今天读书了吗?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与学生一起营造一种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让浓浓的书香在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飘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机,多读书,读好书,在浩淼的书海中尽情体味读书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