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认识教案设计(通用14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确保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一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一、猜谜语引入。
1、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学生猜谜得出:“钟表”
2、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闹钟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闹钟的作用。
3、揭题:老师收集了各种各样的钟表请大家一起看。在这些表中,其中这几个钟表上都有一个钟面,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一起认识钟面。
1(板书:认识钟面)。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请你们像名侦探柯南一样,仔细观察老师这儿的钟面,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学生观察钟面,也许会发现钟面上有两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细较长的是分针,有12个数字。
(二)认识整时。
1、[教师出示钟面]:请学生观察,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学生观察得出:现在表示2时。
2、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几个整时钟面得出:分针指向几。
3、照学生说的方法,让大家再说钟面上的时刻。学生操作。也许会有两种拨法:一种先拨时针,一种先拨分针。
4、教师利用大屏幕,再出示几个时刻,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独立说、同桌互说。
5、出示几个整时钟面,让学生观察整时时,分针指向几?
6、动手操作:在钟面上拨出几个整时。
(三)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用分针时针表示时间外,还有另外一种表示时间的方法。你知道吗?让学生引出:电子表、电视机等上也能显示出时间。
2、教师追问:电子表怎么显示时间的?学生观察得出: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时,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时,就表示几分。
3、联系生活实际: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
2地方见过?学生联系实际会说出电话显示器上、电视上、手机上等等。
4、让学生试写这种表示方法。
(四)掌握用上午、下午等词语表示时间。
1、根据桌上的这张图,马上写出这几学生独立试写,同桌相互观察,
反馈。个钟面显示的时间?学生独立试写。
2、小组内交流,你写的时间。学生交流,反馈。
3、观察你写的时刻,有什么发现?理由呢?学生也许会发现:有两个10时。因为一天中,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
4、教师小结: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10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用这些词语。引出:上午、下午等词。学生动手拨小闹钟,并用上午、下午等词语,表示时间说一句话。
5、实践操作: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七)全课小结。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案例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个卡通形象,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活动,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有3个女同学,男同学的人数有2个3,那么我们就说男同学的人数是女同学的2倍。”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更加地紧密,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借助直观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倍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数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三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练习机49.0版250种类的随机练习题,题目数量无限多,电脑自动批改,家长省心省力,而且孩子还喜欢做爱做。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2、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纸片、钟、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现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指名汇报)。
2、谈话: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
在纸工袋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谈话: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直角”。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
二、折角。
1、谈话:那么你想自己来折一个直角吗?
(学生用圆形纸和不规则纸折角)。
2、提问:比较你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
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别比较后汇报)。
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
三、找角。
(学生找直角)。
2、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谈话: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实啊,在我们经常看见的钟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例1想一想)。
(学生交流,教师在钟面上拨一拨,并验证)。
(学生汇报,两种方法。)。
下面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学生活动)。
5、提问:你找到几个直角?谁来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同桌合作拼直角)。
指名汇报,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请生验证。)。
四、画角。
谈话: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画下来吗?
(学生在书本p68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
指名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怎样验证?
教师在方格纸上示范画直角,学生再画一个直角)。
1、谈话:刚才我们折了直角,画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有许多直角。请你再看看这几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呢?(图略)。
(指名上前指一指)。
六、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5题。
照下面左图的样子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汇报。
3、在下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图略)。
七、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五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知识链接: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是关于乘除法的拓展应用。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概念。
2、不知道没有关系,学习了本节课大家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倍”(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一)、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1、出示课本50页主题图,看看图中有哪几种萝卜?(板书: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萝卜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2、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本50页“做一做”以上内容。
自学提示:
(1)仔细数一数每种萝卜的数量记录在萝卜的前面。
(3)说一说:红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有怎样的倍数关系?
(4)照样子圈一圈,完成填空。
(5)说一说:白萝卜的根数和胡萝卜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
先独立思考,再把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4分钟完成。
3、汇报:。
(1)摆一摆。(怎样摆能够一眼看出它们根数的倍数关系?为什么这样摆?)。
(2)圈一圈。(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听清楚了他的想法?
4、引导学生总结:
(1)胡萝卜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同桌互相说一说。
5、检测练习:
(1)如果白萝卜有6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白萝卜有6个2根呢?8个2根呢?10个2根呢?你能继续往下说吗?请生举例说说。
(3)如果白萝卜有20个2根呢?50个2根呢?100个2根呢?你有什么发现?(有几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6、拍手游戏:。
(1)师拍2下,生拍3个2下。
(2)男生拍4下,女生拍2个4下。
拍手时注意节奏与停顿。在拍手的过程中,请学生说一说拍手次数间的倍数关系。
(二)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1、兔妈妈又抱来1个胡萝卜,此时各种萝卜的根数间又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呢?任务提示:
(1)红萝卜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红萝卜都是和胡萝卜比较,为什么倍数变了?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3分钟完成。
2、汇报。引导学生认识到标准发生变化了,倍数也就跟着变了。
(三)提炼倍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进行比较,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空。黄花是红花的5倍。
2、“做一做”第1题。
圈一圈,完成填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蓝色圆片的个数是黄色圆片的几倍?
3、“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再拿出小棒摆一摆,完成填空。
4、解决游戏问题,理解“加倍”的意思,对学生进行不能沉迷“电脑游戏”的教育。
5、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2胡萝卜:2根。
6红萝卜:3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10白萝卜:5个2根。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六
1.预习:在课前把老师即将教授的单元内容浏览一次,并留意不了解的部份。
2.专心听讲:。
(1)新的课程开始有很多新的名词定义或新的观念想法,老师的说明讲解绝对比同学们自己看书更清楚,务必用心听,切勿自作聪明而自误。若老师讲到你早先预习时不了解的那部份,你就要特别注意。
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便是日后测验时答题的关键所在。
(2)上课时一面听讲就要一面把重点背下来。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记忆,如此,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
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教的课程复习完毕。事半而功倍。只可惜大多数同学上课像看电影一般,轻松地欣赏老师表演,下了课什麼都不记得,白白浪费一节课,真可惜。
3.课后练习:。
(1)整理重点。
有数学课的当天晚上,要把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注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这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他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如何在第一时间救人?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
(2)适当练习。
重点整理完后,要适当练习。先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做一次,然后做课本习题,学有余力,再做参考书或任课老师所发的补充试题。遇有难题一时解不出,可先略过,以免浪费时间,待闲暇时再作挑战,若仍解不出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3)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很多同学常会在考试时解题解到一半,就解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练习时是用看的,很多关键步骤忽略掉了。
4.测验:。
(1)考前要把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再整理一次,老师特别提示的重要题型一定要注意。
(2)考试时,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做对,常计算错误的同学,尽量把计算速度放慢,移项以及加减乘除都要小心处理,少使用“心算”。
(3)考试时,我们的目的是要得高分,而不是作学术研究,所以遇到较难的题目不要硬干,可先跳过,等到试卷中会做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利用剩下的时间挑战难题,如此便能将实力完全表现出来,达到最完美的演出。
(4)考试时,容易紧张的同学,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a.准备不够充分,以致缺乏信心。这种人要加强试前的准备。
b.对得分预期太高,万一遇到几个难题解不出来,心思不能集中,造成分数更低。这种人必须调整心态,不要预期太高。
5.侦错、补强:。
测验后,不论分数高低,要将做错的题目再订正一次,务必找出错误处,修正观念,如此才能将该单元学的更好。
6.回想:
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麼东西。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经过自己探索,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在认识“倍”的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在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数数金星有几颗?(2颗)蓝星有几个2颗?(2个2颗)2个2是多少?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4)再数数红星有几个2颗?(3个2颗)3个2颗是多少?算式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6)。
2、小结:求几个几相加得多少,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3、谈话:这些星星这么美,想摘吗?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能摘下它。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2)小朋友用蓝、黄花片进行操作。
(3)指名到黑板上摆。数一数,黄花摆了几个2朵?
(4)讲解: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这时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出示这句话,并让学生读。
(5)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1)谈话:小明有3本书,小红有2个3本,(出示图)这时我们可以说小红的书是小明的几倍?(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谈话:妈妈买了4个苹果,草莓有4个4,(出示图)这时谁又能用“倍”来说一句话。(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3、教学计算黄花的朵数。
提问: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的?
4、教学计算红花的朵数。
(2)学生操作学具,同桌合作讨论,讨论好的打开书列算式。
(3)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摆的',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又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小熊贝贝,它想出一道题目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验吗?把书翻到第83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摆道具,填括号,写算式。做完后,一人报结果,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拍手游戏。
请一位学生拍2下,教师拍6下,让该学生说说老师拍的是自己的几倍。然后采用教师说要求、学生拍手,学生说要求、教师拍手,同桌互拍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5、数星星。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上的表现都很棒,看看哪些小朋友摘到了星星。上来排排队。
(1)数一数金星、红星、蓝星各有几颗。
(2)你会用今天学的“倍”说一句话吗?
三、课堂总结。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青岛版68——70页。
教学目标:
a类:
能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b类: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2、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c类:
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是本课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每人20根游丝每人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给大家提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只海鸥?
先猜一猜有几只?
到底谁猜的对呢?
怎样才能数出准确的数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说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
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板书:11)。
你猜对了吗?恭喜你。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数出呢?
(学生汇报数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根1根地摆。
2根2根地摆。
3根3根地摆。
5根5根地摆。
10根10根地摆。
(评价学生摆的方法,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反馈和引导。如果认为自己摆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着继续摆其他的20以内的两位数,在摆的过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数)。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几个十?还有几根?大家看,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
(教师演示10根捆成一捆)。
说明:1就是1一个一。11里面有一个十和1个一。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板书:一个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图)1个一(1根小棒图)。
2、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小棒。
数一数,你摆了几根?
你摆的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吗?说说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还剩3根)。
教师边巡视边反馈。
问: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我们就说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板书:131个十3个一)。
3、解决:礁石上有几只海鸥?
边数边摆。摆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20根能捆成2捆)。
有没有剩下的?
2捆是几个十?
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202个十)。
4、小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没用老师教就知道了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两个十就是20。
我们认识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内我们还有哪些数没有学?
5、数数。
正数、倒数11——20。
6、填数练习:有的数字喜欢捉迷藏,悄悄藏了起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7、学习数位。
同学们,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右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拨11。(一个一个地拨,满10个后说明在计数器上10个可以进到十位上拨1,个位上是0,继续在个位上拨1)。
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写的时候,十位上是1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也是1,我们对着个位写1。
拨13。
拨20。
说明:20的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写0。
师生互动,拨数。
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0到10十一个数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0个新朋友。哪10个?(学生齐数,教师板书课题)。
你了解它们吗?
三、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圈“10”练习。
2、写一写,画一画。
3、填空。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11——到20十个新朋友。以后我们经常和它们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们相处啊!
板书设计: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九
教案点评:
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
1.进一步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棒棒糖许多个、蘑菇许多个、音乐磁带
一.运用听觉和触觉区别“1”和许多。
做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让幼儿运用听觉和触觉区别“1”和“许多”
二.实物操作,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个棒棒糖,请幼儿集体、个别说出:“这是一个棒棒糖”,然后出示许多棒棒糖,启发幼儿说出“许多棒棒糖”。
2.请每个幼儿从盘子里拿出一个棒棒糖,拿时教师问幼儿:“你拿了几个棒棒糖?”要求幼儿说出:“我拿了一个棒棒糖”。拿完之后再问幼儿:“盘子里还有棒棒糖吗?(没有了)”。
教师小结:“刚才盘子里有许多棒棒糖,小朋友一个、一个……地拿走了,盘子里就没有棒棒糖了,我们可以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
3.小朋友们都喜欢吃棒棒糖,请你们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好吗?启发幼儿将自己手中的棒棒糖送回盘子由教师暂时保管,边送边说:“我送了一个棒棒糖”送完后引导幼儿说:“现在盘子里有许多棒棒糖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把手里的棒棒糖一个、一个……地放进盘子里,盘子里就有许多个棒棒糖了,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
三.做游戏,进一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做游戏:小白兔采蘑菇,练习将许多分成一个、一个……再将一个、一个……合成许多。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书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用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算式的读法,写法。体会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教学准备:学具,游戏。
思考与调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今天天气真好啊,瞧小动物们一个个从家里跑了出来,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多开心啊!(出示情景图)。
瞧,来了哪些小动物(小兔,小鸡)。
2,师: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呢跟你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谁来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列个算式吗还有呢。
板书:2+2+2=6。
3+3+3+3=12。
二,观察操作,认识几个几。
1,观察情景图,初步感知几个几。
师:仔细看一看这些算式,哪几个比较特别呢特别在哪里。
(加数都一样)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师:2+2+2=6这一题加数都是几(板书:2)有几个2相加(板书:3个2相加)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1个2,2个2,3个2。(板书:3个2相加)。
3+3+3+3=12这一题是几个几相加呢自己先数一数。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板书:4个3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摆小棒,好吗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1)每堆摆2根,摆5堆。摆完了吗数一数,你摆了几个几求一共摆了多少根怎样列式。
(2)再来摆!每堆摆4根,摆3堆。摆完了和小伙伴数一下你摆了几个几,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
(3)接下来,请你们任意地摆出几个几,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反馈。
三,深入探究,认识乘法。
1,体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师: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老师又要来考考你们了!
你们每人有几只眼睛呀(2只)。
师:(请4个小朋友起立),这4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呢怎样列算式一起说。(板书:2+2+2+2=8)几个2相加呢(板书:4个2相加)。
师:(再请4个小朋友起立)8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只眼睛,怎样列算式(板书:2+2+2+2+2+2+2+2=16)要写几个2呀(板书:8个2相加)。
师:我们全班一共有多少只眼睛呀怎样列式谁来说,要几个2(板书:34个2)。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1)师:其实,像这样求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乘法。(板书:认识乘法)一起读一下。
(2)就像39个2相加,可以写成392或者交换位置写成。
思考与调整。
239。(贴出)你觉得用加法和乘法计算哪个更简便(乘法)。
只要你学会了这个本领,你就能像我一样获胜了。
(3)4个2相加,你会把它写成乘法算式吗(板书:42或24)等于多少呢(板书:8)你是怎么知道的呢(42表示4个2相加,就等于8)这里的2是从哪里来的(2是相同的加数2,加法算式里虽然有好几个2,但乘法算式里只要写一个2就行了。)4呢(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有这样的4个)8表示什么呢(表示一共有12只)。
(4)乘法算式中表示乘法的符号叫乘号。(板书:乘号)它像什么(像个*,想拼音x)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我们以前学过加号,怎样把它变成乘号呢(只要转一下就变成乘号了)。
(5)谁会读算式一起试一试。
(6)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乘号前面的数叫乘数。(板书:乘数)乘号后面的数也叫乘数。(板书:乘数)得数12叫积。(板书:积)。
(7)好,你会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任选一个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趣味练习,巩固提高。
1,师:有好多小鸡也来凑热闹了,瞧,几只小鸡一组(4只小鸡一组)有几个4(5个4)你会用两种方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吗(生解答并反馈。)。
2,师:小动物还给大家送来了钢笔和鲜花,想得到哪个礼物就选做哪一题。注意:第一句话是让我们填一共有几个2枝一共有几个5朵比一比,谁先拿到小动物送的礼物。请小朋友做书上70页想想做做第1题。(生解答并反馈。)。
3,游戏。
师:小动物们已经出来玩了很久了,你愿意按照它们的地址把它们送回家吗(能)每组送一只小动物,小组里商量商量,谁来送,送到哪个家。开始!
都送对了吗哪组最棒。
2+3+4有家吗为什么能帮小兔把地址变一下吗(板书:3+3+3)该送到哪个家。
思考与调整。
五,畅谈收获,应用升华。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有什么感受和打算呢。
2,师:其实,乘法在生活中用处可大呢!比如说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双手有2个5只,可以用25=10或52=10计算。课后请你用心搜索,然后跟大家来交流。
3,建议大家继续玩数青蛙的游戏,想想这里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乘法。
六,作业。
完成书本第3页第4第5题。
思考与调整。
教后记: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一张桌子坐2人,3张桌子坐几人?你怎么知道的?
2、5张桌子坐几人?数了几个2?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3、30张桌子坐几人?要数几个2?列加法算式有什么感觉?
二、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便的方法。(板书课题)。
三、认识几个几。
(一)出示例1(课件)。
1、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是一所动物学校。
2、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4、再看看小鸡在干吗?几只几只在一起呢?有几个几呢?你猜它们是几个几呢?你也用小圆片摆摆呢?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
5、操作感知:动物学校还来了8只小鸭,你猜它们几只几只在一起玩,用学具摆出来。
(二)练习试一试(课件)。
横着看图上有几行?每行几个?一共有几个?怎么算?
还可以怎么看?每行几个,一共有几行?用加法怎么算?
四、学习乘法。
1、小组讨论: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像这些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2、讲述乘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3、改写乘法算式。
(1)2+2+2=6怎么写?试一试。
教师边板书边指导。2×3=6或3×2=。
(2)学生把3+3+3+3=12改成乘法算式3×4=12或4×3=12。
(4)设疑3+3+4=10能改吗?小组讨论,加数怎么改就能写成乘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
做练习纸上第2题。
六、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以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打算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七、游戏。
2、宣布游戏规则: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就几个几个抱在一起。
3、游戏;12人上台,老狼分别说出2、点、3点、4点、6点,学生活动列式。
4、大灰狼鼓励小朋友。
八、板书设计。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三
一、填空。
1、写出下面各数。
十一十三十七二十。
2、16的相邻数是和。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4、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5、13后面的第4个数是。
6、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7、18里面去掉还剩10。
8、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9、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0、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
11、在12、8、15、17、11、19、10这些数中:
(1)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一共有个数。
(2)从左数,第4个数是;从右数,在第2个。
(3)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同的是。
(4)比15大,比19小的数是。
12、按要求写数。
写出1-20中的单数:、、、、、、、、、。
写出1-20中的双数:、、、、、、、、、。
1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582120151171820。
二、计算。
三、看图填()。
老虎在第一节车厢。
1.熊猫排在()。
2.松鼠排在()的前面。
3.猴子排在()的后面,在()的前面。
4.大象排在()的前面。
5.()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四、看图填()。
更多位置与顺序课后练习题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分类同步练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1.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2.圈一圈,把下面的饼干分成三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篇十四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一、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