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案小学大全(14篇)
教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编写完美的教案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想要写好一份教案,不妨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范文。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一
家长朋友,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的寄托。那么,作为家长,我们的“行业”是什么?“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马克思一句话就把我们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说了个透。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强弱的根本大事。现在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国家的宏伟目标最终要靠他们来实现。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里。”
我国有三亿多个家庭,六亿多个父母,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教师队伍”。如何让孩子这粒种子在家庭的土壤里健康成长,如何履行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承担起缔造未来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为父为母者亟须深思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尽管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等会有所不同,但对子女都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由于家庭固有的血缘、伦理道德、感情上的内在联系,使我们的家长在担任教育者时,在许多方面有着学校教师无法超越或替代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我们家长必须清楚意识到:家庭教育是我们家长的基本职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家庭是由婚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与孩子朝夕相处,感情相依,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抚下成长。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志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对子女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子女和家长的血缘关系和子女对家长生活上的依赖关系必然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和信任感。我们从子女同父母的这种特殊的亲子之情来看,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和权威性。家庭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处世态度、和谐程度,教育思想对子女的成长过程,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亲子之情在教育中极具感化激励作用。一般子女最乐意听父母的话。
孩子的精神、品格和气质往往是父母精神的写照。父母自身的事业心、责任感、会感染到子女的身上。家长和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彼此情感亲切真挚。而情感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感召力。所以,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的融洽,父母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的真挚情感会强烈地影响孩子。
家庭是孕育孩子的摇篮。孩子在青少年阶段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会在整个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孩子从出生、成长到走上社会,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受到父母多方面的影响。
学生在校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父母与子女有更频繁的个别交往机会。教师了解学生偏重于某一阶段,而家长对孩子每个阶段都了解得比较清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由于对父母的亲昵而显得随便,这使他们的弱点与不足之处随时都会在家里表现出来。如有的孩子贪玩、偏食、怕吃苦,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喜欢“戴高帽子”等。因此父母在进行教育时,针对性就强,且有连续性。另外,家长能对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个别的、随时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教什么,缺什么教什么,有条件就某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育。如走亲访友时进行礼节性教育;看戏看电影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外出旅游、参观甚至逛马路商店时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各种知识教育;在家读书、看电视进行学习目的性和用眼卫生教育等等。又由于家庭教育是分散在各家各户,由家长亲自实施的,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与方法上的灵活性。
正由于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备特有的感召力和感染性,又由于家庭教育具有连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就决定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告诉我们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老师,必须首先把孩子作为亲密朋友来对待,否则老师的作用就会打折扣。
我们曾对不少后进学生进行过“心理咨询”调查,这些孩子反映了许多父母的错误的教育思想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它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灵上的创伤。有学生写道:“本来我应该是快乐的,可我从来没有欢笑……他们总是找岔子骂我。我对这个家庭感到心灰意冷,我得不到别人所能得到的父爱和母爱,所以每天放学我便到处游荡,到晚上六点才极不情愿地回家。我也曾为改善这种关系作过努力,可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来和我做朋友。在他们眼里,我应该是一个件件事照办的木偶。我对这个家彻底·失望,总希望自己能早日自立,走得越早越好…—.”坯有一个学生因为一桩事情没按父母的意见办,他父母就“大发雷霆,处处找我的岔子,使我处于一种提心吊胆的状态”。“学习上的压力本来就大,再让我承担这种无形的而又是无比巨大的精神压力,我实在是受不了。如果长此以往,我的精神会崩溃,这是真的。”落款是“一个处在困顿、压抑状态下的等待您帮助的学生”。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飞跃,孩子的身体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在心理上,出现成人感,独立性也增强。他们开始讨厌老师、父母对他过多的照顾和过细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产生反感。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当然这不等于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而是对孩子的积极要求要支持。我们要保证对孩子物力和精力上的投资。如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全家人一起去郊游或公园游玩。对孩子的提问,尽可能答复。对孩子一些必要的购买要求应满足,尤其是在学习、生活上的必需品。对办不到的事要合情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简单粗暴,生硬地拒绝孩子的要求。
其次,对孩子的自立要求要给予具体指导。例如,现在的初中生往往对生日很重视,凡有一位好友过生日,他们就想送上一份礼物。送什么呢?这时往往需要父母给予具体指导。父母应告诉孩子,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孩子来说,生日庆祝,不应过高地追求物质,而应以祝贺生日者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主。当然买一支钢笔或一本日记本赠给生日者也是很好的。
要当好孩子的朋友,坯体现在评价自己孩子时,应该实事求是,既不过分乐观,又不悲观失望。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才华和能力,又要承认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当孩子成功时,父母要为之庆贺、勉励;当孩子失败时,父母要真诚宽慰、激励。对孩子的长处,父母要赞扬、肯定;对孩子的过错,父母要批评帮助。
特别是对失足的孩子,父母要冷静、理智。要认真思考孩子的明天,思考对社会的责任,要给孩子更多的爱,鼓励他重新做人。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足的原因,提高孩子的认识,增强道德修养。要坦诚地检讨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缺点和失误,用自己的精神、行为去感染孩子,增强孩子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不毕业的学校。家庭对下一代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基础首先是在家庭奠定的。孩子在形成个性雏型的早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但他们首先是由家庭开始踏上社会化征途的。
(一)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家长不会和学校老师一样对学生规定一定的教育内容,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一定的教学检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自子女呱呱堕地始,在随后的家庭生活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每时每刻都以自己日常的言谈和行动影响着子女。尽管家长的言谈和行动有时是无意的,但都会对子女起到一定的影响,而有时它的影响往往会更大。
如某一位家长因子女在同学中打架吃了亏,请别人去报复,自己感觉是在替子女出气,或挽回面子,却无意中在向子女实施了相互仇恨,目无法纪的反面教育。
相反某位家长因子女的错误,主动带子女到学校向老师承认错误,就是在自觉地向子女实施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正面教育。
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影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言传身教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作为一个教育过程,也不同于学校课堂的教育过程。后者是规定时间内,通过教师有重点的专门讲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前者则是贯穿在子女的日常生活中,由家长通过自己的"言谈和行动有意无意地影响子女的思想,这种影响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地融人子女的心灵,为子女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
在实际生活中,家长自身素质决定其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作用,产生或“好”或“坏”两个效应。良好的言传身教过程犹如阳光雨露般地滋润着子女的心灵,使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利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人。相反,会损害子女的心灵,使他们身心扭曲,不能成为健康的人。
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由家长创造、设置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指引基本的人生道路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功能。人们常讲的“音乐世家”,“教育世家”,“书香门第”的形成与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功能是分不开的。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他们之所以成才,对社会作出贡献,固然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往往都与家庭生活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他的父母是一个史官,从小学习了许多诗书和历史,立下了要写史书的愿望。司马迁在家庭生活的影响下,跟着父亲博览群书,帮助父亲整理书籍,不仅学会了写文章的本领,也树立了宏大的志向。所以,父母去世后,他能够继承父业。当他受刑以后,还以顽强的毅力写出千古名著史记)。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原上海向明中学学生吴思皓,父母是交通大学的教师,夫妇俩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对四、五岁的儿子并没有过多的伦理教育和辅导。一到晚上,父母学习和工作,儿子坐在父母中间,也自觉自愿地开始自己的学习,在纸上画各种图画,很沉得住气。父母看几个小时的书,他就画几个钟点的画,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进入小学,父母对儿子提出要求,要他在规定时间内看完一定量的书。又培养了他珍惜时间的良好行为和自学能力。父母的悉心教育和精神熏陶,使他走上了数学研究的成功道路。
家庭生活创造、设置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物质方面包括购置的电脑、打字机、科技和文艺书籍,以及音乐、美术、书法、体育、工艺、摄影等用品和装饰。精神方面包括父母的议论主题,对社会、学习、工作的态度,父母在家庭的行为,语言的表达,处世态度等。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融合成的家庭生活的氛围是一种潜在的,而且是惊人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
在许多调查研究中都发现,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也督促孩子学习,提出严格要求,购买一些书籍报纸,可自己却很二》读书看报;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自己却热衷于看电视、打牌、搓麻将、跳舞;有些家长对孩子不尊敬自己很生气,自己对老人却不敬不孝。这样的家庭生活难免使孩子在认识上发生偏差。教育家马卡连柯谆谆告诫做父母的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说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怎样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至于孩子将来成什么材那要看他的努力。在孩子渴求了解世界时,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常任教师,应该珍视自己的责任。
(二)为人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用品德、学识、情感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给孩子的熏陶的过程。往往从孩子的身上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因此,做家长的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对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教育,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要塑造好孩子基本的道德品质,必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1、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
热爱祖国,是我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人的道德水平的起码准则。对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祖国”带有民族性的意义,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就常常和一定的民族心理相联系。一般来说,每个人对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行为方式、艺术风格等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爱和认同意识。在与民族利益和声誉有关的问题上,对民族的多数成员来说,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个人前途命运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祖国昌盛、民族强大才有个人尊严的保障。因此,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应是对家长的起码要求。
当前,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因难,在体制、政策等诸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许多弊端,社会生活中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还很落后、贫穷。但我们不能因此藐视自己的祖国,轻视自己的民族。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尤其需要发扬民族自尊和自强的精神。为使孩子的心灵里扎下爱祖国的根,做家长的应该自身先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爱祖国首先应该表现在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上。在当前,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的尊严,首先表现为在自己的岗位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国家、民族赢得荣誉。一个好家长应关心社会、关心本单位本部门的生产、工作、事业的发展,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家长具备高度自觉的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学习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往往在家长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家庭中,子女也表现学习的热情和对集体的关心。同时,这种家长也能引起孩子的敬爱。
2、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具备正直善良、诚实友爱的良好品行。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我们家长应该具有这样的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首先表现在说到做到和有错就改。不要因为怕在子女面前失身份,对说错的话,做错的事强词夺理不予承认。这样非但不能提高威信,反而会影响子女在接受家长或老师教育时也如此效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表现在待人处事坦率、真诚。不能见风使舵,两面三刀。不要在当面对人奉承赞美,而背后却诋毁、贬低。否则,孩子看到父母的“双重性格”很容易变得世故、圆滑,用同样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形成心灵的畸型。正直、善良、诚实、友爱、勤劳、谦虚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在现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一个正直善良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爱”人。我们家长做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仅能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快乐,而且也能使孩子富有同情心、正义感。有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妈妈是一名护士,除了繁忙的工作外,还义务照顾邻居孤寡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这位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了母亲的好品行,母亲在她心目中是很崇高伟大的。她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热情、正直、友善的好品质。受到了同学的拥戴和老师、邻里的赞誉。
3、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勤劳俭朴的优良作风。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急剧变革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好家长,就应该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管社会环境如何,都应该保持基本的做人准则,保持内心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应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追求的美好东西很多,不能把那些丑恶的东西当做事物的主要方面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人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切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事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
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同时,做一个好家长还要具有勤劳俭朴的美德。勤劳是指勤奋工作、热爱劳动的品质和行为;俭朴是珍惜劳动成果,不铺张浪费、不追求奢侈享受、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和行为。勤劳俭朴的美德是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根正才能叶茂,这就需要家长身教重于言教,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把孩子的基础道德教育好。
(三)为人的一生塑造个性特点。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地方,生活的场所。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而创造这一气氛的关键就在于让“爱”弥散在家庭中。
家庭生活中的爱是多种多样的。有夫妻间的情爱,有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有兄弟姐妹间的互爱。这种种爱,应洋溢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体,夫妻如果不和会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障碍。有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经常吵嘴、打架,会给子女心灵投入阴影。使孩子觉得在家中压抑不舒畅,精神上苦闷,感受不到温暖,于是便可能向外部寻找寄托。
关于初中学生早恋和出走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和家庭气氛不和谐有关。也有的夫妻虽然不吵不闹,但相互间感情不沟通,长期处于冷战之中,这也会使孩子感到非常痛苦,容易形成内向阴郁、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建立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好的个性特点的养成很重要。
建立平等相处的民主家庭,对孩子自尊心的形成很起作用。
了解和理解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基础,尤其初中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自主意识增强,更需要获得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过平等民主的生活。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都应当采用平等的说理方式进行。说理就应避免打骂和体罚,对子女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限制子女正常的活动。子女的同学来家作客时,要热情欢迎,并不在同学面前讲孩子的过错,以维护子女的自尊心。
家庭的民主还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遇事互相协商上,尤其是家庭中的大事更应协商。遇事如父母硬性规定或子女自作主张,都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利于家庭民主的发扬。
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对孩子个性健康发展很有帮助。
在家庭中,教育力量之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父亲与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不一致上。例如父亲要求严格,而母亲却溺爱、放纵。二是表现在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教育思想、方法、手段不一致上。例父母要求严格,但祖父母、外祖父母却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一批评孩子,老一辈马上出来袒护。三是表现在教育者教育态度前后不一致上。例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随自身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好时,对孩子很迁就,态度也和颜悦色,情绪不好时就对孩子耍态度,甚至迁怒于孩子。这种教育力量不一致的矛盾型家庭是十分有害的。它容易造成孩子的二重心理,使孩子有机可乘,学会钻空子。或者它会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主见。久而久之形成孤僻、执拗、神经质的毛病。
家庭成员间的教育不一致会使各种教育力量相抵消,不能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
学生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队伍。
学校教育是促进孩子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运用深化改革,切实落实全面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宗旨。学校应掌握教育孩子的最新科研成果、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要现代化。校园生活也需生动活泼。
家庭教育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环境,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而且有教的义务。在现代社会中,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老师,同时也是最好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必须懂得教育儿童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家长对孩子培训的责任。
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是教育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开放的社会,社会教育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是绝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工作也更为复杂和迫切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只靠家庭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各界、家庭个人都要以这部法律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以新的眼光,从新的高度,以更强的责任感,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二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区”。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家长们应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关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五、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三
1、让家长们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引导家长们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们,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们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们明确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们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们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们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们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们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们,甚至于向家长们。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四
教学目的:
通过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所感悟。
教学内容:
第一是“无条件的爱”
做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有意识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自己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而无条件地爱着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是“鼓励”
第三是“表扬”
表扬是孩子做对行为、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所以表扬是家长经常要做的行为。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东西放回原处,家长应及时的表扬,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
第四是“确认”
一个行为是对的,不定期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这些都是学来的,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比如去年美国双子大厦被子炸,我女儿的班级产生了解争论。她回家跟我讲时说:“爸,要把我吓死了!”我说:“怎么了?”她说:“今天我们老师说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双子大厦该不该炸?我们班男生一齐喊‘该炸!’”然后,老师说:‘我觉得也该炸’我们班有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不该炸!里面有那么多无辜的人,这是针对政府的行为,他们不该轰炸无辜的平民!’我们班男生一起喊:‘打倒***’。我们老师不但不制止,还说‘我认为美国太气人了!应该炸!’”我问女儿:“你怎么认为的?”她说:“太不应该炸了!老师不该这么说呀!”我告诉她:“你是对的他们是人类的敌人!伤害无辜的人,这是对生命的残害!”所以,我们家长要帮孩子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五是“理解”
有些家长来找我咨询,对我说,孩子就是不跟我讲话,最近他学习成绩下降,在学校和老师作对,回来什么也不和我说!我问什么原因?他说不知道。如果你去投医,医生什么都不问,就给你开药,那他百分之百是个江湖郎中!一个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可能有二十个原因,你想讨秘方,药不对症能治病吗?很多人让我简单的出秘方,我开玩笑说“打”。有很多学校的“家长会”就是这样给家长开秘方的!这么武断!拿人当玩笑一样。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孩子从一生下来,他的人格就是和你一样平等的。你要不把他当成和你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在能力上,要考虑到孩子是待培养的,是需要你不断的培养的小动物。我们的很多家长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家长要用“理解”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心灵,不再批评、苛责。假如说你有工作上的烦恼,来找我谈谈,我什么也不问,劈头盖脸地把你一顿数落,你肯定觉得董老师是不是有毛病,都没搞清怎么回事就骂我一顿!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却是不问原由,开口就批。在“理解”问题上,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不带任何的价值评判的,单纯听孩子说他有什么理由。我请家长记住一句话:“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个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绝对的理由!”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总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过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对的!或者说是不成立的。如果你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么,想改变他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彼此倾听对方的心声,就无法搞清他行为的原因。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理解”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他可以和别人心灵相通,感觉自己有能力沟通,感受彼此有能量流动,这时亲子关系就稳定了。
第六是“陪伴”
孩子不是需要我们的钱,而是需要家长的人本身!我在大四时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正是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促使我开始对教育孩子进行了这么多年的研究。当时我只有20几岁,只觉得有一句话很深刻。这句话简单得不得了:“人需要人!”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必须在人的环境下才能长成完整意义的人,也就是他需要别人的存在,对他确认、理解、鼓励,最后他得以建立独立的人格!孩子在出生后,他的成长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他就会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伴。否则,他会渐渐产生恐惧感、对人生的无助感,也就没有办法成长。太多的家长因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钱打发孩子,其实大错特错。假设在此时此刻,让孩子选择给他100块或者父母用1小时来陪伴他,来了解他的生命,他可能会选择100元钱。这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他真实的需要是什么,他的潜意识里更需要父母用1小时确认他的价值,伴随他成长!我们既要把孩子在主体资格上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又要在思维方法上考虑他的人格是待发育的、能力是待培养的,所以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这也是儿科医生难当的原因。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只是哭,不知道自己哪儿不舒服,医生必须像兽医对待小动物那样去观察、了解。孩子缺乏父母的爱,他自己并不清楚,更不会表达。这不需要我们家长去体会、去陪伴孩子!通过陪伴来了解孩子,通过陪伴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第七是“批评”
这是应该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批评”只有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关系稳定!这样批语才有作用。如果家长和孩子互相不理解、不信任,即使批评是正确的,是直指行为的、不损害人格的,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评,这时批评只会起副作用。批评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没有经过训练,很少有人会把批评做对。因此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不用批评。
第八是“制定规则”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该由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让孩子自己做,家长绝不能包办代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只管学习就行了,变成“有事父母服其劳”,那只能将孩子打造成废人了。
因此我们家长一定要坐下来与孩子平等协商,充分认清哪些是孩子应该做的,哪些是家长该做的,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为孩子制定出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行为规则,以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在“和平共处”的氛围下顺利执行。那种“老子天下第一”单方说了算的错误做法再也要不得了。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五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好的学习,我自己的几方面想法和各位家长商讨一下,向各位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纪律方面。
(1)孩子的礼仪教育。在家尊重长辈与父母(来去要打招呼);看见老师、同学养成招呼的习惯。让我们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同学。
(2)孩子的合群教育。有的孩子喜欢搅扰、进攻同学。这也是教师关注的。希望大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多规范自己的孩子。毕竟,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那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课间游戏、午间休息做到文明安全;活动做操排好队,听从指挥。一个注意事项是住校家长接送孩子的要求:希望每一位住校孩子的家长每周送孩子来校时都要和孩子约定一个固定的地点接他,如周五临时有事不能来接孩子,希望家长和村子里其他要接送孩子的家长商量好,帮忙接一下孩子。
(4)孩子的集体活动。学校开展集体活动要准时守纪,要支持孩子去参与,做好接送工作。
(二)卫生方面。
每位学生都带好纸巾、水壶,不带饮料零食进校园;随天气的变化,要记得带好雨伞、雨衣,自己采取一定的方法去记住。在学校学习期间,不要让孩子把玩具和零食带到学校,也尽量让孩子不带零花钱,懂得节约。另外,要记得给孩子剪指甲。
(三)生活方面。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二是书包里的书本文具要让孩子自己收拾。第二天上什么课,头天晚上要把书装好,铅笔削好,本子放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若家长代劳,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很可能会不知学习用品放在何处,经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
2、放手让孩子做家务,会帮忙做家事的孩子会学习。
孩子自己的事情当然让他自己做,除此之外给小孩与年龄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长轻松,还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帮忙中小孩可以培养出好奇心与自发性,不让小孩帮忙,就是剥夺他们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醒家长要注意宽容与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当面抱怨,做家长的待会儿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如果小孩弄得一团糟,也不要生气,为了教育,一定要让他做家事。当他做完了家长要向他道谢“谢谢你帮忙!”告诉他,要认真做,不要随随便便,养成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态度。帮忙做家事的孩子多半是成绩优秀有自主性的孩子。
3、必须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的时间。长时间看电视的小孩,会流利地和人交谈,具有协调性。但问题也很多,很多调查都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告指出,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佳。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以娱乐性质的节目居多,不需要像读书般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儿,看着不断变化的画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被动的性格,持续盯着电视看的小孩,的确缺乏集中力,会变成不安定的小孩,这类孩子缺乏感动心的倾向,不大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电视儿童”总显得没有活力,因此有些学者还主张,12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看电视。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而且规定完成功课才能玩,节目内容也必须注意,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针对节目内容充分交换意见。
(四)学习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带来益处,现在我们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老师会严格督促他们,在家里,需要家长的督促。他们一放学回到家,就要让他们把当天的作业先完成。做作业的时候,坐姿要端正,不要让他趴在桌子上或是脚翘着,跪着,否则在学校学的好习惯就全忘了,这样我们老师在学校做的都是无用功了。
2、做作业要一心一意,不能让他们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者写一会儿玩一会儿,这样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致志完成一件事,将来功课多了就无法按时完,这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写完作业,要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主要是铅笔要削好(要求每个小朋友铅笔盒里有5支削好hb的铅笔)橡皮准备好,课本与本子要带好,看一下课表是否有体育课,注意第二天的穿着。平时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多给他买一些课外书,多让他知道一些科普知识,法制知识,安全知识。每天在相同的场所,相同的时间用功。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年级的孩子,一般注意力时间较短,稳定性也差。所以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要尽量避免在一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是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久而久之,对孩子注意力的养成便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条件的家里家长应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书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六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教学时间:
20xx年9月6日。
教学内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区”。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家长们应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4、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现在很多家长有亮这样的.感觉:孩子上中学后,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甚至还和父母顶嘴;有什么事情也不爱和父母商量。家长们觉得越来越难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两代人之间有了一层隔阂。其实,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愿父母干涉他们的行为;内心的秘密往往不肯告诉家长等等。要想获得两代人之间自然、亲密的关系,就需采取适当方式加以沟通。下面一些建议,可供家长们参考。
1)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
家长们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要达到这种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不可。建议大家平时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散步、游玩等。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谈话才能渐入佳境,至于平时连回家吃饭都“没有时间”的家长,就不要太期望孩子会与你畅所欲言了。美国关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他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2)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沟通的意义绝不是“我有话要说”,更不是“大人说,小孩子听”。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当然不喜欢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与孩子谈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谈话主题,也要考究语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训”,而“多读书才能实现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当今儿童的语言特点,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话多不灵。
孩子在学校听到的几乎全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教诲,一堂课接一堂课,天天如此。回到家里,要是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么,家长的话就成了没人收听的广播电台。
4)多鼓励、少批评。
这个社会因为人多,竞争也厉害,家长对子女的期待也高。这样,家长与子女的对话就难免批评多于鼓励,强调孩子的不良习惯并与别的孩子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等待。其实这一比毫无积极意义,相反只有使孩子丧失处信,产生自卑和自弃感。倒是鼓励的话能让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励上进心。
5)家长需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因此,建议家长诸一点有关书刊,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利于为两供之间的沟通提供科学性的指导,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三、总结。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七
教学目的:
2、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内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当中,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如今让家长们说出“不行”两字,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其难处在于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说“不行”,必要时“还要适当惩罚”孩子。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
(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说些“这样爸爸妈妈会高兴的”之类的话。
孩子如果仅仅知道要讨父母的欢心,可能会撒谎或干出其他的蠢事。
(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
(四)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五)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让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与孩子“谈判”,但家长必须掌握主动权,而且要当机立断,不能无休止地讨价还价。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上。
(七)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
(八)令行禁止。说“不”后,家长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习气。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无疑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华,这也正是说“不行”的意义所在。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八
第二学期第一---二个月
一、 观看心理访谈《家有小女初长成》
对话——互动:
二、 了解什么是孩子的个性
1.定义:个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稳定的有机结合。
2.个性有如下特点:
组合性——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
独特性——个性与共性不同,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人与人不同,就是这些不同体现出的个性。
稳定性——个性不像外界刺激一样瞬息万变,是持久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当然随着环境和主观的努力,它也是可以改变的,但那是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
倾向性——个性是人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体现为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也体现了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差异。
整体性——人的个性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有机的联系起来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
三、了解人的气质类型会显现的个性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气质:是与人的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气质主要有一下几种:
1.多血质(活泼型)——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过程)强,均衡,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应灵活敏捷,情绪容易表现和变换;行为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容易。适合从事攻关开发和销售。
2.胆汁质(兴奋型)——神经过程强,不均衡(兴奋过程强),不灵活(指由兴奋到抑制的过程),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大,好猛干,但粗心,兴奋行为敏捷,但转化为抑制就不灵活,情绪抑制难,容易暴发情绪,行为外倾明显,对兴奋行为改变不容易。适合外贸,信息,管理等工作。
3.粘液质(安静型)——神经过程强,不均衡,不灵活。行为特征是:有精力,沉着平稳,行为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容易抑制,不外露,行为内倾明显,对兴奋行为改变容易。适合从事科研,金融,保险,会计等。
4.抑制质(抑制型)——神经过程弱,不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对事物感受性强,体验深刻有力持久,敏感多疑,精力不足,忍耐力差,胆量小,行为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刻板,情绪易波动并持久,内倾严重,行为改造难。适合从事制造业,金融财务,保密等工作。
通常人的气质不单一,多数是以某个为主,兼容其他。
四、怎样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1.尊重孩子
分析心理学家维尼科特曾指出:家长和教师的职责是要认识到对儿童不能管教太松,放任自流,也不能管教太严。放任自流会使孩子任性不讲理,甚至胡作非为,怕孩子不成器;管教太严,急于使用权威必然会导致专制独裁。自己做出决定是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一部分,我们应创设让幼儿自己做出决定的环境。应给儿童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我们要经常问:“这个双休日你想去哪里玩?”或“你愿意现在去吗?”等,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对于儿童是不够宽容的,成人在抚育儿童方面总是强调如何限制和约束他们,不许他们随意接触事物。其实儿童需要有自己的权利,他们需要发挥自主性、首创精神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做错了事,批评还是要的。但应注意批评的方式,还很重要,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当你发现孩子有微小的进步时,应及时进行语言鼓励,不要因为孩子进步不大,而不予理睬或对孩子失去信心。
2、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各方面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因为家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不但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神情,还会模仿语气、态度等等,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要想方设法从孩子极少的话语和非言语暗示中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帮助孩子观察自己和别人,让他体会家长的情感。如:家长是自私自利的,孩子也会受其环境影响,也是自私自利的,一句古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古往今来都是与其话相效应的。
3、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孩子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要因孩子做徒劳无益的工作,而加以阻止或干涉,这样会有碍孩子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发展。不管孩子是长得好还是不好,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发展自己,家长应该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看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发展什么,多给幼儿鼓励和建议,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长应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语言是情感沟通和重要工具,也就是想让孩子有良好社会交际能力的基本条件,家长应多制造能给孩子语言发展的空间、时机,想方设法促进孩子语言发展,艺术也是孩子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如孩子在画画,家长说星星是黄色的,他却只顾自己画七彩的,于是家长不管他,待画好后问他为什么?他说星星为什么只能穿黄色衣服,而我的都可以换衣服,七彩的星星使天空更美丽呀!
5、家长要正面引导孩子
一般民主的家长都会以正面的方式引导儿童,如:提建议、作指示。我们想让孩子取得成功,会直接告诉儿童应做些什么,并强调成功之路。对儿童的行为提出正确要求,不但不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而还能帮助儿童建立更明确的观念,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6.让权威与情感并驱
权威有多种形式,家长在儿童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大部份人所体验到的权威是建立在亲切、关怀的态度基础上,但现在有些家长却将权威和惩罚联系在一起,会造成对儿童的不尊重,儿童所体验的权威是一系列的命令成“不准”。
运用权威时,情感至关重要。
当我们执行某种行为标准与儿童想做的某种行为相抵触时,儿童可能会产生反感,、发怒或怨恨的情绪,例:一天,我正给孩子讲故事,讲到一半,孩子开始分神,于是不知不觉中他在床上打滚,我不理会还是讲故事,他却更过火在床上使劲的蹦跳着,于是我停下不讲故事,说:“你这样让我很失望,我会生气的”,我并没严厉责备命令他马上停下来,而是让孩子领会我的情感以及对他自己的行为进行回忆,我一会儿再问:“知道为什么呢?”他会很快的说出自己的.意见,于是两人再协调。家长应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创设一种良好气氛,使儿童学会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感情,并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来克服消极情感。
7、家长应以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对待失败与挫折。
成功固然高兴,但也得接受失败,帮助幼儿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引导或帮助幼儿一起找到失败的原因,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找到新的信心。特别是引导幼儿在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对别人过多的责怪,将失败的理由推到别人身上。
五、关注儿童个性发展家庭教育能做什么?
做到6个方面的“逆向思维”:
1、不过分关心孩子。
2、不要太亲近孩子。
3、不过分夸奖孩子。
4、不对孩子喜怒无常。
5、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6、不要在孩子的同龄人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已有报道表明:
儿童个性内外向性格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父母的文化素质和教养方式、家庭类型与家庭结构以及儿童本身的状况和受教育经历等均对个性发育有较大影响。学龄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正处在个性形成阶段,需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社会化,走向个性的成熟。以上城乡儿童个性发育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城乡间不同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也可能与城乡儿童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以及受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六、了解孩子性格的类型和如何处理孩子小情绪
情绪激动型 独自生气型 转而忘记型
处理方法:
冷处理:当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时候,可以别搭理他,让他自己平静一下,有利于安定情绪。
树立榜样:父母在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发火,这样孩子就会模仿你的做法。
七、小心翼翼保护孩子的小秘密,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孩子的隐私与成年人的隐私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小的时候,孩子能把心里的秘密(不管是对的、错的)第一个告诉妈妈?而长大后,却首先隐瞒的就是父母呢?这里有一个判断标准的问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自己分析、判断问题的标准,而在一些事情的态度上往往与父母产生分歧。他们害怕受到指责,于是采取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对父母、老师保持缄默。孩子毕竟是幼稚的,他们所防范的就是能说服教育他们的父母、师长,而对自己的同学伙伴几乎无隐私可言。所以,在他们执意行事的时候,往往失败,难免又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训斥。这样,循环往复,所谓的隐私,只不过是孩子向父母发泄不满的手段,与成年人的隐私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不能称之为隐私(这一点应向孩子们讲清楚)。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保护孩子小秘密的方法是:只要不一味地训斥、打骂,家长与孩子好好沟通,相互信赖,正确引导,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并去理解孩子,他就不会对你有那么多的隐私。在充满爱与理解、民主、宽松的氛围里,孩子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向父母说出他们的秘密的。
八、设计现场咨询环节
由家长向授课教师针对孩子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解决意见、方法。
结束语:
儿童的个性发展是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的。当我们赋予了他们良好的个性、智慧的保护了孩子的小秘密,陪伴孩子顺利成长的同时,也给社会造就了人才。拥有良好个性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家长要时常审视自己的教养方针,为孩子创设和谐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也决定着他们前进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为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而共同努力!
家庭作业:
1、怎样保护孩子的小秘密?
2、关注儿童个性发展要做到6个方面的“逆向思维”是什么?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九
教学目的要求:
1、目的引导家长们明白要想使孩子聪明一要寻找要挖掘,二要扬长避短 。
3、建议:努力承担做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要有确切的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一要寻找要挖掘,二要扬长避短 。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怎样 使 你 的 孩 子 更 聪 明
和培育这些智能,对于促进自己孩子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但是这些智能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都能被孩子体现出来的。因此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孩子各方面表现,从而挖掘出他的优势智力,并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孩子能够向这方面的发展,或者说成为这方面的人才也应当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为了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现列出日常生活中的20种表现,以供父母进行对比和观察,并进行挖潜和指导。当然最重要的是:请大家不要忽视这些表现,因为这些表现正是孩子发挥潜在智能的体现,另外也请大家试一试,我想这是会有一定好处的。 四、聪明(睿智)的20种表现:
1、你的孩子善于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2、你的孩子能够发现和纠正你讲错的故事或者讲错的话,比如:你经常给孩子讲故事,但是当你更换里面的故事情节还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讲错了,并能够加以纠正。3、你的孩子特别喜欢为别人讲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4、你的孩子总是喜欢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不会飞”等等。5、你的孩子喜欢把玩具分门别类,并按照大小或颜色放在一起。6、你的孩子喜欢伴随着乐器的弹奏唱歌。7、你的孩子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正确判断出是什么乐器。8、你的孩子能正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9、你的孩子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或者根本就不会迷路。10、你的孩子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很请楚,并能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个地方。11、你的孩子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画出各种物体。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十
教育目标:
1、帮助家长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拒绝网络游戏,学会正确利用网络。
教学重点
1、教孩子学会合理支配零用钱,学会合理消费。
2、正确认识网络,拒绝网络游戏,做一个文明有识的小网民。
教材内容:这一讲主要是从孩子对于零花钱和网络游戏两个方面的管理上给家长朋友们提出的合理建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60分钟)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教材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阅读教育故事,进入学习情境。
教材情景创设: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样得到更多的零用钱,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过耐心的谈话,了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钱的目的,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这位父亲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现身说法,分析症结。
首先,请个别家长朋友谈在孩子的零用钱方面自己是怎样做的,孩子又是怎样的表现。然后请其他家长针对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这几位家长的做法展开讨论,寻找关于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家长门共同的困惑,一同走进专家课堂。
(三)专家课堂,指点迷津。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和家长朋友一起来阅读。在专家课堂里,首先帮我们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原因,然后指出家长朋友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1、确定给孩子零用钱的时间。
2、合理规划合理的零用钱数额。
3、规划零用钱的适用范围。
4、不随便增加或减少零用钱的数额。
5、教会孩子储蓄。
5、鼓励孩子把零用钱捐助慈善事业。
6帮助孩子建立家庭银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合理监督孩子的零用钱,监督孩子零用钱的去处,当孩子出现零用钱不够用是,家长一定要问明钱的用途去向,帮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当的花费,哪些是属于不必要的花费,学会合理消费。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帐对家长朋友还是有所启发的。
(四)谈打算,订计划。
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围绕孩子的领用前的收支状况设计一个表格,并制定出关于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的计划措施。
(五)作业
认真填写设计表格,做好周总结,月总结,季总结,年总结。
就网上游戏真过瘾进行讨论
(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讲述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和做法。
教师借机引导家长朋友进入第二环节。
(二)阅读教育故事,评价分析。
和家长朋友一起阅读书中的教育故事,面对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孩子,家长的苦恼溢于言表。教育故事中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专家通过和孩子和风细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时悬崖勒马。那么,在家庭中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使孩子健康成长呢?进入第三环节。
(三)走进专家课堂,聆听专家教诲。
专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的原因,弄清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学后几乎找不到伙伴玩耍,网络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孩子的孤独。另外,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的时候,网络游戏使孩子压抑的心灵得到了释放,从中寻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长朋友要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健康成长。对于沉迷在网络中的孩子,家长朋友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不要强行禁止,要培养孩子网络之外的兴趣,多创设和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同时,要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问题上,家长朋友们一定切记:引导永远比堵截更积极,更有效。
(四)总结
教师针对家长讨论的情况和教育故事给予的启示以及专家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家长朋友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游戏,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学习,开拓知识的工具。
(五)作业:
1、教会孩子正确上网,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游戏。
2、和孩子达成共识,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十一
1、让家长们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引导家长们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尊敬的各位家长们,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们会。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生活在太阳底下,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娇横跋扈,事事占上风。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他们只会顺水推舟,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 “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们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们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们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缺。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具备健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们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1、学会面对自己
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学会面对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们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们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们,甚至于向家长们。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对错,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十二
教学目的:
1、透过家长校园授课,教给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2、教给家长处理孩子早恋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校园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资料:
各位家长,大家好!
这天在座的都是学生的家长,据我了解,大家目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最担心的是孩子交异性朋友的问题,这天我就重点给大家谈这两方面的问题。(如果时间允许,再给大家谈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力所能及的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在每次培训班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厂长好当,科长好当,但是“家长”并不好当,尤其是这天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从生下孩子的第一天起,就期盼孩子成功,就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对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个孩子成功了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个孩子失败了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的压力很大。此刻做家长的真的很不容易,我们都没有教子的经验,我们不可能像我们的父辈那样,这个孩子不成功,还能够指望下一个。我们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孩子,此刻的社会竞争又是如此激烈,我们都感到输不起,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失败。尽管此刻大家都在喊素质教育,但是我们国家的升学就业形势仍然那么严峻,你考不上大学,甚至说考不上一个好的大学,工作都是问题,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为孩子的将来思考,首先就感到压力很大,我们又把这种压力有意无意的传给孩子,个性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的情绪往往也会随着孩子成绩的起伏而波动。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多少年分数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语。实际上,此刻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属于分数教育,考试分数不仅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家长的命根儿。
孩子考试分数高,家长心里十分高兴,当别人问起孩子的成绩时,家长的得意、自豪之情就会溢于言表,那种成就感、满足感比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都强烈。孩子考试分数低,家长往往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感觉低人一等,感觉很没面子,感觉在人前抬不起头来,那种失落、那种无助、那种焦灼会让人寝食不安。
误区之一就是,我们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就应包括做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例如,有一对夫妻在讨论孩子成长状况时,爸爸说,这孩子不太懂礼貌,对大人和同学说话都没礼貌那怎样行呢?妈妈立刻辩护说,只要孩子学习好,考试成绩好,礼貌不礼貌是小问题,有礼貌又怎样样呢?有礼貌考不好也没用,上大学看你分数,你过不了录取分数线再怎样礼貌也只能是落榜。这位母亲说,不要管太多了,管好他的学习最重要。
还有的家长说:“晚上看着孩子在台灯下写作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相反,如果孩子和我一齐看电视,我就心烦,担心孩子长大后还能不能有饭碗?”
这是不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家长就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发展自己的个性,怎样培养健康心理,怎样培养创新精神上。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都用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
误区之二是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比如有些家长一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爱说:你看谁谁怎样样,你就那么笨,就那么不争气等等。这种方法不仅仅不解决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把孩子的自信心也给比下去。有一位学生就对家长说:“您再说别的孩子比我好,我对自己就没有信心了!”。
一个女孩在初中一年级时学习成绩一般,之后她在初中二年级考试排队又降了二十多名,受到她爸爸严厉的批评。她爸爸警告她初三必须要考好,结果这孩子在初三的期末考试中感到第一天的考试成绩不好,就喝了敌敌畏自杀。
家长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是能够理解的,因为分数毕竟是学习状况的一种重要反应。作为家长,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就应告诉孩子,考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并与孩子一齐分析,是题难不会做,没审好题,还是做题马虎,做的慢没做完。把问题了解清楚后再有针对性地帮忙解决,这样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但是,如果采取简单化的做法,对于指导孩子学习没有任何帮忙。
请看一些简单化的做法:
“快考试了,好好复习,争取到达**分,考到**名,考好了有奖励。如果考不好,你什么也甭想。”
“把成绩单给我拿出来--就考这成绩呀!我看你越来越没出息!”
“你上次都比这次分数高,你是越来越倒退了!”
“从明天开始,你不许玩了,只能给我好好念书,什么时候分数上去了,什么时候再玩儿。”
除此之外,还有正颜厉色连训带骂的,甚至还有拳脚相加的。
1、要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潜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潜力)。透过考试试卷和平常的作业,能够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状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2、要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职责心问题。就应具体分析,孩子学习不好是什么原因。
3、要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的孩子,学习态度、习惯都比较好,成绩却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家长能够一科一科地帮忙孩子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善措施。当然有时家长可能也不明白一些学科的特点,能够主动找老师帮忙分析。
4、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智力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每个孩子在这四个方面的潜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潜力弱,有的观察潜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潜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潜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
5、分析孩子与老师的关系。
我们先分析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1、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课堂上老师提问次数少,或者老师与自己交谈少等。
2、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既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也缺乏感情。
3、因为纪律问题或某方面的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导致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4、被老师冤枉,老师又没有发现或不能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有时也难免会出现方法不当,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另外,还能够指导孩子学会主动与老师交流。有的孩子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应对面沟通时心里发怵,这种状况能够让孩子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告诉老师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老师多半会理解学生的意见。
如果家长能够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就不会只拿分数来评价孩子,而且,透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原因,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总之,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就应注意:
1、不要给孩子简单地定分数指标,要在具体指导上下功夫。
有些家长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次考试务必到达xx分。”这样,除了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就应指导孩子分析薄弱环节,订好计划,改善方法,越具体要好。当然要以孩子主动思考为主,不能强加给他。
2、主动找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忙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
家长就应主动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听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看看家长能够做些什么。
3、改变看成绩单和谈论分数的方法。
我们明白了分数背后有很多因素以后,就能够改变看成绩单和谈论分数的方法。考试过后不要天天催问“成绩单发了没有?”
孩子给家长看成绩单,家长应持续平静的态度,能够说:“你主动把成绩单给家长看,很好。让我们坐下来具体分析分析这次考试状况,好吗?”
孩子迟迟不把成绩单拿出来,能够启发他:“这次考试就应总结一下,你先思考思考,这天或明天晚上咱们一齐分析分析。”
孩子成绩不好,不要简单责备,而要采取理解的态度:“这次没考好,咱们再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什么时间一齐讨论讨论?”
这些做法只是推荐性的,各位家长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选取更为有效的方法。
二、正确引导孩子的异性交往。
孩子进入高中,家长,个性是女孩子的家长,最担心孩子出现早恋问题,这种担心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一旦陷入早恋,往往会影响学业。担心归担心,我们又不能不让孩子与异性交往,为了既能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又避免早恋,我们首先就应了解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的特点。据专家研究,青春期异性交往发展特点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朦胧期”:女孩子九岁至十一岁左右,男孩子十岁到十二岁左右(大约小学四、五年级至初中一年级),是性别意识觉醒期。此时男女孩子性机能尚未成熟,但已确认了自己的性别主角,对性别差异敏感,男女孩子在一齐感到拘束、害羞,往往采取疏远和躲避的态度。而对成年的异性,又往往表现出过分的亲昵与依恋。
第二个阶段是“爱慕期”:女孩子十一岁至十三岁左右,男孩子十二岁到十四岁左右(初中一年级)。此时,男女生在一齐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浮想联翩。然而,此时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女孩子十三岁到十五岁左右,男孩子十四岁到十六岁左右(初中二年级至高一)。这时,男孩女孩的性机能发育基本成熟,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喜爱的对象,会给与个性的注意和关心,感情上期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这一时期,异性同学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或者一次活动中的出色表现都会成为一种巨大的吸引力,都会让他们沉醉其中。这时候的孩子个性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表现出心神不定。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大约进入高二以后):钟情,就是很专一的倾慕、爱恋某个异性。此时,往往出现“痴情男女”,一旦相爱,便不顾一切。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其中难以自拔,一旦受挫,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以上是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普遍发展特点,而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特殊性,家长应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表现,给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在此,给家长提几点参考意见:
(一)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超前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
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性别主角,在与异性同龄孩子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个性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礼貌礼貌,多关心班群众的事情,为群众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看异性同学等。
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引导他们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个性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打闹,不动手动脚。
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群众生活,用意志力克制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地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二)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用心的影响。
夫妻之间感情的融洽程度往往会影响孩子感情的发展和今后的婚恋观。所以,在家庭里面,夫妻之间要做到感情和谐,在日常生活中,要表现出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要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诸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男人都个性坏,没有好东西”之类。另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做过分的亲昵动作,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无论在什么场合,家长都要注意礼貌礼貌,尊重异性,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有时在酒场上,男同志会讲一些荤笑话,或者是拿服务小姐开玩笑,如果没有孩子在场,大家谁也不会太在意,如果孩子在场,我想男同志还是要嘴下留情。
(三)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既不能听其自然,也不能捕风捉影。
有的家长对孩子与异性交往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也有的家长严密监视,捕风捉影,随意训斥。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对的,很难使孩子构成正常的与异性交往的潜力。
(四)对于确实出现早恋苗头的孩子,不应盲目苛责,强制压服,要采取有效方法帮忙孩子走出早恋的漩涡。
有的中学生确有早恋苗头,写情书、单独约会、卿卿我我。家长明白了,往往怒火中烧,采取强迫措施,严厉对待,棒打鸳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不良后果。有一个校园搞了这样一个调查,放暑假的时候,有一批谈恋爱的同学都回家了。结果发生了两种状况,一种状况是受到父母干涉;一种状况是父母没去管他。假期结束回来,校园统计成功率的时候,你们猜是一种什么状况?结果是受到干涉的成功率高!这种事情越受干涉越容易成功。
在那里有关中学生早恋的话题我想多谈一点,因为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出现这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中学生的恋爱一向被称为“早恋”,是不被允许的。尽管此刻已有专家推荐停用“早恋”一词,但并不证明大家已能理解中学生恋爱。据对部分家长和教师的调查了解到,家长和老师还是十分担心中学生恋爱。但是,中学生的恋爱并不会因为家长、老师的担心而不见。相反的,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苗头。”(《中国青年报》.2.28)。事实证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一旦中学生出现恋爱现象,老师、家长表现出来的往往还是束手无策,最常用的就是“软硬兼施”。先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效果的话,那就只好“围追堵截”,最后的结果要么是“抽到断水水更流”,要么是孩子与父母、与师长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真正令家长满意的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大人们”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没有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作为师长,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爱一旦产生,强行让它不见是不可能的。而那里的“爱”当然也包括中学生的朦胧的爱。我一向认为,中学生的爱不是罪过,它是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萌发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是“人之常情”,它是纯洁的、是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我这样说,当然不是说我们就该默许或纵容这种爱无节制的发展。相反的,我们就应行动起来,为中学生的恋爱做些事情。推波助澜吗?当然不!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感情!让学生在“爱”中成长,而不是在“爱”中受到伤害。
要想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问题,我们首先还是要了解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情感有以下两种状况:
一种是朦胧的情感。这是青少年恋爱的萌芽,在青春发育初期,也就是在初中低年级较为常见。表现为对异性的好感,并有亲近的欲望,模仿性强,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的味道,变化快、目标不确定,平时在学生中传说的“谁和谁好了”即属此类,这并不是真正的恋爱。这类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师长的推荐,也最容易反复,教师、家长应注意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经常性教育,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以转移他们注意力。
另一种就是真正投入的恋爱,具有强烈的情感。这在初中三年级和高中学生中表现明显。他们不再是玩儿戏、“过家家”,而是真正投入感情。而且真正坠入情网的中学生,情感总是热烈的。由于他们爱幻想的关系,会把自己所爱慕的对象,想象成天空上少有、地下无双,并执着地追求。并且所有早恋者在遭到干预时都会表现出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坚忍不拔,哪怕是最没有性格的孩子,这时也无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这是最让我们头痛的。
中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早恋现象呢?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很多,有个人的原因,社会的原因,还有家庭的原因。
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青少年,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的心理是比较微妙、比较脆弱、比较敏感的,尤其是对情爱方面的信息更为敏感,稍受暗示他们就会怀着好奇心和神秘感去模仿、去尝试,而此刻他们所处的环境则正时时诱导着他们。先说影视书刊,情爱乃至性爱充斥其中,泛滥成灾,这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感朦胧期的单纯的中学生的心灵带来的冲击或者说是强烈的刺激,比成年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再说通俗歌曲,许多通俗歌曲都是抒不完的情,唱不完的爱,这些对中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比教师的谆谆教诲要“有效”得多。还有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婚外情、婚外恋也无不让单纯的中学生看到成人对待感情尚且如此不认真、如此游戏,教师、家长的说教自然会显得苍白无力。在这些纷繁的信息的刺激下,中学生心中产生各种朦胧的感情是不足为怪的,这都为他们过早恋爱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多数意志坚强的学生能抵挡住各种诱惑,持续住心灵上的宁静,而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则难以逃脱感情的纠缠。
了解了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早恋产生的原因孩子一旦发生了早恋,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克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冷静的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感情,以真诚的态度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给孩子分析利弊,让孩子认识到:春天有春天的事情,夏天有夏天的事情,不要把夏天的事情提前到春天来做。还要让孩子明白早恋的危害:
1、分散精力,影响学业。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学习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而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要完成学业,务必聚精会神,刻苦努力,全力以赴,才能成功;早恋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要求和强烈的情感交织,沉醉其中,就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是个常数,在中学时代学习任务较重,要求较多,知识一环扣一环,只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出于青春期的学生本来不大善于组织安排学习生活,一旦恋爱,会使学习成绩下降。如果让感情占据了头脑,事业心、上进心和职责感就会被挤掉;多种爱好、特长和有益的兴趣也都被男女私情所代替,对异性的追求冲淡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往往造成胸无大志、碌碌无为,以致荒废学业,浪荡一生。
2、对身心的健康不利。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方面还未成熟。如果过早地把精力放到恋爱上,不仅仅影响学习,妨碍智力的发展,而且也会因舆论的谴责和秘密交往的压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3、会缩小交往的范围,阻碍社交潜力的发展。
早恋必然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与其他同学的交往,沉湎于两人的世界,这就会失去许多社交的机会而导致日后与人交往的困难。
4、蕴含着失身或失足的危险。
由于中学生情感好冲动,自制力差,缺乏对道德伦理的决定潜力,所以,一旦双方在热恋中失去控制,就容易产生出格行为,从而造成身心重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日后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家长给孩子讲明道理以后,仍然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长对此要始终持续坦诚、关切、严肃、认真的态度。
另外针对早恋的原因及特点,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树立正确的感情观。
(二)教育孩子在男女交往时把握分寸,尊重并珍惜自己的感情。
我们提倡孩子与异性正常交往,这也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合理的需要,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男女生之间正常的交往还会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取长补短的用心作用。但要让孩子明白,这只限于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情形之下,大家完全纯粹的同学或朋友的情绪在一齐研究功课或游戏,心中就应没有太多感情的成份,那样才是有益无害的。因为男女之间的友谊很容易转变为感情。所以做家长的要告诉孩子把握好分寸,尊重并珍惜自己的感情,不放纵自己的感情,不任其自由发展。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影响自己的前途。因为,绝大部分过早涉足感情生活的中学生最终都难以逃脱感情落空、学习退步的命运。
(三)家长要转变教育态度及方法。
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现代的青少年已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单纯、幼稚,能够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对于有恋爱倾向的学生,切忌蛮横地指责和干预,因为干预只会加速他们感情的爆发。我们要在尊重他们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且把这种感情珍藏起来,自觉地终止恋爱行为,防止陷入感情的漩涡,避免给自己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即使是对待真正谈恋爱的孩子,我们也就应讲究策略。
有一位妈妈这样来引导自己情窦初开的儿子,一个秋天的晚上,母子俩在林荫道上散步,上高中的儿子很认真地对妈妈说:“不明白为什么,我此刻就爱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得个性好,但是我越想表现好我就越紧张,我就显得越笨!”他还跟妈妈说了,他对某一个女孩很有好感。这位妈妈当时就想自己也是那么过来的,所以没有批评他,反而对儿子说:你这种想法在你这个年龄是很正常的,但是将来你长大了,你回过头来看此刻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并不懂得什么叫爱,还会觉得很可笑。另外还说:你既然想要一个女孩喜欢你,你就要在魅力、人品、气质、才华等各方面做得出色点。因为没有一个女孩子会喜欢一个在各方面毫不出色的男孩。这次谈话能够说十分成功,从此以后,儿子有什么话都能对妈妈说。以后的`事当然不用多说,他忘我的学习了两个月,最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自己再回想以前发生过的事,就像光风霁月,轻轻划过,无影无踪了。
当然,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不同状况,做家长的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三、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对人终生有益,一个不良习惯构成,对人终生有害,我们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个人认为,孩子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在校园,人格的构成,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在家庭。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将自食其果。
培养孩子哪些习惯呢?
自觉学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诚实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守信、守时的习惯、负职责的习惯、办事认真的习惯、雷厉风行的习惯、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礼貌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孝敬父母的习惯等等,在孩子习惯正在构成的时期,我们要尽力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具体怎样培养,有机会再进行专题讨论。
力,家长也能简单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我曾摘抄了这样一段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该给孩子播种什么?怎样去播种?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吧。
各位家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你的儿子或女儿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教育务必依靠自己的揣摩和付出,这的确不容易,但是谁让我们是父母呢!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十三
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其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提高意识,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帮助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营造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难点:家长如何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学方式。
选用探究式、讨论式及网络搜索等方法辅助教学,使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关注青少年成长。
教学过程。
导入,引出话题。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想必大家看完后都会觉得触目惊心。心中一片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等等诸多想法。
一、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对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
他们的孩子刚生下来,就把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怎样让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呢?(家长讨论,老师总结)。
1、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父母要首先做好榜样。
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课外书籍,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
3、通过阅读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
也许家长已经了解到20xx年高考作文已经不是以前的40分作文,而是调整为70分,在作文中每错一个字就得扣除一分,从高考作文分数的调整,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而最能有效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方法是大量的阅读,纵观历代各位文学大家,他们的成功无不与他童年的大量阅读有关。(举例)。
所以说阅读丰富一个人的灵魂,阅读使人睿智,平常家长的说教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作用很有限,但孩子能够通过阅读,从书籍中获取营养,如《名人成才故事》从书籍中学会诚实守信、有爱心、学会积极奋发向上??读书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总之: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罗列一些好书目录1.适合家长的百度搜索_好书目录。
2.适合孩子的请推荐一本适合孩子看的好书_百度知道。
二、让良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泰戈尔曾经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习惯与命运相连,可见良好的习惯,孩子一生受益。
1、良好的行为习惯。
2、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家出招)百度搜索_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举例讲解)。
例如:参加家庭中的劳动,制订劳动岗位。参加劳动是家长锻炼孩子最切实有效的方法。人从劳动中演变过来,人类社会在劳动中不断发展,人们从劳动中锻炼了身体,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了细心的习惯,全局安排的能力,所以,从小参加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必要。
三、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不仅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形成的合力,同时还包括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对孩子的教育所形成的合力。要实现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必须加强和学校的沟通,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一致。社会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最广泛,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因此,社会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家庭、学校、社会要全方位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分工合作,成为一体,以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1、不要在孩子面前轻言老师的不是。
2、孩子的安全。老师跟各位家长一样,时刻关心孩子的安全,如果放学后半小时还没有回家,请各位家长一定要跟老师联系,教育孩子如果在路上有什么困难或去做别的事没按时回家,一定要跟家长联系。
3、做好孩子的榜样。
4、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如果有时间要多陪陪孩子,父母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多让孩子谈一谈学校里开心的事,谈一谈孩子感兴趣的事,让孩子觉得在学校里学习是很开心的事。
四﹑教师总结。
家长朋友们,我们今天成为父母,就不要忘记父母的责任,燕子去了,还会再来,花儿谢了,还会再开。可孩子们的中小学生活只有一次,在这宝贵的生命进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同时也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一生的老师,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信任、理解和尊重,让他们轻松﹑快乐﹑健康地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最后,祝愿各位父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您的孩子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谢谢!
家长学校教案小学篇十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迫切性,强化家长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观念,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进而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是引导家长和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迫切性。
难点是切实行之有效地强化家长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的观念,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全班学生及学生家长。
小黑板、课件等。
二课时。
一、活动背景
本学期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班级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师生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班中涌现出了一批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为班级卫生默默奉献的同学;拾金不昧的同学。他们为班级赢得了赞誉。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许多学生无论是在家中与长辈相处,还是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交往,或多或少地以自我为中心,考虑自己感受较多,顾虑他人想法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家长们在家以孩子为生活的中心,注重物质满足,缺乏思想教育。如何正确改变学生的这种不良倾向呢?我觉得不妨可以通过用学会感恩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事做起,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二、活动导入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盼桃李满天下是每个教师心中的梦想,学校则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可以说,学校、教师、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每个孩子学有所成,能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学会感恩,将通过家长和学生们的一些活动,来增强同学们对感恩内涵的感知,进一步提示各位家长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学会回报,懂得感恩。
三、活动步骤
1、学生诗朗诵《母亲》
母亲,母亲像冬天的太阳一样,在我遇到挫折时,他会鼓励我、安慰我,温暖我的心。母亲,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她会指引我、照亮我,走向光明,母亲,母亲像秋夜中的明月,在我孤独、无助时,她会陪伴我、支持我,给我充满信心。母亲,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不辞辛劳,无怨无悔,所以,我要说,妈妈感谢您!我爱您!
(为活动渲染一种气氛,营造氛围)
2、游戏: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
让每个学生在腹部绑上一个特制沙袋,沙袋就象征着肚子里的宝宝,然后走下楼梯,拿书再走上楼梯、过独木桥,最后再把书放在书架上坐回原位,从而让学生们通过游戏感悟母亲们十月怀胎的艰辛与痛苦。
(通过活动让孩子设身处地得体会妈妈怀孕的艰辛,进而帮助其树立一种敬意和回报之心)
3、话题讨论:有游戏延伸:为什么要感谢父母?
(通过讨论既让孩子们明白了做父母的不容易,又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回报父母的不足)
4、舞蹈:《烛光里的妈妈》
5、录像(家长拍摄)
(1)学生在家任性的照片、录像
(2)拍摄照片的家长和学生上台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3)台下家长与台上家长交流互动
6、录像(学校拍摄)
(1)第一组:同学间互相争吵、打架的照片、录像;第二组: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主动帮助老师做事的照片、录像。
(2)请照片与录像中的同学上台来说说当时的情景,并说说自己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活生生的生活场景,让同学们切身地感受到学习、生活中的不足,为下面的讨论提供有力的证据)
7、判断题
(1)父母工作一天累了,回家后我主动端茶倒水、揉肩捶背。
(2)父母的生日不用记,只要记住自己的就行。
(3)父母生病了,我应该关心、照顾他们。
(4)扫地、洗碗、擦桌子都是大人做的事,我们不用做。
(5)作为学生,在校应该听老师的话。
(通过判断题的形式在思想上再次进行强化)
8、出示《游子吟》
(1)女生齐读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母亲的恩情》1、2、3自然段就是诗句的意思,指名一人有感情地朗读。
(3)听了刚才的朗读,各位同学有什么想说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家长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背诵《游子吟》,交流感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9、讲故事
(1)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讲一个父母亲关心疼爱自己的小故事。(6人)
(2)家长上台讲孩子关心自己的小故事。(3人)
(3)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家长互动交流)
(激发学生思想深处的感恩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不断进行感恩的实践付出)
10、游戏:猜一猜
(1)分别请出两大组,一组为学生,另一组为再组学生的家长。
(2)游戏过程:第一次,父亲或母亲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爱看什么书、爱看什么电视、生日是几号?孩子和家长各自写题板,后交流。
孩子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爱看什么书、爱看什么电视、生日是几号?孩子和家长各自写题板,后交流。
(3)小结:各位家长和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创设条件,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为家长和孩子今后更多活动的开展创设条件)
11、写感恩卡
(1)卡片课前进行裁剪、装饰。在卡上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2)学生亲手将这张卡送到父母亲手上,并给他们一个深深的拥抱。(播放音乐)
(把孩子的感恩认识从思想提升到行动,使本次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12、大合唱《感恩的心》
四、活动总结
学会感恩,就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亲身感受父母的艰辛、父母的爱,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人的心中充满爱心,使学习更有动力、生活更有意义。同样,我也希望家长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让孩子每天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学习,这样孩子和您的生活也将会变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