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范文(17篇)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在总结中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避免罗列无意义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一
本课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形象,概括介绍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及帮助人们穿越沙漠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即要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描写、说明方法。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理解作者“总——分”的写作方法和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上,掌握学习写作方法。
1 、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学生信息较为封闭,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像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等方式,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
通过几年来和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交流扫除文字障碍的能力,初步读懂课文的能力,整理好词佳句的能力。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边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1 、学会11 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 、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3 、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 、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一、质疑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沙漠有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沙漠之舟》。
2 、看到课题你能知道什么?
(本文和沙漠有关,舟是小船的意思,这课写是是沙漠中的船……)
3 、从课题看,你有什么疑问?
(沙漠之舟指的是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带着疑问快速略读课文,找出准确答案。
[ 点评: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略读,体会略读的方法和特殊的作用。]
2 、生交流问题的答案:
(“沙漠之舟”指的是骆驼。)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由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入课文。)
(课文第2 、3 、4 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2 、3 、4 自然段,边读边用符号画出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或写下自己的认识、疑惑。
(2)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
(首先交流的内容是互听读,检查、互助扫除生字障碍;然后是交流不理解的词;最后交流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3)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把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说出来。
(课文2 、3 、4 自然段篇幅都较少,学生有了一定的'概括基础,加上刚才的小组交流,这个问题会很容易答上来。)
(4)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方式及好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把骆驼比作了什么?这么写有什么好处?相机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运用。)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按条找出。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利用挂图、卡片或查字典来理解描写骆驼特点的词。例如:“胼胝”、“驼峰”、“脂肪”等,)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看关于骆驼的纪录片,或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
(2 )教师模仿《动物世界》栏目主持人进行配乐朗诵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会沙漠自然环境的特点。
[ 点评: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小组讨论,骆驼和沙漠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旨在帮助学生明确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天地”。)
四、体会写法,迁移运用:
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虽然没有去过沙漠,没有亲眼见到过骆驼,但对于“沙漠之舟”的知识却有了形象的认识。那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呢?让我们再从写作的角度来研究一下课文。
方法:(1 )找出第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2 )思考本段首句与其它各句间的关系;
(3 )明确这种写作方式就是“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种写法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手上的皮肤》一课的第四自然段再进行一次练习。)
2 、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课后的资料适当修改后插入第一自然段中。
(了解本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修改课后的资料,只要修改合理,就要肯定。)
3 、同学们不但在文中学到了关于“沙漠之舟”的很多知识,而且也学到了许多作者好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一篇小练笔。
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1 、能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机会,沿着学生的学习欲望点进行教学。
2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把探究权给了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学习批注,画出好词佳句,按顺序阅读,怎样默读,怎样略读,有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3 、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从新课导入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积蓄”、“熟悉”造句。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教学重点: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辅导法、议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映准备好的电脑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骆驼,引起学生兴趣。
2、(复习)课文分几段?
各写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
想问题:骆驼有哪些生理特点?
(身高脖子长,嗅觉很灵敏,鼻孔能紧闭,腿上有胼胝,脚掌宽又厚,背上有驼峰。)。
2、根据屏幕骆驼身体分解图,自由读课文。
再想:骆驼这些生理特点各通过哪句话表达出来?
1)第一、二句写沙漠广阔无边,骆驼身体高,脖子长,望得远。
2)第三句写骆驼嗅觉很灵敏,能找到水源。
3)第四句写骆驼的鼻孔能及时紧闭以防风沙。
4)第五句写骆驼有胼胝,不怕热沙烫。
5)第六句写骆驼脚掌宽、厚,不陷沙。
6)第七、八句写骆驼背上有驼峰,可以存脂肪,维持生命。
3、把自己喜欢的一、二句话背出来,并说说写了骆驼什么生理特点及其作用?
(先请个人背诵,然后请他带领大家一起背诵)。
4、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理解边背诵。
5、学生试背诵课文第一段。
三、略读课文第二段。
1、听电脑录音,同时看屏幕骆驼在沙漠生活图,思考:骆驼有哪些特殊本领?
2、小组讨论汇报。
1)给人带路。
2)预报风沙。
3)能驮东西。
四、总结全文。
1、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2、人人动手:上黑板找联系。
生理特点特殊本领。
身高脖子长--------望得远。
嗅觉很灵敏--------找水源给人带路。
鼻孔能紧闭--------防风沙预报风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烫。
脚掌宽又厚--------不陷沙。
背上有驼峰--------存脂肪能驮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内化。
完成反义词练习。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2、知道书写13个生字。
三、实践活动。
1、屏幕展示各种动物。
2、激趣: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3、议一议: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举手发言,仿说(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
四、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观察熟悉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短文。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3、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三、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
五、教学过。
第一课时。
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沙漠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却能在沙漠里穿行自如,被人们称为“沙漠里的船”。
(二)初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学。
2、集体讨论。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朗读。
3、下节课我们就重要解决这个问题。
4、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1)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大意。
4)记下不懂问题。
5)分组讨论。
1、提出难读:写和理解的字词。
1)易读错:
乏fa跪gui。
2)易写错:
丘卷。
3)多音字:
卷(juanjuan)。
旋(xuanxuan)。
4)形近字:
漠—模骆—略。
乏—泛跪—桅。
5)难理解的词:
积蓄:
2、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互查。
学生质疑:
船是在水里行走的,沙漠里没有水,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沙漠里的船”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自学能力,扫清阅读障碍。
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以及在沙漠里骆驼能帮人们做很多事,产生喜爱动物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坐上沙漠之舟到沙漠中去游览。
(二)精读课文。
1、检查朗读。
2、默读课文: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思考:骆驼在沙漠里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为什么人们把它叫作“沙漠之舟”?
3、集体讨论:
4、文章学完了,你能试着给文章换个题目吗?
(三)总结: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骆驼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2、作业:基训。
学生分节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独立填表。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成果,记下不懂问题。
1)学生交流填表情况,进一步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及作用,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骆驼可以帮人们带路、报警、驮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称它为“沙漠里的船”。
学生试换题目,体会原题的准确和表达得巧妙。
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以及在沙漠里骆驼能帮人们做很多事,产生喜爱动物的感情。
课内外相结合,拓宽知识面。
板书设计:
外形适当沙漠环境为人类服务。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四
我校位于城郊,大部分学生视野较狭窄,对骆驼、沙漠不了解,但学校的教学设备先进,在教学时,不仅可以利用ppt课件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沙漠、骆驼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收集资料,从而获得更多的关于沙漠和骆驼的信息。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资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ppt课件。
课前预习:1、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写下来。2、了解沙漠的特点。
1、板书“舟”字。“舟”是什么意思?(船)船是在哪里航行的?(江、河、湖、海)。
2、(出示沙漠的图片)板书:沙漠。沙漠里有船吗?(没有)。
3、板书:之。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我们今天来学习《沙漠之舟》。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骆驼嗅觉、胼胝、脚趾、脂肪、积蓄、缺乏、宽广无边、沙丘、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3)质疑解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用看图法理解“胼胝”、“驼峰”、“宽广无边”、“沙丘”等词语。
用近义词法理解“积蓄”、“缺乏”、“维持”等词语。
1、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写了什么?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之舟。(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你在哪里见过?
2、播放沙漠风光片。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沙漠风光。欣赏了沙漠风光,你们觉得沙漠是怎样的?
1、是呀,沙漠宽广无边,炎热干旱,而且还经常刮旋风,一般的动物是很难生存的。那么沙漠之舟指的是谁呢?为什么骆驼是沙漠之舟呢?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请大家默读课文2―4段,找出关键词语,用“......”画下来。
2、谁来说说,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板书:带路预报风沙驮运货物。
3、指导朗读2―4段。
(1)“宽广无边”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2)你能用“宽广无边”说一句话吗?
(3)(出示句子)沙漠里的大风是很可怕的,大风卷着沙粒飞滚,有时会移来整座沙丘,把人和牲口全埋在底下。
(4)你们见过沙漠里的大风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沙漠风沙图)。
(5)看过沙漠风沙之后,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呢?(指名读―指导重音―男生读―齐读)。
1、为什么骆驼能够生活在沙漠里呢?
2、(出示骆驼图)你见过骆驼吗?看一看图,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引导学生用上比喻句把骆驼的驼峰说生动些。)。
3、那么,课文里是怎样描写骆驼的生理特点的呢?请大家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的思考题: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段的总起句。用横线画下来。
(2)骆驼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它适应沙漠环境有哪些作用?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
4、指名学生汇报思考题,教师点拨。
5、指导朗读:这一段话该怎样读呢?对,这是一篇说明文,就是在向我们介绍骆驼。注意读说明文时,语气应该平一点。不过表现沙漠和骆驼的词语要读重一点,大家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进行小组比赛。小组比赛读――评比。指名读――评议。(真像讲解员在讲解一样)――小组比赛读。
6、师:除了书上介绍的特点外,你还知道骆驼有哪些特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后资料或者是自己收集的资料,适当修改一下,来说说骆驼的其他特点。
2、你能用比喻的手法来称谓其他动物吗?
3、刚才同学们讲到了许多动物,那么你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说一句总起句吗?
4、你准备介绍青蛙哪些特点?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沙漠之舟,知道了骆驼有许多适应沙漠生活的特点,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要征服沙漠,一定不会只靠骆驼来帮忙,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去征服沙漠。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沙漠之舟》虽然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但教师能够正确处理科学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读写能力。具体体现有以下两点:
一、有侧重地进行读的训练。读是培养语感最好的途径,是理解语文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方法。这节课,教师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沙漠之舟》是一篇说明文,教师能够根据说明文的特点,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语言进行朗读的指导,在朗读前,教师能提出要求,朗读中能有侧重地进行朗读指导,朗读后教师还进行了鼓励性的评价。如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是这样指导的“这是一篇说明文,就是在向我们介绍骆驼。注意读说明文时,语气应该平一点”,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掌握了朗读说明文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读课文的2―4段时,教师恰当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了沙漠风沙四起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在直观感受之下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层次的进行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和积累,作文是内化和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读写结合。北师大教材为读写结合提供了空间,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在读写结合上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设计了一定的坡度,体现了层次性。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总起句,使学生掌握总分段的结构特点,接着让学生仿照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修改有关骆驼的资料,插入课文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体会第一段的表达手法。在学生领会了课文写法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仿写,从命题到内容的安排,教师都紧紧的联系了课文,做到了循序渐进。
从教学效果来看,因为学生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有一部分孩子对青蛙、猫等动物的特点不够了解,以至于上课时参与不够积极,写起文章来也很不具体。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五
1、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信息较为闭塞,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兴趣。但对文中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象资料等方式来理解像“胼胝”等重点词语及知识,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对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的评估: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即使班里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预习时也能达到正确地读课文,能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一些不理解的字词。此外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课文边批注,掌握了一定的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1、学会11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称之为“沙漠之舟”。
3、理解句子和段落间的关系,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掌握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加工提炼信息资料的能力。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出示“舟”。请同学们说说舟的意思。(生:船)什么地方有船?(生:水上)。
如果说车是地面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怎样形容船呢?(船是水上的重要交通工具。)。
“沙漠之舟”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呢?(生:沙漠中的船)。
通过预习,你知道“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呢?(生:骆驼)。
3、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骆驼好吗?请同学们观察书中的插图,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和插图向大家介绍一下骆驼。生汇报交流有关骆驼的资料。(农村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相对比较少,建议学生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帮助收集信息。如“骆驼”一词字典中就有介绍,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能耐饥渴,适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运行。)。
4、既然文章写的是骆驼,题目为什么不用《骆驼》或《沙漠中的骆驼》而用《沙漠之舟》呢?作者究竟想说明什么?(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5、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
[导入过程使学生对骆驼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又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1、指名读课文。(找一名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朗读,一方面为了了解学生们是否能把全文读的正确,一方面为了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在听读时注上标准音。)。
2、默读课文。
(1)要求读的过程中圈画难理解的、生疏的字词句。
(2)自己根据联系上下文猜词义或查字典的方式对不理解的词加以批注。
3、交流解决一部分生字词.(教师巡视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4、小结:小组交流后的不理解的词带到下文的学习中再解决。
现在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再回头想想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呢?”
快速扫读课文,找出答案在哪些段落。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答案在第一自然段,骆驼的生理特点适应在沙漠中生活,这样就直接进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骆驼为什么能帮助人们做这些事呢?(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哪些生理特点呢?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
[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骆驼的生理特征。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标序号的方法,按条标出骆驼适应在沙漠生活的生理特征,有几方面就标出几个序号。
(2)学生汇报:随着学生的汇报同时解决学生自学中剩下的不懂的词句。例如:在这里教师可以出示一幅骆驼的挂图,贴到黑板上,学生每说一条,教师就在相应的位置写上名称。帮助学生理解描写骆驼生理特点的词。同时了解骆驼的生理特征。
(3)同学们,现在老师跟你们合作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骆驼有哪些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看看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叙述方式把这种特点表述清楚的。老师读第一句,找六名同学读其它六句。(作者是从六方面讲述骆驼的生理特征的。)。
(师生合读,使学生体会到本段首句后面六个内容都是在回答第一句为什么骆驼能适应沙漠生活来写的。)。
(4)介绍这种写法就是“总――分”构段方式。
(5)骆驼是不是只有这六点生理特征呢?(不是)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资料。
骆驼还有哪些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呢?我们可以在资料中找出第七条、第八条或更多条来,插入文中恰当的位置,可以吗?(学生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写作特点之后,放手让学生修改,只要合理就行。)。
2、做为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能做些什么呢?
(1)请同学们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本题稍有难度,由小组合作来完成。)。
沙漠环境的特点骆驼的生理特征骆驼能起到的作用。
例:干旱缺水嗅觉灵敏能帮助人们找到水源。
(2)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使学生明确全文有密切联系,正因为骆驼能适应沙漠的恶劣环境,在沙漠中畅通无阻,才能给人引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才能无愧地被称为“沙漠之舟”。)。
1、指名模仿《动物世界》主持人来范读课文。
2、生评议。通过评议过程,使学生了解读说明文的要求,不用带强烈的感情色彩,语速不能过快,吐字清晰,发音简洁明了。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设和谐自主的交流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机会,沿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
2、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把探究权给了学生,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已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学习批注,按序号写小标题,按顺序阅读,怎样默读,怎样略读,有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3、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教师从新课导入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六
1、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3、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一、回忆课文主要围绕哪两个问题来写。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要求:在书中找出相关重点词句,画出来并填表。
(2)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相对应的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小结学习方法(金钥匙):抓住抓住关键词句,可以很快地搜索到有关的知识。(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5)讨论:
你还知道有关骆驼的其他资料吗?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阅读课后的资料2,3让学生尝试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相对应的句子连起来,并插入课文。
(6)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本段的观察、写作顺序。问:看看本段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写作顺序写。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七
1.电子书包课堂检测,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2.阅读《海市蜃楼》,了解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感悟骆驼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3.阅读《骆驼为什么战胜狼》,了解骆驼的智慧。
4.区别说明文与童话故事的不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来说明文中简洁严谨的故事,试着把说明文改写成一篇童话故事。
1.了解骆驼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以及在沙漠里生活的智慧。
2.用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骆驼的形象。
1.电子书包检测自学情况。
2.电子书包推送资料。
3.电子书包呈现学生作品。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解题。
“舟”是什么意思?(船)沙漠之舟特定指的是那种动物?(骆驼)。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四千多年前被人类训化,古丝绸之路上串串驼铃声,在荒原沙漠架起一座桥梁,连接东着方与西方的,促进了世界文化经济的'交流。
预习检测。
1.字词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三、以第一人称介绍骆驼。
1.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骆驼,注意说清楚它的生理结构和作用。
2.以第一人称,自我介绍骆驼。
3.分小组讨论,每人说一点。
4.交流。
四、阅读《海市蜃楼》与《骆驼怎样战胜狼》感受骆驼的精神。
1.读了《海市蜃楼》,说一说沙漠是什么样的?
2.骆驼能战胜天敌,说明它是多么的聪明。
五、对比说明文与记叙文。
沙漠宽广无边,到处都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旅行的人很难认路,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
说明文语言简洁,我们很难从这些文字中体会到旅行的人在沙漠里是怎样迷路的,骆驼是怎样给人们带路,骆驼的温顺与善良,以及他们的智慧,没有办法在这些语言文字中体会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去想象,去推测。
阅读《骆驼王子》节选。
沈石溪能把骆驼寻找水源的艰辛,骆驼被干渴折磨的奄奄一息,好不容易找到一小洼水的经过写的精彩绝伦,是因为他把沙漠的环境,骆驼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写的刻画得非常细致。
请大家一边阅读老师派送给大家的资料,一边想象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在下面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个故事。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骆驼带路。
骆驼预报天气骆驼驮东西骆驼寻找水源靠着骆驼取暖。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目标: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能力目标: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
情感目标: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学生观看、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课文中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你有怎样的感受?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对学生回答作简评
3.初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交流、讨论
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运用课文中和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
5.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交流、讨论
6.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把文中现象说清楚,教师适时点拨、简评。
1.么道理?
2.你能不能根据你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科学一定能战胜迷信。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习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可读性强
由浅入深,示异释疑——逻辑严密,吸引力强崇尚科学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九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资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写下来。
2、了解沙漠的特点。
1、板书“舟”字。“舟”是什么意思?(船)船是在哪里航行的?(江、河、湖、海)。
2、(出示沙漠的图片)板书:沙漠。沙漠里有船吗?(没有)。
3、板书:之。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呢?我们今天来学习《沙漠之舟》。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准备质疑。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出示词语:骆驼嗅觉、胼胝、脚趾、脂肪、积蓄、缺乏、宽广无边、沙丘、
(指名读——齐读——比赛读——“开火车”读)。
(3)质疑解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词语)。
用看图法理解“胼胝”、“驼峰”、“宽广无边”、“沙丘”等词语。
用近义词法理解“积蓄”、“缺乏”、“维持”等词语。
1、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写了什么?
2、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之舟。(齐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你在哪里见过?
2、播放沙漠风光片。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沙漠风光。欣赏了沙漠风光,你们觉得沙漠是怎样的?
1、是呀,沙漠宽广无边,炎热干旱,而且还经常刮旋风,一般的动物是很难生存的。那么沙漠之舟指的是谁呢?为什么骆驼是沙漠之舟呢?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请大家默读课文2―4段,找出关键词语,用“——”画下来。
2、谁来说说,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板书:带路预报风沙驮运货物。
3、指导朗读2―4段。
(1)“宽广无边”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2)你能用“宽广无边”说一句话吗?
(3)(出示句子)沙漠里的大风是很可怕的,大风卷着沙粒飞滚,有时会移来整座沙丘,把人和牲口全埋在底下。
(4)你们见过沙漠里的大风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沙漠风沙图)。
(5)看过沙漠风沙之后,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呢?(指名读―指导重音―男生读―齐读)。
1、为什么骆驼能够生活在沙漠里呢?
2、(出示骆驼图)你见过骆驼吗?看一看图,能说说它的样子吗?(引导学生用上比喻句把骆驼的驼峰说生动些。)。
3、那么,课文里是怎样描写骆驼的生理特点的呢?请大家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的思考题: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本段的总起句。用横线画下来。
(2)骆驼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它适应沙漠环境有哪些作用?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
4、指名学生汇报思考题,教师点拨。
5、指导朗读:这一段话该怎样读呢?对,这是一篇说明文,就是在向我们介绍骆驼。注意读说明文时,语气应该平一点。不过表现沙漠和骆驼的词语要读重一点,大家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进行小组比赛。小组比赛读——评比。指名读——评议。(真像讲解员在讲解一样)——小组比赛读。
6、师:除了书上介绍的特点外,你还知道骆驼有哪些特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后资料或者是自己收集的资料,适当修改一下,来说说骆驼的其他特点。
2、你能用比喻的手法来称谓其他动物吗?
3、刚才同学们讲到了许多动物,那么你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说一句总起句吗?
4、你准备介绍青蛙哪些特点?
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沙漠之舟,知道了骆驼有许多适应沙漠生活的特点,我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要征服沙漠,一定不会只靠骆驼来帮忙,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去征服沙漠。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
2、生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3、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对课文已经读熟了?你感觉哪儿没读熟?(师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4、激趣:
1、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旅行过的人想知道什么。
2、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批注。
3、交流:你认为像老师这样的人想知道些什么?
(这里将运用语言渲染、比较、简笔画、示范、以评促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通过品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以学生的汇报交流的顺序为主线。)。
4、读第3自然段的1—2句,抓“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引导学生算一算账,在农村培养一个孩子大约需要两万余元。按此计算,建造迪拜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出示彩图,师数树,生算钱,最后让学生估计一下需要多少钱。学生在计算、比较中真正体会到沙漠中植树种草投资巨大。引导学生将第2句后的句号改为感叹号。对比读体会建造的艰辛、投资的巨大。
5、读第3自然段的6—8句,抓住“纵横交错”一词,让学生画画简笔画,体会工程的艰辛与繁杂。
6、自由读第3自然段,体会: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读第6自然段,师描述创设情境:
8、范读第6自然段,现身说法,激发诵读兴趣:
师读到“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时,觉得自己身上也落满了尘土,感觉不舒服,不由读得重一些、慢一些。读到“草叶更绿、小树更翠、鲜花更艳”时,觉得自己身上也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由读得轻一些、快一些了。
2、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观察,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的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本科的教学设计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词句来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另外,我让学生在课钱收集沙漠荒凉的图片、阿联酋以前环境的图片及现在城市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1、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过渡:在浩如大海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课文。
二、体会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这句话。
学生找到后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指名读。理解“侍弄”(仔细照看)齐读。
2、那么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是像爱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呢?
3、学生默读2-6小节,然后小组讨论。
4、学生交流。
(1)细心呵护。(板书)
出示: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如何爱惜的感情)
师述:这也是作者初次来到迪拜时的感觉,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读出这种美来。
(2)精心种植(板书)
a.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b.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c.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的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呢?(环境很恶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过渡:可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为了美化自己的生存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他们知道“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3)辛勤的浇灌(板书)
生:虽然有地下水管给花草浇水,但还是每天给花草浇水,为的是使花草更漂亮。
过渡:是啊,刚浇完水的花草树木更加美丽、青翠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六小节。
出示: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林得干干净净。眨眼功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指导朗读。
(2)小结:正是由于阿联酋人民精心种植、辛勤浇灌、细心呵护,像爱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才有了今天阿联酋人民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出示阿联酋环境照片
过渡:通过刚才我们体会到阿联酋人民如何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我们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营造良好生存环境,建设自己的家园。有些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大量阿联酋环境的照片,就请大家看一下吧!(实物投影,出示照片)
四、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设计这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学文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纠正学生的日常行为。】
五、总结
是啊,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吧!
板书:
精心种植
沙漠中的绿洲辛勤浇灌改变环境
细心呵护建设家园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一、感知绿洲进行对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一起来读一读课题(生读)
有一些旅游摄影爱好者去阿联酋后拍下了许多照片,下面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出示:图片)
欣赏完这里的风光你有什么话想说?
可是在二三十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出示沙漠图片。
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读一读找一找。谁找到了?(生读)
(出示: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笼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1、刚才的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其实文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自由读一读,你有哪些感受?(指名说)
土很硬,又是咸的。(这样的泥土,怎么能孕育出生命来呢?)
水咸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能喝的水,人又怎么能生存得下去呢?)
(如不好,指出:要知道,这里的泥土硬得像铁壳!没有丝毫生命的迹象,你再读,好吗?如读好了:这就是投入读的效果!)
3、学到这里,你们脑中有没有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
1、短短的二三十年,阿联酋人民做了什么,让沙漠变成绿洲?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二、自主学习,深入主题
1、自读自学
2、集体交流
谈感受指名读
读完后评价:好一群热爱环境的人民。
他们正用实际行动默默保护着这样一片得来之不易的绿洲!
b、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看到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带着感受来读!
再指名读! 评价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指名说:指名读。
每一棵树都倾注了阿联酋人民的心血,真不容易!谁来读读这一句
评价语:真是爱树如子啊!
c、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找到句子后说感受,说到买来!
孩子说到买来之后直接出示
1、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
2、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说说理由。
2、把你的感受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真了不起,读到了文字的背后!)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纵横交错的场景? “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一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教师指着黑板说:像这样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就叫做纵横交错。
“挖去”、“填上”、“埋下”是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评:的确,工程浩大十分复杂)
短短的一段文字,能体会出那么多感受来,他们不惜代价代价和艰辛的劳动来创造生活! (不惜代价)
过渡:他们还做了什么使沙漠变成绿洲?
三)为了使绿洲更美,阿联酋人民还会怎么做?
1。出示填空:
例:
当小花、小草、绿树蒙上灰尘时,园林工人给它们洗脸,霎时,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1)当树枝被不小心折断腰肢时园林工人 。
(2)当 时,园林工人 。
(修剪、施肥、松土等)
(四人一小组合作)
4、师小结: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出示并齐读)
人们珍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因为他们坚信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齐读)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2、教师:(指着板书)正是阿联酋人民不惜代价,精心侍弄有这样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教师把题目中的问号改为感叹号。
四、拓展训练,读写结合。
从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改善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范例。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一睹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风采,你能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师总结: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课后同学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完成。(课件出示:)
1、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
2、用写信的方式,来提醒砍伐者、破坏者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3、为花草浇水、制作树牌和提示语牌,养成保护绿地、爱护树木的习惯。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18、沙漠中的绿洲
不惜代价
精心侍弄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三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咸而板结。
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
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环境。
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
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
所以,后来,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1、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只读了一遍课文,又没有去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2、生自由读课文。
3、你想告诉我什么?
a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需要这么多钱,你相信吗?
老师就不信,建造一个公园需要这么多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告诉我吗?
(生再次读2节。)。
(生在黑板上画数不清的交错的水管)。
(老师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句号可以改一下。)。
再读第三节,告诉老师,阿拉伯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b、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迪拜很美。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生自由读二节。)。
c、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从哪儿看得出?
(师出示6节,生自由读6节。)。
你最想干什么?
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吗?
能通过读6节,把你们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练读。)。
1、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体会: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
2、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
怎么办呢?(设计环保标语)。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
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
饶了我吧,请别再折腾我了!小水杉。
咦,太阳公公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光秃秃的冬青树)。
谁再来说一说?
课后愿意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吗?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沙漠环境的恶劣、感悟绿洲风光之美、感受阿联酋人民是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丽、创造了生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入手,激发学趣。
板书“沙漠”,一提起它你会想到哪些词?
板书“绿洲”,在你的想像中它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板书完整课题,沙漠中的绿洲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二、品读语句,感悟文本。
(一)感悟绿洲的美丽风光。
1、自由读文,找出描写绿洲的语句,使用上读书符号:。
2、出示语句:
“星罗棋布”说明什么?看图,理解“星罗棋布”(如果茫茫的沙漠是蓝蓝的夜空,那么一个个绿洲就是点缀在夜空的一颗颗星星;如果茫茫的沙漠是一个大大的棋盘,那么一个个绿洲就是一颗颗棋子。)。
b、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更不见……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c、眨眼工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2、通过读展示绿洲之美。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描述绿洲之美。
4、赞叹绿洲之美。
过渡:美丽的绿洲是建在什么之上的?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了解沙漠环境的恶劣。
1、自由读文,找出描写沙漠的语句: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到处”说明什么?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c、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一块不毛之地!
作者为什么用上感叹号?
2、通过读体会沙漠环境的恶劣。
4、读语句,谈感受:从语句中,我感受到沙漠---------------,感受到阿联酋人民------------。
过渡:那么美丽、那么迷人的绿洲,却是建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啊!如果接着读课文,你会带着什么问题去读?(究竟这样的奇迹,阿拉伯人是怎样创造的?)。
(三)体会改造之艰辛。
1、自由读文,寻找能回答所提出问题的语句。
出示语句:
a、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b、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3、所以说,“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抵得上一个孩子。”
“很大的代价”你认为包括什么?阿联酋人认为这样做值吗?
4、出示语句: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品读语句,边读边想阿联酋人民在这样的环境里是怎样生活的?
过渡:多伟大的阿联酋人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才智创造了美、创造了生活。
(四)表达赞美之情怀。
1、赛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对阿联酋人民的敬佩、赞美之情。
(读这个句子时,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会用心读好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从我做起,爱护每一朵花、爱护每一棵草。……)。
三、拓展训练,读写结合。
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人奖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改善环境作出杰出贡献的范例。如今阿联酋可是出了名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一睹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风采,请以“迪拜的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
精心侍弄。
白花花-------------------绿树成阴。
白茫茫 鲜花遍地。
不毛之地 星罗棋布。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五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组阿联酋各城市的图片,配以生动的解说词,请学生边看边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谈谈沙漠的绿洲留给自己的印象。这时我适时进行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使沙漠中的人们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呢?”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最能概括阿联酋人民做法的的句子。学生不难发现第七节中那两句话“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相机出示这段话,启发学生读中质疑,教师梳理为两个主要的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很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围绕着以上两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的2—6自然段,边读边想,阿联酋人民是如何在恶劣环境中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抓住重点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边读边想象,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组内议一议,谈谈自己独特的体会。为交流汇报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回顾“精心种植”的历程,体验那人们坚定的信心。
这幅画面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一个重点部分,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和理解层次,我着重对这部分进行了点拨。首先,引导学生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相机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通过指名读、齐读,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呢?鼓励学生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的句子汇报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的汇报中,我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如:“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方法来体会,可以结合书中插图,可以抓住“白花花的”“硬硬的”等词语,可以抓住“!”可以通过朗读再现等等,来感受那“不毛之地”的一片荒凉的景象。再如:抓住“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中的“买来买来买来挖去填上埋下”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体会那巨大的困难,巨大的代价,大到培养一课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时,再来回读这一段,学生能够更深地体会到阿联酋的人民不怕困难,改造环境,建设绿洲那坚定的决心。
(三)走入“细心呵护”,感受迪拜的美丽、洁净
“有了艰苦的开发,园林工人的精心侍弄”自然有了好的环境。这时,我将以“只有园林工人才这么爱护花草树木吗?你从哪里看出?”引领学生走入如今的迪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在感悟“城市风光”时难度不大,这里仍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结合课前所看的图片,抓住“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没有一片绿叶”等词句来体会,也可以朗读来再现画面,在前后的对比中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迪拜这座城市的美丽、洁净及人们环保意识。
在总结课文时,学生再一次看到阿联酋那美丽的绿洲,感受到这儿的人民对花草树木像孩子般的精心呵护,一定深有感触。此处,我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此时此刻,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最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此外,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如仔细观察题头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写有关环保的公益用语等等。
板书设计:
18 沙漠中的绿洲
精心侍弄
不毛之地 绿树成阴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读题,问课文读几遍。
2、围绕课题,检查自读情况,理解部分内容。
(1)课题中的沙漠指哪儿?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沙漠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描述。(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看看书中是怎么描述的?(读有关内容,并相机理解:不毛之地)指导朗读。(读出环境的恶劣)
(2)课题中的绿洲指什么?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读有关句子)(3)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师描述,将学生引入情景。)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不禁感到——(生回答:奇怪、疑惑、惊叹……)
过渡:是呀,在这样一片白茫茫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呢?
1、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指名读相关课文)引导学生用几个重点词概括这部分内容。(相机板书“买来、挖去、填上、埋下”)2、谁能看着黑板上的四个词不看书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么做的。(可以先请四名同学合作叙述,再指名单独说)
3、透过这四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1)这是一个壮举,阿联酋人民了不起!(2)阿联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3)付出代价是巨大的。(4)改造环境、克服困难的决心。
4、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部分内容。过渡:看看课文接下来又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
1、每一篇课文学完,我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想,许多话要说。这篇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有哪些话要说?(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还想对谁说)
2、老师也有话要说:(小黑板出示)生活在沙漠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绿洲改造成沙漠。为什么偏偏要等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天,我们才从梦中惊醒——我们的绿色家园呢?(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课文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篇十七
我爱地球,爱地球上的这片森林,爱这里的一花一木,因为我属于这方大自然,尽管我是一只无人注意的小鸟,我也是有生命的。
在绿意盎然的树林中,我与蝶儿欢笑、歌唱,与其他鸟儿们嬉戏、玩耍。花儿点缀着草地,黄的、红的、粉的、紫的'……它的香味儿弥漫在草丛当中,弥漫在果林当中,弥漫在每个人的心里。“哈哈哈……”“咦?是谁在笑?”原来是苹果们在讲笑话。“实在太搞笑了,哈哈……。”在那茂密的树枝当中那苹果摇摇晃晃的,笑的脸通红,掉在了地上,滚啊滚,去寻找她自己的自由了!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留下一条黄褐色的泥土。长长的树枝被其他的苹果压弯了腰。蜻蜓正在乐此不疲的在空中翱翔,好不快活。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带着几分柔和,好像妈妈那温暖的抚摸。在这一方生机勃勃的景色里,我早已陶醉其中了!
我想:如果时间停留在这一刻那该多好啊!可是事实并不如我所愿。
“快走吧!人类这样残暴的做法,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的,那些不可理喻的人类完全都不在乎我们的感受,难道那么偌大的城市还容不下他们吗?”百灵鸟姐姐气冲冲地跟我抱怨着,“算了,走吧!”我们扑扇着翅膀,心中默念许许多多的怨恨与不舍,无奈地离开了,我想其他动物们也有着和我们同样的想法吧!
再见了,我热爱着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