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大全(15篇)
教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把握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每次备课时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教案的编写还应该注意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考察手段的选择,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教案范文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具有很高的指导性。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辨认方向。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件、小卡片。
一、复习。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
3.试一试。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实践活动。
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已知周长求面积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一个蒙古包图片。
教学过程:
1、师生讨论引出蒙古包,教师贴出图片让学生观察。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发表不同问题的机会。
师:同学们,在草原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房子,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生:蒙古包。
师:对,蒙古包。看,老师带来了一张蒙古包的图片。
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这个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问题?
2、提出: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测量直径不好测,可以测量出周长,再计算占地面积。教师给出周长数据。
师:如果要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怎么办?
生:测量出蒙古包的直径,就能计算出它的占地面积。
生:不好测量。
生:测量出周长。
师:对,周长容易测。草原上的人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们测量出蒙古包的周长是18.84米。
板书:周长18.84米。
1、提出:已知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学生讨论,理清思路后,自主计算。
师:现在知道了蒙古包的周长,怎样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呢?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已知圆的周长是多少,怎样求圆的面积?
生:先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参与交流。
师:解题思路大家都清楚了,请同学们在本上算一算这个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
生:我先计算出蒙古包的半径,列式2×3.14×r=25.12求出r=4,再计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积3.14×42=50.24(平方米)。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板书:
蒙古包的半径:
2×3.14×r=25.12。
r=25.12÷6.28。
r=4。
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3.14×42=50.24(平方米)。
如果出现先算出直径再求面积的方法,教师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直接求出半径,计算比较方便。
1、“练一练”第1、2题,蒙古包占地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
师:我们解决了蒙古包的占地问题,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读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做法,这个蓄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我先求出这个蓄水池的半径3.14×2×r=31.4求出r=5,再计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积:3.14×52=78.5(平方米)。
师:看第2题,求花池的面积。自己解答。
交流时,请学习稍差的学生回答。
答案:3.14×2×r=18.84。
r=3。
3.14×32=28.26(平方米)。
2、练一练第3题,提示学生思考木桶铁箍长是底面的什么,再计算。师:请同学们读第3题,想一想,这个木桶铁箍的长是这个木桶底面的什么?再解答。.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答案:。
3.14×2×r=100.5。
r=16。
3.14×162=803.84(平方厘米)。
生:就是把树锯断后的圆面。
师:树木的周长相当于这个横截面的什么?
生:周长。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课下解决。可以几个人一起测量,也可以自己完成测量,然后计算出那棵树的横截面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只要你多观察,多动脑,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下面看问题讨论中的问题。自己读一读。
学生读题。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都不做评价。
1、让学生阅读“问题讨论”的内容,启发学生按照聪聪的思路进行小组讨论和试算。
师: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呢,聪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假设铁丝的长度。比如,铁丝长1米,2米或3米,4米等,实际算一算,再看看结果是什么。好,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聪聪的办法算一算。
学生合作研究,教师参与指导。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假设。如:(1)假设铁丝长1米。
正方形的边长:1÷4=0.25=25(厘米)。
正方形面积:25×25=625(平方厘米)。
圆半径:100÷2÷3.14≈16(厘米)。
圆面积:3.14×162≈803(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2)假设铁丝长2米。
正方形的边长:2÷4=0.5=50(厘米)。
正方形面积:50×50=2500(平方厘米)。
圆半径:200÷2÷3.14≈32(厘米)。
圆面积:3.14×322≈3215(平方厘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假设铁丝长4米。
正方形的边长:4÷4=1(米)。
正方形面积:1×1=1(平方米)。
圆半径:4÷2÷3.14≈0.64(米)。
圆面积:3.14×0.642≈1.29(平方米)。
结论:圆的面积大。
3、提出:长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面积大?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圆的面积大。
师:我们以前研究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大,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正方形和圆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大,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长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说出判断理由。
生:肯定圆的面积大。假设长方形、正方形、圆周长都相等。圆面积大于正方形,正方形面积大于长方形,那圆肯定大于长方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说明。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三
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第(2)小题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1、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四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4~7题。
1.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解决3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解决三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把两个数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三个数连比的问题。
难点:理解三个数连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
1.填空。(多媒体出示题目)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只数比是3∶4,公鸡(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约有20xx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独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结果,集体评价。
举例,分组讨论、反馈、交流。
1.课件出示例2:从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怎样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题都是两个量的比,这道题是三个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节所学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解法,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1:220÷(2+3+6)=20(吨)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需要沙子60吨,需要石子120吨。
方法2:总份数:2+3+6=11
需要水泥的吨数:220x2/11=40(吨)
需要沙子的吨数:220x3/11=60(吨)
需要石子的吨数:220×6/11=120(吨)
方法3: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吨,再分别求出沙子、石子、水泥应需的吨数。
解:设每份是x吨.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 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5.议一议: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设每1份的量为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讨论交流异同。
尝试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1.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给出的这三种蛋的连比,组织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中虽然没有给出沙子、石子、水泥的连比,但已给出了一个配料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值,可以求出这三种料的连比。
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求出现场测量的三种配料的比3:2:5,然后与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较,得出: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独立解题,再交流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想一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谈收获。
练习十五第4―7题。
独立完成。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五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
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六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共分3课时。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3。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1)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七
(5)列式计算。
5、小组汇报(二):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学生汇报后,全班共同填教科书191页表格,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练一练。
1、学生先读题,独立完成并汇报。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设计这样的四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要算到怎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策略有效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策略回忆。
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个有什么诀窍,或说关键是什么?可以讨论一下再回答。
二、巩固提升。
练习十七第2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替换?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3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假设?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说说解题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吗?
一起读一读,你能理解题意吗?你会解答吗?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八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如何先约分再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问: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被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2)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块)。
用乘法算:(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九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质性。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多媒体课件。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和
和5:2。
1/2:1/3和6:4。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0:40。
内项:6o。
外项: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1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60/40。
3.。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十
整理与复习学到的知识,试一试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整理和归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导学策略。
练习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问: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几个单元所学内容。
3.揭示课题。
4.请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5.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展开(要多设计一些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1.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66练一练第1题。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学生指名回答。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学生更喜欢。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十一
六年级二班、三班共有学生83人,结合五年级升级的成绩,优生不多,差生十几人,实属差生率教高的年级。
优生有:张文宇赵小玲王永辉赵丹初晓蕾刘飞宋子迪王泰恒刘佳等。
差生有:王玉婷张立伟赵秀坤张录张卫健徐振伟等。
差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等。具体表现如下:
1、上课精神不集中。
2、练习、作业书写不规范,连简单的符号和数字也写不好。
3、平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
4、九九口诀背不出来。
5、交作业不按时。
6、基础知识不扎实。
7、答题速度缓慢。
优生的特点差不多。他们思维活跃,聪明可爱,是班里学习上的佼佼者。不但反应快,按时完成作业,还是老师教学上的好帮手。
针对差生的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制订出转化方案如下:
1、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2、课后多和差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4、对差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5、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6、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7、成立爱心联盟,采用1+1的辅导方式(即一帮一、一带一)
8、“帮带”活动时间定于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
对于优生,经常让他们做一些难度大些的题目。开拓思维、开发智力。让他们更上一层楼。
总之,我不但要在学习上关心后进生和优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能得到全面发展。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十二
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6~11题。
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理解用整十数乘的算理。
用十位上的乘后,在得数的末尾填一个0。
例3、例4的教学挂图。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1352732304。
1541621405。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135、2304、1404的口算过程。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的乒乓球挂图,如下:
用纸盖住最右边的一袋,提问:
这里有几袋乒乓球?每袋几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9=45。
接着露出盖住的那袋乒乓球,提问:
刚才有9袋乒乓球,一共有45个。再增加1袋,是几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10=50。
谁能说一说510=50是怎么想的?(因为9个5是45,45+5=50,也就是10个5就是50。)多指几名学生说说。
2.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口算结果和口算过程,教师板书出算式和得数。然后提问:
这些题的得数和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一个数乘以10,可以在这个数的后面直接添一个0。
3.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4.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的.皮球图。如下:
提问:
这里有20盒皮球,每盒有6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0。
620怎样口算呢?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想620的口算过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2盒是一摞,20盒是几棵?让学生数一数回答。
求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要求10摞皮球的个数,可以先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一摞皮球有多少个?怎样想的?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的右下方用红粉笔板书:62=12。
一摞是12个,10摞是几个12?是多少?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的下面用红粉笔板书:1210=120。
算出10摞皮球的个数,就是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620等于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后面板书:=120。
最后,教师概括出620的口算过程:620可以先求62=12,再用1210,等于120。
5.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先做,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各题的得数和口算过程。然后提问;
这几道题和例4的被乘数都是几位数?乘数都是什么数?
一位数乘以整十数在口算时,分了几步?
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规律把这道题再口算一遍。
6.做例4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三、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6~11题。
1.第6、7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指名说得数,每道题抽几个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第8题先让学生填出左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再让学生填出右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然后集体订正。
3.第9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做完后说一说各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第10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5.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算法板书出来:205=100520=100。提问: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205是一排一排地算的,一排有20格,5排有205格;520是一行一行地算的,一行有5格,20行有520格。)。
205是怎样口算的?520是怎样口算的?通过分析使学生体会到:无论是205还是520都是把2和5相乘得10,再在后面添写一个0,得100。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十三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1.087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数学六年级辅导教案篇十五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1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导学法、尝试法。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