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自传读后感(优秀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一
喜欢李开复的书,喜欢《世界因你而不同》他不是作家,却在其专业的科学研发之余能够关注年轻人、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但非常难得,而且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对生命、对生活中真实的爱与美的追求,国为即使工作再重要、再充溢着伟大意义,生活才最接近于生命的本质,维护自身生活的质量,才使任何一份不起眼的事业有了一种特别的意味。
而这个假期中我随手看了几本排行榜上的书,其中一本是《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看过后心中竟久久不能平静,印象中李博士行文深耕细作,处处留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与工作在人的本质情感方面的深度认同。开始并不喜欢看这本书到后来喜欢上这本书,能吸引我的不光是平实的叙述,而且据我所知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书的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叙述他如何从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obama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李开复的自传读起来像是小说,偶尔一些惊险,故事性很强。而唐骏的自传富有很多哲理其中,大多是处世哲学,这也是坎坷中沉淀的智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3岁的公关高手,终生不抽烟的原因》。对于唐骏,有人评价其: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人见人爱。这么说绝不是奉承,这与他的办事风格有关,除了能说会道,还是有他自己令人折服的独特之处。正因为这样,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当然,李开复的生命境遇充满了变化,不停变化贯穿于整本书中。书中有些短句却包含着深深的哲理,可以品出一种独特却又易于理解的处世哲学――“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多么有个性的话语!发人深省,让人奋进。这充分体现了他参透了生活真谛,懂得了如何创造生命价值,如何让短暂人生绽放异样的光彩。
这是本自传,刚阅读的时候,就因他是一个读理科的人居然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底,而让你吃惊。书的经历叙述虽然平实但却很吸引人,让你爱不释手。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又会因他在职场中对很多事情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而时时让你停下来思考。阅读完这本书后,你还会感叹:李开复确实是一个年青一代学习的楷模、典范。
读完了整本书,我顿时明白原来眼前一切看似平庸的东西都是通过一群天才经历很多失败最后才成功一个智慧的结晶。我了解到了一个团队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并且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价值:并不是为了钱而赚钱,而是为了回馈社会的一个梦想。这也是几个大富豪的宗旨:用于社会,并回馈给社会。里面几句话我身有共鸣:只争朝夕。真的要用心过好每一天。富人不是得到最多的,而是需要最少的。这本书真的很生动。
不要期望它会让你一步登天,只要能够让你的思维定势稍稍转向,则不枉矣。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关心过人生的意义这种问题。应为没有社会的熏陶,我并不清楚我并不清楚自己就会这么简单的出生然后一天天的走到生命的尽头。或者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然后依然不能永远的留在这个世界上。生与死就这样形成了如此简单的意义。
这是一本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成功学着作,但没有故弄玄虚的语词,也没有耸人听闻的理念,有的只是真挚的思想,甚至不合时宜的规劝。但在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你有没有耐心读完它,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安装好你的天线,准备去接受它。“但是我终究不希望拥有被人摆布的灵魂,我没有遵从家人的意见,或者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心理学家。或者,也许到我老去的时候,望着守在身边的子孙,也不能清楚的说出,我这一辈到底做了什么。”――追随我心,也许是我能看透的最大的意义。我会脚踏实地的去做自己现在希望做的事情,我不希望做一个可以被预计未来的人,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我喜欢的,我会拼了命去做,会不断的接触更多的人,会不断的有新的概念和思想融入到我的将来当中。
读了李开复博士的书,体会人生的信条,人生的方向!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二
今天好友给我推荐了李开复自传,原本我对各式各样的自传并没多大兴趣,刚看开头的时候也觉得一般,但是读下去发现写得果真好,居然一口气把一整篇读完了。现在趁着记忆犹新的时候,记录一下读后感:
1.追随心声。
纷纷扰扰、追名逐利的事件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李开复也好,其他伟人也好,都提醒年轻人要追随自己的心声,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到“舍得”。
2.工作要有重点。
和很多世界级企业一样,google有众多产品,而搜索服务是google的核心业务。李开复在google中国成立之初重点抓搜索服务的质量,看似不赚钱,却将核心业务的根基打得十分扎实。企业如此,个人做事也当如此。
3.扛住外界的压力。
成功并非只有荣誉相随,压力也会随之而来。能够扛得住压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李开复离开微软时、google中国成立初期,都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和质疑,最终他乐观的顶住了压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4.不同意,但是支持你。
google鼓励所有员工主动把想法付诸行动。如果你不适应,也许你会不知所措,但是你知道该做什么,就能发挥你最大的潜力。
5.从厨房开始的创新。
头一次知道原来google对于厨师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把创新从点滴做起,从厨师到员工,无一例外的遵循着创新的原则。
书中从他父母的相识,他的出身开始记述,我发现,只有一篇是关于他的爱情,我想,作为一些八卦一点的人,最喜欢看的可能是名人的情感吧,但是,李开复很平淡,因为他的爱情就只有一次,也就是现在的太太,可谓是一见钟情吧,呵呵!而其余的部分基本是在他的求学以及事业经历上,我想,也许这就是大人物的不同吧,他们不需要过于丰富的情感生活来使自己的传记厚实!当然,在全书,也会出现一些关于家庭的描述,对于家人、朋友的感激,发自肺腑的情感表达,恰恰使这个富翁的精神层面饱满起来。
有人说:“读一本自传,就如同认识一个人。”
李开复,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曾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这三家全球具有高度影响力的顶尖it公司里担任高管,这样成功的履历,一定有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为什么能达到如此让人羡慕的高度呢?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后天的努力,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这本书有这么一段话让人感动。“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留下的只是悔恨,只有懊悔,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冒一冒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不及。”我认为,李开复正是在这种思想下,用认真的态度,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才取得成功的。正如他的座右铭那样,“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你,让两者区别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想要成功,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李开复告诉我们要有恒心、要认真、要敢于冒险。因为在展示天才的一部分时,职场成功更离不开另一个因素——勤奋和努力。
从这本书中,更让我感动与震惊的是李开复那如脐带一样割舍不断的中国之恋。更让我为之叹服的是,当谷歌的规模与事业到达顶峰时,他毅然选择离开,回到祖国创建“新工厂”。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另一个成功的法宝——敢于放弃。李开复,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不高大,却足够强大,他不够聪明,却足够努力,是他创造了中国人的奇迹,是他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人的能力,他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不朽传奇。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读了李开复先生的一本书——《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这是印在了封面上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我的反思。
这本书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吧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李开复先生真诚地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而且,他也说道:“这些年来的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就连李开复先生都愿意跟我们分享他的经验与经历,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主动地向他学习,学习他的经验,学习他的精神吗?对,李开复先生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让它真正成为我们的财富。
李开复先生还说道:“成功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对,这是对成功一种很好的解释。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我们要努力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当我们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的时候,别人才会发现我们的亮点,才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机会去展现我们的风采。为此,我们要学会自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伯乐,其他人未必知道我们自己的优点,我们展现自己,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机会。
书中说到,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们常说:人生苦短。如果人生真是这样,我们又没有好好把握机会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那么我们能有好的收获,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吗?我们最需要做的是:鼓起勇气,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当然,这些想做的事不是杀人放火的坏事,而是能让你的人生充满意义的事,我们不能让自己的一生留下任何遗憾和悔恨,我们对自己要做到无悔!
或许,我们的选择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对与错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那么,我们更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美好的世界,收获一笔巨大的财富!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四
感慨一,他很幸运地从初中起接受了美式教育;感慨二,他大学期间的转系让他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
就像李开复眼中的中国教育――中国社会历来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时,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的99%的人都无法跻身成功者的行列。
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和中国人活得都不够快乐,原因就在于此。
这种给人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根深蒂固。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以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校长:“你们学校有多少好学生,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事事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遇到问题可以直接从父母和老师那里获得帮助,养成了被动的习惯,因此许多人养成了不善于主动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不知道如何积极地寻找资源,使自己的学业和人生迈上更高的台阶………..
对于那十句箴言,我的感受也特别深:
成功箴言之一:自信不失谦虚 谦虚不失自信
成功箴言之二:天赋就是兴趣 兴趣就是天赋
成功箴言之三: 思考比传道重要 观点比解惑重要
“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成功箴言之四:我不同意你 但我支持你
成功箴言之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成功箴言之八: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成功箴言之九:做最好的领导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
成功箴言之十: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 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李开复,一个让中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名字,一个在全世界的网络事业中成就非常成就的人,一个在二十余岁就取得非常成绩的人……在他的头上闪耀着各种各样的光环――苹果、微软、谷歌……世界最顶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公司都曾经有过他的身影,而且是很高层的那种。
很早就听过这个名字,知道是一位金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当时真正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意外。在我向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推荐了杨树亚的《思辨着行走》这本语文教学论著之后,她带着一本书来说“以书会友”,而这本书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自传》。说实话,最近我已经很少看人物传记了,不知道是现在的人物都“不怎样呢?”还是自己和时代脱节了,最近买的一本自传是通用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自传》,这也是五年前的事情了。没想到《李开复自传》就摆在我的面前。
当这本书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时候,我就看到了“世界因你而不同”这几个字。我太喜欢这几个字了,因为我常常就在想我的教育事业就是在人的影响,如果我能尽我的能力,多影响一个教师,多影响一个学生,就是给这样世界带来了一些微笑的帮助,而后面的文字也正印证了我的想法――李开复先生说:“当世界有你,没你,它们的不同最大化,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多么有成就的话语啊!
由于书的页数较多,字数也多,所以我习惯地也是迫不及待地翻了一下相关的目录。突然发现在目录中有更多的字眼在打动着我。
“你愿意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还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世界呢?”
“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
“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新的世界,当一个机遇来临,只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潜能,融入对人生的理解,就能获得这片新的世界。”
“当心中的声音足够强烈的时候,选择就不该有丝毫的迟疑。”
……
原来在本书里有这么经典的文字,我尤其欣赏“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一句话,因为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境界的人才能说的话呢?在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在这样说:“人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为什么不简简单单的生活,好想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呢?”诸如此类,仿佛人活着就是要享受和快乐,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持保留意见,当我看到李开复先生在刚刚进入卡内基 梅隆大学时每天的作息是:8、9点起床,然后开始授课,然后从中午开始进行的专业研究直至深夜的一两点钟……而且这样工作,他一直坚持了三年,多么了不起的境界啊!这是一种对自己专业的追求,对个人兴趣的延伸。
这的确是一本“自传体”的书籍。这本从一开始就记录了李开复的父亲――一个国民党立法委员从四川到台湾,而他自己是如何跟着自己的母亲历经千辛万苦,从大陆到台湾的。接着就介绍自己的出生和自己调皮捣蛋的童年。我在一个晚上看着看着不由地想起了自己的教育生活。班上有很多调皮的孩子,这些孩子的行为和李开复的童年比起来,远远没有他那么“恶作剧”,如果李开复先生可以获得在网络世界中成功,这些孩子,我的这些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呢?或许他们没有李开复先生那么有学习数学的天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呀。记得在李开复上中学的时候,有一位名叫“艾伯特”的老师,这位老师放弃了自己的很多休息的时间为李开复做补习,如果李开复不懂,她还非常耐心地指导。而且要允许李开复在大学里旁听,而且听说李开复没有车,交通不便,甚至愿意每天开车带着李开复去大学,而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或许这些老师、这些教育模式造就了李开复现在的成就。在这个片段中李开复运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老师!但我知道她和其他很多美国老师一样,并没有仅仅把教师当做一个糊口的职业,而是当做一项事业。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读了他的成长或者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反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教育,我们作为教师的职业追求。
记得李开复先生在刚刚来到中国成立“微软研究院”,准备招聘人才的时候,有一位大学的高材生觉得自己有实力到这里来工作,并向李开复先生透露,自己愿意将自己目前研究的成果和人员一并带过来。李开复先生说:“这样的人才我们是绝对不能使用的。”这是多么重要的为人之道啊!
还有一个学生同样没有输在“硬件”上,而是输在了“软件”上。他在参加李开复先生主持的googol考试中几乎是满分,但是面试时在答错了一个问题后竟然恼羞成怒地说:“你以为你很厉害吗?我来出个题给你试试!”这样的不谦虚,很难让大家相信他以后可以和团队愉快合作。
书中让我最为感动的不仅仅是李开复本人和他的团队,还有一位是李开复在大学时的老师――瑞迪教授,每次李开复需要支持的时候都得到了大师的支持,无论是李开复是在学术研究上遇到问题;科研经费上遇到问题;毕业工作产生困惑;跳槽进入其他行业产生想法……泰迪教授都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李开复,这也让李开复坚定了“心随我愿”的不懈追求的人生路程。
李开复先生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科学家,但是仍然在管理、销售等方面同样取得非凡的成就。在对于一个年仅六十的老技术人员的管理上,他在求助于相关专业的人士之后,改变了对他的管理,然后就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对于我,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五
书中从他父母的相识,他的'出身开始记述,我发现,只有一篇是关于他的爱情,我想,作为一些八卦一点的人,最喜欢看的可能是名人的情感吧,但是,李开复很平淡,因为他的爱情就只有一次,也就是现在的太太,可谓是一见钟情吧,呵呵!而其余的部分基本是在他的求学以及事业经历上,我想,也许这就是大人物的不同吧,他们不需要过于丰富的情感生活来使自己的传记厚实!当然,在全书,也会出现一些关于家庭的描述,对于家人、朋友的感激,发自肺腑的情感表达,恰恰使这个富翁的精神层面饱满起来。
看了这本书,我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像他一样成为这么特别的人物的。因为我们的环境不同,李开复先生的父母都算是知识分子,具有先进的思想,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开明的教育,使他11岁就可以去美国求学,我想,这一点客观的条件,我们一般人还是比较难达到的。作为和李开复先生同时代的我们的爷爷奶奶却还只是农民,只懂得吃饱穿暖就够了,孩子的教育成才根本没在意;而到了我们父母这一代,大多还都是些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可能只知道让孩子要把书读好,但是也没有其他更深远的考虑,经济能力也比较有限;现在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明白了要奋发努力,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很难达到李开复先生那个水平了吧,因为先决条件已经决定了我们的起点是有差距的,因此,我想,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由我们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使他们不断发展,为国做贡献。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六
这几天,放了暑假,我读了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一、李开复的简历
李开复出身在台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议员,母亲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哥在美国读大学后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李开复在中学时跟着哥哥到美国读书,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大学和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任副教授,两年后加盟了苹果公司后升迁为副总裁。
二、李开复成功的原因
李开复可能是全球华人中最著名的it业知名专家。其原因之一是他先后在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担任高管;其二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为了他,不惜撕破脸皮,不惜人财物力,大打出手;其三是他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和google中国担任了最高领导,并致力于中国it人才的培养,深受中国人的熟识和尊重、喜爱。
通过阅读李开复的自传,我觉得李开复为什么能成为it业一名著名的专家、经理人,得益于以下原因:
1、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我们可以从他的简历中看得出来。
2、优秀的自身素质。李开复自小聪明,经常做恶作剧,并在大学二年级时取得了桥牌大师头衔。
3、美国大学教育的优越性。大学一年级时李开复读的是法律系,后来他发现不适合继续读下去,大三时改读了计算机专业,获得了出色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学院院长告诉他,博士论文就应该代表了在某一狭窄领域的权威。还有,博士生的淘汰制度也是美国研究生教育高的一个缩影。
4、导师的支持至关重要。导师的负责、正直、理解成全了李开复,尽管李开复的研究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偏离了导师课题的范围,导师不但同意他的想法,还每年从自己的研究经费里拿出了几十万美元来支持李开复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这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胸怀?!
5、家人的支持和理解。21岁的李开复就成家人,之后的他,安心地做他的研究,处理他的业务,家庭的事务都几乎不需要他的操心。特别是他从微软公司转投google公司的那场官司中心疲力竭的时候,家人一如既住地支持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三、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1、让我了解了美国的大学教育,初步知道了为什么美国大学能培养出来了这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2、让我了解了it业这些年(1980-)的历史。作为一位计算机教师,也算与it业有关的人,对it业的发展历史也有必要熟识。本文从李开复的角度,谈起苹果公司的辉煌到没落,到ibm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兴起,再到google公司的由弱至强,重现和展示了it技术从重视硬件到重视软件,再到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七
李开复,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sgi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苹果电脑公司副总裁等职。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和精英组织百人会的副会长。这样一位顶尖it公司高管究竟是靠什么取得这样的成就?使我对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是李开复的自传,讲述了他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创业初的艰辛历程以及他成家立业,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份成功的事业。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
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岁月流逝总兵官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叙述他如何从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纵观书中描述的李开复的成长经历,有很多令人感叹,令人仰止的内容,比如他的学龄前的超乎寻常的调皮以及在上学时的种种非同常人的表现,都体现出一个天才人物的特质,这样的特别性一直延续至大学,这不是所有孩子能或者会经历的,毕竟这些发乎内心,只能解释为天赋使然。那么这些更多是作为娱悦和吸引读者的内容,精彩而远离,对主人公是真实的,对普通读者却是虚幻的。
这本书有一段话令人感动:“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我想这正是李开复成功的原因之一,他的人生应该很少有遗憾,趁着自己年轻,有能力的时候,他努力干自己想干的事,而不是像有些人一样得过且过,所以很多人失败了,但他真的成功了。人生的意义就在有你和没你的世界间的距离中。
都说世界没了我们照样转,但是怎么样才能让这个世界因为有我们而更加精彩呢?那么,这就是我们该追求的。李开复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而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些选择并不盲目,不冲动,都是认真选择的结果,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推动着他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李开复用他多年的宝贵人生经历向我们讲述他人生的领悟,他说:“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着、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不错,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拥有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将生活经营得有声有色。
李开复在商场的地位与名誉都是靠自己拼出来的,或许有人会说他可能天生就比别人聪明,但是没有后天的努力怎么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讲得一点也不错,他的职场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对生活永远处于一种时刻准备着的状态,当他面临每一次职业转换时,他都有一种合适的心理转化过程,所以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这也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吧。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八
李开复,这个在苹果、sgi、微软、google都受到重用的人,为什么能够创造出这么多的奇迹?答案是:性格决定了他。
李开复有幸在11岁时留学美国,当时台湾的传统教育过于死板,能够前往美国接受先进教育当然是件不容错过的事。只有11岁的他,鼓起勇气前往美国,或许这就改变了他的一生。11岁的他,必须努力学好英文才能适应美国的生活,他就每天跟着小伙伴,听他们说话,不懂就打断他们,问清楚,小伙伴自然也很乐意去帮助他。就这样,李开复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正是有着这样坚持不懈、有困难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的精神,使他能够在未来的路上不断打败困难,创造出无数奇迹。
你或许会感到惊讶,为什么李开复竟然在那么多知名企业都担任过重要职位?李开复绝不是一个自满的人,他的追求永无止境,这是很多人都无法达到的事。许多人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迷失了自我。李开复总是“追随我心”,他会时常问自己:“眼前的一切是自己想要的吗?”。这种从“心”选择的精神,才让他辗转于苹果、微软、google等知名企业,最后还回到中国,为了中国大学生而奋斗。
当我阅读完这本书时,我彻底被李开复这个人触动了。这样一个能够不管眼前是利益、是麻烦、是官司,总是“追随我心”,不断改变自己的定位。不断改变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最后创造无数奇迹。当你达到一个目标时,你会骄傲自满吗?当你成功完成一件事时,你会沾沾自喜吗?当你已经取得成就,你会就此罢休吗?李开复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我们绝不能够只满足于现状,我们要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努力创造、拼搏、进取,到寿终正寝时,我们要知道我们曾今活过,而且活得有意义。正如《瓦尔登湖》里面有一句名言:“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追随我心”,或许你会认为这太鲁莽了,但是,如果不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生活如何变得精彩?相信每个人都不会甘于平庸,毕竟我们来到这世上,绝不是想着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我们都想过一个有意义的一生。相信吧!只要肯去努力,抓住机会,世界将因你不同。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李开复用他的行动,完美地演绎了这句话。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九
该书讲述了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半个月前从姐姐的书架上借来了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看完后心中感慨良多。李开复,这个中国乃至世界级it界的传奇,总是不走寻常路,每每在获得在外人看来很有荣誉的成就后就会另辟新路,寻求新的刺激,开辟属于自己,属于自己这个民族的it之路。
李开复曾在他的自传中说过,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我觉得,在读这本书之前,他在我的印象中,只不过是一个两次跳板侥幸的喝过洋水的it界很有影响力的人士。但是,当我听说了两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对簿公堂,演绎了一场轰动世界的世纪官司,这只为争夺一位优秀的华人职业经理人的新闻后,心中不禁对这位it传奇人物多了几分好奇心。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物让两大it巨头来争夺他呢,又是有怎么样的影响力让中国那么多的青年从他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受到鼓舞。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在接受了美式教育之后,他的传统中国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融入西方的元素。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和“teamwork”。teamwork通过和他的一帮死党一起搞恶作剧,一起尝试创业中慢慢的积累着,而创新则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思考中慢慢培养起来的。这两条给他以后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对其中“teamwork”感受很深刻。在国内,团结一致的口号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分工合作真的太少了。我们大部分更习惯于单干,而单干恰恰让我们少了很多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而沟通交流会使不同的思想之间产生火花,这样的火花往往蕴藏着很大的能量。作为未来的it人士,我们也必须要从这两方面来认真思考下自己未来之路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的精彩。
正如同他所说的,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怎么样从他的身上汲取经验来创造这个最大的不同,将是我们未来需要思考的,也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最大的不同。
最近读了《李开复自传》这本书,感受颇深,大致有以下几点感悟。
1。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李开复六岁之前在中国台湾读书,接受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估计差不多,都是接受式的学习。六岁之后在美国接受的教育是开放式的,当然他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像语言问题。但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之下很快的克服了。美国的教育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实践,他上高中的时候就和同学办报纸开公司。这在我们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好,开复在中国台湾学的数学到美国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在我们开来很简单的问题,但美国的学生根本答不上来。当开复回答了问题后所有的学生都以惊讶的表情看着他,觉得他不可思议。
我们知道那么多的东西,在学校学了那么多的知识,可是到社会上我们几乎用不到。我们13亿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有那么多的硕士、博士。我好像没听说有谁拿诺贝尔奖,不是我们中国人笨。不是也有美籍华人拿这个奖项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经济的实力还有很大很大的发展空间。
2。“追随我心”的生活理念。开复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等世界一流的it公司工作,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开复26岁就当上了副教授,再等几年就能获得终生教授的资格,这意味着一辈子的稳定。但开复为了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他的存在而不同,依然放弃稳定进入了苹果公司。当在微软已经做得很好,受到盖茨重用的时候,开复发现自己在微软的发展空间不大。依然“追随我心”的进入谷歌,尽管要面临着微软的法律诉讼,开复也仍然不低头。在google工作几年之后,依然“追随我心”的辞掉高薪的职位,在中国开办创新工厂,引领中国的大学生创业。
我在干事情的时候就没有做到“追随我心”,有时候一直在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儿。面临抉择总是瞻前顾后,不能做出“追随我心”的选择。可能不只我一个人,有很多人也是这样,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虽然我们没有开复那么有才,但如果我们都“追随我心”的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想或许可以最大化我们的价值。
3。开复很爱国。开复虽然没有在大陆生活过,但在他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大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在微软还是在google,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大陆同胞。甚至在他的影响下,有好多在美国工作的华人都追随开复回到了中国,为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培养了好多it精英。现在开复正要带领着我们中国的大学生进行创业,让我们中国因为开复的存在而再一次的发生巨大的改变。
《李开复自传》这本书我个人认为非常好,很值得一读。读过之后有很多的感受,只是因为文笔不好,有些东西写不出来。
23号放假回家,终于可以把工作的事情放到一边,繁忙的一个学期过去,给我最大的感受,除了累,就是匮乏。这种匮乏是指这半年没有怎么读书,没有学到一些能够让自己感到收获的东西。
尽管回到家也有一堆麻烦事,我还是给自己制订了六本书的读书计划,这里包括人文、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第一本读完的是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看到同学李备的博客里有这本书的读后感,感觉到有必要把这本自传好好读一下,况且开复老师一直是我很尊敬与崇拜的对象。
从20xx年就接触到了李开复写的一些文章,包括之前出版的三本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的体会与收获,对于李开复的人生履历有比较多的了解。读这本书之前其实很好奇他在书中还能写到哪些东西。
几天下来,果然没有让人失望,除了收获就是感慨。
儿时的李开复调皮,其实小孩调皮是难免的,大人往往可以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对于李开复的调皮可以用聪明的调皮来形容,从他犯的错中,可以看到他聪明、可爱的一面。
最为家中最小的男儿,母亲对其关爱备至,但绝不是溺爱,对其生活细心照料,但是对于学业与品德要求甚高。其实这也是教育要把握的度。
初到美国一切都不适应,语言不通,又要生活自理。这里可以看到美国文化与教育的力量,也能看到李开复的那股任性。中小学的李开复受到了美式教育的影响,他花了很大笔墨在这个上面,可以看到美国教育的先进程度,如果他在中国台湾,也会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但是在自由自主的美式教育影响下,不仅成绩优异,且具备国内教育很难培养的自主学习、领导能力、实践能力。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大一一年的通识教育是他具备了无法想象的综合能力,学习音乐、哲学、文言文,也许这不会给他哪样技术,也不会对就业带了什么好处,但是这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备的综合素质。其中引用斯金纳的一句话: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学会方法,学会思维,这是大学最应该学到的东西。李开复的座右铭,给世界增加影响力,让世界不同就是在哲学课上建立的。
博士阶段最让我感慨的就是他的导师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种胸怀是不容易建立也是我从他那里学到很重要的一句话。
从卡内基梅隆到苹果直到google,这样精彩的履历让人羡慕,但更让人感到钦佩的是他能够按照自己的座右铭,做事原则去完成每一次的选择。尤其是20xx年辞职创办创新工场,成为他追随我心最好的诠释。无论如何我也不可能做到像他那样的成就,但是我可以选择与做到的是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事,并且持续下去。我想这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最大收获。
从一本自传中,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从书中不同的章节获得共鸣。我没有那么聪明、也没有接受最优秀教育的机会,身边也没有很多出色的人作为榜样。但是,不论如何,追随我心,找到一个目标,并持续下去是最应该做的。不要因为周围的影响而放弃,也不要因为短时间没有结果而气馁。每天一点的积累下去,相信自己能够随心所愿。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篇十
在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妈妈推荐我读了一本让我深受感触的书——《李开复自传》。
李开复,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现在我们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开复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我们经常使用的互联网就是他创造的。
其实,李开复小时候也是一个十分调皮的孩子,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搞了几个恶作剧,回家比平日晚了许多,妈妈就问他:“开复,今天又干了些什么呀?”开复一听,脸红了起来,死活也不肯说。于是,妈妈决定明早打电话给开复伙伴的妈妈。开复一听,急了!马上跑去朋友家,把伙伴妈妈的电话藏了起来,后来又闹出了许多笑话。
李开复虽然童年顽皮,却一直有着远大的梦想:让世界因你而不同!也是因为这个理想和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做出了一个个惊人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就要去追逐梦想,不要一次次地
昧着自己真正的意愿。但是,真正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在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因为当你做出选择的一瞬间,你可能会选择不同的人生。这时,你要问一问心中的声音,问一问自己的梦想,问一问自己的最爱,而不是一味听从别人的建议和安排。
人生的价值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李开复的梦想十分远大,但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勇敢追求,最终成功实现了。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受益匪浅,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更应该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冲刺!