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旧事教学设计(专业20篇)
6.总结是梳理事物发展脉络和规律的手段在写总结时,应当对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在下面这些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不同题材和领域的总结写作范例。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一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在解词时教师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应该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学到“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时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表述,老师的质疑、学生的解疑、表述的双重循环过程,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欲望,很自然的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真可谓水到渠成。我也从中受到了启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中领悟文章思想,掌握读懂课文的方法,定会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要从因应文路,导出词句;进而从品词入手,理解句子,感情朗读;最后灵活运用的几步考虑,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弄懂含义,达到升华,掌握词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二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荷塘旧事》教学设计(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在解词时教师不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应该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学到“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时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表述,老师的质疑、学生的解疑、表述的双重循环过程,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欲望,很自然的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真可谓水到渠成。我也从中受到了启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中领悟文章思想,掌握读懂课文的方法,定会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要从因应文路,导出词句;进而从品词入手,理解句子,感情朗读;最后灵活运用的几步考虑,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弄懂含义,达到升华,掌握词语,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教师配乐朗读全文,营造情境。
二、学生整体感知,初步谈感受。
三、复述课文,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1.概要复述:简述景物和故事梗概。
2.有感情的详细复述: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和小伙伴的性格特点,复述之后自评和互评。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和小伙伴们那种天真.憨直.淳朴的性格。
3.造性复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四、研讨最后一段。抓课文的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叙述的。
有了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对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就为我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能进入学习状态,真真切切地与文本对话,学生有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师生间的对话就达到了融洽自然,真的是水到渠成。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教师上地自由放松,下课铃响了大家也都意犹未尽。
总之,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课堂上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沟通与交流,试想如果一节课,学生与老师不配合,教与学完全脱节,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作为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时刻在三尺讲台,把握教学命脉的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和谐才能创造美”的课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会继续为追求“和谐创造美”而努力奋斗。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感知全文,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并结合课题进行写景的习作片段训练。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朗读,感受比喻的好处。课文的景物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为形象生动,我引导学生把比喻的句子删去后再读,比较前后的感觉,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通过品词析句,有效引导学生感受荷塘如诗如画的美。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我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是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为仿写提供了范例。
有了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在课堂上,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美读、欣赏中引导学生探讨把荷塘写美的方法,进而让学生明白在景物描写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颜色的词语能让描写更生动,更优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多数学生完成了景物描写片段,并能恰当地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赏,教学目的基本达到。
整节课我感觉有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品读感悟的环节过于繁琐,设计时更要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按情况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脉络清晰,“从荷塘的美”、“人类淳朴的爱”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以及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往事。
本文2~4自然段,着墨于景物描写,其他篇幅均为叙事,没有过多的表现技法。但质朴的叙述饱含着怀恋深情。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讲,就是景美人更美。
高年级的课文大都很长,怎样做到文长而课不长呢?这就需要老师学会取舍。我上的是第一课时,针对课时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塘之美,学习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荷塘的方法。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7个,写字11个。
3、理清课文线索,练习写较复杂的提纲笔记。
4、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描写荷塘的美景。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充分抓住预习这一环节,要求孩子们在课前做好预习,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从生字词到复杂的提纲笔记都是如此。检查完预习后,我从课文的最后一段的“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般,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句话,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荷塘之美。怎样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默读思考:荷塘美在哪呢?边画边做批注。然后交流进行交流,品词析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针对目前提倡的“语用”教学,我还插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关于荷塘的描写,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感受体会名家的大手笔,然后再来一个说话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然而在课堂上,还是有很多的遗憾。首先在检查预习的环节,对于一些字词的讲解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由于我放手不够,结果在这一环节上,还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也导致了年段特征不明显,也导致了后面的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美景和说话训练这两个环节,就像走过场。其次,在交流景美这一部分时,没有解决好取舍,什么都想要,结果让人感觉有点乱,没有主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景物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为形象生动,单靠读学生可能未直观感受到比喻的好处,在这个重点的突破中,我引导学生把比喻的句子删去后再读,比较前后的感觉,通过直观的比较,教会了学生一种逆向思维,也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教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味,帮助孩子理解课文的主题。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等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则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
我创设了“遇溺获救”的情境,有助学生直观理解“手拉手铁链般”把作者拉上岸的情景,通过学生、师对表演同学的采访,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小伙伴们的勇敢、机智和对“我”淳朴的爱,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在指导朗读“打水仗”情境时,主要引导通过词语的重读来体现情感。如:读“急速的水线”部分时语速要稍快,读出激烈、紧张;“小鸟也被惊骇”部分声音要轻悄悄的,还要读出受惊的味道。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3、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看的感受。
3、导入:荷塘美,荷塘中发生的故事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荷塘,与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美景,一起回忆荷塘那让人难忘的往事。
出示课题:荷塘旧事。(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等。)。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障碍。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美景旧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2-4)。
三、再读课文,品读赏析。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默读2—4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荷塘的“美”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批注。
交流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荷塘美景,并找出第3、4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去掉比喻部分,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让学生体会运用比喻及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荷塘的美的写法)。
3、同一地点,早晚景色各不相同,谁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谁喜欢白天阳光下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4、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指名分段合作读,男女生分段读(配乐)。
四、归纳写法、仿写练习。
1、作者为什么能把荷塘写得这么美?(出示“我的视角”中冬冬的话)。
2、文中的比喻句描写了荷塘景色的美好,赞美了大自然和谐的美。世界上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如(课件):亭台湖水相映成趣、公园里的花红柳绿、小桥流水等,哪一样都值得我们去讴歌、去赞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描写大自然中令你心驰神往的一处美景吧。
3、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美景旧事。
如繁星闪烁。
恰似晶莹的新月。
像跳舞的少女。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生字新词,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2在对故事情节的学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二、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四、教学用具: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引入:人生道路有风平浪静的,也有惊涛骇浪的,就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旧事难忘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故事叙述的文章。
(板书、齐读课题)。
2.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旧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师:是啊,本文记叙作者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2——4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荷塘?听老师读2——4段,边听边想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荷塘?(生说,师板书)。
2.请学习默读2——4段,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荷塘的哪些特点?能不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请生读句子,谈体会,抓特点)。
3.指导感情朗读。
4.师小结:作者抓住荷塘白天与夜晚颜色的变化,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而生动地描写了荷塘的形状及荷花动态,把荷塘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学习5——8段。
1.荷塘的景色是迷人的,是美丽的,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那一件件发生在荷塘里的旧事。
2.请同学们自读5——17段,把你认为特别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并找一找作者写了哪几件旧事?(指导朗读、板书)。
(三)学习9——17段(小组读,男女生读)。
1.还重点叙述了那件旧事?一起来看看这惊险的场面。(请学生读10——14段)。
2.同学们,你们有同样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设身处地地想,通过朗读表现当时紧张的场面)。
3.还好,有惊无险,请男生读小伙伴是如何把我救上来的。
体会“哈哈大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为什么说那笑声“憨直淳朴”?
(四)老师小结。
1.引读18段,想象浮现在“我”眼前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五)拓展,结合我的视角,课后练习题多角度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形状。
景美颜色和谐之美。
狗刨比赛。
人美打水仗淳朴之爱。
水中救“我”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五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脉络清晰,“从荷塘的美”、“人类淳朴的爱”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以及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往事。
本文2~4自然段,着墨于景物描写,其他篇幅均为叙事,没有过多的表现技法。但质朴的叙述饱含着怀恋深情。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讲,就是景美人更美。
高年级的课文大都很长,怎样做到文长而课不长呢?这就需要老师学会取舍。我上的是第一课时,针对课时特点,我预设了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塘之美,学习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荷塘的方法。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认字7个,写字11个。
3、理清课文线索,练习写较复杂的提纲笔记。
4、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描写荷塘的美景。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充分抓住预习这一环节,要求孩子们在课前做好预习,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检查,从生字词到复杂的提纲笔记都是如此。检查完预习后,我从课文的最后一段的“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般,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一句话,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荷塘之美。怎样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默读思考:荷塘美在哪呢?边画边做批注。然后交流进行交流,品词析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针对目前提倡的“语用”教学,我还插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关于荷塘的描写,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感受体会名家的大手笔,然后再来一个说话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然而在课堂上,还是有很多的遗憾。首先在检查预习的环节,对于一些字词的讲解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完成,由于我放手不够,结果在这一环节上,还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也导致了年段特征不明显,也导致了后面的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美景和说话训练这两个环节,就像走过场。其次,在交流景美这一部分时,没有解决好取舍,什么都想要,结果让人感觉有点乱,没有主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六
1、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生字新词,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2、在对故事情节的学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挂图。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引入:人生道路有风平浪静的,也有惊涛骇浪的,就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旧事难忘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故事叙述的文章。
(板书、齐读课题)。
2、作者给我们讲述的旧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
(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师:是啊,本文记叙作者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2——4段。
1、这是一个怎样的荷塘?听老师读2——4段,边听边想像,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荷塘?(生说,师板书)。
2、请学习默读2——4段,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荷塘的哪些特点?能不能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谈出自己的体会。
(请生读句子,谈体会,抓特点)。
3、指导感情朗读。
4、师小结:作者抓住荷塘白天与夜晚颜色的变化,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而生动地描写了荷塘的形状及荷花动态,把荷塘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学习5——8段。
1、荷塘的景色是迷人的,是美丽的,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便是那一件件发生在荷塘里的旧事。
2、请同学们自读5——17段,把你认为特别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并找一找作者写了哪几件旧事?(指导朗读、板书)。
(三)学习9——17段(小组读,男女生读)。
1、还重点叙述了那件旧事?一起来看看这惊险的场面。(请学生读10——14段)。
2、同学们,你们有同样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设身处地地想,通过朗读表现当时紧张的场面)。
3、还好,有惊无险,请男生读小伙伴是如何把我救上来的。
体会“哈哈大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为什么说那笑声“憨直淳朴”?
(四)老师小结。
1、引读18段,想象浮现在“我”眼前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齐读最后一段,板书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五)拓展,结合我的视角,课后练习题多角度赏析文章。
板书设计:
形状。
景美颜色和谐之美。
狗刨比赛。
人美打水仗淳朴之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七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教学设计答疑。
5.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0.长城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八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九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第二段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除此之外,一些动词地恰当运用也为荷塘美景地成功介绍增加了分量。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我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你怎样感悟到美的,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类容,明确文章主题思想,我认为这是很多学生都非常欠缺的能力,因此在完成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只要涉及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题目,学生就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乱做一气,在写作中则表现为文章条理不清,中心不明,详略不当。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荷塘旧事》入手,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找到描写荷塘美景和记叙童年旧事的两部分内容,然后在分析剩下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把握了文章主要类容:(1)舅舅带我到乡下外祖母家过暑假;(2)描写了美丽的荷塘;(3)我和小伙伴玩“狗刨比赛”和“相互击水”游戏;(4)我想炫耀却遇危险,小伙伴儿及时相救;(5)我留恋憨直淳朴的笑声和那同天上月牙儿一样的荷塘。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和谐的美,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文2~5自然节,着墨于景物描写,其他篇幅均为叙事,没有过多的表现技法。但质朴的叙述饱含着怀恋深情。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讲,就是景美人更美。
怎样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小组交流,品词品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由于在教学《三峡之秋》这一课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很是精准,令我欣喜不已。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在朗读指导中我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在指导朗读“打水仗”情境时,主要引导通过词语的重读来体现情感。如:读“急速的水线”部分时语速要稍快,读出激烈、紧张;“小鸟也被惊骇”部分声音要轻悄悄的,还要读出受惊的味道。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读中悟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安排了作文《校园往事》,指导学生仿写文章这种谋篇布局的技巧,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记叙中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中心的方法,学生下笔很顺利,但最后的结果怎样还得等学生的作文批改之后才见分晓。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现代教育认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并结合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整合性,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荷塘旧事》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旨在简化教学程序,追求简约而高效语文课堂,充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课前整合资源。
这是六年级一篇写景叙事的文章,我首先深钻教材,认真领悟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我决定活用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预测学生的学习难点。于是下载美丽荷塘风光图片,小伙伴在水中打水杖,狗刨比赛的镜头,小伙伴手拉手救人的图画和轻音乐。并根据高年级的学习特点,准备好了实用、有效的课件。
二、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你老家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哪些有趣的事?
生纷纷讲述。
课件展示荷塘美景。
(一个良好的开始就让课堂成功了一半,学生带着对美丽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求自然而然进入快乐的阅读之中。)。
三、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品味。
(一)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师: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到时底写了什么旧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内容?
生默读。
生汇报。(课文是作者回忆儿时在乡下荷塘发生的一些事。)。
师:到底有哪些事?能用小标题概括吗?师相机板书:狗刨比赛,打水杖,溺水获救。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老师还想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课件展示字词。
(及时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既省时又高效)。
(二)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师:作者为我们回放了三个镜头。让我们去捕捉你感兴趣的镜头,放声读,喜欢的词句做上批注。
生放声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指名汇报。(预设)。
(一)狗刨比赛。
师: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生:有趣。
师:用读来告诉我。
生读。
师:你会“狗刨”吗?你觉得当时的场面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生:紧张,激烈、
让我们把紧张,激烈读出来。
(二)打水杖。
师:哪些同学读的打水杖的部分?
生举手。
自由读第8自然段,划出能体现“闹”的词或句。课件展示。
指名说。你认为这些词应该怎样读,你认为语速应怎样?(急)好的,试一试。
齐读。
三)溺水获救。
1原因:炫耀。
哪个词可以表现他的炫耀?(满不在乎)读一读这一句.
2心理:先满不在乎——恐惧——晕头转向——双脚够不着底、哇哇大哭。
3动作:挣扎、嚎、使劲挺、喊。
课件展示“小伙伴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男生读。
生齐读这一句。 。
师: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听到这朴实的话语,你们想对这群伙伴们说什么?
生说。
师:小伙伴的爱,小伙伴的善良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也感受到了“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 生接读“小伙伴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师:作者用了“铁链般”,老师想把这个短语去掉,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生说。
师:就是这群机智勇敢善良的小伙伴把我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可另一幕发生了。课件展示“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去围着我哈哈大笑。”这笑是善意还是恶意?不要急于回答。此时小伙伴心情怎样?如果没救上来伙伴会笑吗?所以这是 笑,这笑声饱含着 这笑可以看出小伙伴的 因此我至今留恋那笑声。(课件展示填空)。
齐读第17自然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快捷的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对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读书方法进行训练。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重点感悟,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层层朗读,展开阅读活动,体味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人性美,深入浅出,掀起课堂高潮。)。
四、再现荷塘,引人回味。
课件展示荷塘美景。
师:难忘荷塘紧张的狗刨比赛,难忘荷塘快乐地打水杖,更难忘小伙伴舍身相救的爱。这就是荷塘,美丽的荷塘,那到底荷塘有多美,我们下节课接着欣赏。
附:板书设计。
狗刨比赛 。
留恋 打水杖 快乐。
溺水获救 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一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为了很好的实施教学,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教师配乐朗读全文,营造情境。
二、学生整体感知,初步谈感受。
三、复述课文,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1.概要复述:简述景物和故事梗概。
2.有感情的详细复述: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和小伙伴的性格特点,复述之后自评和互评。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和小伙伴们那种天真.憨直.淳朴的性格。
3.造性复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四、研讨最后一段。抓课文的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两方面展开叙述的。
有了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对教材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就为我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课堂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在课堂上真的能进入学习状态,真真切切地与文本对话,学生有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师生间的对话就达到了融洽自然,真的是水到渠成。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教师上地自由放松,下课铃响了大家也都意犹未尽。
总之,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课堂上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沟通与交流,试想如果一节课,学生与老师不配合,教与学完全脱节,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作为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时刻在三尺讲台,把握教学命脉的我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和谐才能创造美”的课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会继续为追求“和谐创造美”而努力奋斗。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恰当的描绘颜色的词语,使作者笔下美丽的荷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荷塘美景的描写又为介绍人性美作了铺垫。
文章的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讴歌“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学段,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积累语言材料(字、词、精彩的句段篇),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中,作者与小伙伴在荷塘嬉戏玩耍的情景,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理解上较为容易。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教学重点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而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深思索。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从课题入手,使学生知道本文是一篇叙事的文章,而且从课题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荷塘”“旧事”。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从而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荷塘旧事》。
2、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事)。
3、结合课题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整理一下)。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荷塘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旧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考查学生认读情况:
点缀淳朴攫住留恋憨直月牙泡恰似。
似的撩水月朗风清浮光跃金繁星闪烁恬静。
气喘吁吁不可名状骇得。
在生读的过程中,联系时候实际,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小组意见。
3、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评议补充。(师板书:荷塘美景旧事)。
4、找中心句: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5、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大自然美和小伙伴的内容。
(课文2—5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6—17自然段写了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
2、多读几遍画出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荷塘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大自然的赞美。)。
3、轻声地读课文6—17自然段,联系自己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小伙伴间亲密无间的友情,淳朴善良的爱,作者对儿时往事的怀念。)。
五、课堂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在本节课中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荷塘旧事》这篇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课件(荷塘美景的图片)。
2、师范读课文2—5自然段,学生边看图片,边认真听。
3、讨论交流:荷塘的美景作者是用怎样的语句表达出来的?(恰当的比喻,描写颜色的词。)。
4、画出这一部分中的比喻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具体,景物描写的一种方法)。
5、师小结: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这一部分景物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师:既然作者笔下的荷塘是这样的美,那么就让我们读出这种美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师: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互相评议补充。
8、文中的小伙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相应的句段说明。(憨直、淳朴、勇敢、善良)。
9、想象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的反应。(表情、动作、语言)。
10、“我”吓得哇哇大哭,小伙伴却哈哈大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说明了什么?(小伙伴之间亲密无间、他们都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11、从课题来看,本文是写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一部分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能去掉,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是和谐的,相互映衬。)。
三、总结全文。
1、出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为什么多年以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让作者永远难以忘怀。)。
四、拓展训练。
1、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写法。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荷像……如……恰似……像……自然美。
塘浮光跃金黑绿绿色粉红。
旧哈哈大笑亲密无间人性美。
事哈哈大笑淳朴善良。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三
月牙泡( )点缀( )狗刨( )。
炫( )耀 攫( )住撞( )击。
二、多音字组词。
泡 散 颤 横 劲 荷 挣。
三、形近字组词。
暑( ) 澈( ) 喧( ) 糟( ) 撩( ) 瞭( ) 骇( ) 历( )。
署( ) 撤( ) 宣( ) 遭( ) 嘹( ) 缭( ) 该( ) 厉(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月( )风( ) ( )光( )金 ( )( )闪烁。
( )( )吁吁 不可( )( )( )直( )朴。
五、回答问题.
1、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形容荷塘的美,请写出这些句子,并说明作用?
2、“一围黑绿”和“晶莹的新月”形成( )关系,作用是( )。作者把水流比喻成(),突出了( )。把小伙伴们往水里跳的声音比作( ),表现了()。“黑泥鳅”指(),写出了( )。“气喘吁吁”“昏昏欲睡”从( )面描写了()。把()比喻成铁链,( )地表现了()。
3、课文中多次写道“哈哈大笑”,打水仗时“哈哈大笑”写出了( ),救作者后“哈哈大笑”表现了()。
4、课文表现人类纯朴的爱通过()、( )、()三件事来写的。
5、那荷塘为什么同天上的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6、我怀念那荷塘是因为( ),它指引我( )。
7、为什么不能去掉课文2-4自然段?
8、本文作者回忆了(),描绘了(),塑造了( ),表现了( )。
9、其实,现在不少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在心里也有一道边缘线,这道边缘线是什么?你喜欢它吗?说明理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四
1、教材简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语文11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讴歌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学习生字新词,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及修辞手法。
2、在对故事情节的学习中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围绕中心选材,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体会作品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学会使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叙事,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发表见解。确定此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就是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同时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品词析句、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力,使语言素养也有所提高。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
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除此之外,一些动词地恰当运用也为荷塘美景地成功介绍增加了分量。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
接着,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
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
一切景语皆情语。荷塘美景的描写为介绍人性美作了铺垫。结尾一段点明中心。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小组讨论法、赏析理解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索溪峪的“野”》。
教学设计之四负荆请罪教案穷人。
首先,采用直接导入法,揭示课题,留足够的时间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文章2———4自然段文字优美,多处运用修辞,渲染了荷塘美景,教师着重要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在学习人美这一部分时,教学难点是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尤其是他们救人之后的“哈哈大笑”的理解,最后,本文的亮点是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教育。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板书首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技术,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与教学随时可以保持同步的自由性与交互性。所谓“醒目”,是指能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一览无余,能将学生的疑问尽收眼底。所谓“悦目”,是指一篇课文用几堂课上完了,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无数的叶片,更重要的是而且留下了这些叶片组合成的体现文章的树干的“图像”。板书成为一篇课文浓缩的精华,它是令人受益匪浅的“压缩饼干”。由此可见,即使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板书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生姜末,而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益的长流水。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层次清楚,写景部分抓住了荷塘的形状、色彩及荷花的姿态三方面,叙事部分抓住了作者和小伙伴的三件事,结尾是全文的中心句,根据文章的结构与重点我采用了提要式板书法。
形状:
景美颜色和谐之美;
狗刨比赛;
人美打水仗淳朴之爱。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
1、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2、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1、(课件出示图片)生活中,你见过荷花吗?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诗句来描述荷花吗?
2、有一个人,在他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在他的外祖母家附近有一个荷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2、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通过预习课文,你不理解里面哪个词的意思?(学生汇报理解,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理解。)。
3、词语读正确了,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呢?(指生分段朗读课文)。
4、学习会写的生字。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请大家再读课文。
3、生汇报板书中心句。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美”的?就读哪一部分。
3、汇报。
(1)2自然段。生读谈感受,指生画荷塘。
(2)4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出示图片)谈体会再指导朗读。
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么,作者怀念荷塘,仅仅是在那里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吗?还有——(生接说:人类淳朴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板书设计。
白天。
夜晚。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荷塘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我们再看课题,作者还要写什么?(往事)是呀,发生在荷塘的一件件往事使作者又认识了“人类淳朴的爱”。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出作者写了几件事?边读边画。
2、学生自由朗读后汇报写了几件事。
3、小组合作学习:和你们小组内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4、汇报:
a:“戏水”
(1)指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我们没有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可以说荷塘拥有(恬静)的美,更拥有(喧闹)的美。
(3)荷塘因为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美丽,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我们来到时的美吧!(自由读、指生读、评价)。
b:“狗刨比赛”
(1)怎么回事?
(2)文中是怎么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c:“打水仗”
(1)(出示图片)如果你就在里面,你给大家讲讲当时的场景吧!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2)自由读9自然段,想象什么样的场面?(激动、热烈、欢闹)。
(4)你想怎样读这一段?指生读、评议。
d:“遇险”
(1)在写完“打水仗”这件事和写“我遇险”之间有一段话,能找到吗?(讲解过渡段)。
(3)师读12——15自然段。我怎么了?小伙伴怎么做的?请你从文中画出伙伴救我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出示图片)理解“铁链般”。
(4)从这件事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吗?“我”被吓得哇哇大哭,而小伙伴呢?却哈哈大笑,他们笑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是呀,美丽的自然景色、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副和谐的美景图,让我久久难忘,使我永生享用。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最令自己难忘的事吧,课后把自己难以忘怀的事写下来,明天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白天戏水。
打水仗。
夜晚狗刨比赛。
遇险。
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景美人更美。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六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三、重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四、难点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说说针对这些词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2、你们知道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么?能不能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全文呢?出示中心句,读一读,由学生针对这一句来质疑。
(三)初读荷塘美景,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1、师配乐范读课文2—4自然段,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荷塘的景色。
2、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荷塘?
生自由读,边体会。
5、汇报:略(主要是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如何通过比喻句和生动的词语表现景色美)。
配乐齐读3、4自然段。
(四)、学习旧事,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5——17自然段,想想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试着给这几件事加个合适的小标题,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浏览完交流好,请列得合适的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
2、在这三件事中,哪一件事会让你感触最深刻呢?请同学们再来仔细地默读默读5—1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往事,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和体会。
3、汇报。
预设“打水仗”
生:畅谈感受。
师小结再有感情地读打水仗的内容。
预设“狗刨比赛”
生对“狗刨比赛”这件事很感兴趣,因为,狗刨比赛非常有意思,玩得非常刺激。
师: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他们玩得很刺激?
生:我从“气喘吁吁、昏昏欲睡”等词语中感受到了狗刨比赛的刺激我想作者和小伙伴们一定玩得非常刺激、非常尽兴,所以就累得气喘吁吁、昏昏欲睡了。
生说平时经历,师小结:对了,就请你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两段,看书读。
小结:大自然中静态的美和动态的美结合起来,才是一种和谐的美,一种真正的美啊!(板书:和谐的)。
预设:溺水被救。
生:我感受到作者溺水时非常的危险,我是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生:我感受到作者遇险时非常的害怕。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呢?
生谈再指名读出害怕。
师:你们还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
师:你来读一读小伙伴救作者的句子。
师:这一句你们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
师: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
生:……。
师小结并板书:淳朴的爱。
(五)再读中心句,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总结:学到现在,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一直难以忘记那荷塘了么?
生交流。师总结。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课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全部感情的升华。
(六)思考题。
2、讨论汇报。
(七)作业。
板书:
荷塘 和谐的美。
狗刨比赛。
旧事 打水仗 淳朴的爱。
溺水被救。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七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力,使语言素养也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2 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 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个别的朗读方法。
2小组讨论法。
3赏析理解法。
4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大家谈往事,激趣导入。
请2—3名学生讲一讲让自己最难忘的往事并谈出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去荷塘边看看作者在童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播放荷塘图片,板书题目《荷塘旧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要求:带着问题读课文,想一想在荷塘我和小伙伴们发生了几件事。
指名个别朗读(配上音乐)。
学生评议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快速记忆,归纳事件。
请学生说出共写了几件事?
请学生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出每件事,并依此分析人物性格。
(播放投影片)。
狗刨比赛--------------------活泼、无拘无束。
打水仗-----------------------纯朴。
水中救“我”-------------机智、善良、纯朴。
板书:人美----纯朴。
美读课文,学以致用。
板书:景美-----和谐。
2 请学生挑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进行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感受去朗读课文。
3 如果你是小作者,怎样才能把景物描写得如此美丽呢?
请学生分析学习小组来交流探究一下,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提示:(见投影)。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作用。
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突出描写的是什么?
这两段景物描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4 学生自由讨论,对于回答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注意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景物描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思维拓展。
教师寄语。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愿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愿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摘自汪国真《感谢》。
板书设计。
荷
塘 景美--------和谐。
旧
事 人美-------纯朴。
教学反思。
2005年10月26日我在本校参加了道里新区新课程大赛,我参赛的篇目是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荷塘旧事》。在为时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褒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使语文素养也有所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另一方面语文课的目标、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也要开放,但在有的课堂上,有的老师对“开放”一词的理解有些偏颇,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只要能说,知识内容可以任意拓展,有的甚至远远地离开了课本,这是教学目标的放任。小组学习“一折即合”(教师的要求还没讲明,那边已经大闹起来了);学生是“一角即发”(完全不用读书,思考,开口就讨论);老师是“一发而不可收”(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局面控制制不了)。通过这次参赛,我特别注意了以上两点,始终把三维目标作为宏观指导,在组织小组学习时精心设计了问题以及讨论计划,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不断延伸和发展,决定学习不能仅是学会,还要包括会学。只有知识如何学习,才可能在知识不断增长的社会继续学习,为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也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导向,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真正找到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道。
我在这节课里不但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景物描写而且教会了他们描写景物的方法。我事先给学生列出学习要点,然后学生必须依据课本才能得出答案,最后让学生自已总结写作规律,加深印象。
好的教学标志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教的过程应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一个合适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很关键的。
在这节课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美读课文”这一环节。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是至关重量要的,我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加强了这一环节的分量。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个男同学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完全沉浸在优美文字所营造的“荷塘美景”里面了。
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里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是否有搜寻筛迁信息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语感,能流畅地朗读;合作精神,能与伙伴分享自己思考过程。从这些评价方式看,大多数学生的表现良好,在学习过程里显得比较主动。
我是第一次参加校外的公开课大赛,心里很不自信,加之刚怀孕不久身体不适,觉得自己还有些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从教学基本功上看,教态略显稚嫩,对课堂驾驭能力缺少锻炼,板书字迹不够美观,由于疏忽还错了“荷塘”后面应对应“大自然和谐的美”;“旧事”后面应对应:“人类纯朴的爱”。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课后有些老师向我提出意见,经过我的一番反思,我也学得很有道理:在分析小伙伴们性格特点时不应统一答案,应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深入挖掘,鼓励个性化发展。还有一点,也是我的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提出问题时不到位,不明确,语言罗嗦。今后,要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仔细设计问题,一定要尽快改掉这些毛病,争取更大的进步。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八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当时是怎样走出困境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从小到大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往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己出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音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交流学习生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熟读课文,结合课后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了这篇文章,哪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3、同学们在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大自然和谐的美是什么样的?
4、我们上学期也学到了一篇有关荷塘的文章还记得那个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的吗?
5、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荷塘的?
6、这个地方美如仙境,但这是作者难忘的主要原因吗?那是个什么原因。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是作者遇到了什么危险?
8、结合你同学们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被水淹的了解。
9、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呢?
三、情感升华。
我们再来看这个中心句,学完了文章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请你做个小调查,看看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童年的乐趣是什么,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
1、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2、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人类的淳朴。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有一个人,在他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在他的外祖母家附近有一个荷塘,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
二、质疑。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2、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检查预习,解决字词障碍。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通过预习课文,你不理解里面哪个词的意思?(学生汇报理解,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理解。)。
3、词语读正确了,大家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呢?(指生分段朗读课文)。
4、学习会写的生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找到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吗?请大家再读课文。
3、生汇报板书中心句。
五、品读2——5自然段。
2、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美”的?就读哪一部分。
3、汇报。
(1)2自然段。生读谈感受,指生画荷塘。
(2)4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出示图片)谈体会再指导朗读。
六、总结。
恰当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景物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那么,作者怀念荷塘,仅仅是在那里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吗?还有——(生接说:人类淳朴的爱。)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板书设计。
白天。
夜晚。
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荷塘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我们再看课题,作者还要写什么?(往事)是呀,发生在荷塘的一件件往事使作者又认识了“人类淳朴的爱”。
二、深入理解课文。
1、在这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接着往下读课文,找出作者写了几件事?边读边画。
2、学生自由朗读后汇报写了几件事。
3、小组合作学习:和你们小组内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对哪件事最感兴趣,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4、汇报:
a:“戏水”
(1)指生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我们没有来戏水时,荷塘是恬静的,我们来戏水时,荷塘是喧闹的。我们可以说荷塘拥有(恬静)的美,更拥有(喧闹)的美。
(3)荷塘因为有了我们才变得更加美丽,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我们来到时的美吧!(自由读、指生读、评价)。
b:“狗刨比赛”
(1)怎么回事?
(2)文中是怎么写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c:“打水仗”
(2)自由读9自然段,想象什么样的场面?(激动、热烈、欢闹)。
(4)你想怎样读这一段?指生读、评议。
d:“遇险”
(1)在写完“打水仗”这件事和写“我遇险”之间有一段话,能找到吗?(讲解过渡段)。
(3)师读12——15自然段。我怎么了?小伙伴怎么做的?请你从文中画出伙伴救我的句子,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出示图片)理解“铁链般”。
(4)从这件事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吗?“我”被吓得哇哇大哭,而小伙伴呢?却哈哈大笑,他们笑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三、全课总结。
是呀,美丽的自然景色、淳朴善良的人们,他们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副和谐的美景图,让我久久难忘,使我永生享用。
四、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最令自己难忘的事吧,课后把自己难以忘怀的事写下来,明天读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白天 戏水。
打水仗。
夜晚 狗刨比赛。
遇险。
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
景美人更美。
荷塘旧事教学设计篇二十
那是我刚好念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叫来在城里念大学的舅舅,让他带我去乡下,到外祖母家去过暑假。
外祖母家居住的村子周围有四个大水塘。其中最美的一个便是村东北的野荷塘,塘中长满了荷花。又有人叫它“月牙泡”,因为它的形状像月牙。
月朗风清的夜晚,舅舅领我去那塘边散步。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塘面上有块白水,荷叶在白水边形成一条弯曲的边缘线。我和村里的伙伴们经常来到这块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脱光了衣服,走过一段湿润的沙地,跳入清凉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了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这就是我们常玩的“狗刨比赛”。
“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无论怎样闹,决不能超越那道荷叶形成的绿色边缘线。大家告诉我,线那边水深,还有些杂草,小朋友都怕。可是,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我一个城里的孩子,见识比他们多多啦,我才不怕呢!
刚学会几下“狗刨”时,我觉得有了水中自卫的本事,就满不在乎地冲破了那道绿线,到了荷叶丛中。该城里人向乡下人炫耀了,我想站立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地喊上一声:“你们看!”
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了我的头顶。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攫住了我。
我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嚎起来:“救命啊……”
“咕噜”,一口水进了肚。
我晕头转向地一个劲往上挺,每次冒头只能喊“救……”,便“咕噜”喝一口水。
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
然而,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