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鲸的说课稿(专业20篇)
总结是思维的整理,通过总结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和有条理。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鲸的说课稿篇一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鲸的说课稿篇二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把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会读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的能力。
鲸的说课稿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小动物找家》是明天版山东省教材小班上学期《我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中得一节健康活动,本节活动是一个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体育游戏。在小班身体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因此,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增加进行平衡练习的机会,用反复游戏、增加情境、引发兴趣的不同方法,对这一重点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
(二)幼儿现状分析。
新《纲要》强调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因此我在活动开始之前还对幼儿进行了现状分析。小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同时,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兴趣也比较容易转移,因此,我就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利用游戏及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幼儿有兴趣轻松快乐的学习。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根据我们小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确立了包含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1、练习走、爬、钻、跑等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2、学会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3、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使幼儿练习走跑动作及学会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这在整节课的每个环节中都始终贯穿渗透。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学会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因为这些动作是本次活动的新授动作,所以在活动中以个别示范、个别练习、集体练习、强调复习等几种方法来突破此难点,并用贴小红花为奖励,鼓励幼儿积极表演,让幼儿在表演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走跑活动的记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小兔、小鸡、小猫头饰若干,小兔、小鸡、小猫的房子。
2、欢快的音乐磁带。
3、平衡木、地毯积木、山洞等等。
1、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提问引导法,示范法这两种教学方法。
对于这两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启发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示范表演等手段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更直观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表演法来获得知识,通过认识小动物的家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并能用动作进行表演,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对幼儿说“孩子的妈妈们来到这里和孩子们一块游戏”告诉孩子们“你们搬新家了,请大家一块去参观新家”活动中请三位老师扮演孩子的妈妈贯穿整节课。
2、练习走跑动作。
(1)先告诉小朋友:“请妈妈先回家看一下,告诉我们怎样回家“鸡妈妈爬过草地(地毯积木),兔妈妈钻过山洞,猫妈妈走过平衡木,只有这样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即回家的路线是固定的)后三位妈妈一同跑回孩子中间。期间教师点出回家时的注意事项怎么走、怎么爬,怎么钻,给幼儿以启发。
(2)幼儿在观察妈妈示范后,跟随妈妈一同回家,体验回家不同路线的乐趣,完成后跑回老师身边。
(3)捉迷藏游戏《找妈妈》,引导幼儿找到藏在不同房间中的自己的妈妈,让幼儿体验回家的不同路线,游戏反复进行多次。真正掌握走跑钻爬的动作,学会保护自己。
3、活动延伸。
老师和妈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跳舞。
本次活动我突破了以往体育活动中产生的环节单一,整个活动始终围绕小动物回家的过程,配以动作的教学,避免了练习走跑动作的枯燥无味。另外,我将老师扮演的妈妈们,加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给幼儿以家庭班的温暖,并且我将小鸡、小猫、小兔的图片展示给幼儿,刺激了幼儿的视觉和审美观,使幼儿能更好的学会在走跑活动中保护自己并提高走跑动作的协调性。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小班健康活动《小动物找家》课后反思《小动物找家》是一个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体育游戏。在小班身体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平衡能力的掌握是一个难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因此,在本活动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增加进行平衡练习的机会,用反复游戏、增加情境、引发兴趣的不同方法,对这一重点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幼儿掌握平衡的基本技能。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小动物们和妈妈一起跟随老师入场,随音乐一起做热身操。
1、激发兴趣,认识去小动物家的路线。
妈妈告诉老师一个好消息“请老师和小动物们一块去看新家”,教师引领幼儿找到各自的家,并介绍回家的路线。(小鸡家门前有草地要爬过去,小猫家门前有平衡木要走过去,小兔家门口有山洞要钻过去)。
2、妈妈首先回家,给幼儿做走、爬、钻、跑的示范动作。
3、三位妈妈分别带领各自的宝宝回家,体验回家的路线。
4、游戏“小动物找妈妈”。教师将家中的幼儿喊出,组织幼儿玩“捉迷藏找妈妈”的游戏,让幼儿分别体验三条不同的路线,练习各个动作并体验成功的快乐。游戏进行两遍。
5、跟随音乐做放松运动。
课后反思:本节教育活动,我把三位老师扮演的动物妈妈请进了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来说,这样的形式很少有,所以他们玩的很开心。跟动物妈妈们一块做游戏,孩子既新奇又高兴,妈妈的示范更让孩子们有了标准的参照,这样在孩子跟随妈妈回家的过程中,钻、爬、走、跑得动作自然而然的得到了锻炼,身体平衡性有了很好的发展。在游戏“捉迷藏”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孩子找到藏在不同家里的妈妈们,这样每一条路,每一个动作都得到了锻炼,当他们找到妈妈后的那种成功感,更是让人愉悦。总结这节课,各个环节衔接很好,孩子兴趣高昂,唯一不足的是再设计课时考虑上课时间问题,捉迷藏游戏做了两遍,结果整节课只要能够了15分钟就结束了,孩子和妈妈还有听课的老师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也给我以后的执教提了一个醒,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所有的细节,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总体效果来说还是不错的,我比较满意。
鲸的说课稿篇四
纲要中提出:“为幼儿创设展现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及满足他们交流成果的愿望。”因此,我请幼儿把自己添画的作品在面墙上展示出来,课后可以让他们相互欣赏,相互仿编,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并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有益的经验,让每一位幼儿得到提高。
鲸的说课稿篇五
1.教材分析。
《搭配的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50页到第51页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安排学生学习简单的搭配及简单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让学生通过对例题的学习,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探索并寻找两种物品的搭配方法,这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获得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规律的再认识,解决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感受规律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是第一阶段的内容,重点在有序的“找”规律。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对几个事物进行搭配的所有方案,探索搭配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验证、归纳,并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探索策略。
3.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合作探究,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搭配的规律》这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和游戏活动,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欲望,从中发现这个规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索两种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找到这些现象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将主要采用谈话、小组合作、游戏等教学方法。先用谈话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规律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学生初步发现这个规律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找规律,对规律的认识得到提高将做到教学思想上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教师买花为例,3束花1个花瓶,询问学生有几种搭配,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搭配方式。于是从花与花瓶的搭配中引出课题——搭配的规律。
(通过花与花瓶的搭配,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本情境图:2顶帽子和3个布娃娃。
2.小组合作完成搭配。
3.学生反馈并演示。
首先指名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再指名另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不同的搭配过程,说出结论。
(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体会搭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如果选帽子,有2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3种配布娃娃的方法,因此选搭配方法共有2个3种,共6种。(板书: 2个3种)
如果选布娃娃,有3种选法,每一种选法又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因此选搭配的方法共有3个2种,共6种。(板书: 3个2种)
(这里为学生创设了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合作的基础上,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不同的探索过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有2个3或3个2,共6种。
4.小结:搭配原则: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三)继续探究
1.课件出示用符号代表的帽子和布娃娃。
2.要求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搭配。
3.学生展示不同的连线方法。
(四)讨论归纳,总结搭配规律。
1.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
2.总结计算方法:搭配种数=布娃娃个数×帽子顶数
(这里用计算来解决搭配规律问题,找规律最后找到什么规律,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方法)
(五)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联系生活,进行菜谱搭配。
五种蔬菜和三种肉的搭配。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搭配规律,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3.猜一猜。
老师买了一些上衣和裤子,搭配方法一共有12种。问:老师买了几件上衣几条裤子?
学生根据搭配种数的求法逆向思考上衣和裤子的件数。(共6个答案)
(安排一道逆向思维的题目,由果找因,逆向思维,学生对规律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小结
看法: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师把学生积极性调动得很高,教师也很注意师生的互动,并通过游戏的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教学环节衔接自然,过渡语也较为自然,重点突出。教学引入以教师要买花的实例,让学生演示搭配方法,一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什么是事物的搭配,从而明白事理,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二是明确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学有目标,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师重视让学生找搭配规律的过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实物到图形,从具体到抽象的几个过程,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课堂,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鲸的说课稿篇六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时,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材通过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想法,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算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态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图,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主要采用创设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让同桌两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在进行计算时,我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方法,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然后结合这两道算式向学生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每个小朋友都有名字,当然我们数学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们想和它交朋友的话,就一定要记住它的名字。让学生了解: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使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后的的学习中注意经常使用,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所以在这里老师要求不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对于例题中30+4=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我采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1、30+4就是把3筐桃,每筐10个,和筐外的4个桃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合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2、还可能出现列竖式的算法,对于这种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扬,还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的组成上来)。再让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得出算理。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时,有的学生可能还是借助学具,有的不是从数的组成的角度说计算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启发学生结合图意从数的组成角度来解释。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两道题,培养他们的迁移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主要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练习要讲究练习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这些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系中提高了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做练习时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游戏的性格,每道练习都创设了一些情境来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游戏,有的是比赛,有的是帮助别人等等,让学生在玩中解决了练习,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加深对数的组成和十位这个数位的理解,同时也为练习第二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题我创设了动物王国举行跳舞大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可以直接知道参赛的小兔子有多少,从而很快的解决问题。第五题我创设了大家来比一比,看谁是算题小博士,激起了学生竞争的兴趣。第六题我创设了闯关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计算当中,解决问题。第七题我创设了帮帮小熊和小猴,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鲸的说课稿篇七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幼儿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本次活动运用的方法有:倾听表述法、趣味游戏法、视听讲结合法、探索仿编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教师亲切自然的激励性语言、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等,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欣赏力和理解力。
鲸的说课稿篇八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所执教的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b部分的readand write一课,这是一节典型的四年级读写课,而且这种课型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四年级上册课本。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强化学生读写能力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的重要时期。对于四年级的读写课,它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四年级的读写课重点突出对于单词的书写和记忆。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单词在小学三年级只是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而到了四年级这一转折阶段,单词的记忆就变的尤为重要,它也成为今后书写句子的一个重要铺垫。正因为这样,这就要求四年级学生不仅能够正确书写每单元的四会单词,而且能够达到正确记忆这些单词的要求。
当然,写和读是分不开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再现”。我们四年级的读写课是以话题为中心展开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教学:要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读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朗读、认读,当然也有获取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目的。所以在读写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让读和写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单元围绕“食物”这一话题展开,让学生学会有关饮食的一些句子和习惯用语,如whatwouldyoulikefordinner?i’dlike…本课重点让学生掌握四个有关食物的四会单词rice,beef,fish,chicken。这四个单词同学们在a部分的let’slearn中已经学过,因此我上课之前以歌曲和菜单的形式让学生复习一下本课的四会单词。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为话题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能够用英文表达自己喜爱的食物。
(2)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本课的四个单词rice,beef,fish,chicken.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a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b学习策略:注重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
依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英汉语言差异,我认为正确书写本课的四会单词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what would you like?i’dlike...”句型,学生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且正确地运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课标为指导,以读写结合为方式,坚持“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读写结合的方法安排本课教学。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作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线索,激发学生单词书写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语言拓展练习,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读写能力。
1.导入阶段:
3)以同位练习的形式对a部分的功能句“what would you like?i’dlike...”适当的操练,从而使本课的单词自然融入到句子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呈现和操练阶段
1)呈现圣诞菜单,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猜测老师喜欢的食物,从而呈现本节课的四个单词,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显得更加直观,体现了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感官上对单词进行记忆。
2)以四线格形式出示这四个四会单词的书写,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空手拼读,为单词书写做下铺垫;接着进行了一个猜单词游戏,更加强化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游戏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听过录音之后,老师开始依次板书四会单词,同时让学生在作业纸上书写。学生完成之后,老师展示书写优秀的学生作品并给予小奖品。这样评价不仅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书写榜样,更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书写的效率和质量。
4)对于课本上的“writeandsay”部分,我不仅让学生完成补全单词这一任务,同时以同位对话的形式巩固了本课重点单词和句子。真正实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4.拓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长以早中晚三餐分别询问其余三个学生,单词不仅仅局限于本课的四个单词中,而是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单词来完成对话,从而实现语言的拓展和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5.家庭作业
加强对本课四会单词的巩固,同时增加了一个书写句子的拔高作业,从中体现了四年级的书写由单词向句子的过度。
6.板书设计
单词的逐个书写更能突显教师的示范作用,同时简洁的布置更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方便观察和仿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图片呈现单词---空手拼读单词---书写单词---运用单词做对话这一环环相扣的设计,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四会单词并加以灵活运用。我在课中设计的猜单词的小游戏不仅可以口头检查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筋思考的能力;对于展示学生书写作品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书写有一个评价,同时小奖品可以更加激励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书写这一比较枯燥的过程变的更加有趣和高效。
但是,上完这节课后,总觉得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对课堂的调控和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很缺乏经验,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能不断改善今后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谢谢大家!
鲸的说课稿篇九
胡老师执教的《九色鹿》,精彩纷呈,为低年级阅读教学树立了榜样。
一、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课上要讲“字、词、句、篇”,要有“听、说、读、写”。课堂上,两位老师围绕语言文字,进行了扎实的训练。既注意了知识的传授,又注意了方法的指导。如:开课伊始,老师就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书写课题,并提示学生看老师写课题,一方面让学生从颜色上感受了九色鹿的“色”,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规范写字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指名学生读生字时,发现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听别人读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说识记方法,教师范写时,采用口诀记忆法,边写边念口诀,学生在浓浓的趣味中掌握了字形结构。如何让学生潜心会文?如何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如何让学生亲近语言文字?张兰娇老师简单做法的背后是不简单的教育思想。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到底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写,除了片断仿写,还包括用词语说一句或一段话,还包括写字、抄写词语和课文。课堂上,老师设计了说话的练习,体现了“读读写写”。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九色鹿“奔跑时像一道美丽的彩虹”这句话时,张老师抓住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洁白的云朵好像_____________;长长的柳条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说话的过程由难到易,由扶到放,由半开放式到开放式,学生的说话水平在训练中得到提高。
二、这也是一节优质高效的课。
我们看到,不管是朗读、识字,还是读文、思考;不管是感悟、交流,还是说话、分享,课堂上,学生的确在学、在练。而且是全体学生都在学、在练。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量也是比较恰当的。当然,这些训练也都是需要动脑子的。如,在对九色鹿“美丽”的理解时,学生能很快说出九色鹿的颜色美,这时,老师出示句子并配合课件播放九色鹿奔跑的视频,引导学生继续深究,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彩虹是怎样的,还感受到九色鹿的九种色彩不仅像彩虹般的美丽,还感受到九色鹿奔跑时的动态美;在对九色鹿“善良、勇敢”的理解和认识时,老师抓住“冲出来”一词,引导学生体会九色鹿冲出来会遇到哪些危险?让学生明白即使面临危险,九色鹿仍然毫不犹豫地“冲出来”,从而体会救得及时,救得毫不犹豫,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填空:这真是一只()的九色鹿。学生对九色鹿的理解和认识在读书、思考、交流和分享中得到了提高,得到了发展。
课堂上,老师不是在分析课文,不是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而是让学生自主读书、自己探究、自己感悟,然后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产生思想的火花,在分享中提高认识,深化对九色鹿的认识。课堂上,学生说的多,老师说的少,真正体现了“老师是学习活动中平等的首席”,起到了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
三、这也是动态生成的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如:老师发现无论是要求学生自由读文还是自读生字,都喜欢齐读时,在出示生字后,马上提示学生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个,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齐读;在指名读生字时,发现有的学生听讲还不是很专心时,她让这个学生读了四个字时坐下,并强调一定要注意倾听,然后再指名下一个学生接着读生字,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纠正读音。这节课的生成,就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得肤浅到理解得深刻的过程。
四、这也是一节常态的、有待完善的课。
这节课中,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分角色朗读还不够精彩,师生的配合还不够默契。但正是这些缺陷和不足,才使这两节课更接近我们的常态教学。
今天听了张从敏老师执教的《大树的孩子》,感受颇深,这是一节优质课,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简单阐述如下:
一、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童话。
《大树的孩子》这篇童话故事的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儿童喜爱。教学时,张老师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亲自去经历、去感受,与它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走进童话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语言文字训练扎实,语文味很浓。
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在这方面的训练有独到之处。课堂中,有多处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活动。如从“飒飒飒的风声”引导学生说拟声词;利用短语帮助学生学习多音字;通过换词来理解句子;说话训练等。这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收益是很大的。尤其是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将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教师明确的训练意识。
三、突出一个亮点“读”,在读中感悟。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项目,低年级就应该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这点上,李老师循循诱导,以读贯穿始终,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并且有要求、有层次、有目标地一步一步落实。整节课,根据教学重点和训练需要,张老师设计了“指名朗读”、“小声齐读”、“自由练习读”、“男女比赛读”、“配乐齐读”、等训练方法,学生经历了一个由“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训练步骤和层次清清楚楚,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四、激发想象,填补童话空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活用教材空白,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必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时,李老师让学生想象:大树除了看见小鹿、小鸟,还看见了什么?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填补童话故事中的空白,使学生在想象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李老师能抓住年段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尤其是在教学字词部分,运用了“开火车读”、“小螃蟹,横着爬”、“小房子,跳一跳”、走迷宫等多种有趣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六、板书设计独具匠心。
板书是老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本课的板书设计也独具匠心,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结合简洁的文字,不但具有童话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总之张老师这节课十分精彩,让人受益匪浅。我个人认为还需改进的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学生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还可设计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在这节课上,我们发现学生被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也深深地被感动着,感动教师的精彩教学,感动于学生的真情发言,感谢张老师让我们有这么多收获,我会将张老师灵活的教学方法、巧妙的教学机智运用到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刘老师执教的《丑小鸭》这篇课文,演绎再现了经典童话,她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基于“童话”的阅读价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潜心会文本”,体悟人物个性,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勇敢面对逆境,并且教育了孩子要与人为善,要有同情心。
仔细回忆、反思余老师这节课,我觉得是亮点纷呈,精彩迭起。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流程简单清晰。
很多教师在主讲低年段阅读教学课时,都有一种希望改变课堂的肤浅的现象而拔高要求,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对文本支离破碎的分析中,出现低段阅读教学“高攀”现象。刘老师执教的这节课,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实际,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朗读交流”上,借助扎扎实实的“识字、写字、读词、读句、表达、交流”等语文活动,以丑小鸭的遭遇贯穿全文,让学生在读好关键词的基础上再读好关键句,理解透关键词的基础上理解关键句,使得简明扼要的教学目标能逐一落实。
二、教学重点落实到位,教学方法灵活有趣。
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突出词语的教学,强化朗读训练。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重点,余老师落实较好,注重方法。
如对词语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生经历,自然而然的体会词语的意思。如理解“讥笑”一词的意思,先让学生给句中“讥笑”换个词,然后通过想象小鸟是怎么讥笑他的,最后通过一种新颖的、行之有效的师生合作的“回声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含义,这种理解融入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思维想象及情感投入,这就比问“讥笑是什么意思”这种单纯的知识讲解给学生的印象要深的多,也更有情趣。再如理解“大吃一惊”这个词语时,老师通过做一个大吃一惊的表情,进而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真是干净利落、灵活高效。展示了余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指导读的方面,余老师能根据低段儿童好奇、好动、好比的特点,一方面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读前有体验,有感受,为读好关键句子奠定情感基础;另一方面注重创设情境,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比如有: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回声读、配乐读、男女生比赛读、带动作读等形式丰富的朗读,学生读的有层次,读得尽兴,读出了真情实感,学生潜心会文本,体验真情感,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音画效果运用得当,画面唯美配乐精当。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才能再现文本的童趣,唤起学生的童心。在《丑小鸭》这篇课文的设计上,有关丑小鸭的cai画面、音乐、提示语言萦绕在学生周围,丑小鸭的种种改变,它在湖面游来游去的画面,姿态优雅的白天鹅掠过天空的情形,忧郁哀伤的音乐。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徜徉在文本的美景中,漫步于童话的世界,同情的、惊喜的情绪氤氲并弥漫着,孩子们的学习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氛围轻松和谐,教学语言充满童趣。
课堂上的刘老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她那饱满的热情、信任的眼神、整节课课堂秩序张弛有度。精妙的衔接游刃有余,例如:丑小鸭离家出走,刘老师说它“从此过上了漂泊的生活。”;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刘老师点评它“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学生生在其中,如沐春风。
总而言之,整节课呈现给我的是:学生是轻松的,愉悦的,精神的,灵动的,教学是充满快乐的,智慧的,有效的。如果在启发表达环节上,在填完自选词语超市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写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我想整个课堂流程就更趋完美了。
鲸的说课稿篇十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中国国画课。针对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中国画中的墨色、用彩、运笔都有了初步的掌握,对宣纸的特性也有了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动物不同的脸部特征进行造型表现的,从而运用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方法,引发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进行创作的兴趣。本课设为两大页面。第一页面中展示了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和一张6岁学生画的猫头鹰进行对比,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并且能够让学生们通过欣赏书中的作品,仔细观察、体会、并发现画中表现猫头鹰脸部特征的生动,是以浓、淡、干、湿、焦的几种运笔相结合的表现,在此还展出了画猫脸的分布图,更进一步让学生们能够在仔细观察、对比的过程中发现其脸部的不同,掌握如何抓住特征来进行绘画。第二页面,展示了5张学生的作品和四种动物头像图片,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先通过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发现他们是如何表现动物的脸部特点,并用明快而活泼的墨色效果展示有趣的画面,以书中提供的动物图片作为素材,给予进一步参考、引发创作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及对水墨的控制。
(一)教法:本课我先让学生们通过欣赏,并提出问题,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为原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们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知识与技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二)学法:采用有目的地、积极自主探究学习、尝试中国画绘画的技巧与方法。
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做好示范图,并收有关的动物图片。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程序:欣赏———讨论———引导———应用板书设计欣赏课件猜谜1、出示动物图片。2、学生欣赏、观察。讨论教师用模仿画家黄永玉的作品《猫头鹰》作为范例请学生欣赏并说一说。引导1、熊猫———步骤图2、猴子———步骤图3、欣赏书上猫脸的步骤图。应用——侧锋——中锋强调——(浓、淡、干、湿、焦的几中运笔)。
鲸的说课稿篇十一
《牙齿刷得白又白》这个活动主题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它所处的单元是一个以“让我的身体更棒”为主题的教育单元,包含“坐立走,有精神”、“爱清洁,讲卫生”、“伸伸腿,弯弯腰”三个活动主题。本单元总目标: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了解常见的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的指导下利用;了解一些基本的锻炼身体的方法。《牙齿刷得白又白》是“爱清洁,讲卫生”中的一个小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牙齿,认识牙齿的重要性,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让他们终身拥有洁白健康的牙齿。
本课是针对刚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设计的,正处于换牙期的他们自我的意识发展迅速对自己的身体充满了好奇和关注。他们对于自己的牙齿有一定的认识,也知道自己正处于换牙期,对于牙齿脱落这一生理现象还比较紧张需要成人的帮助,同时他们在如何保护牙齿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部分学生没有养成爱牙护齿的卫生习惯。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牙齿,对换牙有正确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保护牙齿的知识并逐渐养成正确的护牙习惯。
1、让学生了解牙齿的部位和名称,知道龋齿是怎样形成的,并了解爱护牙齿的一般常识。
2、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爱护牙齿习惯的重要性,保护好自己牙齿。
1、重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2、难点:懂得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1)教师准备:
1、牙齿模型和了解我们的牙齿的课件。
2、醋泡鸡蛋实验的相关物品。
3、正确刷牙的演示课件。
(2)学生准备:
1、每人一面小镜子。
2、每人准备一把小牙刷。
说教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积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做到:
1、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实际认知,努力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探究式学习和直观的情景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以体验式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活跃,把知识寓于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2、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声、形、像的有机结合,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把“知”转化为“行”。
说学法:
严格遵循“以学为中心”的思路,一切的教学设计都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让学生在以兴趣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和活动中得到现实生活的体验,了解牙齿、关注牙齿健康,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受到启发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正确认真刷牙护齿。
说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设计以下六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小眼睛会观察
(三)小脑袋会思考
(四)动动手,来体验
(五)小巧手来实践
(六)好习惯要坚持
下面我依次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需求的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展有效的教学。在开课之初,采用猜谜语:兄弟生来白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切菜舂米快又快,人人吃饭离不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学生积极快乐的情绪中揭示课题《牙齿刷得白又白》带领学生走进了解牙齿,爱护牙齿的学习活动。
(二)小眼睛会观察
现实生活是儿童了解自身和获得知识体验的源泉。小学2年级的孩子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已经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联系儿童自身的生活体验设计了小眼睛会观察的交流探究活动。请学生用小镜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齿,认真观察自己的牙齿后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交流自己对牙齿的了解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接着出示牙齿模型请学生一起观察牙齿模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体验。最后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达仔拾牙记》让牙博士给孩子们介绍牙齿,学生对牙齿有正确的认识。
(三)小脑袋会思考
有了感性的认识作为基础,由听故事开展第二个活动“小脑袋会思考”。教师播放课件《打败老虎》,通过故事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动物们用聪明脑想了什么办法打败了凶猛的老虎?在学生的动脑活动中,让护齿的重要性在无声中渗透进学生的大脑。
(四)动动手,来体验
有了充分情感认同后,开展第三个活动“动动手来体验”。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分别合作做醋泡鸡蛋的小实验,让学生感知蛀牙的形成。当然,短短的时间是不可能获得实验的结果,最后的环节是老师展示提前做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认真观察被醋腐蚀了的鸡蛋壳体会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让学生对蛀牙的形成有直观深刻的认识,自己意识到早晚刷牙的重要性。
(五)小巧手来实践
学生对蛀牙的形成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就可以开展活动“小巧手,来实践”。先让孩子们交流平时在家时怎么刷牙让学生明白护牙最重要的是早晚两次认真正确刷牙。接着播放课件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有了示范指导后,请学生交流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有哪些注意事项。对正确的刷牙方法有了充分的了解后请学生拿出小牙刷亲自实践正确刷牙。学生练习刷牙后开展“刷牙我最棒”的小比赛并用“刷牙小能手”的评选提高学生操作的积极性。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亲身感受,亲自体验,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认识到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六)好习惯要坚持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都会在生活中刷牙,但是部分学生是不情不愿地每天完成刷牙任务,即使刷了也是草草了事。在本课最后设计了“好习惯要保持”的活动。7,8岁的儿童多乐观活泼,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唱歌,在愉悦的心情中乐于接受长辈,老师的教导。因此,教师采用听儿歌,学儿歌的活动变被动为乐动,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养成天天刷牙,正确刷牙,认真刷牙的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说课堂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只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和倾听者。因此,在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并且采用适当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求知的兴趣。
早晚刷牙
牙齿刷得白又白 正确刷牙
认真刷牙
鲸的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1、早上上学时,孩子们潇洒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提着书包的爸爸妈妈。
2、傍晚放学时,孩子们理所当然地把手中的书包扔给来接的爸爸妈妈。
现在的父母们总是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呢,习惯了接受父母的付出,把呵护和关爱当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却很少会对身边的父母说句最简单的“谢谢”!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父母呢?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首《金色花》表达的是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思索着要回报母爱的情感,孩子想将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以散发香味,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让妈妈闻到花香等方式来回报母爱,一朵“金色花”把母与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将这次中队活动的主题定为《感恩父母》,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
二、说活动目标、前期准备、具体做法
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设计这次活动课的具体做法。
首先,搞一个调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活动氛围,力求达到以下两个预期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学会自主反思,能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成长,懂得孝敬父母、知恩图报。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次,活动前我们主要做了这样一些准备工作:
1、学生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回家自己询问父母的基本情况,观察父母是如何来关心我们,在仔细思考,我们要如何来感恩父母,同时,在学生的建议下,他们自己排练话剧《妈妈》以及手语《跪羊图》等节目。
三、说活动过程
围绕预期目标,通过队员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五个活动环节,分别是:
环节一:队会仪式
1、整队、报告人数(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唱队歌(从左向右出中队旗)
3、宣布仪式开始
同学们在悠扬的歌曲中似乎已经开始联想自己父母的含辛茹苦,接下来创设情景,由小记者做采访活动,回答问题,问题的难度是由难度又1颗星一直增加到7颗星,(课件出示七个测试题),请队员们如实回答能够答对几个。答对4题以下的请你以后多与父母沟通。 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顺势让队员们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爱的镜头,配以深情的表白,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田,打开了队员们的心门,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并不断升华。
这
紧接着诗歌朗诵,(课件出示故事)在队员的慷慨激昂的朗诵中,进一步感悟父母亲为自己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队员们感受父母那深深的爱。
接下来,小记者在一次登场,回忆从小到大父母给予的点点滴滴。队员们谈谈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我们,呵护我们的。
,既让队员们重新认识了身边最最普通的父母之爱,又在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激发了队员的感恩意识。。
下面抛出问题:亲爱的队员们,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现在,你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不难发现只要有心,感恩无处不在!
接下来本节课情感升华部分,欣赏话剧妈妈和手语表演跪羊图,一个微小的话剧折射出现在部分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队员们反思自己,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在跪羊图手语表演里,我们忏悔,我们懊恼,我们反思。
最后心动不如行动,号召全体队员拿出笔和纸条、彩色笔等工具写下简短一份承诺书。
一份承诺书表的是队员们的决心,同时又是一种鞭策,让这一份承诺书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感恩,把感恩付诸实践,使感恩一直延续。
活动进行到这里,相信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感恩的父母的种子,但是,感恩绝不仅仅只限于自己的父母,生活中处处需要感恩。因此,活动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亲爱的队员们,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不仅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我们的老师,感谢他们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感恩我们的朋友,感谢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样的色彩;感恩我们的祖国,感谢她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天我们的中队活动十分精彩,希望你们能长存感恩之情。结尾如此设计,是为了点醒每一位队员,将感恩融入自己的生活,让感恩的行动长存。这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孩子们大爱的心弦。
最后,整个中队活动在退旗仪式后结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指导!鞠躬,退出场地。)
《从小牢记价值观 做诚实守信少年》
----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少先队活动课的主题是:《从小牢记价值观 做诚实守信少年》。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设计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活动背景: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价值观则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说设计理念:
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价值追求上抱有怎样的信念、信仰、理想,便构成了价值观特有的思想内容。 价值观对学生的行为有着深层的导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生活、处世。这就迫切需要使学生们对价值观的正确性有更深更正确的了解!
三、说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化在学生心里,铭刻在脑海中,明白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种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2、从实际生活入手,懂得要从自己做起、身边做起,争做诚实守信的好少年,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说活动准备:
辅导员准备:(1).课件准备(2).选定主持人 、演员进行训练
(3).准备队旗等教具。 (4)收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外延的材料等
学生准备:(1)搜集身边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或行为
(2)初步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说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理论感知价值
1.首先由中队主持人讲话,引入本次活动主题。 2.接着让学生齐诵“核心价值观顺口溜。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地感知了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二环节:实践认知价值
观看学生导演的小品《考试》,然后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这个有关考试作弊的小品故事来自学生学习生活,它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了诚信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价值观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身上,它并非空洞或抽象的。
第三环节:学会分辨 坚守诚信
诚信小故事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刻更正确地领悟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并下决心在价值观的引导下要做一位“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第四环节:快乐宣誓 品味诚信
庄严宣誓
辅导员带领大家共同做诚信宣誓, 接着诵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以上四个环节由浅入深, 层层递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能力的发展,顺理成章的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对《从小牢记价值观,做诚实守信少年》这节少先队活动课的阐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鲸的说课稿篇十三
《天净沙 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组元,通过对美的景物,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的品味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旨趣深远的意境美是本文的主要特点。结合单元要求和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元曲的认知感悟能力等,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收集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元曲一些文学常识。
2、提高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背诵并默写课文。
3、通过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感悟小令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并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诗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是: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古典诗词苑的一朵奇葩,可采用下列赏读古典诗词的途径来感悟堪称一绝的意境美:
(一)情景设置激兴趣。
(二)朗读吟诵引感知。
(三)品词析句求深入。
(四)以诗作画入意境。
(五)联想想象促感悟。
(六)知人论世探根源。
(七)联类比照寻互证。
具体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
2、情景设置法。
3、知人论世法。
4、化诗入文法。
5、点拨法。
以上教法运用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营造氛围,用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引导语言增强学生的古诗文修养,可高质量的达成教学目标。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兼容并举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积累法
2、情感体验法。
3、朗读感悟法。
4、自主探究法。
5、联想想象法。
6、讨论交流法。
以上学法,能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一) 朗读吟诵—感受语言美。
1、掌握小令的朗读技巧。 (课件:课文内容)
2、老师范读,学生仿读。
3、师生挑战赛。
4、背诵小令,默写小令,同桌订正。
5、自主质疑,合作释疑,描述内容。
(二) 美读想象——感悟意境美。
1、美读课文。
2、找出小令中流露诗人情感的关键语句。
3、找出帮助表现作者情感的景物。
4、以诗作画,把独立的景物、人物组成一幅画。(课件:背景音乐)
5、赏析诗画合一的意境美。
(三) 品味延伸—赏析情感美
1、联类比照,感受寄情于物,情思相融之美。(课件:《寿阳曲》、《四块玉》)
2、积累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思乡情。
(五)欣赏歌曲—感受永恒美。
1、欣赏歌曲《游子吟》。
2、师生深情诵读小令。
3、课堂结语。
用黑板上的简笔画加上点睛之笔“深秋晚景图,天涯游子悲”作诗情画意的板书。
鲸的说课稿篇十四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红屋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类型课,本课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学段 (7—9年级)的学生应“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欣赏20世纪初现代派绘画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帮助学生进入现代派绘画与印象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明确现代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a、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b、能够初步建立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认识、品评美术作品的审美观念。
(3)发展目标:
能够以积极的探究精神来思考现代派绘画艺术在艺术史上的作用。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现代派绘画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和传统绘画的风格差异。。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现代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作品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达到“了解现代主义美术”,通过欣赏活动,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这一目标,我采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形式: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景是有效地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必要手段。通过图片展示赏析,丰富学生的体验,带动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因此,本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循序渐进,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效、高效中进行。
1、 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2、讲解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
在现代主义艺术里,抽象和意象是大多数现代主义艺术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其绘画语言的表述方式与之前时期的绘画艺术截然不同,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现代派绘画拓展了人们审美的想像空间和联想思维。
3、尝试绘画表现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创作方法,学生绘制命题创作草图。根据一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学生选择更加独特、具有个性的表现手法绘制作业。在学生绘制作业过程中,教师适时通过学生阐述的创作意图与表现技巧,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启迪与拓展他们的表现思路。作业完成后,教师可在学生自我评价基础上,肯定学生的创作,并提出一些极积中肯的建议和提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会。
4、作业评价及拓展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欣赏小论文中的看法与观点,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审美认识基础上,积极巩固与深化对现代派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这样的延伸与教学拓展,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感受现代派艺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
5、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现代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毕加索、康定斯基、莱热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现代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现代画派的艺术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三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鲸的说课稿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时代的劳动者,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必修1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承接上一框题的内容,进一步从微观领域了解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他们的创业精神和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同时,就业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框题又有很强的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维权的途径。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2、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确立依据: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有通过劳动就业,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统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错误择业观已开始引起他们的困惑,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是对他们终身发展负责,因而成为本框的重点。
2、难点: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确立依据:这部分知识离学生较远,学生缺乏必要的维权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等,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而成为本框的难点。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与个性。同时,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因材施教。
2、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本着“授人以渔”的目的,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因而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采取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三、说教法
我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科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去主动学习,并学会合作学习,勤于探究,力求创新。基于此,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分生活再现、自主探究、拓展提高三部分完成。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
情境设计一:多媒体出示新时代的劳模图片和古今中外的劳动格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散思维,以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就业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学生交流,突破重难点(35分钟)
情境设计二:大学生就业难
多媒体显示20xx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数据和招聘会爆满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归纳得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通过此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现实,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你如何看待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可以得出: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接着让学生探讨:你认为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的就业严峻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个角度考虑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归纳。通过此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情境设计三:案例——播放视频《北京一农民工讨薪跳塔》
学生小组讨论:
(1)视频中劳动者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除此之外,劳动者还有哪些合法权益?
(2)请对该农民工的讨薪行为做一下评价,并请设计一套解决农民工讨薪的方案。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播放农民工讨薪的视频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再归纳完善,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这节课的难点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拓展提高:针对社会上出现“啃老族”这一现象,请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设置此环节,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重难点的落实和巩固情况,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
(先由学生小结,教师再加以补充)
通过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学习课后的《综合探究》,对自主创业进一步探究。
五、板书设计
六、结束语
本节课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的各项活动注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鲸的说课稿篇十六
《 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很快乐,在听了生活在东海里的鳖述说大海的辽阔后,感觉自己很渺小。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 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文章通过浅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比,来表现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这是课文的重点,课上以质疑为主线,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首先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具体表现青蛙快乐的句子,指导学生把朗读的语气和青蛙的心情 (快乐、骄傲)联系起来读。
(3)要求学生找出动词,体会“躲、托住下巴”的好处。指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同时指出“安然休息、绵软舒适”要轻读,训练学生朗读时有轻有重,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快乐与骄傲。
(1)指名让学生读鳖的话,质疑:为什么鳖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读懂鳖的话,思考这个问题。
(2)通过鳖的话,我们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大海真的好大啊!
(3)师提问:这么大的海,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
(1)利用配乐师范读古文,让学生体会其韵味。学习朗读古文的方法:要注意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2)指名让学生读,作出评价。
(1)师总结:庄子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做一只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2)今天海鳖又带着青蛙走出了井口,青蛙看见了什么?想一想,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
《井底之蛙》教材要求一课时完成,而本课内容较多,如何使上课的结构安排得紧凑,合理,又能突出重点、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一张卡片:( )的青蛙,开始学生能填出“快乐”、“渺小”等词语,等这篇课文学完了,引导学生填出“目光短浅、安于现状、孤陋寡闻”等词语,这篇课文的寓意学生就能明白了。这张卡片这就一根线,把文章前后内容串起来,节省了时间,又直观明白。
通过质疑解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体会文章寓意。加强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卡片的设计使上课的结构更紧凑,更合理。
鲸的说课稿篇十七
托班幼儿特别喜欢扮演小动物,因此,根据3周岁以下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小兔子的头饰。整个活动幼儿以兔宝宝的身份而展开,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托班的幼儿由于家庭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虽然对于调羹的使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仍然发现有部分幼儿并没有掌握调羹的正确使用方法,或是虽然会正确使用但不愿意主动去自己动手。因此,我结合我们近期主题活动《我自己》设计了这个活动。
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制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调羹,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其自信心。
此目标包括了认知:学习正确使用调羹;能力:自己动手做事;情感:体验成功等几方面。
(一)导入(老师扮演兔妈妈,小朋友扮演兔宝宝)通过兔妈妈接电话,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创设了请兔宝宝帮助妈妈一起准备食物招待客人朋友这个情境,并利用此情境来激发幼儿动手做事的愿望,以及利用妈妈夸张的模仿兔宝宝调羹的错误使用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使用调羹。
(二)展开
1.分食物
通过幼儿使用调羹将各种食物分开,请幼儿根据食物的不同进行分类,并鼓励幼儿表扬自己,告诉自己:“我很棒。”提升幼儿的自信心。
2.招呼小动物
并在请小动物吃东西这一环节上,使小朋友在使用调羹上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并溶入了文明礼仪教育,如:幼儿喂小动物们吃食物,并学说:×××,我请你吃东西。
(三).结束
送小动物回家。
通过猫妈妈说:兔宝宝们,天不早了,大家一起送我们回家吧!结束这次活动。
在这个活动,我以兔妈妈请兔宝宝帮忙准备食物招待客人这个情境而展开活动,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更加吸引他们,因此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他们很愿意自己动手进行操作。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锻炼,而且他们手部小肌肉群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充分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
在活动中,当然也有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比如说请幼儿在操作之前的用毛巾擦手这一环节有点多余,探讨的地方是,在活动中,是否应加入对于颜色的分类。
鲸的说课稿篇十八
《货比三家》是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11课《购物小窍门》中的第一个子话题,本主题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围绕怎么卖这个主题,本主题呈现了以下内容:第56、57页通过对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商店的价格比较,让同学们知道,相同的商品有的地方会卖得贵些,有的地方会买的便宜些,告诉同学们购买商品一定要注意商品的价格。通过填写生活冲有关购物方面的俗语,引导学生有无意识关注到有意识关注,并第58页告诉同学们在购买商品时还要注意商品的质量,并介绍了判断商品质量的一些方法,如仔细看商品标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知道当自己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自己。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商品广告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虽然每天都要和商品、商店打交道,但多数时候是在家长的指引下,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淡薄,购物时不文明的现象比较普遍,还经常被某些生意人坑害。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还不成熟,消费比较盲目,对商品的质量好价格缺乏必要的关注,欠缺有关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薄弱,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的消费权利。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1、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2、通过调查、比较同样的商品,价格会因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了解一些购物窍门,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从体验活动中掌握一些购物的窍门。通过回忆消费经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知道应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购买简单的学习及生活用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初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某种商品在不同商店或超市的价格
活动一:说一说、找一找,聊一聊
1. 说一说课前老师布置的情况调查,学生汇报。
2.找一找记录中,
你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发现的问题)
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聊一聊大家在商店购物时,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一些俗语,了解这些俗语的意思。(学生交流)
4、聊一聊同学们在购物的时候有哪些小窍门。(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
5、聊一聊“三无食品”,食用后的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收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记录,课上相互交流,采取现场展示的形式,归纳自己分析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既展现了学生的个人能力,又突出了集体的智慧。
活动二:看一看、辨一辨,说一说
1.看报道,去年市场上发生的劣质婴儿,学生大胆谈出感想 。
2.分辨什么叫“三无”产品,什么叫安全产品。
3、说一说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要积极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
鲸的说课稿篇十九
1.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一直在儿童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孩子天生就充满着对小动物的好奇和喜爱之情:玩以动物为形象的玩具、画小动物的图案、看以动物为主题的动画片、听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及读有关小动物的书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使儿童拥有良好审美情趣的开端。同时,在此过程中儿童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造、学会了与小动物和睦相处。以小动物为主题的教材安排,正是顺应了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符合儿童的天性,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的。
本课教学要求粘贴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小动物种类、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等。同时,也可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故事和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材选了十多幅学生的泥塑作品、粘贴步骤的图片和提示、建议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创作时有较丰富的参考资料。学生创作时,首先应抓住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小动物进行变形,使其变得更加有趣、可爱、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动物的色彩选用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自己进行积极的色彩搭配,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第三,还要进行形象的创新(包括环境的创设),可以设计一个或一组小动物,也可添加环境,还可设计一个场面等,充分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1.认识泥塑的一般特点和小动物的不同种类。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贴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贴出有趣、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从小树立爱护小动物、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意识。
重点:通过粘贴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难点: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类小动物。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准备彩泥(或黏土)、底板(纸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师)小动物图片、课件、小动物范作等
1.播放课件。
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认识动物名称,熟悉外形特征。
2.知识竞赛。
分组进行知识讲座的比赛,说说动物的知识和小动物的故事(注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学生评分,教师总评(提示学生注意:可以用树枝、牙签等进行创作、添加、刻画等,同时告诉学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体的,还可以挖空,本课以平面为主,最后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创新意识及与动物和睦相处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赏动物。
(1)教师带几只小动物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说说特征。
(2)教师出示各种范作(有浮雕、圆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为主),学生欣赏。
(3)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彩泥小动物。
4.方法传授。
讲授操作方法,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注意它的头、眼、嘴、耳、身体、尾巴等特征(形状、色彩、结构等)。
(1)先搓泥条,围出动物的基本外形,再粘贴动物器官和花纹(粘贴时注意色彩搭配)。
(2)用浮雕的方法。先压泥片,再用小刀或另外的制作工具刻出动物外形,然后逐一去粘贴动物的细部。
(3)播放动物各种动态的课件,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要注意小动物的动态处理:如跑、跳、游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大胆想象,粘贴出形态奇怪、色彩鲜艳的小动物,也可为我们的小动物们创造一个漂亮的乐园,在乐园里“种”上花草树木,这样会使整个造型更丰富多彩。
(4)教师边示范边解说,同时强调还可以用圆雕和透雕的形式进行制作。
5.作业指导。
(1)学生创作时,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2)学生展示作品。
(3)师生互评,为自己的小动物编小故事或诗歌等。
6.课外拓展。
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做一系列美术作品。
课后反思:去年已经接触过橡皮泥的制作,所以对一些基本的方法都比较熟悉,我只是稍稍点一下,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来,而且边说边自己做,但对较难的动物有些学生缺乏尝试去做的信心,我想这点是值得我去考虑的。
鲸的说课稿篇二十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是由《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这四篇写景短文构成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其中的一篇——《三亚落日》。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清新、词汇丰富,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赤朱丹彤”、“硕大无比”、“美妙绝伦”等,并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两段。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其中,2和4是教学重点,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本文篇幅不长,我欲用两节课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赤朱丹彤”、“硕大无比”、“美妙绝伦”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两段。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3、 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一、 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的日落景象富有诗意,美妙绝伦。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板书)2 三亚落日。
二、 初读感知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三、 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察,有信心吗?
(1) 出示词语,指名读:
逊色 涨溢 玉屑银末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美妙绝伦 挺拔俊秀
玫瑰 灯盏 毫无倦态 硕大无朋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悄然无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3)多么美的词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
四、 指导朗读
1.词美,景更美,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2.现在,你眼中的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交流:美丽、诗意……) 出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绝纶,一点儿也不必日出逊色。
3.看来,在作者真的很喜欢三亚的落日。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赞美之情。
4.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去感受三亚落日那充满诗意的美丽好吗?
5.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指导。
五、 理清文章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
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2.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四、精读感悟
1. 要看三亚落日就必须先到三亚去,那我们就先到三亚去看
看吧! (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
2. 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
三亚的热带风光。)
(1) 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b“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c“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a“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b“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c“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3) 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
让人喜爱至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节。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节。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积累描写落日的语句。
一、 复习旧知
1. 听写生字词:逊色 涨溢 玉屑银末 赤朱丹彤 溅
出 收敛 玫瑰 灯盏
2. 齐渎第一段。
二、 精读感悟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静心默读第3、4自然段,找出文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并将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做上批注。
交流:(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1.哪些词语写出太阳像“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a、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文章的哪些地方写了太阳像灯笼,谁来读读?
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比较:
(1):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2):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3.出示:“他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奔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4. 谁来读读把太阳比喻成“跳水员”的句子?
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比较:
(1):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2):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 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四、总结、欣赏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
(播放幻灯片)
六、 背诵课文:
这么美的文章,我们尝试着把它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