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热门12篇)
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写读后感时可以多读一些相关的批评性文章或评论,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角度。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大家可以参考这些范文,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独具观点的读后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一
教育是一个放飞理想、追寻梦想的事业,然而当前的学情却不容乐观,似乎“书声琅琅处处闻”变成了“书声琅琅何处寻”了,学生没有了梦想追逐的动力,教师也没有了“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激情,生活好像一潭死水,只希冀来一股清风吹起半丝涟漪。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素质不同,当前的学情不同,我们不可苛求太多。
没有蓝天的深邃,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没有大海的壮阔,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
没有鲜花的芬芳,我们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大自然赋予我们不同的生命,一定会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既然我们选择了做一名教师,我们就要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幸福,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培养,让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假如能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人民送去一丝荫凉;假如能培养成一轮太阳,为人民送去光和热,那么我们教师就是大树或太阳的源泉,幸福之水在我们心中汩汩而出。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二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觉得不同的幸福感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没有了感觉,教师职业幸福感怎么会不下降?于是,可怕的职业倦怠产生了,工作热情丧失至使教师的幸福感彻底泯灭。所以,现实是我们的精神始终旋转于生活的繁杂与喧闹之中,始终忙碌于生活的蝇头小利,那就只能为生活的劳作而疲于奔命,离教育的幸福也越来越远了。可当我们感受到一双双无知的双眼,因你的引导而闪出智慧的火花时,我们幸福!我们在塑造学生,当我们彼此信任、彼此承诺、彼此给予,从内心深处萌发出:孩子需要我们的爱,他们幼小天真的心灵只知道坚持与克服困难,却从不抱怨,这样懂事与坚强的孩子让我们看到眼里,怎能不感受到幸福?当我们认真工作时,当我们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时,当我们细心地关心学生时,当我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从学生的眼里看到了感激,看到了尊敬,看到了爱戴,我们从领导那里得到了好评,从教师那里得到了肯定,从学生家长那里得到了认可,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我们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也许偶尔的倦怠让我们迷茫,当他们走出去时,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应该是一种幸福。如果我们把教书育人的过程当做是一个旅途,而我们遇到的就是不同的风景,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它,就能牢牢地抓住教育的幸福。
因为时间有限,对该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阅读了一下,也发表不了什么深刻的见解,待日后慢慢地品味和研究。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三
――读书不做笔记总觉得是走马观花,特别对于素养不高、记忆力又不强的我来说就更有必要。
1.乌申斯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2.教与学的知识应当包括全部意义上的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重视的仅仅是客观的、明确的、共性的知识,隐性的、缄默的、个性化的知识不受重视。
联系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表现,老师组织教学过程中,总希望每个问题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因此,在没得到标准答案前要么让每一个举手的学生都匆忙的试试,要么就在捕风捉影间不断地诱引学生朝向那个唯一的答案。在得到那个满意的答案后,其他一切答案,哪怕是正确的,但因为它不是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或因为它是个性化的,就草草了之,或借以虚伪的表扬。我就是上述老师之一,要达到重视学生的隐性的、缄默的、个性化的知识不容易,我想得首先做一个“人”,去除了一切对己对人的功利思想,只为学生的幸福;其次,就是必须拥有精湛的学科素养,才能让金子发光,才能让隐性、缄默、个性的知识走向客观、明确和共性的知识。
3.解题是知识理解和巩固的一种方式,但知识教学常常被异化为只是解题训练。
知识教学被异化为解题训练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学习就是最终会考试。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心中装的最多的不是学生要形成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这些都是点缀,他们心中唯一的评价依据就是正确率。没有思想方法,失去了学科核心价值,但只要能考得高分,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高质;而课堂上教师学生表现再优异,如果换不来一纸数据,如优秀率、及格率,最近又添加了平均分,这几样里面有一样不给力,就该你的课堂盖棺论定花里胡哨。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多花时间增加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要让数学概念成为一种背诵对象;在教学的难点出,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进行交流,不要强行突破难点;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多花功夫和时间,不要吝啬一首古诗、一个笑话和一次肯定……也许做到上面的每一个小点,在每一个版块都要付出额外时间,也就缩短了练习时间。但同时还带来了积极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学习态度、透彻的概念理解,某种程度上会节约练习的时间,相比时间的问题,因为理解更透彻,学生生在今后涉及到有关概念理解的问题时就更容易做出判断,这是解题训练最难达到的高度。
4.现在有一种倾向是用生活的奢侈品、装饰品代替了生活的必需品,这是孩子的身心“消费”不起的。
这里的生活必需品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灵活性,而奢侈品是指高难度的题目。不科学的拔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考高难度的题目,只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逼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四
《幸福教育论》是由刘次林博士博士所著。是刘次林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他毕业的那年曾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在理论界和中小学都有一定的影响,表明了人们对该论文基本思想的认同和兴趣。《幸福教育论》从教育学角度对幸福概念做了创造性的界定,并认为教育与幸福具有天然的联系,只是当代教育实践使幸福与教育的这种天然联系受到了损害。《幸福教育论》所提出的幸福教育理论运用主客体内在统一的辩证思维,从智育、体育、德育和教师工作等方面对教育进行了理念上的深刻革命。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生活,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从学科研究来说,伦理学对它讨论得多些,教育学则研究得不够。刘次林选择“幸福”这一论题,并将它与教育联系起来,除了他对思想与现实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有着特殊的敏感和热情之外,与他本人一向较为独立、内向而又执著的个性不无关系。他把受健全的教育看作人的权利,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教人以健全合理的幸福观,并使人得到幸福的感受。他的基本构思与价值追求的旨趣使论文关注到当代国际教育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人的生活。
以人的生活为目的有两层含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要以人类的生活为目的;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来,要以个人的生活为目的。
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思想,一切文化都应该服务于、服从于人自身。远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便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苏格拉底通过呼吁“认识你自己”将哲学研究的主题从自然回到了人自身,这也蕴含着“以人的生活为目的”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则大大发展了“人是目的”的思想,他们把目的王国从哲学理念转回到现实的可能性生活之中。
二、教育以幸福为目的。
当我们说明了教育以生活为目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后,教育以幸福为目的便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三)教育的幸福目的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教育的幸福目的也是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统一的价值标准。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相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使个人在自身完善中获得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有义务把握好幸福教育的含义,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体。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书中特别指出:教育的幸福目的应该是其他教育目的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系统。教育有认知上的,情感上的,意动上的近期目标,也有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长期目标;教育有为了升学、就业、较高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目的,也有为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陶冶、生活情趣的丰富等非功利性的目的。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只有把它置身于“人的幸福教育中”,它才是有意义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并不断的追求生活得意义。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产生丰富的幸福体验。这就要给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机会,给予学生尊重和指导,给学生交往与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在多元系统中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现行的教育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我们才能使孩子把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人以及能承受风险和挫折并能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变化进行敏锐的选择和大胆尝试的人。
msn(中国大学网)。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五
首先我们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实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养,让学生充满善意。
其次,不管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愉悦,让学生抱着兴趣去学习,这样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
再者,想要获得幸福,还得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生活难免会出现苦难和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得教会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义的挫折同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
看来,我们得有一个幸福观,创造幸福的课堂、幸福的学校,让幸福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幸福。可以说幸福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六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健康是幸福;有人说,有钱是幸福;有人说,当官是幸福;还有人说,爱是幸福??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可以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觉得幸福是一种美的感觉,是精神上的满足、愉悦和快乐。它就像脚上的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对于两袖清风、一生清平的教师来说,我们的幸福是什么?是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光,是学生功成名就之后对老师的一份感激,还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之后那份荣耀?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能让老师幸福的东西很多很多。上课时,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采飞扬是幸福;下课后,被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是幸福;劳累时,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也是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需要我们细细感受:
有人说,“把爱拿走,地球就是一座坟墓”。而我要说,没有爱,教育就是一潭死水。幸福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
刚参加工作时,我带一年级,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比一般的孩子都要沉默,经常独自行动,常有欺负班级同学的现象出现。那天降温了,可他还是穿着短袖短裤,细问之下才知道,孩子的爸妈正在办理离婚,孩子没人照应,爸爸经常到很晚很晚了才来接孩子。于是我赶紧拿出自己的外套让孩子披上,之后只要我方便,我便经常会接送孩子上下学,给他讲美德故事,陪他一起吃早饭等等。渐渐地,孩子出现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变得喜欢说话了,在班级里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朋友,欺负同学的事件也越来越少,学习成绩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有一天,他自豪地告诉我:“周老师,以后你不用担心我没人接送了,因为我今天是自己走路来学校的,早饭也是我自己烧的,我已经长大了。”我轻轻地抱抱他,摸摸他的小脑瓜说:“天天,你真棒!”虽然今年我已经不教他了,教师节时,我还是收到了天天寄给我的贺卡,上面写着:亲爱的周老师,谢谢您这两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关心,有时候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祝您永远年轻幸福!”看着孩子用稚嫩的笔记写下的祝福,我的心中也溢满了深深的幸福,用爱心去谱写的教育是如此的幸福。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七
做一名教师,我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幸福。学生从离开学校到步入社会,仍然快乐,幸福,这样,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矢志不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我们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感同样来自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幸福感,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型教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老师是最幸福的。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学会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和交流。放弃不必要的攀比心和功利心,善于从自己的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和善待每个学生,做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
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要勇担责任,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这是我个人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八
《让人幸福的教育》是我所看的教育类书籍中比较好的一本,孩子已经5岁了,在对她的教育方面我要做得更好。为了更好的让书中好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今后教育行为,我做了反思,以强化自己的教育意识。
阅读本书后,我信奉的教育格言如下:
1、在认识教育这项工作的价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伟大意义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
2、在学习教育的知识方面: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不行的。
3、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坚信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仅仅是特点不同而非智力水平有高低,坚信自己对孩子的信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孩子。
4、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在孩子道德和品质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而尽量少地使用人为的惩罚。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爱、有同情心、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做一名善良、宽容、积极乐观、有同情心、公正、民主、整洁、勤劳、节俭习惯的父母,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5、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方面:坚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乐观的心理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用适时地肯定和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6、在认识和发现孩子的潜能方面:随时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她的潜能和特点;对孩子表现出有潜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选择这方面作为发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拥有这方面的爱好;不否认每种潜能的价值;对她暂时表现出的不擅长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对于孩子在语言方面、逻辑数学方面和对己对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应该作为基本的加以开发、培养;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应该为孩子设计一份不同阶段的`计划,并实施下去,()这是决定孩子的潜能十是否能得到发展的关键。
7、在尊重孩子的权利方面:给孩子说话的权力,自尊的权力,机会均等的权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权得到的公平。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九
常常在思考:“幸福教育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在认真阅读了杨九俊老师的书后,能从不同的维度感受到幸福教育的样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喜欢这句话,这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言,在这本书的关于特色的篇章中,作者杨九俊老师,就恰如其分的运用的这句名言。每一所学校也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包括我们幼儿园,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句子,才能彰显特色。杨老师对什么是学校特色做了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学校特色建设上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的误区,比如吧特色项目、特色活动当成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主题甚至是全部,特色是整体的,内蕴外现一体化。
杨老师在书中还讲到了特色课程与学校特色的关系,要使特色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以是课程的特色应当符合校本化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特色课程应当与学校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三是课程、教学特色应当是整体的或者是有机融入整体的,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们幼儿园在实践的园本主题课程,在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园的童话主题园本课程已初步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我园的园本主题课程是建立在游戏和生活的基础上,有预设与生成想结合,充分发挥幼儿在课程中的主体性,园本课程又是与幼儿园的童真文化契合的,让幼儿展示自我、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杨老师也提出了“文化立校”的观点,他认为:学校要进行特色建设,实现特色发展,就必须建设属于自己的文化,实现文化立校。我想到我们老师在实施园本主题或其它主题课程中都会自觉地展示主题墙,形式多样,内容风丰富,很好地呈现了主题活动的轨迹,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对做主题的整体梳理,也能让其他人了解了实施课程的情况。老师由于对幼儿的园本主题课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并成为老师的'潜意识,才能自觉地实践园本课程。
我们基本的教育立场是什么?
杨老师给我们的赠言是:坚定地站在孩子们的一边。
夏山学校办学的基本精神就是站在孩子立场上,就是解放学生,杨老师主要强调了三个方面:(1)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这对于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老师一定要了解班级了每一位孩子的个性,了解孩子家庭教育情况等才能因材施教,在实施教育中,我们要坚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老师要有孩子立场,例如,有一次美术活动的时候,有一位大班的孩子将整张画纸都用黑色的笔乱涂了一番,我没有批评那位孩子,而是,在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后,与孩子进行了沟通,原来孩子因为父母吵架心情不好,才在画纸上宣泄的。(2)解放孩子的天和地。对于杨老师的这个观点,我们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主要通过游戏活动来解放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3)解放学生其实也是解放我们自己,虽然这句话更多地针对中小学教师来说的,主要是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但幼儿园同样是受用的,老师的角色定位的转变,从主导变为引导者,从指挥者变为合作者,这样我们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并反思教育活动。
细细品味杨老师的《幸福教育的样子》,让我回忆起从教十多年的教育经历,倍感作为老师的幸福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健康是幸福;有人说,有钱是幸福;有人说,当官是幸福……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
作为一名教师,在我眼里,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幸福。学生从离开家,步入学校,从学校到步入社会,一直快乐,幸福,这样,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矢志不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其实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我们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感同样来自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幸福感,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学会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和交流。放弃不必要的攀比心和功利心,善于从自己的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和善待每个学生,做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育所要做就是要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性,提供给孩子们适切的教育,所以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尊重的教育。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这是孩子的幸福根基。是兔子你就应该让它奔跑,是鱼儿你就应该让它畅游,是鸟儿你就让它翱翔。教育不仅仅只有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班里如果有个孩子,学习上不给力,可以看看孩子的特长方面,对特长大加赞赏,再发动他的父母来关注孩子的这一特长,得到肯定后的孩子肯定会信心大增,学习上也会干劲十足。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我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幸福的教育更是需要等待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真正的园丁是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所以,即使有些孩子现在暂时落后了,也不要心急,不要急着给孩子下定论,静静地看一看,耐心地等一等,属于孩子的花期总会来到。就如铁树开花是人间奇观一样,一株幼苗,从栽培到开花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而且花期长达一个月以上。因此,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等待的教育,在等待中我们也能收获孩子们成长的幸福。
同时,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是关于"乐学教育"的文章,读后,真是受益匪浅。乐学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乐在其中,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学习,才是我们老师该做的。我尽我的力,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让他们在校的学习是快乐的,让他们的童年是充满笑声的!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一
朱尔斯.亨利(juleshenry)讲述了一个男孩一一鲍里斯的故事。他在化简分数12/16时卡住了,在他化简到了6/8时就无法再继续化简了。(如果发现了阻碍他的因素后,着实很有趣。他会认为,如果你想在上一题目中再除以2,人们不会允许你再这样做一次吧?新奇的事情会在数学课堂上突然出现。)另一个孩子佩吉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享利评论道,“鲍里斯的失败使得佩吉的成功成为可能”。
许多孩子并没有认真看待这些小失败,但是这些事件会偶然导致真正的苦恼,有一种方式可以减轻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拒绝去打冷不防的电话,即去叫那些不情愿参加活动的学生。但是,尽责的教师可能会反对说:我们想将所有学生都包括进来,而有些学生可能从未自愿过。那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会让许多组学生去努力,去提出问题。在我的数学教师职业生涯后期,我偶然发现了这个策略:我让几组学生在黑板上来做这些题,让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我确实被绊住了,我常常帮助几组学生来解答他们的问题。因为其他人很忙,我从一个小组转到另一个小组,没有人对我的介入在意。令人吃惊的是,要去接受一个大家共同犯的错误(而非被认为是教师的失误)是多么容易。成功似乎不会由于和另一个人共同分享而减少。
一些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会报以“好”的评价,然后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去评价时也说“好”。这种策略可以回避遭受痛苦,但它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毫无裨益,发展理智能力是个人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更真诚的回应方式。一个人会说,“不太充分”,“让我们再探讨一下”或者“这种想法很不错但你得到的答案却是错的”,或者“你能问得温和一点吗?”或者“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它需要每个学生具有一些艺术和知识才能找到一种真诚的、支持性的并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帮助的回应方式。没有哪个教师会在这些关键工作中做到完美的地步。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幸福的概念很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教育,我们要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实现,还需要鼓励他们去将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培养一个幸福的学生,首先我们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实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养,让学生充满善意。其次,不管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愉悦,让学生抱着兴趣去学习,这样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再者,想要获得幸福,还得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生活难免会出现苦难和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得教会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义的挫折同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看来,我们得有一个幸福观,创造幸福的课堂、幸福的学校,让幸福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幸福。可以说幸福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读了几遍杨九俊的《幸福教育的样子》,感触颇深,下面结合我十几年以来的工作实践和自己的体会浅谈自己对实现教师幸福人生的认识:
(一):充满爱心的对待自己事业。
我们教师又靠什么来支撑我们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爱!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职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课程的实施,或许我态度的转变会更缓些。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给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可以尽情的跳跃、施展。从对新课标的研究开始,到认真的备课、写教案、上课,再到与学生打交道,我逐渐的习惯了这份职业,并且在习惯中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与日俱增。感之愈深,爱之愈切。随着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维系教育大厦永远矗立的感情在我心目中变成了一种永恒。没有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我想我不会真正的投入与付出,当然也不会体会到作教师的幸福。
(二):规划自己的未来。
没有目标的生活谈不上幸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合理的规划会使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以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人生。
(三):不断学习中体会幸福。
学历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教学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在工作实践中是否善于学习、善于动脑、善于发问与质疑。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一方面指学习不断更新变化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你不读书、不借鉴别人、不吸收新鲜的知识与观点,只是闭门造车,是很难有新的进步的。学会借鉴、学会吸收、学会融合、再加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考,就会使你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说到底,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拓展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时空,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体会成长带来得乐趣。
1、通过阅读,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提倡教师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新教育实验的倡导人朱永新教授也这样说:勤于学习,充实自己,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是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水平,不阅读,不积累,何以提升自己?所以,我们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起来,要把读书看作是一种自觉的学习方式,多阅读,勤阅读,不断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2、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
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钻研、乐于钻研,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近成功,才能日积月累,有所收获。人都是有惰性的,教师也自然如此。“志存高远”,我们便会把教育工作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把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新课程的实施为我的有所作为提供了条件。只要善于学习,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出色的教育家已不再是梦想。
(四):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快乐。
我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学习、大胆的交流。我和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与指导,使我在不同角度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和同事共同进步,更有利于教师群体和个体的提高。主动向身边的名师请教,抓住一切与名师、专家交流的机会,得到名师的指点,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我尽可能的拓宽交流渠道,力求在交流中凝聚合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没有交流,教学只能停留在一己之见上;而善于交流,教师就能够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多几分信心和希望、少许多迷惘与曲折。
用三十五个字来总结我对教师幸福人生的认识就是:身怀爱心系教育,树立目标展宏图,紧跟形势快转变,团结协作共发展,乐观平淡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