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中国读后感(汇总22篇)
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阅读内容,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首先,要对所读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抓住核心观点和要领。其次,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或者个人经历来支持和阐释自己的观点,使读后感更加生动和有力。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避免太过琐碎或者太过空泛。最后,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层次的清晰,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你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精选读后感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和启示。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一
告别了最初的迷茫,季羡林毅然选择了印度学作为自己的主系,可是他在选择副系的态度上却让人惊讶。他写道,“我在国内就立下大誓:决不写有关中国的博士论文。”我不大了解季羡林,不知道他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想,他大概是因为太厌恶那些投机取巧的留学生,所以急切的想要和他们划清界限吧。在国外用老庄谋得博士的头衔,回来却讲康德和黑格尔,这样的中国留学生是季羡林明确鄙视的对象。可是,从我内心来说,一个人难道不能既倾心于老庄的睿智,又爱慕康德和黑格尔思辨吗?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偏颇,但是季羡林对老师的虚心,对治学的严谨,以及对艰苦生活的积极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二
一次偶然,与之相遇。周末的一次聚会,小妹推荐一书——《十年徒步中国》,单看书名,就已经被吸引,更何况喜欢旅游,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的我,赶快借来一读。
读之前心里已有了自设的故事梗概,翻开书的彩页便印证了,一幅幅拍自全国各地的照片,珍贵的故事经历,但当我翻到正文中时,出乎意料之外,作者的生活经历、旅途行程,我还是被这股强大的精神所震撼了,三天的工作之余,便读完了。
雷殿生,十年的准备时间,十年的时间执行,行走了81000公里,完成了个人徒步中国之旅。“探秘神农架,生吞蛇肉充饥;罗霄山路遇蟒蛇,惊险逃生;夜宿阿里无人区,孤身战群狼;茫茫戈壁,靠喝血和尿求生……”真可谓十年艰辛,百味杂陈。而这趟旅程,皆因一套徐霞客纪念邮票而来,而与当代徒步旅行家余纯顺的不期而遇,更坚定了他的想法。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曾经留下了他的足迹。这十年的经历汇集一书,他却对自己奇迹般的徒步生涯如此轻描淡写道:“我只是匆匆行走的一个过客,追寻着一个梦”。而在这个梦里,雄心壮志,艰难险阻,有快乐亦有痛苦,几次险些葬身异乡,有面对死亡的恐惧,也有战胜一切的从容;有我们常人很难看到的大自然美景与极端的自然气候,热带雨林、虫山蛇谷、高原冰川、林海雪原;当然还有对路途中陌生人给予善良关爱的感动,也有遭遇冷漠歧视甚至辱骂殴打、多次被抢劫的委屈和愤怒。欢笑、眼泪,百感交集。
十年的历程,作者走遍了全国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穿越高原、峡谷、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无人区,所经历的一切,留存了大量的图文资料,近四万张照片,七千多枚来之不易的邮戳,七千枚邮戳,七千个故事。还有近百万字的日记,记录民风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并沿途宣传环保意识。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产生共鸣,与作者一同经历,亦哭亦乐,这便是一本好书。
曾几何时,我也有想游历全国的梦想,感受全中国的壮美山川,当然是想象中的各种交通工具代步而行,徒步,是想都不敢想的,更别说作者的只身一人,徒步十年,这是何等的勇气与信念,内心是何等的坚毅与隐忍。徒步十年,作者最后选择徒步“死亡之海”罗布泊,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记得前年为了一睹胡杨林的风采,我与友人一同驾车行走过内蒙地区的戈壁滩无人区,从早晨6点到晚上7点多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空无一人,更无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这一路的荒凉,只有真正到过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体会到。
在这本书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句高僧禅语,对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句“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啊”,道出了百般滋味与理解、顿悟,这一句成为支撑作者十年徒步的精神力量。而这句走路亦是修行,对我也影响很大,生活中不免会遇到太多困惑,太多遗憾,太多不被理解,太多努力了很久却没有结果的事情,会懊恼、愤恨,但我坚信只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坚定信念,永不言弃,终究会战胜各种困难,在“行走”的路上无愧于心。
匆匆几年,每至岁末年终,总会给自己定下很多目标,再饮一两碗“励志鸡汤”,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却不够坚定,懈怠于行动,或者坚持了几天便放弃了,终究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克服这些困难,就是战胜最难战胜的自己,开始行动起来。在当今社会,也许我们更多的倾向了一种“速成”,速成学习、速成作品、速成食物,等等。那些默默坚守传统,继承工匠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生活中的你我,皆在其中,就如同学习书画技艺,经年累月,勤加练习,刻苦研究,持之以恒,必定会在时间的印证下熠熠闪光。
我们,依旧在路上……(刘国坤)。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三
本来是准备去书店借阅摄影书籍的,却被书架上这本《十年徒步中国》的封面所吸引,一个背着比他还高的旅行包行走在黄沙中的男人,身躯瘦长、面庞清矍,眼神却是执着坚定。
不由自主的拿起这本书,翻阅起来。已然忘记了自己来书店的真正目的。随便找了个安静的角落便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直到书店的要下班关门的广播把我从故事里拉回现实,依依不舍放下书,回家的`路上感慨颇多,思绪久久不能平复。
凌晨二点,打开电脑,写下对这本书的感悟,写下对这个勇敢的人的钦佩。
雷殿生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在我拿起这本书之前一无所知。一个出生在六十年代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梦想用脚步丈量中国!
1988—,他精心准备十年,读书、锻炼身体、储备资金、购买装备、卖掉房子…。蓄势待发,丝毫不给自己留后路。在人们的嘲讽、质疑中他迈出了追逐梦想的第一步。
他为上路准备了十年,然后走了十年。他遇到挫折、危险,饱受不解,也收获无数铁血侠义的朋友,友朋遍天下。十年风雨行,他先后走掉了16个脚趾甲,穿烂了49双鞋。徒步走完55个少数民族集散地及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背上的帐篷便是流动的家,无数次出生入死:经历19次抢劫,身上多处受伤;遭遇数次风暴、泥石流、雪崩,险些丧命;路遇巨蟒,狂奔逃生;西藏无人区,夜遇狼群围攻,燃鞭炮烧衣服才狼口余生;茫茫戈壁,干渴数天,只能喝自己的血和尿;在神农架,无物可食,生吞蛇肉充饥……十年艰辛,百味杂陈。
—20xx年,他步履不辍,执着坚毅,实现了用脚步丈量全中国的壮举。
就是这个人,他敢于梦想,敢于去做,所以他成功了。路途中的磨难艰辛都成了不可代替的收获。我想即使是我们认认真真的读了他的书籍,感受到了他的豪情壮志,感受到了这件伟大的事情,任谁人都没有他自己亲身的体验来的真切,这是他的财富。
我也算的上是个小小的旅行迷吧,但我没有雷先生这样的魄力。就连自己单独去旅行的勇气都没有,好几次已经到售票窗口,又胆怯了。我想下次一定不要再有所顾虑,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个勇敢的人。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四
连着好多个晚上,每天跟着他的足迹一点点地迈向远方,终于在不久前的某个夜晚把小流氓的《徒步中国》一书完整地看完了,而这时,我自己的旅程也将开始了!
雷克小流氓是一个来自德国的交换生,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他有着亚洲人羡慕的身高和魁梧结实的身板,同时也吸引着无数的中国年轻女性。在他26岁的时候,他决定给自己一个礼物——徒步从北京走到德国。而这个礼物不仅仅是给自己,更是要给他的女友,一个在德国读书的成都女孩:小象。
书中的主线是记录他一路徒步的所见所闻,与当地人的接触与沟通并成为当地人的朋友。但最吸引人的看点反倒是他与女友小象之间的分分合合以及东西方情感、理念和价值观上的撞击。
书中不乏描述了二人在德克旅行途中二三次飞来飞去的浪漫美丽约会以及二人不同价值观的争执与冲突,以至于当德克还没走出中国的时候,小象无法忍受孤寂另有所爱提出分手,德克飞赴德国欲挽留与小象的爱情,结局是在德国的一家咖啡馆里,满怀希望的德克却令人失望地被小象无情拒绝!一段本可以非常浪漫的为爱之旅却丢失在了距离和价值观差异的面前。这一程的爱情,身为八零后的德克仅仅只有从北京走到新疆的4646公里!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另一对情侣,美籍华人谷岳和德国女友伊卡之间的跨国爱情,同行是为了旅行与爱情,只是男女主人公的国籍互换了一下,行走的依然是男性,同样是从北京到德国,女友伊卡在德国等着,谷岳一直在路上,谷岳依靠陌生人的帮助,共搭车88次,经过1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柏林与伊卡拥抱在一起,多么不容易的一段为爱之旅,一份特殊的情侣礼物。看到最后,我也感动得流泪了。
这就是旅游卫视播放过的纪录片《搭车去柏林》。这部记录片的开场白就是:“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了”。
我们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上,生活方式其实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而决定权完全都在于你自己!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五
“十年艰辛,百味杂陈。”这样一句话很好地表达了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同时也涵盖了雷殿生十年徒步的艰辛历程。
原本的他,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但梦想给了前进的动力。当生活的安逸不能让他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所在时,他勇敢地选择了去闯去拼。
十年的旅途可以用他所说的话来概括:“我所到的陆地最南端在海南省的天涯海角,那是3月25日;最西端是新疆乌恰县境内的伊尔克什坦的国界线,时间是9月14日,在那里我领略了中国境内最后一缕阳光的落下;最北端是在中俄边界的漠河县北极村,气温低到零下五十多度,于的1月14日到达;最东端是乌苏镇,此时此刻,我正站在这里,见证中国第一缕阳光的升起……”
一幅幅美丽的景象从我们眼前掠过,但我们又何曾知道那美丽之后包含的汗水啊!他曾一天徒步走了86公里,时长为18小时。说实话,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旅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让我震撼,让我折服!
他选择的这条路,遍布荆棘。在这十年的旅途中,他数次险些丧命。
蛇口脱险、智斗狼群、芦苇荡遇险,甚至是差点付出截肢的代价。作为旁观者的我,深深地敬佩着他的坚持。这一次次的遇险从未磨灭他继续前行的决心,他坚定地敞开自己的步伐向前迈进,披荆斩棘,坚定前行。
随着他一路的步伐,我也领略了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冷。
在这一路上,有的人素不相识、萍水相逢却真心相待。路上对他嘘寒问暖,给他提供帮助的人多不胜数,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温暖了雷的心,也温暖了我们的心,更是温暖了这个世界。
但是,也有的人以冷眼旁观、恶言相对。看完雷在河北西地乡的遭遇,我与他一样,心头燃起怒火。当他想到对方的店里买一瓶矿泉水时,不料无故地被对方羞辱,甚至聚众伤人。在这些年里,他其实也没少受到侮辱与嘲讽,他很明白自己选择的是一条不寻常的路,而在他眼中,正是这一切的挫折和磨难给予了他前进的动力,刺激着他勇往直前。
“当我结束十年徒步时,虽然孑然一身,但内心却是充实的,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敢问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我们到底为那逐渐流逝的时间做了些什么。看完《十年徒步中国》,我理解了梦想与信念的重要性。时间稍纵即逝,我们要握住时光的摆针,正如雷一样,不因眼前的美景而稍作停留,而是坚定梦想,不懈地前行。
一个人,一件事往往能改变一个人。雷殿生遇上了这样的人与事,他顿悟了自己人生意义何在,于是他创造的属于他自己的奇迹。而他也感染了我和我们,让我们坚定了梦想,让我们有了实现梦想的无限的动力!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六
读之前心里已有了自设的故事梗概,翻开书的彩页便印证了,一幅幅拍自全国各地的照片,珍贵的故事经历,但当我翻到正文中时,出乎意料之外,作者的生活经历、旅途行程,我还是被这股强大的精神所震撼了,三天的工作之余,便读完了。
雷殿生,十年的准备时间,十年的时间执行,行走了81000公里,完成了个人徒步中国之旅。“探秘神农架,生吞蛇肉充饥;罗霄山路遇蟒蛇,惊险逃生;夜宿阿里无人区,孤身战群狼;茫茫戈壁,靠喝血和尿求生……”真可谓十年艰辛,百味杂陈。而这趟旅程,皆因一套徐霞客纪念邮票而来,而与当代徒步旅行家余纯顺的不期而遇,更坚定了他的想法。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曾经留下了他的足迹。这十年的经历汇集一书,他却对自己奇迹般的徒步生涯如此轻描淡写道:“我只是匆匆行走的一个过客,追寻着一个梦”。而在这个梦里,雄心壮志,艰难险阻,有快乐亦有痛苦,几次险些葬身异乡,有面对死亡的恐惧,也有战胜一切的从容;有我们常人很难看到的大自然美景与极端的自然气候,热带雨林、虫山蛇谷、高原冰川、林海雪原;当然还有对路途中陌生人给予善良关爱的感动,也有遭遇冷漠歧视甚至辱骂殴打、多次被抢劫的委屈和愤怒。欢笑、眼泪,百感交集。
十年的历程,作者走遍了全国每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穿越高原、峡谷、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无人区,所经历的一切,留存了大量的图文资料,近四万张照片,七千多枚来之不易的邮戳,七千枚邮戳,七千个故事。还有近百万字的日记,记录民风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并沿途宣传环保意识。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最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产生共鸣,与作者一同经历,亦哭亦乐,这便是一本好书。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七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不禁有些吃惊,十年徒步中国,十年,徒步,中国,漫长的时间,用走路的方法来丈量中国。
可是在我翻开它后,才知道这不仅仅是十年……。
1987年徐霞客的邮票发行后,本书记者雷殿生萌生了当一名徒步旅行家的梦想,9年间,从积累知识到心理准备,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路线,勇敢的雷殿生为徒步中国默默地筹备了十年。
一切的一切犹如清澈的泉水,洗涤着我们的灵魂,丰富着我们的理想。十年来他先后穿烂了92双鞋,走掉了19个脚趾甲,双脚打起200多个水泡和血泡;遭遇19次抢劫,九死一生,历经泥石流﹑雪崩﹑沙尘暴和龙卷风,数次险些丧命,探秘神农架,生吞蛇肉充饥;罗霄山路遇巨蟒,惊险逃生,夜宿阿里无人区孤身战群狼;茫茫戈壁,靠喝血和尿求生……十年艰辛,百味杂陈。
我想,这也或许是雷殿生一生中最难忘,最美好,最宝贵的财富吧。在这十年中,他学会了坚强、勇敢、博爱、无私,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雷殿生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却愈挫愈勇,靠着坚毅的精神,去追逐遥远的梦,真是中华民族骄傲,时代励志楷模。
雷殿生,你虽然身为血肉之躯,但有着与众不同的顽强精神,用自己的灵魂和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十年独步神州,哎,即便梦想是片充满荆棘的处女地,也阻挡不了真正有梦想的人前行的步伐,这是要拥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的呀!真是令人震撼,让我折服。
雷叔叔,谢谢你教会了我坚强,您足行的背影永远是我仰望的梦想!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八
这两天看完了雷殿生的,深受感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梦想和现实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不能二者合一,更何况作者的梦想不是一般人敢去想象的,身世背景加上机缘巧合,让他燃起了徒步全中国的想法,他也不是简单的那么一想,而是真的一步步去实现,25岁开始准备,用十年时间去锻炼身体,计划路线,学习徒步中相关的知识,积累经费,十年后背上行囊踏出第一步,又用十年的时间走遍了全中国所有城市,森林、沙漠、戈壁以及无人区,前后二十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个梦想,何等的执着和坚持啊!
路上的艰辛是无法从文字里真切的体会出来的。脚上磨出的水泡,遭遇的抢劫,遇到的冰雪、沙尘、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饥饿和疾病等,他仍然活着或许有些幸运,但大都是靠着他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的.。春夏秋冬,风餐露宿,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未知的不可预见,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十年徒步,百味杂陈”,唯独作者自知。如他自己所说: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磨难,但也看到了别人不曾看到的美景,感受到了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祖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纵然不读万卷书,而行的万里路却不是能读出来的,路上亲历的见闻、感受感悟是极大的获得。途中遇到的一位高僧赠了作者一句禅语“走路也是一种修行”,确实蕴涵了很多东西,克服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煎熬,在漫长而寂寞的路途中感悟自然感悟生命和内心,因为现在的人们很难有这么长的时间如苦行僧般的长途跋涉去独自感受孤独,人应该要有属于自己的孤独去回归内心反省自我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普通人很难理解的梦想,这是需要多么大的执着、勇气、信念,以及毅力。樊建川说中国13亿人中有12.5亿人是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而剩下的有点另类的五千万人或许就是像他俩这样为实现自己不平凡的梦想而活着的吧。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在作者身上也是很合适的,最初的一个纯真或许幼稚的想法,一直牢记于心,风雨不改,执着完成,这种人是可爱的,更是可敬的。
趁着年轻疯狂一把,不然就老了。干点于自己现实生活中“出格”点的事儿,给自己多留点美好的回忆。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九
曾几何时,我也有想游历全国的梦想,感受全中国的壮美山川,当然是想象中的各种交通工具代步而行,徒步,是想都不敢想的,更别说作者的只身一人,徒步十年,这是何等的勇气与信念,内心是何等的坚毅与隐忍。徒步十年,作者最后选择徒步“死亡之海”罗布泊,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记得前年为了一睹胡杨林的风采,我与友人一同驾车行走过内蒙地区的戈壁滩无人区,从早晨6点到晚上7点多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空无一人,更无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这一路的荒凉,只有真正到过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体会到。
在这本书中印象深刻的是一句高僧禅语,对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句“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啊”,道出了百般滋味与理解、顿悟,这一句成为支撑作者十年徒步的精神力量。而这句走路亦是修行,对我也影响很大,生活中不免会遇到太多困惑,太多遗憾,太多不被理解,太多努力了很久却没有结果的事情,会懊恼、愤恨,但我坚信只要心存善念、懂得感恩,坚定信念,永不言弃,终究会战胜各种困难,在“行走”的路上无愧于心。
匆匆几年,每至岁末年终,总会给自己定下很多目标,再饮一两碗“励志鸡汤”,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却不够坚定,懈怠于行动,或者坚持了几天便放弃了,终究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克服这些困难,就是战胜最难战胜的自己,开始行动起来。在当今社会,也许我们更多的倾向了一种“速成”,速成学习、速成作品、速成食物,等等。那些默默坚守传统,继承工匠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生活中的你我,皆在其中,就如同学习书画技艺,经年累月,勤加练习,刻苦研究,持之以恒,必定会在时间的印证下熠熠闪光。
我们,依旧在路上……。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徒步中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连着好多个晚上,每天跟着他的足迹一点点地迈向远方,终于在不久前的某个夜晚把小流氓的《徒步中国》一书完整地看完了,而这时,我自己的旅程也将开始了!
雷克小流氓是一个来自德国的交换生,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他有着亚洲人羡慕的身高和魁梧结实的身板,同时也吸引着无数的中国年轻女性。在他26岁的时候,他决定给自己一个礼物——徒步从北京走到德国。而这个礼物不仅仅是给自己,更是要给他的女友,一个在德国读书的成都女孩:小象。
书中的主线是记录他一路徒步的所见所闻,与当地人的接触与沟通并成为当地人的朋友。但最吸引人的看点反倒是他与女友小象之间的分分合合以及东西方情感、理念和价值观上的撞击。
书中不乏描述了二人在德克旅行途中二三次飞来飞去的浪漫美丽约会以及二人不同价值观的争执与冲突,以至于当德克还没走出中国的时候,小象无法忍受孤寂另有所爱提出分手,德克飞赴德国欲挽留与小象的`爱情,结局是在德国的一家咖啡馆里,满怀希望的德克却令人失望地被小象无情拒绝!一段本可以非常浪漫的为爱之旅却丢失在了距离和价值观差异的面前。这一程的爱情,身为八零后的德克仅仅只有从北京走到新疆的4646公里!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另一对情侣,美籍华人谷岳和德国女友伊卡之间的跨国爱情,同行是为了旅行与爱情,只是男女主人公的国籍互换了一下,行走的依然是男性,同样是从北京到德国,女友伊卡在德国等着,谷岳一直在路上,谷岳依靠陌生人的帮助,共搭车88次,经过1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柏林与伊卡拥抱在一起,多么不容易的一段为爱之旅,一份特殊的情侣礼物。看到最后,我也感动得流泪了。
这就是旅游卫视播放过的纪录片《搭车去柏林》。这部记录片的开场白就是:“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了”。
我们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上,生活方式其实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而决定权完全都在于你自己!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一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人有不同的活法,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可以碌碌无为,可以平平淡淡,也可以让生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雷殿生因为徐霞客邮票的发行而萌生想法,而与徒步旅行家的相遇,促使他将这种想法付之于行动。准备了十年,徒步行走了十年,行走八万余公里,完成了个人徒步中国之旅,是世界上徒步最远的人,打破了徒步行走世界记录,无论哪一样都深深的震撼人心,令人钦佩。正是他对理想的执着和坚持让他的人生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当然,十年的徒步中国历程历经酸楚,并且多次威胁到了生命。但我依旧认为他是幸福的,因为他走在了自己朝圣的路上。也许肉体惨遭折磨,可是他将生命中的幸与不幸转化为了心灵的财富。
我想,这十年徒步历程将是雷殿生这一生当中最难忘和最珍贵的财富。在这十年徒步里,他学会了勇敢、坚持、执着、爱心等,这才是最重要的。真的如倪萍所说“看看人家雷殿生的活法,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了。”是啊,任何一个将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的人都是幸福的。虽然不能像雷殿生那样抛去一切去徒步中国,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贯彻发扬青银厚德文化,坚持厚德育人,服务社会,为司乘人员提供了温馨、细致周到的服务。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二
我不知道雷殿生是否有宗教信仰,但他绝对是个虔诚的信徒。
我也从没有进过贫瘠的山区,不知道那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在简陋的草屋内,没有笔和纸,当雷殿生分给他们一些笔,又将新买的笔记本撕开分给他们时,孩子们多么的开心,当你想一想那些过着不愁吃穿还不满足的孩子时,想一想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时,确实感觉山区里孩子的愿望卑微的让人心酸。
当雷殿生看到一个藏族男孩脸部受伤流脓后,由于附近没有医院,孩子的伤口只能等待自然痊愈时,他亲手给孩子包扎了伤口,还留下了后续所需药物。确实,付出就是一种收获,当你将关怀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当然,雷殿生徒步中国十年的历程饱含辛酸,多次遇到了生命和生存危机。但我认为他是幸福的,我感觉他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国,包含着人类崇高的精神、有着信仰、有着独特的人格、有着对人生意义的诠释。皖峰方丈对雷殿生说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当一个人把生活与个人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你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圣徒,内心必然存在对心中殿堂的虔诚。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脑海中闪动着这样一个画面,雷殿生背着旅行包,行走在路上。而在我脑海中还一直闪动的一句话信仰和生命的别样风采。我看到一种独特而完整的人格,这一路包含着个人的辛酸,可他在通往心中殿堂的朝圣路上总能以超我的方式看待人间的冷暖,将生命中的幸与不幸转变为心灵的财富,这绝对是充满了崇高和有意义的生活。
真的如倪萍所说看看人家雷殿生的.活法,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了。是啊,任何一个将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能多抽出时间旅游,感受一下自然美景和文化,然后将感想写下来。我知道在旅游之前最好多了解一些你所要旅游地点的文化,这样你会更多的将自己和这里融合在一起,你就可以与这里进行一种沉默的交流。当然,任何一个在自己心中的殿堂行走的人都是幸福的。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三
前两天,我学了一篇新文章《小英雄雨来》,读后,我深有感触,我很佩服主人公雨来。
在生活中,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仅交钱供我们上学,给我们吃好的,穿好的,还很宠爱我们。我们的学校既宽敞又明亮,可有的同学还不好好学习,而雨来在豆腐房里上夜校,那里又破又旧,雨来学习却很认真。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学习,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读了海底二万里之后,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追捕海怪.他们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依然不放弃追捕海怪,一定要把这个“谜”弄清楚。我在以后的学习上,一定要向他们学习,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四
一个人,被伤害后会感到伤心和无助,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这样,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一举一动。
文中所说的小男孩对别人发过脾气后,无论怎样解释,都不会抹去印在对方心灵上的伤痕。无论说多少次“对不起”都不会是受伤的心灵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我对自己说:如果每个人都能赞美别人,让美丽的光环笼罩对方的心,世界就会充满爱。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五
国家强大,是中国人的梦想。只因为曾经的中国实在太强大,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整个社会,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引领世界潮流。试问一声,谁不喜欢一直领先,谁喜欢落后挨打,谁喜欢只有美好的回忆而没有美好的将来呢?要想使得中国梦不是梦,需要现代人的多番努力。“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今天的“中国梦”,不是天下掉下的馅饼,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接力传承。是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忠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中国梦”在一次次的“接力传递”中,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建设处至大、至优、至进步、至庄严、致富强、至安乐的国家。
开辟中国时代,是中国的历史责任,是中国崛起和复兴的成。
功标志,通过阅读《中国梦》,看到了历代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做出的努力,经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了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人开始有底气为中国梦而奋斗!
未来是我们的时代,是中国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的时代。通过阅读《中国梦》让我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开放精神,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基层领导干部,实现“中国梦”须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作出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接力升级,需要改革创新,需要真抓实干,杜绝空谈、拒绝浮躁、抵制浪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凝聚中国的力量!着重的强调了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跟进步的机会。这些梦要靠人民来实现,要坚持人民团结的力量。有全党全国人民的戮力同心、接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六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与经济空前发达的时代,也是环境与资源遭到空前破坏的时代,在这时代里,人们为神七升空,梦圆九天等奇迹而欢呼,也为频繁发生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扼腕叹息,《绿色中国》一书表现了一种想挽回这种局面的精神,让中国人有了保护环境的信心,为未来增光。
人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人类欲望与有限资源这对矛盾是经济学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人们在努力使这对矛盾化解,但是人口数量和消费总量无限膨胀,使资源环境有限承载能力呈现超负荷强度持续发展。因而导致资源衰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与持续发展摆在人类面前。人类社会谦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自然要相协调。在广义方面,不但要重视荒漠化,水资源缺乏,同时还不能忽视狭义环境,也就是生活环境问题,这一问题表现在空气、水、生活垃圾等。在《绿色中国》一文中,充分的体现了这种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的环保问题吧。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从绿色的森林里诞生的,可为什么沙尘暴会不断地濒临我国的北方?往昔的绿洲到底去哪儿了?莫非要让单调的黄色永远充塞我们的视野吗?莫非要让绿色的地球变成腌黄的鸡蛋?假如让早已在地球上的恐龙复活,在未来科学来说也许并非难事,然而我们拿什么去喂养它们呢?去哪里寻找昔日的`森林和草原呢?丝绸之路变成了一条僵死的长蛇,一座座城池像流星般消失了,人世间的繁华、楼兰古城、商贸古城,风流早被风沙掩埋尽了。那片曾经养育过庞大的罗蹄国的北非粮仓基地也早已荡然无存了。如今,只能由考古学家去挖掘那些遥远的文明了。
对绿色的爱护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伟大之处,主要让手中的利刃和铁犁再摧残每一片绿色了,一时的收获会铸成永久的痛苦。不能让下一代无辜地去啃我们留下来的苦果了。美丽的世界是美丽的心灵所创造的,只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帮助我们寻找回那个失落的世界,有人说有沙漠就有骆驼,要我说,有骆驼就会有绿洲,我们不单是寻找绿洲,而且去创造绿洲。
最后让我们高呼绿色的宣言:把绿色献给沙漠,把绿色献给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绿色,让中国充满绿色,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绿色。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七
近年来,徒步旅行在中国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喜爱。徒步旅行不仅能够接触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还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作为一个爱好徒步旅行的人,我有幸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下面我将分享自己的徒步中国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自然风光的壮丽。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徒步旅行是欣赏大自然风光的最佳方式之一。我曾徒步过的中国山川湖海无不让我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在巍峨的黄山上,云海与奇峰交相辉映,让我仿佛置身于仙境;在秀美的九寨沟,多彩的湖水飞瀑与青山相映成趣,如诗如画。这些美景在徒步中一点点展现在我面前,让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三段:人文历史的瑰宝。
徒步中国不仅可以观赏自然风光,还能亲身感受到中国的人文历史。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丰富的历史遗迹无处不在。走在长城上,我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徒步丝绸之路,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商旅一同征程。这些历史遗迹通过徒步旅行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第四段:徒步的身心益处。
徒步中国不仅能够欣赏美景,还能够给身体和心灵带来益处。首先,徒步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在徒步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肌肉的挑战和疲劳,但同时也感到身体的变得更强壮,更有活力。其次,徒步可以帮助人心灵放松。远离城市喧嚣,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我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宁静。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徒步让我重新找回了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第五段:对未来徒步旅行的期待。
通过徒步中国的经历,我对未来的徒步旅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继续徒步探索中国的神奇山川,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同时,我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徒步爱好者一同分享我的体验,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无论是冰雪封山,还是酷暑难耐,我都愿意继续走在徒步旅行的路上,以更加深入、全面的方式了解中国的美妙之地。
总结。
徒步中国是一段充满收获和感动的旅程。通过徒步,我欣赏到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同时也感受到徒步对身体和心灵的益处。在未来,我将继续走在徒步旅行的路上,与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故事和体验,一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无论是风景犹如仙境的黄山,还是沉浸在优美乐章中的九寨沟,我相信,徒步旅行将继续带给我更多的惊喜与收获。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八
作为一个热爱徒步的旅行者,我有幸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徒步旅行让我有了很多难忘的经历与体会。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徒步中国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徒步中国能让我亲近大自然,感受它的美妙。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有着各式各样的山脉、河流和湖泊。徒步旅行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到了这些自然之美。我曾在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下徒步,沿着漫步仙湖的小径穿越过神秘的虎跳峡,还曾登上了中国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这些徒步的过程中,我被大自然的宏伟壮丽所震撼,感受到了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力量和能量,这种接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其次,徒步中国不仅能感受自然之美,也能体味人文之韵。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徒步旅行让我有机会亲眼目睹了中国的传统乡村和文化古迹。我曾徒步穿越湖南的张家界,欣赏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美丽景色,还参观了受世界遗产保护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我曾徒步走过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沙漠和绿洲,感受到了千年历史的积淀和沉淀。这些人文景观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和自信。
第三,徒步中国可以锻炼我的身体和意志力。徒步旅行是一项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毅力的运动,它需要我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体能。在徒步的过程中,我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比如漫长的跋涉、陡峭的山路和恶劣的天气。有时候会感到疲惫和无助,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获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徒步,我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和毅力,也增强了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
第四,徒步中国让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徒步旅行是一项受欢迎的户外活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徒步爱好者加入其中。在我徒步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徒步爱好者。我们一起分享着徒步的喜悦和困难,相互鼓励和支持。这些朋友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启示,也成为了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最后,徒步中国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悟。我发现,生活不仅仅是在城市中度过忙碌的日子,还有那么多美好而纯净的自然景色等待我们去探索。徒步让我学会了享受当下,懂得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我成为了一个更加乐观、积极和向往自然的人,我将这种生活态度带回了城市,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精彩。
在徒步中国的旅途中,我获得了太多太多的收获。我亲近了大自然,体味了人文之韵;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力;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我也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悟。徒步中国不仅是一种旅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徒步的行列中来,与我一起感受中国的壮丽和美丽。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十九
你听过《苏东坡画扇》的故事吗?你听过《善报与恶报》的故事吗?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来自于一本书――《中国民间故事》。
暑假里,我迷上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故事,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善报与恶报》,故事讲了一个贪心的哥哥和一个贫穷的弟弟不同的故事结局。
哥哥的儿子结婚了,哥哥却并没有请弟弟,弟弟想:无论如何我也应该给侄儿庆祝呀,于是弟弟就带着礼物,去了侄儿的婚礼现场。这时,哥哥凶恶地说:“你来这干嘛?”就命令保镖将其赶了出去,弟弟在众人面前受不起这样的侮辱,就出海捕鱼散心去了。
果然,善有善报,弟弟捕到了一条小金鱼,从小金鱼肚子里取到了一枚戒指。这时,正巧被贪婪的哥哥看到了这一幕,他就马上问小金鱼要戒指,金鱼叫他把手伸进嘴里来,因为哥哥非常想得到戒指,所以就信任了金鱼,可这时,金鱼一下子就咬断了哥哥的手,哥哥不但没得到戒指,还失去了一只手。哎,哥哥真是自作自受啊!谁叫他那么贪婪,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佛经里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生活中,我们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你给别人真诚的微笑,别人也会回你友好的话语;你处处算计别人,处心积虑地谋私,最终可能一无所获,甚至没一个好下场。
“善”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品质,让我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种“善因”,才会收获更多的善果。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二十
当我拿到《中国梦》这本书的时候,初略一翻,感觉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梦”太大了,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中国梦”和我们息息相关。比如:书中提到的“安居梦”、“环境美好梦”等等,这样梦原本就一直萦绕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像我们这样在小房子中一住就是十多年的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谁不希望能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这不,新小区的入住真真切切的圆了我们期盼多年的“大房梦”。再加上矿上整洁干净、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高效快捷的各项公共服务,让我们的生活倍感舒适。
再提到“乐业梦”,我的理解是乐就是快乐,业就是工作,所谓乐业应该是说我们快乐的工作吧。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也不同,也许有很多人并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难免会把工作当做负担,每天应付差事,能推的就推,不愿意多干一点儿。这样的人他一定就觉得“我只是为老板打工,我只是在为领导工作”,这样他根本就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殊不知自己在推掉任务的同时也推掉了成功的机遇,也就不会有出色的成绩。那么如何才能快乐的工作呢?这就关系到一个人“心态”,关系到你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从你的内心深处认为“你在为谁工作”。如果我们是把自己当企业的主人,把工作当事业,始终认为是在为自己工作,能用快乐的心态去从事事业,积极应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挫折和难题,这样,你便会在成长的路上收获一路的风景。
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曾经的每一段经历,每一次磨难在现在看来都是生命中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你在为谁工作》一书中约翰·洛克菲勒提到“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着生活的质量。”是的,只有工作才能让一个人过的充实、活的有意义。这对于十多年前还是待业青年的我来说体会深刻。所以,能有一份工作是我当年最大的梦想。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对饮食业一窍不通的我在家人的支持下干起了“烧烤小吃店”,爱人在工作之余是我的得力助手。
从接下小店儿那一天起,聘请烧烤师傅,并邀来表弟做学徒,摸清进货渠道,学习经营方法,我从零起步,为自己打工,开始挤进“生意人”行列,真切体验了做生意的艰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步确实很难,也曾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并没有放弃,也行当时真的有一种“为自己工作”的心境,不求小店儿能赚来多少的利润,只希望自己能有事做,小店儿能经营下去。于是我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每一次总是能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迎刃而解,度过难关。就这样,因我们全身心投入,小店儿在后来那近两年的经营中生意兴隆。那段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它确实为我们赢得了财富,扭转了当年因爱人一个人工作经济紧张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让我倍感充实。
“对工作心怀感激”。能够成为一名正式员工,是我和我们全家人多年的梦想,那一年,从我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我便满怀感激之情。书中说“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其实,刚上岗之初,我只是一名环卫工,干着又苦又累的脏活,使满怀希望走上岗位的我有些失落,总感觉这份工作离自己的梦想太遥远。曾经在和朋友聊天时倾述心中的烦闷,朋友说“你至少已经前进了一步,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情,换一种心态去面对,也行你会收获另一份欣喜。”
是啊,一个新的开始,一份新的体验,我为什么不能好好把握呢?于是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尽快调整心态,尽心尽力的做好日常清扫保洁工作。同时我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听广播,来为自己充电,给枯燥无味的工作增添了一份乐趣。渐渐的我明白了许多事理,心情开朗了很多。在这样的积极心态下,加上平时的努力,使我在两年后从环卫工走上了资料员的岗位,迈出了走向成功的又一步。也许这份经历正印证了书中提到的“时刻准备着,当机会来临时你就成功了!”所以我们要有一种“为自己工作”的心态,要想比别人强,我们就要善于比别人多做一点,这样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点。
总之,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点燃你的工作热情吧,就像书中提到的第三位工人那样,为拥有一个工作机会而心怀感激,让我们每一天都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用心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份外的事情,不是为了看领导的笑脸,也不是为了能拿多少薪水,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为了实现自己更多的梦想而努力工作。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二十一
边走、边游、边看,不受时间或季节限制,从容不迫,自由自在是徒步旅游最大的特点。徒步旅游摒弃一切现代交通工具,回归自然,回归原始。“不就是一个人到处走走看看吗,有啥大不了的”这是很多人对徒步旅游的偏见和误区。
墨脱在藏传佛教中的意思是“隐藏着的莲花”。这里是旅者徒步的圣地,这里风光和民俗独特。一路经历高原反应、恶劣天气、艰险环境重重考验,是对体力、毅力和智慧的挑战。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条能详细了解桂林山水的旅游线路——漓江徒步旅游线,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尝试。沿途零距离接触漓江山水,感受阳朔民情。
这里风景迷人,徒步四姑娘山,穿越毕棚沟,是徒步旅游爱好者的最佳选择之一。由于具有秀美的南欧风光,四姑娘山被誉为“中国的阿尔卑斯山”。
徒步冈仁波齐,实际是参加藏传佛教的转山活动。环绕冈仁波齐转山,路途中最大的困难依然是高原上的气候。冈仁波齐被誉为神山,是藏传佛教朝圣的最佳选择,到这里朝圣,可以使得你的功德积累为平时的十三倍。
丽江的虎跳峡,现在是世界公认的徒步旅游胜地。这里基本不存在太大的安全威胁,不过虎跳峡本身的险要,依然给这里的徒步旅行增加了几许难度。
稻城曾经被人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它的美丽往往可以用惊艳这样的词来形容。尤其是稻城的亚丁,这里景物不添一丝的凡尘,在青藏高原的东边静静的度过岁月。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普通的人来说,要完成长城全程的徒步,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一般的人徒步长城,都会选取其中的一段,作为目标。所以徒步长城,距离往往可长可短,最主要的选择地集中在北京附近。
徒步怒江难度系数还是比较高的,出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站在两岸的峡谷上,原始、雄浑的怒江之美,激荡了多少徒步者的心魂。一面是寸草不生的苍凉峰峦,一面是极尽秀美的青山翠谷;似乎天堂和地狱都位于这道峡谷当中,而行者正走在两者的边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不知道在长江三峡边是否还可以觅到一丝的原始气息。尽管三峡不在高海拔地区,但是徒步三峡依然是件极具危险的`事情,所以需要精心的准备和详细的策划。
每个人心中都渴望登上地球之巅,然而重重的困难会把你的梦想击的粉碎。所以去珠穆朗玛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现的梦想。而能徒步珠峰,进入珠峰大本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浙东大峡谷又名大松溪峡谷,是天河生态风景区最神奇瑰丽的景区之一,自古人烟稀少,涉险攀登者寥寥无几。大松溪峡谷是天台山脉最佳的修炼养真之处,为道家之洞天福地。至今仍是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徒步中国读后感篇二十二
一直以来,我很少看中篇小说,因为总觉得中篇小说没有长篇小说的那种回味无穷,反而还总会让人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收到《徒步人海》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理解的意犹未尽只是表面上的,深入的理解,应该是作者想通过故事揭示当时社会的现状,有讽刺,有闹剧;当故事完结时,留给读者自行启发与深思的空间。
一场思维的盛宴,只有碰撞才能擦出火花。故事即是盛宴,需要读者与其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也许这才是中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此书共由六部中篇小说构成,是为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而出版的一本合集,旨在反应出这70年以来,不同时期的作品风貌,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就像是在看一部黑白的电影,意犹未尽却发人深省。
六部小说里,毕淑敏的《预约死亡》让我感触颇深。作者在书中把生命比作一只钩子,让人感觉特别的新颖,书中说道:“生命像一只钩子,悬挂着我们的躯体。从我们降生的那一瞬起,钩子就在时间的峭壁上承受重量。你的钩子结不结实?不知道。随着我们身心的渐渐膨胀,那个钩子像受了热的塑料渐渐抻长……”
“死亡”二字,直到现在也是大多数人不愿去讨论的话题,和“性”一样,即使是在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也是一个比较藏匿的话题。
而这篇小说通过作者对一家临终关怀医院的采访,让我们看到了医院里不同人物对待死亡的不同看法。采访从第一位出场人物医院院长建立这家医院的初心谈起,当她还是学生时,第一次听说所谓医生只医得生而管不了死时,就开始思考那些无法被医治人群的不公平。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断的转换场景,看到不同症状不同性格的病人,作者只倾听,不表达个人观点,让采访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在不同的场景中,描写作者自己看到的这些即将离世的老人们的状态,活生生的绘制出一副浓缩的人生百态,人性浮沉动态图。再配已文学的写作手法,利用细节的刻画使读者产生身临现场的感觉,仿佛真的嗅到了死亡的味道。
也是留给读者思考的题目。至于,孰对孰错,有时候真的无法定论,就像2020年被新冠病毒差点吞噬的武汉,这座城市曾经是人间炼狱,而现在,人们却叫它英雄的城市,欢声笑语的人间天堂。
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像谈论活着的意义一样去谈论死亡,如此,在我们面对死亡的突然来访时就不会惊慌失措,就像《西藏生死书》里写的一样,只有足够了解死亡,才不会惧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