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2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一
本月初,迎来了省第一次质检,考试结果出来后,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叹惋,原来呀,我们考生的基础是这么的薄弱,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师生在教与学中存在的“投机”意识。
比如:文言文阅读(选择题与主观题)都存在明显的基本功不扎实现象;文化名著考题出自《庄子》;文学名著出题较细;语用题得分明显不高;作文文体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教学的不足及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机”的行为。
鉴于此,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经过多层次的教研,决定在第二轮复习中,充分地补缺补漏,为此,我们让学生订购了《学海导航》作为第二轮的复纲。
近段时间,虽然正式的考纲尚未出来,但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了某些变化,如略去科技文客观选择题,转入“语言运用题”作为主观题。这些变化更体现了语文教改的注重实用的精神。综上所述,语文教改的方向,也是语文改革的方向,两者并不矛盾。
本月,高三语文备课组还进行了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尤其是复习教学的经验,此外为了弥补作文教学的不足,我们还特地邀请老校长祁明规老师作专题作文讲座,面向整个高三年段开放。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王国雄说,读书有三种境界,其实何尝不是教书的三个境界。如今,我们正进行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相信再过两三个月,我们莆田八中的师生必将迎来“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时刻!
春种夏收,一分钟耕耘必将一分收获!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二
草长莺飞,烟花三月,正是农村里辛勤耕耘的季节,莆田八中高三年段的语文教师也开始了新学期“春耕”的工作。
本月初,迎来了省第一次质检,考试结果出来后,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叹惋,原来呀,我们考生的基础是这么的薄弱,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师生在教与学中存在的“投机”意识。
比如:文言文阅读(选择题与主观题)都存在明显的基本功不扎实现象;文化名著考题出自《庄子》;文学名著出题较细;语用题得分明显不高;作文文体意识淡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教学的不足及急功近利,甚至是“投机”的行为。
鉴于此,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经过多层次的教研,决定在第二轮复习中,充分地补缺补漏,为此,我们让学生订购了《学海导航》作为第二轮的复纲。
近段时间,虽然正式的考纲尚未出来,但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了某些变化,如略去科技文客观选择题,转入“语言运用题”作为主观题。这些变化更体现了语文教改的注重实用的精神。综上所述,语文教改的方向,也是语文改革的方向,两者并不矛盾。
本月,高三语文备课组还进行了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尤其是复习教学的经验,此外为了弥补作文教学的不足,我们还特地邀请老校长祁明规老师作专题作文讲座,面向整个高三年段开放。获得了极高的赞誉。
王国雄说,读书有三种境界,其实何尝不是教书的三个境界。如今,我们正进行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相信再过两三个月,我们莆田八中的师生必将迎来“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好时刻!
春种夏收,一分钟耕耘必将一分收获!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三
高三语文学习是个苦海,高三语文教学是个苦差。但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实践中思考,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连续六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来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
20xx年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曾展现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兴趣,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充满实用的工具学科,更是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
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
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其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性。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
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
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以写作为例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通过报刊,通过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
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xx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要重视教材,夯实基础;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回归课本,抓好基础,查漏补缺。
“博采”与“约取”是针对教师的备课而言的。我们说,教师只有“博采”才可以开阔眼界,尤其是对于年轻的高三教师。高三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学经验,但是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历练。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博采众长”也是必需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博采”并不意味着只要“博”,备课质量就会高。所以“博采”的基础上还要“约取”。“约取”就是要对“博采”的内容比较、加工、创新的过程。“博采”是“他山之石攻玉”,“约取”是“桑叶变成丝,花变成蜜”。“博采”能够启迪教师的思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约取”能够让教师把他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当今高考,语文是最贴近现实,最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的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懂得感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可以使写作有源头活水,可以使鉴赏能力有所提高。无论古典诗词还是现代散文小说,都是艺术创作。艺术首先是来源于生活的。
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生活,才能提高他们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高考语文试题也不是关起门来造车。贴近生活,关注生活,以人为本是语文高考命题的大方向。
所以我们不要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否则我们的学生将又低能又低分,即便高分也将低能,我们教师的努力就付之东流。
在跌撞中、摸索中、尝试中,我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脚印在脚下延伸。但我知道我还很稚嫩,为了我挚爱的语文和我喜爱的学生,我还将一路走下去。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四
高三语文学习是个苦海,高三语文教学是个苦差。但高三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埋头苦干,高三语文教学也需要实践中思考,思考中总结,总结后提升。连续六年的高三语文教学体味了艰辛,也收获了快乐,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来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感悟:
20xx年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曾展现过这样一个动人的画面:一群大学生正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进行一次饶有兴味的对话。一个学生问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兴趣,兴趣会推动你一直向前走!”
兴趣,最好的老师!但习惯认为高三的学生目标明确,不用再象高一、二学生那样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们认为高三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成绩,不必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其实不然,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大多是一练一讲,一讲一记的枯燥循环。学生在两轮甚至三轮的题海中摸爬滚打极容易诞生厌学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他们的枯燥感觉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充满实用的工具学科,更是饱含美感的人文学科。
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的课堂应该充满生机,应该彰显语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优秀的高三语文教师,他不是对学生做裁判性的引导,而是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积极培养他们健全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调动兴趣永远都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创新是现代教育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高三的语文教师和教学更需要创新。离开创新高三的语文课堂会沉闷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创新是指高三教师在复习时,不要囿于传统的教法,而应该多思考求创新。以诗歌鉴赏为例,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
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
其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应该是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性。学无定法,教亦无定法。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我们教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立足。
高三复习除了题海式强化训练,还应充分开发利用课本。实践证明,回归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数的有效途径,“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试,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还说 “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话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当今极具灵活性和时代性的高考语文。我们手中的复习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宽度与深度都不及教材。
一是其涉及面不会比教材更全面,
二是其深浅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适中。所以对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学生而言,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现今的高考命题坚持以教材为依据,所以学生要想考出好成绩,在高三的复习中仍不可脱离教材。下面以写作为例谈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总是因素材太少太肤浅,从而导致“言之无物”。所以高三阶段,教师和学生依然会在积累写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过网络,通过报刊,通过各个途径积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们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
历年的高考话题都没有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是,均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直接、间接的写作材料,找到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有益的借鉴或启示。20xx年高考话题“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关系”这一话题在《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就能找到素材获得启示。同时,历年高考的优秀作文相当一部分是得益于“活”读“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哀痛者与幸福者》(话题是“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还有大家熟悉的《孔雀东南飞》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被采用被演绎。仅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既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要重视教材,夯实基础;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回归课本,抓好基础,查漏补缺。
“博采”与“约取”是针对教师的备课而言的。我们说,教师只有“博采”才可以开阔眼界,尤其是对于年轻的高三教师。高三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学经验,但是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历练。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博采众长”也是必需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是“博采”并不意味着只要“博”,备课质量就会高。所以“博采”的基础上还要“约取”。“约取”就是要对“博采”的内容比较、加工、创新的过程。“博采”是“他山之石攻玉”,“约取”是“桑叶变成丝,花变成蜜”。“博采”能够启迪教师的思维,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约取”能够让教师把他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当今高考,语文是最贴近现实,最接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的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懂得感悟生活,学会感悟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可以使写作有源头活水,可以使鉴赏能力有所提高。无论古典诗词还是现代散文小说,都是艺术创作。艺术首先是来源于生活的。
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生活,才能提高他们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高考语文试题也不是关起门来造车。贴近生活,关注生活,以人为本是语文高考命题的大方向。
所以我们不要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否则我们的学生将又低能又低分,即便高分也将低能,我们教师的努力就付之东流。
在跌撞中、摸索中、尝试中,我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的脚印在脚下延伸。但我知道我还很稚嫩,为了我挚爱的语文和我喜爱的学生,我还将一路走下去。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五
近期我校高三语文主要是以文言文一轮复习已基本结束,在文言文复习的过程中,我一直思考文言文究竟应该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期间,根据新课程改革六字方针——自主、合作、探究,根据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依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堂教学的指导精神,参照我校的文言文教学基本流程设计,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文言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做了很多的探究,由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到新模式的初步定型,到不断完善,直至教学模式的最后确定。尽管现在看还谈不上成熟,但至少已经基本定型。现总结如下:
这一个环节也可放在课上,不过鉴于充分性的要求,最好放在课前进行。在前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以学案的形式,把这节课复习的目标要求、复习的内容以及方法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先自主复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先有一个比较熟悉的认知和切入,让学生能带着点问题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一下复习的情况,尝试以合作的形式解决在前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告知老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可以以做平时训练或板书等形式对学生复习的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以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及时告知老师;当然老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复习的进展。对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帮他们解决:个性的问题,随机当面单独指导;共性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下一个环节中进行集体指导。
依据考纲的要求,就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疑难进行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系统梳理;目的是弥补缺漏,帮助学生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通过串讲的形式,梳理重难点;二是以学案导学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总结好了的材料,指导学生去读,去背,去记,去理解,去顿悟。当然,在记忆过程中我们也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综合复习,巩固。
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做好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整理,让学生在梳理课堂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悟,获得能力的提升。可以是整理课堂笔记的形式,也可以是整理错题的形式,还可以是写学习反思的形式。另外,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材料,拓展视野,提升能力。
让学生当堂做精心设计好的训练题,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要限时,学生做完后,学生之间可互改,相互纠错,解决不了,教师点拨指导。
这五个环节,从教师教的角度可用五个字来概括:标—诊—授—点—留。“标”,出示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对将要掌握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非常清楚;“诊”,通过小练习,检查学生复习的情况,及时为学生纠正错误,诊断学生薄弱点,以此确定本节课传授的重点;“授”,依据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梳理,传授知识,破解困惑,建立知识体系;“点”,指导学生训练,训练结束后有针对性地点拨;“留”,最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整理,或总结,或反思,以期有所领悟、提升。
从学生学的角度,也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学—查—理—练—悟。“学”,学生先自学;“查”,通过自主复习和练习,自查不足;“理”,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梳理知识,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在理的过程中,解除困惑和误解,充分认知;“练”,练习巩固,应用能力提升,练后纠正;“悟”,在总结反思中领悟提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六
近期我校高三语文主要是以文言文一轮复习已基本结束,在文言文复习的过程中,我一直思考文言文究竟应该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期间,根据新课程改革六字方针——自主、合作、探究,根据课程改革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依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堂教学的指导精神,参照我校的文言文教学基本流程设计,结合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文言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做了很多的探究,由各种教学模式的尝试,到新模式的初步定型,到不断完善,直至教学模式的最后确定。尽管现在看还谈不上成熟,但至少已经基本定型。现总结如下:
这一个环节也可放在课上,不过鉴于充分性的要求,最好放在课前进行。在前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以学案的形式,把这节课复习的目标要求、复习的内容以及方法告诉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先自主复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先有一个比较熟悉的认知和切入,让学生能带着点问题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一下复习的情况,尝试以合作的形式解决在前一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告知老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可以以做平时训练或板书等形式对学生复习的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以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及时告知老师;当然老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复习的进展。对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帮他们解决:个性的问题,随机当面单独指导;共性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下一个环节中进行集体指导。
依据考纲的要求,就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疑难进行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系统梳理;目的是弥补缺漏,帮助学生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通过串讲的形式,梳理重难点;二是以学案导学的形式,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总结好了的材料,指导学生去读,去背,去记,去理解,去顿悟。当然,在记忆过程中我们也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综合复习,巩固。
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做好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整理,让学生在梳理课堂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感悟,获得能力的提升。可以是整理课堂笔记的形式,也可以是整理错题的形式,还可以是写学习反思的形式。另外,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材料,拓展视野,提升能力。
让学生当堂做精心设计好的训练题,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要限时,学生做完后,学生之间可互改,相互纠错,解决不了,教师点拨指导。
这五个环节,从教师教的角度可用五个字来概括:标—诊—授—点—留。“标”,出示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对将要掌握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非常清楚;“诊”,通过小练习,检查学生复习的情况,及时为学生纠正错误,诊断学生薄弱点,以此确定本节课传授的重点;“授”,依据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作梳理,传授知识,破解困惑,建立知识体系;“点”,指导学生训练,训练结束后有针对性地点拨;“留”,最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整理,或总结,或反思,以期有所领悟、提升。
从学生学的角度,也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学—查—理—练—悟。“学”,学生先自学;“查”,通过自主复习和练习,自查不足;“理”,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梳理知识,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在理的过程中,解除困惑和误解,充分认知;“练”,练习巩固,应用能力提升,练后纠正;“悟”,在总结反思中领悟提升。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七
《边城》是诠释爱的,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父子之爱、友朋之爱、乡邻之爱、乡土之爱组合成的人伦社会之爱。《边城》是要阐释美的,自然之美、人物形神之美、人事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还包括作品本身结构行文的诗性的美,无处不美。而这爱和美的背后无疑暗伏着一种缺憾,一是作者要描画的人生、社会本身的缺憾,比如“美丽的都不容易长存”的凄凉的故事结局,“人类灵魂的相互孤立”,小说流溢的神秘宿命气息等。这爱和美在从很久以前开始的现实中的消失,这就是所谓“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有非常清晰的人生社会理想的诉求。“我将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走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小说践行着作者想要建造“精致、结实、匀称的供奉‘人性’的中国的希腊小庙”的理想。
如此美丽,如此丰富,“边城”让人心驰神往,想来教和学都该是极其美丽的事情。但是我显然被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学生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也忽视了对最佳课堂结构的追求,于是我最初的尝试是失败的。
本课的教学关键就在于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并且营造让学生迅速进入的“场”。学生情感的共鸣点在哪儿,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替学生做主,得让他们自己说,于是就有了课堂开始阶段“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表达你的阅读感受”的环节设计,学生的表达指向是丰富的准确的,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意蕴深刻的问题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请问这究竟是一篇小说还是散文?学生肯定会说是小说,因为教材就是这样介绍的。但是我将坚持说《边城》更像散文,因为她具备散文情意真、内容美、形式自由的三个特质。然后让学生去寻找文本中的美点,探讨美在何处,怎么美,为什么美。于是引领学生或者说被学生引领共同走入《边城》的角角落落,在沈从文如诗的文字美丽的肌理褶皱里,领略茶峒的秀丽风光,体会边地淳朴的民风,理解翠翠美丽的形神,感受翠翠、祖父、傩送等人间真挚、朴素的爱和闪耀在他们身上的美丽的人性光芒,为故事的忧伤而忧伤,为这一曲古朴的爱和美的颂歌而神往,悄悄逼近《边城》这对人生、社会“观”“想”“望”的全面描摹。
任何交流都需要特定的和谐的有张力的“场”。《边城》的“场”在何处?城市少年看得见天空中被夕阳烘成的桃花色的薄云吗?杜鹃的叫声是怎样一种叫声?泥土草木和各种甲虫类气味是怎样一种气味?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如何变成一片黑色?那小小草莺夜半的吵闹和闭着眼的安睡与繁密如落雨的虫声是怎样美妙的复奏?……我曾试图利用音像的资料来帮助我建造这个“场”,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掉了,史绍典主任“课堂要原生态”的叮嘱更坚定了我远离现代技术的主意。因为所有形象直观具体的解释都有可能是对丰富的简化,对真实的歪曲,对深刻的疏离。于是我赤手空拳,试图用最原始的说和写,思考和交流来营造这个“场”。转接是流畅的,过程是自由的,气氛是民主的,不要预设,拒绝灌输,在行走中寻找闪亮的星星,捡拾美丽的珠贝。当然还有开头那“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另外一种人生”,结尾“蕴藏的热情、隐伏的悲痛”的点拨,帮助我营造着这个“场”。我们所依靠的只是我们那一颗颗敏感善良的心、聪慧正直的脑。
但是,我感到了力不从心,我还是觉察到了学生、我与《边城》的疏离,我和学生的疏离,我和所有在场者的疏离,我有了逃走的欲望,逃到边城中去,逃到那一个似乎存在似乎不存在的地方去。我发现我的官能的不足,发现我的认知的浅薄,我渴望将自己的这些体验汇入到《边城》所在的那一条人类整体经验的河流中去,虽然未知前方在何处。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八
1、复习理论点拨书主要为《xxxx》,而练习则以《xxxx》为主。
2、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
这一学年任务较重,我们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和模块分解的方法,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合新高考的要求,依据复习资料《xxxx》,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第二学期
一)、20xx年x月—x月中旬:
1、现代文(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整体阅读训练;
2、作文指导、写作与讲评;
3、x月底,进行第x次月考,做好命题、批卷、质量分析工作;
4、x月x日—x日参加xx高考复习会议,并做好会后传达工作;
5、课内外名句的背诵(见《xxxx》),检测。
二)、20xx年x月中旬—x月初:
1、《论语》针对高考题的复习;
2、参加xx高复会议;
3、x月底,进行第x次月考,做好命题、批卷、质量分析工作;
4、作文指导、写作与讲评。
三)、20xx年x月:
1、开始进行薄弱环节的再次复习(第二轮开始),查漏补缺;
2、作文指导、写作与讲评;
3、x月底,xx市高三调研考试及质量分析(即第x次月考)。
四)、20xx年x月:
1、高考全真模拟试题训练与讲评;
2、作文素材的整理,学生自己的高考前作文准备工作;
3、x月x始,半停课,考前辅导;
4、x月底,第x次月考,做好命题、批卷、质量分析工作。
五)、20xx年x月:
1、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的提示与应试技巧的点拨;
2、高考前的动员和心理辅导。
以上计划,可根据学校安排,灵活调整,但第一轮复习务必限20xx年x月保质保量完成。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九
1、复习理论点拨书主要为《xxxx》,而练习则以《xxxx》为主。
2、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
这一学年任务较重,我们备课组采取集体备课和模块分解的方法,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合新高考的要求,依据复习资料《xxxx》,着重要点的回顾与整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考点知识系统梳理、高考应考技巧指导与能力训练中,主要介绍高考最新信息、发展动态,分析考试大纲,评价近年高考试卷,预测命题趋势,归结语文知识的学习及语文试卷的应考中的实用方法技巧。简言之,就是专题复习,梳理知识,解读政策,预测命题,指导学法,指点秘笈,示范解法,规范答题,综合训练,提升能力。
第二学期
一)、20xx年x月—x月中旬:
1、现代文(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整体阅读训练;
2、作文指导、写作与讲评;
3、x月底,进行第x次月考,做好命题、批卷、质量分析工作;
4、x月x日—x日参加xx高考复习会议,并做好会后传达工作;
5、课内外名句的背诵(见《xxxx》),检测。
二)、20xx年x月中旬—x月初:
1、《论语》针对高考题的复习;
2、参加xx高复会议;
3、x月底,进行第x次月考,做好命题、批卷、质量分析工作;
4、作文指导、写作与讲评。
三)、20xx年x月:
1、开始进行薄弱环节的再次复习(第二轮开始),查漏补缺;
2、作文指导、写作与讲评;
3、x月底,xx市高三调研考试及质量分析(即第x次月考)。
四)、20xx年x月:
1、高考全真模拟试题训练与讲评;
2、作文素材的整理,学生自己的高考前作文准备工作;
3、x月x始,半停课,考前辅导;
4、x月底,第x次月考,做好命题、批卷、质量分析工作。
五)、20xx年x月:
1、高考语文答题注意事项的提示与应试技巧的点拨;
2、高考前的动员和心理辅导。
以上计划,可根据学校安排,灵活调整,但第一轮复习务必限20xx年x月保质保量完成。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
语文是基础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就成了整个高三复习的重头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是主体,而教师的教学,也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近年的高考试题彰显新课改精神,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关注价值取向,注重实际应用,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生活化、能力化、情景化告诉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备考方式,才能赢取高考的胜利。
1、复习策略:一轮复习,系统掌握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能力体系,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及写作四个系统为主线,小的专题复习穿插其中、分专题分模块复习的,主要是打通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二轮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查找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切块”复习。提高审题能力,注重思维训练,探寻解题规律。做到规范答题。强化读写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突出重点,三轮复习主要是搜集各地高考信息,严格按高考题的内容和要求,精选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2、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上,提倡运用“感悟探究式复习模式”。
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
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
2、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
1、复习要重视知识的落实:无论多好的复习计划,多好的复习形式,多好的复习措施,如果不落到实处,一切都等于零。复习要狠抓一个“实”字,在“实”字上做足文章。
(1)、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坚持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运用是目的的策略,把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统一起来。语文基础知识前五题,我们是夯实课内语基,补充课外语基。将课文中常见易混易错的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老师从课本中打印出来,要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做,帮助学生动手积累。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对语基题的选择判断能力,我们每周编写四套选择题的语基练习,每天限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通过以上措施,课内与课外知识同时兼顾,并通过一些典型题目点拨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住了做题的诀窍。对于名句名篇的默写,化整为零,天天坚持。高考既考查课内名句名篇的默写,又考查课外名句名篇的默写。在第一轮复习时,主要让学生背诵课内名句,不采用集中背诵,化整为零,每天背诵一篇或一段,课堂检查一定要落到纸上。同时在复习巩固好课内名句的前提下,补充《论语》《孟子》及其他课外名句的默写。让好学生做到第一卷基本不失分,中等生尽量少失分,差生也能得到理想的分。
(2)阅读与写作的落实。阅读与写作是语文高考的重中之重,高考阅读与写作分,占高考整个试卷九成以上的分,它承载着一个考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全部梦想,进入高三后,我们仍一如既往地坚持阅读,每周编选“高三美文时文阅读”一期。编选的原则:一是选取经典美文、哲理散文、典型的记叙文、议论文;二是从网络杂志上寻找时新材料;三是每期必有一个名人的传记故事。让学生自主选怎阅读,学习优美的语言和辩证的思维及规范的写作路子。阅读课有时是专拿出一节课阅读,教师当堂指导阅读方法;有时是放在课下早读时间,在下一周周一,拿出十几分钟时间检查阅读情况,主要检查阅读背诵情况。学生背诵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篇目,教师不限制必背哪一篇。写作落实系列化。先是按文体练习,解决记叙文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结尾升华,议论文材料叙述、说理议论、结构层次;散文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问题;然后按类型练习: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其中穿插了作文的开头、过渡、论证方法及结尾的训练。操作的方法是两周一大作文,一周一小作文。
2、精选试题材料,做到复习的准确性。
高三学生时间宝贵,如果为占时间,随便拉过来试题就让学生做,无异于图财害命。高三试题材料的选择,决定着备考的内容与方向,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备考的质量。选题要适应高考趋势及学生答题水平,能力定位力求准确,避免题海战术,要“进得去,出得来”。
(1)练习题的编选。练习题的编选的原则是依据《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高考可能考的前瞻表现形式是什么”。
(2)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或命制。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是我一直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一份试卷的选编和命制也应该充分体现语文的味道,就是在综合试卷的编选命制中,不仅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人生。高三一年,我们对于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命制,每次都让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就是整份试卷应通过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材来体现出各种语文味道,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研究高考命题规律,探求高考答题规律。
语文复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增强“一个题即一个类型”的意识。例如文言文复习,我们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经常超出高考规定的120个实词的,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考查的是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学生记住120个实词意思,仍然不会做题的。我们根据高考命题规律,教给学生怎么准确判断词语的语境意上做文章,18个文言虚词的考查,就是各大雷同复习资料中长列举的例子,所以不必让学生把课本中有关某一个虚词的意思都记住。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一
语文是基础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靠的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就成了整个高三复习的重头戏。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是主体,而教师的教学,也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近年的高考试题彰显新课改精神,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体验、关注价值取向,注重实际应用,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的生活化、能力化、情景化告诉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维、全新的备考方式,才能赢取高考的胜利。
1、复习策略:一轮复习,系统掌握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能力体系,以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及写作四个系统为主线,小的专题复习穿插其中、分专题分模块复习的,主要是打通阅读与写作这两个板块,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系统。二轮复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查找知识盲点,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切块”复习。提高审题能力,注重思维训练,探寻解题规律。做到规范答题。强化读写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突出重点,三轮复习主要是搜集各地高考信息,严格按高考题的内容和要求,精选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高考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2、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上,提倡运用“感悟探究式复习模式”。
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并对今后此类考题作前瞻性预测。
感悟探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
1、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答题思路。
2、你以为这类题将来会怎样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
巩固训练:配合练习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
1、复习要重视知识的落实:无论多好的复习计划,多好的复习形式,多好的复习措施,如果不落到实处,一切都等于零。复习要狠抓一个“实”字,在“实”字上做足文章。
(1)、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坚持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核心,运用是目的的策略,把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统一起来。语文基础知识前五题,我们是夯实课内语基,补充课外语基。将课文中常见易混易错的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老师从课本中打印出来,要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做,帮助学生动手积累。高考考查的是学生对语基题的选择判断能力,我们每周编写四套选择题的语基练习,每天限学生5分钟之内完成,通过以上措施,课内与课外知识同时兼顾,并通过一些典型题目点拨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住了做题的诀窍。对于名句名篇的默写,化整为零,天天坚持。高考既考查课内名句名篇的默写,又考查课外名句名篇的默写。在第一轮复习时,主要让学生背诵课内名句,不采用集中背诵,化整为零,每天背诵一篇或一段,课堂检查一定要落到纸上。同时在复习巩固好课内名句的前提下,补充《论语》《孟子》及其他课外名句的默写。让好学生做到第一卷基本不失分,中等生尽量少失分,差生也能得到理想的分。
(2)阅读与写作的落实。阅读与写作是语文高考的重中之重,高考阅读与写作分,占高考整个试卷九成以上的分,它承载着一个考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全部梦想,进入高三后,我们仍一如既往地坚持阅读,每周编选“高三美文时文阅读”一期。编选的原则:一是选取经典美文、哲理散文、典型的记叙文、议论文;二是从网络杂志上寻找时新材料;三是每期必有一个名人的传记故事。让学生自主选怎阅读,学习优美的语言和辩证的思维及规范的写作路子。阅读课有时是专拿出一节课阅读,教师当堂指导阅读方法;有时是放在课下早读时间,在下一周周一,拿出十几分钟时间检查阅读情况,主要检查阅读背诵情况。学生背诵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篇目,教师不限制必背哪一篇。写作落实系列化。先是按文体练习,解决记叙文细节描写、情节安排、结尾升华,议论文材料叙述、说理议论、结构层次;散文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问题;然后按类型练习: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其中穿插了作文的开头、过渡、论证方法及结尾的训练。操作的方法是两周一大作文,一周一小作文。
2、精选试题材料,做到复习的准确性。
高三学生时间宝贵,如果为占时间,随便拉过来试题就让学生做,无异于图财害命。高三试题材料的选择,决定着备考的内容与方向,材料的质量决定着备考的质量。选题要适应高考趋势及学生答题水平,能力定位力求准确,避免题海战术,要“进得去,出得来”。
(1)练习题的编选。练习题的编选的原则是依据《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高考可能考的前瞻表现形式是什么”。
(2)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或命制。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是我一直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一份试卷的选编和命制也应该充分体现语文的味道,就是在综合试卷的编选命制中,不仅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且要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人生。高三一年,我们对于综合试卷或模拟试卷的编选命制,每次都让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就是整份试卷应通过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材来体现出各种语文味道,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研究高考命题规律,探求高考答题规律。
语文复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找到了规律,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增强“一个题即一个类型”的意识。例如文言文复习,我们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发现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经常超出高考规定的120个实词的,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考查的是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学生记住120个实词意思,仍然不会做题的。我们根据高考命题规律,教给学生怎么准确判断词语的语境意上做文章,18个文言虚词的考查,就是各大雷同复习资料中长列举的例子,所以不必让学生把课本中有关某一个虚词的意思都记住。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二
高三语文复习已经二个多月了,回顾这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我们学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课堂不能很好配合老师,课后作业不交,书写马虎,作文一塌糊涂面对如此现状,我立足现有实际,“狠抓基础知识,重视阅读写作,倾情课堂教学,尽责课内课外”,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力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为语文教学指向导航。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来实现的。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
1、“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作出的权威性规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的是让学生通过专门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运用母语将来好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教
师的角色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每个学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2、“新课标”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
教育部新课标下发后,广大语文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尤其在我校安装各班教室安装上多媒体之后,语文教师使用的频率最高,学生上语文课的激情高涨,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借助这些先进的电子手段,把以前用语言很难讲明的意境通过动漫等形式展示出来,达到“教师一键波动,学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深入研究高考卷,为语文复习寻找规律。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认真研读了20xx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xx~20xx年五年江苏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研究变化,明确方向,制定方案。
针对高考语文的近几年的形势,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
“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试说明,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
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
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注重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2、着重强化知识点。
“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我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考试说明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复习时我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并以默写形式检查,默写不出的,抄写三篇,再默写,直到默写出为止。这方法效果还不错,学生默写过的一般能写出。
3、因材施教到个人。
每次测验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知道有六大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而且学生对于语法知识是特别的头痛,这样师生都减轻负担。
对诗歌鉴赏,我们将在12月份进行复习,打算分三步进行:(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
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4、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三、注重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三
高三语文复习已经二个多月了,回顾这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我们学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课堂不能很好配合老师,课后作业不交,书写马虎,作文一塌糊涂面对如此现状,我立足现有实际,“狠抓基础知识,重视阅读写作,倾情课堂教学,尽责课内课外”,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力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为语文教学指向导航。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来实现的。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
1、“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作出的权威性规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的是让学生通过专门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运用母语将来好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教
师的角色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每个学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2、“新课标”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
教育部新课标下发后,广大语文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尤其在我校安装各班教室安装上多媒体之后,语文教师使用的频率最高,学生上语文课的激情高涨,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借助这些先进的电子手段,把以前用语言很难讲明的意境通过动漫等形式展示出来,达到“教师一键波动,学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深入研究高考卷,为语文复习寻找规律。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认真研读了20xx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xx~20xx年五年江苏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研究变化,明确方向,制定方案。
针对高考语文的近几年的形势,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
“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试说明,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
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
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注重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2、着重强化知识点。
“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我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考试说明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复习时我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并以默写形式检查,默写不出的,抄写三篇,再默写,直到默写出为止。这方法效果还不错,学生默写过的一般能写出。
3、因材施教到个人。
每次测验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知道有六大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而且学生对于语法知识是特别的头痛,这样师生都减轻负担。
对诗歌鉴赏,我们将在12月份进行复习,打算分三步进行:(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
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4、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三、注重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四
培优补差是高三教师的一个很响亮的工作口号.从字面理解,似乎颇有些因材施教之意味,甚至还体现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理念;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它的性质却与这样的理解相反.首先,那里优差评定的依据,就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其次,这种考试都是高考的模拟性质的,具有十分刚性的选拔性.如此有悖于高中课程目标的培优补差,何以如此响亮地喊出来呢除了外部的体制等现实原因外,可能与人们对高三语文教学及其培优补差的本质认识不无关系.
高三语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何谓培,怎样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仍然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它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必须的语文审美本事,探究本事,构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关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那里,不难理解高三语文,同样具有大众,素质,基础教育的性质.
然而,在应试的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似乎就只是剩下:盯着考分,对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对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是语文考分与培养补习的努力没有正比关系.一个期中考分全班第一的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后,到了期末考试,她却失去了名列前茅的光荣;而并没怎样对一模考试中的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二模时,他的考分却挤进了优生的行列.语文考分像股票涨落曲线一样,让有的学生意外惊喜,又让有的学生莫名失落,更让语文教师尴尬无奈;不管培养多有力度,也无论补习多有强度,高三语文教学的信度,却遭到这种的考分涨落曲线的无情嘲讽!本文由一齐去留学修改整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
一方面,作为选拔考试,区分度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就是要把考生按分数的高低排出名次来;而参加考试的人数必须,无论考生考试状态怎样变化,其名次序列总是必须的.在同一考试选拔中,优与差是互为参照的;也就是说张三考分优了多少名次,就意味着有个李四要差多少名次.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知识与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很难用考分量化的.目前高考命题技术很难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设题,甚至在本事目标上也都如此,即便勉强设题(如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难点重点探究,作文等),但评分标准也很难把握,而这些目标又恰恰是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所以,用考分来界定教的好坏,确定学的优差,就很不科学;而把学生考分提升了若干名次看出是培优的成果,不是无知,就是狂妄.在考生人数和录取指标必须的高考选拔中,优差的竞争,就有你死(优)我活(差)的残酷性.正如跑步比赛一样,按名次取胜,名次只取决参赛者彼此实力的比较关系;比赛名次的改变,也只是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改变.如果同时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强度,并也确实提速了,但只要提速的幅度并没使彼此实力比较关系发生改变,那么彼此的名次关系就不会改变;相反,培训力度和强度并没有怎样加大,那么彼此的优差的关系同样会因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不变而不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优差的名次,与单方面的培优补差无关,只取决参加这种选拔赛各方实力的比较关系.
用这样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作为基础教育评估形式,就必然使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个学生,教师,学校陷入一种残酷而无聊的竞赛中,彼此使尽解数地争夺更快,更强,更大,更优,就成为一种教学竞争的常态.可是人的能耐总是有限的,恶性竞争使彼此疲惫不堪,但捆绑在这种竞争中的巨大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使得参赛各方不得不把喝兴奋剂或偷跑等违规手段当作取胜的绝招,严重破坏了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公民教育异化了一场满足精英对社会资源占有欲望的争夺战.
选拔人才的应试教育,就如此公然地把起跑线不断地前移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同时又将起终点后推到了硕士博士生的考试,以致中国所有学校都笼罩在一场起点和终点都很模糊的择校升学跑步比赛的紧张气氛里.而高中阶段普遍加班加点的补课,就是最典型的偷跑行为,所谓培优补差自然就具有了赛前违禁偷喝兴奋剂的性质;只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质,使得高三语文的培优补差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令参赛者兴奋罢了.
本来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当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一样发展倾向供给更大的学习空间.这种素质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评估应当采用定性考核的形式,即便采用定量的考试形式,其性质也应淡化考试的选拔性的,突出其诊断性或甄别性,高中毕业考试,也只能是类似驾驶执照获取性质的水平达标考试.唯有如此,偷跑和喝兴奋剂似的培优补差,才可能得以遏制.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教育却处在以升学率为为重要的教学评估指标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三语文教学除了这种喝兴奋剂的培优补差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作为了.然而,不管培优还是补差,其实都是选用年度,地区不一样而格式一样的考试题折磨学生;培优也罢,补差也罢,其实都是题海战术.在这样的题海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读写本事又怎样训练得出来呢
请看下头一道正确使用词语的训练题(《20xx年高考语文汕头市模拟试题》第3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b.20xx年春运期间,一场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袭击了我国南方,人民子弟兵奉命出征,除冰清障,送水送饭,救助被困群众抢险救灾,无所不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c.音乐响起,780名太极拳爱好者如过江之鲫,缓缓入场,以太极团体操《晨曲你好东江》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赢得了阵阵掌声.
d.7月7日晚间,好运北京国际女足邀请赛继续在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行,中国队3比1击败意大利队,韩端再次挑射得分,梅开二度.
训练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学生像在考场一样,选择一个答案,然后,教师公布答案或答案说明;如果学生对供给的答案及说明有质疑,教师再进行答疑;最终,归纳诸如什么排除法之类的解题方法.可是陷入题海的学生,往往像摸体育彩票对中将号码一样.没选中的,便失意地把自我选的字母叉掉,换成正确的字母,更认真的学生,会把这几个词语的解释抄一遍;选中了的,常常得意地懒得听教师啰嗦.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因为考题只是为了区分高下,要到达这样的目的,命题者就必须要刁钻;利用词语的义项复杂,感情色彩模糊,适用对象不清等情景来设置陷阱.像上头这道题无所不为过江之鲫感情色彩,就能把不少在理解词语方面有色盲的学生干扰下去;而梅开二度的多个义项,更会让考生为难,如果只记住其中再次结婚的义项,那么就会掉进不合语境的陷阱.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五
培优补差是高三教师的一个很响亮的工作口号.从字面理解,似乎颇有些因材施教之意味,甚至还体现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理念;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它的性质却与这样的理解相反.首先,那里优差评定的依据,就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其次,这种考试都是高考的模拟性质的,具有十分刚性的选拔性.如此有悖于高中课程目标的培优补差,何以如此响亮地喊出来呢除了外部的体制等现实原因外,可能与人们对高三语文教学及其培优补差的本质认识不无关系.
高三语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何谓培,怎样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仍然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它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必须的语文审美本事,探究本事,构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关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那里,不难理解高三语文,同样具有大众,素质,基础教育的性质.
然而,在应试的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似乎就只是剩下:盯着考分,对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对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是语文考分与培养补习的努力没有正比关系.一个期中考分全班第一的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后,到了期末考试,她却失去了名列前茅的光荣;而并没怎样对一模考试中的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二模时,他的考分却挤进了优生的行列.语文考分像股票涨落曲线一样,让有的学生意外惊喜,又让有的学生莫名失落,更让语文教师尴尬无奈;不管培养多有力度,也无论补习多有强度,高三语文教学的信度,却遭到这种的考分涨落曲线的无情嘲讽!本文由一齐去留学修改整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
一方面,作为选拔考试,区分度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就是要把考生按分数的高低排出名次来;而参加考试的人数必须,无论考生考试状态怎样变化,其名次序列总是必须的.在同一考试选拔中,优与差是互为参照的;也就是说张三考分优了多少名次,就意味着有个李四要差多少名次.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知识与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很难用考分量化的.目前高考命题技术很难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设题,甚至在本事目标上也都如此,即便勉强设题(如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难点重点探究,作文等),但评分标准也很难把握,而这些目标又恰恰是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所以,用考分来界定教的好坏,确定学的优差,就很不科学;而把学生考分提升了若干名次看出是培优的成果,不是无知,就是狂妄.在考生人数和录取指标必须的高考选拔中,优差的竞争,就有你死(优)我活(差)的残酷性.正如跑步比赛一样,按名次取胜,名次只取决参赛者彼此实力的比较关系;比赛名次的改变,也只是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改变.如果同时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强度,并也确实提速了,但只要提速的幅度并没使彼此实力比较关系发生改变,那么彼此的名次关系就不会改变;相反,培训力度和强度并没有怎样加大,那么彼此的优差的关系同样会因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不变而不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优差的名次,与单方面的培优补差无关,只取决参加这种选拔赛各方实力的比较关系.
用这样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作为基础教育评估形式,就必然使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个学生,教师,学校陷入一种残酷而无聊的竞赛中,彼此使尽解数地争夺更快,更强,更大,更优,就成为一种教学竞争的常态.可是人的能耐总是有限的,恶性竞争使彼此疲惫不堪,但捆绑在这种竞争中的巨大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使得参赛各方不得不把喝兴奋剂或偷跑等违规手段当作取胜的绝招,严重破坏了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公民教育异化了一场满足精英对社会资源占有欲望的争夺战.
选拔人才的应试教育,就如此公然地把起跑线不断地前移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同时又将起终点后推到了硕士博士生的考试,以致中国所有学校都笼罩在一场起点和终点都很模糊的择校升学跑步比赛的紧张气氛里.而高中阶段普遍加班加点的补课,就是最典型的偷跑行为,所谓培优补差自然就具有了赛前违禁偷喝兴奋剂的性质;只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质,使得高三语文的培优补差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令参赛者兴奋罢了.
本来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当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一样发展倾向供给更大的学习空间.这种素质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评估应当采用定性考核的形式,即便采用定量的考试形式,其性质也应淡化考试的选拔性的,突出其诊断性或甄别性,高中毕业考试,也只能是类似驾驶执照获取性质的水平达标考试.唯有如此,偷跑和喝兴奋剂似的培优补差,才可能得以遏制.
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教育却处在以升学率为为重要的教学评估指标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高三语文教学除了这种喝兴奋剂的培优补差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作为了.然而,不管培优还是补差,其实都是选用年度,地区不一样而格式一样的考试题折磨学生;培优也罢,补差也罢,其实都是题海战术.在这样的题海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读写本事又怎样训练得出来呢
请看下头一道正确使用词语的训练题(《20xx年高考语文汕头市模拟试题》第3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b.20xx年春运期间,一场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袭击了我国南方,人民子弟兵奉命出征,除冰清障,送水送饭,救助被困群众抢险救灾,无所不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c.音乐响起,780名太极拳爱好者如过江之鲫,缓缓入场,以太极团体操《晨曲你好东江》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赢得了阵阵掌声.
d.7月7日晚间,好运北京国际女足邀请赛继续在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行,中国队3比1击败意大利队,韩端再次挑射得分,梅开二度.
训练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学生像在考场一样,选择一个答案,然后,教师公布答案或答案说明;如果学生对供给的答案及说明有质疑,教师再进行答疑;最终,归纳诸如什么排除法之类的解题方法.可是陷入题海的学生,往往像摸体育彩票对中将号码一样.没选中的,便失意地把自我选的字母叉掉,换成正确的字母,更认真的学生,会把这几个词语的解释抄一遍;选中了的,常常得意地懒得听教师啰嗦.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因为考题只是为了区分高下,要到达这样的目的,命题者就必须要刁钻;利用词语的义项复杂,感情色彩模糊,适用对象不清等情景来设置陷阱.像上头这道题无所不为过江之鲫感情色彩,就能把不少在理解词语方面有色盲的学生干扰下去;而梅开二度的多个义项,更会让考生为难,如果只记住其中再次结婚的义项,那么就会掉进不合语境的陷阱.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六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的语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给予更多的思考。拟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因而,我们所要追寻的应当是也只能是在保证学生对语文有足够重视,并有必须语文基础与写作基础的前提下,怎样有的放矢地传授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大有卑益的教学资料和写作训练方法。以此为基点,高中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在教师、教材和学生这最基本的教学三环节中进行认真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不一样的教学原则,从而有力地促进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5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本事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科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读写、听、说、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仅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的学习本事,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实效。
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很多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本事。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事,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构成健全人格。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本事。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所以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本事训练,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做到切实有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无论课内课外,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也就是围绕“本事练”这个核心而展开,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课外致力于阅读,课内课外相互结合,不拘泥于教材资料,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对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前提。
其次,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了语语知识的传授,始终让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理解,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完全是处于一种肤浅的认识状态,有时在思想上有所认识,但一到实践中,就缩手缩脚,担心打破原先的定势模式,引起课堂混乱,不可收拾。这样学生根本无法体现自我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
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进取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七
高考已经过去整整三个月了,又迎来了一批新的高一学生,重新回到起跑线,开始了新一轮的长跑。回顾这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高三四位语文老师,只有一位是从高一年级带上来的,剩余三位全是中途接班。我所教的高三六班与高三八班,是理科重点班,其中高三八班又是学校特意在高三年下学期分出的提高班,而我是进入高三才带这提高班。今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摸索。本届学生又是经历课改的一代,小学课改,初中课改,高中又赶上新课改。面对压力与困难,我立足现有实际,“精研新版课标,细琢授课方法,倾情课堂教学,尽责课内课外”,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力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好。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来实现的。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
首先,“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作出的权威性规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的是让学生通过专门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运用母语将来好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每个学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其次,“新课标”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教育部新课标下发后,广大语文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尤其在一些“展示课”上,执教老师弘扬了人文性,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通过播音乐、放图像、正反辩论、课本剧演出,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借助这些先进的电子手段,把以前用语言很难讲明的意境通过动漫等形式展示出来,达到“教师一键波动,学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针对20xx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了09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xx年全国总共18份高考试卷,特别是重点关注5个新课改区(广东、山东、江苏、海南、宁夏)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精心选题。我们发现新课改地区试卷结构及考试内容均有很大的变化:试卷分甲卷必考与乙卷选考两部分;考试内容增加了探究能力测试与选考试题,修辞部分由原来的8个增加为9个,语言表达部分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等等,可谓考点细实,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因此,要求复习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落实考点必须训练到位。
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纲,对于备考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校领导起到了指引作用。我们拿到的一些资料与后来省里统一下发的大纲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我们走在了省里的前面。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今年黑龙江省面临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高考如何考,大家心里都没数。在考纲还没有下来之前,复习方向如何走,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我们语文组还是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力求自己把这几年的全国卷和海南、宁夏卷都做一遍,总结一些要点,给学生讲解。
在20xx年考试大纲指导下,我和其他三位语文老师一道,从贯通教材基本知识,提升自我运用能力入手,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注重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当然也要关注新的动向,如有改动之处,当然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二)是着重强化知识点。
“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五个考点”,我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大纲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复习时我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下星期以默写形式检查,默写不出的,抄写三篇,再默写,直到默写出为止。这方法效果还不错,学生默写过的一般能写出。
(三)是因材施教到个人。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选考题中的文字表述部分,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练习也好,作业也好,都以检查批改为主,重在检查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知道有六大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而且学生对于语法知识是特别的头痛,这样师生都减轻负担。
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
(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
(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
(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四)是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月考外额外完成习作一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二是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买《读者》《青年文摘》,统一订阅《语文周报》等优秀报刊,在班级传阅。
2、要求学生坚持抄范文,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5、坚持每周背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在老师跟前过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点东西,真是难为他。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三是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四是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五是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六是阅读思考与解题技巧同等重要。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高三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思考也不容忽视。埋头做题,学而不思,前人早就概括过,一个字:惘。就是迷茫的意思,到底我为什么做题?做这个题有什么意义和收获?学生很少思考,成为解题机器,只会按部就班,缺少应变能力。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对于新东西新题目,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创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更需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思考所读文章的内涵意义,思考阅读于自己而言有何收获,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迪,这样的阅读与思考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高考是一次检阅,它检阅着我们老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高考是一位老师,它引导着我们走向前景更好的教学之路。对于发展中的十三中学来说,她正在成长、壮大,并蓄积待发。精研细琢育桃李,倾情尽责引梅香,愿我们全体教师立足本职、精益进取,相信十三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八
高考已经过去整整三个月了,又迎来了一批新的高一学生,重新回到起跑线,开始了新一轮的长跑。回顾这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高三四位语文老师,只有一位是从高一年级带上来的,剩余三位全是中途接班。我所教的高三六班与高三八班,是理科重点班,其中高三八班又是学校特意在高三年下学期分出的提高班,而我是进入高三才带这提高班。今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一切都要在实践中摸索。本届学生又是经历课改的一代,小学课改,初中课改,高中又赶上新课改。面对压力与困难,我立足现有实际,“精研新版课标,细琢授课方法,倾情课堂教学,尽责课内课外”,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力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好。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来实现的。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
首先,“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教育部制定的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作出的权威性规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的是让学生通过专门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运用母语将来好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每个学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其次,“新课标”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教育部新课标下发后,广大语文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尤其在一些“展示课”上,执教老师弘扬了人文性,增大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通过播音乐、放图像、正反辩论、课本剧演出,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借助这些先进的电子手段,把以前用语言很难讲明的意境通过动漫等形式展示出来,达到“教师一键波动,学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针对20xx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了09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xx年全国总共18份高考试卷,特别是重点关注5个新课改区(广东、山东、江苏、海南、宁夏)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精心选题。我们发现新课改地区试卷结构及考试内容均有很大的变化:试卷分甲卷必考与乙卷选考两部分;考试内容增加了探究能力测试与选考试题,修辞部分由原来的8个增加为9个,语言表达部分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等等,可谓考点细实,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因此,要求复习内容应该全面、系统,落实考点必须训练到位。
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纲,对于备考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校领导起到了指引作用。我们拿到的一些资料与后来省里统一下发的大纲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我们走在了省里的前面。
为了高三教学有的放矢,少走弯路,高三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今年黑龙江省面临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高考如何考,大家心里都没数。在考纲还没有下来之前,复习方向如何走,都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我们语文组还是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力求自己把这几年的全国卷和海南、宁夏卷都做一遍,总结一些要点,给学生讲解。
在20xx年考试大纲指导下,我和其他三位语文老师一道,从贯通教材基本知识,提升自我运用能力入手,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注重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当然也要关注新的动向,如有改动之处,当然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二)是着重强化知识点。
“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大纲要求及复习内容六个能力层级,四大板块,二十五个考点”,我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大纲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复习时我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下星期以默写形式检查,默写不出的,抄写三篇,再默写,直到默写出为止。这方法效果还不错,学生默写过的一般能写出。
(三)是因材施教到个人。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选考题中的文字表述部分,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练习也好,作业也好,都以检查批改为主,重在检查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知道有六大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而且学生对于语法知识是特别的头痛,这样师生都减轻负担。
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
(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
(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
(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四)是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月考外额外完成习作一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二是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1、要求学生买《读者》《青年文摘》,统一订阅《语文周报》等优秀报刊,在班级传阅。
2、要求学生坚持抄范文,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
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
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
5、坚持每周背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在老师跟前过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点东西,真是难为他。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三是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四是坚持开展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五是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六是阅读思考与解题技巧同等重要。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高三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思考也不容忽视。埋头做题,学而不思,前人早就概括过,一个字:惘。就是迷茫的意思,到底我为什么做题?做这个题有什么意义和收获?学生很少思考,成为解题机器,只会按部就班,缺少应变能力。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对于新东西新题目,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创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更需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思考所读文章的内涵意义,思考阅读于自己而言有何收获,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人生有何启迪,这样的阅读与思考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高考是一次检阅,它检阅着我们老师教学的思路和教学的成果;高考是一位老师,它引导着我们走向前景更好的教学之路。对于发展中的十三中学来说,她正在成长、壮大,并蓄积待发。精研细琢育桃李,倾情尽责引梅香,愿我们全体教师立足本职、精益进取,相信十三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十九
教过高三的老师都清楚,我们是左手《考试说明》,右手一套又一套的《考试模拟》,就这样教最后的结果谁也不敢妄言,更别说是懈怠了。笔者教过七届毕业班,似乎每年都是一个模式。记得曾经问过其他兄弟校的同行,答案出奇的一致,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更有甚者引用泰戈尔的话回答“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学生会不会咱管不了,但考试的点我都讲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学校每天盯着你的情况下,老师无奈。语文课应该是陶冶性情、思想体验最自由的课,可是在高考的挤压下,变得刻板、教条而单一。
作为语文教师,有时连自己也茫然,为什么那些上课似乎是听讲的、跟着自己走的学生考试就没有进步,反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讲,或者干脆睡觉的学生成绩也一直很稳定,没有退步。不止一个学生找老师问语文应该如何学,学什么。不久前我在南开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三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有文学院的,有管理学院的,有化工学院的。我对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对高三语文的态度及印象”,“高三语文最大的收获是哪方面”。有95%对高三语文持否定意见或没有印象,有20%的学生说高三的最大收获是通过强化记忆背下来诗词,至今很有用。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甚至说“一碰到语文就头痛……”学生也茫然了,新课程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对直接高考的“高三学生”似乎是一个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
面对双方的困惑,经过20xx届学生的试验,我个人认为解决二者的灵魂在于“激活”二字。不仅学生需“激活”,教师更需要“激活”。那么高三语文教师应如何在高考的重压下使二者激活呢?
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昂然”。激情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师内在的素质,而满怀激情地教学又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三特殊时期的教学更需要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此时的学生已被理化生数累得喘不过气来,没精打采,如果再遇到一位一走进教室,就会念答案记答案的语文教师,可想而知学生是什么样子。教师要有使学生调动心灵深处的激情,在课堂上,既能高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能低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能营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种悠闲安适的意境,回归大自然的向往;既要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宽大胸怀,更要有创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种激昂、悲愁、高亢、不屈的氛围,还要能表现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忧郁等等。高三教师如能这样的用激情去催发生命,感染自己,点燃学生,就会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为一池春水。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诗词鉴赏课上,对形象进行鉴赏时,先由同学们回忆高一时课内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老师激情的诵读,声调激昂,读出词人的感情,师生齐读,一遍又一遍最终寻到词人所刻画的形象及当时的感觉:同学很快找到少年英雄周瑜和“我”(抒情主人公)得形象,前者“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后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此时同学很有积极性,我以之作为引子,鉴赏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按着前面的步骤,激情品读-----回味和总结------感性认识------整体控制,最后,用恰当的文字把这首诗的鉴赏观点正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忧国忧民、不忘收复失地,具有坚强斗志的抗金志士的形象。
正如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所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二十
语文教师教学==学生真实需要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必修5册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长期执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二十一
教过高三的老师都清楚,我们是左手《考试说明》,右手一套又一套的《考试模拟》,就这样教最后的结果谁也不敢妄言,更别说是懈怠了。笔者教过七届毕业班,似乎每年都是一个模式。记得曾经问过其他兄弟校的同行,答案出奇的一致,高考考什么就讲什么,更有甚者引用泰戈尔的话回答“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学生会不会咱管不了,但考试的点我都讲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学校每天盯着你的情况下,老师无奈。语文课应该是陶冶性情、思想体验最自由的课,可是在高考的挤压下,变得刻板、教条而单一。
作为语文教师,有时连自己也茫然,为什么那些上课似乎是听讲的、跟着自己走的学生考试就没有进步,反而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讲,或者干脆睡觉的学生成绩也一直很稳定,没有退步。不止一个学生找老师问语文应该如何学,学什么。不久前我在南开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三所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有文学院的,有管理学院的,有化工学院的。我对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对高三语文的态度及印象”,“高三语文最大的收获是哪方面”。有95%对高三语文持否定意见或没有印象,有20%的学生说高三的最大收获是通过强化记忆背下来诗词,至今很有用。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三甚至说“一碰到语文就头痛……”学生也茫然了,新课程正轰轰烈烈地展开,但对直接高考的“高三学生”似乎是一个被新课改遗忘的角落。
面对双方的困惑,经过20xx届学生的试验,我个人认为解决二者的灵魂在于“激活”二字。不仅学生需“激活”,教师更需要“激活”。那么高三语文教师应如何在高考的重压下使二者激活呢?
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过:“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谴激情于笔端,扬激情于课堂。带着一股激情走进课堂,学生会因教师的激情而兴致昂然”。激情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师内在的素质,而满怀激情地教学又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三特殊时期的教学更需要有激情的语文教师,此时的学生已被理化生数累得喘不过气来,没精打采,如果再遇到一位一走进教室,就会念答案记答案的语文教师,可想而知学生是什么样子。教师要有使学生调动心灵深处的激情,在课堂上,既能高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能低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能营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种悠闲安适的意境,回归大自然的向往;既要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种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宽大胸怀,更要有创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种激昂、悲愁、高亢、不屈的氛围,还要能表现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的忧郁等等。高三教师如能这样的用激情去催发生命,感染自己,点燃学生,就会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为一池春水。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诗词鉴赏课上,对形象进行鉴赏时,先由同学们回忆高一时课内诗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老师激情的诵读,声调激昂,读出词人的感情,师生齐读,一遍又一遍最终寻到词人所刻画的形象及当时的感觉:同学很快找到少年英雄周瑜和“我”(抒情主人公)得形象,前者“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后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此时同学很有积极性,我以之作为引子,鉴赏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按着前面的步骤,激情品读-----回味和总结------感性认识------整体控制,最后,用恰当的文字把这首诗的鉴赏观点正确清晰地表达出来:看到了一位具有崇高的气节与情操、忧国忧民、不忘收复失地,具有坚强斗志的抗金志士的形象。
正如语文教育专家于漪所言:“要把学生培育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火把,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二十二
语文教师教学==学生真实需要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必修5册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长期执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理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二十三
应该说,在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我秉承了我一贯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自以为是有效果的,在这里略谈几点,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这话说起来未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在我看来,这是一句实话,一句很有价值的实话。
不管成绩如何,所有的学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都希望看到他们各得其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体。有语文天赋、成绩优秀的同学,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励,适当提问,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同学,我特别重视——是发自内心的那种重视,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信心,作业有针对性、多检查。
我关心学生是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甚至关心他们的家庭。我与学生谈心,经常是手里一份成绩单,分析语文成绩,也分析其他学科成绩;谈学习,也谈生活;谈学生,也谈我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有时,我与他们一起分析总分,寻找差距, 共同探讨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方法;有时,其他学科的问题我解决不了,就为他们和任课老师“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多的时候,我鼓励他们主动找老师特别是找我谈心,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学生来了,我就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他们适当的指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倾诉,只需要宣泄,说出来了,心里就痛快了,而我,喜欢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虽然我不做班主任,但学生的事,只要我看见了,就都管,成绩不好啦,思想开小差啦,生病啦,父母生病、吵架啦等第等第。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跟我的关系比较近,我说的话他们也就喜欢听了。哪怕有时我发火,他们也能理解和接受。
在学科教学中,我很重视基础的落实。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重视积累。如字音字形复习中,我常常把由同一个偏旁或部首构成的常见但又难以区别的形近字交给学生,让他们查出读音,组成词语,记在积累本上平时经常拿出来看。
2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训练贯串于各个专题复习之间,以免生疏。训练中让学生养成查词典的习惯,必须保证正确率。
3重视纠错。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检查了以后要明确,首先是写,字音字形题,指名学生到黑板订正,这样比较直观,改得对不对、全不全,一目了然,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其次是讲,同义词辨析、语病辨析、成语的使用、标点的使用题不厌其烦地讲,当然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习惯也就养好了。
与学习成绩相比,我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行,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在这方面的引导和影响。
首先是言传。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多宣传正面的、积极健康的东西,把自己在各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讲给他们,并加以评价。
其次是身教。一个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最能打动学生的,所以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喜欢学生说的,我自己首先不说;不希望学生做的,我自己也绝对不做。
还有就是让他们自己体会。我会把自己喜欢的那些最能使人感动、震撼的文章复印下来,张贴在班级的“美文欣赏”一栏内,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学生有了感情,有了正确的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会做人了,对学习尤其是对语文学习的好处也就不言而喻了。
系统、灵活,沟通、互动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钻研、学习《考纲》,把握《考纲》的精神,从而从宏观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落实好每个考点。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因而,复习应点面结合,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使考生能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次考试。所以、我觉得高三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有总体构想、具体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骤地进行;对学生,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计划,稳扎稳打,打好每一知识内容的攻坚战。
同时,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 的积极、主动性出发,高三复习必须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一下子驰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壮阔天地中,领略中国文学的最辉煌篇章,那种雄奇、壮美、深广、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这远比机械的操作文言翻译板块和古诗赏析内容来得更好。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特别是仿句、扩句)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观念,而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在这里,“系统、灵活”集中表现为“全面完整、有条不紊、主次得当”。作为学生,既要能够遵循教师的复习思路,在每个阶段巩固好复习的重点板块,又要有自主调配、查漏补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师的进度,灵活穿插知识点,及时训练,补偏补弱,做到举一反三,调整总结。相信,每经历一个重要的复习阶段,学生都会有进步,日积月累,某一天,可能会产生质的飞跃。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同时,必须对学生作出严格的规定,明确包括作业在内的各项要求,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拖沓现象。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如果这两方面结合有效、操作得法,学生的成绩是大有可为的。还有,教师要与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在师生互为理解、配合的基础上收到奇效。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论文篇二十四
应该说,在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我秉承了我一贯的教育教学理念,我自以为是有效果的,在这里略谈几点,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这话说起来未免有“老生常谈”之嫌,但在我看来,这是一句实话,一句很有价值的实话。
不管成绩如何,所有的学生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我都希望看到他们各得其所。所以,我的做法是:真正面向全体。有语文天赋、成绩优秀的同学,重在督促,指出不足;中等生,重在鼓励,适当提问,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同学,我特别重视——是发自内心的那种重视,帮他们找到差距,准确定位,树立信心,作业有针对性、多检查。
我关心学生是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甚至关心他们的家庭。我与学生谈心,经常是手里一份成绩单,分析语文成绩,也分析其他学科成绩;谈学习,也谈生活;谈学生,也谈我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有时,我与他们一起分析总分,寻找差距, 共同探讨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方法;有时,其他学科的问题我解决不了,就为他们和任课老师“牵线搭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多的时候,我鼓励他们主动找老师特别是找我谈心,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思想上的,都可以。学生来了,我就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给出他们适当的指导。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需要倾诉,只需要宣泄,说出来了,心里就痛快了,而我,喜欢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虽然我不做班主任,但学生的事,只要我看见了,就都管,成绩不好啦,思想开小差啦,生病啦,父母生病、吵架啦等第等第。久而久之,学生觉得跟我的关系比较近,我说的话他们也就喜欢听了。哪怕有时我发火,他们也能理解和接受。
在学科教学中,我很重视基础的落实。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1重视积累。如字音字形复习中,我常常把由同一个偏旁或部首构成的常见但又难以区别的形近字交给学生,让他们查出读音,组成词语,记在积累本上平时经常拿出来看。
2强化训练。基础知识的训练贯串于各个专题复习之间,以免生疏。训练中让学生养成查词典的习惯,必须保证正确率。
3重视纠错。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检查了以后要明确,首先是写,字音字形题,指名学生到黑板订正,这样比较直观,改得对不对、全不全,一目了然,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其次是讲,同义词辨析、语病辨析、成语的使用、标点的使用题不厌其烦地讲,当然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自然不敢懈怠,习惯也就养好了。
与学习成绩相比,我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行,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在这方面的引导和影响。
首先是言传。把我的看法告诉他们,多宣传正面的、积极健康的东西,把自己在各媒体上所了解到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事件讲给他们,并加以评价。
其次是身教。一个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最能打动学生的,所以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喜欢学生说的,我自己首先不说;不希望学生做的,我自己也绝对不做。
还有就是让他们自己体会。我会把自己喜欢的那些最能使人感动、震撼的文章复印下来,张贴在班级的“美文欣赏”一栏内,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学生有了感情,有了正确的导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会做人了,对学习尤其是对语文学习的好处也就不言而喻了。
系统、灵活,沟通、互动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这就要求教师切实钻研、学习《考纲》,把握《考纲》的精神,从而从宏观到局部,安排好高三复习的整个过程,落实好每个考点。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因而,复习应点面结合,既考虑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到各个知识点的落实和延伸,使考生能从容自信地应对每一次考试。所以、我觉得高三整个复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要有总体构想、具体操作要有章法,有思路、有步骤地进行;对学生,也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即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计划,稳扎稳打,打好每一知识内容的攻坚战。
同时,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 的积极、主动性出发,高三复习必须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一下子驰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壮阔天地中,领略中国文学的最辉煌篇章,那种雄奇、壮美、深广、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这远比机械的操作文言翻译板块和古诗赏析内容来得更好。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特别是仿句、扩句)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需有高度的全局观念,而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在这里,“系统、灵活”集中表现为“全面完整、有条不紊、主次得当”。作为学生,既要能够遵循教师的复习思路,在每个阶段巩固好复习的重点板块,又要有自主调配、查漏补缺的能力。比如,按照教师的进度,灵活穿插知识点,及时训练,补偏补弱,做到举一反三,调整总结。相信,每经历一个重要的复习阶段,学生都会有进步,日积月累,某一天,可能会产生质的飞跃。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同时,必须对学生作出严格的规定,明确包括作业在内的各项要求,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拖沓现象。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如果这两方面结合有效、操作得法,学生的成绩是大有可为的。还有,教师要与每个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在师生互为理解、配合的基础上收到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