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模板12篇)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时间、资源和成本。方案的设计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以下是一些建立在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方案,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一
日前,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20〕11号),对高考的部分政策进行调整。
一、高中学考按年级定时定科统一安排,同一年级统一科目统一时间开考,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二、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从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三、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分差由3分改为1分,从2022年1月选考起实施。
四、录取分段由三段改为两段,从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五、语文、数学和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从2023年起实施。
六、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考试合格作为报考条件,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以上六项措施,因为适用的起始年级不同,所以实施时间有所区别。为确保高考综合改革的平稳实施,省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改革和保障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的条件保障,特别是充分考虑高考综合改革后高中教师工作量变化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努力保障和提高高中教师的收入待遇。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加快转变教育理念,纠正单纯以升学评价教育、学校和教师的片面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政绩观,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相关政策的解读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经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近日已经印发。现将《通知》制订背景及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1、高考改革试点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全国首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省的重要任务。本轮高考改革,我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初步构建了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和丰富多样的高考招生制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主要体现在:
一是改革平稳落地。围绕“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三者有机统一”要求,我省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完善举措,现已顺利完成三轮高考招生录取;从历次调研及第三方独立评估看,对改革成效是有共识的。
二是改革方向正确。坚持立德树人,统筹推进教育教学、考试、招生、管理等综合改革,建立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文理融通、多元录取的高考招生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破“一考定终身”,促进高中学校的课程改革和特色发展,撬动高校专业建设和育人模式改革。
三是群众总体认可。据2019年1月第三方独立评估,新高考录取新生、高中学生对我省高考改革的满意度分别是81.7%、79.9%,表明“改革为了学生”的目的基本达到;高水平大学在招生上积极支持改革试点,广大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高考改革试点为什么要不断完善?
对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完善,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对国务院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有关改革试点省份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措施”。
二是对改革试点客观规律的尊重。本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直面长期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既严重偏科又个性缺失”等老大难问题,不等不推不绕,迎难而上,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链条最长、涉及面最广和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作为先行试点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五年的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效,但在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条件保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大会明确了高考改革“坚持改革不动摇、完善改革不停步”。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不动摇,一方面要立足现阶段实际,更好地处理科学选才和公平选才、理想目标和现实条件的关系,更好地克服功利应试惯性等因素的阻碍,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3、本次《通知》制订总体上是怎么考虑的?
主要考虑: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实现积极推进和稳妥推进相统一、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促进公平和提升效率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协同推进,加强组织保障,进一步强化高校招生端的牵引作用、中学端的推动作用、社会端的助力作用,凝聚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思想共识,为高考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本次《通知》是怎样形成的?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举措全面落地后,我省边实践边探索,一直坚持做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本次《通知》的形成,是全面调查、多轮评估和严格论证决策的过程。2018年年底,省政府成立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完善高考改革方案。2019年1月以来,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等领导牵头深入基层广泛调研,面向社会、高校和中学听取意见建议,并多次主持召开专家咨询会。省教育厅组成三个调研组分别面向省内中学、高校、市县教育局、省内外教育和测量专家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64场,访谈对象1100余人;线上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万余份,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考改革试点的初步思路和方案。与此同时,我省专门聘请第三方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独立评估,并先后启动两个轮次的自我评估,分别形成评估报告。
在这一系列工作基础上,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讨论,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决策同意,并按规定履行报审程序之后,最终形成并向社会公布本次《通知》。
5、学考为什么调整为按年级定科定时统一安排?
2014年启动改革试点时,学考一年提供两次机会,允许不同年级学生同时参加考试,是鉴于我省深化高中课改,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完成高中学业。五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学生为数甚少。而在功利应试倾向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反而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了便利。为了杜绝功利性“抢跑”造成学生负担重、教学秩序受冲击的现象,《通知》对高中学考的'安排作了适当调整。鉴于我省高中将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用新课标,因此《通知》明确从这一级学生开始实施学考定时定科的调整,以有利于考试安排与教学安排调整保持同步。
6、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调整为当年有效的原因是什么?
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是与高中课改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配套设计的,也与高二学生可参加选考有关。鉴于2017年省政府已下文将选考科目的2次考试集中在高三年级安排,同时为避免给部分学校功利性“抢跑”提供便利,避免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不平衡,《通知》将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从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并明确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7、选考科目等级赋分怎样调整?
2014年我省启动新高考时,为了使不同选考科目的成绩可比,采用等级赋分,设21等级,分差为3分。这次《通知》规定,从2022年1月选考起,选考科目在原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赋分,分差由3分改为1分。这是为了增强选考科目考试的区分性。
8、招生录取为什么分两段进行?
我省新高考招生录取办法制订时,为了使学生、家长和教师有一个适应期,对考生分三段录取,同时在录取办法的解读材料里明确条件成熟时逐步减少分段。迄今新高考招生录取已经平稳实施三年,考生、家长和高校均已适应新高考的评价和录取模式,减少招生录取分段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经广泛征求意见和综合利弊分析,《通知》改分三段录取为分两段录取,从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这样调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选科和选专业的范围。
9、怎样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
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实施,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使用;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实施。
这样做,一方面持续体现了高职院校对考生职业技能素养的要求,有利于中职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也考虑到了全省统一组织操作考试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把握统一的衡量标准。此外,也与当前国家实施高职院校扩招的实际相吻合。
10、深化高考改革试点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属地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相关改革和保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
二是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宣传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分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引导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投身高考改革。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规律的评价机制,纠正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学校和教师的片面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政绩观。
三是加强高考综合改革的条件保障。在现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适度增加普通高中的附加编制数量,用于配置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充分考虑高考综合改革后高中教师工作量变化的实际,在绩效工资及年度考核奖分配时充分体现绩效和激励因素,向工作量增加较多的教师倾斜。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加快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场地建设。加强考试招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建立入闱命题(制卷)专业人员工作保障机制,加快命题基地建设,提升命题和考试质量。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二
中国政府网8月31日刊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公安部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的通知》。该意见要求,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年底前出台。(9月1日《新京报》)。
总体看来,根据这一意见,异地高考矛盾并不突出的地区的异地高考问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事实上,像山东省,已经在早前公布了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而问题的关键是,只有真正解决异地高考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异地高考问题,才能让这些地区数量众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得到政策的实惠。对此,意见并没有明确,而只是专门指出,“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比较集中的地区则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抓紧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也就是说,意见把京沪两地进城务工人员关切的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抛给了地方政府。现在的问题是,京沪等地怎样制订具体的异地高考方案?在笔者看来,应该注意三方面。
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协调高考录取指标,并尽快将有关措施公之于众。众所周知,在京沪等地推进异地高考,直接的矛盾就是本地户籍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之间的高考利益冲突,本地户籍人口担心开放异地高考,会影响到自身的高考利益,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打消本地户籍人口对开放异地高考的顾虑,才能让异地高考得到顺利推进。
其次,应该坚持当地高考、当地录取为主的原则,解决异地高考。此次意见中还提到,“对不符合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条件的随迁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要积极配合,做好政策衔接,保障考生能够回流出地参加升学考试;经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商,有条件的流入地可提供借考服务。”这指的是为不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其他考试路径,在笔者看来,这不应该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异地高考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异地借考,由于全国各地考题不同,录取率不同,操作空间并不大。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说,异地高考就是给他们公平的。考试机会和录取机会,这应该是地方政府制定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发点,这也就要求地方政府尽量设置较低的异地高考门槛,如果设置的门槛条件太高,能获得异地高考机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相当少。异地高考对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成了一场空。
再次,在异地高考矛盾突出的地区,解决异地高考,必须突破现有高考制度框架,探索与高考改革相结合的思路。毋庸置疑的现实是,就是国家出面协调各地的招生录取指标,地方政府还是会根据本地的社会、经济、教育发展情况设置异地高考的条件,如此一来,异地高考问题也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要根本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就需要推进高考改革,打破现行的高考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正是由于这一制度的存在,才把高考录取指标变为各地的蛋糕,也才有高考按户籍报名的规定,如果实行基于统一测试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高考报名户籍限制也就失去存在的土壤,异地高考也就完全实现。
以北京大学为例,如果北京大学实行基于当前11校联考(北大自主招生采取的笔试)的自主招生,参加联考的学生,用联考成绩申请北大自主招生,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后,不再要求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不就实现了全国异地高考吗?北大的11校联考是全国统一测试,各地学生都可报名参加。实现这一步,只需取消当前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的嫁接即可。而北大采取这种自主招生模式,完全符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另外,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而是用当前的高考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的依据也完全可行,考生参加各地的高考,大学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条件,达到条件的考生用高考成绩自主申请大学,大学结合考生的中学成绩、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以及地区教育因素加以综合评价、录取,也突破高校报名的户籍限制。
客观而言,在目前的高考制度框架下,各地实行异地高考的空间是比较狭窄的,面临高考指标的划拨、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只有与高考改革结合,才能为异地高考的探索拓宽空间。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三
浙江异地高考方案月底前即将出台,它在多大程度上会让外省籍的学生有机会在浙江参加高考?这个问题,是这段时间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最关心的。
在杭州天成教育集团,初三(4)班的蔡婷婷同学和她一家,这几天都在关心这个事,她本来已经办好手续,转回老家河南读高中,但她回家读了一个礼拜后又回到杭州。
本想转学,现在不走了。
蔡婷婷老家是河南信阳,她5岁来杭州,在杭州读幼儿园、小学、初中,“我已经把自己当成杭州人了,希望一直在杭州读高中、读大学。”
这个暑假,蔡婷婷的爸爸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浙江省还不能异地高考,既然不能在杭州高考,就打算初三转回老家。“爸爸说,我的成绩还可以,要考个好大学,就得提前适应老家的学习。”暑假里,蔡婷婷已经办了一个暂时的转学证明,只等回老家办一个手续,就可以回去读书了。
“我在老家试读了一个星期后,爸爸听说浙江可能也要实行异地高考,又回来了,决心试一试,希望能有好消息。”蔡婷婷说。
“我的东西都已经运回去了,棉被、两三箱书籍、衣服,爸爸把我安排在一个亲戚家,房间都安排好了,买了一张新床,还买了一辆自行车。”蔡婷婷说,老家开学比较早,她就提前试读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试读,蔡婷婷触动很大,她跟爸爸商量了一下,觉得杭州的教育质量更好,又能待在父母身边。“爸爸说,那就回杭州读吧,浙江异地高考的方案肯定也会出来的。现在才初三,可以再等一年,如果到时候还不能在浙江参加高考,砸锅卖铁买房子吧。”
两地进度不一,回去不适应。
十多年在杭州学习、生活,回到老家读书,蔡婷婷需要适应。“班级氛围要适应,课程要适应,老家的生活习惯也要适应,真的很不容易。”
在杭州,蔡婷婷班里40个学生,老家一个班50多个学生,教室里挤挤的。
“两地的课程不一样,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杭州早就上过了,老家还没上;二次函数,那边已经上过了,我们这边还没教。”这种差异,蔡婷婷很不适应。
老家的这所初中,是当地一所比较好的学校,硬件条件还不如杭州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比如上英语课,杭州的老师习惯用大背投,注重口语的交流,“老家的老师,就老师一个人讲,没有背投。”
蔡婷婷还有一个同学,也转回老家去读了。“班上有一个男生,是江西上饶的,他初二读完就办了转学手续。有一次他告诉我,他很想在杭州读高中。”
蔡婷婷说,转学回老家的同学,成绩都不差,每次有学生提出要转学,老师都舍不得。
蔡婷婷试读的班级,除了她,还有另外一个从上海转回来的男生。“这个男生,只上了一节课,上午10点来,12点就回上海了,听说他爸爸得到消息,在上海有房就能参加当地高考。”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四
尽管设置了3年的过渡期,让很多即将面临高考的非京籍考生有些失望,但北京方案打开中职和高职考试的“豁口”,还是让一些随迁子女看到曙光。
2013年起,针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将开放中职考试。农村学生若学习涉农专业,还将享有北京市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2014年起,符合相关条件的随迁子女,可以参加高职考试录取。学生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可以参加优秀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推荐与考试录取。
高考“借考”也将成为新举措,满足的条件则为: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及合法稳定住所,其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的,可选择在京借考高考。北京市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经学生户籍所在省同意后为学生提供高考文化课在京借考服务,学生回户籍所在省参加高校招生录取。
除了中职、高职考试外,北京还将对持有有效北京市居住证明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提供多样化服务,包括和户籍学生同等待遇报名参加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高等教育、开放大学的考试录取。
广东方案则为政策执行划定了“边界”,以防止“高考移民”。该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教育部门负责随迁子女连续就学年限和学籍的审核工作;公安部门负责进城务工人员居住证的审核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进城务工人员稳定就业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的审核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对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合法住所进行审核。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五
在放开异地高考的路线上,“北上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分步实施、逐步解决”的思路。从表面看,除了广东方案有明确的门槛外,北京和上海方案的“实质内容”仍不明朗。
北京方案中,提出了两个措施,一是与进京务工人员的管理办法挂钩,一是设置过渡期。对此,北京市教委解释说,作为一项综合改革,必须进行综合配套的制度设计,教育资源的准备和建设周期也较长。据了解,在方案出台前,北京市成立了包括10余个部门的专门工作小组,就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居住、社保和随迁子女就学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即便不考虑新政策带来的新需求,仅按常态增速,到2020年,北京市小学需新增学位30万个,初中新增11.5万个,任务颇为艰巨。此外,需要相关部门协同支撑,也是设立“过渡期”的考虑之一。目前,北京市的过渡期为3年,异地高考方案将按照“先职业教育后普通教育,先中职后高职、先专科后本科、先借考后高考”的思路,分步实施。
据介绍,2013年,北京将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分类服务管理,并把它与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方案挂钩。从这个做法中,可以看到上海居住证管理办法和天津蓝印户口政策的影子。而在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也提出:要根据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工作年限、社会贡献、合法稳定居所、参保情况、从事职业、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兼顾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出台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措施。
而上海方案的核心,则是《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并以此作为2014年实施的异地高考方案的依据,对随迁子女父母有一定积分要求。按照文件中的解释,这是在充分考虑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各项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按照“逐渐放宽、分步推进、合理梯度、不断深化”的思路,推出的稳妥有序的方案。
至于“分三步走”的广东方案,据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省教育厅、发改委、公安厅、人社厅、住建厅等部门已在政策出台前联合开展调查摸底,统筹考虑该省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需求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
毕竟,“北上广”方案的决策者都明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不仅是一项教育改革,也是一项涉及就业、住房、社保、公共服务、人口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正如北京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洪峰所言:“此事看起来是教育问题,实质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的问题。”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六
浙江省人民政府9月9日发布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课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国内有关高考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新高考浙江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文东茅说,取消文理分科以后,浙江“7选3”科目有35种选择组合。
杭州师范大学附中校长任学宝介绍,文理分科时,该校文科4个班,理科8个班,但是对今年9月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选课意向调查发现,35种组合中选择了34种,只是第一次调查缺少政治、生物、技术课组合,第二次调查没有生物、历史与技术组合。
“新高考是一次新的挑战。”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派出的特别代表说,在高二年级选课时,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家长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选课。
更为重要的是,高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对新高二课程作出选择,选择组合方案一旦上报不可更改,即使将来可能允许个别学生修改,也将极大浪费高二年级的时间成本,改过来以后的学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竞争力。
杭州市第二中学英语组组长朱旭峰表示,对于高一学生这种选择方式是否合理,尚无定论。现在该省有些高中的做法是,高一年级学生考试后,把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成绩排名列出来,再把不同选课组合成绩的年级排名拉出来,一并交给学生家长。然而,面对一大串排名,并且组合不同科目在年级前后不一样的排序,很多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七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稳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3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4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非我省户籍或高考报名截止前户籍迁入我省的各类在黔就业人员子女。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建立教育、发展改革、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分工负责和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各职能内相关工作。
教育部门要健全、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按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籍随人走”,严防“高考移民”。招生考试部门要做好招生计划编制、考生报名组织、考试实施以及招生录取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外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安机关负责居住证的申领受理、制作、发放、签注等证件管理工作,及时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外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居住证进行查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社会保险政策,及时提供外来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信息。
第二章报考条件。
第四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考生,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不受报考批次的限制:
(一)考生有我省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同时在我省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毕业。
(二)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3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其父亲(或母亲)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职业和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并按规定在我省连续居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灵活就业人员)3年(居住证和参保时间的计算从考生高一年级秋季学期入学起,至高三年级毕业止)。
(三)考生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6年,有我省初中、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6年,同时在我省初中和高中学校毕业。
(四)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3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
(五)考生父亲(或母亲)系驻黔部队现役军人或安置在我省的退役军人,考生及其父亲(或母亲)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1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
(六)考生父亲(或母亲)系经我省县级以上(含县级)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按组织程序调入或录(聘)用到我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考生户籍在高考报名截止前迁入我省,考生有我省高中阶段2年学籍并在学籍所在学校连续实际就读2年,同时在我省高中学校毕业。
第五条符合第四条报考条件的考生,报名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符合第四条第一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需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应届考生由所在学校出具毕业证明)。
(二)符合第四条第二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需提交其父亲(或母亲)居民户口簿、贵州省居住证(含连续三年的办证情况)、连续3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灵活就业人员)在黔参保证明和本人居民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应届考生由所在学校出具毕业证明)。
(三)符合第四条第三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需提交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应届考生由所在学校出具毕业证明)。
(四)符合第四条第四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需提交其父亲(或母亲)居民户口簿及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高中毕业证书(应届考生由所在学校出具毕业证明)。
(五)符合第四条第五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需提交其父亲(或母亲)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现役军人证明或退役军人证明、单位接收函和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转学办理表,高中毕业证书(应届考生由所在学校出具毕业证明)。
(六)符合第四条第六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需提交其父亲(或母亲)工作调动或录(聘)用文件和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贵州省普通高中学生转学办理表,高中毕业证书(应届考生由所在学校出具毕业证明)。
第六条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以在我省报考高职专科学校。
第三章审核监督。
第七条《贵州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审查表》是审查情况的重要依据,考生本人及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信息,并对填写内容负责。
第八条考生的实际就读情况审查由其就读学校负责,班主任、校长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九条考生的学籍审查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籍审查人签字并加盖学籍管理专用章。
第十条考生的户籍及居住证的审查由公安派出所负责。
第十一条考生父亲(或母亲)的参保缴费明细,由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
第十二条县级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对考生提交的证明材料原件进行审查,认真做好登记、编号、汇总和造册,并将审查材料复印件报送市(州)招生考试机构,报送的审查材料复印件要注明“原件已审”,经审查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十三条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在高考报名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本辖区考生名册(含光盘)、《贵州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审查表》及审查材料复印件报送省招生考试院。
第十四条省招生考试院对考生报考资格作出审查结论,并书面通知考生所属市(州)招生考试机构。
第四章公示及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考生资格审查实行公示制度。县级招生考试机构和考生就读学校在上报考生有关信息前,须将考生信息在公示栏(网站)和所在班级至少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须包括考生姓名、性别、考生号、居民身份证号前6位、应(往)届生、报名所在地、就读中学及班级、科类、审查结论。
省招生考试院审查反馈的信息,县级招生考试机构和考生就读学校须保留至当年8月底。省招生考试院须保留至当年年底。
第十六条公示期间,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考生就读学校要设置举报箱(电子邮箱),公布举报电话,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政策咨询工作。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情况及时报送省招生考试院。
第十七条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如实记入其考试诚信档案。下列行为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
(二)在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材料、影响录取结果的;。
(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第十八条国家工作人员、其他人员及有关单位在报考各环节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工)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普通高考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本规定所称的高考移民是指利用我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政策,通过非正常学籍迁移、空挂学籍、提供虚假学籍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省教育厅商有关部门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2023年(含)高考起施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贵州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暂行规定的通知》(黔府办发〔2012〕63号)同时废止。
新高考选科怎么选。
1.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几乎定型了,兴趣不会骗人,遵从本心,跟着感觉走往往比理性更加准确。所以,选科时对自己喜欢的科目,是要首先考虑的。
2.结合孩子的学科成绩。
学科成绩是核心参数。学科成绩既要看分数,也要看在全年级(或更大范围内)的排名。如果近一年内始终排名靠前,那么选择这个学科,在高考时会有较强的竞争力。
高考最后一星期如何复习最有效。
客观题不失分或少失分。
长春市第五中学教师徐忠羽介绍,数学要想得高分,客观题不失分或少失分是根本,会做的题要有足够信心一遍做对,在中档题上下工夫,考查的是基本能力。在这十天中,把中档题归归类,总结规律和方法,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立几、解析、概率统计,哪一块感到最薄弱,就得去强化这一块,没有“来不及了”,只有你“又放过去了”。
按“考试说明”巩固知识。
排查高中阶段知识点,总结和归纳熟悉的,遗忘的、生疏和不熟练运用的知识点,选一些相关问题练一练。
“考试说明”是学习中最强有力的依据,按“考试说明”去巩固知识绝对可以事半功倍,最后十几天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模拟卷与小道消息蜂拥而至,你必须头脑清醒,不要让它们打乱阵脚,制定的复习方案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切莫动摇。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去尝试做一些新题型,这样在十天中再提高一步,也是完全可能的,但要适可而止。
不要再钻研难题。
难题要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易使人烦躁,不易与高考题型相一致。建议最后十天一定要减少碰或不碰难题,稳定情绪,自己给自己鼓劲。难题做不尽。所谓难题,是很多人不可能轻易完成的综合题,很多人不可能轻易完成,你还担心什么呢?此外,不要去拼时间,拼精力,不要去猜题、押题,不要去啃难题,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完成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八
1、四项全国加分政策(其中,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
2、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朝鲜族考生,伊通满族自治县的满族考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考生),加5分。
3、公安烈士子女,加20分。
4、按照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应急〔201937号)要求,“消防救援人员及其子女报考普通高考,参照教育部关于军人相关优待政策执行。”
5、2019年9月30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我省高中学籍的应届少数民族考生,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的加5分,并只面向吉林省所属高校投档使用。2023年起取消该加分项目。其他申报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可以享受少数民旅预科班、民族班等专项政策,不加分。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九
长期在非户籍所在省(区、市)工作、学习的人员,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考生可向工作或学习单位所在地及户籍所在地的省级招办提出申请借考。经同意后,可在考生工作或学习所在地的省(区、市)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考生答卷的评阅及录取事宜由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负责。
2如何参加异地高考。
1、提交材料。
在高三的上学期即11月左右,符合报考条件的随迁子女要在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供基本材料。不用担心,老师回主动来找你询问,期间最好和某个有经验的老师保持联系,随时提交材料。
2、采集身份信息。
以广州市为例,随迁子女要在12月1日前登陆广州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资格审核系统。进行身份信息的识别。如果随迁子女及父母的身份信息与学籍系统登记的信息一致,则激活,学校回将初始密码(一张小条子)发放给随迁子女;如果不符合则要重新在系统上传,等待审核。
3、网上申报。
以广州市为例,随迁子女在11月底凭身份证号和初始密码登陆审核系统。
1.认真核对基本信息。
(姓名,身份证号码,户籍,学籍,监护人等)发现有误的及时联系报名点(通常是学校的教务处)更正。
2.填写审核信息。
记得和父母参与审核,确保准确无误。
3.确认审核信息。
以广州市为例,随迁子女须在12月4日17:00前确认。注意一定要确认,逾时未确认的信息无效。如果确认后要修改,可以向学校申请,可再次确认。(重新确认流程麻烦可能还要排队,最好一次过)。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十
2016年是广东就读普通高中的随迁子女可报名参加高考的第一年,广东在四个方面适度放宽了报考条件。11月17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6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具体安排及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并表示放开异地高考不会影响广东户籍考生的录取比例。
继2014年起符合条件的中职毕业生随迁子女可在广东异地高职高考后,明年起,符合条件的就读于普通高中的随迁子女也将可在广东参加高考。
新政策适度放宽了报考条件的要求。其中居住证不再要求连续三年,合法租房者也属有“合法稳定住所”。此外,还明确了社会保险等截止时间,并解决了就学地与就业地不一致问题。
市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明年在江门市参加异地高考的随迁子女不会增加太多,“很多家长对政策还不太了解,因为担心,所以提前让孩子转回了老家的学校。”
据了解,2014年,在广东省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的第一年,我市仅有4人通过审核,2015年约有20人申请,仅6人通过审核。“异地高考需要提前准备。按照往年情况,大多数审核通不过者都‘卡’在居住证和社保上。主要是此前部分家长对政策了解不充分,没有提前做好在当地办理居住证、缴交社保等相关准备。”市招生办负责人表示,但今年条件放宽后,预计通过审核者会有增多。特别是居住证要求放宽,一定程度上推开了“绊脚石”,“之前有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或一时疏忽,没有及时续办居住证,难以满足‘连续三年’的要求,这个条件放宽后,通过审核者应该会多一些。”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家长对政策的了解,预计2017年开始,在我市参加异地高考者会逐渐增多。
率
异地高考放开后,对广东省户籍考生的录取比例是否有影响?对此,省教育考试院表示,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是积极稳妥、分步有序地进行的,加上 2016年广东省户籍考生会略有减少,所以异地高考放开后,2016年报考总人数预计不会超过2015年,不会影响广东省户籍考生录取率。
此外,近几年来,广东省总体招生规模、招生录取率都逐步提高,尤其是2015年一本院校录取率还有较大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东省教育资源承载能力,为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创造了条件。2016年广东省还会继续向教育部争取适当增加投放广东省的招生计划数,进一步提高广东省教育资源承载能力。
据悉,近几年来,江门市高考报名人数一直稳定在3万人多一点的'水平,今年预计也不会有大的变化,在招生规模和录取率不变或者稍有提高的情况下,全面放开异地高考,总体也不会对我市考试造成影响。
1、明确了社会保险等截止时间,社会保险、居住证和完整学籍年限计算截止时间统一为2016年8月31日前。
2、完善了居住证的年限认定办法,除了原规定有连续三年的居住证为符合条件外,随迁子女父亲或母亲在2013年9月1日前已办理居住证,且持有的居住证截止至2016年8月31日属于有效状态的也将予以认定。
3、适度放宽合法稳定住所条件,除原合法居住条件外,住所为农村自建房或单位宿舍的,可提供房屋产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房屋租赁合同或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按《广东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到当地派出所或乡镇、街道负责租赁房屋服务管理的机构办理的居住手续的也可申请报考。
4、解决了就学地与就业地不一致问题,2016年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其在广东省参加中考,但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所在地与父亲或母亲工作所在地为广东省内不同地市的,也予以认定。记者获悉,此前要求父母就业地与子女学籍所在地必须在同一地市。
1.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证明:包括《就业创业证》(或《广东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劳动合同》、《工商企业登记证》、《土地承包合同》、《务农劳动合同》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考生家长为企业退休人员的,提供退休前在广东省缴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累计满3年的证明。
2.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住所证明:包括房地产权证、购房合同、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协议、合法房屋租赁合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等其中一项有效证明材料。住所为农村自建房的、家长自有房的,提供房屋产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租赁的,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并都需提供按《广东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在当地派出所或乡镇、街道负责租赁房屋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居住手续的证明材料。住所为单位宿舍的,提供证明材料,并提供按《广东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到当地派出所或乡镇、街道负责租赁房屋服务管理的机构办理居住手续的证明材料。
3.提供父亲或母亲的《广东省居住证》(在深圳市报考的提供《深圳市居住证》),有效期截至2016年8月31日,并已连续3年以上(含3年)。随迁子女父亲或母亲在2013年9月1日前已办理居住证,提供截至2016年8月31日属于有效状态的居住证。
4.提供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及基本医疗保险,截至2016年8月31日缴费年限累计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证明材料。
5.提供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在广东省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有关证明材料。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十一
在浙江的异地高考方案中,外省籍学生只要有浙江学籍,并在浙江连续读完三年高中,就可在浙高考。这一消息公布后,有读者向本报咨询,浙江可以让外省籍学生参加高考,那浙江人能不能到外地比如上海,参加高考?毕竟上海的优质高校资源比浙江多,高考竞争也没有浙江激烈。
浙江省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林莉说,浙江学生要去上海高考,至少得提前3年筹划。
前:浙江人拼中考成绩。
浙江人成批到外地参加高考,之前有过先例,在上世纪末到之间,浙江学生曾“沾光”上海教育:当时上海的一些高中,向全国招收优秀初三毕业生,光20,上海的高中就录取了近3000名外地中考生。
嘉兴一中一位教书的老师记得,当时学校每年要流失一两百优质生源,因为很多优秀初三毕业生选择到上海读高中,在上海参加高考,虽然要交好几万费用,但家长觉得值。
湖州中学吴校长说,当时湖州也有不少学生中考后选择到上海读高中。后来,因为上海家长认为上海优质的高中、大学资源正在被外地人侵占,从20起,这个到上海高考的通道就关闭了。现在,浙江学生要到上海参加高考,基本上不可能。
嘉兴一中副校长朱玲说,除非在浙江读高中的学生具有上海市户籍,否则是不可能有机会参加上海当地的高考了。“上海对高考移民现象查得很严,想作弊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被查出来,后果很严重。”
记者联系到一位倪姓家长,他女儿在年赶上了末班车,幸运地去上海读了高中。倪爸爸说,女儿在2005年中考毕业后去复旦附中读书,后来考上了复旦大学。“2005年允许报两所高中,在这之前好像能报五六所,只要不冲突就可以。当时复旦附中有人报名,根据当地中考成绩初选出了240人,再进行一次考试,录取了60人。当年上海的高中一共录取了近3000名外地中考生。”
中国美术学院“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今后几年:浙江人再要去上海高考。
至少得提前3年筹划。
浙江籍学生想在上海参加高考,现在只能指望上海的异地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方案据透露已基本确定,方案以《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中关于中高考资格获得的相关规定为依据dd持《居住证》a证的在沪务工人员,其子女可以按规定在沪参加中考、高考;获《居住证》c证人员的随迁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在沪参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
《居住证》a证相当于国内人才引进类,审核实行按计分制,对申请人的学历、职称、年龄、收入、工作岗位、在沪工作年限等都有极高的要求。但父母若获得了a证,其子女只要在上海读完3年高中,就可以在沪参加高考。
林莉说,可以预见,上海的异地高考门槛会很高。浙江应该也有一批人去参加,但父母至少得提前3年筹划这件事。在孩子读初中时,就得考虑去上海读高中的问题。
中国美术学院“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第几次使用‘电子书包’了?”“第二次!”“现在心情怎么样?”“没有上一次那么紧张了……”嘉兴市实验小学朱筠老师和学生们的一问一答,让台下听课的老师们露出会心的微笑。作为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嘉兴市实验小学昨天和上海民办丽英小学、江苏常熟市实验小学一起,进行了“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记者发现,嘉兴的老师和孩子们面对“电子书包”这项尚属试点的新事物,已经表现得很淡定了。
“电子书包”个小容量大。
可能是现在孩子的书包太重,所以一说到“电子书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优点就是“轻”――无纸化,就不用背那么多厚厚的书和练习册了,而现场的老师们则告诉记者,“轻”只是“电子书包”优越性的一部分,“高效、自主、个性”才是“电子书包”真正迷人之处。传统的课堂上,一个老师为几十名学生授课,要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能进行人数有限的抽测和提问,而“电子书包”可以让老师在自己的电脑上一目了然;一个班的学生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也各不相同,在传统的课堂里,一些学生可能会偷懒不做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但“电子书包”不仅能吸引孩子,而且老师也能马上知道哪些学生没做练习;学生的听课效率有高有低,而“电子书包”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如果学生有需要,可以调出课堂记录重新温习一遍。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嘉兴市中小学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具备开展远程网络教育能力的学校有143所。年以来,嘉兴市中小学通过网络进行异地互动教学和网络教学研讨已渐趋常态化,这也为“电子书包”的推广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嘉兴市实验小学作为“电子书包”的试点学校,在今年3月首次展示了一堂用“电子书包”授课的科学双语课,目前已经把“电子书包”的尝试领域拓宽到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美术和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电子书包’给学生很多便利,但老师要接受很大的考验,光备课就有很大的工作量,还必须熟悉‘电子书包’的各项操作系统。”嘉兴市实验小学校长张晓萍昨天介绍,“经过这半年多的摸索和适应,老师们都逐渐适应了,学生们则明显表示了欢迎。准备在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把‘电子书包’的平台延伸到学生家里,那样学生就可以在家温习白天的功课,还可以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上课过程。”
据了解,市教育部门将根据《嘉兴市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工程-建设规划》的要求,研究制订《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嘉兴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从今年起到20间的每年9月,教育部门将组成专家组对照标准对中小学进行评估,年12月将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各示范学校的先进经验,“电子书包”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12月24日从浙江省教育厅获悉,浙江省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新建和改造3000个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预计到今年年底,浙江省中小学科学实验室和音乐美术类专用教室的配备达标比例将达到70%。
为此,浙江省省级财政和地方财政将投入经费2.56亿元,鼓励各地各校建设科学实验室和音乐、美术教室,装备探究性、创新性等试验设备,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篇十二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考试类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也称等级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考)。合格考成绩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2.考试科目。合格考科目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4门科目。选择考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其中,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为再选科目。
3.考试对象。合格考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选择考对象为符合教育部和我省高考报名条件并已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
4.考试内容。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合格考范围为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考范围为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5.考试组织。合格考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编排考场、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报告成绩;信息技术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报告成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统一制定考试要求,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选择考所有科目全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编排考场、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报告成绩。
6.考试安排。合格考每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上下学期末。其中,历史、地理、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学(含实验操作)在高一下学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政治、物理(含实验操作)、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在高二上学期末考试;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选择考每年组织1次,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
7.成绩呈现。合格考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考成绩永久有效。选择考首选科目以原始成绩呈现,再选科目按照“等比例转换办法”以等级转换分呈现,选择考成绩高考当年有效。
(二)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完善评价内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
2.规范评价程序。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管理,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高中学校具体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遴选、公示、审核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确保材料真实可用。
3.强化评价使用。高中学校要基于综合素质写实记录,加强对学生成长过程指导。普通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作为招生录取重要参考。
(三)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改革。
从2024年起,普通高等学校依据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考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
1.考试科目。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不分文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考科目由考生在首选科目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在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共计3门。
2.考试安排。语文、数学、外语考试在每年6月份全国统一考试时进行。条件成熟时,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
3.成绩构成。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考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按照“等比例转换办法”以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研究建立再选科目保障机制。当再选科目中某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启动保障机制,以保障基数计算等级转换分,保障基数依据国家人才宏观需求等因素确定。
4.选考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及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从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6门选择考科目中,分专业(类)科学合理提出考生报考专业(类)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5.录取方式。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考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具体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高考当年向社会公布。
(四)完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录取。
积极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逐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依据国家高考有关规定进行命题、考试,形成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分为高职单独考试招生和高职对口考试招生两类。高职单独考试招生文化素质测试(语文、数学、外语)全省统一组织,职业技能测试由招生院校自主实施。高职对口考试招生文化素质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全省统一组织。普通高中毕业生只允许选报高职单独考试招生;中职毕业生可以在高职对口考试招生和高职单独考试招生中任选其中一项报考。
高职单独考试招生由省教育考试院依据考生文化素质测试成绩统一划定职业技能测试资格线,成绩达到资格线的考生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招生院校依据考生文化素质测试成绩和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录取。高职对口考试招生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生填报志愿、投档录取等工作。
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在学籍注册、收费、学生管理、毕业待遇等方面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考生待遇完全相同。
2022年新高考选科要注意什么。
1、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了哪3门课作为选考科目,意味着将来在学术兴趣、专业选择上就要以此为依据,作为今后将要学习的专业或者从事的职业,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作出最佳选择。
如果偏离自己的兴趣爱好,仅仅从功利出发选择了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科目,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一般来说,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同的兴趣爱好,到了高中需要在学习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了解高校不同专业的科目要求,做好比较分析。学生选择选考科目,首先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受到高校专业要求的影响,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对报考学生的考试科目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专业至少列出一门必考项目,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
因此,学生在选择3门选考科目时,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要报考的院校专业对必考项目的要求,减少盲目性,做好比较分析,在保持自己兴趣的前提下,作出高校要求的选择。
3、积极接受指导和建议,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一定要积极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和建议,必要时请老师和专业人士帮助自己进行分析判断,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当作出灵活的调整,最终作出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又满足高校专业需求的选考科目,在丰富的课程中体现自主性和选择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