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优质18篇)
总结稿是一种对已经完成的事情进行总结和评价的重要工具。写总结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具体实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让总结更具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和借鉴。
议论性散文篇一
很多人活着,但并不知自己为什么而活。他们在来往的人群里变得平庸;在忙碌的生活中被浮华吞噬。没有自我,让他们成了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在高空浮动,却无所归依。在这大千世界中,唯有找到那最真实的自我,才能如大树参天,却扎根深土;能够穿过漫天的阴霾,找到自己的方向。
自我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最宝贵的证明,是我们与内心世界最紧密的纽带。
尼采曾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连你都不懂你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在纷杂的人流中随波逐流,失去自己的特色。而是应当明确自我的定位,找到前行的方向,不负初心。在内心对航模的的共鸣中,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找到了自我,于是他始终坚持着这份热爱,潜心研究,让中国在无人机这一新的科技潮流中领先于世界。在这不公平的世界中,生命的悲悯使莫言体悟到了自我,所以,一个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学者,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小说,用文字倾诉者自己的内心之语。
找寻自我是一场人生的修行,这个过程既是上帝的考验,也是命运的回馈。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找寻自我往往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太多的干扰将真假混淆,反倒常常让人迷失。不过,请不要放弃找寻自我,正如大卫·米切尔所言:“走的足够远,你就会遇上你自己”。过程的漫长与曲折,会让你更真切地明白什么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本心。正如陶渊明曾发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感叹,却依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官场中三次入仕又三次出仕的经历,终究使他终于看清自己内心所求,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桃花乐土。又如杜甫早年抱有了“致君尧舜上,在使民风淳”的政治理想,中年却不得不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愤懑感慨。最后看清了动乱的时代中百姓的无力,写下三吏三别,成为诗史。
永恒就像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都只是其中的一抹颜色。生命虽为一只画笔,却不是每只画笔都有颜色;是自我将灵动的色彩赋予生命,在永恒的壁画里留下与众不同的光华。
议论性散文篇二
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四日,八十二岁的斯坦因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去世。
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中国,又一次在生死关头被他人认知,也被自己认知。
第二天,也就是斯坦因去世的那一天,伦敦举行“中国日”活动。博物馆里的敦煌文物,又一次引起热烈关注。
在斯坦因去世的同一天,中国历史学会在重庆成立。
我知道处于弥留之际的斯坦因不可能听到这两个消息。
有一件小事让我略感奇怪,那就是斯坦因的墓碑铭文:
马克·奥里尔·斯坦因。
印度考古调查局成员。
学者,探险家兼作家。
通过极为困难的印度、中国新疆、波斯、伊拉克之行,扩展了知识领域。
他平生带给西方世界最大的轰动是敦煌藏经洞,为什么在墓碑铭文里故意回避了,只提“中国新疆”?敦煌并不在新疆,而是在甘肃。
我约略知道此间原因。那就是,他在莫高窟的所作所为,已经受到文明世界越来越严厉的谴责。
阿富汗的喀布尔,是斯坦因非常陌生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一直想进去而未被允许,刚被允许进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就离开了人世。
他被安葬在喀布尔郊区的一个外国基督教徒公墓里,但他的灵魂又怎么能安定下来?直到今天,这里还备受着贫困、战乱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包围。而且,蔓延四周的宗教极端主义,正好与他信奉的宗教完全对立。小小的墓园,是那样孤独、荒凉和脆弱。
我想,他的灵魂最渴望的,是找一个黄昏,一个与他赶着车队离开时一样的黄昏,再潜回敦煌去看看。
如果真有这么一个黄昏,那么,他见了那座道士塔,会与王圆箓说什么呢?
我想,王圆箓不会向他抱怨什么,却会在他面前稍稍显得有点趾高气扬。因为道士塔前,天天游人如潮,虽然谁也没有投来过尊重的目光;而斯坦因的墓地前,永远阒寂无人。
至于另一个男人,那个蒋孝琬的坟墓在哪里,我就完全不知道了。
有知道的朋友,能告诉我吗?
议论性散文篇三
关于姥爷的前半生,我了解的很有限,姥爷家是南京江宁一个村庄的,是长子,下面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妹妹早年夭亡。从他晚年的胡话中,我大体知道,那一年日本人在南京杀人的时候,他躲在芦苇荡里逃过一劫。十五六岁左右就去了上海,曾经有学开车的机会,后来把上海的岗位留给了弟弟,只身去了东北的煤矿。
姥爷事业心很重,结婚后的头几年几乎没回过家。姥姥一个人抱着大舅,到东北找他,转了很多次车,吃了很多苦头,终于找到了他。他见到姥姥,很是吃惊,也只平淡地问了句:“你怎么来了?”
后来在鹤岗,有了我大姨。平顶山建矿,家从东北搬过来;陆陆续续有了二姨,妈妈,四姨,老舅,老姨。姥爷仍然忙于事业,据说我妈出生的时候,他还在党校学习。后来还去六盘水支援过三线建设,再回来的时候,妈妈说她都不认识姥爷了。家里照顾孩子的任务都交给了姥姥。他话不多,也很少有精力关心孩子,休息日喜欢拿上猎枪去山上打兔子,或者带着渔网去打渔。偶尔打来的兔子和老鳖,竟成了那个食物匮乏年代难得的美味。
*时期,姥爷认识了爷爷。爷爷那时候受迫害,半年之内被换了多个罪名受批判。没人可收留的时候,到姥爷家,姥爷拿来一瓶好酒,让姥姥煎了豆腐,炒了鸡蛋,对爷爷说:“别人都说你是,我不信。在我这儿,该喝酒喝酒,该吃菜吃菜,他们不会把你怎么样。”后来爷爷每次喝酒提到这一段都特别感慨。
爸爸上中学时从南京回来,放学后奶奶没下班,就到姥姥家扒馍篮子。那时有了四叔,奶奶工作忙,就把四叔放在姥姥家,由太姥姥照顾。四叔太小,不会吃甘蔗,太姥姥就把甘蔗切成糖块大小,放在兜里面。
我渐渐大一些该上学了,住在市区的舅舅家,由姥姥照顾。姥爷便和姥姥分开了。据说是某天受到留言的惊吓,一个人在家又无人排遣,于是着急上火,竟生了病,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话也渐渐多了起来,见谁跟谁唠嗑,甚至闹着要跳楼。儿女们谁也拿不准病情,以为他是精神疾病,进行了错误的诊治后,他竟大小便失禁了。后来,爸爸请来中医号脉,中医开了几服药,嘱咐家里人让姥爷服下,睡上三天三夜,病情自然就缓解了。姥爷那三天三夜是没睡够的,但病果然好了不少。
经此一次,大家知道,姥爷患的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这病哪怕受不经意的刺激也会发作。没病的时候,姥爷人挺好,话不多,偶尔还能喝二两。搬把椅子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彩色电视机。姥爷最喜欢看的是新闻,乒乓球赛和拳击,有一次跟我说到中国乒乓球队,说王皓也要慢慢退了,现在新上来那个许昕挺不错的。我听了挺惊讶,暗叹姥爷紧跟潮流并不落伍。渐渐的,姥爷精神没那么好了,看新闻看比赛的时候经常打盹犯困。
终于有一天,姥爷出门的时候摔了一跤,在床上养了不久,旧伤刚好,又趁儿女不备执拗地去卫生间高处拿东西,摔下来,腿骨摔断了。大夫说,如果手术要受很大罪,鉴于老人家年龄大了,还是保守治疗。自此,姥爷彻底瘫在了床上。
没有电视,姥爷的生活就愈发无聊了。后来渐渐变得神志不清,说起胡话了。我只能从他说过的胡话里遍寻他曾经的生活场景。他时常说的胡话描述的情景是打鬼子、开大会给领导反映问题。他经常在床上用手比划着打枪,跟臆想中的鬼子作战;他也时而想着自己在开大会,提议一个更公平的分配制度。
姥爷的身体后来就每况愈下了,妈妈他们姊妹六个一人一天,轮流照顾。喂饭喂水,清理他在床上的大小便。他大半夜兴奋了,还会不停地说胡话,完全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天要来,可是这一天真的来了,都有些接受不了。下午我给家打电话,有个好消息要告诉爸妈。家里没人接,再打爸爸手机,正在通话中;打妈妈手机,关机。我就觉察出了不对。过了一会儿再打爸爸手机,竟得到噩耗,姥爷去世了。
我先是惊讶,然后非常平静地跟妈妈说,让她保重身体,我听到电话那头妈妈沙哑的嗓音,跟我说,没事儿没事儿,你好好工作,不要担心这边。
一个人背着包,走到餐厅,周围的一切仿佛凝固了一般。终于相信,这世界除了生和死,什么都是小事。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看到木须肉里面的鸡蛋,不知怎么,忽然想起,患难之时,姥爷端给爷爷一碗鸡蛋,一碗煎豆腐,对爷爷说:“在我这儿,你放心,即便别人都相信你是,我相信你不是…”
情不能自已,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议论性散文篇四
余暇,几个女人聚在一起,说另一个不在场女人的坏话。
我在一边静默玩手机。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叫“宣泄笔记”的用户,发了这样一段话:“其实各种在背后说你坏话的人,都不如你。真正比你优秀、比你漂亮、比你帅、比你多金、比你牛逼的人,根本不认识你,也不屑认识你,更懒得搭理你。也不会天天关注你的各种动态,所以更谈不上议论你。议论你的,说你坏话的,都是现实原因导致的羡慕嫉妒恨。只能说是很低级的人罢了。”
知道,她们能在我面前议论别人,也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议论我。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这都是习惯的生活现象了。
或许,这也是国人对熟人的一种关注吧。
就象过去平房居住的人们,互相之间很熟悉,可能还会议论一下邻居。而现在的楼房,对门之间也只是在楼道中遇到,打一个招呼。其它楼层的,还没认全。谈上不往来,更谈不上议论。
从坏的角度来说,那些议论是八卦。从好的角度来看,也算是她们对周围人的“热情”。
我的这种“热情”就很少。很多注意力,都放在了其它方面。
昨天在另一个单位,都是些新面孔,没有几个熟人。相识的红告诉我:“我们这的人说你像仙女,不食人间烟火。”
前一句是明显的恭维,至于后一句……。
刚刚被死党说了不食人间烟火。
就是指,在这热闹的`大厅,我一个人独自很安静吗?
就是指,我不想过深沉溺于周围,不在狭窄的小圈子里争名夺利?
还是指,我的志向与她们不同?
然而还是有很多事情吸引我的注意力,很多俗事需要我去我处理。关系到家人利益。
二姐说,上学时的班主任一点没有老。因为她与世无争。
我其实很难做到真的与世无争。因为你不争,别人会和你争。
只见过一次的洪波姐说,你像从古代画像上走下来的人物。我都怕大声说话,会惊扰到你了。
不知为什么会给人这种印象。
而有的人不这么认为。还想拖我进入他的喧嚣红尘。
他当你是可以亲近的生活中的女人。
可以洗衣煮饭,生儿育女的那一种。
想起一个人,多年里很少交流,九年前对我讲过一次,他途中见过的雪景。今年,对我讲过一次途中见到的晚霞满天。
是他喜欢自然,还是觉很我会明了,会热爱那些情景?
他没有对我说孰是孰非,没有对我讲他的烦恼。或许是因为,还不够熟悉。
其实,我也是在乎别人对我的印象的。
也会在听了一些背后的议论后,有所反应。
后来,就告诉好友,谁背后说我什么了,你不用告诉我。
我没有听到,就当不存在。
有句俗话叫,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
当然,好友是为了让我心中有数。
但我听了那些是是非非,难免在看到飞短流长者时,有某种情绪。不会象从前那样对她们了。
还不如不知道。简单得多,也不会对某些人产生负面想法。影响到彼此的关系。
而那些议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你的一部分生活。
我还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于世。
很难做到不去议论别人。就象写文字,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对事,对人,发表着一些议论。
尽量谨小慎微,谨言慎行吧。而别人爱议论自己,就让他们自由自在的议论去好了。
议论性散文篇五
江心洲是一座孤岛,位于长江之中,故名江心洲。我三叔便在江心洲,儿时常去玩耍。若是去江心洲,要么乘着夜色泊着小舟悠悠荡去,要么白天先是乘车去镇江的高桥,尔后坐那去江心洲的轮渡。我记得泊小舟去,借着淡淡的月色,听着轻轻的涛声,颇有一番荒江野渡的乐趣,若是初秋夜晚泊舟,那更有些诗情画意了。坐轮渡却少了这番诗意,轮渡上人多口杂,一片乱轰轰的声音,不过白天因为轮船贴着江面而行,江涛翻滚波浪起伏,自然是一番开阔雄伟的景象,这跟夜晚泊小舟的心境是不一样的。
江心洲虽是小岛,却有它的趣味。下了船,上了洲岸,站在石砌的高高码头,向南遥望,可以望到南面脉脉的青山,绵绵起伏的青山隐在薄薄地江雾里,给人一种柔媚之感,半隐半掩影影绰绰,正如过去人家闺房里的一位娇女,在梳窗前悄悄地把那秀颜一照。江水还浩荡着,终年不休地拍打着乱石嶙峋的堤岸,似乎这般浩荡的安抚给它述说古老的传说。这洲上,大概有上千户人家,好多年前,江心洲还是座荒岛,杳无人烟,处处是杂树与荒草与乱石,是北雁南归的歇息处。后来对岸的人家,渡船觅得此岛,或者一些长年行舟的渔民,或者一些江湖逃亡的难民,都愿意留守此岛以度余生,便渐渐地添了人气,生儿育女开荒拓野,终于让荒岛从此不荒了。到了乾隆年间,此岛来了一位远游的隐士,他发现此岛远避世上尘烟,岛上民风淳朴,易于隐居,此岛又因四面环水位置江心,他便给此岛定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江心洲。
去我三叔家,要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路边要么依着碧清的小河,要么靠着碧绿的麦田,宽阔的田野也是一块一块的,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到了春季,烟花三月时,天空着一些微雨后,田野处最为惹人眼目,各种的小花,各式的小草,绿油油的,湿漉漉的,还笼着一缕湿烟;小花藏在草丛里,偶尔探出一支花头来,过去一看,极细的花瓣,淡粉的颜色,漠漠的清香,都是极为诱人的。小时候,不懂情趣,踏着绿草,到处采花寻蝶,采了花也到处乱扔。长大后,懂了情趣,我想那花儿也是知通人性的,这般瞎糟蹋,会不会惹得花儿蝶儿的粉泪盈盈呢。这么微弱的生命,却开着极艳的姿色,给天地涂了一抹动人的色彩,真是舍不得去碰它一下,花儿是田野的天使,没有了花儿的点缀,再多的茵茵绿草也会失了迷人之态,也许会怅然若失吧。
这洲上空气湿润,水气饱厚,因此盛产水果,果园遍布洲上各个角落,例如汁水丰富的水蜜桃,酸甜可口的紫葡萄,清脆沁心的青花梨,另外,西瓜苹果桔子石榴也是不错的。若是到了盛夏或者晚秋,走在洲上的小土路,便能嗅到空气中处处洋溢着水果的香味,有时浓得化不开,有时淡得溢不远,浓淡适宜的更令人心目神往了。我三叔家栽种的紫葡萄极多,到了收获季节,美美的饱尝一番,若不行,相约几人探身直入葡萄园,提一根棍子,步入幽径,拨开路上茂盛青草,把自己埋在葡萄园里,坐着或躺着或斜着身子,一只手随意地采摘一串串又大又圆的紫葡萄,如果紫葡萄闪着晶亮的光泽,那味道更是绝妙,但这终究不易采摘到。紫葡萄采摘下来,轻轻剥了上面的一层紫皮,露出里面亮晶晶的鲜仁,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汁水在上面流动着,顺着指头凝成一撮,再滴入绿草丛中,所以久不入嘴,似乎仁肉片刻要化成汁水,赶紧送入嘴中,嘴巴蠕动几下,吐掉里面的子,汁水浸入喉咙,味道真够可口的,现在想来嘴巴也要咂出口水了。
洲上的鱼塘也是数不胜数,我也不知道鱼塘为何是如此之多,或许是处于江中缘故。鱼虾是极易养得肥的,而且个个呆头呆脑,不像岸上的鱼塘,里面的鱼虾极为精明,个个老谋深算精于世故,一次钓滑掉,下一次鬼也钓不到它了,它们就这般厉害。而江心洲的鱼虾却不同,它们似乎争先恐后的,不被你钓到好像绝不罢休,鱼饵刚下塘子,那一群鱼儿哗啦啦地便来抢食,嘴张得老大一个,即便你不会钓鱼,你只要来到江心洲,便一定是个不错的钓鱼高手,一个下午,蹲在细如柳下的荫处,找一块安静的塘口,最好把鱼杆伸到水草浮动鱼泡多泛的水中,就能钓到好多的鱼,鱼儿个头肥大而壮实,不像岸上的鱼儿那般瘦小可怜。因此要钓这般的肥鱼,就得准备带劲的鱼杆与鱼线,普通的杆子容易折断,就要到集市上挑选上好的碧绿毛竹,即便弯老大的弧线,也不易折断,鱼线也需韧性足的,至少也要承受一斤向上的重量。我有这样的钓具,可惜这些年忙于四处奔波,很少怡然垂钓了,钓具弃在墙脚都覆了一层青灰。人在扬州时,偶尔路过荷花池公园,常见数人在池中垂钓,可这般钓趣委实让我好笑,数人拥挤于一起,钓杆横七竖八地垂于池上,那池中本就鱼少,即便有鱼,也是个头很小的鲫鱼与狡猾的毛刺花鲢,他们钓得极为辛苦,半天也不见一只鱼影,倒是夕照映得池中残荷一片彤红,此刻想起我小时在江心洲那般神钓,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或许他们钓得本不是鱼,钓得是一种乐趣,俗话说,怡然垂钓可以修性养心,可能他们也是这样想的吧,也未可知。
这些年是极少去江心洲了,不知洲上田野的小花开得还是如此艳丽么,不知洲上鱼塘的肥鱼还是那般呆傻么,不知江水还是浩荡述说着古老的传说呢。我想过些日子,等江水枯了些,再去重游一番江心洲,体味一下洲上的趣味,那一定是不错的。
议论性散文篇六
我想,时间就是一本青春纪念册。偶尔,我们也可以翻开阅读。是酸,是甜,或喜,或悲。都值得我们品尝这泌人心脾的蕴味。
时间,让我变的健忘……。
小时候,对什么都会感到好奇。哪怕是一根针,一支线。总是喜欢依在姥姥身边问东问西的,一遍又一遍。姥姥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偶尔也会宠溺的拍着我问:“小好奇,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吗?”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问题越来越少,倒是姥姥常常丢三落四的。有一次,她在我旁边看我上网。一连几次问我:“那是什么?”最后,我生气了。对她大吼:“别问了,那是主机。”姥姥呆了,半天才回过神来说:“你忘了吗?你小时候也是这样指着缝纫机问我的呀!”我顿时后悔莫及。原来,健忘的是我。
时间,让我变得释然。
随着时间的消逝,小学毕业时的难分难舍,也会看淡许多。那句“这是我的,它属于我。”再也不会脱口而出。许多事,如果无法逃避,那就勇于面对吧!如果无法改变,那就顺其自然吧!如果无法拥有,那就选择失去吧!
随着时间的沉淀,再淡的感情也会变深,在稚嫩的人也会变得成熟,在天真的人也会变得圆滑。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拥有,不必过分执着地追求。时常问问自己,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三年后,你还会在乎么?“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夕,不争短利。”
时间,能带给我们许多。让我们尝尽这百般滋味的生活,让我们不断地成长,让我们不断的得到或失去。所以,让我们一起去拥有,去感受这样一种美丽——时间。
议论性散文篇七
斯坦因终于取得了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打包装箱就整整花了七天时间。最后打成了二十九个大木箱,原先带来的那些骆驼和马匹不够用了,又雇来了五辆大车,每辆都栓上三匹马来拉。
那是一个黄昏,车队启动了,王圆箓站在路边,恭敬相送。斯坦因“购买”这二十九个大木箱移世文物,所支付给王圆篆的全部价钱,我一直不忍心写出来,此刻却不能不说一说了。那就是,折合成了银子的一百三十英镑!但是,这点钱,对王圆篆来说,毕竟比他平时到荒村野郊去化缘的所得,多得多了。
斯坦因向他招过手,抬起头来看看天色。
一位年轻诗人写道,斯坦因看到的,是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
我又想到了另一位年轻诗人的诗,他叫李晓桦,是写给下令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我可以不带剑,甚至也不骑马,只是伸出双手做出阻拦的动作,站在沙漠中间,站在他们车队的正对面。
满脸堆笑地走上前来的,一定是蒋孝琬。我扭头不理他,只是直视着斯坦因,要与他辩论。
我相信,也会有一种可能,尽管机率微乎其微,我的激情和逻辑终于压倒了斯坦因,于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了下来。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送缴京城。但当时,藏经洞文物不是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有木箱,只用席子捆扎,沿途官员缙绅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有些官员还把大车赶进自己的院子里细挑精选,择优盗取,怕到京后点数不符,便把长卷撕成几个短卷来凑数搪塞。
那么,不如叫住斯坦因,还是让他拉到伦敦的博物馆里去吧。但我当然不会这么做。我知道斯坦因看出了我的难处,一次次回头看我。
我假装没有看见,只用眼角默送他和蒋孝琬慢慢远去,终于消失在黛褐色的山丘后面。然后,我再回过身来。
长长一排车队,全都停在苍茫夜色里,由我掌管。但是,明天该去何方?
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左思右想,最后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
哭声,像一匹受伤的狼在黑夜里嚎叫。
议论性散文篇八
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是你通向成功必经的门坎;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是你成熟起来的标志;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是你修身养性必要的过程。
欲望,万物皆有。可是,观遍世间万物,人类的欲望最多。我们确实有很多的欲望: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有希望造福苍生的人,也有想要统治世界的人。这怎样才能让人选择趋向好的,对的,造福苍生的欲望呢?那么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吧!
古人便有“一物克一物”的说法,“相生相克”的道家哲学经过了几千百年的飞逝依然正确如故,这是真理了啊!人类既然有那么多、那么重的欲望,那么人类就一定有其他生物所不可同日而语的东西,来使我们能够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欲望而不至于毁灭。这是必然的啊!那就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吧!
“一阴一阳,相生相立”,阴一盛,阳就会衰;阳一盛,阴就会衰。欲望和理性也是同一道理啊!欲望过盛,则理性见衰,人的理性衰退,则人的行为越接近动物,这样做就会不懂得保护自己而损身啊!这就好比鸟儿非进鸟笼里吃食;老鼠跑进老鼠夹里偷食啊!圣人就是会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使自己不易受到伤害,所以他们的寿就长,懂得的道理就多啊!
“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两面,而我们处理事情就是要做到阴阳协调,才会把事情完成好。”这就是老子那朴素的辩证法。理性与欲望缘何不是如此呢?若把阳比作理性,阴比作欲望,那我们也就是要做到理性和欲望的和谐发展啊!既不能模仿“竹林七贤”的放荡,亦不可学庄周的“逍遥游”。人的天性就有本能欲望,我们切不可逆其天性而为之啊!
欲望却是无罪,关键还在于你的理性究竟有多大的控制力度。若你不去修为你的理性,那么欲望就成了恶魔,它将吞噬你直至消灭,兴许你还未曾发觉,却早已坠入恶魔之腹了,悔之晚已!若你经常的锻炼自己的理性,那么你对自己的欲望就控制得越好,而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你又会成熟一分,你的修养就会越来越高。此时,欲望便似一向导,他将引导你参悟世间万物之本啊!
“对自身有利的趋之,对自身不利的避之”。圣人就是如此规矩的。我们学习圣人,用理性控制你的欲望吧!!
议论性散文篇九
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绿,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机盎然。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明、活泼的史湘云偏是个“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以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
“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她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陋的。或问,难道只要“缺陷”都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美好”当然是美,我们能说镜中花、水中月不美吗?然而这种美却难以捉摸。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
整体的美不但可以容纳而且必须包容局部的“缺陷”,不是有“爱屋及乌”的成语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缺陷”。
一言以蔽之,瑕不掩瑜,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
瑕之美,在于真实与韵致。何止文学作品如此,人亦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议论性散文篇十
关于姥爷的前半生,我了解的很有限,姥爷家是南京江宁一个村庄的,是长子,下面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妹妹早年夭亡。从他晚年的胡话中,我大体知道,那一年日本人在南京杀人的时候,他躲在芦苇荡里逃过一劫。十五六岁左右就去了上海,曾经有学开车的机会,后来把上海的岗位留给了弟弟,只身去了东北的煤矿。
姥爷事业心很重,结婚后的头几年几乎没回过家。姥姥一个人抱着大舅,到东北找他,转了很多次车,吃了很多苦头,终于找到了他。他见到姥姥,很是吃惊,也只平淡地问了句:“你怎么来了?”
后来在鹤岗,有了我大姨。平顶山建矿,家从东北搬过来;陆陆续续有了二姨,妈妈,四姨,老舅,老姨。姥爷仍然忙于事业,据说我妈出生的时候,他还在党校学习。后来还去六盘水支援过三线建设,再回来的时候,妈妈说她都不认识姥爷了。家里照顾孩子的任务都交给了姥姥。他话不多,也很少有精力关心孩子,休息日喜欢拿上猎枪去山上打兔子,或者带着渔网去打渔。偶尔打来的兔子和老鳖,竟成了那个食物匮乏年代难得的美味。
*时期,姥爷认识了爷爷。爷爷那时候受迫害,半年之内被换了多个罪名受批判。没人可收留的时候,到姥爷家,姥爷拿来一瓶好酒,让姥姥煎了豆腐,炒了鸡蛋,对爷爷说:“别人都说你是,我不信。在我这儿,该喝酒喝酒,该吃菜吃菜,他们不会把你怎么样。”后来爷爷每次喝酒提到这一段都特别感慨。
爸爸上中学时从南京回来,放学后奶奶没下班,就到姥姥家扒馍篮子。那时有了四叔,奶奶工作忙,就把四叔放在姥姥家,由太姥姥照顾。四叔太小,不会吃甘蔗,太姥姥就把甘蔗切成糖块大小,放在兜里面。
我渐渐大一些该上学了,住在市区的舅舅家,由姥姥照顾。姥爷便和姥姥分开了。据说是某天受到留言的惊吓,一个人在家又无人排遣,于是着急上火,竟生了病,整夜整夜睡不着觉,话也渐渐多了起来,见谁跟谁唠嗑,甚至闹着要跳楼。儿女们谁也拿不准病情,以为他是精神疾病,进行了错误的诊治后,他竟大小便失禁了。后来,爸爸请来中医号脉,中医开了几服药,嘱咐家里人让姥爷服下,睡上三天三夜,病情自然就缓解了。姥爷那三天三夜是没睡够的,但病果然好了不少。
经此一次,大家知道,姥爷患的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这病哪怕受不经意的刺激也会发作。没病的时候,姥爷人挺好,话不多,偶尔还能喝二两。搬把椅子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彩色电视机。姥爷最喜欢看的是新闻,乒乓球赛和拳击,有一次跟我说到中国乒乓球队,说王皓也要慢慢退了,现在新上来那个许昕挺不错的。我听了挺惊讶,暗叹姥爷紧跟潮流并不落伍。渐渐的,姥爷精神没那么好了,看新闻看比赛的时候经常打盹犯困。
终于有一天,姥爷出门的时候摔了一跤,在床上养了不久,旧伤刚好,又趁儿女不备执拗地去卫生间高处拿东西,摔下来,腿骨摔断了。大夫说,如果手术要受很大罪,鉴于老人家年龄大了,还是保守治疗。自此,姥爷彻底瘫在了床上。
没有电视,姥爷的生活就愈发无聊了。后来渐渐变得神志不清,说起胡话了。我只能从他说过的胡话里遍寻他曾经的生活场景。他时常说的胡话描述的情景是打鬼子、开大会给领导反映问题。他经常在床上用手比划着打枪,跟臆想中的鬼子作战;他也时而想着自己在开大会,提议一个更公平的分配制度。
姥爷的身体后来就每况愈下了,妈妈他们姊妹六个一人一天,轮流照顾。喂饭喂水,清理他在床上的大小便。他大半夜兴奋了,还会不停地说胡话,完全失去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天要来,可是这一天真的来了,都有些接受不了。下午我给家打电话,有个好消息要告诉爸妈。家里没人接,再打爸爸手机,正在通话中;打妈妈手机,关机。我就觉察出了不对。过了一会儿再打爸爸手机,竟得到噩耗,姥爷去世了。
我先是惊讶,然后非常平静地跟妈妈说,让她保重身体,我听到电话那头妈妈沙哑的嗓音,跟我说,没事儿没事儿,你好好工作,不要担心这边。
一个人背着包,走到餐厅,周围的一切仿佛凝固了一般。终于相信,这世界除了生和死,什么都是小事。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看到木须肉里面的鸡蛋,不知怎么,忽然想起,患难之时,姥爷端给爷爷一碗鸡蛋,一碗煎豆腐,对爷爷说:“在我这儿,你放心,即便别人都相信你是,我相信你不是…”
情不能自已,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议论性散文篇十一
我时常独自思考:最熟悉的人——自己,可我是否足够了解真实的自己,是否曾经违背自己的心智?最熟悉的物——太阳,可我是否深知它四季的变化,是否曾经在阴天忽视它的光芒?最熟悉的事——生活,可我是否认真过好了每一天,是否曾经误解了生活的蕴涵?(阅读提示:自由自在的表达,而自由的表达更容易创造个性)。
再如的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下面的几个句子就分别是2—6段的分论点,文章的几个段落就是围绕他们展开的。但这些论点就与一般议论文的论点有所不同。
(2)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诚信是我们人生的根本,失去诚信,我们将一无所有)。
(3)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这句没有明显的区别,说的是我们应如何讲诚信)。
(4)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将如何如何)。
(5)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将会怎么样)。
(6)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舍弃诚信的严重后果)。
说明:括号内的文字就是这句话在传统议论文中作为论点一般会如何陈述。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明显看出三种文体在内容的展开上使用的方式是不相同的。
议论文的内容展开,从整篇着眼,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从局部看,主体部分的一个单元内容也要分为“说理—举例—再说理”三个层次,开头的说理提出观点,接着进行举例论证,其后再进行议论,深化主旨。
一般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首先是带着感情寻找相应的对象,在叙写对象时重视画面感、情境感,让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展开,重目的而不拘泥于形式。它首先有说理的内在目的,然后或在叙事中寄托这种目的,或在抒情中点化这种目的。有时候,还可以直截了当地直奔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打比方说,如果把写议论文比作火车沿论证的轨道前行,把写散文比作水流沿情感的河床跳跃,那么,写议论性散文则像天马于空中只管方向而不拘形式地飞翔。
议论性散文篇十二
懦弱说:挫折是成长路上的一片荆棘地,会把人扎的遍体鳞伤。
勇敢说:挫折是荆棘,拿出胆量劈开它,面前会出现更广阔的大道。
沮丧说:挫折是被击倒后的眩晕,让人丢弃了信心,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胜利说:挫折是海中的礁石,不遇见他,永远激不起成功的浪花。
一步与一生。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题记。
人生的斗士。
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先来想想他的成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推动了科学界的飞速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被称为与英国牛顿和德国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临驾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我们在惊叹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不免会感叹他命运的不幸和他意志的无比坚韧。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无比的光彩,更散发出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
记得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鸦雀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哀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然而,霍金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是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朋友们,你们是否已为霍金这种“日破云涛万里红”的自信力和“泰山崩前而不动”的坚强所折服?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镶嵌。
也许,在人生道路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刘禹锡“直手天上争春回”的豁达,拍拍我们身上的灰尘,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去追求我们的理想吧!
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评点:这是一篇靠文采取胜的优秀作文,语言铿锵有力,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入评述的对象——永远战斗不息的史蒂芬·霍金,简洁有力;紧接着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章绚丽夺目,激情四射;而对霍金科学成就和坚韧斗志的评述,紧扣题旨,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紧接着对材料的转述更可见出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而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的两个比喻连在一起,使文章的收尾显得简洁有力。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观点突出、逻辑严密,是考场上不可多见的优秀的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篇十三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称得上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那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的11个州的路线图。出发后的第三天,他从奥斯丁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的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延展得更长。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的。我们闲谈起来,我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有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风餐露宿。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就了他。
我也想起我自己,在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苦。北大荒的“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青春的曲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象得那样美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而是为了多品尝一些人生的滋味,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也要借着风力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这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面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只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浆,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里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议论性散文篇十四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的旁观》)。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五、由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江苏考生《放下感情的叶片》)。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议论性散文篇十五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
议论性散文篇十六
“最好”总是人们心目中最向往的目标,最理想的结果。然而,世间万物都只能相比较而言,真正能“尽善尽美”的事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况且各人的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也多少存在着不足。因此,绝对的“最好”是不存在的,惟有相对的“更好”才最现实。它总在前途上真切地向你召唤,促使你追求它,赶超它。
我们评价一件事情,不能仅仅注重它的结局,更要注重它的经过。如果说经过是一条线段,那么结局只是它的一个端点。以中国的辛亥革命为例,其果实虽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我们能因此而否定无数仁人志士在革命历程中洒下的鲜血吗?毕竟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在神州大地上传播了新的思想,为中国历史的巨轮灌注了新的润滑剂。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能够认可故事结局的淡然,但渴求每一则细节的生动。”我们不敢恭维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発是“最好”的,也不敢恭维中国的辛亥革命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它们都是“更好”的。仅是其在过程中倾注的努力,就能博得人们的赞叹;仅是这种“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精神,就足以赢得热烈的掌声!
人生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其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的最终实现,而在于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奋斗。只要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做得比原来“更好”,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问心无愧的欣慰。当我们本着“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宗旨,超越一个个“更好”的时候,成功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议论性散文篇十七
议论性散文在写作上较为自由,它不需要像议论文那样步步为营,循规蹈矩,它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能在形象中传达道理,在抒情中渗透观点;它具有议论性,所以观点明朗,态度鲜明,不像一般散文那样含蓄蕴藉,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便于阅卷者快速领会作文的内容和目的。
比较一: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有明显不同。
先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把握人生的弯道》片段: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实现了“弯道超越”;而相反,一些人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在了弯道上。
结尾部分:面对弯道,我们无法避免;面对弯道,我们只有向前。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勇敢面对,把握人生的弯道,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腾飞。
李敖给出了漂亮的答案:“若是生命没有弯曲的荆棘之原,创造会终结,信念会熄灭。”他的神来之语让答案昭然若揭——在弯道处超越,弯道便将一马平川。
结尾部分:苍山不语,尚倚红日傲风云;流水不止,犹作清泓向碧心。弯道,不仅要迎接,更要超越。迈出坚定的双脚,弯道也将一马平川。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议论文开头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结尾旗帜鲜明地解决问题,行文过程着眼于概念的阐释和问题的分析,语言理性、冷静、严密;而议论性散文不管是开头的入题,还是结尾的总结,似乎把理性的目的收在身后,而在身前举出感性的大旗,摇动大旗鼓动人心,语言鲜活,充满感情甚至是激情,指引人走向既定的目标。
比较二:在内容的展开方面,议论性散文、议论文、一般性散文,也各有不同。
来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熟悉》(其一)片段:“一个崇高的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就会成为壮举”,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积极地改造熟悉的世界。瓦特面对熟悉的部件,改造出工业革命的龙头——蒸汽机;居里夫人面对熟悉的反应堆,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富兰克林面对熟悉的风筝,证实了雷电的本质;西门子面对熟悉的电磁理论,制造出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面对熟悉的事物,人类需要动手实践,给它带来新的动力。(阅读提示:关注“理—事—理”的内容层次)。
高考一般性散文《熟悉》(其二)片段:熟悉的家乡,有清凌凌的水与蓝盈盈的天。爷爷的渔网在这长歌短诗般的山水之中,日复一日地收缩。我时常怀念那一场景:爷爷站在小木船头,划动着双桨,哼着农家小曲儿“清凌凌的水啊,蓝盈盈的天……”我将小手放进清凉的河水中,随着船的前行划出优美的曲线……我熟悉的家乡,我多想投入你的怀抱,洗涤我心灵的尘埃,回到熟悉的山水中。(阅读提示:体会画面感、情感性)。
高考议论性散文《熟悉》(其三)片段:我们熟悉的,只是天才的成功。“八金”的荣耀环抱了菲尔普斯,我们以为凭他的体质和条件,这是自然而然、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却忽略了他从小每天被母亲逼入泳池进行训练,忽略了他大学每天近10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而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苦痛,才成就了游泳史上的奇迹啊!(阅读提示:有事,有理,有情,三者浑然一体)。
议论性散文篇十八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的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荫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顷,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当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