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大全(20篇)
教案是一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文献形式,它记录着教学的整个过程。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一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请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细腻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瞥见()妹仔()惺忪()面颊()万籁俱寂()循循善诱()。
唏嘘()缝纫()歉疚()盈眶()娓娓动听()人影憧憧()。
2.作者简介。
在这篇文章收入《经历》的时候,他在《经历》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大家一起读一下——“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3.阅读课文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明确】事件一:母亲元宵夜带我看花灯——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年轻的美。
事件二:母亲讲述小说情感丰富——情感丰富、才能被埋没。
事件三:母亲心疼我读书挨打——既慈爱又识大体。
事件四:母亲深夜为我做鞋——勤劳能干。
【明确】第一、二和后面的七、八两小节。
对母亲的敬佩和思念,也有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憎恶(学生齐读感悟情感)。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参考】。
五.合作探究,品评鉴赏。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明确】(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5)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六.课时小结,作业布置。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二
1.了解作者,揣摩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节来体会母爱。
2.学会做批注、学会用截取法表现人物。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
体会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揣摩语言、细节,体会母爱。
2课时。
1.创设情境: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惊人的伟大。
2.学生自助: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2)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3.求助互助: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4.教师补助: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5.课堂小结。
6.课堂巩固:朗读感人细节。
7.课后续助:《同步练习》课前思考。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内容:(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请你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2)品读四个片段中动人的话语和细节,体会感情,说说自己的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求助互助:
(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2)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她是一个;她是一个。
4.教师补助:(一是截取法,二是主题的拓展)。
5.课堂巩固: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6.课后续助:《同步练习》“合作探究”题。
课题:《我的母亲》班级姓名。
学生自助: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生字词注音。
瞥见人影憧憧元宵惺忪娓娓动听颊上。
呜咽万籁俱寂女红歉疚辗转反侧唏嘘。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分别朗读这四段,并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课堂巩固: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2.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3.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续助方案:
1.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她是一个;她是一个。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三
2、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情感。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划关键词句,品析含义,体会文章细腻的语言风格。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文体。
板书:回忆(思念)。
二、检查预习,概括情节。
1、文章是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明确:背儿赏灯讲述小说陪儿落泪深夜做鞋。
2、指导学习方法,布置学习任务。
勾画:描写人物的语言。
品析:最具表现力的词语。
批注:我的阅读感受。
三、细读文本,感受人物。
1、跳读“背儿赏灯”的段落――欣赏母亲的“美”
明确:“微笑”、“蹑手蹑脚”、“好几次”等词语――活泼、欢悦、柔和、青春(可爱的性格)。
(学生默声跳读,勾画描写母亲的语言,圈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训练信息提取能力)。
板书:可爱。
2、听读“讲述小说”的段落,――探讨母亲的“泪”
明确:挥泪痛哭――艰辛命运的共鸣(能干的才具)。
(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勾画描写母亲流泪的语句,圈出最概括流泪状态的词语,结合补充材料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训练学生结合补充材料分析文本的能力。
板书:能干、惋惜。
3、演读“陪儿落泪”的段落――感悟母亲的“泪”
(1)学生先跳读勾画描写母亲流泪的语句,圈出最概括流泪状态的词语,结合上下文分析母亲流泪的原因。)。
明确:饮泣吞声――望子成龙的期盼(严格的慈爱)。
(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后集体演读,训练学生通过朗读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
演读: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板书:慈爱、感念。
4、默读“深夜做鞋”
(学生默读,勾划描写“我”心里活动的语句,圈出圈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理清作者的情感线索。)。
明确:居然、眼巴巴、歉疚、不安等词语――回报母亲的奉献(努力的精神)。
板书:奉献(劳苦)、歉疚。
四、回顾文本,探究主旨。
1、回顾四个记忆片段,这是母亲对爱的?
明确:表达和期待(学生表达的意思相近即可)。
2、通过首尾的段落,这是儿子对爱的?
明确:感念和歉疚(学生表达的意思相近即可)。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追念的感激吗?
出示文章第八段删减内容:“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明确: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五、美文赋诗,余音袅袅。
(将文章改写成一首散文诗,配乐朗诵,结束教学)。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四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期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必须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揣摩语言,学习透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细节描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细节描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表达中心。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要点:抓住文章截取的亮点重点分析,透过细节深入分析母亲细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字词教学。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用心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完美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四、交流互动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此刻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述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能够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述,也有环境描述,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比较阅读。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质疑交流。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2.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七.自主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八.课外拓展。
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
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相关配套练习)。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资料进而感知真挚、深沉的母爱。
2、透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进一步体验蕴涵在文中的母子深情。
3、学习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在记叙中穿插议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从资料、语言感受母爱的真挚、深沉。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当堂训练。
教师:激趣引导智慧点拨理性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展示目标。
二走进文本概括事件。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母亲”的四个片段。
三精读文段体会情感。
1、请你结合文章第三个片段,以“母亲”的身份说一段独白,走进人物内心,体会母亲的情感。
2、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位母亲呢请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说一说。
四回顾全文写作探究。
1、“母亲”的形象如此感人,作者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法来表现呢。
2、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吗请你忆一忆,写一写。
五、深情小结沉思回味(以余光中《乡愁》作结)。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深入走进文本,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读懂母亲的爱子之心。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形象,概括母亲的品性。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dd欣赏公益广告《我为妈妈洗脚》。师:从广告中能够看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的母亲冯顺娣,教师引用作者《先母行述》中一段话。
2、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
三、解读探究。
1、找一找:找出文中语句说说我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dd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说一说: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的品性,请你从文中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典型事例来说一说。(教师可从“母亲对我的训练、母亲与家人相处、母亲对自己的人格”三方面加以引导概括并赏析语句)。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透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作者简介。
(四)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2、母亲节快到了,请同学们亲手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上一段祝福的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
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
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
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
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
参考:母亲的身世;
母亲的出嫁、生“我”;
母亲的勤俭持家;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
保护儿女;
爱子情深;
母对儿的理解、牵挂;
儿对母的想念;
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
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
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
第二课时。
三、探究研读。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
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参考:母亲的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手,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优良品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
学生举例并说明其所用的描写方法。如第十一段有这样一段描写:“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这里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笑”、“愣”、“叹”、“递”等字写出了母亲神态的变化及感情的变化,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这些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的手法,都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从某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还有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这些也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法,也叫做细节描写。
“从这里,我学会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样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参考: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6、谈一谈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何感想。
引导和结语: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母爱,温暧着我们的心,教我们学习做人,学会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母爱,感谢母亲、尊敬母亲、关心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母亲!不仅要尊敬自己的母亲,也要尊敬天下所有的母亲!
四、扩展延伸。
找一些有关母爱的文章进行朗读并比较写法异同。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八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揣摩语言,学习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叙议结合表达中心。
师生互动法。
一课时。
抓住文章截取的亮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深入分析母亲细腻的感情。
1.字词教学。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1.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2.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
(课后练习及相关配套练习)。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揣摩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节来体会母爱。
2.学会做批注、学会用截取法表现人物。
3.体会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培养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细节,体会母爱。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创设情境:有一种爱是无法言表的感动,是伴随一生的感恩——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受伤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惊人的伟大。
2.学生自助: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
(2)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3.求助互助: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4.教师补助: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5.课堂小结。
6.课堂巩固:朗读感人细节。
7.课后续助:《同步练习》课前思考。
第2课时。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习上节课内容:(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明确:四件事,分别在3、4、5、6段)请你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2)品读四个片段中动人的话语和细节,体会感情,说说自己的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求助互助:
(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2)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她是一个;她是一个。
4.教师补助:(一是截取法,二是主题的拓展)。
5.课堂巩固: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6.课后续助:《同步练习》“合作探究”题。
课题:《我的母亲》班级姓名。
学生自助: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粗生字词注音。
瞥见人影憧憧元宵惺忪娓娓动听颊上。
呜咽万籁俱寂女红歉疚辗转反侧唏嘘。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写人离不开叙事,本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段落?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分别朗读这四段,并概括四个片段的内容。
方法指导:a、抓关键词句概括法,即摘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重点句(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来概括。
b、给片段加小标题的方法。
课堂巩固:
1.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把握语言特点,在文中做批注。
方法指导:赏析文本,圈点勾画,做批注。
a、欣赏:a、佳句妙语,品味修辞手法的妙用。b、文中关键词语。
b、感悟:有的语句之所以让人感到美妙,是因为表达的意思深刻、精辟,给给人以启迪和警策,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c、评价:对文中语句或人物的做法等做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d、联想: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
示例: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赏析: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
2.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感情和叙议结合的表现手法。
示例: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赏析:议论拓展了文章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埋没妇女才能的罪恶。
3.写一段自己体悟母爱的话。
续助方案:
1.感悟母爱。
品读完此文后邹韬奋的母亲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为其写一段内容中肯的评价语,力求语言和形式有美感。
例如:她是一个:她是一个;她是一个。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2课时。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的确,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母亲是最慈祥的,母爱是最温馨的无数文人墨客在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写到他们的母亲,写到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就是追忆母亲、赞颂母爱的《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瞥见()妹仔()惺忪()面颊()万籁俱寂()循循善诱()。
唏嘘()缝纫()歉疚()盈眶()娓娓动听()人影憧憧()。
2.作者简介。
在这篇文章收入《经历》的时候,他在《经历》这本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大家一起读一下——“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3.阅读课文试概括:全文共写了关于“母亲”的几件事?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事件一:母亲元宵夜带我看花灯——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年轻的美。
事件二:母亲讲述小说情感丰富——情感丰富、才能被埋没。
事件三:母亲心疼我读书挨打——既慈爱又识大体。
事件四:母亲深夜为我做鞋——勤劳能干。
第一、二和后面的七、八两小节。
对母亲的敬佩和思念,也有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憎恶(学生齐读感悟情感)。
参考。
小结。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明确(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以下各句中划线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5)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一
1.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
3.学习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一、导入。
我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很多启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弄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邹()()韬()()查()()瞥()()。
憧()()惺()()忪()()蹑()()。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循循善诱:
泪如泉涌: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理清课文层次。
四、讲述课文内容。作者深情地回忆关于母亲的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一、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交流读书心得。
二、风采展示。
1、自由交流读书情况。
2、展示探究练习1、2、3题。
三、心灵的诉说。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一段自己体悟母亲的话。
四、课后小结。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二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
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上课前,准备好二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课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
本课教学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
(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
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因此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二)导读启示:走近母亲
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由此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
(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
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品味是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用心体会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自然过渡,在认识母亲之前,先展示上节课板书设计,让学生根据板书设计及课文内容以“母亲是…….的人”为格式造句,整体感知母亲形象;这一问题的设计有利于了解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也是认识老舍母亲的关键所在,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2重点阅读
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事?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并板书“母爱无边”
3、品味语言
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色: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讲完此问,我再配乐钢琴《给母亲的信》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色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色!
“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时,可先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人细节比较,引出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什么是白描?我主要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点语言特色: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这样的句子上。并板书“儿女有报”。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2、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
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老师适当评价。
(五)、训练迁移:歌颂母亲
本步骤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
紧承上一环节的评价,教师有感情阐述: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的话。
学生考虑五分钟,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我们知道,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六)、师生寄语:体恤母亲
学生自由发言,对母亲说一句话。
寄语: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进行德育教育的灌输。
(七)、训练延伸: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由学生选做相关题目。
a: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我的母亲》在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方面的异同(选做)
(八)、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板书清洁、清楚、明了的特点,力求图文并茂,并对学生有所启迪和思考,我采用母子两心相吸相牵的形状,这不仅体现了母亲抚育一颗生命的不易,更蕴含着母亲在儿女生命发展中的影响。从面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善待自己的母亲。
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几易其稿,力争以最佳效果向众评委及听课老师汇报。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精神。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小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自学课文。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课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我只作点拨和归纳。在拓展延伸阶段,我让学生相互讲发生在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这既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加深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
我落实了“四基”。我没有放字弃字词、文学常识这些基本知识,而是把它们放到了课前预习里面。这样做既促进了学生自学,又使课堂内容更集中紧凑。在上课过程中,我始终抓住“培养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情感及形象”这一教学目标展开。不论是开始的导入,还是后面的母亲性格分析,儿子对母亲的爱,都让学生找到相关的细节,并加以诵读品味,进一步感受细节的表达效果。可以说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我实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都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通过这一堂课,切切实实懂得了运用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在情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阎维文《母亲》寻找母亲的感人细节、诵读表现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赏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断调动、积累学生的情感。后来,在训练延伸阶段,学生讲述与母亲的故事时,全班同学在下面抹眼泪,其他同学及老师也眼圈红红。学生讲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生活细节时,也声音哽咽。我在点评时,也深受感动,几乎说不出话。可以说,这一节课让师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礼。经过这一次情感的洗礼,大家更加热爱父母,热爱生活。
我充分落实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此篇课文是“体验情感”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中强调了“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文中细节。我在教学过程中,正是围绕“情感与细节”作文章,层层推进课堂。以归纳母亲性格品行为纲,串起所有细节,做到了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较好结合。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三
1.积累词语,并将积累的词语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学习作者的选材技巧。
3.学习作者合理的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一课时。
1.一、导入。
我们都通过语言文字介绍过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来学习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你从中会得到很多启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生字词,弄清字形,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邹()()韬()()查()()瞥()()。
憧()()惺()()忪()()蹑()()。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用词语造句。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莫名其妙:
循循善诱:
泪如泉涌: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理清课文层次。
第二课时。
1.一、以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课文,交流读书心得。
二、风采展示。
1、自由交流读书情况。
2、展示探究练习1、2、3题。
三、心灵的诉说。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说一段自己体悟母亲的话。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四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十四我的母亲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十四我的母亲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一段文字。
二、继续学习课文。
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
三、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四、探究。
学生讨论、明确: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五、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五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揣摩语言,学习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表达中心。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要点:抓住文章截取的亮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深入分析母亲细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字词教学。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四、交流互动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质疑交流。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2.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七.自主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八.课外拓展。
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
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相关配套练习)。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六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18年离开人世。胡适在中年(40)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因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者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或者玩弄意味。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述母亲的词语,并用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形象。
慈母严父刚气宽恕。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深入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1)介绍我的童年生活。
(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5.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6.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书设计:
胡适。
慈母舔我的眼翳与家人相处宽容忍让。
严父让我每日自省催我早上学说错话责罚。
刚气不受人格上的侮辱。
教学反思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求学生要熟悉文章,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其次第一课应重在把握作者写作思路以及包含的情感,学习如何利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引导学生抓关键事例,找关键词语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旨要。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七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一) 导入: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三) 与文本对话。
从4、13两段中的“训练”和“影响”分别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两部分内容:5―7段、8―12段。
1、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能会生发出一些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谈到“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一些因为学生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的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
2、母亲对待他人和对待胡适的态度是不同的,胡适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细微处,找到母亲与其他人相处时胡适的所见、所感:母亲如何对待我的败子大哥,如何对待我的两个极难相处的嫂子,又是如何面对浪人五叔。在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母亲的宽容、仁慈、温和的性格;同时学生也找到体现胡适当时的心理的句子,如第8段中“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我渐渐明白……”、第10 段中“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从中深入体会胡适当时的心理,感受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3、引入材料:梁实秋谈胡适、彭红 《好人胡适》,具体感受母亲对胡适极大极深的影响。
引入材料:胡适的《奔丧到家》和《先母行述》中的语句。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四)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节课。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八
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重难点
归纳思维方法,思维内容深入发散。
乐学善思
办法诗、歌、名言pk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
2.导出课题。
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1.由母亲节你想到了什么?(生说)
2.围绕母亲节让你想到的,尽可能的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在本上。(至少5条,写出5条为优秀,5条以上为最佳)
3.小组内思维成果,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维点,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5.全班汇报师生。
6.诗、歌、名言pk赛。(以大组为单位,诵读赞美母亲的诗、名言或演唱有关母亲的歌曲)
三、教给方法,深入思考
1.师生共同把思维成果归类。
2.围绕母爱的无私,深入探讨母爱有多伟大,又该如何学会感恩。
3.生汇报,师点拨。
四、运用思维,轻松。
1.主题
2.生练写
3.读作品,师生评议
五、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十九
学习作者一人多事多品,综合运用语言、外貌等多种方法刻画人物的描写,并尝试运用。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1.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或品质?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交流。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探究写法,例中学知。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汇总。
3、全班展示交流,总结作者的写作方式及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师点拨: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这篇中围绕母亲这一个人,选取了多个事例,从多个角度写出了母亲的性格、习惯,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激与怀念。我们把这种写法可以叫做“一人多事多品”。
三、实践感悟,巩固提升。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展示汇报:
预设:为花操劳——爱花。
为客人沏茶——待人亲切。
收藏画作——兴趣广泛。
邀人在家小聚——热情好客。
为盲艺人谋生计——关心艺人疾苦。
提案芝麻酱——关心百姓生活。
四、迁移运用。
过渡:“一人多事多品”的'写作方法,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人。下面我们就尝试着运用这种写法来安排自己的作文素材。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试着运用这篇“一人多事多品”的写作方法,讲述你身边一个熟悉的人,画一画思维导图。
1、学生独立进行尝试。
2、展示评议。
五、课堂小结。
《我的母亲》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感受到了老舍对母亲的感激与深切的怀念之情,我们还学到了一人多事多品的写作方法。
邹韬奋我的母亲教案篇二十
出示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谁能说说这则短信是在什么境况下出现的,
过渡:是啊,这样的一则短信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母亲形象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邹韬奋一起走近他慈爱的母亲。
二读一读。
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然后以这样的句式告诉大家:
读了(事),我看到了一位母亲。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交流评价。
三悟一悟。
请快速阅读这四个片段,找出最让你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并批注让你动情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比如语言、动作等)或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入手,写出是什么打动了你。)。
学生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评价。
四说一说。
出示名言。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法国)。
讲述老师自己回忆的有关母亲的一个片段。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感受的母爱,也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口头表述出来。
五写一写。
编写一则发给母亲的手机短信,借它来传递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情思,表达对自己母亲的爱与感激。字数:100字左右。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