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范文(17篇)
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教案编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下面是一些编写教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一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是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为主的教学,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小学生的动手欲望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但是,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的意义。2、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思考,迁移发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并向同学们解释正好铺满的意思就是无空隙,不重叠,
学生通过思考及同桌交流以后能够答出如果正方形边长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时,这个正方形就可以被正好铺满,否则就不能。这时我就顺势总结:像6、12、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公倍数。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接下来进入的是讲授新课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归纳总结出公倍数的概念,针对导入时的情景,继续向学生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还能够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纸片。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能够容易得出答案。通过这个实例让同学来总结归纳概括出公倍数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理论所要求的。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思考并回答问题:找一找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成果。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时刻注意其讨论动向,也会时不时加入他们的讨论当中。
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得出找公倍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组:依次分别列举6和9的倍数。先依次列举6的倍数和9的倍数,圈出它们公有的倍数,这样就找到了6和9的公倍数是18、36、54等,其中最小的一个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
第二组:只依次列举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圈出9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第三组:只依次列举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圈出6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最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找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可以先分别有序列举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先列举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
接下来进入的是巩固练习环节,为了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给出集合图,让学生把50以内6和8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作,其它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作。作完以后学生互评。
最后是小结、拓展延伸环节。
通过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伴随着同学们的回答结束今天的课程。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二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进行教学的。分如下四个环节:
一、引入自学。(8分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说怎样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书本第62页。
二、交流汇报。(15分钟左右)。
师:通过自学,你看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不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参与其中,一起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起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惑。
三、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
2、“找病因”——出示有差错的求最小公倍数的做法。(3题)。
四、课堂作业:(7分钟左右)。
第65页第8题(6小题)。
五、教后反思。
上面的设计应该来说是简单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从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效果是很好的。反思其成功之处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去自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去自学掌握,为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自学的效果有如下几个优势:1、学生对方法的习得更直观,更具有可感性。2、能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都有一种认识它、学会它、掌握它的心态,必然积极投入、积极思考。3、由于从书中直接与书本对话,对解题格式的把握上更准确、更到位。4、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容易暴露。可见,自学是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的教学策略。
二、让学生多问问,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自学后的交流,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做?有什么诀窍?而是充分让学生说出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因为,自学后,学生必然会有一些困惑,此时我鼓励学生尽量提问、尽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一个一个精彩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能不能用最大公约数去分别除这两个数?”、“为什么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就求到最小公倍数了”“怎样确定除数?”……这些问题都贴近了新知领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很巧妙地、很智慧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清晰。
三、练习不在乎多,在乎全、精、实。
的基本道理,进而能进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数。这样的练习层层递进、紧扣本课内容、练得精练、练得有效。真正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应该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谛。
四、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乐意,老师所望。
课堂作业理应在课堂中完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能够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即使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让教师得到成功的喜悦。课中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其实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做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做的时候就有一种力争做对的氛围,做的时候就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这一些,显然就能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显然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如果课堂作业移到课后,效果迥然不同。我想这一点大家肯定有同感。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三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流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4、明确意义。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
检测。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四
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进行教学的。分如下四个环节:
一、引入自学。(8分钟)。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说怎样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易行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书本第62页。
二、交流汇报。(15分钟左右)。
师:通过自学,你看懂了什么?哪些地方看不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参与其中,一起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起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困惑。
三、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
1、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4题)。
2、“找病因”——出示有差错的求最小公倍数的做法。(3题)。
四、课堂作业:(7分钟左右)。
第65页第8题(6小题)。
五、教后反思。
上面的设计应该来说是简单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从课堂练习的情况来看效果是很好的。反思其成功之处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去自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去自学掌握,为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思自学的效果有如下几个优势:1、学生对方法的习得更直观,更具有可感性。2、能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都有一种认识它、学会它、掌握它的心态,必然积极投入、积极思考。3、由于从书中直接与书本对话,对解题格式的把握上更准确、更到位。4、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也更容易暴露。可见,自学是一种简单易行、高效的教学策略。
二、让学生多问问,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自学后的交流,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做?有什么诀窍?而是充分让学生说出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因为,自学后,学生必然会有一些困惑,此时我鼓励学生尽量提问、尽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在教师创设的和谐氛围中一个一个精彩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能不能用最大公约数去分别除这两个数?”、“为什么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就求到最小公倍数了”“怎样确定除数?”……这些问题都贴近了新知领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很巧妙地、很智慧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随着问题的一个个解决,学生对新知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清晰。
三、练习不在乎多,在乎全、精、实。
的基本道理,进而能进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数。这样的练习层层递进、紧扣本课内容、练得精练、练得有效。真正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这应该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谛。
四、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乐意,老师所望。
课堂作业理应在课堂中完成,课堂作业当堂完成,能够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即使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让教师得到成功的喜悦。课中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有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其实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学生做的时候注意力比较集中,做的时候就有一种力争做对的氛围,做的时候就有一种责任感,有了这一些,显然就能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显然能达到练习的效果。如果课堂作业移到课后,效果迥然不同。我想这一点大家肯定有同感。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五
骆老师能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创设的情境合理:既能符合儿童心理有趣味,又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活动或游戏隐藏了什么数学问题?能获得什么解决问题策略?每节课,学生都积极动手,主动合作,踊跃交流…。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时闪现,愉悦的神情在小脸上洋溢。
xx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智力游戏“动物尾巴重新接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寻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奥秘。课堂围绕主要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老师以“为什么重新接回的次数就正好是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课堂结束后,学生与现场观众还沉浸在对“奥秘”的进一步思考中。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第50、51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解答“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明确算理,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算理,正确解答。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苹果图和梨图、白兔和黑兔图、两个娃娃、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白色、绿色、蓝色棋子若干、黑白反映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看图。
(1)。
师: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梨?
生:有3个苹果,有3个梨。
师:梨和苹果相比,数目怎么样?
生:梨和苹果同样多。
(2)(再摆2个梨)。
师:现在梨比苹果怎么样?
生:梨比苹果多2个。
师:梨比苹果多2个,还可以怎么说?
生:苹果比梨少2个。
(3)比较数的大小。
师:谁多?谁少?
生:梨多,苹果少。
师:多的数我们叫较大数,少的数我们叫较小数。
梨和苹果比,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梨的个数是较大数,苹果的个数是较小数。
(4)分析相差的部分。
师:我把较大数(指梨)分成两部分(用一竖线隔开)这部分和苹果比怎么样?(指和苹果同样多的3个梨)。
生:这部分和苹果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师:这部分是什么?(指比苹果多的2个梨)。
生:这部分是比苹果多的部分。(板书:多的)。
师:梨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梨是由和苹果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苹果多的部分组成的。
师:梨比苹果多的部分就是梨和苹果相差的部分。
2.动手摆。
师:请你在数学盘的第一排摆4个白棋子,第二排摆5个绿棋子。
师:白棋子和绿棋子比,白棋子比绿棋子怎么样?
生:白棋子比绿棋子少1个。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绿棋子比白棋子多1个。
师:白棋子和绿棋子相差几个?
生:白棋子和绿棋子相差1个。
师: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绿棋子的个数是较大数,白棋子的个数是较小数。
师:把较大数的两部分用小棍隔开。绿棋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互相说说。
师:谁说说?
师:把棋子放回去。
师:接着摆。第一排摆6个蓝棋子,第二排摆4个黄棋子。
师:谁的个数是较大数?谁的个数是较小数?
生:蓝棋子的个数是较大数,黄棋子的个数是较小数。
师:想一想,蓝棋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用小棍隔开。
师:把蓝棋子和黄棋子同样多的部分用纸条盖住。
师:你盖住了几个蓝棋子?
生:我盖住了4个蓝棋子。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的部分在哪儿?互相指一指。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几个?
生: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2个。
师:蓝棋子和黄棋子相差2个是什么意思?
生:蓝棋子比黄棋子多2个,黄棋子比蓝棋子少2个。
师:把棋子放回去。
(二)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较大数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较小数多的部分。
下面我们用刚才学的知识,学习应用题。
一、出示例题: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
师:谁来读题?
生: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条件是学校养了11只白兔,第二个条件是7只黑兔,问题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2)讨论算理。
师:为了帮助分析这道题,我们在数学盘中用11个白色的码表示白兔,用7个黑色码表示黑兔,迅速摆好。(教师贴白兔、黑兔图)。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你想一想:谁和谁比?谁的只数是较大数?较大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用小棍把两部分隔开。
师:把小棍放在哪儿了?谁来指一指?
生:我把小棍放在这儿了。(教师贴一纸条)。
师:哪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谁来指一指?
生:这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板书:多?只)。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办?两人讨论。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怎么想呢?
生: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我想:从11只白兔里去掉7只白兔,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为什么要去掉7只白兔,而不是7只黑兔呢?
生:因为11只白兔里有7只白兔和黑兔同样多,所以从11只白兔里去掉7只白兔,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几只了。
生:对!
师:算式是什么?
生:11-7=4(只)〔板书;11-7=4(只)〕。
师:谁来答题?
生: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板书: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
师:“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还可以怎么问?
生: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教师予以肯定)。
二、出示例题: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谁来读题?
生: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第一个条件是学校养了11只白兔,第二个条件是7只黑兔,问题是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师:哪部分表示“黑兔比白兔少几只”,互相指一指。
谁上来指一指?
生:这部分表示“黑兔比白兔少几只”(板书:少?只)。
师:要求“黑兔比白兔少几只,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师:为什么?
生:因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黑兔比白兔少几只,都是求白兔和黑兔相差的部分。
师:怎么列式?
生:11-7=4(只)[板书:11-7=4(只)〕。
师:谁来答题?
生: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板书: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
小结:
生:用较大数减较小数。
师:用较大数减较小数,就得出两个数相差多少了。
(三)练习(投影)。
师:做两道题,做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l)去年夏天,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同学们积极给灾区小朋友捐钱,捐文具,有这样一道题:
(2)教师节时,同学们做大红花献给辛勤的园丁。
同学们做大红花,五年级做了30朵,六年级做了52朵,五年级比六年级少做多少朵?
师:老师说一道题,请你们回答。(老师拿出一个大娃娃,一个小娃娃)。
师:男娃娃身高50厘米,女娃娃身高80厘米,女娃娃比男娃娃高多少厘米?
生:女娃娃比男娃娃高30厘米。
师:算式是什么?
生:80-50=30(厘米)。
师:女娃娃比男娃娃高多少厘米?还可以怎么问?
生:男娃娃比女娃娃矮多少厘米?
师:男娃娃比女娃娃矮多少厘米?
生:男娃娃比女娃娃矮30厘米。
师:回答得很好,老师再提一个新问题,看谁会回答。(教师拿出一支钢笔和一支圆珠笔)。
师:要求圆珠笔比钢笔便宜多少钱,必须已知哪两个条件?
生:必须已知钢笔多少钱,圆珠笔多少钱。
师:这支钢笔10元钱,这支圆珠笔3元钱,圆珠笔比钢笔便宜多少钱?
生:圆珠笔比钢笔便宜7元钱。
师:钢笔比圆珠笔贵多少钱?
生:钢笔比圆珠笔贵7元钱。
师:都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都用减法计算。
总结:
师:比较两个数相差多少时,“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结合实际可以问“高多少”、“贵多少”。还可以怎么问,也是“多多少”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生:长多少、快多少、重多少……。
生:矮多少、慢多少、轻多少……。
师:从较大数中去掉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两个数相差的部分。
五、思考题:(投影)。
谁能不改变问题的意思,再至少想出五种问法。
(1)第二个篮子里比第一个篮子里少多少个苹果?
(2)第一个篮子里去掉几个苹果就和第二个篮子里的苹果同样多?
(3)第二个篮子里添上几个苹果,就和第一个篮子里的苹果同样多?
(4)第一个篮子里和第二个篮子里相差几个苹果?
(5)第二个篮子里和第一个篮子里相差几个苹果?
板书安排:
应用题。
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学校养了11只白兔,7只黑兔。
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黑兔比白兔少几只?
11-7=4(只)11-7=4(只)。
答:白兔比黑兔多4只。答:黑兔比白兔少4只。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七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区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下列各数:5282542。
1.指名学生说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1)较大数是较小数倍数的.。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
(3)两个数既不互质,较大数又不是较小数倍数的.。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比较”】。
(一)教学例5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板演.。
2、整理方法: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
求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二)分析对比,寻找异同.。
1、出示下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不同点。
2、分组讨论: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信息反馈,总结填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
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4、针对不同点探究真知.。
(三)反馈练习:
根据短除式,你能很快地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比较”】。
1.选择题:根据下面的短除式,选择正确答案.。
(1)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
a:2×3=6b:3×5=15c:2×3×3×5=90。
(2)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a:2×3=6b:2×3×3×5=90c:18×30=540。
2.改错: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说明如何改正.。
(1)。
60和90的最大公约数是2×3=6,
60和90的最小公倍数是2×3×10×15=900.。
(2)。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八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回答下列每组书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712和3656和14。
4和915和457和13。
提问:互质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有是什么特点?倍数关系呢?
2、已知10=2×515=3×5,那么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谁能说一说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有何特点?
3、求12和18,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
(1)全体笔练,两个做在投影片上。
(2)反馈(投影片)失声共同评价。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尝试练习(两人板演,有困难可以看书)。
(2)师生共同讨论(并纠正)板演:
a、为什么当商是6,8和9时,还要用两个数的公约数2继续除?
(因为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也是最小公倍数的质因数)。
b、除到什么时候可以不必再除?
c、最后这个最小公倍数怎么求?为什么?
(3)小结:因为最小公倍数既含有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又含有每个数独有的质因数,所以一直要除到每两个数都互质(简称“两两互质”)为止,并把除数和商全部连乘起来。
(4)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6、8和1215、30和408、9和12。
a、学生练习。
b、投影反馈。
c、先同桌讨论,然后在回答: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求三个数的最。
备注。
公约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除到三个数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把除数乘起来,而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必须把除数和商都连乘起来。
(5)练习: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12和169、18和2712、15和18。
(学生练习后反馈,并互相检查)。
2、探求规律。
出示:(1)15、30和60(2)3、4和7。
8、10和402、5和9。
9、7和631、和15。
(1)学生练习: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反馈练习结果(生报教师板书)。
[15、30、60]=60[3、4、7]=84。
[8、10、40]=40[2、5、9]=90。
[9、7、63]=63[1、8、15]=20。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4)讨论后小结:
若三个数中较大数上另外两个数的倍数,则较大数既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若三个数两两互质,则它们的乘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加“。”内容的强调)。
(5)练习:课本p62练一练2(先略做思考,再口答,并说出为什么。)。
(6)综合练习课本p62练一练3(当堂反馈,矫正错误)。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并还知道了什么?
3、在练习时要注意分析清楚每组数中各数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四、作业《作业本》。
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本小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短除法式子中最后的结果(商)必须要两两互质。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九
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平时对数学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一些一题多解的数学题更是喜欢寻根问底。
今天数学老师布置我们课外去考虑一个数学思考题(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5/6和8/9的大小?)。
回家后我经过不断思考,得到以下六种解法:
一、我的想法是:我们从前学过两个分数相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即:两个分数的分母通分)。
即:5/6=30/36、8/9=32/36,
因为:30/36〈32/36,所以:5/6〈8/9。
二、我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通分,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大的分子反而小。
即:5/6=40/48、8/9=40/45,
因为:40/48〈40/45,所以:5/6〈8/9。
三、我把两个分数化成小数加以比较,小数大的分数大,小数小的分数就小。
即:5/6=0.8333……,8/9=0.8888……。
因为:0.8333……〈0.8888………,所以:5/6〈8/9。
四、倒数比较法。就是分别求出这两个分数的倒数,倒数大的分数小,倒数小的分数反而大。
即:5/6的倒数是6/5,8/9的倒数是9/8,
因为:6/5〉9/8,所以:5/6〈8/9。
五、我认为这两个分数全是真分数,就可以先用1分别减去这两个分数,根据被减数相同,差越小,减数越大;差越大,减数越小。
即:1_5/6=1/6,1_8/9=1/9。
因为:1/6〉1/9,所以:5/6〈8/9。
六、用除法计算,商小于1,被除数就小于除数,商大于1,被除数就大于除数。
即:5/6÷8/9=15/16。
因为:商15/16〈1,所以:5/6〈8/9。
以上是我对这道题的想法,你们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吗?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流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
检测。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一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会求存在互质和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5、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以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4和918和2413和3910和12。
2、我们学习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那些知识?
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含义、方法、特殊关系来进行探讨的。(板书)。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有哪些方法?(板书: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通过大家的自学,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合理?
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研究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还有其他理解吗?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练习: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3和5公有的倍数有:
练习:6的倍数9的倍数。
6和9最小的公倍数是(),6和9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小结: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2、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呢?
以30和40这两数为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集体练习,指名板演。)。
(1)交流反馈例举法。
(2)交流反馈分解质因数法。
练习:
30=2×3×5m=2×2×3×5。
42=2×3×7n=2×3×3×5。
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用分解质因数法怎样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为了简便,通常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短除算式的?
分别提问: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练习:用短除法求24和36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还有不理解或者还有什么建议?
小结:我们根据题目的难易,有时需要灵活的方法。
20和307和95和86和123和24。
交流反馈:
3、互质关系倍数关系(板书)。
具有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看书,我们的结论和书上的一样吗?
三、练习反馈。
1、任意选择两个数组成一组,并说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3、2、4、15、18、6、100、25、9、1、12。
2、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大于这两个数。()。
(2)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而最小公倍数只有一个。()。
3、应用。
有一袋果糖,无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正好分完,这袋果糖至少有多少粒?
四、总结评价。
通过自学和交流反馈,你有什么收获?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二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今后的通分学习打下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算理并学会计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通过对最小公倍数算理的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能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而探究性学习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及时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从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不能简单“告知”,通过引导,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明晰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思路,在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一)故事引入感知概念
出示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巴依老爷说:“从八月一日起,我要连续出去收账3天才休息一天,我的账房先生要连续收账5天才可以休息一天,你们就在我们两人同时休息的时候来吧。我肯定给钱。”阿凡提动了动脑筋,便带长工们离开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阿凡提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同桌讨论,学生合作在日历卡上找出巴依老爷和账房先生的共同休息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巴依老爷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账房先生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休息日12、24
最早的休息日12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个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感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体会求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思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二)加深理解总结方法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
最早的休息日(4和6的最小公倍数)12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课件出示集合圈)。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部分。给学生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相交的这一部分表示什么呢?(课件出示集合圈的动态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开始,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进行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巩固运用
再求新法(本环节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引探是教学难点)
出示同学排队的题目:六(1)班同学在组织跳绳活动。班长说:“我们可以分成6人一组,也可以分成8人一组,都正好分完。这些学生至少有几人?”问题出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很快用列举法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我预设让学生寻找更简便的大数翻倍法,以及进一步探索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8分解质因数,观察质因数之间的关系,发现2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而3和4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就是全部公有质因数和各自质因数的乘积。而短除法实际就是分解质因数的简便算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短除号左边的数就是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下面的数就是相对应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后。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合的点是6和8的公倍数。(教材中出现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与活动中,最后展示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富有生活问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获得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体现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四)解决问题深化理解
在列举法的基础上,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由一道生活问题结束本课。(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三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等概念。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游戏、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一、基本练习
1、复习找因数、公因数的方法:
练习第一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巩固找公因数的方法。
2、复习约分的方法:
练习第二题先约分,再连线。
二、运用知识模型:
1、复习分数的意义、约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3题。
让学生自己用分数表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2、第4题。
先让学生找出分数,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第5题。
本题开放性强,学生可以自由分割,并用分数表示。
三、思考题:
本题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选择怎样的地砖才能没有剩余?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要求24和30的公因数是1、2、3、6,因此可以选边长是1dm,2dm,3dm,6dm的方转。
四、实践活动:
先让学生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一天中每项活动的时间,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并用分数知识进行交流。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四
本节课,我充分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上课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互动游戏:
1.让学生按号数先进行报数。
2.请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左边。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站到教室的右边。(并把对应的号数填到黑板上)。
3.为什么12号、24号、36号和48号两边都要站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此为数学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我在设计练习题时,先按书中的内容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以适当重复来控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计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都有,必做题起点稍低,让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正确辅导,一次次地去获得作业练习的成功;选做题有一定难度,对差生不做要求,可让优生产生兴趣尽力去完成,做到“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中游赶得上、下游丢不了”,真正让全班学生练中有乐、练有所获。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五
“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圈数的活动,从中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知道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而且又让学生懂得列举的方法。因此,在巩固练习中,应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找到其它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总结规律。
1、尊重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深挖教材后,可以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2、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习不是为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生长知识。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出来的数学。因此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看到这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看到这两列数你想说些什么?等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高度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大量的原有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构建。
3、让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课伊始从学生熟知的引出倍数这一前卫知识。课中又再次利用阿凡提的故事展开了知识的联想,为最小公倍数的理解铺垫了很好的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51—52。
3、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通过教学,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比较推理的过程中思维不同层次发展。
课件。
一、复习引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谁能说说倍数有什么特点?
直观理解。
师:我们来比比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到4的倍数和6的倍数。
生独立找,请一生上台汇报,投影展示。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数字表上4的倍数和6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口述并板书)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也就是说它们是4和6公有的倍数,我们给这些数取个名字叫4和6的公倍数。
师:谁来说说什么叫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找到4和6的最小公倍数的?
师:我们用列举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请大家用列举法再在50以内找找6和9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汇报,
师: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圈来表示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的公倍数。
小结: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探究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列举法找到了4和6的最小公倍数,6和9的最小公倍数。请看屏幕,请大家再用列举法找出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7和148和249和18。
5和62和79和4。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师:观察每横数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1)两数是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
(2)两数是互质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师: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时,除了用列举法,还可以用你们发现的特殊办法去找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更简便。
我们进行一个抢答比赛,看谁能最快找到下面几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2和66和74和122和5。
9和510和118和1010和20。
学生抢答,请学生说说想法。
师:我们已经会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有信心来挑战一下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吗?
2,3和63,4和5。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小结:我们同样可以用列举法找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总结。
四、巩固练习。
师:大家的收获不小,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看谁能做得又对又快。
1、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3)自然数范围内,4和6的公倍数有无限个。
5和7()7和1()。
6和8()18和6()。
12和8()52和13()。
10和15()9和4()。
2,5和4()3,6和8()。
五、生活中的数学。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6的倍数有:6、12、18、24、30、……。
4和6公倍数有:12、24、……。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六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任务二。
一、任务呈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教案设计篇十七
2、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
20和2436和5428和1413和40。
前面我们学习了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那么是不。
是对所有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都要用短除法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1、电脑出示下面几组数,让学生判断每组数成什么关系?
7和218和912和3614和19。
生:7和21,12和36,成倍数关系;8和9,14和19成互质关系。
师:那么成互质关系或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不用短。
除法大家能很快求出来吗?
生:能。
生:不能。
生:能。
师: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看哪些同学说的对。
师:请分别找出8,9的约数和倍数。韩晓斌严春花。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8的约数:1,2,4,8。
9的约数:1,3,9。
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81……。
师:请同学们先找出8和9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8和9的最大公约数是1。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8,9,72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8和9都是72的约数。
生:72是8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
生:8×9=72,即:72是8和9的乘积。
师:又因为8和9成互质关系,那么我们从中能得出什么呢?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师:那么是不是所有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
师:写出几组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让学生自己去验证(师边巡视边低声指导)。
例如:7和94和53和5。
最后讨论得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同样让学生自己验证,最后讨论得出: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2、请同学们分别找出7、21的约数和倍数。
学生回答完后电脑出示:
7的约数:1,7。
21的约数:1,3,7,21。
7的倍数:7,14,21,28,35,42……。
21的倍数:21,42,63……。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找出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7。
师:请同学们观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再和原数进行对照,
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这两个数当中的一个。
生:7和21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与这两个数有关系,即:7和21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7,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21。
对
生:因为7和21成倍数关系,所以,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生:求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大小,
对
小大。
这样,经过学生们的分组讨论,轻而易举的就得出了结论: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完书上的结论后进行比较,看与自己总结的是否一样,进而分享由自己的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9和367和1329和3013和5236和725和17。
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求特殊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测、推理、交流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被理解,也最容易被掌握。因此,整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我只是适当点拨、引导而已。显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反思本课教学,最大的启示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收获。
教学需改进之处———进一步处理好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彻底改变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观念,为培养出数量多、素质高、能力强的跨世纪人才拼搏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