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案(热门15篇)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能够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秩序性。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教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泉映月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描写琴声的句子。
2、能联系上下文,了解阿炳的艰辛历程,感悟阿炳的满腔情怀,体会琴声的变化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主人公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乐曲,而且还是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美丽的“二泉映月”。
2、出示词语,读词语。
二、发现一处美景
1.同学们,大家都已知道了《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
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1)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志萦绕在他的耳畔。
(4)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生交流)
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 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三、体验一段人生
1、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
2、就在这十多年中,阿炳留在无锡街头的是什么样的印象?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3、理解“整天”:什么叫整天?就这样一直过了多少年?
十多年过去了,阿炳整天——带着墨镜,整天——操着胡琴,整天——卖艺度日。
5、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阿炳的身心所承受的煎熬你们感受到了吗?来,用朗读表达出来。(读)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6、阿炳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充满了苦难,但是阿炳被命运压倒了吗?他屈服了吗 ?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6、又是一个中秋夜,还是在二泉池畔,阿炳回忆着一桩桩,一幕幕坎坷心酸的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听到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四、感悟一片情怀
1、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拉起琴弦,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放音乐)
2、谈感受:刚才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什么感受?
3、在课文中有一段长长的文字在描写《二泉映月》这首乐曲,带着音乐给你的感动读读这些句子吧。
(1)指名读:划出琴声是怎样变化的?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2)同学们,其实琴声的变化是可以用一条曲线画出来的。来,伸出你写字的手跟老师一起边读边画。
开头时——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
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高-潮时——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
的无限向往。
5、配乐读,体会乐曲中包含着的深深的情怀
听,仔细听,你听到的只是这琴声吗?你还听到了谁的声音?你听到了谁的倾诉?你听到的哪里只是音乐,你们听到的分明是就炳的一片情怀啊!
这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这就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二泉映月》,这就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
五、品味一种精神
1、1978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2、对某个人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下跪。小泽征尔跪的是什么?他跪的是阿炳的什么精神?(板书:向命运抗争 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3、总结:
生命的荣耀不在于命运的悲惨,而在于他能够在悲惨的命运前坚强的站立起来,像阿炳那样不屈不服的向命运抗争,像阿炳一样身处逆境,却对未来充满向往,希望之灯永远不灭。
4、你还想到了谁?
5、总结:
当你身处逆境,当你遭遇厄运,当你需要向命运挑战时,你就去想想他们吧,像他们一样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像他们一样永远怀着美好的希望。
六、作业
欣赏阿炳的其他作品,如:二胡曲《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教材简介:本文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主要记叙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及其创作《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会读绿线内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理解课文,从而体验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
教学过程:
课前聆听音乐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今天这节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希望大家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片断。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一、揭题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呢?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阿炳的相关资料)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二泉映月》,走进阿炳的人生。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用简短的语言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2.学生自读。
3.交流:
月光如银 双目失眠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指名读词,这组词可横着读,还可以怎么读呢?你发现什么规律?谁来读? 第一组指导想象二泉月景的美,第二组读出阿炳人生的坎坷,第三组体会乐曲的旋律来读。
让生提出不理解的词。(预设:静影沉璧 升腾跌宕)
4.读了这几组词联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三、对比阅读,体验人生
(过渡)惠山的美景令人心醉,可是长大后的阿炳却再也看不见了,他双目失明,只能靠耳朵去聆听泉声,靠心去感受月光。
1.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写到阿炳几次到二泉的情景?思考有哪些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学生拿笔做出标记,交流回答。)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阿炳两次来到二泉
第一次 流水声
第二次 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此时已是物是人非,同样的佳节中秋,同样的淙淙泉声不同的是什么呢?
指名读,读出阿炳的心声
4.过渡:在十多年后的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2)师生交流命运给予阿炳的沉重打击。
(3)归纳概括:至亲离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4)课件出示: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a、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拿着胡琴出去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戴着墨镜拿着二胡走在大街上……
c、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但阿炳退缩了吗?消沉了吗?从哪读出来的。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
因此这泉声中不仅仅有叹息哭泣,更是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再读“渐渐地……”
四、学习精神,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坎坷(悲伤、哀痛、哭泣……)
音乐的热爱 生活的向往
执教者:朱建婷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
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章真挚
感人,饱含深情,意境悠远美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
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
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
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
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课前准备:课件、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趣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在一个短片中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吧。
播放短片,教师配音解说
(无锡的惠山,风景优美,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
二泉”。有一年的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声,
他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师傅说“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
音”。)
1
2
过渡:看了这个短片后,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是美丽、风景如画等)
过渡: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让我们继续来探索二泉映月的美吧
板书:二泉映月
二、读议结合,探究学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到4自然段,读完思考讨论
过渡:是啊,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阿炳是怎样卖艺度日的呢?书上没有写,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吧。
2、出示:那是一个雪花飘扬的午后,阿炳为一帮酒足饭饱的商贩弹曲子,得到的两个铜板却丢在了破碗外,阿炳赶紧伸出瘦骨嶙峋的手,颤抖地摸着,最终一无所获!
——摘自《阿炳曲集》
还有可能是怎样的情景下呢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
那是一个大雨如注的傍晚
那是一次身患重病的时候
那是
小组之间讨论合作一下
看到这句话,你又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指导朗读这句话
过度:这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在阿炳心中涌动,他多么想一吐为快,在这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苦无依的阿炳又能把这满腹的心事说给谁来听呢,他只有通过伴随他多年的二胡,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板书:琴声———— 情怀)
2
4、这时候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听老师来朗读第五自然段。
听了二泉映月的旋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5、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五小节,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炳通过琴声想要抒发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小组讨论:并用曲线划出表示琴声的句子,用直线划出表示情怀的句子。)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1)出示此句。
(2)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么样的?(板书:委婉连绵)
这时候的阿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
(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3)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1)出示此句”
(2)这时候的旋律是?(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 (板书:抗争向往)
(3)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挡得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的又向往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 抗争向往)
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我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的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1)此时的乐曲是: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爱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什么?
(3)指名生读
(4)同学们,你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他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5)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
(6)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
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有没有向命运屈服啊?他还是要同这不公命运抗争,也永远对命运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三、欣赏乐曲,总结全文。
1、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子吧!
2、(播放音乐直至下课铃声响起)好,同学们,铃声虽已响起,但琴声却仍将延续。因为二泉映月这是阿炳一生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不朽的乐曲吧,再次有感情齐读课题——二泉映月。
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四,五段。 2、把你想对阿炳说的话写出来。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琴声—————————情怀
委婉 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
步步高昂 进入高-潮 抗争 向往
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 爱
二泉映月教案篇二
《二泉映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写历尽人生磨难的阿炳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第三段(第五、六自然段),写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体验盲人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从中积累关于月色和音乐旋律的词语。
2、能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由琴声联想表达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韵律美,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四、五自然段。
3、凭借课文内容感受,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1、上课前,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二胡曲,猜猜是哪首?想听吗?听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用耳朵听,更要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
2、告诉老师,这悠扬的二胡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首曲子,有人听出了爱,有人听出了??,不同的人听出了不同的.内容。一首名曲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就能听到作者许许多多的心声。(设计理念:语文是要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意境,我们的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的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做的就要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课堂开始之前的聆听这首悠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们在这种舒缓连绵、涵义深刻的曲调中情怀激荡,也初步奠定了本堂课的情感基调。)。
1、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天下第二泉、与音乐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是谁创作的?(阿炳)。
3、大家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4、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们人民喜爱,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5、同学们,为什么一位民间艺人,一位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位苦难一生的艺人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走进他那艰苦的创作历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设计理念:开课伊始,从学生未知出发,教学中仅仅围绕一个课文中的主要问题展开教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致,也让每一位学生明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指向性就强了,也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倾听月光如银委婉连绵。
倔强月光似水升腾跌宕。
激愤静影沉璧步步高昂。
搀扶月光照水舒缓起伏。
师:谁有信心把它们都读准了?
出示第一竖排:这是一组难读的词语,让我们开火车吧。【注意倔强的读音】出示第二竖排:刚才难读的词语同学们一下就解决了,相信这一组描写月光的词语你们不仅能读对,读好也没有问题。【抓住月色的柔美,读出词之美。】出示第三竖排:同学们把那么美的月光都读出来了,相信这一组描写音乐的词语你们也一定可以读出它的旋律来。【抓住不同旋律的特点,读出词的旋律】师:让我们一起来读准、读好这些词,齐读。
(设计理念: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对于文中难读的词语和关于月色、音乐旋律的词语按照三个层次,来理解文中重要的系列词语还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分别让学生朗读、品悟,学生们也通过了对词语的朗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阅读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深切体会到文本情境,也为后面进一步感悟人物,感受乐曲作好了铺垫。)。
1、这么美的月色,这么悠扬的乐声,作为一个盲人的阿炳他只能用心去感受、用耳朵来听。
2、请同学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了阿炳几次听泉?哪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几次泉声?
3、交流:两次听泉。第一次(1-2),第二次(3-4),创作出不朽名曲(5-6)。(设计理念:如果说阅读、感悟、理解是把书读“厚”,把短文读长的话,那么阅读概括就是把书读“薄”,把长文读短,这也是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高年级的学生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此处的设计是对学生这种能力的检测,也是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主要内容层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经验,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保证阅读质量。)。
1、阿炳在第一听泉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阿炳听到奇妙的泉声了吗?为什么他没有听出呢?】。
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极为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集中精力,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和关键处讲清,讲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里有足够的思维和想象的余地。对于阿炳第一次听泉声,为什么不能听出来,学生也许并不能讲得头头是道,教师这时也不一定要讲透,留下一个学生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去学习课文,也更是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他多么希望师父说的奇特而美妙的声音出现在他的耳畔啊,他听到了什么?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2、能在泉水声中听到这些声音,你们觉得奇妙吗?
(板书:坎坷)齐读。
4、我觉得这样读,你们肯定读不好,哪怕读一百遍都读不好。因为我们阿炳那深切的体会。来,请同学们从书上找,看看课文哪些地方写了阿炳的坎坷经历?找到关键的词语来说一说。
(设计理念:抓住这个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关键词语,也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原因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自主思考、深入体会,使学生既积累了重点词语,又深刻地感受到阿炳悲惨命运,与阿炳也产生了情感共鸣。读了浓缩阿炳悲惨一生的词语,学生的感情已有了初步的积淀。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寻找阿炳坎坷的经历的细节,又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阿炳的不幸,这样也为后一环节的感情诵读打下了基础。)。
(1)想象体验、体会坎坷。
1、交流,(板书:双目失明卖艺度日)。
2、齐读“双目失明”。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闭眼一分钟左右)。
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对他而言,他的人生必将是——指板书:坎坷的。由于双目失明,他只能靠——卖艺度日。
3、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阿炳又是怎样挣钱度日的呢?书上虽然没有写,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走进阿炳的生活的那段岁月,去体验他的那段人生。
阿炳就是这样卖艺度日的,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个镜头,去想象体验说说阿炳卖艺的情景。(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
请同学们打开大练习册p22页完成。
4、哪一个同学愿意先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设计理念:一边是流水淙淙的奇妙之音,一边是穷困苦难的坎坷人生。同样是这泓清泉,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在悟词中学生感悟体验,在几个画面的想象体会写话中,也结合了语文练习册的内容,让学生就能感同身受,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也把学生带进了阿炳那苦难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学生在切己的体验中悄然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抓住情感,朗读体会。
1、??当这些画面一幅一幅地呈现在阿炳面前,渐渐地,渐渐地,【引读】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齐读,“渐渐地,渐渐地??”。
2、指导朗读:
当他想起自己在街头卖艺,却遭到路人的唾弃时,女同学齐读。
当他想起自己在病床上痛苦挣扎,却无人问津时,男同学齐读。
当他想起自己不分严寒酷暑为生活奔波,却依然贫苦时,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文字。
(设计理念:通过词语的牵引细细品味,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不断掀起情感的涟漪。品词析句,一咏三叹,不断升温,学生置身其间深入体悟阿炳那不屈的情怀,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场景的铺陈,情境的营造,意境的渲染,使得二泉池畔那一片如银的月色和那委婉连绵,如诉如泣的二胡声,都融入到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
(3)讨论朗读,体悟内心。
1、是的,我们听到了阿炳倔强的呐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没有!)。
2、你从文中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板:对音乐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3、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情感来。
出示: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呀!
4、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如愿了吗?(没有!)所以,阿炳在二泉池边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设计理念:“言为心声”。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他苦难人生的真实写照,是抗争,是向往,更是热爱。在对乐曲的感同身受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学已浑然进入人曲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而对词语的再次赏读,既可以从整体上鸟瞰文本内容,又有助于让学生借助词语所描写的意境去更深入领悟曲子的丰富内涵,达到知“人”识“曲”的妙用。)。
1、然而,他深深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生)没有!
2、(情感激越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
二泉映月教案篇三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为二胡独奏,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首弦乐合奏曲。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其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二泉映月》本为无标题乐曲,此曲曲名由几人即兴而定。因此,在理解音乐上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着手,乐曲主题段落由三个乐句组成,乐曲后几段,以第一乐段为基础采用“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写成。
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二胡、投影片等
1、听主题片段:片断1
(2)《二泉映月》主题播放
(3)学生:学生谈对音乐片段的听辨结果。
2、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说明:创设教育环境,在学生听辨结果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a学生交流:
1、学生展示各自课前要求搜集的成果(文字、图片、音乐不同版本、生平)
2、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搜集内容
3、表演组(器乐形式、声乐形式、舞蹈形式表现《二泉映月》)
b教师展示交流:
1、《二泉映月》的不同表现形式:(钢琴独奏、弦乐五重奏、舞蹈)片断欣赏
2、照片(无锡故居、二泉映月、锡惠公园)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平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在师生间的纽带作用,拉近了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要在此环节对学生的介绍与展示作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不同视角,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准备过程,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可以共同探究的话题。)
c主题欣赏:
1、唱谱例
(1)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有几种分发?主要的感觉依据?
(3)三个乐句间的关系?
提示:后一句的起音与前一句的结束音是否相同?
学生谈认识
教师: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连接方式:鱼咬尾(顶真格)
2、唱谱例
感受三个乐句的旋律、情绪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提示:音区上三个句子的特点。旋律、节奏上三个乐句的变化特点
3、听全曲
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无锡天下第二泉边聆听盲艺人阿炳为我们演奏此曲(闭上双眼或关闭灯光,情景设置)
[听赏全曲]
教师: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
说明: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d教师: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听赏]:
1、二泉映月的不同形式的演出录像
2、阿炳本人演奏的实况录像
师生讲解:阿炳生平及《二泉映月》的命名
二泉映月教案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6自然段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是教学本课的难点。
2课时
1、收集阿炳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倔强饱经风霜升腾跌宕坎坷积淀委婉连绵
1、小黑板出示《阿炳生世录》材料,句子比较练习,教师读后感言。
2、录音带1盘,《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3、课文中前后照应部分内容打印。
4、在黑板上板书四组词语。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三、读词解词,赏二泉美景。
四、读第一次听泉,初步感受阿炳的人生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阿炳生活经历,感悟阿炳的心声。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师强调重点词语:
师父离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2)齐读词语。师:十多年后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
(师在第二组词语卡片顶端板书:处境)
a、请同学们自由读这组词:这样的处境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b、齐读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请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其实第二次听泉和第二、三自然段是前后照应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
(2)对比朗读,体会两次听泉的联系,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3)走进阿炳第二次听泉的心境。
(小黑板出示阿炳生平资料)
师:读完了这段资料,再读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吗?
学生交流感受。
3、学习第五自然段,感悟乐曲的意境。
(1)播放《二泉映月》,师范读第5自然段。提示:听着,听着……
(2)这样的一首乐曲,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痛苦、动听、悲伤、委婉连绵、舒缓……)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琴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描写琴声旋律的词语画出来。(生边读边画)
(4)师: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二泉映月琴声的旋律?
(5)指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第四组词语。
(6)学习描写琴声的三句话。
(7)学习描写阿炳心声的句子。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小黑板出示练习)
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指名读第二句话,重点指导苦难一生的读法。
(8)回读第5自然段,感受琴声要表达的意境。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描写琴声的三句话,其他同学读阿炳的心声,我们全班一起合作读这段话。
边读边想,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表达了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样的琴声和这样的二泉映月的环境和谐吗?这样美的环境应该拉出什么样曲子来?
(优美的、轻快的、轻柔的)
师:二泉映月这个优雅的、充满诗意的名字,和这个旋律并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拉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为“自来腔”,他的邻居都叫他《依心曲》,后来,曹安和等人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
三、体验一种精神,感悟一种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在全世界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世界著名扎扎实实有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要跪下来听!”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国被灌为唱片,成为全美最流行的音乐作品。
师:同学们,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一个历经坎坷的人,创作出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成功的。他是靠什么创作出这样伟大的作品?1950年,这位饱经风霜的民间音乐家,这位生活的强者,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二泉映月》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动了老师,我把我读《二泉映月》的感受送给大家。(生齐读):人生的苦难才酿出了人间最美丽的音乐。
四、读中学写。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阿炳生平介绍材料
阿炳,(1893-1950)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阿炳4岁失去母亲,阿炳的师父其实是阿炳的父亲,因为贫穷,当了一名道士,是道观里的一个琴师,因为父亲是道士,小阿炳也只能和别人一样叫师父。小阿炳就从小跟随师父学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十几岁成了一名出色的琴师,但不久,师父去世,三十四岁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在黑暗的旧社会,他以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生活极为艰苦,但他从不向黑暗势力低头,面对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总是与之抗争,他的作品《听松》《汉奸的下场》等曲目,表达了他对日寇和汉奸的极大义愤。
对比朗读材料
句子比较练习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1、他爱音乐,他爱家,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二泉映月教案篇五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是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整篇文章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朗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新“课标”的理念。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优雅的氛围中学习,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说,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感悟真情,从而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学习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本课通过用心灵欣赏名曲、用心灵感受阿炳、用心灵聆听神曲、用心灵诵读课文、用心灵感悟内涵这五个环节,让学生顺利地与文本、与阿炳进行了一次富有生命意义的律动。一、欣赏名曲1、同学们,有一首曲子,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时,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应该跪下来听。”这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地欣赏!(播放《二泉映月》曲)2、听了这段曲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3、同学们,这首曲子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板书课题(二泉映月)。4、你们对这首曲子有什么了解?学生介绍相关知识。二、感受阿炳1.教师过渡:让我们走近阿炳,了解阿炳。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阿炳。(出示阿炳像)2、出示词语:双目失明没爹没娘流落街头形同乞丐生活穷困疾病缠身卖艺为生饱受艰辛3、读完了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4、.出示文中一段话: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阿炳是怎样卖艺度日的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1)寒冷的冬天,阿炳是怎样卖艺的?(2)炎热的夏天,阿炳是怎样卖艺的?(3)生病了,他又是怎样卖艺的?三、聆听神曲1.同学们,阿炳用纤细的琴弦、苦难的人生、坎坷的经历和长期的感情积淀创作出来的。他把一生的悲、一生的恨、一生的爱全部融进了这首深情的旋律中。让我们再一次用心灵来聆听这首感人的旋律。(播放《二泉映月》曲)2.说一说这次你听到了什么?四、诵读课文1.文中是怎样把这样美妙的音乐描绘出来的呢?打开课文,听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课文)2.听完了朗读,你们觉得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指名说)3.读书讲究的是轻重缓急,刚柔隐现。要想读好这篇课文,我送给大家几个字:用心灵诵读(板书)。“用心灵诵读”就是让你们走进阿炳的内心世界,带着对阿炳那份尊重,那份崇敬去诵读,读这篇表现内心情感的文章,不一定要用很大的力气,发出很大的声音,大家可以学会用气流把声音送出来。你们会读吗?听着音乐,自己试着读一读吧。4、课文第五自然段集中体现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你们要是能把这一自然段读好,其他的内容也一定能读好。谁来试着用心灵诵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5、你们觉得他读得怎能么样?你们发现他读得有什么问题吗?(指名说一说)五、感悟内涵1.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的什么样的内心世界?2.谁来说一说,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从中读出了阿炳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为什么?(指名说)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文第五段中相关句子感悟,并让学生将所说的一词语写在黑板上。(如悲伤、痛苦、爱、信心)4.同学们,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这首曲子,只有当我们无比崇敬一个人时,我们才会跪下。你们说小泽征尔要跪阿炳的什么?(指名说)5.是啊,阿炳以他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执着,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功了,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指名说)6、阿炳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他用音乐诉说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同学们,如果这个时候我再问你,《二泉映月》是什么,你还会简单地告诉我《二泉映月》仅仅是一首曲子吗?你会怎样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7、是的,《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它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诉说阿炳的内心情怀,表达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可以激励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让我们去追求理想、热爱生活吧!
二泉映月教案篇六
一、板书课题,读课题。
师:这是一首著名的曲子,谁创作的?关于阿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师:同学们对阿炳还有什么了解的?(学生课前查阅了资料,回答非常精彩)。
小结:《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二、听。
那么,同学们想听吗?你准备怎么听?
生:用心倾听。
板书:听。
播放乐曲。
听着悠扬的二胡曲,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音乐声渐轻,伴随着音乐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苦难悲哀凄凉抗争怀念。
这位苦难的艺人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的名曲呢?打开书本用心地去读。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指名读词语。学生横向读。
老师问:还可以怎么读?
生答:竖着读。
(理由)。
生答:这些四字词语有规律的安排。1、描写月光的2、是描写阿炳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3、描写乐曲旋律的。
师:月光那么美谁来读读?
齐读。
师: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
生:为什么说月光似水?
生回答。
师评点。
生:恬静激荡是一组反义词,怎么摆一起了呢?
生答:乐曲有的部分恬静,有的是高昂激荡。
师:这样体现的了乐曲的丰富、丰满。
生: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师:
生:月亮的倒影在水里,像一块璧玉。
师:这玉看上去怎样?
生:光洁圆润……。
师:一起美美地读读。
生:卖艺度日,他攒一点点钱怎么就度日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留到学习课文时再了解,好吗?
3、默读课文,找出带有“听”的句子,并把它画出来。
学生交流:指名读有关句子。
读第二小节。
师:听泉声的时候,师父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小阿炳: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生齐声答:什么声音也没听到。
师:师父接着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会听到什么?
生:“奇妙的声音”
师:奇妙是什么意思?
生:神奇、美妙。
师:啊,还能从流水中听到神奇美妙的声音,小阿炳多么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啊,像师父所说的那样听到奇妙的声音。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了大阿炳。
指名读第三小节。
齐读: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谁来读第四小节?
指名读。
阿炳来到二泉边,听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他听到了什么。
生: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了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
师说“听到了”学生接说后面的话,师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师:说阿炳听到了奇妙的声音了吗?哭泣声是美妙的吗?
师:为什么阿炳没有从流水声中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哭泣声?难道师父说错了吗?阿炳还没有长大吗?拿起笔,把第三、第四找出关键词体会体会。
交流。
生:卖艺度日(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双目失明。
生:沉静在一片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
师:卖艺度日,你看到过吗?你看到钱多吗?你看到那是什么样的情景?
生描述街头卖艺的情景(两个学生描述)。
阿炳呢每天这样卖艺度日,挣几个零花钱。
请你展开想象(伴着《二泉映月》老师开始叙述)。
a、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怎样卖艺?
b、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样卖艺?
c、一天,阿炳发烧生病了,为了度日,他又是怎样卖艺?
请你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他是怎样度日的?
学生交流:
师: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没有被压倒?
指名读。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齐读。
师:阿炳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所以听着听着,他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听到伤心的哭泣,听到了激愤的倾诉,听到了倔强的呐喊。他要与命运抗争。
师:为什么阿炳的苦难只能倾吐给月夜听呢?
他的叹息声有人要听吗?生答。
他的哭泣声有人要听吗?
他的倾诉声有人要听吗?
他的呐喊声有人要听吗?
师:所以只能向月夜倾吐。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师:二泉映月起初……随着……尾声……。
师:美不美?谁来读读?指名读(起初……)。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你听到委婉连绵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随着乐曲的步步高昂,升腾跌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拿起书本,和着动人的乐曲齐读第五小节。
师:多么委婉的琴声,多么感人的文字,老师也想用心地读读文字。
师范读。“听着,听着……”
生回答;是音乐。
生:
师:当他生病时,拉起动人心弦的二胡,仿佛感受到了什么?
生:……师父……。
音乐抚慰了孤寂的心灵,那是什么支撑着他度过苦难的一生,是音乐。
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是音乐带给……是音乐……是音乐……。师: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引读最后一小节)。
补充课外资料:小泽征尔和二泉映月。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师:小泽征尔崇敬的是什么?跪的是什么精神?
生回答。
师: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板书:对命运的抗争,对光明的向往。小泽征尔是跪着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领略?——用心地感受。
再次聆听这动人心弦的音乐。音乐响起……。
结束语:苦难对一般人带来的是悲伤、哭泣,对一个跟命运抗争、坚强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永远勇敢地面对苦难吧。
板书:
听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听没有奇妙。
—对命运的抗争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对光明的向往听跪下。
二泉映月教案篇七
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二胡、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听辨导入:
1、听主题片段:片断1。
(3)学生:学生谈对音乐片段的听辨结果。
(说明:创设教育环境,在学生听辨结果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二、新课:
a学生交流:
1、学生展示各自课前要求搜集的成果(文字、图片、音乐不同版本、生平)。
2、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搜集内容。
3、表演组(器乐形式、声乐形式、舞蹈形式表现《二泉映月》)。
b教师展示交流:
1、《二泉映月》的不同表现形式:(钢琴独奏、弦乐五重奏、舞蹈)片断欣赏。
c主题欣赏:
1、唱谱例。
(1)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有几种分发?主要的感觉依据?
(3)三个乐句间的关系?
提示:后一句的起音与前一句的结束音是否相同?
学生谈认识。
教师: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连接方式:鱼咬尾(顶真格)。
2、唱谱例。
感受三个乐句的旋律、情绪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提示:音区上三个句子的特点。旋律、节奏上三个乐句的变化特点。
3、听全曲。
[听赏全曲]。
教师: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
说明: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听赏]:
2、阿炳本人演奏的实况录像。
三、课堂小节。
二泉映月教案篇八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应成为本课的设计理念。我们不妨这样设计: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触动学生情感之弦。
1、音乐渲染激qing。课始,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的琴声把学生的神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初步感受一下《二泉映月》的旋律与意境,然后提问:这段旋律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出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读题质疑,提出心中最想了解的问题或困惑,如《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创作的原因是什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音乐导入,自主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此来建立阅读期待,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地阅读文本,自觉与文本进行对话。
3、适度想象悟情。引导学生结合“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展开想象:他是怎样卖艺的?卖艺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心中会想些什么?进一步通过合理想象感受阿炳的穷困的生活和对生活的向往,对音乐的热爱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凭借材料,精读体会,感悟乐曲内在之情。
1、寻求支点突破。“……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是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此为突破,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谁在叹息?为什么叹息?谁在哭泣?为什么哭泣?谁在倾诉?为什么倾诉?谁在呐喊?为什么呐喊?领悟阿炳积淀已久的丰富的情怀,明白阿炳创作的动机和灵感。
2、深情并茂导引。顺水推舟,设计过渡:阿炳听着淙淙的流水声,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心不由得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3、音乐欣赏入境。学生对课文语言所反映阿炳的身世和内心有了一定的感悟后,即时播放音乐,再次把学生置身于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以求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设计:从音乐中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把对音乐个性化的理解自由表述出来。
4、精读段落感悟。披文入情,读文思考,圈圈划划哪些是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哪些是描写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旋律与文字对应,读中动情,悟中融情,使文本所隐含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心灵共振。进一步领会阿炳流露在乐曲中的悲与苦,恨与怒,以及对音乐、对生活、对家乡热爱的复杂情怀。
5、配乐朗读升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反复朗读,反复涵咏,揣摩意蕴,配上音乐,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化入琅琅的书声中,走入阿炳内心,深入感悟语言的文字美和乐曲的意境美,达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抒发学生心中之情。
1、图片文字煽情。学生读完以后,立即出示相关图片,饱含深情地归纳:一首不朽的乐曲就这样诞生了,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时,不由得跪了下来。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出示演出图片);三天后,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岁(出示阿炳墓图片)。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阿炳的一生不仅留下了《二泉映月》还流下了《听松》、《寒春风曲》和亲传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2、学生自由抒情。图文资料,是对课文的拓展与延伸,看了图片资料,学生的感悟和思考会更多,受到的情感熏陶会更浓,获得的思想启迪会更深,内心会自觉涌动情思,此时,水到渠成地向学生提问: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学生由衷地抒怀,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实现无痕的教育境界。
3、课内延伸课外。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会诱发学生深入了解阿炳的强烈愿望,我们可拓展学习语文的途径,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上网,访友,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活动,进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民间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
二泉映月教案篇九
今天,刘老师教我们学习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课文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阿炳面对挫折顽强不屈的精神。
是呀,面对困难与挫折,只有不屈服于命运的人,才能立足于世界,傲然生存。雨打花,撒落满地,但是,落花不会因为你的悲伤而重现枝头;滔滔长江蕴含着一个又一个冤魂,但他们不会因你的惋惜而起死回生。面对挫折,无论如何长吁短叹,就算你哭三天三夜,铸成的大错也无法挽回。悲伤是无用的,只有化悲伤为奋斗的力量,才能享受成功。坎坷也好,挫折也好,对于我们来说要战胜它们,其实就是战胜自己。困难算什么?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古今中外,哪个名人不是先尝尽挫折的苦涩,然后才获得成功的喜悦。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取得成功;历史巨著《左氏春秋》,是左丘明双眼失明后完成的;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士兵就攻占了吴国;鸿篇巨著《史记》,是司马迁受了“酷刑”之后,在狱中花十三年时间才完成的。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面对挫折不屈者比比皆是。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你可以伤心,可以愤怒,但却不可以没有信心。直面挫折,战胜自我,这是对意志的磨炼,是对勇气的考验。莫邪之剑只有经过烈火的煅铸才能成为名剑。绚丽的彩虹只出现在风雨洗礼之后。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笑对挫折吧!成功永远藏匿在挫折的背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泉映月教案篇十
本文篇幅不长,作者以“有一年中秋夜”“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从此”作为叙述故事的时间线索,以阿炳创作二胡曲的过程为主线,重点描写了《二泉映月》的琴曲意境和所传递出的情感。作者向我们传达了阿炳创作的艰辛,赞扬了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文章开头作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二泉美景的熏染给了他不少创作的灵感。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课件
二课时
初读课文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按课文内容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1、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曲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交流:读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吗?
(这是一首二胡曲,它的作者叫阿炳。)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语(把字音读准、由生字想词语、从课文上到课外的)
(2)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3)听配乐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阿炳以及它所创作的音乐的。练习给课文分段,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3、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4、学生质疑问难。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品读课文
1、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1、创设情境。
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这是一首如诉如泣的二胡曲,那是历尽苦难的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板书:琴声倾吐情怀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表达抒发
欣赏音乐__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2、第一、二自然段。
(1)感受无锡惠山的风光。
(1)感悟_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_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3、第三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读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第四自然段。
师: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还是原来的阿炳吗?
(不!如今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
(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5、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1、朗读课文。
2、在括号内添上合适的词语
()惠山()流水()月光()旋律()琴声
()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情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二泉映月》欣赏“完”了,也欣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快乐的脸庞,注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清亮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今天,当我与我的学生感受着《二泉映月》那优美而又激昂的旋律美时,震撼着阿炳坚强又正直的人格美时,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可以更美的!
一、“个性飞扬”是美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倾听孩子的声音”,脑海中飞快地闪过这一新课程亮点。我精神一振:为何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情”呢?听听他们是怎样欣赏《二泉映月》的?于是,我在备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番设计:第一教时,先以音乐导入,在优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敬佩。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昂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学生准备充分之后进行首次朗读反馈。只要求学生读,而不需要谈“为什么这样读”。接着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确定学生理解的难点,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二泉映月教案篇十一
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泉映月》,一起读课题目。
二、发现一处美景。
1.同学们,大家都已知道了《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有一点,如果我不提醒,大家就不一定清楚,其实,“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就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呢。
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说给大家听一听。
(1)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3)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志萦绕在他的耳畔。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生交流)。
4.课文中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首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看来大家真会读书。我呢,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大屏幕。
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5.试读这些词语,读出一种感觉,轻轻地、缓缓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月夜感觉。
三、感悟一段人生。
1.面对这如银的月光,这清澈的泉水,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什么?——一片黑暗!
是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还是一片——。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永远都是一片——。
2.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置身于黑暗世界中的阿炳,在那个中秋之夜,在那个二泉池畔,他在想些什么?他又在听些什么?默读课文,找出刻画阿炳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读课文、写感受)。
3.通过阅读感悟理解“坎坷”。
4.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听,看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变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
(生根据四个不同场景,想象阿炳的卖艺生涯,写下来)。
6.一边是苦难、是屈辱、是悲惨,一边是热爱、是向往、是追求,这就是阿炳的一段坎坷人生!
二泉映月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感受阿炳在苦难中永不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尚情怀。(哪怕对着泉水,哪怕对着月光,阿炳也要思考,阿炳也要追求,阿炳也要热爱!因而月光下,泉水旁,那连绵不绝的琴声就是他不折的脊梁,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音乐的,是超越时空的,在孩子心灵深处悄然播下的一粒“种子”。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中,驻扎在精神里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其实就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最美的理解,最诗意的诠释——留驻在心灵间的力量。)。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部分: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部分:
1、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1)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要求学生从网上、书上查阅收集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君的资料,先分组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老师请代表上来交流。(板书,一阿炳与二胡。)。
(1)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分析情绪。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让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词,感受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视谱。(视唱前三个乐句,全班分为7个组。)。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教案《二泉映月》教案及反思--音体美组教研公开课》。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欣赏老师的口琴独奏《二泉映月》再一次感受情绪,并跟着视唱。然后放a段录音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
(5)运用古诗启发情感。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为主题旋律填词。用古诗的前四句来为第一乐句填词。
5、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最后大家起立,合唱《义勇军进行曲》。
听课时杨丽娟老师听课笔记记录摘:
录音机播放时我想到:旋律舒缓,凄凉,意境深远,一位盲者坐在湖水边忘情的拉着二胡,道出了他生活的坎坷,在那旧社会,人民的生活朝不饱,夜不眠,衣食难安的生活,而他能把全部精力放在这凄美的音乐上。音乐向人们追诉的是他一生的不如意。阿炳确是一位伟大的民间艺术家。
林桂老师的听课笔记下记着:
江南小镇,烟雨蒙蒙,黄昏,寒风凄凄,远望去,低矮的一排房屋。一条宽阔而又弯曲的小河静静的流淌,边上一位艺人拉着二胡,他神色凝重,随着音乐的时起时落,二胡的声音象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在空间,音乐中透出痛苦忧伤,抗争,悲伤郁闷,凄惨。反思:本节课是我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个尝式。优点是教学每一个过程都是从学生的学出发,通过自己课前找资料了解音乐家,到课上的小组一同视唱,到课音乐了解音乐情绪,填词。到合唱国歌,所有的活动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比较好。轻松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轻松中学到知识,热爱音乐。受到教育。不足是没有用精彩的语言组织教学过程。总有太随便的感觉。视唱时,难度太大。不太理想。如果能做到视唱的效果明显的话,就更好了。
二泉映月教案篇十三
一、 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前,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感人的曲子,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着优美又激昂的旋律,学生很快被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的乐声所吸引。接着教师用饱含深情地谈话导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曾感动的流下了眼泪。他说听这首曲子时,应该跪下来听。究竟是什么样的曲子,能如此打动小泽征尔的心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再次播放音乐。
这样从音乐入手,用简洁的语言激发起学生对这首名曲的欣赏期待,同时,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对这首乐曲还想了解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对这首曲子的作者产生强烈的感知期待。
二、 音像结合,感悟文本。
咀嚼,深入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朗读起来情真意切,入木三分。
三、 感情朗读,感悟内涵。
感情朗读课文能够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培养学生的语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他还是阿炳的一段人生经历,更是阿炳的内心情怀,表达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学完课文后,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二泉映月》时,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练读,然后配上《二泉映月》的乐曲,让学生轻轻地读着课文。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让学生用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再配乐齐读课文。这样既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又激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文本解读与情感熏陶相得益彰。
二泉映月教案篇十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
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
1.能通过朗读、查阅交流资料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并通过朗读理解4、5两个重点段。从而能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个重点段。
美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理解欣赏音乐《二泉映月》。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学们提出了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让我了解到同学们个个都是善于思考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还要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1.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自己练习朗读,要求正确、流畅,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板书:读)
2.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生个别朗读。
1.出示“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这两句是同学们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同学问:阿炳为什么小时侯听不到声音,长大了就能听到了呢?还有的同学问:阿炳为什么能从泉水中听到这么多声音呢?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阿炳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就可以了。课文中就有关于阿炳身世的介绍,看谁读书最仔细,把它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5.(学生纷纷谈阿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查阅资料的途径:可以上网、去图书馆、咨询专业人士等。)
6.师小结,指导朗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在中国音乐家的故事里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他只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是道士之子,自小便生活在道观之中。父亲和道观中的乐器班子给了小阿炳最初的音乐熏陶,他就是在那时学会了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的。后来,他又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不幸的是,21岁时,阿炳因病双目失明。从此,阿炳坠入了黑暗的深渊,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生死线上痛苦地挣扎着。正因为他的一生坎坷不平,经历了太多的痛苦、悲伤,所以,当他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孤独地坐在二泉池畔,心中百感交集,才能从泉水中听到――(引读)深沉的,伤心的,激愤的,倔强的……(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6.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两句,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能做到美读。(板书:美)所谓美读,就是在文章的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7.生练读,师巡视。
8.生个别、集体美读这一部分。必要时教师范读。
1.出示“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2.对于这句话,也有不少同学问: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请你仔细读读,划下来。
3.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片段。
4.这些情感积淀在阿炳心中,久久无法宣泄,他要用琴声倾诉自己对命运的抗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5.放音乐,师随着音乐的旋律朗读有关片段(注意朗读与音乐的`结合要恰当)。
7.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已经做到了美读,想必其中的精彩片断已熟读成诵了吧。请你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背下来。
2.指导背诵。
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美读,有些片段还会背了。下课后请同学们把4、5小节全部背诵下来。
同学们,我国像华彦钧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像《二泉映月》这样不朽的民间音乐也有无数,这些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华。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的民族乐器、民族乐曲?课余时间收集,下节课我们不妨开个音乐欣赏会。同学们,语文和音乐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美文,多赏美乐,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附: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叹息
美读 哭泣
倾诉
呐喊
资料提供者:
二泉映月教案篇十五
1.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聆听、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
【重点】欣赏《二泉映月》,感受乐曲的意境。【难点】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频《光明行》,学生聆听并思考: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乐曲振奋人心,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通过同器乐的不同风格作品介绍进而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音乐情绪比较哀伤和凄凉,速度较慢,阿炳《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深沉的气息,在当时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2.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以及分段。
(三)分段欣赏
1.播放乐曲引子部分并提问:乐曲是如何体现作者对自身命运感慨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乐曲的开头部分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悲伤意境中。
2.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哼唱引子部分旋律。
3.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并提问:这一部分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4.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5.播放乐曲剩下的片段,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乐曲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内涵。
师生共同总结:乐曲的情绪变化幅度很大,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6.再次播放《二泉映月》,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四)巩固提高
1.介绍乐器二胡。
2.《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吼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或是写一首诗。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曲调及二胡独特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也是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其他民族器乐曲,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