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精选18篇)
上司是我们工作中的引领者,他们的激励和指导使我们不断成长。总结应该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够给读者带来实际的收获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一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二
《舞动的北京》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教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传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感知与体验。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
六、传递奥运精神。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内容:
(一)聆听《吹响奥林匹克号角》,了解奥运相关知识。
(二)学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二、教材分析:
《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歌曲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组成,主要由三读音程构成旋律,节奏也非常规整,前三句的节奏完全一样,到第四句时有所变化,有进行曲的风格,好似少年儿童“迎着黎明锻炼,伴着晚霞拼搏”。歌曲第二部分,调式色彩向小调游离,节奏拉宽,情绪转为抒情,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乐句转回大调。表达了少年儿童从小锻炼身体,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旋律的把握有了很大的进步,善于模仿,对音乐课兴趣也很浓厚,但是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把握歌曲的情绪方面还有些欠缺,《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这首歌曲就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学生需在这方面加大学习力度。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和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奥运会赛场上的精彩场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合唱《向奥林匹克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唱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在聆听音乐时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欢快和抒情两种不同的情绪。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六、教学难点:歌曲两种情绪的把握。
七、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五环旗、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有序的进入教室。
2、师问:有谁知道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叫什么名字?(《运动员进行曲》)那么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在入场的时候,除了步伐矫健、精神抖擞外,还需要做些什么?(喊口号)。
设计意图:通过响亮的口号,学习歌曲第一段歌词,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后面学习歌曲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做铺垫。
3、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个运动队,第一小组篮球队、第二小组羽毛球队、第三小组足球队、第四小组乒乓球队。各队确立自己的入场口号。
4、分队喊口号,我们今天的比赛就从这里正式开始。首先比一比哪一队运动员在进入运动场的时候最具有运动精神。
5、师评价。
(二)聆听《吹响奥林匹克号角》。
1、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团结、和平、创造、智慧、进取、拼搏)。
2、你知道奥运会会旗是什么样的?师在黑板上帖上五环旗。五环标志的意义?(象征五大洲运动员以公正、坦诚的精神在奥运会上欢聚一堂,体现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主题)。
3、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5个福娃)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三)学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1、师: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奥运会终于圆满成功了!人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代表着奥林匹克的五环旗已经高高飘扬在首都北京!请大家翻开课本。聆听《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你听到了几种音乐情绪?(播放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再听一次,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比如在欢快的地方可以拍手、跺脚,在抒情的地方可以晃一晃身体或者手臂。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体育运动,下面了就请大家合着音乐模仿各种体育项目的动作。看看哪个队的的动作最丰富。
2、学唱。
(1)用啦跟唱旋律。
(2)对口型跟唱。
(3)轻声跟唱歌词。
(4)将队员分成两部分,分别跟唱不同情绪的两个部分。
(5)换角色。
(6)跟琴唱,一队一句,接力唱。抒情部分齐唱。
(7)完整演唱。
(8)一队选择一个队员领唱,其他学生唱齐唱部分。
(四)拓展。
播放《我和你》。师:第29届奥运会有一首非常好听的主题歌,由我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的歌手莎拉不莱曼演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温馨的歌曲吧!
(五)总结下课。
板书: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五
《舞动的北京》介绍了xxxx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和图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育的好材。
【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学模式。说法:运用启发式学法,对学生进行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学气氛,使学生成为学的着眼和落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xxxx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说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说学法】。
本课时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师生交流: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xxxx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学重。为了突破学难。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师只是巧妙地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xxxx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xxxx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递北京奥运精神,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xxxx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xxxx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八、说课堂板书。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与难,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七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一、揭题,解题。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潮来了。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八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教学内容。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作者老舍先生用无雕饰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具体、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猫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风趣生动,再加上学生对猫又特别的熟悉和喜爱,所以,凭借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猫的情感基础,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没有多少困难的。因此。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回合地读,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猫的形象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者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适当播放光盘片段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先读光盘看看优秀教师是怎么设计的,是怎样整体把握这个教材的,要安排哪些学生活动,为何要这样安排;再联系本班实际、自身实际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光盘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简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师:老舍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家里不仅养了满院子的花,而且还养着一只十分可爱的猫。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只猫。
二、检查预习。
认真细致的预习会拉近你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1、查阅老舍的资料。
2、熟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屏息凝视屏幕。
3、读熟课文,思考:如果将文章分两大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大猫、小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理由说得很充分。这说明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其他同学在这节课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1、通读课文。
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在座的同学认真听,读的好的你就学着,不足之处你也记着,给自己提个醒,自己读的时候尽量避免。(逐段读)。
2、学习123自然段,理解古怪的意思。
谁来回答?
生:……(此处可能会出现多个答案,随机应变)。
若生说:古怪。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古怪?
若生说:贪玩……一一板书,引导总结“古怪”
预案:
重点指导:
(1)老实。
(2)贪玩:任凭……也……。
用上“任凭……也……”说句子。
过渡: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确古怪。它的古怪还体现在哪里?
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秒钟。(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过渡: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这么尽职,非常古怪!
句子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句子4: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板书:高兴温柔可亲。
不高兴一声不出无论……也……。
胆小。
勇猛。
过渡:
2、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句子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体会“蹭”
(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蹭出什么?体现什么?)。
体会“梅花”
比较句子: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子。
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其实,从这句话中不仅能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也能感觉得到猫对主人的喜爱。
句子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咕噜咕噜”)。
过渡:
四、同桌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师: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还是很可爱的。他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突出“更”)(板书:小猫可爱)那么,老舍爷爷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满月小猫的可爱呢?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小猫可爱的具体事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边读边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小猫这么可爱,同学们学习得认真可爱。
师:(总结)老舍爷爷用了这么多的具体事例描写了小猫的可爱,这表达了老舍爷爷怎样的感情?(对猫的喜爱)。
从第四自然段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总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师板书: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时候,老舍爷爷完全把小猫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了。
五、总结:谈话交流,情感提升——人爱猫,猫亲人。
1、师:同学们,从文章中我们了解了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又很可爱,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老舍爷爷是这么的喜欢这只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亲人”的和谐画面(板书)。
六、小组合作,体会写法。
1、学习老舍爷爷的的写作方法。
师:老舍爷爷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把这只猫写得既古怪又可爱。那么,老舍爷爷是怎样写这只猫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待会我们一起交流。(生分组讨论)。
交流。
重点指导:(1)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2)拟人的手法。(3)表达感情。
2、拓展:自学“阅读链接”中的文段,体会不同的写作方法,任选一篇,汇报学习成果。
师: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写法。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这两位作者又是怎样写“猫”的,每个同学任选一篇学习。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老舍: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从而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
周而复:写猫的外貌和神情表达喜爱之情;
夏丏尊:写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人爱猫。
猫——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猫亲人。
胆小勇猛。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九
海狸是一种海狸是温和的,不袭击生物,它以树与草为食。它啃树的时候,用前肢抱着树。尾巴支着地,像坐凳子一样。它15分钟便可咬断一棵树。一棵杨树可供6口之家的海狸吃两年。以现今的眼光看,这是很糟糕的进食方式,违犯了《森林法》,虽然它们吃的是北美的湖泊里的树木。但海狸没想过改变自己的饮食。
海狸有三道眼睑,外眼睑上下两道,还有一道透明的内眼睑,适合潜泳,也可防止被树木扎伤———它的视力不好。海狸的'前肢有蹼,也有爪,爪上下分叉。海狸经常用它当木梳,把皮毛梳理光滑,像一个绅士一样,当然是视力不太好的绅士。
海狸过家庭生活。一个家庭一般由6只海狸组成,雌的、雄的和4只幼海狸。海狸是安静的,如果它们之间有了争执,必是海狸父母将幼海狸逐出,即“分窝”,一般两年就要分窝。当然,如果成年海狸知道幼海狸可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餐,并有“海龙玉树”这样的美名,定会搂着孩子痛哭,永远不会驱逐它们。
海狸出于本能喜欢筑坝,全家合力为之,用石块、树枝和淤泥筑成的水坝最长可达300米。挖淤泥时,海狸把河底的泥抱在胸前潜出,很辛苦但样子很可爱。当然,海狸的坝没什么特别的用处,搞不成水电站,但对人类也没有害处。可能它们在劳动中享受到了愉快,没事看看这条大坝,心里也很高兴。海狸的巢高于水面1米多,像湖心凉亭。巢顶有一间房子,是幼海狸取暖的地方,房子下面有4-6条隧道,通向水下。总之,海狸很巧,很温和,也很迂腐。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小兴安岭是一个一年四季景色都很美丽的,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理解“抽出、密密层层、飞舞、呼呼”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语的准确。
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语领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地运用词语描写景物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2、看了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课文写什么?写它怎么样?
3、提出学习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2、我会用“抽出、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4、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等。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段)。
2、我会悟:。
(1)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2)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3)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4)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3、我知道:
(1)“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2)“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2、展示续写、仿写片段。
3、展示创造性朗读。
4、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
2、选择小兴安岭的一个季节,为一幅风景图配上介绍的文字。
3、我知道:
(1)“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2)“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2、展示续写、仿写片段。
3、展示创造性朗读。
4、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四、知识拓展延伸。
1、依据课文“总——分——总”的构篇形式,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最后的总结段入手,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逆推至前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在细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一年四季景物的特点。
2、选择小兴安岭的一个季节,为一幅风景图配上介绍的文字。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一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背会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设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读文,学文(第一轮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写了小兴安岭春季时的哪些景物用"—"画出来.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用"﹏"画出来.
(3分钟后,比谁找得准,画得好,读得好!)。
2,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
3,检测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4,更正,讨论.
(过渡语:总结学习方法:一读,二找,三画,四品,五读.那大家有没有信心带着自己归纳的学习法宝自学3,4,5自然段!继续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投影出示:。
默读3,4,5自然段,思考:每句写了小兴安岭夏季,秋季,冬季时的哪些景物用"—"画出来.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用"﹏"画出来.
(8分钟后,比谁找得准,画得好,读得好!)。
四,读文,背诵(第二轮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
带着喜爱之情读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3分钟后,比谁读得好,背得好!)。
2,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
3,检测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4,更正,讨论.
五,当堂训练:。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形式,弄懂词语的意思;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重点难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资料;
2、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4、指导朗读。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过渡:象一位爱美的姑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换着美丽的衣裳,带给人们四种不同的享受。
二、初读2-5自然段。
1、学生轻声自读2-5段。
2、想: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汇报、交流(学习2-5自然段)。
注:不以课文中春、夏、秋、冬的顺序,按学生汇报的顺序学习2-5段。
1、春天:
师: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美在哪?(学生自由说)。
(美在新的枝叶)。
出示: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新的叶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新的叶子。
师: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抽”好在哪里?
(美在溪水的丁冬做响)。
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心情。
(1)美在小鹿的悠然自得。
(2)体会小动物此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自由自在的心情;男女生赛读。
小结:小兴安岭的春天真是一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夏天:
(1)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树、雾、光、花)。
(2)读出描写树的句子,找找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封,写出了树多,树的茂盛)。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词的生动。
(4)快速默读“早晨……花坛。”
填空:----------的雾 ---------的金光 ---------的花。
(5)观看图片(雾、光、花)。
(6)仿造:“千万缕象利剑一样的金光”进行口头造句。
3、秋天:
(1)喜欢小兴安岭秋天的同学齐读该段;
(2)谈谈小兴安岭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落叶很美。
a、对比:秋风吹过,落叶在林间飞舞。秋风吹过,落叶从林间飘落。
(飞舞写出了落叶经风吹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样子,也写出了叶子多。)。
b、指导朗读。
b:吃的东西多。
a、学生汇报:有山葡萄、榛子、木耳、人参等。
b、师:你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心里想怎样?
c、指导朗读:读出特别谗的语气。
4、冬天:
(1)师:冬天那么冷,有没有人喜欢?小兴安岭的冬天究竟什么地方吸引你?
(2)看课件:雪景。
问:在这样一片冰天雪地里,你最想做什么?
(3)小兴安岭的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4)指导朗读:读出黑熊的滑稽、可笑。
四、学习第6自然段。
师:欣赏完小兴安岭的四季后,你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6自然段。
师:小兴安岭的美我们已欣赏过了,为什么说它是宝库呢?(学生自由汇报)。
五、总结全文,渗透环保意识。
人砍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生自由说。
(3)师总结:对,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让小兴安岭一直美下去。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四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教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传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五
1.抓住关键词语,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从“中国印章”“篆体字”“毛笔书写”“红色”了解会徽上体现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从会徽的图案及造型感受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涌起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感。
3.利用课文,练习用表顺序的词和关联词说一段话,注意说话的语气。
教学重点。
了解会徽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抓住“印章”“篆体”“毛笔”“红色”理解会徽“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抓住“图案”“造型”理解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块。
师:非常高兴今天与你们一起学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
生:舞动的北京(指导读课题)。
师:课文大家都读过了吧?我想检查一下大家生字的认读情况。
(出示课件)。
会徽揭晓通讯乃至一致主旨面纱协调。
浑然一体不约而同。
(师生合作,认真听读,并及时纠错)。
师:同学们,他全部读对了,怎么办?(引导学生一起鼓掌)。
师:他的生字刚一读完,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你们真聪明,用你们的动作告诉了我“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个生字笔画数最多,很容易写错。请伸出你们的手指,跟我一起写。
(师板书“徽”字,学生跟着书空)。
师:“徽”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某个集体的标志”。这样一来,“徽”
就有很多有趣的词语朋友。(出示课件:)。
说出带有“徽”字的词语。
国家的标志(国徽)。
学校的标志(校徽)。
会议的标志(会徽)。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填出词语)。
二、整体感知板块。
师:大家认识它吗?
生:这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名字叫做“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师:你对课文很熟悉,它写的就是这枚会徽。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还是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书之前,我先教大家一个学习课文的方法。(板书:读简单)什么叫读简单?就是用三句话把课文清清楚楚说出来。大家愿意试试这个方法吗?可能对有些同学有点难度,我给你们一点提示。
(出示课件)。
快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词语天空。
()会徽()会徽()会徽。
(生快速阅读课文,思索。)。
师:谁来谁谁,你找出第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期盼。
师:(板书:期盼)“期盼”是什么意思?
生:“期盼”就是期望、盼望。
师:对,有“等待”的意思。然后呢?
生:展示。
生:评价。
生:赞扬。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更好?“评价”有好的评价,也有不好的评价。而“赞扬”都是好的评价。我也同意用“赞扬”一词。(板书:赞扬)现在你们已经用三组词语说出了课文的意思。谁能把这三组词语变成三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注意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样表顺序的词语。
生:课文首先写人们期盼会徽,然后(师:这个地方有点难,想一想,是人们展示会徽,还是向人们展示会徽?),然后向人们展示会徽(师:好极了,继续),最后写大家赞扬会徽。
师:不错,谁能比他说得更连贯,不需要老师提醒?
(另一生说)。
生:知道了。
三、精读理解板块。
生:人们怎样期盼会徽的。
生:人们怎样期盼会徽的?
师:大家都听出问号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好极了!谁提第二个问题。
生:人们为什么期盼会徽呢?
师:你真聪明,不但问得好,而且加了疑问词,问的语气也出来了。问题出来了,怎么办?对,第二步,就是带着问题读书,到课文中找答案。尤其是找关键句子,能找出关键词语。我想请女同学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女生齐读,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不拖音。)。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想听关键词语。
生:激动而急切。
生(欣喜):可以!
师: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儿是首都北京天坛公园,现在是下午6点,太阳刚刚下山,公园还很热,可是已经人群攒动。瞧,我身边的就是来自首都各高校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干什么呢?请随着我的镜头一起去采访采访。(走向一学生)你好!
生:你好!
师:(转向其他同学)他真懂礼貌。(转向学生)请问你在这儿干什么?
生:我在等会徽的揭晓仪式。
师:哦?你等了多久了?
生:我已经等了三个多小时了。
师:都三个多小时啦!你为什么愿意在这儿等这么久?
生:因为今天会徽就要诞生了,我一定要看看会徽是什么样子。
师(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他刚才用了“诞生”这个词语,我觉得用得特别好。因为“诞生”是指人地出生。可见他把会徽当成人了!(转向被采访同学)谢谢你!
师(走向另一同学):你好!
生:你好!
师:请问你等了多久了?
生:我已经等了(迟疑一会儿)四个多小时了。
生:我会等。
师:为什么?
生:我一定要看到会徽。
师:想不想早点看到?
生:想。
师:真对不起,我也没见过会徽,所以不能提前透露给你。谢谢你!
师:是啊,从20xx年7月13日宣布第28界奥运会在中国举行那一刻开始,奥运会就成了所有中国人关心的事情。所以大家无论多久,都愿意等,都一定要等到。这就是“激动而急切”的心情。
师:现在知道怎样把课文读复杂了吗?先要?
生:提问题。
师:然后要?
生:带着问题读书。
生:有!
师:想不想再试试?那好,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谁来提问?
生:人们是怎样赞扬会徽的?
生:人们为什么要赞扬会徽?
师:好,开始读书吧。
(生快速阅读)。
师:找到答案了没有?我不听你们找的句子了,直接开始采访吧。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天坛公园。现在是20xx年8月3日晚上9点。会徽揭晓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可是人群还不肯散去,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走向一生)你好!
生:你好!
师:刚才看到会徽了吗?
生:看到了。
师:为什么你还不离开?
生:我还想再看看这个会徽。
师:真的吗?看不够是吧?你觉得这枚会徽设计得怎么样?
生:太棒了!
师:能不能说得更准确点?
生:这枚会徽大气而充满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师(走向另一生):你好!
生:你好!
师:请你也评价一下这枚会徽,好吗?
生:(引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采访再次结束。读复杂了没有?有意思吧?还想再学不?
生(兴致勃勃):还想!
师:只剩下课文第二部分了。这一次,你们对自己提问。(生自己提问)你们的问题跟课后习题差不多。
(课件出示: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生开始认真读书)。
师:找到了吗?(根据学生找到的答案调整顺序)。
师:你从课文中发现了哪些中国特有的痕迹?(根据学生回答调整顺序)。
师:“毛笔书写”,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它的背后也是一部中国历史啊!毛笔书法与国画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好的书法价值连城,王羲之的《平安帖》只有四行,四十一个字,价值就3亿多元人民币了。金钱还是其次,艺术价值更为珍贵。
师:会徽神奇不?还有更神奇的在后头。
(课件出示会徽图)想象:看着这枚会徽上的图案,你觉得像什。
么?
生:像一个人。
(指导学生用“既……又……还”说话)。
师:是啊,无论把它想做哪一种人,这个人都充满了?
生:这个人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师:很奇妙吧?图案的造型还像什么?
(学生继续用关联词说话:会徽既像个“京”字,寓意新北京,新奥运;还像个“文”字,表示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
(生再试。)。
师:难怪有人说,这个会徽呀,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与画,寓画于字。难怪人们都会称赞(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齐读),难怪人们坚信(出示课件,引领学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板块。
师:同学们,这枚会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设计的,他的名字叫做(课件出示)。
生:郭春宁。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记住他给我们带来的骄傲和自豪。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话)。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觉得快乐吗?回忆一下,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期盼展现赞扬。
会徽。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六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山和水。素有“甲天下”美称的桂林山水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请打开书。
二、探究交流:
1、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a:我标出了漓江水静的特点。生读句子。师点拨:出示句子问:这句话里有一个“真”字,是什么意思?如果换作“很、非常”可不可以?怎样能读出水的静来?(静字要读得慢一些,句子要读得平缓一些。)。
b:我标出了漓江水的清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请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水清?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清字要读得重一些,要清脆一点。
请观察图片,找到答案。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这漓江的水真美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三句话。问:这三个句子组成了一个什么句式?运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足以把水的特点写具体了,但这一段的'开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假如你乘船来到水面上,你想做些什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啊,——得——!
b:我标出了桂林的秀的特点。读句子。师点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解释“屏障”,你认为哪座山像屏障?哪座山像竹笋?怎样理解“色彩明丽”,你怎样把山秀的特点读出来。
c:我标出了桂林的山的险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山的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指导书写“栽”。“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下来”说明这山怎样?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拓展:假如你站在山脚下,看见一座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出示语言训练:桂林的山————,好像————!
过渡:孩子们,我们欣赏完桂林的山水,我不禁想起一句读,这真是江作青云带,水如碧玉簪啊!那么,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生读最后一段。师边板画边问: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水?再加上————。
三、总结全文: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分析:
《责任》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写人物事迹的记叙文。本单元所选三篇讲度课文全部为写中外优秀人物事迹的文章,要求通过学习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责任》就写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
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这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文章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批注自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喜欢表现自我;虽然不全是独生子女但大部分都长期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呵护宠爱之下,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意识。根据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
自学—辅导式、创设情境学生表演法、图片展示法、阅读法。
教学手段:
表演法、图片展示法、阅读法。
技术准备:
将“打碎玻璃——借钱——还钱”这三个场景的图片,做成幻灯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抓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征,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2、通过情景表演感受人物心理,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3、合理想象。并能把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写成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教学流程:
一、指明“剧本”
(设计意图: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示本课主要任务和内容)。
(出示里根小时候的图片和成为美国总统后的照片,幻灯出示)。
同学们,这是谁?
1、指明学生复述事件。
2、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责任。
起因经过结果。
打碎玻璃——借钱——还钱。
小里根行为。
小里根心理:()()。
3、这节课我们就来当当小演员,小组合作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场景研究透彻并把它表演出来,课后让大家评评谁是本节课的最佳演员!
二、“演员”排练。
(设计意图:第1/2/3部分是重点段落,采用学生自学批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特征,为下面表演做准备。)。
1、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要求。
(1)其余同学边听便勾画出三个场景中有关小里根行为的词句。
(2)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
2、学生根据要求读书、圈画,小组交流安排角色及剧情教师巡视。(注意确保每一个场景都要有人来演)。
三、我是小演员。
(设计意图: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受小里根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此同时观看表演的同学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评价表演内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顺其自然地认同并产生责任感。)。
第一幕:打碎玻璃。
人物:里根,小伙伴若干,老人,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伙伴“纷纷逃跑”;
小里根“低头认错”、“哭”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难过、委屈。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第二幕:借钱。
人物:父亲,母亲,小里根,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里根“怯生生”、“飞快地跑”
父亲“冷冰冰”、“严肃”
母亲心疼。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为难、胆怯。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父亲母亲(演员)你们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父母的表现大相径庭,但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第三幕:还钱。
人物:父亲,小里根,餐馆老板、收废品老板等若干,旁白。
剧情:学生根据课文自编自导自演。
剧评。
1、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把情景表演的全面吗?
(设计意图: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你觉得这组同学谁的什么地方表演的特别好?
(设计意图:能找出文中重点词句)。
提示:小里根“终于”、“郑重”
父亲“高兴”
3、小里根(演员)你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吗?当时怎么想的?
(自豪。并请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四、对比朗读。
(设计意图:重点内容重点提示,让学生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并通过有感情朗读的环节训练学生的朗诵能力。)。
1、文中出现了父亲的三次语言,每次说话的语气都一样吗?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语气的不同?
3、成年后的里根对父亲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什么感想?齐读最后一段。
4、教师小结。
五、课后练习拓展,合理想象。
把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写成一段话。(设计意图:强化教学效果,并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篇十八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写“脑、袋”等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积累优美的词句。
3、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4、活用相关资料,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层层推进,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读准“兴”的读音。
2、欣赏图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指导书写,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会怎样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1、小兴安岭的树的确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作者都写到了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四个季节里写树的句子。
2、引导交流,相机出示四个描写树的句子。
3、四个季节里,树各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4、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树木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图片。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在想象拓展中学习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勾画句子。
3、全班交流。
出示“春天”的句子,感受小鹿之可爱。
出示“夏天”的句子,感受小花之美丽。
出示“秋天”的句子,感受果实之诱人。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