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案(热门17篇)
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更是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体现。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教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孔子拜师教案篇一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案篇二
1、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板书孔子。你们了解他吗?你说,你说。
师: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的弟子有三千之多。孔子受到后人的广泛尊敬。人们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诞辰的时候,人们还会举行大型的祭孔活动。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孔子拜谁为师呢?板书:老子。
师:古人的姓名比较复杂,有姓、名、字等。老子,姓老,名耳,字聃,因此老子又叫老聃;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此又可以称为(生:孔丘。)。
板书:孔子(名丘字仲尼)老子(名耳字聃)。
师:而现在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孔子、老子、这是因为古代子表示对有学问人的尊称。
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纳闷曲阜。
师:课文中的字词学会了吗?自由读、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齐读。
4、再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指名读,年轻的孔子拜知识渊博的老子为师,这其间经历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请你边读课文边画画令你感动的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文章中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1)指名交流段落。你说。
(2)交流原因。(指名几位同学交流)。
师:能说说感动的原因吗?什么叫渊博?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
(3)个别读。
师:把你心中对孔子谦虚好学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评价语:你强调远近闻名,读出了孔子的谦虚,了不起!
一个总字的强调读出了孔子的好学。
(4)师引读。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师:这是一个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啊!在年轻的时候,他就,他总觉得。
2、学习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感受孔子不怕吃苦的品行。
(1)指名读。你来读。2生。
(2)学习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引起你的注意?
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你说,路途好遥远,孔子却不怕。
你说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还是很有信心。
孔子拜师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积累好词佳句,能用、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具:课件、图片。
2、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课文的最后写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人们敬重,那么孔子和老子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行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出示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件,用笔画出来。
(二)、同桌交流自学结果。
(三)、集体交流自学情况,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还想拜老子为师,说明孔子有谦虚好学的品质,板书“谦虚好学”。
2.理解“渊博”一词。
3.幻灯片简介老子。
第二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什么品质?(师根据回答板书,不怕吃苦。)。
(2)幻灯出示以下句子,比较词语的区别。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孔子有什么品行?
(3)老子又是怎样说的?
(4)理解“风尘仆仆”。
(5)拓展:孔子怎样称呼自己,老子怎样称呼孔子的?为什么不同?
教师介绍古人的姓名、字、号及适用不同场合。
(6)当学生交流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7)表演:先同桌表演,再派一组到前面表演。
师:从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彬彬有礼)。
第三自然段:
1.抓住“每天”、“随时”两个词体会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
2.“从毫无保留”一词体会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板书诲人不倦。
3.指导朗读。
1.结合板书总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才受到人们敬重。
后人还修建了“孔子庙”纪念他,幻灯出示“三孔”图片并简介。
2.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
如果学生谈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师顺势介绍:孔子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名言,你们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也可以补充出示格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师:孔子这样流传几千年的格言还有许多,在《论语》一书中便可以找到,教师展示《论语》一书。
师:《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百家讲坛开头对论语的简介。
师,《论语》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校本课就学习《论语》一书,你们想学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的很好。
板书。
谦虚好学爱护晚辈。
不怕吃苦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孔子拜师教案篇四
张:亲爱的家长朋友、老师们、小朋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周:9月28日是我们的至圣先贤孔子诞辰2567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在小太阳国学馆举行“纪念孔子诞辰,弘扬国学文化,诵读国学经典,立志学习圣贤”的纪念活动。
张:现在,我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周:第一项:全体肃立,奏唱国歌。
张:来宾介绍:()。
周:第二项:由请徐园长讲话。
周:第三项:由请国学讲师梁发财老师宣读祭文。
张:第四项:礼乐诵读环节。
1、《弟子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礼仪和行为规范来学习。今天在孔老夫子诞辰之日,国学馆全体幼儿及老师们为孔子诞辰献上礼乐,并和礼乐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悌》。
2、周:我们倡议一种精神,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张:我们倡议一种情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周:我们倡议一种和雅的风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合:在20xx年9月28日人类教育家、中华民族先师——孔子诞辰2566岁仁寿之日,谨以我们至诚的《论语》诵读之声去传承伟大的文化经典!由请国学讲师梁老师领读《论语》章节。
张:第五项:向孔老夫子行拜师礼、献礼、献花。
1、由请国学馆教师代表献礼。
2、由请总园教师代表献礼。
3、由请嘉宾及家长代表献礼。
4、由请李园长、梁老师行拜师礼。(三拜:一拜明志、二拜修身、三拜治国平天下。
5、由请徐园长、林园长行拜师礼。
6、教师行拜师礼(五人一组)。
7、由请嘉宾行拜师礼。
8、由请家长和孩子行拜师礼、献花(四个家庭一组,依次由:朵朵班、苗苗一班、苗苗二班、芽芽一班、芽芽二班、豆豆班)。
周:第六项:茶敬亲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做在当下,让我们的孩子体会尊敬双亲,尊敬师长的严肃性与重要性。首先,茶敬双亲:请各班幼儿以正确的姿势、端正的心态向双亲敬茶……接下来向双亲三鞠躬行礼……;下面茶敬师长:请幼儿代表向老师敬茶并表示感谢………幼儿向老师三鞠躬行礼……..
张:第七项:朱砂启智: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即在孩子额头正中点上朱砂红痣,其寓意着孩子从此以后能够眼明心亮。下面由请徐园长、林园长为幼儿代表开启天眼,并送上祝福!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美丽人生”望各位与书为友,与经典同行!去开创自己美丽的读书人生吧!今天的纪念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孔子拜师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一些重要词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难、立志拜师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后孔子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孔子名言和词语。
1、复习第一课时,读孔子名言。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主要问题,感受人物品质。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孔子为什么拜师?师怎样拜师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通过想象画面,情景对话,对比朗读体会孔子的艰辛和拜师的意志)。
2、分析人物对话。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
(体会孔子的尊师有礼;理解“迎候”和“等候”的意思,体会老子对孔子的尊重和有礼貌。)。
3、分析第四段,感受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抓住不离左右,随时请教和毫无保留,感受孔子学习积极,老子的无私,诲人不倦)。
三、学习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读一读人人们对孔子、老子的评价的句子,感受圣人们的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行高尚。
四、总结全文。
1、说说我们可以从老子或孔子身上学习到一些什么。
2、课后读一读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板书设计。
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困难、尊师有礼。
老子——尊重学生、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兼、仆、纳”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仆”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
2、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区别“拜访、拜见”、“迎候、等候”两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学习孔子虚心好学、尊敬师长,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朗读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和上下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图片、文字资料。
2、老师准备“温故而知新”等孔子的名言卡片两张。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课前可以建议学生查阅资料或请教长辈,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对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有什么贡献。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悟,理清叙述顺序。如果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困难,可以启发学生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叙述顺序,以便了解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句的意思,尤其是“学习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难度,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见解。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两组近义词“拜访”和“拜见”、“迎候”和“等候”,可以让学生通过换词、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了解它们的区别。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读名言。
1、出示孔子名言卡片,学生齐读。
2、提问: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资料。
2、指名学生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3、导入新课。
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可是至今对后人还有这么大的影响,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答案就在第17课《孔子拜师》中,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从文中寻找答案。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提问: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既然孔子有这么大学问了,为什么还要拜师呢?”“孔子拜谁为师呢?”“孔子怎样拜师的呢?”老师相机引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两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老师随时纠错。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深入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问:《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作者按照顺序写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总结归纳出来。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总结归纳。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归纳概括。
板书: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六、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
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孔子很虚心好学。
3、相机提问: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孔子当时已经很有学问了?
(2)你怎么理解“远近闻名”?
(3)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孔子虚心好学?
抓住重点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体会孔子好学的品质就不难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出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并且学习了课文第一段。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可还是决意要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真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孔子怎样拜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思考读了第二段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思考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可能会回答:孔子求学艰辛、礼貌、虚心;老子谦和等。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中的重点句子。
4、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
这些重点句子具体表现了孔子的礼貌与虚心好学,老子的谦和、诲人不倦的品质,通过感悟理解重点句子,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与老子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全文学习的重点。
关于孔子求学艰辛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
老师提问: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孔子求学很艰辛呢?
引导学生找出“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的意思。让学生紧扣“终于”,联系上文,充分谈自己的感悟,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
(2)读了这句话你头脑里会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让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孔子求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表达能力。
小结: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表明了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这句话把孔子求知若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3)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关于孔子礼貌、虚心的句子: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行礼、您、拜见、请、多谢”等词语,体会孔子的礼貌、尊师。
(2)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句子品味“拜访”和“拜见”两个词语的异同。
(3)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结合上文孔子在求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右栏: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学无止境。
小结: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
关于老子谦和的句子: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1)引导学生理解“迎候”一词,体会老子的谦和。
(2)相机通过读句子理解“迎候”和“等候”两个词语的异同。
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师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品质。
(1)同桌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随机指导。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
2、结合重点词句“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毫无保留”体会孔子认真求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板书:认真求学诲人不倦。
四、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上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总结全文。
思考: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什么?
六、课文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学生质疑。
学贵生疑。质疑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学完课文之后,留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巩固学习效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必有问必答,关键是点拨、引导,其他学生能够回答出的,老师就没必要讲解。
七、指导学生书写易错的几个生字。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中出现的生字已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且之前已经抄写过这些生字,把生字教学贯穿到学习课文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完课文之后再教学生字,意在巩固学习效果,强调字形,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老师可以有重点的板书示范,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境:右半边是“竟”,不是“竞”;
等:中间几横长短不一样。
八、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抄写、背诵选做题中孔子的名言,课下再查找几句孔子的名言,与大家交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采用体会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了课文二、三、四段。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并且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理解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的品质。
板书设计:
决意拜师——洛阳拜师——虚心求学——受到尊重。
孔子虚心好学不辞劳苦。
(学无止境)尊敬师长认真求学。
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案篇七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教学流程: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一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二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三、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案篇八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一、走近孔子,略知孔子。
1、学生交流心目中的孔子。
2、读课后资料袋,进一步感受孔子形象。
3、教师小结:一个人能称为家不简单,孔子却同时誉为两个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伟大的,那就更了不起了。孔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成就呢,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可能会有所启发。
二、走近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题。提示:子在这里读第三声,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文中讲了几个人物,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三、走进课文,以悟促读。
体悟词句,蓄势蕴情。
(远近闻名总觉得还不够三十岁)。
2、学生畅谈体会:(虚心、好学、对知识永不满足等)。
3、指导学生紧扣这些重点词来进行朗读,(最好加点竞赛朗读)。
自读自悟,感受人物精神。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四、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笔谈收获,达成内化。
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老子和孔子油然而生敬意呢,一起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
孔子。
老子。
谦虚好学。
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
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作业:
结合搜集的资料,以分小组为单位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的小文章。
孔子拜师教案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读题,质疑。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
学生。
拜师。
课后反思:
学生能利用书中的资料和文后的资料来了解人物,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然希望能从课外获取更多资料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丰富大家的知识。读文谈感受有进步,能找出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读懂了课文。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一
1、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渊博、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3.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能借助课后资料全面地了解孔子,积累孔子名句。
教学重难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1.孔子像;2.相关重点词语;3.重点语句;4.孔子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情境导入、揭题质疑。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
2.媒体出示孔子像。师: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师简介古人姓名,相机识字“丘、仲”。)孔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古时候,人们把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男人成为“子”。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化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呢?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板书:孔子拜师)。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 。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渊博。
日夜兼程远近闻名不离左右。(注意读准字音,发现词语特点)。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指导扩充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书写、作业。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指导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研读感悟。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引导:那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课文中哪一段写到了?指读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渊博”怎么理解?引导查字典(知识深广。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板书:谦虚好学)。
2.指导感情朗读。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那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课文中哪一段写到了?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读(师相机停顿,以这一句主要在写什么提问,并基本框定本段结构:孔子赶路——拜见老子)。
3.师小结:这一段先写空子赶路,再写拜见老子。
4.让我们自己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看谁读得最能表现当时他们相见的情景。
5.随机解决“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纳闷”“迎候”等词语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可查字典,“纳闷”可联系上下文,“迎候”与后面“等候”比较,体会老子的学者风范。“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说理解)师相机板书。
6.演读这一段,师将对话分行出示: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7.同桌之间试着来讲这个故事。
(一)品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学无止境,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继续看孔子拜师后是怎么做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左右”在这里指(身边)。“随时请教”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坚持不懈)“毫无保留”(一点儿也不保留。)。
2.感情读好这两句。
3.孔子和老子到底给人们留下了怎样的品行呢?请你任选一个,以“我眼中的孔子(老子)”为题写一段人物评价。
拓展、积累。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1.积累孔子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2.运用。(师说大概意思,生背对应句子。)。
3.从《孔子拜师》这个小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谦虚、好学、不怕辛苦、永不满足的孔子,也从孔子身上学习到很多。课后的“资料袋”还有关于孔子的不少介绍,我们可以再去读读,我们会了解更多,学到更多。
4.总结:孔子文化在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过是一个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希望今天我为大家打开的是一扇门,透过教材这扇门你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作业。2.回家跟父母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三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悦耳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课件:(对比读)@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四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五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5、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你们刚才的哪些问题可以解决了?
2、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孔子的好学就在这里,谦虚就在这里。读。
3、其实,拜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出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3)出示。
在当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孔子却走过了,翻过了(),跨过了。白天(),夜里还要(),真是日夜兼程,一刻也不停息啊!
渴了时,他;
饿了时,他();
累得走不动时,,哪怕是风餐露宿,也不改。
拜师的决心。
(4)朗读。
(1)交流出示。
(2)从他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老聃”是谁啊?这里为什么称他“老聃”?出示。
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表示尊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几句关于学习方面的格言。
三、小结。
1、这节课我们跟着孔子一起拜了一回师。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个增样的人?
2、你知道后人都用什么方式纪念他的?
四、布置任务。
1、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名言,下节课开记者招待会。
2、下节课我们还要研究老子是怎样对待学生的?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理解“学无止境”的含义,体会孔子、老子的品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课件出示):
迎候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3.读课题,质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他是怎么拜师的?
……。
三、学习第一段。
1、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指名读。
3、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四、小结:写字。
1、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五.布置作业:
1、课外收集积累孔子的名言和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做一做“孔子书签”。
板书设计:
远近闻名。
总觉。。。。。。风餐露宿不够。
日夜兼程 学无止境。
上前行礼。
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七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
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
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综合性学习:
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