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案(模板13篇)
教案是教师编写,用于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文件。教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示例,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有的人教案篇一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鲁迅,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
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听录音,朗读。
1、师:请同学们听录音。
生:听录音。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朗读。
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师: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幻灯】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生:动笔写。(2分钟)。
师:写好以后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师:同组的同学交流过了,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再请一组同学,我们来打擂台,能不能比上一组说得好。
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是: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沽名钓誉之徒大公无私之士。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以下内容形成板书】。
生:生死(人生价值)、言行(对人民的态度)、追求(人生境界、人生觉悟)、作用(社会影响、人生观、)、结局(“下场”感情色彩不宜)。
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永生。【板书】。
师:下面,我们一齐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一下诗人对危害人民的人的无情揭露,对有益于人民的人的热情赞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
生:朗读。
师:很好。现在能背吗?有感情地背诵。
(注:这是为上市级大型公开课而设计的教案)。
有的人教案篇二
健康方面有阴影。旧病复发的可能性十分大,尤其是过敏性体质的人,或以前患过肾炎的人,要个性留意。
做生意的人梦见有人打自己。
预示您的财运刷卡购物,因为刷卡不是直接从口袋里掏现金,所以不会觉得很心疼,花起钱来也就更大方。节前打折促销让人眼花缭乱,你要当心别把卡刷到爆哦。
中年人梦见有人打自己。
则近期运势运程多事多难,起伏不定,可能成功,但也很辛苦。用人务必注意论功行赏。
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睡眠不足,情绪不好,会多疑。
离异丧偶者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主旅行,可,但途中要留意。
生意人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主钱财方面合伙时要搞清楚对方底细,知己知彼,才能成功。
老人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则近期运程万事如意。如果不谦虚,反而骄傲横行,则容易招到祸害。
梦见别人开枪打自己。
人际关系有阴影。你的保密将被周围的人发觉。务必留意加以防范,别忘了隔墙有耳!
毕业生梦见别人开枪打自己。
预示求职运势尚可,秉持务实路线,往往只关注自己熟悉的职位。应聘成功率不低,容易给考官留下留意谨慎、冲劲不足的印象。
学生梦见别人开枪打自己。
预兆成绩工作工作状态稳定,理性和克制的禀性让你的工作整整有条,但是工作方式也稍有程序化的死板,同时一些较为繁琐的任务会挑战你的耐性。但总体来说,你对环境的适应潜力足以让你游刃有余。靠近月底,将有机会接触到工作上的新领域,把心态放低,用心学习会让你更有所得。
职场新人梦见别人开枪打自己。
主工作状态进入恢复期,虽然项目进展不大,但是会逐渐摸索到一条更明确的发展道路。人际上暂时的忍让反而对你更有利。
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睡眠不足,情绪不好,会多疑。
离异丧偶者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主旅行,可,但途中要留意。
生意人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主钱财方面合伙时要搞清楚对方底细,知己知彼,才能成功。
老人梦见别人开枪打我。
则近期运程万事如意。如果不谦虚,反而骄傲横行,则容易招到祸害。
梦见有人开枪打我和我男友。
预示会见到失散的朋友。
鳏寡孤独者梦见有人开枪打我和我男友。
预兆有机会旅行,吉。
待考者梦见有人开枪打我和我男友。
预兆考试成绩一般。
有的人教案篇三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有的人教案篇四
23假如(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9个生字,书写“食、场”等字,感受字的形体美。
2、初读课文,把住重点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词,学习书写,记忆易错字。
2、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指导,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苹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师讲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
上课之前,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
从前,有个小男孩,叫马良,他有一支神笔,哗,这支神笔可神啦!他画蝴蝶,蝴蝶就翩翩起舞,画小马,小马就会嘀哒嘀哒地跑起来……总之画什么就有什么。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
2、师生交流,揭题《假如》。
假如你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指名说(三、四名)。
假如有一支这样的神笔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假如》。
师板书:假如,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自由读,同桌读。
你找到神笔吗?(生:没有)没关系,我请来了魔术袋帮忙,只要你记住它们的名字,魔术袋就会带你去找神笔。
先自由叫叫它们的名字,再读给同桌听。
(2)请小老师带读,师正音,再齐读。
哪位同学来叫第一排魔术袋的名字?(生读一个生字)其他同学跟他读!
(请读音准的两个小老师带读,此过程老师重新带读,来强调易读错的字,如:良、缩、康、操)。
好,全班大声地叫它们吧!(一个字读两遍)。
(3)去拼音,开火车读。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吧,火车来咯!(出示课件)。
师:火车火车哪里开?生:这里开这里开!
师:你的火车往哪开?(一小组读完后问)生:往左开(或往右开)。
3、识记字形(重点问:缩、遥、健、操)。
谁来告诉魔术袋?
4、拨荷叶游戏,学词语。
(1)自由读,齐读。
同学们把名字都记住了,魔术袋就带我们上船去找神笔了。(课件:袋渐变小,放入船里)好,我们出发!
(课件:荷叶挡住去路)河上的荷叶妹妹们睡着了,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来,睡来叫醒她们,请她们让让路。
一个同学声音太小了,叫不醒她们,我们全班一起来!(点击荷叶,荷叶拨开,船前进)向果园前进!
三、再读课文,领会诗情。
我们终于来到果园了。(课件出示果园)。
果园的阿姨有话想对我们说,认真听听: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果园,你们想找的神笔就藏在苹果里。可是你们要把课文读通,才能送苹果给你!
那我们赶紧来学课文吧!
1、听课文录音,弄清楚:课文分为几小节?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是什么?
2、重点引导突破朗读难关。
我们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这四句话(出示课件)。
(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2)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4)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再指名读(第一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两名生读这四句话)。
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谁能读得更好?
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了,请听。
谁还能比老师读得更好的?!(指朗读好的一个)。
读得多好啊!其他同学也像她这样读吧!生齐读。
3、分四人小组,选其中一节读。
下面,请同学们从前面三小节中选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读给你小组的同学听。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师巡视指导。
4、派代表读,生评价。
师:1,2,3生:坐端正。
(读通奖个苹果,里面都没苹果。)怎么都没有的呢?
全班来读试试看!
5、学生齐朗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真好!婆婆刚才送了个大苹果给我们班,看(出示大苹果,师打开苹果,里有神笔),神笔终于找到了!
只有一支神笔,给谁呢?下面我们来赛一赛,看谁能把“食、场”写得最好就送给谁!
四、指导书写难写的字(食、场)。
1、观察,发现。
看看书本,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食”字写好呢?指名说(观察书上的田字格作回答)。
写“场”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2、师范写,生练写。
请看老师来写这两个字,你们书空。(课前板书好两个田字格)。
好,你们在书本上写写这两个字,看哪位同学写得最好看?
3、展示、欣赏、评议。
展示写得最好的,送大苹果,里面有神笔。
要同学仔细观察,认真写就可以把字写好的。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下课!
五、板书。
23假如。
作者邮箱:873056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的人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1)“永远记住他”。(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三、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课外延伸。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六、课内练习。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七、课后练习。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有的人教案篇六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与人民为敌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为自己,想不朽,他活着别人不能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俯身给人民当牛马,为革命,愿牺牲,他活着,别人更好活。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4、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1、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明确〗分别是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人生目的、社会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对比的。
为人民鞠躬尽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却恬不知耻、自我标榜。
利用权势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为革命不惜牺牲。
极端自私不惜牺牲自己。
2、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果因关系(总分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因果关系(前三段写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后三段则逐一写出人民对他们的不同回报)、逐一对应的关系。
〖明确〗想“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弃,死后也只能遗臭万年,“烂”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风”劲吹(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将一片青绿(甘愿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将会后继有人)。前句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讥讽、嘲笑、鞭挞、讨伐;后句是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明确〗“垮”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的失败下场,“烂”表明他们会遗臭万年。“抬举”在这里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三部分写人民对两种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6、诗歌采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使正反面人物对比得更为鲜明,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7、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明确〗有很多方面的道理,例如: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应该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纪念鲁迅,是因为鲁迅有高尚的人生观、伟大的人格,我们应该像鲁迅那样,为人民而活着,勤于工作,乐于奉献,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那些瞧不起人民大众甚至与人民对立的人,那些一心为自己谋私利的人是渺小的,他们只能被人民大众所唾弃。
七、归纳主题。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讨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读者,议论用语形象生动。
(一)人生活着——死了(虽生犹死)。
价值死了——活着(精神永存)。
(二)。
1.对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态度俯身“当牛马”,恭恭敬敬不同。
2.人生为自己,“想不朽”表现目的为革命,愿牺牲。
3.社会他活着,别人不能活影响他活着,别人更好活。
(三)。
1.人民把他摔垮人民永远记住他不同。
2.名字“烂得更早”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3.“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教案篇七
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
一课时。
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
2、我的积累。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一个“活”指肉体活着,第二个“活”指精神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个“死”躯体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也无法逃避。古往今来,多少哲人和诗人对此惆怅过,悲叹过,思考过,议论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生死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一种生死观,“好死不如赖活”又是一种生死观。而诗人则彻底抛开生死的自然状态,把它幻化为意识形态。生死的界限变做道德的、审美的判断。于是,有的人生即死,有的人死即生。这在科学上是不可思议的,在艺术上确是真实可信的;这里情感的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2、比较学习诗歌第二、三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思考这两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互相照应,2、3、4节分别照应5、6、7节。
2、3、4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5、6、7节每一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每一节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的人的称颂。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题词》。
作者借鲁迅的诗来表现鲁迅的高尚品质。
(出示幻灯片9、8,齐读)。
(4)这两种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a:
(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
(2)“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
(3)“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b:
(1)“永远记住他”。
(2)“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
(3)“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再次品读诗歌。
要求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1、迅速默读全诗,体会:“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讨论后明确: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纪念鲁迅,那么把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者“纪念鲁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扩大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普遍意义。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上图书馆借阅或上网阅读臧克家作品《老马》、《罪恶的黑手》。
有的人教案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对比写法的好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xx,怀着xx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xx和xx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一种人。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xx,去世后xx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xx节)。
第二部分(第xx节)。
第三部分(第xx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三)拓展延伸。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xx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相关链接。
臧克家(1905~2004)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有的人教案篇九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1、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到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臧克家:详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从三个方面考虑:对比对象;对比角度;对比内容。他们的表现和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恭恭敬敬,全心全意;结果:人民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为革命,愿献身;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对社会——让别人活得更好。结果: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作威作福,任意欺压。结果:把他摔跨
对人生——为自己,想不朽结果:烂得更早
对社会——使别人不能活,结果:下场可以看到
总结问题答案: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种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见上分析。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第二教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
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四、分析诗中的议论。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
六、布置作业。
有的人教案篇十
1、理解诗歌深刻的,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活、死、俯、骑。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有的人教案篇十一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来了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二、熟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内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与人民为敌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为自己,想不朽,他活着别人不能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俯身给人民当牛马,为革命,愿牺牲,他活着,别人更好活。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4、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六、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1、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明确〗分别是从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人生目的、社会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对比的。
为人民鞠躬尽瘁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霸道却恬不知耻、自我标榜
利用权势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为革命不惜牺牲
极端自私不惜牺牲自己
2、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果因关系(总分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因果关系(前三段写两种人对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后三段则逐一写出人民对他们的不同回报)、逐一对应的关系。
〖明确〗想“把名字刻入石头的”,活着早已被人民唾弃,死后也只能遗臭万年,“烂”既道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而一旦“春风”劲吹(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将一片青绿(甘愿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将会后继有人)。前句是对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动派的讥讽、嘲笑、鞭挞、讨伐;后句是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的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明确〗“垮”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可耻的失败下场,“烂”表明他们会遗臭万年。“抬举”在这里是推崇、尊崇的意思,“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拜、无比爱戴的深厚感情。
小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两种人的生死进行评价;第二部分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三部分写人民对两种人的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6、诗歌采用对比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使正反面人物对比得更为鲜明,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7、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明确〗有很多方面的道理,例如: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应该如何对待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纪念鲁迅,是因为鲁迅有高尚的人生观、伟大的人格,我们应该像鲁迅那样,为人民而活着,勤于工作,乐于奉献,追求最有价值的人生,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那些瞧不起人民大众甚至与人民对立的人,那些一心为自己谋私利的人是渺小的,他们只能被人民大众所唾弃。
七、归纳主题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讨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读者,议论用语形象生动。
(一)人生活着——死了(虽生犹死)
价值死了——活着(精神永存)
(二)
1.对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态度 俯身“当牛马”,恭恭敬敬不同
2.人生为自己,“想不朽”表现 目的为革命,愿牺牲
3.社会他活着,别人不能活影响他活着,别人更好活
(三)
1.人民把他摔垮 人民永远记住他 不同
2.名字“烂得更早” 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3.“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教案篇十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对比写法的好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以鲜明的对比,抒发作者的感情,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用“∕”标出语气的停顿,用“”标出重音。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2、《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xx,怀着xx情感而写的。
3、“有的人”诗中指xx和xx的人。鲁迅先生属于一种人。全文采用对比手法,褒贬鲜明。作者从鲁迅生前xx,去世后xx这两点来表现他的伟大。
4、我能理解诗句中的几个词语。
5、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xx节)。
第二部分(第xx节)。
第三部分(第xx节)。
6、我有几个问题要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三)拓展延伸。
某xx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xx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相关链接。
臧克家xx(1905~20xx)他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xx年10月,他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同年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有的人教案篇十三
1、理解诗人运用比较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必须要真诚: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务必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此刻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但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资料,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比较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比较,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比较的手法,但每一次比较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比较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以前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
他已经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学习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谈自己的体会:这篇散文《怀鲁迅》是郁达夫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散文,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感情也基本一致。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鲁迅的死发出了贩通电报,荟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