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课堂教案(实用19篇)
教案应当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测性,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要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需要对所教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学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编写教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规范和原则。编写教案前,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至关重要的。教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一
生3:月光如水
生4:《静夜思》这首诗中也写到了月光,“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板书课题。
师:知道的真不少,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生1:文章写了他与穷兄妺俩的一件什么事?
生2: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生3:贝多芬在这首曲子里要表达自己的什么感受?
生4:他的这种感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生5: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自由读。
师:读了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生1:女孩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很崇拜他。
生2:盲女孩家很穷,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生3:贝多芬是一位很善良的人,他对穷人有同情心。
生4:贝多芬演奏的曲子太好了,兄妺俩都陶醉了。
师:问得好,真会动脑筋!
生7:老师,我知道为什么?
师:请讲。
生7:这首曲子是他现想出来的,
师:这叫即兴创作。
生7:对,他即兴创作,害怕忘了,所以才飞奔回客店连夜把刚才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生8:他为什么能够即兴创作?
师:也就是说是什么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呢?问得太好了,抓住了最关键的问题。现在咱们就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3:弹得断断续续的,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生读。
师: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女孩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
生2:兄妺俩相互体贴。从哥哥的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女孩很善良。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女孩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女孩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生1:盲女孩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女孩听到贝多芬演奏的音乐太激动了。
生:很激动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女孩再弹奏一曲。
师:是的,他想为女孩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师:借着这清幽的月光,心情激动的贝多芬开始即兴弹奏了,他的琴声带给这对穷兄妹什么感受呢?练习读课文的第九小节。
生读。
师:请同学们再重点练习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体会怎样读才能读出景物的变化。
生练读,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
师:同学们读这几句话,语气由轻而重,由缓而急,你能想像到乐曲的旋律吗?
生:乐曲的旋律也应当由轻而重,由缓而急。
师:能由乐曲的旋律想像到贝多芬弹奏时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吗?谁来表演表演。
生表演,开始动作优雅舒展,面带微笑,后来动作迅速而有力,整个身体都晃动起来。(众笑)
师:演得好。能由此领会到贝多芬赋予乐曲的情感吗?
生:老师,我明白了,贝多芬表达的正是自己见到盲女孩前后的感情。
师:真聪明!结合贝多芬见到盲女孩前后的情感变化再来读一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
生再读。
师:月光曲多美啊!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小节。
(生读)
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陶醉”是什么意思。
生:从“苏醒”一词我觉得“陶醉”是说兄妹俩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贝多芬走都没有发觉。
师:真会动脑筋。等他们醒来之后,兄妹俩会交谈些什么?前后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一会儿给大家表演表演。
(生讨论)
表演过程略
1、搜集《月光曲》,认真地欣赏欣赏。
2、练习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贝多芬传》
板书设计:
(好奇)
听到琴声————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轻柔、舒展
(感动)
史妹对话————进屋演奏月下海啸图——急促、剧烈
(激动)
巧遇知音————再弹一曲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二
生: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而且是一首钢琴曲。
板书谱写
师:你还了解到什么?
生:月光曲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生:这个故事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生:贝多芬是100多年前写的。
师:你能不能把这几个词组连起来说说
100多年前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 传说 故事
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接下来会写什么?
生:传说中是怎样谱写成的。(生回答没有说“传说”,老师及时进行了补充。告诉学生“传说”可以有虚构的成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咱们基本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出示课件,进入情境。
生:他看到了一个小茅屋。
生:他看到了路边高大的树林。
生:他看到了皎洁的月光。
师:这样的环境用一个词形容“幽静”。
师板书,学生读。
师: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一段优美的旋律已经在贝多芬心中酝酿。他情不自禁被琴声吸引走近茅屋。
自由读对话
师:看从这段对话中听到了什么?
生:他听出姑娘很想听他的音乐会。
师:你再读一遍,读出她的心愿。
生读
师:接着贝多芬听出——
生:姑娘对音乐的渴望。
生:姑娘很想去听他的音乐会。
师:再来听哥哥的话。
生练习读
师:哥哥想说——
生:那张入场券太贵了。
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哥哥是什么心情?
生:很无奈
师:你来读
师:贝多芬听出了他们对音乐的渴望。
师:是啊,我们来读读姑娘的话,读她对哥哥的安慰,你最想圈出哪个词?
生:我想圈出“随便说说”,她不想让哥哥感到很内疚。
生:我圈的是“难过”。
师:妹妹说,“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谁圈了这个“罢了”。
生:就是算了
师:大家把“罢了”圈出来,把“很想听”写在旁边。
点生读
师:我看得出你很无奈,男女生分角色读。
分角色朗读
师:贝多芬从这段话中听出妹妹很想听音乐,感受到哥哥的无奈。
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师:贝多芬觉得自己应该走进去。
生:他想听听。
师:贝多芬觉得自己应该走进去。
生:他多想为穷人弹奏一曲。
师:他觉得他必须走进去,为穷人弹奏一曲,就这样,他没有敲门就走了进去。
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男的正在做皮鞋,女孩是一个盲姑娘。
师:贝多芬发现那个姑娘竟然是一个盲姑娘
师:贝多芬弹了一曲满足姑娘的心愿,为什么要再弹一曲?
生在书上批注,把你的话写在边上。
生:贝多芬心里很惊讶
出示盲姑娘听得入了神……
师:谁来读
生:你读出了两个感叹号。
师:她为什么而激动?
生:她竟然听到了贝多芬亲自为她弹奏的曲子。
生齐读
师:贝多芬想:她竟然能听出是我弹奏的曲子,这难道不是我的知音吗?
生读“您爱听吗?我再为您弹一曲。”
师:此时,刚才散步时那如诗如画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此时还多了热爱音乐的知音。
画面渲染,出示“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师:贝多芬把曲子记录下来就是《月光曲》。
师:谁把这个过程完整地说下来。
生:贝多芬去散步,听到一个小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琴声,就走了进去,遇到了知音,就弹奏出了《月光曲》。
师:这段话很美,大家回去读一读,咱们下节课再学习。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四、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板书: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四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6、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长》;
3、预习语文天地——读一读。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五
1、知识与能力:了解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环境、内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趣
二、检查预习:1、作者2、字词
三、展示目标
四、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看朗读视频)
1、概括内容
2、谈感触最深的地方。
(二)默读思考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
2、为什么谈完一曲又弹一曲?
(三)合作探究
1、《月光曲》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一共几幅画面?(联想)
2、体会朗读节奏,练习朗读。
(四)欣赏名曲
(五)评说人物
五、作业:课外阅读《贝多芬传》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六
(生自由谈)。
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1、交流收获:
(1)同学们已经读了这个故事,那么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质疑问难: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是想进一步探究的内容?(根据学生问题的多少确定是直接交流还是小组讨论再交流)。
3、梳理问题:确定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并相机板书。
4、交流并明确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问题你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总结归纳出这节课将要运用的学习方法)。
(目标: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想象、交流等的阅读实践过程中,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并从中受到感染)。
(一)了解弹奏月光曲之前的情境。
(目标:了解曲子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1、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
我们知道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了两首曲子,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前8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他为什么要弹第一首曲子?又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呢?然后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试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生自由读书,边读边体会。
4、全班交流。
6、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灵活引导,可用交流引导体会,也可引导朗读盲姑娘的话体会等,使学生体会到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激动)。
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8、感情朗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小结:通过刚才读书交流我们体会到,刚开始贝多芬是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来弹一首曲子给他们听的,可是接着他发现盲姑娘不仅非常热爱音乐而且非常懂音乐,他感到非常高兴、激动,于是产生了激情,要再弹奏一首。
(二)透过穷兄妹俩的联想,想象月光曲的内容,体会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1、师:当穷兄妹俩听到这首曲子后,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出描写兄妹俩听着曲子产生的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2、他们看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3、同学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试一试你能看到怎样的画面。(生再读书想象)(目的是凭借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了解乐曲内容,为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奠定基础)。
4、交流,读了这些句子,你看到怎样的画面?
7、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试一试透过乐曲和穷兄妹俩的联想,你能体会到贝多芬怎样的感情?(继续播放音乐,学生读书)(目的:着重凭借语言文字,其次是音乐的烘托,体会到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8、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音乐的旋律,读出穷兄妹俩的惊喜,读出贝多芬感情的变化,(齐读第九自然段)。(目的: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情感达到高潮)。
10、师引导齐读最后一段:穷兄妹俩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而贝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成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1、朗读全文,再次质疑。
这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里面不仅表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更体现了他的这种对盲兄妹对贫苦人民的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有感情地读一读全文,再来体会一下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同时,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问题。
2、师: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贝多芬这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边听边像刚才这样展开自己的想象,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大家共同交流。也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将这位音乐家的故事记下来,再次感受世界著名音乐家的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七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是读懂本文的基础,充分读好文章的主体部分――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抓住重点段落,想像《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4.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会正确书写并能正确运用本课写字表中要求写的11个字。
5.集体创作班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欲望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简单介绍贝多芬。(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2.教师小结或简介贝多芬生平及音乐创作。
[点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二)就题提问,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提问。学生可能会提出:《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贝多芬为什么创作月光曲?……(老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在学生提问后,同桌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同桌,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不需统一问题,确保学生个性化阅读,但均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5.同桌交流。
6.个别提问。
(三)细读课文,探究创作原因
1.独立阅读。理出全文层次,找出重点部分。
(1)读: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2)说:同桌说一说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特定环境中,创作出《月光曲》的;
(3)思: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
(4)悟:《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总结出创作原因,说说《月光曲》的创作说明了什么。
3.鼓励学生根据描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的有关内容,大胆设计板书并交流。
4.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启发想像(在学生说出原因后,想像贝多芬会怎样想?)
(四)重点品读,体会乐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
1.默读第5~10自然段,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与同桌互读)
播放《月光曲》录音。
2.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3.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对《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的理解。(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作画,描述……)
(五)配乐朗读,感受感情变化
1.自由朗读,揣摩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变化。
2.师生配乐朗读,感受贝多芬创作过程中的感情变化,表达自己的情感。
(1)同桌互读、交流。
(2)教师范读、指导。
(3)配乐轻声读课文(自由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体感悟。
(六)自主学习生字
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本课的生字编成练习题自己做或和同学交换做,做完后,同桌或小组交换检查。
(七)课外延伸,集体创作班歌
结合“初显身手”组织学生集体创作班歌。
1.依据“笔下生花”设计的内容互相交流,组织大家选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曲子。
2.讨论确立班歌主题。
3.小组合作填词。
4.汇报演唱。
5.评选最佳作词和最佳演唱者。
四、案例点评
1.重视情感调动。《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也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人物和作者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和思想变化,均以饱满的激情为基础。要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2.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问题是创新的开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参与学习;带着问题去读书、思维、探究、交流,我们就应培养学生这样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重视学法引导与培养。要使学生从“读会”到“会读”,必须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找重点,抓住重点品读体味,鼓励学生设计板书,设计作业,具体有形地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文实践。
(评析:宁夏灵武市教研室吕玉素)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八
月光曲是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名曲。关于它有怎样的传说?贝多芬到底是怎样的人?这些问题是学生先睹文章为快的动力所在。
对音乐知之甚少或缺乏兴趣的学生会感到文章的联想部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课景美情深,通过描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教学时,可运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助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读中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深情。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当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感悟,培养想象能力。
以读代讲,以读助学。
信息资料 。
《月光曲》录音磁带;贝多芬生平介绍及其他相关音像资料。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当中培养想象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2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题目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清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1,你们最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隐藏着呢。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寻找“《月光曲》的曲调”。请认真读课文,画出暗示《月光曲》曲调的句子。
2。请大家自由读句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月光曲》的曲调可能会是怎样的。师出示几种曲调供大家选择,并说明理由。
a.舒缓——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缓
c.舒缓——激昂——明快
3.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耳听听《月光曲》,看曲调同大家理解的是否一样。
(让学生集中全力解决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以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这段曲调是贝多芬用钢琴弹奏出来的,大家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段曲调表现出来?
(1)学生练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读出句子的高低快慢、抑扬顿挫。
(4)学生背诵。
(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进行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生自由发言……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多彩的联想,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1.出示屏幕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引导学生把这段话与原文对比。
(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懂了课文之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高年级学生尤为重要。)
小结: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写文章的时候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投影出示,要求学生加以补充润色,使文章更美。
荷 花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一片荷叶后面,一只蜻蜓在上边飞来飞去。
4.生读,互评,帅计,修改。
(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确有所得。)
练习
用一两句话表达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
(在扩展想象的同时,也扩展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手段与方式。)
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
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词语吗?
———————————————————————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月光曲
听对话
贝多芬 受感动 即兴创作
作曲家 弹曲子 伟大人格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
上一课大 家和 老师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文本的回忆,很快进入新的学习。)。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两首歌谣,体会“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歌谣,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歌谣:a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1)谁先来读读歌谣,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带着向往、欣喜等情感)。
(3)齐读。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歌谣的美感,并且锻炼想象能力。喜欢上民歌民谣。)。
(3)自由读。读出感受。
(4)指导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齐读。(在读中相机引导感受芳香的音韵。)。
(设计意图:先谈自己的感受,再体会作者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循序渐进的完成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想象情境、动情品读,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点,感受文本的情感内涵,让母亲美丽智慧的形象伴随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学习三首童谣。
过渡:母亲的歌谣让小院立即飘满了芳香的音韵。母亲还为我唱童谣。
1、我们再来读一读童谣。
(出示:三首童谣:
b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多读读,并说说原因。
3、找生读。
(三)理解两个“长”字的不同用法。
母亲不是不识字吗?她怎么会那么多的歌谣、童谣呢?
1、默读五自然段,用笔圈画。
师巡视,相机点拨。
2、全班交流:
相机出示:(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四)学习故事、谜语部分。
1、母亲除了用歌谣给了我启蒙,还用什么给了我启蒙?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故事 谜语。
2、找生读讲故事部分。
3、母亲讲了哪些故事?她还会讲哪些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很容易学懂,便设计了以读代讲,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疏密得当。)。
(五)学习最后部分。
1、自由朗读,能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找生说。(感激、怀念……)。
3、带着感受读。
4、齐读。
6、带着感激、怀念再读:(出示)。
感谢您,母亲。
是您用那一双勤劳的手。
为我打开了。
民间文学的宝库。
给我送来。
月夜浓郁的诗情。
……。
三、总结升华。
1、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出示:母亲,您可曾记得------。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母亲说些什么?
2、生根据自身感受,完成写话练习:
3、深情朗诵。
4、母亲什么都不记得了,而我们还记得那些歌谣,师生齐诵歌谣。
四、拓展延伸。
1、继续搜集民歌民谣。
2、阅读孙友田作品。
自评:本文是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的一篇叙事散文。“言美情浓”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促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诗化的教学语言,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欣赏语言,触摸语言。个性化阅读的倡导,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使他们在对话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教学过程]。
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
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
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
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
4、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1、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
[教学反思]。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过去的“听”,转变为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在“读中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专家点评]。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一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六年级最后一章节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
生1:10的平方等于100。
生2:8的平方等于64。
生3:7的平方等于49。
生4:3的平方等于9。
生5:9的平方等于81。
生6:5的平方等于25。
生7:4的平方等于16。
生8:1的平方等于1。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学习过的奇数和偶数有哪些呢?
生9:像1、3、5、7、9这样的数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奇数。
生10:像2、4、6、8这样,是2的倍数的数就是我们学习过的偶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再来看一看,谁是计算小能手呢?
生11:1+3等于4。
师:好,请坐,下一题。
生12:1+3+5等于9。
师:好,下一题。
生13:1+3+5+7等于16。
(学生开始计算)。
二、独学质疑,合作探究。
师:我们根据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这里,老师手上的是?
生合:正方体。
师:现在请大家来抢答,正对着你们的面,有多少个正方形?
生13:正对着我们的面一共有1个正方形。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14:这个面一共有4个正方形,其中红色的一个,黄色的3个。
生15: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2×2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4个小正方形。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17: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3×3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9个小正方形。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5: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4×4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16个小正方形。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二
张燮林祖籍江苏镇江,1940年生于上海,从小喜好打乒乓球。作为乒乓球运动员,他曾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团冠军;在第27届世乒赛上与王志良合作首次为中国队夺得男双桂冠;第31届世乒赛,他又和林慧卿合作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混双冠军。1972年至1995年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率队获得十届世乒赛团体冠军、1988年奥运会女单前三名、1992年年奥运会女单、女双冠亚军。培养了邓亚萍、焦志敏、黄俊群等一大批世界冠军。1996年被国际乒联授予第一位“世界最高教练员荣誉奖”。
目录简介轶事乒乓心荣誉奖项收缩展开简介。
张燮林,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十八岁时在上海市乒乓球比赛中获男子单打亚军。直拍长胶削球打法,削球旋转性强,变化多,以守为攻,积极主动。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第三名。1963年在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双打冠军(与王志良合作)和男子单打第三名,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双打冠军(与王志良合作)和混合双打亚军(与林慧卿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1971年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混合双打冠军(与林慧卿合作)。196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63年起六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2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1979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同年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在任教练期间,率领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称雄世界乒坛多年,战功累累,连续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世界冠军,为中国乃至世界乒乓球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多次受到党和国家的各种表彰。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李富荣进行乒乓球表演。1996年被国际乒联授予第一位“世界最高教练员荣誉奖”,2008年,广州第49届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荣获国际乒联杰出贡献奖,现任国家体委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乒协副主席。张燮林挂帅的中国女队参加世乒赛,一共夺得10次女团冠军,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而中国队参加的奥运会乒乓球赛,女单冠军从未旁落。国际乒联在第四十六届世乒赛期间给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顾问张燮林等5人颁发了奖牌。此前,国际乒联下属的斯韦思林俱乐部已将他们列为该俱乐部名人堂成员。与张燮林一起进入名人堂的还有梁戈亮、郭跃华、曹燕华、江嘉良。张燮林,前任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在他的培养和率领下,中国女子乒乓球涌现出葛新爱、曹燕华、童玲、焦志敏、邓亚萍等一批批世界级强手,使中国女子乒乓球长时间占据世界女子乒乓球的顶峰。从主教练位置退下后,张燮林并没有轻松,又担任了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球管理中心的副主任,继续为自己钟爱的事业忙碌着。上海的人口比较密集,张燮林上小学时根本没有什么体育活动,有一个乒乓球台就算是不错了。但当时是有规定的,3年级以上才能上球台打,张燮林没上到3年级的只能在地上打着玩。上海的黄昏,在街旁商店微弱的灯光下,放学后的张燮林和小伙伴们用粉笔画个乒乓球台,开始了自己的乒乓之路,而这一刻的情景又是让人如此的熟悉。或许,许多人有过相同的经历,不同的是,张燮林将自己以后的岁月全部给了这个跳动着的小球。1958年,张燮林到了上海闽行区的上海汽轮机厂技校。在技校里很少有机会打乒乓球。当时,上海市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张燮林也参加了,一直没有被淘汰。他只好向技校的老师请假,每天下午3点从汽轮机厂技校坐长途车到市里比赛。那时的路是泥地,不像现在有高速公路,单程估计要1个半小时,来回就要3个小时,就这样来回奔波。说起来很有意思,当时家里反对张燮林打球,说他每天跑这么长的路,还要花车马费,就不许他再打了。想让他学一门技术,将来混一个3级工、4级工的也好。而上海的比赛是淘汰赛,张燮林想,如果他被淘汰了就不再打球了。可是他打一场嬴一场,居然打上了名次。这里面有个故事:汽轮厂有一个会计是乒乓球迷,他听说汽轮机厂有一个叫张燮林的在上海市的比赛里打得不错,于是他就在厂里到处找,后来问到张燮林的师傅,说:“咱们厂有一个叫张燮林的你知道吗?”他师傅奇怪地说:“张燮林不就是我徒弟吗,他还会打乒乓球?”后来上海市发了个通知到汽轮机厂,老师傅告诉他:“哎,你带上脸盆、牙膏、牙刷,到市里集训去。”就这样,张燮林离开了汽轮机厂,一直到现在。
轶事。
魔术师的魔术。
1961年的北京,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张燮林的直板削球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对手。赛后,日本名将星野说:“张燮林的球就像打不断的杨柳。”日本的另一名选手三木则说:“我总觉得张燮林的削球像是火,呼地一下烧起来,一点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日本人说的这些话都是瞎吹捧,他们比赛输给我了,把我说得厉害些,面子上好过点。我们在张燮林面前提到当年的辉煌,张燮林依然谦虚。给我们讲了他当年改打削球的经过。我原来是打攻球的.,一次,我看见上海的一些老将打削球,姿势又潇洒又优美,于是我就弃攻为守,改打了削球。打了一段时间的削球后,我进了上海队,偶然间发现了一种胶皮,这种胶皮的颗粒比一般的胶皮长了一点,再加上我平时削球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打了所谓的“长胶”。回想起自己的运动生涯,张燮林的故事中难言轻松。那是在27届世乒赛的单打比赛中,有一天我总共打了30来局比赛。打到最后一场比赛,我的对手是日本的荻村,一位老世界冠军。这场球打得非常精彩,大家不光是比体力,而且比毅力、比智力。荻村的战术用得非常好,他知道和我常磨吃亏,便采取速战速决的打法,发完球便一扳强攻,我要么救不到这个球,要么就接过去他也打不到,看起来球不是很精彩,但比分咬得很紧,这场球我嬴得十分艰苦。打完后我已经筋疲力尽,眼睛虽然睁着,脚也在走,但周围的事情都记不得了。第二天,大使夫人问我,“你打完了,我打你头你知道吗?”我说记不得了。她又问:“是谁给你拿的包你知道吗?”我说我也不知道。后来,她告诉我,是荣高棠主任给我提的包。
好脾气的指导。
每次和张指导见面,张指导都是笑眯眯的,于是私下里认定张指导是个好脾气的人,在张指导手下当队员一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真的是很奇怪,我爱人和队员在一起聊天的时候经常问:“张指导这个人脾气很好,人很好的。家里两个小孩他也从来不打的。你们为什么老怕他呀?”对于这点我自己也觉得奇怪。可能是我这人有一条规矩,只要在训练场上,一拿起球拍,就必须认真对待。在比赛上,就必须顽强的拼搏。假如队员不好好训练,比赛负责任,那咱们该开会就开会,该站队的站队,一定进行批评教育。做教练的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让队员心服口服。恐怕就是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较真,让队员在慈眉善目的张指导面前总感觉到一种压力,一种不能松懈的动力。也正是如此,从葛新爱到邓亚萍,在张燮林的带领下,中国女子乒乓球一直站在领奖台的最高处,问起张燮林有没有计算过带队拿过多少个世界冠军,张燮林不好意思地说,心思全放在训练比赛上了,自己的队员究竟拿过多少个世界冠军,竟真的没有计算过。每次大赛,其实我的心里也紧张。坐在教练席上,镇静是装出来的。因为大家都在看你,不光是我们自己的队员,和我们交手的队员和教练也在看。如果沉不住气,人一看你心里没底,斗志就上来了。所以紧张也不能表现出来,要有自控能力,要控制自己。因为场上的运动员已经很紧张了,这时回头一看教练,哎,教练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里自然踏实了。这样就坚定了队员在每一个球上的信心,把技战术水平发挥来。每到大赛,换了环境,场地、灯光、球台都变了,伙食也不一定习惯,虽然对每个队员的实力心里有底,刚开始比赛时也不免紧张,等到看队员打了两三场比赛,就大概知道下面的球能打到什么程度,我们能拿多少牌子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于是,我们在赛场看到的,总是那个镇定稳重、面授机宜的张燮林。
乒乓心。
从小迷恋乒乓球,对这个旋转多变的小球的爱伴随着张燮林走过了自己一半的人生路途,张燮林心里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着自己亲手调教的队员站在世界冠军的奖台上。从队员到教练,到管理者,张燮林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在做人上,对党要忠心、对父母要有孝心、对公共事业要有爱心,做人要宽心、对人要诚心、对事业要有责任心、对不义之财不要贪心;在管理上,对队员反复出现的错误,要做到苦口婆心、同志间发生矛盾要谈心、对别人新的打法要有好奇心……正是在这许许多多心的指引下,张燮林把自己无私地交给了乒乓球,这个国人为之振奋和欣慰的事业。而面对自己的家人,说了许多次要还感情债的张燮林至今依旧是借债人。
荣誉奖项。
中国乒乓球队在49届世乒赛团体赛中高歌猛进,中国乒坛也再得殊荣。张燮林和孙麒麟获颁“国际乒联贡献奖”,其中孙麒麟是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裁判。“国际乒联贡献奖”是用来奖励在世界范围内为乒乓球运动做出积极贡献以及在本国、本地区的乒乓球运动发展中有突出建树的人,此前国内乒坛名宿庄家富、许绍发等人都获得过这项荣誉。昨天进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决定授予张燮林和孙麒麟这个奖项。张燮林是老一辈的世界冠军,外号“魔术师”,后成为中国乒乓球女队的主教练,率队多次夺得过世界冠军,战绩彪炳。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三
师: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读得响亮,他是我们的课文题目,也是贝多芬的一首夜曲,你再把他当作乐曲读一读。
生:读。
师:你猜一猜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你最想干什么?
师:语文课不是音乐课,音乐的旋律要到课文中去听,轻快速浏览,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浏览,第九节。
师:读一读,你听出了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
生:自学。
师:月光曲是怎样的旋律?
生:平和的旋律。
师:读出来。
生:“他好象面对……”
师:你听出了怎样的变化?
生:越来越高。
师:再后来你听出了怎样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师板书:
旋律 舒缓 起伏 激越。
师:你来读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读,读出这种高昂的旋律。这是我们从文字中听出的旋律的变化。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生:个别读。
生1:很轻松。
生2:很平静。
师:再读读,注意抓关键词。
生3:我觉得贝多芬欣慰,听到在这幽静的小路上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
师:带着愉快的心情,他走进了小屋,有人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读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的心情。
生1:姑娘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师:读读相关句子。指导读。
生2:小女孩很想听贝多芬弹这首曲子。
生3:姑娘很无奈,只听过几遍。
生4:哥哥很难过,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师指导读出哥哥难过的心情。
生5:姑娘很沮丧。
生6:姑娘的心情很矛盾。
师:他体会到矛盾的心情,你体会到了吗?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随便说说”。
师:为什么这么说?屋外的音乐大师是怎样的心情?
生1:贝多芬同情他们,想立刻进去为他们弹。
师:板书:同情。贝多芬走进屋子又是怎样的心情?他看到了什么?读一读。
生:读“……窗前……”
师:太轻松了,再读一遍。你听出了贝多芬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十分感动。
师板书:
感动。
问:贝多芬怎么弹完一首又弹一首,读读这三段,想想为什么?
生:轻声读,师巡视指点。
生1:因为姑娘听出是贝多芬。
生2:姑娘是他的知音。
师:从哪里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
生:姑娘从音乐中能悟出贝多芬的情感。
师:读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生:齐读。
师:知音难求。查了资料,有人知道贝多芬的性格吗?
生:性子直的人,很耿直,性格狂燥。
师:贝多芬一生很孤独。就在茅屋,贝多芬遇到了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激动的又何尝是盲姑娘,贝多芬也非常激动。
生:齐读盲姑娘激动的句子。
师:出示图片,师深情过渡……面对这如水的月光,面对这盲姑娘,此情此景,灵感汇集指间,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曲子。
生:欣赏。
师:读读第九段。
生:配乐深情朗读。
师:美中不足:“似的”没有读准。
在英国有句谚语:音乐是耳朵的眼睛,读了月光曲,就理解了,贝多芬也给了盲姑娘一双眼睛。
生:读读下面的句子。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从“飞奔”感受到贝多芬怎样的心情?
生1:着急。
生2:十分欣喜。
师:一种欣喜,一种激动。
总结:
这被音乐界誉为美丽的传说,这传说最打动人的是什么?
出示: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板书: 。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动。
【专家点评】。
1、课堂教学主线清晰,围绕月光曲进行教学:
从曲子的旋律到曲子的情感,再到诞生的过程,一直延伸到折射出的人物的情感。这样的思路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
2、贝多芬的性格,然后他遇到了一个喜欢他、理解他的姑娘,贝多芬是多门的感动?可见这样的情感撞击了贝多芬的心灵,因此它急性创作了这样的曲子。不知这样的传说想象是否真实,把这种普通人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我们很多语文课往往把普通人的情感漠视了,一个曾经说过,一个人力普通情感有多远,就离文化有多远。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更利于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
3、没有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逐层感悟。要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环节不多,但步步深入。
4、评价语言力度大而不失中肯。
一点商榷:
在精致的同时是否老师占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太多了一点?许多地方是点到为止,学生自我解读的时间和程度还不够,如果在让学生走进去一点,我想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一点。公开课残缺一点怎么办?如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话,那残缺一点就一点吧。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四
师: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文章的第二小节,仔细体会一下贝多芬的心情。
生读。
师:从“幽静”一词能想像到什么?
生:光线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围很安静。
师:对,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心情吗?
生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
生3:弹得断断续续的,肯定不熟悉,有没有人教他?
师:体会得好,所以他就——。
生:走近茅屋。
师:接下去读第三小节,继续体会他的感情。
生读。
师:从兄妺俩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姑娘渴望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是怎么弹的。
生2:兄妺俩相互体贴。从哥哥的话中我体会到他很伤心,因为他不能满足妺妺的心愿。妺妺感觉到了,就连忙安慰他,说自己不过是随便说说罢罢了,实际上她非常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
生3:盲姑娘很善良。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他们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
[换位思考,注重人文的情怀--生命的弘扬]。
生:很激动,我会进去为他们弹奏一曲。
师:贝多芬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质和她对音乐的热爱,让贝多芬为之激动,正你们所想,他推门进去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五、六三个小节。
生读。
生1:盲姑娘觉得只有贝多芬才能弹得这么好。
生2:从两个叹号可以看出盲姑娘听到贝多芬演奏的音乐太激动了。
生:很激动。
师: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
生:为姑娘再弹奏一曲。
师:是的,他想为姑娘再弹奏一曲,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就在他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请读课文第八小节。
生读。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五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1、 播放《月光曲》,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什么曲吗?
2、 师:同学们,《月光曲》是谁创作的呢?(作者贝多芬简介)
3、 师相机板书课题
4、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为什么取名叫《月光曲》而不叫别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理解难懂的词语。 完成导学单中“我能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选词填空”
2、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国音乐家( )创作( )的经过。
4、 思考:在这个故事中,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5、 生:第九自然段。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1、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说课文第九自然段就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可我看了半天,那是写大海和月光的变化,并没写《月光曲》呀!
生:我觉得文章是通过写兄妹俩的联想来写贝多芬的曲子弹得很好的!
2、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请用“ ”画出文中实在事物,请用“ ”画出兄妹俩的联想。
3、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朗读的这部分,想一想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面? 生小组讨论三幅画面(用文中的话描述或简单的话语概括)
4、 师:那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是什么呢?你能透过这美丽壮观的想象听到月光曲的曲调吗?请同学们好好地把这段读一读,并小组讨论,然后有条理地告诉老师。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
5、 师:谁能说给老师听? 生:我觉得(读)“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遍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所联想到的,这时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静。
师: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缓,对吗?(板书:舒缓。)
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
生:(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遍了银光。”
6、 师:谁接着说,后来呢?
生:后来(读)“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时的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些,节奏也应该快些啦。
生:我觉得除了节奏快,它的力度应该加强了。
生:我觉得这时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缕一缕的微云”说明曲调有反复。
师:那就是节奏也快,弹得也有劲啦,是吗?(板书:快速有力。)谁来读呢?
生:(读)“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月亮越升越高”说明曲子逐渐增强,声音高,节奏快,刚才说这时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读“穿过一缕一缕的微云”也读得快,而且有劲。
师:他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7、 师:谁来把“忽然”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
生:(读)“忽然”我觉得这儿应该是高潮部分,因为“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来”可以看出曲子节奏更快,更强。 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绪也就激荡啦。(板书:高昂激荡。)
8、 师:好,那谁能从头到尾完整地说一说呢?
生:平静——起伏——激昂
10、 师:让我们随着兄妹俩再来欣赏一下《月光曲》。(播放乐曲,生闭目欣赏。)
11、 师:听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呢?(小练笔)(边听边写)
生:听了曲子,我感觉在一个拥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双眼紧闭,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披上了银纱,美极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静,海水变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滚,不停地拍击着岸边坚硬的礁石仿佛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海浪。
生:听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海面幽静而美丽,探险家坐在船舱欣赏着窗外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来啦,这时的探险家竭尽全力地摆动方向盘勇敢者终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12、 师:贝多芬的琴声让我们也陶醉啦,皮鞋匠正是在这优美的琴声中看到了慢慢升起的月亮,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大海,我们能在朗读的时候把这变化表现出来吗? (生自己练读。)
13、 师:好,谁愿意读?这有三幅画,你愿意读哪一幅就读哪一幅。
(指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读。)
师:谁能把整幅画读给大家听呢?这次还要找个人和你比,看谁读得好!(两名学生比读。)
师:你们认为他俩谁读得好?哪读得好?
师:他们俩读得都不错,各有千秋,我们也一齐读一读,好吗?
14、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那美丽壮观的景象,老师仿佛感觉到贝多芬就坐在我们面前弹奏《月光曲》。
15、 师:月光曲动听吗?景象美吗?你们想不想把这美好的事物永远留在你的脑海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背下来。
能有感情地背诵第九自然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运用了多种形式并且配乐朗诵(《月光曲》),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受月光曲的曲调起伏,体会贝多芬在弹奏时情感的变化。在体会感受的同时,又很好地锻炼了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我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自读自悟,培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比较合理,清晰明了。在本次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1、 小组讨论的任务性不是很明确,老师的表述不够明确。
2、 讨论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时,由于学生感受不够深、不到位,都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 语文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比如评价语和过渡语的运用还不够熟练优美。
4、 贝多芬的介绍稍微多了点,可适当精简。
5、 在讨论三幅画面时,可采用取小标题的形式。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六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交流啊,我们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乐曲,“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关于月光曲的创作啊,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呢,我们就一起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板书:月光曲齐读)。
二.预习交流。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你认识了吗?
盲姑娘琴键恬静。
汹涌安详陶醉。
二.初读感知。
师过渡:那课文写了什么事呢?请大家快速的读读课文,想一想。
生自由地读。
师: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生1: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事。
师:是的,很会读书。谁能再说得具体点吗?
生3:传说有一天傍晚,贝多芬来到莱茵河的小镇上散步,听见了兄妹俩的对话,他被感动了,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师小结:这篇课文讲了,有一天傍晚,贝多芬在莱茵河边的小镇上散步,听到一位盲姑娘在弹他的曲子,又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了,于是走进茅屋为他们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月光曲。
三.品读感悟。
师: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感动了贝多芬,让他创作出“月光曲”呢?
(一)师:你从兄妹俩的对话里听出了什么呢?
生1:贝多芬听到了盲姑娘很渴望听到他的曲子。
生2:贝多芬还听出了这个小姑娘很喜欢音乐。
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师:哦,你是从这句话感受到的。
生1读。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谁再来读。
生2读。谁能把姑娘的愿望表达的更强烈一点。
生3读。、
师:感情更浓了,来,让我们一起把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渴望之情送进去,读。
生齐读。
(二)师:好,从这段话中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们家很穷。
读读句子。
师:哦,是哥哥的话让你感受到他家里很穷,那你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他们家很穷?
生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师:对,低矮的房屋,确实很穷,谁还想说。
生2:在微弱的烛光下,一个小伙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面目清秀的盲姑娘。
(三)师:你从这段话里还能听出什么呢?
生:姑娘很懂事。
师: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师: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要说成随便说说呢?
生:姑娘嘴里说是随便说说,其实她心里并不是随便说说。她想安慰哥哥。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七
(老师转动立方体)。
师:那现在这个面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生8:老师,我发现这个面是一个5×5的大正方形,所以一共有25个小正方形。
师:正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呢?
生合:6个。
师:你们能不能才出后面的面会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呢?
生19:我觉得下一个面也是有36个小正方形,因为之前是2×2,3×3一直到5×5的正方形,所以第6个面应该是一个6×6的正方形,所以是36个。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你们能不能将我们发现的规律总结一下呢,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
生:我发现连续的奇数相加,就等于一个数的平方。
生1:我发现这些奇数要从1开始加。
生7:我发现等于的数是奇数的个数的平方。
(大屏幕展示发现的规律,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师: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将不好解决的数字问题与图形结合在了一起,运用图形来解决数字的问题。
三、点拨互动,应用提升。
师:这样的题目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我们来看看,这样的题目,该如何来解决呢?
(出示“1+3+5+7+5+3+1”类型的题目)。
师:非常好,那下面这样的难题,我们该怎样来解决呢?
(出示“1+3+7+9”类型的题目)。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环境、内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联想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趣。
二、检查预习:1、作者2、字词。
三、展示目标。
四、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看朗读视频)。
1、概括内容。
2、谈感触最深的地方。
(二)默读思考。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
2、为什么谈完一曲又弹一曲?
(三)合作探究。
1、《月光曲》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一共几幅画面?(联想)。
2、体会朗读节奏,练习朗读。
(四)欣赏名曲。
(五)评说人物。
五、作业:课外阅读《贝多芬传》。
月光曲课堂教案篇十九
1.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
3.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和全文的主要内容。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陶醉、断断续续造句。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